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 liberalism)源于经济学上的投入产出原则,认为一国的真正财富不是金银总量的增加,而是其国民创造的商品服务的数量。是一种支持个人先于国家存在的政治哲学,强调个人的权利、私有财产,并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存在的目的仅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自由。

古典自由主义发源于17世纪和18世纪,也因此,它通常被视为由于工业革命和随后的

资本主义体制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自我负责,和自由市场等概念最先也是由古典自由主义所提出,后来才陆续被其他政治意识形态所采纳的。古典自由主义反对当时绝大多数较早期的政治学说,例如君权神授说、世袭制度和国教制度,强调个人的自由、理性、正义和宽容。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都受到了古典自由主义的影响。

古典自由主义政府的干预经常是阻碍了经济的增长,因此主张将政府排除出经济领域,让经济生活自行其事,让追求自身利益的无数的个体理性的计算来引导经济生活的调整,即“谁会应当尽量从政府干预中摆脱出来,尽量的自由”,“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指出古典自由主义有着两种不同的流派:“英国的流派”以及“法国的流派”。哈耶克认为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埃德蒙·伯克等人代表了经验主义流派的思想,注重普通法,并且遵循长期自然发展下来的传统和思想。而法国的流派如卢梭、百科全书派、以及重农主义则相信理性主义、认为理性的力量是毫无限制的,并且有时会对传统和宗教表现出敌意。哈耶克承认国籍的分类是和流派的分类不同的,有些哲学家并不一定符合国籍的分类:哈耶克认为法国的孟德斯鸠属于“英国的流派”,而英国的托马斯·霍布斯、威廉·戈德温、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和托马斯·潘恩则属于“法国的流派”。哈耶克也否认“laissez faire”这一词是源于法国的传统,并将其归功于英国的休谟、斯密、和伯克。

古典自由主义的起源:一开始当然没有古典自由主义这种说法,而仅仅是自由主义(liberalism)。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其根基自然在于经济,并且也不可避免地涉及法律,最早的根源可以溯及古希腊。就经济角度,在16世纪初启蒙时代由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学派提出早期的论述,而在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亚当·斯密所著的古典经济学开山之作国富论(1776)成了自由主义的理论根基,他反对了主张由国家干预经济并实行贸易保护的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只富裕了那些拥有特权的菁英份子,而没有顾及广大平民。此外,芬兰议员安德斯·屈德纽斯(anders chydenius)也是另一个提出早期自由主义论述的重要人物,法国的经济学家巴斯夏也是宣扬自由贸易的著名斗士。

自由主义试着限制政治权力的界限,以保护个人的自由和财产权,在哲学、法律和政治上的阐释和实践则经由英国的约翰·洛克、休谟,柏克,美国的托玛斯·杰弗逊、詹姆斯·麦迪逊等人,也包括法国的托克维尔,德国的伊曼努尔·康德(在其著作《永久和平》(perpetual peace)中,他假设了一种国际性的自由体制,以维持世界的和平。)

“自由主义”一词后来开始出现分歧。原先的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经济自由(包括自由市场),和有一定权力限制的代议制政府。到了19世纪末自由主义这层原先代表的意义仅在少数国家仍然完整存在,大多数国家里自由主义一词都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轨道(例如社会福利、关税、政府对经济的介入和规定、薪水和物价的控制)。在许多国家自由主义一词大多用以形容处在早期自由主义和美国自由主义(指后来的,20世纪的)之间的立场,只有少数几个主要政党仍然支持早期自由主义,大多数的自由主义政党都接受了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概念。

因此古典自由主义一词常被使用于描述早期自由主义,以免与新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混淆。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

