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a4165765.html,

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作者:付婷婷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7期

【摘要】门德尔松是十九世纪的重要作曲家,创作了许多重要的作品。本文对门德尔松

的作品《无词歌》中的《春之歌》进行简要解析。

【关键词】门德尔松;和声;曲式

中图分类号:J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75-01

门德尔松全名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第(1809—1847),他是一位作曲家、指挥家,也是一位钢琴家,出生于柏林的显贵人家。当时的柏林虽在音乐方面比较保守,但却是十分重要的政治与经济文化中心。门德尔松从小便受到了很好的人文教育,并跟从作曲家卡尔·弗里德里希·侧尔特学习音乐。门德尔松一生创作了许多钢琴作品,例如钢琴奏鸣曲、变奏曲、特性乐曲、无词歌等等。

而本文所要讲的《无词歌》总共分为八卷。第一卷op19b创作于1829年到1830年;第二卷op30创作于1833年到1834年;第三卷op38创作于1836年到1837年;第四卷op53创作

于1839年到1841年;第五卷op62创作于1842年到1844年;第六卷op67创作于1843年到1845年;第七卷op85创作于134年到1845年;第八卷op102创作于1842年到1845年。这首《春之歌》是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第三十首作品,作品号为:op62.no6。也就是说是第五卷的第六首作品。

《无词歌》是门德尔松的原创,这个称谓在他给姐姐范妮的信中已经提到,且在早期的创作手稿上也有这个称谓。F.E.科尔比将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分为了三种基本类型:独唱歌曲与钢琴伴奏、带钢琴伴奏的二重唱,以及更加复杂的无伴奏四部合唱。第一种独唱类型最为普遍:抒情旋律与伴奏相结合;另一种类型是二重奏例如op38.no4;第三种类型旋律以和弦的方式呈现并配以伴奏,例如op85.no5,op102.no2,op102.no6。由此看来这首《春之歌》应当属于第一种独唱歌曲与钢琴伴奏。这首作品的旋律部分一直由右手承担着,左手从头到尾都是同样的伴奏音型。

这首作品是一个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1+coda。是一个“优雅的小快板”,主调是A 大调。整首作品中运用了大量旋律化的装饰音,使作品听起来十分灵动轻巧。

A乐段总共分为两个乐句:a与a1。a乐句是第一小节到第八小节,a1乐句又是从第八小节的最后一个音开始到第十五小节,两句之间是一个平行乐句。A乐段一开始就出现在主调的主和弦上,在a乐句结束在属和弦。在a1乐句中的第十二到十三小节上,运用了D56/SII—SII 的离调,使两句间产生了不一样的和声效果。最后A乐段结束在了主和弦上。

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doc

音乐学院《曲式与作品分析》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称之为(主题)。 2. 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 3.乐段的内部结构可以细分为(乐句)、(乐节)、(乐汇)。 4. 乐段最后落于主调的属和弦,以和声的半终止结束,称之为(开放乐段)。 5. 段落之间还可能形成尾首重叠的关系,称为(侵入终止)。 6.音乐作品的结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要素包括:(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 7.乐段的调性结构可分为(单一调性)和(转调)的结构 二、名词解释(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复乐段 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复乐段的“复”,为重复或复合的意思。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分量,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复乐段以其包含乐段数量的差别,可分别称之为二重复乐段、三重复乐段等。但三重及三重以上的复乐段实际上非常罕见,因此,通常所谓的复乐段,也即指二重复乐段。 2.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

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B-A来表示,即主题(呈式)——离题(对比或引伸展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 三、简答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的非稳定性陈述语言有以下几个特征: (1)乐思材料比较片段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这种不稳定功能的最基本的体现是避免全曲的主要调性而在从属调性上进行。调性与和声的不稳定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则体现为不确立一个明确的调性为目标,避免主和弦或避免完全终止式,不在一个调性上作较长的停留,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 (3)结构上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结构的分裂是体现结构不稳定功能的常用手法。 2.乐句、乐节、乐汇有什么特点? 答:乐句是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其长度一般约为4至8小节,具有一定的节奏音型和旋律的起伏,乐句的和声包含相对完整的内容,句尾通常要出现和声终止式。 乐节指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 乐节内若能再细分,则可以划分出乐汇。乐汇是由两个以上的乐

