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维度下的发展权解析

人权维度下的发展权解析
人权维度下的发展权解析

人权维度下的发展权解析

[摘要]发展权不仅仅是一项个人权利,而且是一项集体权利,它是民族自决权的必然延伸。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能够离开了义务孤立地看待权利,发展权应当是国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统一。

[关键词]人权;自决权;发展权

在人权系统中,发展权是一项崭新的权利,最初是由塞内加尔最高法院院长凯巴·姆巴耶于1970年在斯特拉斯堡人权国际协会开幕式上提出的。而它作为一种人权规范和人权制度被正式确认,集中地记载于1979年和1986年联大先后通过的《关于发展权的决议》、《发展权利宣言》这两个国际性法律文件中。但是由于受到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和传统人权文化的影响,发展权仍然是当代国际人权理论和实践领域中存在严重分歧和尖锐对立的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从人权法高度深入开展对发展权的研究。

一、发展权是一项人权

所有的基本人权和自由必须与生存权、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权利联系在一起,即与发展相联系,人类没有发展就不能生存。因此,从根本上讲,发展权是一项人权,而且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人作为发展进程的主体,应当是发展权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不仅如此,全人类都应个别地或集体地对发展负有责任,并应为发展而促进和保护适当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秩序。换言之,每个个人和所有民族对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都有权参与、享受并为之作出贡献。唯有如此,在这种发展中,全部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才能够得到充分地实现。

二、发展权是国家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统一

发展权已经成为国际法的一般法律原则,作为国际法主体的国家,据此原则,当然享有发展权。但是发展权也是个人所享有的权利,因此,国家在享有发展权的同时,应当担负现实发展权的义务。换言之,发展权是国家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的统一。《汉城宣言》指出,作为国际公法一般法律原则的发展权,意味着各国彼此合作,基于对普遍承认的人权和关于建立各国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

人权与公民权

人权与公民权两个概念涵义相近,多数场合下可以互相替代。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对照、比较,发现人权与公民权的内容大体一致、基本相同。例如,1791年《法国宪法》中的13项公民权利,除平等纳税、请愿权和弃儿残废人获得公共救助权3项权利外,其余10项权利在《世界人权宣言》中均有反映。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共设38项公民权,其中26项与《世界人权宣言》的内容相同。1936年《苏联宪法》中的12项公民权利,在《世界人权宣言》中全部都有体现。又如,《世界人权宣言》中罗列的权利共52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罗列的权利共78项,内容完全相同的有34项,还有一些内容是相近的,其余为随着形势发展新增内容或是对原有内容的细化。 “人权”、“公民权”都是外来词,在外文中都是以不同的词汇表示的:英语human right, civil rights; 法语droits de l’homme, droits civiques; 西班牙语derechos humanos, derechos civiles; 德语Menschenrecht, Bügerrecht。《辞海》给这两个词分别定义为:人权是“人们应当平等地享有的权利”。公民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其中,由宪法规定的称为公民基本权利。”显而易见,不论中文、外文,人权与公民权又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权与公民权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不完全相同。狭义的公民权仅限于有本国国籍的公民;而人权的人指的是自然人,除本国公民外,还包括在本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此其一。其二,公民权的主体是单个人,而人权的主体既包括单个人,也包括集体、群体如民族、国家、妇女、儿童等。 2、适用范围不同。在一个特定国家里,只有本国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在该国的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没有公民权。例如各国宪法中规定,选举权、被选举权、直接或派代表参与国家管理权、政治地位平等权、平等担任公职权、全民公决权、自由回国权、担任总统和国会议员的资格等均属于本国公民专有权利,非本国公民不能享有。而各种人权则适用于一国领域内的所有人,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 3、属性不同。公民权仅有法律属性;而人权除了法律属性外,还有道德属性和政治属性。从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的角度看,人权属于道德范畴即应有权利。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人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给人权涂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因而人权具有了政治属性。 4、表达方式的差异。公民权,一般各国都在宪法中明确规定;而人权,有的国家在宪法中有规定,有的国家并未在宪法中规定(目前将人权写入宪法的国家近40个)。当然,宪法中未规定人权的国家不等于没有人权,因为国际法也是人权法的重要渊源,凡是加入人权公约的国家都必须尊重和保障相关人权。 5、实施和监督机制的差异。公民权的实现靠国内法保障,有执法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人权的实现除了国内法和国内机关的保障外,还有国际法和国际人权组织的监督。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保障机制就包括报告制度、国家间指控制度和个人申诉制度。 人权与公民权之异同