人 文 论 坛169 INTELLIGENCE ············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之发展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 程丽文 摘 要:近代之后,皇权崩溃、文化危机及中产阶级的出现和成长,为提倡个性 解放和个体主义的自由主义在中国发展提供了机遇与空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以英美自由主义为蓝本,开始于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学说的介绍,然后逐步过渡到自由主义性质的实际活动,是一个自由主义观念在中国逐步现实化的过程。本文依时间脉络,通过中国近代自由主义发展过程的重要节点,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自由主义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主要是由两种因素促成的,首先是中产阶级的出现和成长。自由主义者要求实施民主政治、保障个体自由、主张在政治和社会改革中采取渐进方式,这些原则与中产阶级的利益是天然一致的,这些主张正好成为了在外国资本、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压迫的夹缝中生存的中产阶级的理论武器,中产阶级构成了中国自由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其次是皇权崩溃和文化危机。皇权崩溃导致儒家价值观念的失范和权威没落,为提倡个性解放和个体主义的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生和传播走的是一条与西方,尤其是英国自由主义截然不同的道路。总的来说,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是以英国和美国的自由主义为蓝本,首先开始于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学说的介绍,然后逐步过渡到自由主义性质的实际活动,是一个自由主义观念在中国逐步现实化的过程。因此,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发生和传播是外来思想本土化的过程。 一、自由主义与思想启蒙 霍布豪斯在分析早期自由主义的特征时指出:“自由主义最初是作为一种批判出现的,有时甚至是一种破坏的、革命性的批判。在长时期内,他的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它发现人类受到压迫,立志要使其获得自由。”[1]自由主义进入中国之后,无论是国民性改造思潮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它首先扮演的仍然是破坏的角色,实质上都是知识分子运用自由主义思想对国民劣根性进行批判的思想运动。 1859-1898年的维新运动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点[2]:(1)西方自由主义观念是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被引进的,因此“民族自救”成为贯穿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内容;(2)维新运动的发展为自由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机遇,与“救亡图存”观念的结合减少了自由主义为中国传统观念所接受的阻力。认同西学价值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的一个十分典型的特征,在维新运动之后,他们为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尽其所能把西学介绍给中国,二是尝试运用其中的一些原则对国民性改造等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具体来说,1870年代兴起的重民思潮中,人们普遍认为没有新的国家就不会有新的国民,因此那个时代批判的目标主要是独断专行的君主专制制度。经过戊戌维新之后,士大夫逐渐意识到当时的国民品质还不足以为建立和运作一个新的制度提供保障.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认为,与西方相比,国民的劣根性在于爱国心之薄弱、独立性之柔弱、公共心之缺乏、自制力之欠缺。于是他们关注的焦点由转变政体过渡到对国民性格的塑造,指出“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3] 1905年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次转向。由于日俄战争的爆发以及清朝假立宪等事件的影响,拒俄、排满运动迅速发展,此后一直到辛亥革命前期,中国自由主义虽然没有完全消失,却几乎淹没在了民族主义的巨浪之中。 新文化运动时期是我国自由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自由主义在这时已不是少数先知者的呐喊,而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们整整一代人的追求。从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来看,新文化时期可视为文化批判时期,积极上说是要介绍自由主义观念,消极上说则是批判中国传统观念。这一时期的自由主义表现为:政治上提倡民主,要求政治自由;思想上反对尊孔,提倡思想、信仰自由;人生观上,反对以家族和国家为本位的团体主义和国家主义,提倡以个人为本位的自由主义。这一时期自由主义的高涨不仅表现为伦理、道德革命和白话文运动,而且在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回响。但是,这一时期的中国自由主义者还没有意识到西方有英国(洛克)传统和法国(卢梭)传统的区别。到了新文化运动后期,有的自由主义者产生了认同法国传统的倾向。就新文化运动中的自由主义者主动接受西方文化影响以及启蒙思想的逻辑结构构成而言,与世纪之交的国民性改造思潮的不同之处在于,国民性改造更加注重培养国民的公德心、责

古典自由主义与自由至上主义

译者的话 本书作者诺尔曼·巴利是英国白金汉大学政治学教授,在此之前曾先后在皇后 大学、贝尔法斯特大学以及中部英格兰大学任教,一度曾是美国俄亥俄布里格林大 学客座教授。巴利教授长期从事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和商业伦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著有《海耶克的社会和经济哲学》、《现代政治思想理论》、《新右派》、《福利 与商业伦理》,对资本主义理论以及有关现代福利国家的理论和批评作了大量的研 究。 本书是作者对自由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所作的一个梳理,也是对自由主义者之 间正在进行的辩论所作的说明。在作者看来,对构成自由主义的各种不同哲学和见 解作一整体说明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些古典自由主义者尽管在政策提议方面有许 多相似性,但作者认为形成这些政策的基本理论前提都不尽相同,而这样的差异正 反映了政治思想之中的一些最基本和最深刻的问题,并同时对政策的建议产生重大 影响。 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理论中一个历史悠久的话题,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自由主义在历史上既是一种学说,也是一种运动、一种意识形态。例如,英国的古 典自由主义将其大部分成功归于三大自由传统:宪政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功利主 义。在不同的时期,这些传统对不同的团体产生了不同的吸引力,并在实际上形成 了一种现实的政治。自由主义本身也经历了一种复杂的演变。早期的自由主义强调 从绝对专制中解放出来,同时强调非人格化的社会和政治控制,即法制和市场的理 想性。此外,它也强调个人的自由表达。自由主义者因而支持一种更平等的自由分 配、废除垄断、取消贵族特权,并支持一种建立在理性原则之上的法律,因而在历 史上表现了它的一种进步性。本书专门有一章讨论18世纪的古典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在后来发生的一个变化是强调自由的积极方面,即形成和完成自我确 定的目标的机会,而非摆脱国家的自由。尽管自由个体的中心价值没变,但对理解 这一价值和如何取得这一价值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作者在本书中力图加以探讨的。 这一转向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由主义本身取得的成功所带来的。大量的政治与经济自 由的获得不仅提出了下一步将怎样的问题,而且也提出了自由为谁的问题。资产阶 级获得了所需的权利,但社会的普通大众却没有,因而国家的积极作用被提上了议 程。这导致自由主义者发生嬗变。现代自由主义主张国家支持个人和受压团体,强 调国家的作用。那么,现代自由主义还自由吗? 这样便引发了以米尔顿·弗里德曼和F·海耶克为代表的对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 本书在这方面有清晰的描述。它向人们展示了奥地利经济学派与其对手芝加哥学派 在一些问题上的不同观点。作者详细探讨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些极端看法,这些就 是自由至上主义者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建立在自然权利上,主张把国家的作用只限 于国防、之津和秩序,反对所有的国家福利以及分配性税收。本书还讨论了无政府 -资本主义,它要求完全取消国家并声称市场能提供每一种必要的物品和服务,包 括国防和法律。作者还关注于分析自由个人主义经济的伦理,以及各种形式的个人 主义思想。所有这些,对于我们了解西方社会的自由主义这一主要思潮(甚至也可 以说是一种意识形态)以及同这一思潮有关的政府政策走向都是很有帮助的。 当然,由于分析的角度以及所持基本立场的不同,作者的某些观点不一定为我 们所接受。这一点相信读者在阅读中自会得出结论。 本书的出版若有助于我国学界对西方自由主义的探讨,那将是译者高兴的事。 译文中有不当之处,请不吝指教。 竺乾威 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 1999年3月 序 本书的写作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我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一些一般问题的兴趣始于70年代中期,那时我刚开始研究弗雷德里奇·海耶克的社会哲学和经济哲学。虽然他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当代最负盛名的传统自由主义者,但我很快认