春天在哪里作文800字五篇

春天在哪里作文800字五篇 春天在哪里,春天到处都有,只是在不经意间,你可能会错过,但只要你用心去寻找,春天就在我们的眼睛里,心灵中!下面是小编推荐的春天在哪里作文800字,仅供大家借鉴。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我哼着歌曲去寻找春天姐姐去了。 我想小草一定知道,我敲了敲门问:“小草小草快开门,春天在哪里呀?”它正在睡觉,一听到声音马上打开了门,露出了嫩绿的脑袋,小声地说:“这——这——这,我不知道。”我无可奈何地一摊手,小草觉得有些对不住我,便又说:“大王,你可以去找柳树爷 爷!“我的脸变得可真快,立即阴转睛了,马不停蹄地向前狂奔,赶紧去找柳树爷爷。 一直来到了柳树爷爷的家,我敲了敲门,柳树爷爷正在对着湖水照镜子呢!脸上挂着 笑容,柔和地说:“咦?大王,你咋来了,有急事吗?”我马上说:“没错,不愧是老师!你知道美丽又温暖的春姐姐在哪里吗?”柳树爷爷说:“进来坐坐吧!”我连忙说:“不用了,不用了,我还得去找春天姐姐呢!”我说。柳树爷爷东走一下,西走一下,摸一摸胡须。他是我最好 的爷爷,我早就知道他的习惯了,为了不浪费时间,我说道:“柳树爷爷不要伤脑筋了!”我还可以去找可爱的博士——小松鼠呢!说完,我告别了柳树爷爷,马上动身去找可爱的小 松鼠。 我吹起了与小松鼠定好的暗号。一吹响,一批小松鼠朝我大步流星地跳过来,对着说:“早,请问大王来干啥呀?“我说:“我是来请教问题的。”小松鼠一招手,领我奔向它的家。 我坐下来说道:“松鼠博士,请问您知道美丽又温柔的春天姐姐在哪儿吗?”小松鼠笑着唱起了一首儿歌:春天,春天你在哪儿?在花园里吗?在柳树里吗?在河水里吗?在那美丽的山水 画里吗?原来呀,呵呵、在那善良人的心里。小松鼠问道:“您听清了吗?我轻轻眨了眨眼表示没有,小松鼠又说:“在每个人善良又温和的心里呀!春天姐姐永远住在里面,直到白头 到老呀!”我激动的一下子从座位上坐到了地下,小松鼠猜出了我的心思说:“呵呵……,大王,我不是说了嘛!她在每个人的心里,她在造福人类!她一定是想让这美好世界上善良的 人变得更美好。” 原来春天姐姐不在柳树爷爷身上,不在小草里,原来是在我们的心里呀!她会让你更 活跃、更聪明,还可以让你变得更善良更勇敢。我懂了一个道理,如果你有问题一直追问 下去,便会得到一个最好的答案。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案

凯里学院 教案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 开课院部:音乐学院 主讲教师:何家国 授课班级:音乐学本科三年级 授课学时: 64学时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编号110104003 授课专业音乐学班级2009级本科课程类型 必修课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公共基础课() 选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64 学分数 4 学时 课堂讲授学时数32 实践课学时数32 实验学时数0 课堂讨论学时数8 使用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曲式分析基础教程》 (第二版) 高为杰、陈丹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主要教学参考书 书名作者出版时间及出版社 《曲式与作品分析》 《音乐分析与创作》 吴祖强 杨儒怀 200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年人民音乐出版社

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 授课方式集体授课与个别讲解相结合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实例分析法 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曲式这一概念,理解一些基本术语,建立初步的学科概念,为以后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基本内容1、曲式的定义及概述 2、基本术语:主题;结构单位;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基本部分与 从属部分;曲式的调性布局以及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主题;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难点:怎样理解曲式这一抽象概念以及主题的意义与判断。

教学过程 音乐是时间艺术,因此,作为音乐结构的曲式就是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在一个由起止的时间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曲式:学生都学习过文章的分段方法,同样道理,音乐也是可以被分为一段一段的,文章中有一段,一句,半句,个别字,一首乐曲也是可以逐层细分结构的,只不过要用到一些曲式原则,并且掌握各级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对乐曲结构的曲式分析。当然,曲式学的内容也是随着音乐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这就需要不断更新、扩充我们的知识,做深一层的曲式学研究。 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够乐曲或该乐段的基本面貌的乐思,也称作主导乐思。其长度通常是一个乐句或乐段。 主题主要是通过音调要素来体现的,虽然随着音乐的进行,伴随主题的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要素在改变,但是,富有特性的主题音调的面貌是完全可以听出来,看出的。(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提示主题出现时各种要素的变化。 主题分为单一材料与复合材料两种构成方式。(逐一分析并讲解曲例1和2) 次级结构与整体结构:一首完整乐曲的趋势结构就是该乐曲的整体结构。由于表达完整乐思最小的单位是乐段,因此,乐段是最小的整体结构,其内部的乐句、乐节、乐汇不能构成独立的结构单位,也就是说以乐段为主体结构的曲式,不能再划分出次级结构。因此,次级结构必须存在于大于乐段的曲式结构中。如二段曲式、三段曲式等。整体结构与次级结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用乐曲自身的主要调性来完全终止既为收拢性结构,反之在不稳定功能或转调来终止,则为开放性结构。收拢性结构乐曲具有稳定,结束感较强特点,常常是这一结构单位的结束。而开放性结构则多为作曲家构思需要,为了求得乐思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结构中间的衔接与融合。 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成为基本部分,而在基本部分前后的引子、连接、过渡、补充、结尾等段落成为曲式的从属部分。两者具有相对性,有时从属部分也具有独立性,也起到表现音乐的作用。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尾声部分。

