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分类与诊断

心理障碍分类与诊断
心理障碍分类与诊断

诊断方法

观察法:外表和行为;言语和思维;情绪;动作行为

会谈法一、最初唔谈: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收集个案情况的唔谈

1、当前症状、病史和相关因素;有什么痛苦;开始时间;病程变化;最早发生情况;有过何种治疗(他人、自已)

2、生理和健康神经系统状况:身体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神经系

统方面的疾病;有无酗酒;有没有服用药物,特别是镇静药或某些特殊药品;基本的检查:如CT、脑电

3、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事件;人格和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成长

环境与父母的关系

三、诊断性会谈:

按精神状况检查提纲进行会谈:有无感知觉障碍;有无智力和思维过程障碍;有无注意力和定向障碍;有无情绪高涨或低落;有无异常行为表现;有无异常行为表现;有无自知力

1、结构式会谈:标准化会谈,由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按所需资的要求,以较为固定的方式或定向的标准程序,编制出会谈的提纲或问卷,并且主动发问,要求来访者按问题回答。

(1)优点:系统收集资料;方法固定,节省时间;可以把不同对象放在一起比较。

(2)缺点:方式较刻板,可能引起来访者的反感;无法获得详细的资料。

2、非结构式会谈:自由式会谈,不预定问卷或定向的标准程序,同来访者自由交谈,获得一些较深层的对诊断有意义的资料,方法上较灵活。不足:需要较多时间,有时会顾此失彼。

会谈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良好关系:恰当的会谈方式;真心实意的态度;学会倾听(2)细心体会(学会察言观色,注意谈话态度、姿势和表情动作)(3)把握会谈的方向:抓住来访者自已提出的主要问题

(4)建立联系(过去和现在、主观和客观)

(5)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心理障碍分类与诊断

心理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与精神病学的分类与诊断体系一致。精神障碍的分类,一般遵循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兼顾的原则。

1、《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APA,1994)

2、《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Problems, ICD) (世界卫生组织,1993)

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CCMD)(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1、将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按照照不同的组合形式,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的条目。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

?病程标准;排除标准

2、等级诊断法精神障碍等级诊断原则是否为异常?

器质性→“功能性”→精神病性(重性)→非精神病性(轻性)→有肯定诊断和排除诊断的依据

1、精神障碍的多轴诊断(DSM-IV)轴I:临床障碍(临床综合征)

轴II:人格障碍和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轴III:躯体疾病状

轴IV:心理社会和环境问题

轴V:全面功能评估(社会功能的大体评估)

4、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的优点

诊断体系为心理或行为异常提供了有益的框架,使异常标准有了相对健全的的衡量体系。

5、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的不足

(1)许多病人的症状仍难以按照诊断体系确认:符合诊断体系的部分症状;症状难对应于分类体系中的任何一种障碍;焦虑和抑郁的共病.

(2)诊断只是一个人的某些行为模式和社会功能的变异情况的标签。(3)诊断标准的信度存在差异。

智力测验

1、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WISC 6岁半-16岁,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AIS >16岁,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PPSI 3岁10月- 6岁10月,韦氏幼儿。

2、瑞文渐进测验

英国心理学家瑞文,1938年,非文字智力测验

标准型SMP 8年级-成人 5个系列,黑白

彩色型CPM 5.5-11岁或弱智成人 3系列彩色

高级型AMP 智力水平较高者

3、智力测试的心理学问题

A 智力的发展变化:儿童迅速、青春缓慢、中年稳定、老年下降

B 智力的差异及原因:个别差异:常态分布,“倒钟”型;

团体差异:性别差异、职业差异、种族差异

人格测验

1、人格测验种类(1)自陈量表(客观化测验):测量一个人在一定情境下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与情感反应。

(2)投射测验: 主要探讨个体内在隐蔽的行为或潜意识的、深层的态度、冲动与动机.

