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发生机制和全身系统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分析_钟卓光
全身性疾病与口腔健康的关联性

全身性疾病与口腔健康的关联性在过去,人们往往将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
然而,现代医学研究逐渐发现,口腔健康与全身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牙周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系列全身性疾病和口腔健康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全身性疾病与口腔健康之间的关联,并给出相应的预防和保健建议。
一、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感染,其主要特征是牙龈红肿、出血和牙周袋形成。
近年来,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发现,牙周菌群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其他器官,并可能引起或加重多种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相关问题。
1. 牙周菌群与动脉粥样硬化:牙周菌群中的某些细菌,如厌氧琼脂沉积杆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和铜绿假单胞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被发现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这些菌群可通过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导致动脉壁增厚和斑块形成。
2. 牙周炎与心肌梗死:口腔炎症状态加重了动脉斑块的形成,可能促进冠状动脉栓塞并导致心肌梗死。
临床数据表明,患有牙周炎的人患心肌梗死风险明显增加。
有鉴于此,关注口腔健康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定期到牙医那里检查口腔健康,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进行规范的刷牙、清洁间隙以及使用牙线等是预防牙周疾病的有效方法。
二、口腔感染与糖尿病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牙周疾病是糖尿病发生和控制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关系。
1. 牙周菌群与胰岛素抵抗:某些牙周菌群被发现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进而增加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患有糖尿病的人往往免疫功能下降,更容易感染口腔细菌,使牙周组织受损。
2. 牙周感染与血糖控制:牙周感染会对血糖控制产生负面影响。
大量慢性口腔感染刺激引起全身性低级持续的机体免应答反应,进而干扰胰岛β-细胞减少自身增殖能力和分泌β-胰岛素产生障碍。
牙周病概述 牙周病的发病因素 口腔正常菌群及致病因子

病因
局部 全身
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两者之间紧密联系,互相影响和相互制约。
一、口腔共栖菌和口腔正常菌群
• 口腔是细菌的最佳场所,寄居着700 种以上的微生物-----需氧菌、厌氧 菌、真菌、酵母菌、支原体、原虫、 病毒等
• 寄居在口腔表面或牙周特殊部位的各 种微生物,主要有三种关系:共生、 竞争、拮抗
• 一些全身促进因素,如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 免疫缺陷、吸烟、精神压力、营养不良等,可降 低宿主的防御力或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而 牙周病的开始和进展会影响牙周袋pH,影响微生 物可利用的氧和各种营养等,反过来又会影响微 生物的生长。
当正常菌群间失去相互制约,或者牙周微生物与宿主支架失去平衡,转变 成生态失调时,便可发生牙周病。至于牙周病的防治,一方面可通过祛除 牙周细菌或抗菌疗法,减弱细菌的侵袭力;另一方面可阻断宿主反应过程 中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前列腺素及金属蛋白酶等)对牙 周组织的破坏,调整宿主防御能力或增强体质等措施,重建有利于牙周健 康的牙周生态系,这便是牙周病防治中涉及的生态调整疗法。
• 牙周感染是否发生,实际上由细 菌、宿主和环境三方面条件决 定,影响动态平衡的一些局部促 进因素,如牙石、牙面色素、牙 体和牙周组织的解剖缺陷或异 常、食物嵌塞、验创伤、不良 习惯和不良修复体等,可增强细 菌的积聚和侵袭力。
• 宿主的免疫反应虽然在早期是保护性的,企图阻 止微生物进入牙周组织或在牙周组织中扩散,但 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细胞因子、前列腺素和 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可介导牙周结缔组织以及骨 组织的破坏。
• 牙周菌群不是定不变,随口腔卫生 习惯、饮食、年龄等变动,所以是相 对的
二、牙周生态系
牙周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

牙周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引言: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主要特点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
不及时治疗牙周病会导致齿槽骨吸收和牙周组织丧失,最终造成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因此,理解牙周病的发病机制,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策略,对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正文:发病机制:1. 细菌感染:牙龈边缘和龈下袋中的菌斑是引起牙周组织炎症的主要原因。
这些菌斑由可溶性黏附分子粘附于牙齿表面,并通过生物膜形成结构来提供一个适宜环境供其他微生物滋生。
当体内免疫系统受到诱导或损伤时,就会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促使发生慢性局部化的非特异性肉芽组织增生等于严重的炎症反应。