《春之歌》曲式分析报告

门德尔松《无词歌第30首·春之歌》OP.62,NO.6之曲式分析报告 (总述全曲结构,指明曲式类型) 这是一个引申型(展开型)单三段曲式,进入再现段之前有连接,曲末有尾声。 ----------------------------------------------(分述部分内部的论述顺序由于组织语言及行文的需要可作调整)(分述次级结构) 首段是一个8+7结构的并行不等长的减缩型乐段。(描述这一结构内的调性、和声运用情况)整个乐段调性持续在主调A大调上,和声按照T—S—D—T的模式运动,简洁流畅而富有逻辑性,为典型的呈示型和声手法;(交待下一次级结构的终止式)第一乐句在第8小节处停留在V6 5上作半终止,第二乐句在第14至15小节由K6 4—V7—I形成收拢型的全终止;(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描述)整个乐段的旋律呈波浪型,富有歌唱性,伴奏织体以八度和声音程加倚音性的上行分解和弦构成,使音乐具有了明快、活跃的形象特征。 (分述次级结构) 中段是一个20小节的不可分句乐段,但从材料的运用来看又可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依次交待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延续前一乐段的材料是2+2的乐节重复。第二阶段引用前乐段的材料加以展开,以顶针句法形成了2+2+2+2的四个乐节。第三个阶段材料接近第一个阶段,前4形成了一次不完满的全终止,后四小节为补充终止部分;(描述这一结构内的调性、和声运用情况)这一乐段从A大调进入,在22小节处转入属调E大调,直至34—35小节由V7—I结束本乐段。和声上以正格进行为主,较前一乐段省略了下属功能的使用,使整个和声进行显得更为紧凑。从上述分析可看出这一乐段的对比因素主要体现在调性及材料的展开方面。 (分述次级结构) 连接段是一个从材料上可分为7+7的过渡性段落,前7小节引用前面的材料作动机性的发展,后7小节以十六分音符作类似华彩性的展开从而顺利引出再现段;(描述这一结构内的调性、和声运用情况)整个这一段落从E大调进入,随后在40小节处转入A大调(主调),在和声运用上,重新纳入下属功能组和弦,并频繁的使用了到二级、四级上的离调和弦,使得这一段落的和声富有动力性。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考试范围 1.第三章多声部音乐调性的识别与和声分析 本章考试内容是分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音乐作品 包括:调性的识别、转调、离调、换调,副属和弦等内容。 声与作品分析基本要求 一、和声分析的次序 (一)分析全曲基本调式调性布局 (二)分析段落和声结构 (三)分析乐句和声结构 (四)分析转调与离调和声 二、和声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和声终止式 1.半终止 2.完全终止 (二)关注和声低音 和声的原位与转位 2.第四章音乐材料陈述与展开 (1)音乐材料陈述主要是:稳定性陈述与非稳定性陈述两种类型 (2)音乐的材料展开手段主要是: 1)变奏,织体变化、和声变化、旋律变奏、调式调性、速度、配器等。 2)延展,重复、模进、分裂、紧缩、扩大等。 3.第五章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音乐分析中曲式构成有两种原则

原则一: 原则二: (1)并列原则 (1)呼应原则 (2)再现原则 (2)三部性原则 (3)变奏原则 (3)起承转合原则 (4)回旋原则 (4)变奏原则 (5)奏鸣原则 (5)回旋原则本讲课主要采用第二种原则 4.第六章规范化曲式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本学期讲课至第六章第三节为止。 第一节一部曲式(一段式) 一、一部曲式定义 二、乐段分类 (乐段内部结构) (一) 单乐段 1. 一句类乐段 2. 二句类乐段 3. 三句类乐段 4. 四句类乐段 5. 五句类乐段 (二) 展开型乐段 (三) 平行复乐段 三、一部曲式的和声 (一) 和声结构的开放性 (二) 和声结构的收拢性 四、一部曲式的从属部分 五、一部曲式的应用 提示:重点掌握复乐段 第二节单二部曲式(二段式) 一、定义:两个内容不同或相近的乐段,建立在对比与统一基础上,

春之歌优秀作文

春之歌优秀作文 春之歌优秀作文1 冬爷爷刚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就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她轻轻一挥手,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那是春姑娘的笑脸;柔柳是那样妩媚,那是春姑娘秀丽的长发;春天的草是那么地碧绿,春天的花是那么的鲜艳、那么的五彩缤纷,原来,那是春姑娘的花衣裳呀! 随着春姑娘轻快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那叶子嫩嫩的,绿绿的。公园内,公路边,田野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在这温暖的季节里,许多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他们都不肯相让。红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蜜蜂闻到了花的香味,便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它们在半空中飞来飞去,为春天增添了许多情趣。许多小鸟也都纷纷赶来,奏响了一曲清脆悦耳的歌。 那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小河。河水迎着春风,轻轻摇摆,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时而跳入水中,捉螺丝,时而摘片柳叶,当柳笛吹,时而躲在树后、草里捉迷藏…… 啊,春天的景色真是“阳光布德泽万物生春晖”啊! 春之歌优秀作文2 又到了春光明媚的五月,又到了百花争艳的季节。在新世纪的阳

光和五月的鲜花播洒进每一个人的心灵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五四青年节。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每一个追求事业的人,每一个珍视生命、向往着美好前程的人,在这个时刻,都会强烈地感受到无限的活力与勃勃的生机。带给人们这活力与生机的,不是一张普通的日历。在这张日历上,人们看到的是青年人特有的朝气,是飘逸的青春的光彩,是迸发的炽烈的激情,是82年前烧起的一团火,它光亮、它耀眼、它激励着人们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一个世纪。 伟大的五四精神不但催醒了沉睡的雄狮,更推动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人们不会忘记,那些在阴霾密布的'旧中国为科学与**奔走呼号的仁人志士,人们更不会忘记,千百年来,那些为民族的解放和进步奋斗终生的英雄。此时此刻,如果有人问我,你心目中的当代英雄是什么样的人,我会大声地告诉他,那就是我亲爱的战友们、道里区检察院的青年检察官们! 我们没有优秀共产党员、检察战士吴信林等许许多多英模人物那样的骄人业绩,我们没有海空卫士王伟那样的英雄壮举,但是,当我们用娴熟的办案技巧,把恶贯满盈的犯罪分子送上法庭的时候;当我们丰富的侦查谋略,把曾经显赫一时的****分子斩于马下的时候;当我们追踪千里,不负众望,把潜逃外地的人犯缉拿归案的时候;当我们历尽辛苦追为企业回赃款,看到企业职工的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何止是欣慰与自豪! 是的,我们没有奔驰,没有皮尔·卡丹,我们不要虚名,不图财富,我们无所谓荣辱、进退、得失……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No.)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No.6)分析报告 一、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带有展开性中句并完全再现的二段曲式,简单的结构图式如下: 二、这首作品在结构上除了基础部分之外,还包含引子、连接和尾声。 1、引子(1~6)在主调#f 小调的主持续上,以半分解和弦为伴奏织体,起到提示速度、调性以及情绪渲染的作用。开放在主调的属和声上,为呈示段的进入做调准备。 2、呈示段(7~22)是个长为16小节、并行的二句式方正型收拢性乐段。 ⑴ 上句(7~14)可以分成两个等长的分句,第一分句(7~10)还可分成两个等长的乐节,第二分句不可分,形成综合句法的乐句,半终止在主调的属和弦上。上句的第一分句包含两种不同的材料,分别是:级进的上行加同音反复(称为材料1)和级进的下行(称为材料2),见例1。 例 1 第二分句对比进入,包含了一种新材料——分解和弦的进行(称为材料3),见例2。 例 2 ⑵ 下句(15~22)并行进入,与上句保持相同的节奏、相同的主题、相同的织体等,改变了终止,完全终止在主调的主和声上。上、下句在终止上形成属主呼应。 3、发展再现段(23~43)包括展开性的中句、连接和再现句。 ⑴ 中句(23~30)是个展开性中句,展开材料(23~24)来自于呈示段的材