解析成功商业模式的三个维度

解析成功商业模式的三个维度 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逊(Mark Johnson),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和SAP公司的CEO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共同撰写的《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把这三个要素概括为:“客户价值主张”,指在一个既定价格上企业向其客户或消费者提供服务或产品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资源和生产过程”,即支持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具体经营模式。“盈利公式”,即企业用以为股东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 长期从事商业模式研究和咨询的埃森哲公司认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具有三个特征,可以与SAP提出的三个要素是相互印证的: 第一,成功的商业模式要能提供独特价值。有时候这个独特的价值可能是新的思想;而更多的时候,它往往是产品和服务独特性的组合。这种组合要么可以向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要么使得客户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利益,或者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利益。 第二,商业模式是难以模仿的。企业通过确立自己的与众不同,如对客户的悉心照顾、无与伦比的实施能力等,来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从而保证利润来源不受侵犯。比如,直销模式(仅凭“直销”一点,还不能称其为一个商业模式),人人都知道其如何运作,也都知道戴尔公司是直销的标杆,但很难复制戴尔的模式,原因在于“直销”的背后,是一整套完整的、极难复制的资源和生产流程。 第三,成功的商业模式是脚踏实地的。企业要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这个看似不言而喻的道理,要想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做到,却并不容易。现实当中的很多企业,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型企业,对于自己的钱从何处赚来,为什么客户看中自己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乃至有多少客户实际上不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反而在侵蚀企业的收入等关键问题,都不甚了解。 下面,我们逐一解析一下商业模式的这三个维度。 一、我到底能为客户提供什么? 所有得以运行的生意都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哪怕是一个街头小店。当你建立这样一个小店时,你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顾客为什么偏偏进我的而不是别人的店。如果街上只有你这一家店(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问题的答案就很简单;如果街上已经有了很多店(实际的情况常常是这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那么简单了。 “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当然是一种答案,但这个答案常常不那么管用,因为在技术更新呈加速度发展的时候,产品和服务货品化和同质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以产品袖珍化为核心能力的索尼生产出了随身听,但在MP3技术出现之后,苹果公司生产的iPod让索尼的随身听相形见绌。 但这远不是故事的结尾,因为许多公司也能生产功能和样式差不多价格又低很多的产品。你有什么理由让人偏偏买你而不是别人的产品?你必须向顾客提供同类产品难以模仿的价值,增加顾客的切换成本,让顾客对你的产品形成“成瘾性依赖”。遗憾的是,通过法律保护、技术和设计能力设置的模仿障碍在今天变得越来越脆弱。于是就有了下一个维度。 二、商业模式的创新

课堂教学方案观察的四个维度

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多边的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互动的对象看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从互动的形态看有行为的互动,语言的互动,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互动,从互动的组织形式看,有同桌的主动,小组的互动,班集体的互动。一切的互动,形成了多边的、主体的、动态的活动。 因此,从学生学习维度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在观课时,观课者应多关注在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思维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行为、课堂气氛、学习效果等要素。在仪课时,要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体验、感受,经历英语学习过程;能否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能否在