进退之间——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

进退之间——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 | [<<][>>] 在当代西方哲学舞台上,罗尔斯无疑是一位具有独特思想性格的哲学家。这位被誉为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哲学领袖和哈佛“自由主义思想铁三角”之一(另外两“角”据说是帕森斯和亨廷顿)的哲学和伦理学教授,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伊始发表《正义论》以来就一直充当着哈佛和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学的“领衔主演”,被丹尼尔斯称为“二十世纪的洛克”。 今天,已经没有人会怀疑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巨大影响及其哲学话语的权威性了,从哲学、法学、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到所谓“福利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理论”,几乎都可以感受到罗尔斯的思想渗透和话语力量。可“树大招风”,罗尔斯及其《正义论》也不可能超出这一法则。打从《正义论》问世后,罗尔斯便再也没有安宁过。罗尔斯受到的批评和挑战是全方位的,有来自新自由主义的内外夹击,也有来自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批评,一时间大有四面楚歌的“危机”感。反自由主义的思想家们(如米歇尔?桑德尔、泰勒、麦金太尔等)批评他因循(即“因”近代社会契约论的社会伦理之传统理路)守旧(即“守”启蒙运动以来的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立场),而事实上,这种基于社会契约的现代启蒙式自由主义的“道德谋划”,已经无力应付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了。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如诺齐克)抱怨他放弃了“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这一西方经典性的现代价值圭臬,无论如何,所谓“平等的自由”和“差异原则”,都必定要付出牺牲个人天赋权利的代价。 除了思想派别的根本立场反驳,还有来自多学科学者在具体观点和学理技术等问题上的批评。一些法学家(如哈特、德沃金)和政治学家(如阿克曼)质疑罗尔斯,正义原则是否非得有“原初状态”、“无知之幕”一类的前提预制来担保其理论合法性不可,毕竟这类旧式的哲学假设不如“价值中立”一类的概念来得实际合理。哲学和伦理学的同道们对罗尔斯的诘难似乎更多更麻烦,内格尔(Thomas Negal)教授说,“原初状态”、“无知之幕”等前提预设虽然是想建立一种公正的客观立场,但这仍然是一种理论立场,真正的客观公正应当是“无立场”(from nowhere)。哈贝马斯不无诙谐地谈到,“无知之幕”的设置不啻一种“信息强制”,其实质性意图是把所有参与社会契约或原则协商的人都蒙在鼓里。可实际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关于自由主义的阐述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一、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所以,自由主义最早具备的内涵是政治自由主义。 2、发展过程: 17世纪,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著作《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赋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3、内涵: 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第二,有限政府论。政府只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工具。 第三,实行分权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权,有不同的机构行使。 4、理论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主张人具有生命、财产、自由权,反对封建神权和王权的残暴统治;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唤起了民众的自我意识;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不断巩固,它的原则也日益扩大到经济领域,关注政府应以何种方式介入经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 2、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内涵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经济自由主义,即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的职能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有可靠的外部环境。 杰瑞米·边沁、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密尔等同样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对经济与财产权利的强调。它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和国家较少的干预。 3、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时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不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垄断还没有形成,因此,