料1(7~8)。与原材料相比,其变化主要体现在:①旋律的进行由同音反复改换为同音反复后级进上行;②起始音级由调式的中音改换为导音;③旋律的呈示由“线状”改换为“带状”。在主调#f小调上陈述后,通过模进离调至关系大调A大调(25~26),再上行模进并衍展(27~30),最后回到主调的属和声上半终止。 ⑵连接(31~36)使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进入,通过高音区的颤音模拟水波声,然后使用下行的材料2导向再现。 ⑶再现句(37~43)完全再现呈示段的下句。 4、尾声(44~55)综合回顾了全曲的主要材料,先是下行的材料2(44~45),然后是连接中出现的颤音(46)以及和弦分解的材料3(47),最后又重复一次,并作了补充。 三、综上所述,这首作品使用了带有展开性中句并完全再现的二段曲式为结构,带有提示速度、伴奏音型等方面的引子和总结全曲的尾声。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句的展开比较激烈,所以在中句之后出现了6小节起着材料转化和情绪过渡的连接,使得第二段内部的衔接极为自然。

曲式与作品分析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概述 1、《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的分析角度,将侧重在“作曲技术理论范畴”。而在作曲技术理论的各学科中,本教程又更集中于“音乐结构技术理论”。所以该课虽然不要求全面、系统地分析作品的和声、复调或配器技术,但要求学生具备以上学识,以便将有关内容作为音乐语言要素进行综合观察,并根据其在具体作品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作出重点分析。 2、曲式学虽然对历史上的音乐结构法则进行过系统化的规范,但世界上却没有绝对统一的方法、模式。因为作曲家在创作时,对利用和发挥各音乐要素的偏好各不相同,所以也没有绝对格式化的分析方法,我们只能是根据具体作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 3、音乐分析应从宏观入手,逐步深入到细节。音乐语言要素中(在音乐构成的“各种要素”中),曲式是支撑骨骼,调性布局和和声功能布局是宏观环节,其他要素在一般情况下,多属于微观分析。宏观和微观是互为表里的综合体。分析与综合相辅而成。 第二节本课程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1、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 2、音乐发展的基本手法 包括重复、再现、模进、迭奏、变奏、宽放、紧收、演化、对比等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音乐发展手法。 3、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 包括乐段及其扩展形式、模进结构、连句结构、自由结构等一系列音乐语言的陈述结构形式。 4、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主要学习规范化曲式,以不同的曲式结构原则(并列原则、再现原则、循环原则、奏鸣原则、变奏原则和套曲原则)为基础,重点讲述曲式结构的类型。 第二章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力度)、音色、演奏(唱)法、织体等) 第一节关于旋律(M) 1、定义: 旋律是指音乐的一切横向音高关系,是由音程的大小和音程的方向两种属性构成。也就是说,它是由乐音的连续横向运动形成的轨迹。 2、旋律分析的内容 ⑴旋律的外型

曲式与作品分析报告

关于曲式与作品分析: 1、定义:曲——即乐曲;式——即样式、形式。曲式就是指音乐作品的样式,也可以说是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2、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MFA 。 3、目的:既然课程的名称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学习这门课程,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中学习曲式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各种范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最终能从曲式入手,通过分析,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各自专业的促进(表演者能从中获得诠释音乐的依据,理论专业者能从中把握评研音乐的标准,作曲专业者能从中学习创作手法)。 第一章 音乐的基本材料——音乐语言 正像诗歌用语言文字,图画用线条、色彩,建筑用砖头、石块等构成一样,音乐的构成,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材料,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也被称之为音乐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旋律线;②节奏;③节拍;④和声、复调、调式调性⑤速度;⑥力度;⑦音区、音域;⑧音色;⑨演唱(奏)法;⑩织体等。音乐语言构成了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旋律 摘要:(旋律的重要性及定义......,旋律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旋律的外形、隐伏骨架和高潮。) 一、有关旋律 1、从旋律的重要性来说,它是“音乐的灵魂”;从它总是横向的流动这一特性来说,它是“乐音运动的轨迹”;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出发,它是“它