A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 临床分量表10个

B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卡特尔编制而成,共有5种

C 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由英国伦敦大学艾森克编制,1952年正式发表,简称EPQ。有儿童(7-15)和成人(16岁以上)两个问卷。有四个分量表E(内外向)、N(神经质)、P(精神质)、L(掩饰性),前三个是人格维度,L是效度量表。

D 罗夏测验: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于1921年首创。共10张墨迹图,5张黑白,2张黑白附有红色,3张彩色。

E 主题统觉测验(TAT ):由美国哈佛大学默里和摩尔根于1935年编成。共有29张图片和1张空白卡片,图片都是些含义隐晦的情景。

心理评定量表

一、评定量表的基本原理:把等级评定的方法规范化,应用于精神症状或其他医学心理,就是心理评定量表。

二、评定量表的分类:诊断量表、症状量表(内容);

自评量表、他评量表(方式);

抑郁量表、焦虑量表、躁狂量表(病种);

心理咨询中主要用自评量表

常用的自评量表:90项症状清单(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

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共90各项目,包括较广泛的精神症状,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

四、常见的评定误差:参照标准不一;信息来源问题;严格误差;

宽容误差;趋中误差;逻辑误差;“光环”效应;期待效应五、如何减少评定误差:训练有素;适用对象;评定等级的注释;

等级不过细;一致性检验:一致性越高,评定结果越可靠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习题集-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 3.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及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4.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基本概念 1.掌握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的基本概念。 2.了解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制定的意义,熟悉诊断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第二节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了解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2.了解美国现行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3.了解我国目前所用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了解CCMD-3的主要分类类别。 三、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制定诊断标准的主要目的,下列说法哪项不对 A.提高诊断一致性 B.便于医师或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C.能为不同理论学派的医师和研究者所接受 D.便于科研的病例选择

E.便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医学模式 2.有关等级诊断叙述,以下哪项不对 A.按疾病症状严重性成金字塔排列 B.如果病人既有分裂症状又有神经症症状,可以同时诊断 C.器质性精神障碍位于最顶端 D.如果既满足滥用,又满足依赖的标准,应诊断依赖 E.如果情感障碍与人格障碍并存,应首先诊断情感障碍 3.有关多轴诊断,错误的论述是 A.采用不同层面或纬度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断方式 B.由瑞士精神病学家Essen-Moller于1947年首先提出 C.可减少由于持不同病因学概念的医师间的诊断不一致和增加诊断的信息量 D.在DSM系统是五轴诊断,但以轴Ⅰ和Ⅱ为主 E.CCMD-3也是五轴诊断 4.对神经症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目前的DSM-Ⅳ和ICD-10一样,CCMD-3也取消了神经症这一疾病类别B.DSM-Ⅲ系统仍保留神经衰弱这一疾病类别 C.在CCMD-2-R中抑郁症候群被分为重症抑郁和抑郁性神经症,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别;而在CCMD-3中则进一步向ICD系统靠拢而进行了相应的更改D.在DSM和ICD中,仍然保留了癔症这一疾病类别 E.CCMD-3中仍保留了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名称 5.首次取消了精神病与神经症的严格划分,取消了神经衰弱的诊断类别,肢解了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 A.DSM-Ⅲ B.RDC C.DSM-Ⅳ D.ICD E.CCMD-3 6.关于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彼此间进行交流 B.有利于对精神障碍进行合理的治疗和预防 C.有利于认识疾病的规律,预测疾病的转归

心理问题的类型

心理问题的类型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对精神疾病的分类标准。在我国,初步把心理问题分为心理不适和心理失调、心理障碍、精神病、心身疾病、大脑疾患与躯体缺陷的心理问题等。 一、一般性心理问题 心理不适和心理失调是较为普遍的,我们成年人都会时有体验。例如,一段时间脾气暴躁、一段时间心情闷闷不乐、一段时间心理不安、一段时间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等等。 二、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可以包括5个方面: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与性心理变态、行为障碍、酒精和药物依赖。 1、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疑病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瘴病性神经症等。 2、人格障碍包括偏执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分裂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双重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等。 3、性心理障碍与性心理变态 性心理障碍包括阳萎、早泄、性厌恶、性高潮缺乏等心理问题。 性心理变态包括同性恋、露阴癖、窥阴癖、施虐癖、受虐癖、摩擦癖、恋物癖、异装癖、恋尸癖等等。 4、行为障碍 它包括自杀行为、攻击行为等。

5、药物与酒精依赖等。 三、精神病 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与情感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包括单纯性精神分裂症、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紧张性精神分裂症、残留性精神分裂症等。 四、心身疾病 常见心身疾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偏头疼、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月经失调等等。五、大脑疾患及躯体缺陷的心理障碍 它包括颅内感染所致的心理障碍,躯体感染所致的心理障碍,脑血管硬化所致的心理障碍,颅脑外伤所致的心理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的心理障碍,发音不全所致的心理障碍等。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1)

