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曲式分析
前进中嘹亮的号角:史上10首最著名的进行曲赏析

前进中嘹亮的号角:史上10首最著名的进行曲赏析展开全文没有任何一首音乐作品可以像进行曲那样振奋人心。
当金鼓号角齐鸣的时候,喷薄而出的气势是那么的不可抵挡,乐器光泽夺目而具有穿透力;当音乐转入低回婉转的曲段时,管弦乐又是那么的柔和、细润、悠扬,一如滑翔在阳光照耀的水面,有着纯净和翩然的美感,让人心醉神迷。
事实上,这种起源于军队,用于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音乐早已遍及古典音乐作品之中,经过艺术的润色后,它们不仅威武昂扬,而且华丽优美,听后让人精神随之振奋。
《拉德斯基进行曲》——老约翰·施特劳斯这首曲子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48年,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
全曲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
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轻快的走过大街。
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
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拉德斯基进行曲》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威风凛凛进行曲》——埃尔加本曲以一个短小的引子作为开始。
接着,华丽而威风凛凛的主部主题强有力地呈现出来。
与主题形成巧妙对照的是乐曲中段那具有民谣之美的旋律。
埃尔加这部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个中段。
这一旋律不仅被爱德华七世用作《加冕颂歌》,英国作家豪斯曼还为此写了抒情诗《希望和光荣的国土》。
可以说,这段旋律在英国的地位,几乎与国歌一样神圣。
随后,主部主题与中段主题相继再现,只是中段主题在整个乐队奏出的节奏型强调下,音响增强了,也更宽广了。
最后又回到主部主题,并加快速度,干脆利索地结束全曲。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军队进行曲》作品作于1822年前后,是舒伯特所作的许多钢琴联弹曲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这首作品除了具有一般进行曲的典型节奏,更富于引人入胜的优美旋律,清新自然的和声织体和色彩斑斓的转调手法,“舒伯特风格”十分明显,这一切使得它成为通俗钢琴曲中出类拔萃的不朽之作。
瓦格纳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比较

瓦格纳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比较本文将对瓦格纳和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以及各自的特点。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瓦格纳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比较》,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瓦格纳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比较》篇1婚礼进行曲是西方婚礼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瓦格纳和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则是最为著名的两首。
虽然它们都是婚礼进行曲,但它们的风格和特点却有很大的不同。
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是出自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开始时的一段混声合唱,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歌剧风格。
这首曲子的旋律庄严肃穆,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宏伟壮丽的感觉。
它通常被用于婚礼仪式的高潮部分,如新人步入教堂或婚礼结束时。
相比之下,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则是一首更为轻松欢快的曲子。
它出自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的第五幕前奏曲,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幻想性和浪漫主义风格。
这首曲子的旋律优美、欢快,给人一种喜悦和温馨的感觉。
它通常被用于婚礼仪式的开头或新人步入婚礼现场时。
虽然这两首婚礼进行曲在风格和特点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都是优秀的音乐作品,值得我们品味和欣赏。
《瓦格纳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比较》篇2瓦格纳和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是两首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是出自他的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开始时的一段混声合唱。