2. 宿主因素:宿主因素对牙周病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免疫系统异常、遗传特征及创伤等都与牙周组织炎症的发展有关。
例如,吸烟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并增加龈下菌斑形成和牙龈出血倾向。
治疗策略:1. 生物机械治疗:生物机械治疗是牙周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包括洁牙和根面平整术。
洁牙通过去除菌斑和软垢,使龈缘恢复健康,减少牙齿周围组织的局部红肿和出血。
而根面平整术则是通过清除根面上的龈下结石和抛光根面来消除菌斑依附的表面。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生物机械治疗后常常被用作辅助手段。
口腔内使用益生菌能够改善口腔环境,促进有益菌群增长并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抗生素也可以用于治疗牙周病,但应谨慎使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牙周炎或骨质吸收,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手术治疗包括齿槽成形术、牙槽囊肿清除术、软组织移植等。
这些手术可以清除龈下菌斑和挤压深部脓肿,恢复齿周组织健康。
4. 导管系统技术:近年来,导管系统技术被引入牙周治疗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导管系统通过直接引导药物到达龈下袋,并提供持续缓释效果,从而加强药物的渗透和作用。
5. 其他辅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习惯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病的重要环节,如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或间隔刷洁具清洁牙缝间隙、戒除吸烟等都能减少龈下菌斑形成,控制口内炎症的进一步发展。
牙周病对全身疾病的影响

牙周病对全身疾病的影响作者:张哲源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2期摘要:牙周病是破坏牙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全身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能通过龈下菌斑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及其产物引起全身炎症及免疫反应。
然而,牙周病和全身疾病的具体关系以及作用机制仍不明了。
本文就牙周病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骨质疏松这些全身疾病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词:牙周病;全身状况;全身疾病1 引言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细菌性、感染性和炎性疾病,主要累及牙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使其发生进行性破坏,最终导致牙齿脱落,与多种菌斑微生物密切相关。
牙周病初期表现为牙龈出血,随着疾病的进行,牙槽骨逐渐吸收破坏,是中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
Kassebaum等[1]就1990-2010年重度牙周病在全球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结果显示,重度牙周病在中国1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2.1%~16.1%。
这表明中国人牙周健康仍有不足。
牙周病不仅会造成牙齿脱落,引起口臭、异味甚至导致颌关系紊乱、咀嚼功能下降,大量实验表明,牙周病还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
1891年,美国口腔及微生物学家Miller提出了“病灶感染学说”,这一观点表明口腔是一个携带大量病原菌(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的病灶原,它可能通过口腔将细菌分散到身体其它各个部位,从而导致如消化系统紊乱、败血症等多种疾病[2]。
这一观点的盛行导致了大量患牙在这些年间被拔除。
后来发现,患牙的拔出并不能防治所有疾病。
Mattila等[3]在1989年提出急性心梗病人常患有口腔疾病如牙周病、牙龈炎等炎症,口腔感染与全身健康关系再次受到重视。
从此,随着循证医学与流行病学的发展,牙周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逐渐被发现。
近几十年来,在了解细胞因子在牙周病发展过程中与系统性疾病和增加口腔癌风险的许多方面的作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牙周病基础知识讲解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牙周病的定义与分类 • 牙周病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 牙周病的症状与诊断 • 牙周病的治疗与预防 •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 牙周病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牙周病的定义与分类
牙周病的定义
01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 (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 牙骨质)的疾病。这些组织负责 支持牙齿并保持其稳定性。
03 牙周病的症状与诊断
牙周病的症状
01
02
03
04
牙龈红肿
牙周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牙龈红 肿,可能伴有疼痛和出血。
牙周袋形成
牙周袋是牙龈和牙根之间的一 个深沟,容易积聚食物残渣和
细菌,引发炎症。
牙齿松动
由于牙周组织的破坏,牙齿可 能会变得松动,影响咀嚼功能
。
口臭
牙周病可能导致口腔细菌增多 ,引发口臭。
患者经验分享与讨论
经验一
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患者王 先生分享了自己因定期口腔检查 发现早期牙周病并及时治疗的经 验,强调了定期口腔检查对预防
牙周病的重要性。
经验二