一、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1)有因: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 (2)有时:一般心理问题不间断持续一个月,间断持续二个月。 (3)有度:一般心理问题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不泛化。 二、严重心理问题: (1)有因:严重心理问题由现实的刺激(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激发。 (2)有时:严重心理问题间断或不间断持续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有度:严重心理问题痛苦难以自行解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的诊断标准:许又新三标准 四、神经病的诊断标准: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稳定性原则。 五、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心理因素 六、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七、商定咨询方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咨询目标。2、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八、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沃尔普的电击猫实验。原理是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九、使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十、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十一、求助者中心疗法坦诚交流(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包括哪些(艾根,二册,101页):1、不固定角色。2、自发性。3、无防御反应。4、一致性。5、自我的交流。 十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七个阶段:第一阶段: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第二阶段: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第三阶段: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的、自由的表达客观的自我。第四阶段:求助者能够更加自由的表达个人感情,但在表

心理治疗学不同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分类模拟题29含答案

心理治疗学不同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分类模拟题29 A1/A2型题 1. 回避型人格和分裂型人格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 A.回避型人格者恐惧被人拒绝,而分裂型人格者对被人拒绝无所谓 B.回避型人格者坚信自己社交无能,而分裂型人格者坚信自己社交能力充足 C.回避型人格者自觉有吸引力,而分裂型人格者自觉缺乏吸引力 D.回避型人格者渴望与他人建立关系,而分裂型人格者对他人基本没兴趣 E.回避型人格者在交往时经常感到焦虑,而分裂型人格者不存在焦虑 答案:D [解答] 回避型人格和分裂型人格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回避型人格者渴望与他人建立关系,但受到怕被拒绝的想法所阻碍,而分裂型人格者对他人基本没兴趣。正确答案为D。 2. 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包括 A.强烈需要保证 B.不寻求经常接触 C.对医生的帮助表现得无所谓 D.常主动结束治疗 E.以上都不对 答案:A [解答] 依赖型人格的特征包括:对保证有强烈的需要,不能使其打消疑虑,有寻求经常接触的倾向,对医生的帮助过分地表示感谢,因而使得医生自我感觉良好并诱发医生的虚荣心和同情心,回避作出决定或持续存在难以作出决策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难以取得进步,并有出现更多问题的倾向,不打算结束治疗或结束与医生的接触。正确答案为A。