这首曲子庄严肃穆,充满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情感和氛围。
它通常被用作婚礼的入场音乐,表达了新人对婚姻的承诺和决心。
相比之下,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则是出自他的《仲夏夜之梦》的第五幕前奏曲。
这首曲子欢快激情,充满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活力和热情。
它通常被用作婚礼的退场音乐,表达了新人对婚礼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憧憬。
总的来说,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更适合作为婚礼的入场音乐,而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更适合作为婚礼的退场音乐。
当然,这只是一些传统的用法,实际上,新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来选择适合的婚礼音乐。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曲式分析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曲式分析-音乐论文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曲式分析李虻1826年,17岁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从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中得到创作灵感,写出了《仲夏夜之梦》序曲,成为标题性音乐会序曲的开山之作。
时隔17年后,作曲家又应普鲁士国王邀请,在保留原序曲的基础上,为柏林上演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另创作了12段不同体裁的配乐。
其序曲、谐谑曲、间奏曲、夜曲、婚礼进行曲等五首被编为《仲夏夜之梦五首管弦乐曲》Op.61。
《婚礼进行曲》是第四幕与第五幕的幕间曲,因其营造的婚礼气氛雍容典雅、富丽堂皇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婚礼音乐。
本曲采用回旋曲式结构,主部的多次呈示将充满了兴奋与欢乐情绪的主题贯穿于乐曲始终。
引子(1~5):由小号奏出富有动感的四音节奏型,在全曲中具有穿针引线的作用。
这个节奏型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叩门”动机的音乐性格非常相似,富有弹性和张力。
随着单音、双音、和弦音型的变化,声部逐渐加厚,情绪逐渐紧张,把一场盛大而华丽的婚礼场景展示在听众面前。
例1: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1-5小节主部一(6~33):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主调为C大调,各乐段均有重复(AABABA),由乐队合奏的ff是主部的基本力度,雄壮而辉煌,本身就是一首激动人心的进行曲,而均衡、对称的结构则将激动的情绪四平八稳地表现出来。
A乐段揭示了贯穿全曲的婚礼主题,由两个同头异尾的平行乐句组成,为4+4方整性结构。
第一句又分为两个乐节:前乐节从向E大调的短暂离调开始,增加了不稳定的律动感;由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小提琴演奏的旋律并没有按作曲的一般规则写作,直接从最高的主音开始,稳住后以七和弦为衬托,平稳地下行;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组合与四分音符的均衡交替,突出了进行曲的节奏特征;低音乐器平稳向上推进,形成外声部旋律由扩张到收缩的反向进行。
后乐节由倚音引导的旋律音缓缓上行,颤音与按比例缩减的节奏组合,使激动的情绪得到舒缓。
管弦乐曲《婚礼进行曲》

小知识
进行曲:进行曲原是军队中用于统 一行进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 的队列音乐。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 声乐曲或器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
进行曲的音乐特点
节拍——偶数拍
节奏——鲜明清晰,多用附点、切分节奏
进 行 曲 用 途
军队进行军曲:曲调激越 昂扬、威武雄壮。 婚礼进行曲:速度一般较 快,表现欢乐的气氛。
理查德· 瓦格纳 (Richard Wagner,1813-1883),德国著名的作 曲家、指挥家,生于莱比锡。曾入莱比 锡大学学习音乐与哲学。20岁时已写过 几部管弦乐。后在维尔茨堡、马格德堡、 哥尼希斯堡和里加等歌剧院当指挥。他 是大型管弦乐的创始者,对歌剧艺术有 重大改革。瓦格纳探索和发展了前人对 铜管乐器的研究,找到了铜管乐音响的 合理基础,使萨克斯管与管风琴、小号、 长号组合在一起,发出和谐的音响。他 的许多作品有着威武骑士的色彩,充满 了金属的辉煌。他的作品有歌剧11部,9 首序曲,1部交响乐,4部钢琴奏鸣曲及 大量合唱曲、艺术歌曲,及几部歌剧改 革著作。
《 婚礼进行曲》
瓦格纳
门德尔松
有两首著名的《婚礼进行曲》。一为门德尔松 所作歌剧《仲夏夜之梦》的第五幕前奏曲,一 为瓦格纳所作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开始时 的一段混声合唱《婚礼大合唱》,因常用作婚 礼音乐而得名《婚礼进行曲》,后被改编成管 弦乐曲。 前者欢快激情,后者庄严肃穆。 按 照西方的传统,新娘入场时要奏的是瓦格纳的 《婚礼进行曲》。新人步出教堂时要奏门德尔 松的《婚礼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速度较慢情 绪沉郁哀伤。
在什麽场合听过这首 乐曲?情绪、速度怎样?