口腔卫生习惯的养成。患者刘女 士分享了自己通过改善口腔卫生 习惯,如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
有效控制牙周病的经验。
讨论
患者和医生共同讨论了牙周病的 预防、治疗和维护方法,强调了 个人口腔卫生习惯和定期口腔检 查在预防牙周病中的关键作用。
牙周病的病理机制
炎症反应
牙周病的发生与炎症反应密切相 关。牙菌斑的刺激会导致牙龈组 织发炎,释放炎症介质,引发局
部炎症反应。
骨组织破坏
炎症反应的持续会导致牙槽骨的破 坏,使牙齿支持组织丧失,牙齿逐 渐松动、脱落。
慢性牙周炎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123
其是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 心 血 管 疾 病 (
a
t
he
r
os
c
l
e
r
o
t
i
c
c
a
r
d
i
ova
s
cu
l
a
rd
i
s
e
a
s
e,
ACVD)有 密 不 可 分 的 联 系,
动脉粥样 硬 化 是 CVD 最 主 要 的 病 理 学 改 变,口 腔
炎细胞因子的分泌 增 加,促 进 了 单 核 细 胞 与 内 皮 细
胞的黏附.此外,巨噬细胞的分泌蛋白,如 TNF
G
α,
能够诱导内皮细 胞 的 内 皮G间 质 转 化. 证 明 牙 周 炎
引起的全身炎症可能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和
巨噬细胞激活的方式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利用斑马
[ ]
鱼幼虫感染 模 型,
r
chPr
og
r
e
s
si
nRe
l
a
t
i
on
s
h
i
e
twe
enChr
on
i
c
pb
Pe
r
i
odon
t
i
t
i
sandSy
s
t
emi
cDi
s
e
a
s
e
s
,
,
,
,
YUANS
i
G
r
a
o1a,
牙周病的全身因素和局部促进因素

•
食物嵌塞的原因
• 垂直型食物嵌塞 • 咬合面磨损 • “充填式”牙尖 • 上颌最后牙的“悬垂式” 牙尖 • “阶梯状”边缘嵴 • 接触点异常,出现窄缝; • 接触区过宽,外展隙变小 。 • 牙错位或扭转 • 邻面龋 • 修复体或充填体未恢复邻 面触点 • 缺失牙的邻牙倾到 • 松动的牙周炎患牙 • 过度磨耗
牙周组织病的病因学
二、 牙周病的全身易感因素: 1. 遗传因素 2. 吞噬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缺陷 3. 性激素 4. 吸烟 :但是机制不明了 5. 有关的系统病 6. 精神压力
牙周组织的防御机制
• 上皮屏障:结合上皮5天更新,并且本身也会产生抗菌物 质 • 吞噬细胞: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 龈沟液:免疫球蛋白,白细胞和清洗龈沟。流出量和该部 位的炎症程度呈正比 • 唾液:600ml/天,润滑,缓冲,清洁,抗微生物。功能失 调会导致严重的口腔软硬组织疾患
• • • • • • 咬合力异常 与合力大小、方向、频率及持续时间有关 a.咬合力方向(多见于正畸治疗) 垂直压力:根尖区骨质可吸收 侧向压力:受压侧骨质可吸收 扭转力:对牙周组织损伤最大
• • •
b.咬合力分布不均匀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接触及合干扰 牙周支持力不足
• 合创伤引起的病理改变: • • • • 损伤期:受压侧骨吸收,张力侧骨新生,过度的创伤 张力也导致骨吸收。根分叉处最易累及。 修复期:扶壁骨形成(buttressing bone formation〕 改形重建期:牙周膜楔形增宽,角形缺损。牙移位
• 依据: • 尸解标本观察:牙槽骨垂直吸收可见于无合创伤的 牙周炎患牙 • 动物实验: • “摇晃性”的双向合力 出现牙槽骨垂直吸收,牙 周膜楔形增宽,牙齿松动,无牙周袋和牙龈炎 • 牙周炎患牙 +过大合力 牙周组织破坏重于单纯的 牙周炎患牙 • 消除合创伤 合创伤并牙周炎患牙的牙周破坏继续 • 消除合创伤 + 消除炎症 牙槽骨部分修复,牙动 度减轻。 • 临床意义:在正畸治疗前必须先治疗已有的牙龈炎症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口腔于金钊1185033007 口腔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范围不仅仅是32颗牙齿,还包括上至发际,下至锁骨以上,除眼、耳、鼻、喉、脑以外的头颈颌面部。
口腔各组成部分的生理病理过程与全身各器官和系统相互影响、关系密切。
某些口腔疾病可成为病灶,导致远隔器官的病灶感染;反过来,很多全身性的疾病,在口腔及颌面部均可有表现如果能够及时发现,有助于全身疾病的早日诊断。
最常见的病灶是牙周病。
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组成,是牙齿的支撑组织。
牙周疾病是发生于上述组织的疾病,广义的牙周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
牙周病不仅是导致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也与全身的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1.牙周病与糖尿病的关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正常生活。
它与牙周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糖尿病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一系列口腔症状,如牙龈出血、反复出现牙周脓肿、牙齿松动等。
这是由于糖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如血小管病变、免疫反应低下、胶原分解等,使牙周组织对局部致病因子的抵抗力下降,因而破坏加重、加速。
牙周病也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风险和治疗的难度。
重度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因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因子水平高,是组织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增加患者对胰岛素的抵抗。
控制糖尿病必须考虑控制牙周感染,反之,糖尿病的控制也是取得牙周炎较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
2.牙周病与艾滋病艾滋病的潜伏期很长,在后期的时候90%的患者会出现口腔表现,而且往往是这些病人的首发症状。
包括龈缘红线和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等。