3. 依赖型人格的治疗要注意 A.使患者相信治疗是周密安排过的 B.训练和鼓励作出决定 C.布置家庭作业 D.设置限制和规则 E.以上都是 答案:E [解答] 依赖型人格的治疗要注意:使患者相信治疗是周密安排过的,设置限制和规则,训练和鼓励作出决定,布置家庭作业,促进对外界的兴趣,培养内省力,限制不必要的保证,利用患者的行为对治疗的影响。正确答案为E。 4. 强迫型人格的特点有 A.过度专注于细节、规则等 B.追求完美 C.过于小心谨慎 D.过度自我怀疑 E.以上都是 答案:E [解答] 强迫型人格的特点有:过度自我怀疑,过度专注于细节、规则、清单、组织和时间表,追求完美,过于小心谨慎,严格并固执地要求别人按计划行事,有工作狂的倾向,全身心投入工作,以至于忽视了业余兴趣和人际交往。正确答案为E。 5. 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为 A.情感高涨、慷慨大方、精力充沛 B.情感易激惹、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 C.情感高涨、自高自大、社会活动增多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目录 Contents 序Preface 致谢Acknowledgements 引言Introduction ..............................................CCMD-3分类List of categories ................................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Doagmpsto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Organic mental disorders .......................................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or non-addictive substances .........................................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Schizophrenia and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s ..........................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Mood (affective) disorders ........................................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 Hysteria,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Neurosis ....................................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Physiological disorders rdlated 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s, Habit and impulse disorders, Psychosexual disorders ................................................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isorder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with onset usually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Hyperkinetic, Conduct,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with onset usually 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4】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 【单项选择题】 1.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A. 诊断 B. 咨询 C. 治疗 D. 特点【答案】D 2.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本我的活动原则是: A. 现实原则 B. 道德原则 C. 快乐原则 D. 社会原则【答案】C 3. 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是: A. 防御机制 B. 动机冲突 C. 性的冲突 D. 克制能力【答案】C 4. 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A. 防御机制 B. 本能动力 C. 心理异常 D. 快乐原则【答案】A 5.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合理使用不同形式的“心理防御机制” B. 力比多的驱动 C. 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D. 潜意识的结构【答案】C 6. 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是: A. 存在与责任的冲突 B. 存在与潜能的冲突 C. 潜能与本能的矛盾 D. 本能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 7. 根据统计学标准,心理异常是: A. 由个体行为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决定的 B. 事件不确定性的函数 C. 由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程度决定的 D. 心理不稳定性的函数【答案】A 8. 区分心理正常的心理学原则中,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认为: A. 无明显原因的人格改变提示异常 B. 心理过程通过人格表现出来 C. 人格在各种条件下都应是稳定的 D. 人格是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答案】A 9. 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 A. 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B. 属于感知综合障碍 C. 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D. 属于思维形式障碍【答案】C 10. 感觉减退多见于: A. 抑郁状态 B. 感染后虚弱状态 C. 睡眠障碍 D. 精神运动性抑制【答案】A 11. 无对象性的知觉是: A. 幻觉 B. 错觉 C. 妄想 D. 谵妄【答案】A 12. 体内有性质明确、部位具体的异常知觉,属于: A. 内感性不适 B. 非真实感 C. 内脏性幻觉 D. 被洞悉感【答案】C 13. 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 真性幻觉 B. 假性幻觉 C. 主观幻觉 D. 脑内幻觉【答案】B 14. 思维鸣响属于: A. 思维障碍 B. 注意障碍 C. 情感障碍 D. 感知障碍【答案】D 15. 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 思维奔逸 B. 思维散漫 C. 被洞悉感 D. 妄想心境【答案】A 16. 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 思维迟缓 B. 思维云集 C. 被洞悉感 D. 妄想心境【答案】A 17. 违背本人意愿地在脑海中涌现出大量观念,这种症状可能是: A. 破裂性思维 B. 强迫观念 C. 强制性思维 D. 超价观念【答案】C 18. 把与自己本无关系的事情认为有关,这种临床表现最可能出现于: A. 被害妄想 B. 钟情妄想 C. 关系妄想 D. 夸大妄想【答案】C 19. 有嫉妒妄想的人可表现为: A. 坚信配偶不忠 B. 见到他人强于自己而生气 C. 痴迷某种观念 D. 想象他人强于自己而生气【答案】A 20. 如果出现注意范围缩小、主动注意减弱,这可能是: A. 注意减弱 B. 自知力不完整 C. 注意狭窄 D. 内心被披露感【答案】C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制定,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的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的影响以及新药研制、临床评估和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 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精神障碍的分类是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据拟定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的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的转归。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 分类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的方法。疾病分类的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是医学各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的精神障碍病例的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的病例则病因不明。因此精神障碍的诊断和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的原则。目前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主要是依据症状表现。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的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的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的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的对症治疗。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不同的医师对同一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的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和难以解释,这一直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制定统一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下面以我国目前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为例,说明各种标准的意义。 (一)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有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二)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三)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及表现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及表现 1.心理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表现 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问题症状。一般而言,低龄段较多表现为行为问题,如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智力问题。 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学习)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智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 学生的智力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智力异常、注意力涣散、厌学、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等。其中,多动症为影响学生智力障碍的首位问题,其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能集中,总是忙碌不停,静不下来;注意力分散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不能集中与持久,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大中小学校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不愿学、不好学,学业成绩差,学习适应困难而产生“恐书症”、“恐校症”,因而出现厌学与逃学现象,不得不转学、退学或肄业。此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太严,或任意责备,或受嘲笑、歧视而引起他们紧张心理,最终表现为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考试焦虑等症状。 (2)情绪问题。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有情绪不稳定问题的学生比例仅次于学习压力感。 理想的心理状态应该是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情绪出现问题就会喜怒无常,易冲动,自我失控,过度焦虑紧张、急噪、爱与人争执,幻想等。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行为等。另一常见的情绪问题是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不能控制,其表现是心情时好时坏,学习劲头时高时低,对父母、老师一会儿亲近一会儿疏远;老师和家长们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学生变得不听话了,你要他向东,他却偏要向西,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逆反心理”。 (3)意志问题。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品质良好的人,能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毅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学生的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特别是经不住强烈诱因的引诱,容易上当受骗。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易受暗示和容易动摇。许多学生不愿意承担责任,难以承受挫折,感情脆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就悲观泄气、打退堂鼓,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就退缩或逃避。有的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与人发生冲突后,因一点点小事,动辄就离家出走,甚至寻短见。 对他人或某种事物依赖性过强甚至依赖成瘾也是意志方面的问题,现在很多孩子事事依赖老师、家长“权威”,还有的对电子游戏、网络等有严重依赖,其生活的大部分乐趣来自现实之外的虚幻世界而不能自拔。 (4)人格问题。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它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系统等。 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差、怯懦、自我中心、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自我为中心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这样的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片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目录 引言 (3) 《CCMD-3》分类 (7) 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19)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9) 00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F00阿尔茨海默病痴呆] (19) 0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F01血管性痴呆] (20) 02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F02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疾病所致痴呆] (22) 03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F02.8在它处分类的其他特定疾病所致痴呆] (28) 09其他或待分类器质性精神障碍[F06.8其他;F06.9待分类的其他脑损害、功能紊乱、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F09待分类器质性痴呆 (30)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5) 10 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F10-F19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 (35) 11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F55.8不产生依赖的物质滥用] (40)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41) 20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20] (41) 21 偏执性精神障碍[F22妄想型精神障碍] (43) 22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F23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44) 23 感应性精神病[F24感应性妄想障碍] (45) 24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F25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45) 29 其他或待分类的精神病性障碍[F28;F29] (45)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F30-F39] (46) 30 躁狂发作[F30] (46) 31 双相障碍[F31] (47) 32 抑郁发作[F32] (48) 33 持续性心境障碍[F34] (49) 39 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F38;F39] (50)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0) 40 癔症[F44解离(转换)障碍] (50) 41 应激相关障碍[F43] (53) 42 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F43.8其他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 (56) 43 神经症[F40-F49] (57)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3) 50.1神经性厌食[F50.0] (64) 50.2神经性贪食[F50.2] (64) 50.3神经性呕吐[F50.5] (65) 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F51] (65)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类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类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1.2厌学是当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但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1.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2.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2.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实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水准的心理伤害。 3.青春期心理问题 3.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能够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有而又特殊的标志。 3.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4.挫折适合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1.入学适合问题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