浅析中国现当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浅析中国现当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论文关键词:自由主义;本体观;特性;二律背反 论文摘要:自由主义思潮是一种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坛表反映为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趋向。这股文学思潮发端于晚清,从五四刘建国前兴衰起伏三十年,建国后丧失生存空间,其特殊境遇中有着复杂的内蕴。文学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塑造了作家的独立人格,强化了作品人文精神和审美品格。然而它却面临着“功利主义和审美价值二律背反”的必然困境。 自由主义思想的萌芽,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则是17世纪以后才出现的。人们通常以洛克作为第一个真正具备自由主义特征的思想家。上这种极具平民性及广泛性的思想,在欧洲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8世纪启蒙运动的催化下,从英国开始并迅速在欧美各地较发达的国家生根发芽,到”世纪达到全盛,直至20世纪才处于衰落状态(20世纪以后又获得新的发展)。自由主义所倡导的政治、公民(个人)权利以及对、自由企业和产权保护的提倡,对个人和自立观念的坚持等思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深刻影响了近代世界的历史进程。“自由”已构成了现代性的根本价值。 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潮和运动可谓生不逢时,当它开始萌芽之际,正值欧美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处于衰落之时(正值社会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之时)。与自由主义在欧美民众中的普遍接受不同,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想主要存在于思想文艺界的知识分子中间。它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是一部分从欧美留学归来、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如晚清时代的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以及民国时期的胡适、周作人、朱光潜、林语堂、粱实秋、沈从文、徐志摩等人。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中国近现代独具特色的时断时续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思潮。笔者这里所要论及的中的自由主义思潮是指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存在的,以那些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作家为主体,以维护文学的独立品格和作家创作心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关于自由主义的阐述 自由主义是一种、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的一系列思想的集合。 一、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所以,自由主义最早具备的内涵是政治自由主义。 2、发展过程: 17世纪,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其着作《政府论》《论宗教宽容》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自由主义的政治主张:保障个人自由,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公民天赋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人民尽可以自由行动。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国家权力必须受到限制。18世纪,欧洲自由主义的大本营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如孟德斯鸠、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洛克的自由主义思想。 3、内涵: 第一,人生而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第二,有限政府论。政府只是保护个人自由权利和利益的工具。 第三,实行分权制度。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对外权,有不同的机构行使。 4、理论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主张人生而平等、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 主张人具有生命、财产、自由权,反对封建神权和王权的残暴统治; 主张社会契约论,反对君权神授,唤起了民众的自我意识;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主义 1、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随着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不断巩固,它的原则也日益扩大到经济领域,关注政府应以何种方式介入经济,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 2、主要代表人物及理论内涵 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经济自由主义,即国家对私人经济活动不加干预,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政府的职能仅在于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个人追求利益的行为有可靠的外部环境。 杰瑞米·边沁、大卫·李嘉图、詹姆斯·密尔等同样倡导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和竞争自由,提出国家应奉行放任主义,赋予个人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内涵是对经济与财产权利的强调。它的基石是私有财产、市场经济和国家较少的干预。 3、影响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生产力得到飞速发展,经过工业革命,生产技术优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这时的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不需要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工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垄断还没有形成,因此,自由主义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政策非常适合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自由主义原则研究论文

自由主义原则研究论文 一组命题(1)国家是一种必要的罪恶:如无必要,它的权力不应增加。可以把这原则称为“自由主义剃刀”。(类似于奥卡姆剃刀,即那条著名的原则:如无必要,实体或本质不应增加。) 为了表明国家的必要性,我不援引霍布斯homo—homini—lu—pus[人对人是狼]的人性观。相反,即使我们假定homohominifelis[人对人是伙伴〕或者homohominiangelus[人对人是天使],换句话说,即使我们假定,由于人的温和或者天使般的善良,没有人会伤害别人,也能表明国家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仍然存在着弱者和强者,弱者没有受强者宽容的合法权利,但会因为强者仁慈地宽容自己而感激强者。那些认为这种事态不能令人满意,认为每个人都应有生存的权利,认为每个人都应有受到保护以抵御强者权势的合法权利的人(无论强者还是弱者),都会同意我们需要一个保护所有人权利的国家。 显而易见,国家尽管是必要的,但却必定是一种始终存在的危险或者(如我斗胆形容的)一种罪恶。因为,如果国家要履行它的职能,那它不管怎样必定拥有比任何个别国民或公众团体更大的力量;虽然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制度,以使这些权力被滥用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我们决不可能根绝这种危险。相反,似乎大多数人都将不得不为得到国家的保护而付出代价,不仅以纳税的形式,甚至还以蒙受耻辱的形式,例如在横行不法官吏的手下。事情并不在于为此付出了太大的代价。(2)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的区别是:在民主政体下,可以不流血地推翻政府;在专制政体下则不可能。(3)民主政体本身不可能赋予国民任何利益,也不应期望它这样做。事实上,民主政体什么事也不能做——只有民主政体下的国民才能行动(当然,包括那些组成政府的国民)。民主政体只不过提供了一种构架,国民可在其中以一定程度上有组织的和一贯的方式行动。(4)我们所以是民主主义者,并不是因为大多数人总是正确的,而是因为民主传统是我们所知道的弊病最少的传统。如果大多数人(或“公众舆论”)决定赞成专制政体,那么一个民主主义者不必因此就认为,这暴露出他的观点存在某种致命的不一致。他倒会认识到,在他的国家里,民主传统还不够强大。(5)如果不同传统揉合,仅仅制度是决不够的。没有——个强大的传统,制度也可能服务于和原意相反的目的。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 作者:“自由主义评论家”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 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主张个人对于任何社会集体之要求的道德优先性 平等主义:赋予所有人以同等的道德地位 普世主义:肯定人类种属道德统一性 社会向善论:认为所有社会制度与政治安排可纠正改善 “一个体制,是否具有合法性取决于它与其国民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对国民需要满足的助益。”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自由主义是与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制度共生共存的思潮与意识形态。西方社会和少数西方国家也一直以来以自由主义为旗帜作为西化中国的武器。作为产自西方近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固然有合乎西方自有文化的合理性,但世界是多样性和多元性的,西方国家不应该也不能将这种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其他文化和主权国家。 自由主义的观念来源: 1.具体历史形式:斯多葛主义、基督教、怀疑主义、对神的信仰主义、理性的力量 2.哲学:天赋人权、功利主义 3.不同民族文化 一、近代自由主义的先声 1.贡斯当:“对现代人而言,自由意味着一个在法制之下受到保护的、不受干涉或独立的领域;而古代人的自由意味着参与集体决策的权利。” 2.伯里克利在其著作《葬礼演说》中陈述了自由主义的平等原则与个人主义原则 “对于私人的争执,法律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人。我们享有地自由也扩展了日常生活,但这种自由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无法无天。我们被教导要尊重长官和法律,并且永远不要忘记保护那些受到伤害的人······我们可以如其所愿地自由生活,然而,我们也总是准备面对任何危险。” 二、近代早期的自由主义 1.托马斯·霍布斯:毫不妥协的个人主义,完全的现代性标志着与中世纪基督教的社会哲学彻底决裂。他断言每个人总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而行动;相信人类不得不避免暴死这一最大的恶。 “根据人类的本性和境遇,他们注定要永无休止地追求其不断变换地欲望目标。” 2.狄克特·斯宾诺莎:人类同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拥有自我保存这一高于一切的自然倾向。 他比霍布斯更接近自由主义,因为他把个人自由视为一种内在的价值。但是斯宾诺莎并不是