后者与强烈的免疫抑制有关,若不治疗可能发展成为坏死性口炎。
现在由于“鸡尾酒疗法”的应用,艾滋病患者的非典型性牙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更趋于普通的牙周病,即表现为牙龈炎炎症、附着丧失、牙龈退缩、牙龈脓肿等。
3.牙周病与呼吸系统疾病牙周病可以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的危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0 -综 述 Zongshu 《中国医学创新》第11卷 第16期(总第298期)2014年6月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Vol.11, No.16 Jun,2014[13] Nielsen A R, Plomyaard P, Krabbe K S, et al. IL-6, but not TNF-α, increases plasma YKL-40 in human subjects[J]. Cytokine,2011,55(1):152-155.[14] Mlinar B, Marc J, Janez A,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associated diseases[J]. Clin Chim Acta,2007,375(1-2):20-35.[15] Schoppet M, Kavurma M M, Hofbauer L C, et al. Crystallizing nanoparticles derived from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contain the calcification inhibitor osteoprotegerin[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11,407(1):103-107.[16] Savas G, Arzu S, Ali K, et al. Osteoprotegerin, leptin and IL-6:Association with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 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2012,10(1):25-31.[17] Cartier A, Lemieux I, Alméras N, et al. Visceral obesity and plasma glucose-insulin homeostasis: contributions of interleukin-6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 men[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93(5):1931-1938.[18] Zhu J, Yong W, Wu X H, et a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resveratrol on TNF-alpha-induced MCP-1 expression in adipocytes[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8,369(2):471-477.[19] Jonathan P, German,Brent E, et al. Leptin deficiency causes insulin resistance induced by uncontrolled diabetes[J]. Diabetes,2010,59(7):1626-1634.[20] Kusminski C M, Scherer P E. The road from discovery to clinic: adiponectin as a biomarker of metabolic status[J]. Clin Pharmacol Ther,2009,86(6):592-595.[21] Rosca M G, Vazquez E J, Chen Q, et al. Oxidation of fatty acids is the source of increased 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in kidney cortical tubules in early diabetes[J]. Diabetes,2012,61(8):2074-2083.[22] Siegelaar S E, Barwari T, Kulik W, et al. No relev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glucose variability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well-regulated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J].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5(1):86-92.[23] Helin A, Kinnunen T I, Raitanen J, et al. Iron intake, haemoglobin and risk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BMJ Open,2012,2(5):e001730.[24] Clausen T D, Mathiesen E R, Hansen T, et al. Overweight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adult offspring of women with diet-treate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or type 1 diabetes[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9,94(7):2464-2470.[25] Afkhami-Ardekani M, Rashidi M. Iron status in women with and without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9,23(3):194-198.[26] Arkkola T, Uusitalo U, Pietikainen M, et al. Dietary intake and us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in relation to demographic variables among pregnant Finnish women[J]. BrNutr,2006,96(5):913-920.[27] Jovanovic L, Savas H, Mehta M, et al. Frequent monitoring of A1C during pregnancy as a treatment tool to guide therapy[J]. Diabetes,2010,59(Suppl 1):A507-A508.(收稿日期:2014-04-18) (本文编辑:王宇)