(一)顾客行为四个关键维度分析

(一)顾客行为四个关键维度分析 顾客行为四个关键维度是【VIP会员掘金术】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通过动态的VIP会员行为信息,更深入地洞察VIP会员的行为,并将VIP会员根据不同的行为特征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它不但分类合理,而且易于理解,容易上手,是一款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在这里,需要大家复习四个关键词:1. 【消费近度】:顾客最近一次的购买时间,英文是Recency;2. 【消费密度】:顾客一定期限如1年内的购买次数,英文是Frequency;3. 【消费强度】:顾客平均每次消费的金额,英文是Monetary;4. 【消费宽度】:顾客一共购买过多少个品类,英文是Width。对于顾客的分类方法,业内一直是众说纷芸,各执一词,但无论如何都没有理由表明,【消费强度高】即“单次平均消费金额”高的顾客,对我们的价值就一定高于【消费强度低】的顾客,必须要同时考虑【消费近度】、【消费密度】与【消费宽度】,举例:ü VIP会员张三:每次购买2000元,但这辈子只来过两次,且已经12个月没来消费了;ü VIP会员李四:每次购买2000元,但这辈子只来过两次,且都是发生在最近6个月内;ü VIP会员王五:每次只购买500元,但这辈子已来过8次,且都是发生在最近一年内。在本案中,虽然这三名会员的总消费金额都是4000元,但由于【消费近度】与【消

费密度】的区别,其对我们潜藏的价值,以及对我们接下来的经营手段可能出现的响应程度,相信大家心里已经相当清楚。因此,将【消费近度】、【消费密度】、【消费强度】与【消费宽度】四项结合起来进行交叉、动态的分析,是非常必要且实用的。接下来的问题是,这4个维度在实战中究竟按什么样的顺序进行排序,对销售业绩的提升最有帮助?这就涉及到【顾客响应率】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顾客最近购买情况(R)与顾客购买频率(F)对我们的经营措施会有更高的响应率,因为:绝大多数人在新购物后,会持续一种激动。换句话说,如果顾客第一次在本品牌购物后,很快就收到来自我们的相关信息,其感觉会更好,而消费密度(F)高的顾客,即经常购买的顾客,在满意度、品牌信任度和忠诚度等方面也会更高。因此,心赢销在多年的实战中,将这个方法命名为RFMW模型技术,只要你已经对消费客户建立了《VIP会员数据库》,就可以开始使用这种分析方法来挖掘客户价值的金矿。

关于人权与法治

内容提要人权,一般而言,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一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权利。新的宪法修正案中,明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引入宪法。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人权的起源以及“天赋人权”观,之后详细阐释了人权的概念、形态,以及与公民权利、政府权力的异同,然后论述了人权是法治社会的基础——首先权利意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保障权利是我国法治社会法律价值的体现。重点在于论述对权利保障应从两方面入手:认真履行义务和保障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一、引言一部人类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一部探索和追求人权的历史。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就提出了“人类自然平等”的人权思想萌芽;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的代表人物也提出了“大同”、“仁”、“兼爱”等概念,体现了尊重和爱护人的精神,表达了向往自由平等的美好理想。但是,人权作为现代普遍使用的一个政治概念,还是在十七、十八世纪由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神权、君权和等级特权的斗争中提出来的。十七、十八世纪,新兴的资产阶级随着经济上日益强大,越来越不满足于他们在政治上受歧视的地位。为了对抗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权、君权和等级特权,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们高举“天赋人权”的旗帜,掀起了启蒙运动。他们提出:人人都是天生独立、自由和平等的;人的生命、财产、自由等是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自然权利;剥夺或放弃这些权利,就是剥夺或放弃做人的资格,是违反人性的。随着资产阶段在政治上取得统治地位,这种“天赋人权”的思想相继以根本法的形式固定下来。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首先把“天赋人权”写进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该《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则第一次将“天赋人权”写进了国家根本大法。它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此后,各国资产阶段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将人权写入宪法,人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特征。天赋人权观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人的生命、安全和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天赋权利。这些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先于并高于国家和国家的法律。第二,在国家产生以前的自然状态中,人们享有自由平等的自然权利。为了保护这些权利,人们签订契约,让渡了部分权利,建立了国家,所以国家的目的是保护个人的人权。第三,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人们有权委任官员,也有权撤换他们。第四,为了保护人权,要实行法治原则和三权分立的原则。“天赋人权”观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权”概念,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起过积极作用,也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利用这一概念,并引申出符合自身要求的人权内容提供了基本前提。“必须指出的是,“天赋人权”观也有其阶段和时代的局限性。首先,“天赋人权”实质上是资产阶段的特权。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最主要的人权之一是资产阶段所有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天赋人权”观的核心。自由和平等,对于不拥有生产资料的广大劳动者来说,只是意味着自由出卖劳动力和平等地受资本家剥削的“权利”。其次,“天赋人权”观是为资产阶段的政治统治服务的,在资产阶段已经取得政权的国家里,政治统治成为资产阶级对整个社会的统治,“天赋人权”实质上只是资本和金钱的政治特权,广大劳动人民不可能有普遍平等的政治权利。最后,“天赋人权”观把抽象的人性、理性作为权利的来源,把人权视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抹杀了人权的历史性、社会性和阶级性,因而在哲学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1[!--empirenews.page--]随着资产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资产阶级的阶级特权被合法化了,广大劳动人民被排除在了“人权”之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段的矛盾日益尖锐,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为,人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其产生、发展和实现都必须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基础;只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才能享有人权;人权应当全面地体现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当代世界东西南北矛盾的错综演化,人权的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人们对人权的理解既