是和声的表层”,从欣赏的角度入眼,它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是“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所以,旋律非常重要。 2、定义:第一、“狭义的”旋律仅指横向音高或旋律线,也就是说它只指“音高”而不指“音长”。在单独分析音乐的音级、音高、音列等因素时,“旋律”就取这种所指。 第二、“广义的”旋律是指包含了“音高”和“音长”这两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曲调”。当分析需要和节奏、节拍或织体等因素相联系时,旋律就取这种意义。 二、旋律分析的要点 1、旋律的外形 广义的旋律是一个有机体,包含有音高、节奏、调式、调性、音域、音区等多种要素,但是为了分析的目的,单从旋律的外形来看,我们必须把旋律中的其它要素抛开,仅从旋律自身运动的价值——音高运动的相互关系予以透视。 (1)大山型(大波浪型):由跨度较大的音程、起落较宽的幅度构成,它常和某种崇高的感情、宽广的歌唱或壮阔豪迈的性格相联系;如《黄河颂》、《我爱你中国》、《天鹅》; (2)连续上行的旋律常表现高涨、激昂的情绪。 如下例(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贝多芬《第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分析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分析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分析 口向少华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一巴托尔第(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 1809__1847)是浪漫主义早期德国着名作曲家,指挥家.他一生从事音 乐创作,虽然年仅38岁去世,但他留下的作品数量之多,创作体裁之广 泛让人惊叹.作为浪漫主义早期重要作曲家,门德尔松为戏剧《仲夏夜之 梦》配乐.首创音乐会序曲体裁,丰富了交响乐队演奏的内容,更为重要 的是,这种体裁无疑对十九世纪中叶李斯特创造的单乐章交响诗有着直 接的影响和启示.同时门德尔松创作的49首钢琴小品《无词歌》,在他的 整个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词歌”,即没有歌词的歌曲.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歌唱性和抒 情性.每首作品配以单一化音型的伴奏,是一种声乐化的钢琴作品.《无 词歌》的创作手法新颖精炼,表达的思想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高度的艺术 性,是典型用古典主义的形式表现浪漫主义思想的佳作.《葬礼进行曲》是 《无词歌》中的第27首,本文主要从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特点及音乐的 发展手法等方面,对其进行探究. 一 ,作品的音乐分析 ((葬礼进行曲》(以下简称”葬礼”)于1841--1842年间创作.乐曲 为再现单三段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图如下),前有引子,中有连接,后有 尾声,拍,弱起小节开始.整个乐曲充满了深沉,严肃的气氛. 曲结构图: 再现段曲式 BA 广—连接 8(4+4)4 首先乐曲从四小节引子开始,三连音加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型,仿 佛是送葬队伍沉重的步伐在艰难的前行,开始就奠定了乐曲悲痛的基涮, 4l/音乐教育与包f4#/20113 4 F== 一 子:引4e e小调的色彩更是添加了儿分暗淡.引子主要由主属和声材料构成.根 据力度,音区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各两小节的两部分,第一部分建立在 主调主和弦上,引入并肯定调性,第二部分力度由原来的f上升到仃,加 入属和声的色彩,好像送葬队伍的步伐由远至近,越来越清晰……,最 后在e小调属和声上结束,为呈示段的进入在情绪,和声上做好了准备. A部分(呈示段)由两个乐句构成,各为四小节,为典型的属主呼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12009 412010 课程名称:曲式与作品分析 英文名称:Musical Form and Analysis of Musical Composition 学分:4 总学时:36/学期*2 = 72 课程开设院(系):音乐系 适用专业:音乐学本科专业 前期课程:《基本乐理》、《和声》、《视唱练耳》。 一、说明 (一)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实用性、技能型课程。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对各类音乐作品不同结构形态而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对学生学习其它音乐理论课、技能课有着指导意义。 本课程以曲式结构类型的教授为基础,同时注重对作品的构成材料和内在联系等微观的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个层面。 (二)基本要求 在教学中通过对中外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讲述音乐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辨证关系、乐思的产生极其发展的整体结构原则等,使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中曲式结构的原则极其特征,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必要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各种结构类型与表现因素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理解并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三)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有初步通过听辩音响判断作品曲式结构的能力。通过对一些定型化的、较为规范的曲式结构模式和曲式结构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整体框架以及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时的整体构思,同时极大提高学生运用乐理、视唱、和声、音乐史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四)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其它教学环节的安排

1、本课程以辨证唯物论观点,依据中外音乐创作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具有普遍规律的曲式体系,对典范音乐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2、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学生作业,进行课堂辅导与集体讨论。 3、力求启发式教学、加强课堂提问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曲式及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2、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 §3、音乐作品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4、曲式与作品分析的意义 第二章一段曲式(14学时) §1、一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一段曲式的内部结构 §3、一段曲式的主要类型 §4、音乐作品实例分析 第三章二段曲式(单二部曲式)(16学时) §1、二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二段曲式的主要类型 (1)、带再现的二段曲式 带再现二段式作品分析 (2)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 不带再现二段式的作品分析 §3、二段曲式与复乐段的区别等 §4、双重二段曲式 复习(2学时) 第四章三段曲式(单三部曲式)(12学时) §1、三段曲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三段曲式的结构与类型 引申性中段及其作品分析