婚礼进行曲
管风琴 德 瓦格纳 曲
门德尔松《结婚进行曲》五线谱

门德尔松《结婚进行曲》五线谱
门德尔松《结婚进行曲》五线谱
在许多讲英语的国家里,这首乐曲一般作为婚礼结束曲播放,有时会跳过此进行曲的某些部分。
通常用来与《婚礼合唱》(Bridal Chorus,来自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或者《丹麦王子进行曲》(Prince of Denmark's March)搭配,后两者通常用于新娘入场的音乐。
下面是这首歌的五线谱,一起来欣赏学习吧!
门德尔松的《结婚进行曲》是其中一首因时常用于婚礼而著名的乐曲,一般以管风琴演奏。
它是为莎士比亚的作品《仲夏夜之梦》所做的配乐。
在许多讲英语的国家里,这首乐曲一般作为婚礼结束曲播放,有时会跳过此进行曲的'某些部分。
通常用来与《婚礼合唱》(Bridal Chorus,来自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或者《丹麦王子进行曲》(Prince of Denmark's March)搭配,后两者通常用于新娘入场的音乐。
门德尔松的《结婚进行曲》第一次被用于婚礼是在1847年6月2日于英国蒂弗顿(Tiverton)的圣彼德教堂举行的Dorothy Carew与Tom Daniel的婚礼。
不过直到它是被用于1858年1月25日举行的维多利亚公主与腓特烈三世的婚礼才闻名于世。
享誉世界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著名作品《结婚进行曲》虽然已经被无数次用作新人入场的音乐,但是这首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曲依然经久不衰,是婚礼入场音乐的首选之作。
若比较中式的婚礼,也不妨选择刘德华的《结婚进行曲》,无论从旋律和歌词都非常适合即将走向红毯的新人。
《婚礼进行曲》PPT课件 图文

• 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原是三幕传奇歌剧《罗恩 格林》里的一首混声四部合唱。《罗恩格林》剧情 梗概是这样的: 在天上“圣林王国”里,有位守卫
瓦格纳、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使用指南

瓦格纳、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使用指南《婚礼进行曲》使用指南导读:婚礼进行曲有两个版本,一是门德尔松(Mendelssohn)的《婚礼进行曲》。
原为歌剧《仲夏夜之梦》的第五幕前奏曲,这部门德尔松17岁时完成的作品,最初是他为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而作的一首四手联弹的钢琴序曲,因其美妙的幻想和浪漫的情趣而得到世人的喜爱,后来作曲家将它改编成了乐队作品。
一为瓦格纳(Wagner)的《婚礼进行曲》。
原为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开始时的一段混声合唱《婚礼大合唱》,因常用作婚礼音乐而得名《婚礼进行曲》,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
前者欢快激情,后者庄严肃穆。
这两首著名的《婚礼进行曲》该如何使用呢?按照西方的传统,新娘入场时要奏的是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
新人步出教堂时要奏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
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和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是齐名的。
在我国,它甚至比门德尔松的那一首流传更广。
在国外,人们习惯地把这两首《婚礼进行曲》一并使用,瓦格纳写的那一首,作为新人入场时举行婚礼的庆典音乐;门德尔松写的那一首,作为礼成之后,新人退场,进入洞房时的音乐。
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原是三幕传奇歌剧《罗恩格林》里的一首混声四部合唱。
《罗恩格林》剧情梗概是这样的:在天上“圣林王国”里,有位守卫圣杯的武士名叫罗恩格林。
一天,他看到人间发生一件不平之事,便来到人间,击败了那阴险的篡位者弗列德里克,解救了被诬害的公主爱尔莎。
并且使被妖法变成天鹅的王子——爱尔莎的弟弟恢复了人形。
爱尔莎不知道罗恩格林是神,她爱上了这位勇敢、年轻的武士。
罗恩格林也爱上了爱尔莎,答应和她结婚,但是有个条件,那就是永远不许爱尔莎探问他的姓名和来历。
在结婚的那天晚上,善良、单纯的爱尔莎被坏人挑唆,提出了不该提的问题,因为誓约被破坏了,罗恩格林只好惋惜地告别了她,回到“圣林王国”里去了。