心理问题的评估与诊断 要对有心理困扰并要求接受帮助的来访者进行干预处理,必需首先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assessment)及诊断(diagnosis)。评估有别于诊断,评估是对来访者整体、全面的了解,是诊断工作的基础,而诊断则是根据精神医学的分类标准对于病人的心理障碍进行归类和判断。评估是一个过程,并非都能在初次接触谈话后都能完成,有的需要经过多次交流沟通才能做到广泛全面的评估。 评估一般可以从自我功能评估、境遇问题评估、来访动机评估、紧急状况和危机评估、处理方法评估等五方面进行。 一、自我功能评估 根据来访者提供的信息对来访者的人格结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思维模式做出评估。 (一) 功能的评估指标评估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即评估其自我发展的状况,通常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来体现自我功能的健全程度:1.能善待自己和善待别人,对他人具有爱心,能和别人建立稳定持久的良好人际关系。 2.能敏锐地感受自己喜怒哀乐的情绪状态并能贴切地表达这些感受。 3.能认识和维护自己合理权益。 4.能确定自己持续努力的目标,在达到目标后能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5.能做到在工作中持之以恒,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尽心尽力。 6.能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7.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同时又有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不良环境的想法和行动。 8.能做到自我控制,对己既不放纵也不过于苛刻。 9.能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及决定,并能对所作决定的结果承担责任。 10.能合情合理第评价环境、自己及未来。 (二)自我功能评估的实施 全科医生可以参考以上10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人的自我功能健全的程度,同时也需要考虑通过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着手实施对来访者的自我功能的评估。评估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 1.环境适应从对来访者生活经历,工作状态,学习成绩及与外界的接触能力去了解他们对所处环境的适应程度。 2.人际关系对于来访者人际关系的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了解他们与别人相处的能力、效果、维持时间、关系的深度以及在建立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挫折等情况。另一方面是评估来访者与医生建立关系的情况,如是否能对医生接纳,信任与合作。有否关系方面的阻抗或是从交谈的气氛中观察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3.成熟程度评估成熟程度可以从来访者对事物的认真态度、判断能力、个人主见及自我激励等情况进行观察。如果来访者的表现与其年龄不符,显得不成熟,全科医生就应对此情况有所估计,对于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含英文名称)