课堂观察视角

课堂观察框架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 (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 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课堂文化: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学生学习: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教师教学: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课堂观察框架示意图

教师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框架 课堂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例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这5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68个点,例如,学生学习维度的达成视角就由3个观察点组成,它们分别是:①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②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③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这些观察点不再以评价标准的方式出现,而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旨在引领教师思考某个视角的属性。

第一,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理解课堂提供了一个支架。如果让教师们描述课堂是什么,对大多数老师而言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事实上,不能描述课堂的构成,当然也就难以理解课堂,难以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或风格。课堂观察框架的观察点为老师立足于“点”来思考课堂提供了支持,而68个点,20个视角,4个维度的综合又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为老师从“面”上理解课堂提供了支持,所以,课堂观察框架从“点”和“面”出发引领教师理解课堂、反思课堂、改进课堂,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发展的品质。 第二,课堂观察框架为教师选择观察点、选择/开发观察工具提供了参照体系。我们发现,每次确定观察主题内容时,常常令老师们颇费周折。在开展课堂观察的初期,教师们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阅读观察框架中每个维度的“观察视角”和“观察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中确定自己的观察点。在比较熟悉课堂观察后,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从观察框架中寻找相关的观察维度、视角和点,设计自己的观察点。在主题式观察中,观察框架的架构体系为分析观察主题的属性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思路。观察点确定后,可以根据观察框架的架构体系选择或设计观察工具,如量表、记录单、调查问卷等,选择合作观察的伙伴,商讨分工合作的观察内容,研讨双方观察的规则等。在实际的操作中,根据《课堂观察框架》选择观察点时,可以根据需要形成“一人一点,多人一点,一人多点,多人一点”的观察模式。(吴江林、林荣凑)

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维度

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维度 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是局部性的,也可以是全局性的,只要符合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和企业文化,需要的资源能力又能够获取到的话,这种商业模式创新就具备了成功的条件。 因此,从点、线、面到体,商业模式创新都有用武之地。 点:从商业模式的某一个要素出发 从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出发,都有可能创新商业模式。 范例:远大中央空调的盈利模式创新 待解决问题,非电空调相比电空调节约1/3能耗,但设备定价比后者高出一倍,如何说服用户购买? 模式简述:用户不购买空调,而由远大完成全部的铺装、改造工程并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工作。由远大负责运营费用,用户只需交付之前运营费用的一部分即可。打个比方,假如一幢大楼改造前的用电费是200元,平方米,而由于远大采

用的非电空调运营成本较低(省电),可以将全部费用(含空调设备、日常运营和设备折旧费用等)控制在130元/平方米,双方即达成价格协议,比如签约150元/平方米(客户因此降低了50元的电费支出,而远大则获得了20元的净利润),超支或节支都与客户没有关系。合同期满后,若客户认为确实节能,愿意购买并自行运营,远大也支持,扣除已运行年限的折旧费用然后售出。 效果:寿命20年的设备,远大只需5年就可收回成本;用户不需要购买设备,还能比以前更低的费用享受到空调服务,很值。双方的互利使远大空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点评:①功夫在诗外!解决销售难题并不一定要更换或者培训销售团队,也许需要的是重新设计企业的商业模式。②领先的技术总是昂贵的,技术创新固然值得敬佩,但是能够把昂贵的好技术卖出去的商业模式创新更值得喝彩。 线:思考价值链上的机会 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原材料供应、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环节,如果考虑到横向的合作伙伴或者相邻产业链,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就更多了。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竞争、利益共享或者风险共担等关系,充分分析这些关系,或可以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突破的机会。