在歌剧《罗恩格林》里,有两首婚礼音乐,一首是第二幕里,罗恩格林和爱尔莎到教堂举行婚礼时的庆典音乐《到明斯特去》;另一首是第三幕第一场开始时,贵妇们引导新人进入新房的混声合唱。
欣赏《婚礼进行曲》-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欣赏《婚礼进行曲》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曲目。
本单元触及了多种不同风格的进行曲,根据对教材和音乐课标的要求,使先生了解进行曲的风格,节拍特点、运用处合等。
在先生音乐涵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了指点先生体验婚礼进行曲这类文体,在理论活动中不断的加深感受和了解,把先生从繁重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先生去充分感受音乐美,感受音乐作为一种声响的艺术带给我们听觉上的享用。
二、学情分析:由于农村中学的先生音乐知识基础比较薄弱;他们对进行曲的认识也只是经过电视或每周的升旗典礼,才有所领会,先生对这一文体的乐曲兴味或许不如对流行歌曲的兴味浓厚,但经老师的引导也会产生很大的兴味。
进行曲的文体特点非常明显,先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过相关经验,多少有必然的学习基础。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现,即使有的孩子较内向,也容易被感染,而喜欢进行曲。
三、教学目标:1.欣赏《婚礼进行曲》哼唱主题音乐。
了解作者瓦格纳,了解管风琴。
2.乐于参与与体验并经过音乐进一步加深乐曲社会功能的认识。
3.能够听辩乐曲的主题,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和浪漫温馨的性质,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四、教学重点:经过音乐材料的呈现使先生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并能积极自动参与音乐理论,领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五、教学难点:哼唱主题音乐,能用适当的形体动作进行律动感受音乐。
六、教学过程:(一)初听音乐(音乐聆听)教师发问:刚才的音乐你们听过吗?在哪里听过的?听了这首音乐你有甚么样的感觉?教师小结:这首浪漫温馨的音乐,就是由瓦格纳作曲的《婚礼进行曲》。
(二)欣赏音乐、感受旋律。
1.残缺欣赏音乐,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婚礼上的幸福场面(欣赏婚礼视频)。
问: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是怎样的?2.作者介绍:创作了这首浪漫、优美的乐曲的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请看屏幕(课件)理查德·瓦格纳,德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生于莱比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曲式分析-音乐论文
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曲式分析
李虻
1826年,17岁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从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中得到创作灵感,写出了《仲夏夜之梦》序曲,成为标题性音乐会序曲的开山之作。
时隔17年后,作曲家又应普鲁士国王邀请,在保留原序曲的基础上,为柏林上演的喜剧《仲夏夜之梦》另创作了12段不同体裁的配乐。
其序曲、谐谑曲、间奏曲、夜曲、婚礼进行曲等五首被编为《仲夏夜之梦五首管弦乐曲》Op.61。
《婚礼进行曲》是第四幕与第五幕的幕间曲,因其营造的婚礼气氛雍容典雅、富丽堂皇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婚礼音乐。
本曲采用回旋曲式结构,主部的多次呈示将充满了兴奋与欢乐情绪的主题贯穿于乐曲始终。
引子(1~5):由小号奏出富有动感的四音节奏型,在全曲中具有穿针引线的作用。
这个节奏型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叩门”动机的音乐性格非常相似,富有弹性和张力。
随着单音、双音、和弦音型的变化,声部逐渐加厚,情绪逐渐紧张,把一场盛大而华丽的婚礼场景展示在听众面前。
例1: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1-5小节