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含英文名称) 陈彦方

目录 Contents 序Preface 致谢 Acknowledgements 引言Introduction .............................................. CCMD-3分类List of categories ................................ CCMD-3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Doagmpsto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Organic mental disorders .......................................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due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or non-addictive substances .........................................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Schizophrenia and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s ..........................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Mood (affective) disorders ........................................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Hysteria,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Neurosis ....................................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Physiological disorders rdlated 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 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s, Habit and impulse disorders, Psychosexual disorders ................................................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isorder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with onset usually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Hyperkinetic, Conduct, and Emotional disorders with onset usually occurring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Other mental disorder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conditions ............ Appebdux A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CMD-3 (in part) 附录 A 部分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英文译文....................... 附录B CCMD-2R相关精神障碍的前瞻性现场测试 Appendix B Prospective field trial on a part of mental disorders in CCMD- 2R ..................................................

心理障碍的分类

有关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分类 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分类 二、美国医学协会《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手册》中有关分类 三、中国精神病分类方案对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分类 四、当前心理学界常用的心理障碍的分类标准 一、世界卫生组织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于1948年颁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六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x Edition,简称ICD—6),首次以第五章作为精神疾病分类。1989年历经四次修改之后出版了第10版,简称ICD—10,名为精神病的行为障碍(包括精神发育障碍)。其中涉及儿童青少年精神和行为障碍(包括精神发育迟缓)有三个主要类别:“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和通常发病于儿童青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注李雪荣主编《现代儿童精神医学》,湖南科技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120—121页。)成为目前国际精神医学界普遍采用的一种分类。 1、精神发育迟滞分为轻度精神发育、中度迟滞、重度迟滞、极重度迟滞、其 他迟滞和未特定的迟滞。 2、心理发育障碍包括七个方面: 1)特定的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2)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特定阅读障碍、特定拼音障碍、特定计算技能障碍、混合性学校技能障碍、其他学校技能障碍、未特定的学校技能障碍)。 3)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 4)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 5)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其他发育障碍等)。 6)其他心理发育障碍。 7)未特定性心理发育障碍。 3、通常发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包括八个方面: 1)多动性障碍:活动和注意障碍;多动性品性障碍;其他多动性障碍;多动性障碍,未特定。 2)品行障碍:局限于家庭的品行障碍;未社会化的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其他品行障碍;品行障碍,未特定。 3)品行和情绪混合障碍:抑郁性品行障碍;其他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未特定。 4)特发于童年期的情绪障碍:童年离别焦虑障碍;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童年社会性焦虑障碍;同胞竞争障碍;其他童年情绪障碍;童年情绪障碍。 5)特发育童年和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选择性缄默症;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童年其他社会功能障碍;童年社会功能障碍, 未特定。 6)抽动障碍:一过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发生或多种动作联合抽动障碍;其他抽动障碍;抽动障碍,未特定。 7)通常发病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其他行为情绪障碍:非器质性遗尿症;非器质性遗粪症;婴幼儿和儿童进食障碍;婴幼儿和儿童异食癖;刻板动作障碍; 口吃;言语急促杂乱;其他特定性行为与情绪障碍;未特定性行为与情绪 障碍。 8)未特定性精神障碍。 二、美国精神医学协会《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手册》中的有关分类

心理与精神障碍及相关鉴别诊断

心理与精神障碍及相关鉴别诊断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一)、心理健康: 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①各类心理活动正常(知、情、意等) ②(人际)关系协调;(精神障碍、人格障碍) ③内容与现实一致;(妄想) ④人格相对稳定(人格障碍)。 (二)心理不健康分类: ①心理问题 ②严重心理问题; ③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 二、精神障碍 (一)、常见精神障碍与临床特点: 1.精神分裂症:临床以知、情、意及与周围环境相互间不协调为临床主要表现,且无自知力,多不愿主动求医;多为迁延病程(心境障碍为发作病程,“迁延”与“发作”间鉴别),长期不治易导致精神衰退,因此主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但症状不明朗化,不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亲属很难接受,ex:银行一职员…、师大一女生…)。治疗:药物治疗为主… 2.心境障碍:以持续性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症,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三高、三低),呈发作性病程(可自愈)。临床分为:躁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