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精)

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 照我理解,作者提出的想法,大概是希望古典自由主义能够成为像民族主义、社会主义那样具有动员民众力量的那种意识形态,我觉得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当你把终极的价值承载者归于个人,则集体性的目标就不大合乎逻辑了。当然在反抗的阶段,自由主义可能具有聚拢人心的能力,对于底层具有号召力,或者是里根时代面对苏联帝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可以起到动员的作用。然而在体制建立起来后,人们各干各的,谁还来管意识形态?其实就是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社会主义,在放弃了世界革命的远景性理想后,也失去了对于普通人的诱惑力。民族主义也同样如此,惟有在面临外患、面临统一、或新帝国开始崛起遇到旧格局的约束的时候,才有号召力。当然,对于知识分子,则必须始终有人不断地重复自由主义基本理念,比如哈耶克的工作。 ……一个诡异的事实是,在当代主要政治潮流中,只有自由主义不是某种意识形态。 ——Anthony de Jasay 在1950年代那个思想上黑暗的时代,我的同事Warren Nutter经常说,“保住书本”就是具有古典自由主义精神的人士最低限度的目标,最起码我们得把自由主义的理念保留在书籍中。而哈耶克贯穿其学术生涯的,则是有效地扩展了Nutter的想法,“保住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目标都已经实现了。今天,人们仍在阅读自由主义的典籍,而比起 20世纪中叶来说,自由主义理念获得了更广泛的理解。比如,今天,大部分有头 脑的美国人都知道,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就是这样一个信念:个人的提升能比任何集中于集体的方案带来更多好处。很多人也仅凭直觉就明白,古典自由主义与战后美国左翼所宣传的“自由主义”,根本就没有多大关系。 本文的主要论旨是,尽管取得了如许成功,在一个多世纪时间中,我们却没能保住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典籍和理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有这些,是不足以确保有效的自由社会之生存的。 我希望我的论旨能引起几个维度的兴趣。我将预先回答几个明显的问题:我所说的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是什么?当我说在整个社会主义时代没有保住这一灵魂时,我的目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我们这些自称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人士,现在能够及应该做些什么?科学、利己之心与灵魂乔治·布什在其总统任期内,当有人试图把他的立场与他的前任里根总统的观念相提并论时,他曾经用嘲笑地口吻提到了“那种虚幻的东西”(tha t vision thing)。他所指的是里根总统用来唤起美国理念的清教徒的比喻:“山巅上光辉之城”(shining city on a hill),还有其它诸如此类的概念,对布什的心智来说,是陌生的。他只是没能理解里根先生的用意,也完全不能明白为什么这种比喻能在公众中引起共鸣。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里根总统打动了部分美国人的心灵,而布什则对此懵然无知。 这个例子是很有助益的,我们甚至可以将其运用于具体的、政治上有组织的、时间上受到限定的、空间上明确界定的社会。两相比较,对现实的理解得自于对可能发生之情势全面的先见之明的伟人,与视野仅仅实用主义地局限于当下之感觉的庸人,二者之根本区别昭然若揭。我们可以把同样的比较扩展运用于形形色色的代言人和评论家,对于在古典自由主义的名目下所描述的扩展的社会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公平的正义(Justice as fairness) 一:背景之一:了解古典正义理论 Plato:灵魂与城邦的类比 Aristotle: 广义的正义【合法性】和狭义的(分配)正义【按贡献平等分配】 二:背景二:当代理论背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制度安排的标准是效用最大化 其缺陷:人际差异不受尊重,可能伤害个体 三:罗尔斯简介(1921-2002): 主要著作 《正义论》 《政治自由主义》 《万民法》 其它作品 四:公平的正义的基本理念: 1、契约理论: 虚拟的缔结正义原则; 正义的主题:社会的制度安排;如何划分社会合作的利益与负担,分配权利与义务。 2、特征条件:原初状况(Original position) 社会作为合作体系 理性人【rational agent】假设 匿名性:无知之幕:缔约者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无法从特定利益立场提出主张,有此得出的正义可谓“公平的正义(Justice as fairness)”。