①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 江门 529100通信作者:钟卓光
牙周病的发生机制和全身系统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分析
钟卓光① 【摘要】 作为慢性细菌性感染性症状,牙周病有着很高的患病率,是引发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因素。在
医学研究不断进步的形势下,许多研究均已证实牙周病既可以对口腔局部的牙周组织进行牵连,又密切关系着全身系统性疾病,国内外许多研究均证实牙周病和糖尿病、呼吸道感染、心脑血管以及早产低体重婴儿等症状有着相关性。基于此,本文先是对牙周病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概述,又详细阐述了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探究出的牙周病和全身性系统疾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对牙周病会加重患者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介绍,以求能够通过对牙周病的有效治疗,降低牙周病患者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发生率,以维护牙周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为牙周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牙周病; 发生机制; 全身系统性疾病; 关系分析- 151 -
《中国医学创新》第11卷 第16期(总第298期)2014年6月 综 述 Zongshu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Vol.11, No.16 Jun,2014 作为WH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口腔三大症状之一,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疾病,其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对牙龈组织构成累及的牙龈病以及深层牙周组织的牙周炎。牙周病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是导致人类牙齿不全的最主要原因,细菌是导致牙周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牙周病属于慢性感染性疾病,是引发成人失牙的重要因素,此症状能够引发多种疾病,主要有心血管、糖尿病、呼吸道感染和早产低体重婴儿等,对于牙周病和以上症状的关系,也有文献做了研究[1]。而本文就从牙周病的发生机制出发,简单综述其与全身系统性疾病之间的关系。1 牙周病发生机制1.1 局部因素 牙菌斑是基质包括的相互粘附抑或粘附在牙面、牙间或者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没有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为不能被水冲去抑或漱掉的细菌性生物膜。其细菌主要是由4种方式来破坏牙周:(1)细菌侵袭。通常来说,细菌本身并不会在牙周炎早期对牙周组织进行侵入,而是细菌产物进入牙周组织,以此来破坏牙周组织。然而经过近几年的电镜观察得知,细菌本身可以侵入牙龈,并且是通过牙周袋以及与上皮表面结合进行的。(2)体内繁殖。毒性细菌要想致病需要繁殖在宿主组织当中。唾液、牙周组织以及龈沟液能够当作细菌繁殖的优良环境。(3)对宿主防御机能进行抑制。致病菌主要是对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进行抑制,如对唾液当中的杀菌因子进行抑制等来达到对吞噬细胞功能进行抑制的目的。(4)对宿主牙周组织进行损害。细菌当中的酶以及抗原性成分可以破坏牙周组织,如菌体的表面物质能够使宿主出现免疫反应,加快骨吸收的速度;代谢产物能够直接损伤组织。1.2 全身因素 只有菌斑微生物还不能够引发牙周病,其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宿主反应,其主要有遗传、性激素、艾滋病和糖尿病等相关系统病以及吞噬细胞数目减少等。2 牙周病和全身性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依照不同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去除混杂因素,如患者年龄、吸烟史、性别等影响之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早产及低体重婴儿、呼吸疾病以及糖尿病等都和牙周炎有着一定的关系。见表1。表1 不同全身性系统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疾病名称因素回归系数标准误差心血管疾病牙周炎-2.2731.217脑血管疾病牙周炎-1.7331.297早产与低体重婴儿牙周炎-1.6131.333呼吸道疾病牙周炎-1.5831.298糖尿病牙周炎-1.5221.4132.1 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通过本院近几年的死亡病例来看,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一大杀手,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除了常见的影响因素外,感染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导致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增加了30%左右。而牙周病属于口腔疾病中的慢性感染,因此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牙周病的感染细菌在进入患者的血管之后,会对血管中的平滑肌细胞或者是内皮细胞产生破坏,同时生成一种与血小板胶状蛋白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