主部一(6~33):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主调为C大调,各乐段均有重复
(AABABA),由乐队合奏的ff是主部的基本力度,雄壮而辉煌,本身就是一首激动人心的进行曲,而均衡、对称的结构则将激动的情绪四平八稳地表现出来。
A乐段揭示了贯穿全曲的婚礼主题,由两个同头异尾的平行乐句组成,为4+4方整性结构。
第一句又分为两个乐节:前乐节从向E大调的短暂离调开始,增加了不稳定的律动感;由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小提琴演奏的旋律并没有按作曲的一般规则写作,直接从最高的主音开始,稳住后以七和弦为衬托,平稳地下行;二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组合与四分音符的均衡交替,突出了进行曲的节奏特征;低音乐器平稳向上推进,形成外声部旋律由扩张到收缩的反向进行。
后乐节由倚音引导的旋律音缓缓上行,颤音与按比例缩减的节奏组合,使激动的情绪得到舒缓。
后乐句是前乐句的简单重复,两个乐句之间以一串分解和弦的跳音相互衔接,轻灵而俏皮;A乐段重复时以引子变奏形式作为连接,再次回顾了引子营造的意境。
例2: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5-9小节
B乐段由两个4+4对比乐句组成,节奏简约清晰,木管乐器、弦乐器与小号演奏旋律,低音乐器和其余的铜管乐器伴奏,滚奏的定音鼓震耳欲聋,延续着主题庄重而明朗的风格。
插部一(34~47):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各部分均有重复(CDD)。
C乐段在属调(G大调)上陈述,由两个重复乐句组成,突出了主功能与下属功能;旋律以三度叠加的形式呈现出向上的弧线形,两个乐句均开放于属和弦。
D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中句材料为前乐段上行三度的模进,转入关系小调(e小调),
和声形成大、小调式之间的明暗对比,给欢乐的气氛增添了一抹淡淡的柔情;最后的再现句在G大调上缩减再现,稳定终止结束。
整个插部一由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中低音提琴演奏以分解和弦为特征的旋律,并配置平行三度音程加厚,突出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低音则由小提琴演奏的分解和弦通过附点八分音符形成错位节奏的和应衬托,既有和声色彩的对比变化,又有强弱分明的行进节奏。
例3: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34-37小节
主部二(48~55):缩减再现,只再现了主部一的A乐段。
插部二(56~87):并列单三部曲式(EFG),与主题性格形成强烈反差:力度突然变为p,调性转入下属调(F大调),辉煌的进行曲主题转为抒情风格;由长笛、双簧管、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以半音级进与和弦音分解为特征发展旋律,显示出柔和细腻的情绪变化,其余乐器以颤音式和弦轻轻衬托,仿佛是恋人和亲朋好友在共同分享甜美的恋爱过程,温馨又浪漫。
三个乐段采用了统一的半分解和弦织体,以另一种形态体现出进行曲的节奏均衡感。
E乐段从第56小节开始,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F大调收拢。
F乐段从第64小节开始,同样由两个平行乐句组成,整个乐段原样反复一次。
G乐段从第72小节开始,由三个平行乐句组成,前两个乐句转入关系小调(d小调),最后一个乐句以换三音主和弦和连接段衔接。
大管与圆号以八度奏出低音,其余木管乐器与小提琴演奏旋律。
例4: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56-59小节
主部三(88~115):主部一的原样再现,但各乐段都省略了重复,在抒情的插部二之后重新回归婚礼的盛大场面中,节奏欢快、鼓乐喧天。
随着引子的号角动机再次响起,欢乐的气氛更加热烈,带动着听众的情绪不断高涨。
尾声(116~133):木管乐器在主音上奏出长长的颤音,其余铜管乐器与弦乐器交替演奏由和弦支撑的旋律;123小节弦乐器先演奏颤音,其余乐器演奏旋律,然后交替,在强奏的高潮中结束。
参考文献
[1]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五首管弦乐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78-103.(本文小节数以乐谱标记为准,反复部分没有另行计算)
[2] 罗小平.门德尔松[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