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公元1789年8月26日 法兰西王国波旁王朝制宪国民会议通过 组成国民会议的法兰西人民的代表们,相信对于人权的无知、忽视与轻蔑乃是公共灾祸与政府腐化的唯一原因,乃决定在一个庄严的宣言里面阐明人类自然的、不可让渡的与神圣的权利,以便这个永远呈现于社会所有成员之前的宣言,能不断地向他们提醒他们的权利与义务;以便立法权与行政权的行动,因能随时与所有政治制度的目标两相比较,从而更加受到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根据简单的而无可争辩的原则提出的各项要求,能恒久地导向宪法的维护并有助于人类全体的幸福。因此,国民会议在上帝之前及其庇护下,承认并且宣布如下的人权与公民权: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类是与生俱来而且始终是自由与平等的。社会的差异只能基于共同的福祉而存在。 第二条 一切政治结社的目的都在于维护人类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民所未明白授与的权力。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每一个人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相同的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只能以法律决定 之。 第五条 法律仅能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强制去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 第六条 法律是普遍意志的表达。每一个公民皆有权个别地或透过他们的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订。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是惩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的眼 里一律平等的所有公民,除了他们的德行和才能上的区别之外,皆能按照他们的 能力,平等地取得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与职务的资格。 第七条 除非在法律所规定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程序,任何人均不受控告、逮捕与拘留。所有请求发布、传送、执行或使人执行任何专断的命令者,皆应受到 惩罚。但任何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逮捕的公民则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即属犯法。第八条 法律只应规定确实和明显必要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通过并且公布的法律而合法地受到科处,任何人均不应遭受刑罚。 第九条 所有人直到被宣告有罪之前,都应被推定为无罪,而即使逮捕被判定为必要的,一切为羁押人犯身体而不必要的严酷手段,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第十条 任何人不应为其意见、甚至其宗教观点而遭到干涉,只要他们的表达没有扰乱到以法律所建立起来的公共秩序。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与意见乃是人类最为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每一个公民都可以自由地从事言论、著作与出版,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仍应就于此项自由的滥 用负担责任。 第十二条 人权与公民权的保障需要公共的武装力量。这个力量因此是为了全体的福祉而不是为了此种力量的受任人的个人利益而设立的。 第十三条 为了公共力量的维持和行政管理的支出,普遍的赋税是不可或缺的。赋税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平等地分摊。 第十四条 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决定公共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认可;知

超星尔雅大学生公民权与人权教育参考答案

1 公民在英语中最早的意义是()。 A、市政团体的成员资格 B、贵族 C、城市 D、自由城市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古希腊社会中,不可以被称作公民的是()。 A、父母是公民的人 B、工匠 C、奴隶 D、佣兵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开启了人权时代的序幕。

A、专制王权国家的出现 B、资产阶级革命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4 即使现代西方社会公民的身份是平等的,但仍然存在着权利的不平等。()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1 胜雅律认为,世界人权的发展以()的发表为标志。 A、《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B、《国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世界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宪章》 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 2

启蒙思想家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 A、上帝 B、所有人的权利 C、自然 D、血统 我的答案:B 得分: 20.0分 3 启蒙思想家眼中的人民是什么样的人?() A、全体国民 B、有身份的人 C、有财产的人 D、有发言权的人 我的答案:C 得分: 20.0分 4 法国《人权宣言》颁布之后,根据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5 康德认为,国家的不断发展会使公民权利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我的答案:√得分: 20.0分 1 《美国的民主》是()的着作。 A、托克维尔 B、胜雅律 C、马歇尔 D、杜波依斯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马歇尔认为西方公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 A、公民权利发展阶段 B、私有权利发展阶段 C、政治权利发展阶段 D、社会权利发展阶段