3、选项和选择的理由: 两个主要选项:a. 功利主义;b.正义两原则 缔约者的策略:最大最小化原则导致选择“正义两原则”。 五:正义两原则及其重要性 1. 表述: 第一原则【平等的自由原则】:每个人都应享有与人人享有的一种类似的自由权相一致的最广泛的、全面的、平等的基本自由权的平等权利。 第二原则【差异原则】,对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这种不平等既(a)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的最大利益,又(b)按照公平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使之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 其中第一原则优先于第二原则。 2. 重要性: 表达了现代政治的两大诉求:自由和平等,并安排了有理据的平衡。 六:一个康德式的诠释 为何自由原则优先于(经济)平等?基于康德的自由观念。 注重“自由而平等的人”这一理念对自由原则及其优先性的辩护。人是平等的,因为他们“具有最低限度的道德能力,能从事稳定的社会合作,并作为平等的公民参与社会生活”;人是自由的,因为他们“具有形成、修正和合理追求善观念的道德能力”并且他们把自己看作是正当要求的自证根源(self-authenticating sources)。这一辩护本身就刻画了自由的优先性。罗尔斯借助“自由而平等的人”的辩护是康德式的先验论路径:它从某种标准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实践的特性出发(人具有正义感和善观念两种道德能力),推出使道德生活得以成立的原则和前提条件(平等的自由原则):唯有在平等的自由原则的框架下,公民才能实践其两种道德能力,形成合理的道德生活。 七:批评意见: 1、社群主义对个人主义的指责(Sandel等人) 2、推导的有效性:风险的问题 3、稳定性:依赖于康德式诠释:Rawls严肃看待的批评。后期的转向:政治自由主义

评述西方自由主义

评述西方自由主义思想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广义的自由主义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少数人的权利。 一、西方自由主义的起源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最早可以追溯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国教权威的对抗。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是主张个性解放,重视人的作用,反对中世纪的摧残人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摒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所以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开始以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由和追求自由。而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最早出现在英国,确切的讲是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 二、西方自由主义的类别 自由主义的分类有多种多样,有的把自由主义分为积极自由主义和消极自由主义,有的把自由主义分为大陆自由主义和英美自由主义,有的把自由主义分为经济自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伦理自由主义和哲理自由主义。虽然对自由主义的分类很多,而

且也有助于从不同角度来研究自由主义的思想,但目前我们国内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分类主要倾向于分为西方经济自由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是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政治自由主义表现在积极的政治行动上,“如起草宪法和权利法案,建立代议制政府,推广制衡制度,编制法典等,最高主权被认为属于人民全体,政治制度则必须顺应人们的意志”,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马歇尔,还有哈耶克。政治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哲学和思想流派,代表人物主要有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等。 三、西方自由主义的内涵 自由主义所说的自由首先是政治和法律意义上的自由,这包括个人在生活、言论、结社、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上的选择权,自由的制度表现为开放的选择余地,而不自由的制度则尽量限制公民个人的选择度。自由也是哲学和审美层次上的,只是其诠释决不限于黑格尔式的思辨,把自由仅归结为对必然的了解和把握。因为自由主义者所强调的哲学意义上的自由仍然与其本义相关,从经验主义的意义上说,即使个人完全掌握了事物的全部必然性(事实上不可能),他仍然拥有选择权,必然性其实不是一条单行线,而是多条叉路口。头脑清醒而又乐观的人不会选择从悬崖上跳下去寻死,但他上山的道路却有多种选择,并不总是只有一条出路。而在审美上的自由权则显得更为广泛,“情人眼里出西施”便说明了审美的主观性,尽管人们的审美存在统计的共同

施米特的自由主义论文

施米特的自由主义论文 一、解释学原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在其评论的一开始,施特劳斯就强调,只有通过施米特的解释学原则,才能理解施米特的国家理论以及作为其基础和前提的政治概念。在施 特劳斯看来,施米特的种种解释原则既是历史的,也是存有论的。它 们之所以是历史的,是因为施米特赞同历史主义的原则,即“所有精 神只不过是时代精神”。它们之所以又是存有论的,是因为对施米特 来说“,精神领域的所有概念”都只有“从它们具体的政治存有状态”才能得到理解。分析施米特的解释学原则之时,施特劳斯实际上是以 子之矛攻子之盾。从字面上看,他似乎是要如实理解施米特,实际上,他却是根据施米特的解释学原则来批评施米特自己的思想。所以,施 特劳斯指出,施米特的政治概念本身也是历史的,因为这个概念只反 映了当代的精神,只指明了当代的真理。由此能够推论,随着历史的 变迁,施米特的政治概念也会被时代抛在身后。另一方面,施米特的 政治概念也是存有论的,因为它逃不开具体的政治存有状态。这种状 态就是在一个中立化和去政治化的时代,视自由主义为其实质对手。 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施米特的政治概念也会不再适用于新的情境。 在解释学的根本原则上,施特劳斯把施米特与历史主义以及存有主义 划到了同一个阵营。对施特劳斯来说,历史主义最终能够被视为自由 主义的危机,存有主义则是“激进的历史主义”或“极端的历史主义”。①对此,能够对比考察施特劳斯后来在《自然权利和历史》中 所陈述的历史主义观点:“因为所有的人类思想都属于特定的历史处境,所以所有的人类思想必定随着其所在的历史处境的消失而消失, 然后被新的、不可预知的思想所取代。”②迈尔(HeinrichMeier)对 施米特和施特劳斯的对话实行了细致的研究。在其研究中,迈尔也提 到了施特劳斯所谓施米特的整体解释原则。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迈尔 实际上有意无意地偏离了施特劳斯自身的批判视角。在迈尔看来,施 米特的历史主义植根于其基督教信仰之中,即“末世论所构建的历史 事实”之中。