【初三作文】春之歌

【初三作文】春之歌 熟悉的旋律在房间里荡漾着,活泼又轻快。 我坐在房间里,静静地享受着音乐。正在播放的,是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春之 声圆舞曲》。这首歌曲的节奏欢快,旋律轻松,让原本焦躁不安的心又重归于平静。一个 个跳动的音符仿佛要穿过天花板,徘徊于天际。抬眼,望着天花板,好像那儿有一个个舞 动着的音符,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一幅幅的画面。 太阳挂在空中,暖暖的,并不那么热。阳光像一把把利刃,穿过森林中树木枝头上的 树叶,径直刺在还有一层薄冰的小溪上。薄冰开始悄悄融化了。小溪冲破枷锁,又开始哼 着欢快的歌向着大海奔去。树木枝头上的白雪,也在阳光的攻势下开始消退,树木们也乐 开了花,抽出了新的枝叶。 春天来了! 小溪像是一个引子,把各种动物、植物都唤醒了。大家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伸了个懒腰,又开始了新的工作。森林热闹起来了。柳树抽出了嫩芽,像一位花季少女似的,正照 着溪水梳妆。松树舒活了一下筋骨,扫走了一个冬天的疲惫,挺直了腰杆,继续为森林里 的生物们放哨。地上的青草也悄悄地探出了头,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世界。对于它来说,这 一切都是新鲜的。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调皮的松鼠又开始在枝头蹦跳了,大概是上个秋天的松果都吃光了吧!山羊们从岩洞 里跑了出来继续啃食地上的青草。各种各样的肉食动物们也出来了,四处寻找猎物。森林 里生机勃勃,好不热闹! 远处的天边出现了几个黑点。是什么?哦,原来是一群北归的大雁。它们排成“人” 字形的队伍,不停地变换着,像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它们是春天的使者,带来了春天的 气息。地上的动物、植物无不叫好。 好一幅春景图! 音乐停了,我仍沉醉在幻想中。我被春之声所吸引,被它所展现的春天的活力所吸引。我喜欢这首《春之声圆舞曲》,而我更喜欢“春之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曲式分析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曲式分析-音乐论文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曲式分析 李虻 1826年,17岁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从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中得到创作灵感,写出了《仲夏夜之梦》序曲,成为标题性音乐会序曲的开山之作。时隔17年后,作曲家又应普鲁士国王邀请,在保留原序曲的基础上,为柏林上演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另创作了12段不同体裁的配乐。其序曲、谐谑曲、间奏曲、夜曲、婚礼进行曲等五首被编为《仲夏夜之梦五首管弦乐曲》Op.61。《婚礼进行曲》是第四幕与第五幕的幕间曲,因其营造的婚礼气氛雍容典雅、富丽堂皇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婚礼音乐。 本曲采用回旋曲式结构,主部的多次呈示将充满了兴奋与欢乐情绪的主题贯穿于乐曲始终。 引子(1~5):由小号奏出富有动感的四音节奏型,在全曲中具有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个节奏型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叩门”动机的音乐性格非常相似,富有弹性和张力。随着单音、双音、和弦音型的变化,声部逐渐加厚,情绪逐渐紧张,把一场盛大而华丽的婚礼场景展示在听众面前。 例1: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1-5小节 主部一(6~33):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主调为C大调,各乐段均有重复

(AABABA),由乐队合奏的ff是主部的基本力度,雄壮而辉煌,本身就是一首激动人心的进行曲,而均衡、对称的结构则将激动的情绪四平八稳地表现出来。 A乐段揭示了贯穿全曲的婚礼主题,由两个同头异尾的平行乐句组成,为4+4方整性结构。第一句又分为两个乐节:前乐节从向E大调的短暂离调开始,增加了不稳定的律动感;由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小提琴演奏的旋律并没有按作曲的一般规则写作,直接从最高的主音开始,稳住后以七和弦为衬托,平稳地下行;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组合与四分音符的均衡交替,突出了进行曲的节奏特征;低音乐器平稳向上推进,形成外声部旋律由扩张到收缩的反向进行。后乐节由倚音引导的旋律音缓缓上行,颤音与按比例缩减的节奏组合,使激动的情绪得到舒缓。后乐句是前乐句的简单重复,两个乐句之间以一串分解和弦的跳音相互衔接,轻灵而俏皮;A乐段重复时以引子变奏形式作为连接,再次回顾了引子营造的意境。 例2: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5-9小节 B乐段由两个4+4对比乐句组成,节奏简约清晰,木管乐器、弦乐器与小号演奏旋律,低音乐器和其余的铜管乐器伴奏,滚奏的定音鼓震耳欲聋,延续着主题庄重而明朗的风格。 插部一(34~47):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各部分均有重复(CDD)。C乐段在属调(G大调)上陈述,由两个重复乐句组成,突出了主功能与下属功能;旋律以三度叠加的形式呈现出向上的弧线形,两个乐句均开放于属和弦。D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中句材料为前乐段上行三度的模进,转入关系小调(e小调),