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维度

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维 度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维度 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是局部性的,也可以是全局性的,只要符合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和企业文化,需要的资源能力又能够获取到的话,这种商业模式创新就具备了成功的条件。 因此,从点、线、面到体,商业模式创新都有用武之地。 点:从商业模式的某一个要素出发 从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出发,都有可能创新商业模式。 范例:远大中央空调的盈利模式创新 待解决问题,非电空调相比电空调节约1/3能耗,但设备定价比后者高出一倍,如何说服用户购买 模式简述:用户不购买空调,而由远大完成全部的铺装、改造工程并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工作。由远大负责运营费用,用户只需交付之前运营费用的一部分即可。打个比方,假如一幢大楼改造前的用电费是200元,平方米,而由于远大采用的非电空调运营成本较低(省电),可以将全部费用(含空调设备、日常运营和设备折旧费用等)控制在130元/平方米,双方即达成价格协议,比如签约150元/平方米

(客户因此降低了50元的电费支出,而远大则获得了20元的净利润),超支或节支都与客户没有关系。合同期满后,若客户认为确实节能,愿意购买并自行运营,远大也支持,扣除已运行年限的折旧费用然后售出。 效果:寿命20年的设备,远大只需5年就可收回成本;用户不需要购买设备,还能比以前更低的费用享受到空调服务,很值。双方的互利使远大空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点评:①功夫在诗外!解决销售难题并不一定要更换或者培训销售团队,也许需要的是重新设计企业的商业模式。②领先的技术总是昂贵的,技术创新固然值得敬佩,但是能够把昂贵的好技术卖出去的商业模式创新更值得喝彩。 线:思考价值链上的机会 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原材料供应、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环节,如果考虑到横向的合作伙伴或者相邻产业链,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就更多了。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竞争、利益共享或者风险共担等关系,充分分析这些关系,或可以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突破的机会。 范例: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

法国《人权宣言》全文(中英对照) (全名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1789年7月9日,根据穆尼埃的建议,制宪会议着手起草《人权宣言》。8月26日通过。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范本,明显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国民议会在主宰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第五条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第七条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被扣押的公民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则构成犯罪。 第八条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 第九条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定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第十条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 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这项自由负担责任。 第十二条人权的保障需要有武装的力量;因此,这种力量是为了全体人利益而不是为了此种力量的受任人的个人利益而设立的。 第十三条为了武装力量的维持和行政管理的支出,公共赋税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赋税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作平等的分摊。 第十四条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来确定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认可,注意其用途,决定税额、税率、客体、征收方式和时期。 第十五条社会有权要求机关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 第十六条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1789)

四个维度全面解读整合营销

四个维度全面解读整合营销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加持使得我们的生活和信息传播状态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由门户时代,社区时代,搜索时代,再到当前的信息流时代;由最初的人寻找信息,再到现在的信息寻找人,随着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市场定位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营销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单一种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我们产品营销规划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锁定在整合营销的应用和推广上。 所以,整合营销传播整合了什么?合并营销又涉及到哪几个商业方面? 接着,微思敦将从四个层面回答这个问题:整合营销是什么,整合营销的意义,整合营销的实践,整合营销未来的发展方向。 什么是“定义”? 首先,我们要了解整合营销的概念,以及其产生的背景。 集成营销(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由DonSchults于1991年提出,主要是指:将企业的所有营销活动(如户外广告、公关、SEM、内容营销、终端促销等)都视为一个整体,让不同的营销活动共同创造统一的品牌形象。 简言之,整合营销就是:在不同的地方,用同样的声音说话。 很容易看出,整合营销的概念是信息爆炸时代的产物。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企业要向消费者传递100%的信息,最终只有1%可以留在消费者的记忆中。 微思敦认为,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顾客与利益相关者的层面,整合营销传播侧重于维持顾客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由对产品的偏爱转向对消费者的关注,也就是要使消费者从生产过程开始就参与其中,从以前的“传者导向”发展成“受众导向”。 二是信息与媒体的整合,整合营销传播侧重于信息与渠道的一致性,它通过整合各种营