环性心境和恶劣心境五个临床亚型。关于抑郁症与抑郁障碍的鉴别见后。治疗:心境稳定剂、抗抑郁药物。 3.应激障碍:有超乎寻常的精神应激因素而直接导致(精神分裂症与心境障碍或无心理应激源,即使有也仅作为诱因…);思维、行为,包括幻觉与妄想等均与应激源密切相关;临床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治疗;心理认知治疗、药物。 4.神经症: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与人格基础;症状主要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症状、情绪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分离和转换症状、多种躯体不适感等(临床分型:恐怖症、强迫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症状之间常混合存在(如何理解:ex…);没发现器质性病变;无精神病性症状(幻觉与妄想等);自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治疗: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机结合! 三、心理障碍、神经症与精神病三者之间的鉴别要点: 1.症状:有无幻觉与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2.社会功能: 3.有无自知力: 4.治疗:心理障碍(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以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为主; 神经症以心理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精神病(重性精神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待症状消失,结合心 理咨询与治疗,目的是促进精神康复、预防复发。 四、抑郁症与抑郁障碍的区别: 抑郁症属“内源性”精神病,以持续性心境低落为主症,伴思维迟缓、行为减少(三低)等抑制症状,有晨重午后轻的节律变化;呈发作性病程;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抑郁障碍为情绪低落的总称,包括:抑郁症、心理不健康的三个亚型、神经症、应激性情绪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情绪障碍、精神病后的抑郁状态(PPD)等; 五、焦虑症与焦虑障碍的区别: 焦虑症为神经症的一个临床亚型,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广泛性焦虑与惊恐发作: 1.广泛性焦虑:①缓慢起病,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同时合并抑郁、疲劳、强迫与恐惧症状;②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③睡眠障碍。2.惊恐发作:①突然出现惊恐体验;②伴濒死感及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③起病急,终止也快。 焦虑障碍包括:焦虑症、境遇性焦虑(考前焦虑、考试焦虑)、药源性焦虑等。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一、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诊断标准: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大麻、催眠药、抗焦虑药、麻醉药、兴奋剂、致幻剂和烟草等。精神活性物质可由医生处方不当或个人擅自反复使用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症状标准】 (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 (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说明】如应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鼓励作出一种以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并分别编码。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诊断标准:指来自体外的某些物质,虽不产生心理或躯体性成瘾,但可影响个人精神状态,如产生摄入过量所致的中毒症状(过去称为中毒性精神障碍)或突然

停用所致的停药综合征(如反跳现象)。 【症状标准】有非成瘾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由此引发心理或躯体症状,如中毒、智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样症状,或人格改变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非成瘾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精神分裂症(分裂症) 诊断标准: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心理障碍分类与诊断

诊断方法 观察法:外表和行为;言语和思维;情绪;动作行为 会谈法一、最初唔谈: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收集个案情况的唔谈 1、当前症状、病史和相关因素;有什么痛苦;开始时间;病程变化;最早发生情况;有过何种治疗(他人、自已) 2、生理和健康神经系统状况:身体疾病,如内分泌疾病;神经系 统方面的疾病;有无酗酒;有没有服用药物,特别是镇静药或某些特殊药品;基本的检查:如CT、脑电 3、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事件;人格和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成长 环境与父母的关系 三、诊断性会谈: 按精神状况检查提纲进行会谈:有无感知觉障碍;有无智力和思维过程障碍;有无注意力和定向障碍;有无情绪高涨或低落;有无异常行为表现;有无异常行为表现;有无自知力 1、结构式会谈:标准化会谈,由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按所需资的要求,以较为固定的方式或定向的标准程序,编制出会谈的提纲或问卷,并且主动发问,要求来访者按问题回答。 (1)优点:系统收集资料;方法固定,节省时间;可以把不同对象放在一起比较。 (2)缺点:方式较刻板,可能引起来访者的反感;无法获得详细的资料。

2、非结构式会谈:自由式会谈,不预定问卷或定向的标准程序,同来访者自由交谈,获得一些较深层的对诊断有意义的资料,方法上较灵活。不足:需要较多时间,有时会顾此失彼。 会谈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良好关系:恰当的会谈方式;真心实意的态度;学会倾听(2)细心体会(学会察言观色,注意谈话态度、姿势和表情动作)(3)把握会谈的方向:抓住来访者自已提出的主要问题 (4)建立联系(过去和现在、主观和客观) (5)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心理障碍分类与诊断 心理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与精神病学的分类与诊断体系一致。精神障碍的分类,一般遵循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兼顾的原则。 1、《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APA,1994) 2、《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Problems, ICD) (世界卫生组织,1993) 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 CCMD)(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