浅谈自由主义与社会契约论

浅谈自由主义与社会契约论 自由主义,是西方社会最重要的政治价值观念。自由主义政治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两个历史时期。 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最早出现在英国,确切地讲是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在这一时期,伴随着一批思想家,如霍布斯和洛克等关于天赋人权、契约论、自然法学说的提出,个人自由在历史上第一次被作为社会等价物优先于社会价值来讨论,并把对个人自由的维护作为出发点,寻求国家的起源,政治治理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制度的安排,从而形成近代完整的自由主义体系内容。第一次对自由主义做出系统哲学表述的是托马斯·霍布斯。他的学说对近代自由主义的最大贡献在于其个人主义内涵,标志着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以及中世纪神学的决裂。在他看来,国家并非先验存在的,更不是道德实体,它只不过是每个人为保证各自的权利不被侵犯而组成的人造物,同时也是人们实现各自利益的工具,个人的权利是第一位的,而国家和社会次之。 但是,只要以人类社会整体存在的方式发展,就不得不以一种更高的权威来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这就是国家主权。然而,国家是由契约产生的,缔结契约的同时人们表达了服从的意愿。这种服从并不是一时冲动产生的,是通过权衡利弊之后才做出的决定。虽然这时的霍布斯还没能够提出自由的结论,个人的自由没有保留到社会状态中去,但为洛克的自由主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由主义的核心要素被提炼为一整套知识传统,

并通过一个强有力的政治运动表达出来,是在英国内战期间以及光荣革命之后的执政时期。其最重要的代表是约翰·洛克,洛克对自由主义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的学说奠定了自由主义理论的两大基石:其一是个人自然权利的理论,其二是政府必须基于被统治者同意的理论。在英国政治传统中,洛克一直被认为是为光荣革命辩护的重要思想家,其理论对美国革命与立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洛克政治理论的出发点与霍布斯相似,即从自然状态出发构建合理的政治秩序,自然状态是一种无政府状态。洛克笔下的自然状态一方面可以被理解为历史上或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状态。洛克曾举美国的印第安人作为这种状态的例证。但更为重要的是,自然状态是一种哲学家的理论构想。哲学家希望探讨政府的目的、形式等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们便提出一个理论预设:假如没有政府人们会处于何种状态,会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当代著名保守主义哲学家诺齐克在构建政治理论时,也是从讨论无政府状态下个人的权利以及个人生活的不便开始,从而进一步推导出最小政府的结论。 洛克的理论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在英国政治传统中,洛克一直被认为是为光荣革命辩护的重要思想家。近年来,这一说法受到一些挑战。但至少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洛克的理论是对光荣革命后确立的立宪政体的最好阐释之一。洛克的理论对美国革命与立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几乎是学术界一致公认的。十八世纪,自由主义的大本营在法国,当时的法国是欧洲思想最活跃、创造力最丰富的地方。这一时期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启蒙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有:孟德斯鸠、卢梭、贡斯当和托克维尔。这些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涉及到今天自由主义讨论的核心问题。

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1)(精)