曲式分析

曲式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音调:是具有性格特征的短小旋律。 音调的分类:1富有感情色彩的音调,如号角的音调、疑问的音调、叹息的音调、哭泣的音调等。2模拟自然界音响的音调,如号角之音、报钟声、风声、鸟鸣等。 节奏:是长短不同和强弱不同的音的配合方式,缓慢的节奏通常表现平静、深沉或悲哀的情结;快速的节奏通常表现活跃、兴奋或愉快的情绪;切分节奏通常表现紧张或不稳定的情绪。 节奏模式:1扬抑格,2抑扬格,3扬抑抑格,4抑扬扬格,5扬扬格,6抑抑抑格 节拍:节拍是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周期性交替。 小节的强弱关系:是一种高级的节奏,它普遍存在于一切,但在快速度的段落中特别明显。 节拍交错:节拍的强弱关系常因节拍交错而变得复杂化,节拍交错有横向和纵向二式。横向节拍交错:①2/8和3/8的交错②2/4和3/4的交错③5/4和4/4的交错④6/4和5/4的交错⑤7/8和6/8的交错;纵向节拍交错:①二声部交错、②多声部交错。 和声在曲式上的组织作用表现:①终止式;②和声韵律:最常见的和声韵律是“Ⅰ—Ⅰ—Ⅰ—Ⅴ;Ⅴ—Ⅴ—Ⅴ—Ⅰ”的对仗;③和声变奏:当短小的旋律频频反复时,每次反复可因变化和声而把一系列互相呼应的乐节和乐句联合成为乐句和乐段。 织体:是音乐材料组成音的编织物的组织方式。 织体的类型:①单声部的织体。包括单声部的独唱、独奏和齐唱、齐奏(同度或八度),这种织体写法有时显得很淳朴、自然,具有民间格调,有事则有严肃、深沉的性质。②复调织体。包括支声复调、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③主调音乐的织体。有旋律与和声结合而成,有持续低音式、和弦式、分散和弦式等类型。 乐思:是音乐思维的载体,是构成音乐作品的素材。 动机:是音乐结构中最小的有机单位,有少数音组成,环绕一个主要重音结合成的节奏音组。是音乐作品中最小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最小的乐思,动机总具有一定得形象意义和节奏逻辑,所以规模虽小,仍不失为音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通常包含一个强拍,即占有一小节。 主题:狭义的主题是有完整结构而未经发展的乐思;广义的主题则是狭义的主题经过初步发展以后形成的较大的结构,但在全曲中,它仍是音乐形象的主题的结构则大于乐段。 主题内部乐思发展的主要手法:①反复和模进。②音程的缩小和扩大。③节奏的缩小和扩大。⑤对比。 ⑥旋律变奏。⑦和声变奏。⑧展衍。 发展主题的手法:是主题内部乐思发展手法的扩大,常用的有①变奏:主题的结构不变,而把旋律加以装饰,或变化织体写法、和声细节等,但仍保持旋律、和声结构的轮廓。②展开:用主题的片段来反复、模进、变奏,或引进新的乐思,调性不稳定,结构逐渐分裂。③对比:引进新的主题和原来的主题遥遥相对,对比的大小通常是和结构的大小相称的。新主题和原有主题之间的对比程度,通常要大于主题内部乐思的对比程度。 乐思的陈述:①呈示性陈述:用于音乐材料或主题的初次陈述,结构和调性都比较稳定,主题材料比较统一,和声较单纯,结束多半是收束性的,即结束在主调或关系调的完全终止上,呈示型的陈述常构成主题或主题变奏。②展开性陈述:结构逐渐分裂,调性的转移逐渐频繁和迅速,这种陈述并没有完整的结构,结束多半是开放性的,结束梓不稳定和弦上或不稳定的调上,主题展开时或主题内部乐思展开时都可采取这种陈述方式。③过渡性陈述:连接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时所用的陈述方法,在乐思的发展上合调性布局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材料细碎,结构不规整,调性和声不稳定,常用音阶式的走句,上下翻腾的音流或某一音型的多次重复模进。④收束性陈述:结构逐渐分裂,而调性非常稳定。在乐段、乐部或乐曲的最后。常采取补充终止式使乐思的发展逐渐静止下来。⑤导入性陈述:又称引子,出现在乐曲主题之前或某一段落之间的部分,在主题出现之前,有情绪、调性、体裁、速度等方面的预示。结束:a多落在Ⅴ,以期待Ⅰ。b也有落在Ⅰ,作为调性的预示。引子可以使几个小节,或几个和弦的重复。声乐曲中,引子成为前奏。 各种段落分类:按其结构功能分1引子,2开始段落(呈示部),3中间段落(中部),4连接段落(连

六年级关于春天的作文:春之歌

六年级关于春天的作文:春之歌 冬,悄悄地溜走,明丽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复苏的大地,似乎都在告诉我们,春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歌唱春天吧!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空气不再寒冷刺骨,溪水不再冻结成冰,花草不再长眠地下,山脉不再了无生机,大地不再死气沉沉。 瞧!湖边那一排排垂柳已抽出了新绿,碧绿中带着嫩黄。远远望去,像一群妙龄少女正在微风的吹拂下照着如镜子般清澈见底的湖水,时不时摆弄着自己碧玉般的长发。走近细看,碧玉的嫩芽如琥珀一般浑然天成,冰清玉洁。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挨着一个的绿叶好似一个个音符,谱写乐曲;好似一只只绿蝴蝶,翩翩起舞。风情万种的柳姑娘好似怕脏了她的宝

贝头发,时不时用湖水清洗着,漾起了一圈圈涟漪。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温和的春风是我的最爱,它唤醒了沉睡着的花草,与它们嬉戏,它融化了小溪上的水,与它追逐。春风到过得地方难道不是处处充满生机的吗?我迎着春风,不断贪婪地吮吸着风中那独特的,带着泥土新鲜的清香,夹杂花朵诱人的芳香气味,沁人心脾。那阵阵清凉拂过脸颊,令人神清气爽极了。 踏着轻盈的步伐,不知不觉来到了一片花海。花儿们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还只是一只花骨朵儿;还有的早已悄然绽放,迫不及待地摆动着它们纤柔的婀娜身姿。几朵挨在一起,似乎在那争奇斗艳,不亦乐乎!五颜六色的花儿千姿百态,白的像雪,红的似火,粉的像霞,让人无不惊艳。闻着沁人心脾的芳香,看着一望无际的花海,我久久不愿离去。 这时,一阵阵欢笑声把我的思绪引回,我循着笑声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群群正在溪边嬉戏追逐的孩童,他们那如银铃般的笑声清脆甜美,让我也不自觉地加入其中,一起沉醉于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No