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1) 照我理解,作者提出的想法,大概 是希望古典自由主义能够成为像民族主义、社会主义那样具有动员民众力量的那种意识形态,我觉得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当你把终极的价值承载者归于个人,则集体性的目标就不大合乎逻辑了。当然在反抗的阶段,自由主义可能具有聚拢人心的能力,对于底层具有号召力,或者是里根时代面对苏联帝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可以起到动员的作用。然而在体制建立起来后,人们各干各的,谁还来管意识形态?其实就是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社会主义,在放弃了世界革命的远景性理想后,也失去了对于普通人的诱惑力。民族主义也同样如此,惟有在面临外患、面临统一、或新帝国开始崛起遇到旧格局的约束的时候,才有号召力。当然,对于知识分子,则必须始终有人不断地重复自由主义基本理念,比如哈耶克的工作。 ……一个诡异的事实是,在当代主要政治潮流中,只有自由主义不是某种意识形态。——Anthony de Jasay 在1950年代那个思想上黑暗的时代,我的同事Warren Nutter 经常 说,“保住书本”就是具有古典自由主义精神的人士最低限度的目标,最起码我们 得把自由主义的理念保留在书籍中。而哈耶克贯穿其学术生涯的,则是有效地扩展 了Nutter 的想法,“保住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目标都已经实现了。今天,人们仍在阅读自由主义的典籍,而比起20世纪中叶来说,自由主义理念获 得了更广泛的理解。比如,今天,大部分有头脑的美国人都知道,古典自由主义的 核心就是这样一个信念:个人的提升能比任何集中于集体的方案带来更多好处。很 多人也仅凭直觉就明白,古典自由主义与战后美国左翼所宣传的“自由主义”,根 本就没有多大关系。 本文的主要论旨是,尽管取得了如许成功,在一个多世纪时间中,我们却没能保住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典籍和理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仅有这些, 是不足以确保有效的自由社会之生存的。 我希望我的论旨能引起几个维度的兴趣。我将预先回答几个明显的问题:我所说的古典自由主义的灵魂是什么?当我说在整个社会主义时代没有保住这一灵 魂时,我的目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我们这些自称为古典自由主义的人士,现在能 够及应该做些什么?科学、利己之心与灵魂 乔治?布什在其总统任期内,当有人试图把他的立场与他的前任里根总统 的观念相提并论时,他曾经用嘲笑地口吻提到了“那种虚幻的东西” (that vision thing )。他所指的是里根总统用来唤起美国理念的清教徒的比 喻:“山巅上光辉之城”( shining city on a hill ),还有其它诸如此类的概念,对布什的心智来说,是陌生的。他只是没能理解里根先生的用意,也完全不能 明白为什么这种比喻能在公众中引起共鸣。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里根总统打 动了部分美国人的心灵,而布什则对此懵然无知。 这个例子是很有助益的,我们甚至可以将其运用于具体的、政治上有组织的、时间上受到限定的、空间上明确界定的社会。两相比较,对现实的理解得自于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读书笔记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读书笔记我最近看了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通过对全书的阅读,并对此书作了读书笔记。 一、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全书主要回答一个问题: 由自由而平等的公民——他们因各种合乎理性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而产生深刻分化——所组成的公正而稳定的社会如何可能长治久安?P3。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社会中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因其诸种合乎理性的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而形成深刻的分化时,一个正义而稳定的社会何以可能保持其长治久安?“平装本导论”,P25。 二、立宪政体正当理性的稳定性的制度指标有以下五个方面: 甲、各种选举的公共经费负担和确保有关政策问题的公共信息之有效性。对这些安排(和下列安排)的陈述仅仅暗示出,使被选代表和官员足以独立于特殊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并提供知识和信息,正是依据这些知识和信息,各种政策才能形成并接受公民利用公共理性所对之进行的理智评价。 乙、确定的机会均等,尤其是教育与培训的机会均等。如果没有这些机会,社会各方就无法参与公共理性的争论,或无法为社会和经济的政策进言。 丙、满足自由主义第三个条件的适当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必须确保所有公民获得他们理智而有效地实现其基本自由所必需的、适合于各种目的的手段。缺少这一条件,那些拥有财富和较高收入的人就容易宰制那些财富和收入较少的人,并日益控制政治权力,使之有利于他们自由。 丁、通过中央或地方政府,或其他经济与社会政策,社会作为最后雇主。缺乏长远的安全感和从事有意义的工作机会与求职机会,不仅会伤害公民的自尊,而且会伤害他们的社会成员感,让他们觉得自己只是被社会收留的人。这会导致他们的自我憎恶、痛苦和愤恨。 戊、全体公民的医疗保健。“平装本导论”,P46-47。 三、论冲突 1、有三种主要冲突: 即公民间相互冲突的完备性学说所导致的冲突;他们不同的社会身份、阶级地位和职业所导致的冲突,或他们不同的种性、性别和民族导致的冲突;最后是由各种判断负担所导致的冲突。政治自由主义能够缓和但无法消除第一种冲突,因为从政治上讲,各种完备性学说是不能相互调和一致的。然而,合乎理性的公共立宪政体之正义原则,却可以帮我们调和第二种冲突。因为,一旦我们接受正义原则,或者把这些原则看作至少是合乎理性的(哪怕不是最合乎理性的),并了解到我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与这些正义原则相一致,第二种冲突就不再发生,否则就会强烈爆发。我相信,一个合乎理性的公共立宪政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这些冲突发生的根源,因为其政治正义的原则满足相互性的标准。P48。 2、民族冲突: 就像人们可能期望各民族有其各种各样的利益,而它们的倾向却囿于狭隘的观点一样。P37。 3、解决冲突不能依靠压迫性统治。只有靠压迫性地使用国家权利,人们对某一种完备性宗教学说、哲学学说和道德学说的持续共享性理解才得以维持下去。如果我们把政治社会当作以认肯同一完备性学说而达到统一的共同体,那么,对于政治共同体来说,压迫性地使用国家权力就是必需的。P38。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它是19——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一种统治思想。也是一种思想体系、政治理论学说、社会思潮、经济发展理论和社会运动,关系到国家政策和民族利益。从范围上看既有思想的自由,又有政治,经济的自由,反映了正在兴起的市民阶级的意愿。 它要求保护个人自由不受无理由的限制,对政府的权力进行限制,经济上要求市场的主导权与利益集团相协调,最终目标是追求有理性的自由。 自由主义的发展 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古代民主是集团利益之上的,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缺少个人对自由的追求。 现在自由主义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发展的。近代的自由主义主要是古典自由主义,时间为16——19世纪,14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与旧有的封建制度发生了冲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思想上,封建统治思想与个人意志自由冲突。第二,政治上,封建等级制度与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冲突。第三,信仰上,对于天主教的绝对信仰与对新教信仰的冲突。第四,经济上,最初表现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与王权任意支配个人财产的冲突。 18世纪,自由主义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即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核心指导理论,核心是政府不干涉经济活动。政治自由主义表现在很多理论,19世纪下半期边沁功利主义,孔德实证主义,实践方面,19世纪60、70年代俄国农奴制废除,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英国三次国会改革,至19世纪60、7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形成。 英国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宣扬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主张国际交往自由,国内实行三次议会改革,外交上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19世纪70、80年代国际上出现缔约结盟热潮,在19世纪年代美德超过英国后,英国开始与法、日、俄结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