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30,No.6)分析报告 一、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带有展开性中句并完全再现的二段曲式,简单的结构图式如下: 二、这首作品在结构上除了基础部分之外,还包含引子、连接和尾声。 1、引子(1~6)在主调#f小调的主持续上,以半分解和弦为伴奏织体,起到提示速度、调性以及情绪渲染的作用。开放在主调的属和声上,为呈示段的进入做调准备。 2、呈示段(7~22)是个长为16小节、并行的二句式方正型收拢性乐段。 ⑴上句(7~14)可以分成两个等长的分句,第一分句(7~10)还可分成两个等长的乐节,第二分句不可分,形成综合句法的乐句,半终止在主调的属和弦上。上句的第一分句包含两种不同的材料,分别是:级进的上行加同音反复(称为材料1)和级进的下行(称为材料2),见例1。 例 1 第二分句对比进入,包含了一种新材料——分解和弦的进行(称为材料3),见例2。 例 2 ⑵下句(15~22)并行进入,与上句保持相同的节奏、相同的主题、相同的织体等,改变了终止,完全终止在主调的主和声上。上、下句在终止上形成属主呼应。 3、发展再现段(23~43)包括展开性的中句、连接和再现句。 ⑴中句(23~30)是个展开性中句,展开材料(23~24)来自于呈示段的材料1(7~8)。与原材料相比,其变化主要体现在:①旋律的进行由同音反复改换为同音反复后级进上行;②起始音级由调式的中音改换为导音;③旋律的呈示由“线状”改换为“带状”。在主调#f小调上陈述后,通过模进离调至关系大调A大调(25~26),再上行模进并衍展(27~30),最后回到主调的属和声上半终止。 ⑵连接(31~36)使用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进入,通过高音区的颤音模拟水波声,然后使用下行的材料2导向再现。 ⑶再现句(37~43)完全再现呈示段的下句。 4、尾声(44~55)综合回顾了全曲的主要材料,先是下行的材料2(44~45),

春之歌作文800字

春之歌“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唱着优美的歌,我们来到了春天的山上,寻找春的足迹。走到山上,一切都是明亮的,软软又带有春天味道的泥土,像一张舒适的大床。放眼望去,绿草如茵,还有一些小草探出小脑袋,东张西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春雨姐姐驾着白云,将她的孩子洒向大地。“加油,小草弟弟;加油,麦苗哥哥;加油,柳树姐姐······”雨点儿加油呐喊,让他们喝足了雨水,快快长大。春天,没有花的色彩,那将是何等的单调。山上有高贵大方的松花,优雅清新的桃花,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花,零零星星地点缀着大地,一片五彩缤纷的景象,连空气中也弥漫着花的香味。再往上走,一棵棵松树挺立在你眼前。它们刚发出嫩芽,远看真像一根烤翅,足以让我们垂涎三尺。旁边还有许多小树,苍翠欲滴。偶尔看见几只小松鼠,在一大群小鸟演唱的春之歌下,依着节奏飞过树枝,在欢乐中荡起春的秋千呢!瞧!那有好多小笋芽儿,一高一低,错落有致。可爱的小芽,着实让我们心生爱意,在高大的松树衬托下,可真像一个个小宝宝啊!当我们正在欣赏时,有人冷不丁地摇一下树杆,“哗啦哗啦”,满树的叶子敲打着锣鼓,降下了一阵“小雨”。“下雨啦!下雨啦!”我们抱头鼠窜,即使被淋湿了,也指着对方,哈哈大笑。微风吹过,小树苗们摆起了头,向我们鞠躬,我们像皇宫贵族一样,大摇大摆地来到圣地——瀑布。你千万别认为我们这地方小,没有瀑布,可我们这确确实实有个小瀑布呢!她呀,调皮地在石头上蹦来跳去,帮石头洗净了身子,滑溜溜的。瀑布轻轻地流,“叮咚叮咚”,为山上添加了一份新的音乐。瀑布小姐可毫不掩饰自己的优点,她是那样清,那样冰,更是那样甜。舌尖刚触到水,甜这个小精灵就迅速的跑便你的全身,让你感到无比清爽。哎呀呀,好多可爱的小蝌蚪,排着阵势,好像要给我们表演呢!可是顽皮的男生,把它们抓了起来。小蝌蚪的嘴巴一张一合,泪眼汪汪地望着我们,好像在说:“求求你们,放了我吧!”我们于心不忍,便放了它们,他们就欢快的游走了,游出好远好远。我们笑了,春风收集了所有的声音,开始了一首优美的歌——春之歌。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曲式分析报告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曲式分析报告 这是一首使用展开性中段带变化再现的单主题单三部曲式,全曲主调为e 小调。 简单的结构图式如下: 引子4(2+2)+‖:A8(4+4):‖+B8 (4+4)+再现连接4+A’12(4+8)+尾声4 文字分析报告如下: 引子 (1-4小节): 全曲由e和声小调引入,句中出现三连音,给人营造出一种沉重,严穆,凝重的气氛,具有”葬礼”的悲剧性色彩.同时三连音结构又符合进行曲这种体裁的风格特点. (5-20小节): 呈示段 )呈示段是一个长为16小节的复奏乐段,其基本乐段是个长为8小节(4+4的收 拢性乐段,带变化重复,不构成曲式结构的升级.上句半终止在属和声上,下句在第 10小节在和声上出现短暂向其平行大小调G大调离调,且和声音响加厚。 中段 (21-28小节): 属方整的两句式乐段,e和声小调. 第1句(21-24小节)采用主题首部同音持续到三连音,并且层层上行模进,采用 渐强的阴凉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带有综合展开的特点.第2句(25-28小节)采用音 的下行模进,力度上用ff,给人压抑的感觉. 连接:(29-32小节) 运用引子的材料,为再现段的出现作材料和和声上的准备,且感情得到升华. 再现段:(33-44小节): 并行的非方整(4+8)的两句式乐段,属收拢式乐段.首先用ff开始向G大调作离调.第1句终止在e小调的主和弦上;第2句采用综合再现,第37小节和声上为G大 调下属上建立的属三四和弦到下属和弦,且出现D和声大调的六级上的和弦,之后的

第38小节出现属的属七和弦到属和弦的进行,从39小节开始加入引子材料,进行扩充,且经过阻碍终止,强调主和弦,最终完满结束在e小调的主和弦上. 尾声:(45-48小节) 与引子遥相呼应,采用主和弦上作分解,采用pp力度和最后的延长音使音乐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