一、公民权和人权的历史和有限性

人权法 题目:人权与其它权利之主要谈论人权与公民权 学号:201410524 姓名:熊印莹

人权与其它权利 ——主要谈论人权与公民权 一、公民权和人权的历史和有限性 历史上,公民作为概念和现象的出现都远早于人权。在希腊文中,公民(polite)一词就是由城邦(polis)演化而来,意为“属于城邦的人”。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凡有资格参与城邦的议事和审判事务的人都可以被称为该城邦的公民,而城邦简而言之就是其人数足以维持自足生活的公民结合体”。简单地说,公民身份确定哪些人是、哪些 人不是某一社会共同体的成员;公民权利主要指参与社会共同体政治,并分享相应的好处和承担有关的义务。在雅典,非公民(metics)指为了“寻求经济机会”来到雅典的外邦人,他们没有公民权利,但有义务协助公民保卫城邦。古希腊各城邦公民的实际情况远比亚里士多德关于公民的定义要复杂。有的城邦,工匠和佣工不是公民,外邦人不是公民;而在别的城邦,这些人有可能是公民;有的城邦要求公民的父母必须是公民,甚至公民的上几代都必须是公民;有的只要求公民的母亲必须是公民。一般情况下,奴隶、儿童和妇女都不是公民。亚里士多德先后在雅典生活了三十多年,因他是外来者,始终不是雅典

公民。有学者总结说,“谁是或谁不是公民,取决于而且只取决于法律。……实际上所有的公民都是…造成的?而非…天生的?”。 到了罗马帝国时代,曾作为古希腊公民标志的政治参与权逐渐消失了,罗马帝国公民只是一种相当于专制国家的臣民身份。如一位学者所言,“罗马由共和国变成帝国之后,你服从国家,国家提供什么 来酬报你,愈来愈不清楚。共和国极盛时期,罗马人视共和国的胜利为他们的胜利,以其法律为他们的法律。当罗马人是有意义的。罗马的人民与元老院有同样的权利认为这个城市是他们的城市。扩张与帝国改变了一切。当罗马人不再有非常切身的意义”。 古代的公民身份随着城邦和罗马帝国的衰落,逐渐消失在中世纪,被享有封建权利和义务的层层依附关系所代替。在王权和神权双重影响下的中世纪,世俗的和在一定范围内平等的公民观念很难得到发展。简单地说,封建社会成员之间是一种建立在封土制基础上的人身依赖关系。真正的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是在中世纪后期绝对君主专制时期才形成的。不过古代公民传统并没有完全湮没,它们在意大利北部和德国的一些城市中,以市民或行会会员资格的形式保留下来。 在17—18世纪西欧出现绝对专制王权国家后,即王权短暂地战胜了割据的封建领主后,城市市民和农村的农奴都成为国王的臣民。这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自由民主观念的影响,一些尊崇“主权在民”原则的国家诞生了。在这些国家中,因为王权被推翻或被削弱,臣民都成为了国民,或广义的公民。这里广义的公民是指,虽然他们不再是封建王国的臣民,但最初能真正行使

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维度

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维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个维度 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是局部性的,也可以是全局性的,只要符合企业家的个人价值观和企业文化,需要的资源能力又能够获取到的话,这种商业模式创新就具备了成功的条件。 因此,从点、线、面到体,商业模式创新都有用武之地。 点:从商业模式的某一个要素出发 从定位、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出发,都有可能创新商业模式。 范例:远大中央空调的盈利模式创新 待解决问题,非电空调相比电空调节约1/3能耗,但设备定价比后者高出一倍,如何说服用户购买 模式简述:用户不购买空调,而由远大完成全部的铺装、改造工程并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工作。由远大负责运营费用,用户只需交付之前运营费用的一部分即可。打个比方,假如一幢大楼改造前的用电费是200元,平方米,而由于远大采用的非电空调运营成本较低(省电),可以将全部费用(含空调设备、日常运营和设备折旧费用等)控制在130元/平方米,双方即达成价格协议,比如签约150元/平方米

(客户因此降低了50元的电费支出,而远大则获得了20元的净利润),超支或节支都与客户没有关系。合同期满后,若客户认为确实节能,愿意购买并自行运营,远大也支持,扣除已运行年限的折旧费用然后售出。 效果:寿命20年的设备,远大只需5年就可收回成本;用户不需要购买设备,还能比以前更低的费用享受到空调服务,很值。双方的互利使远大空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点评:①功夫在诗外!解决销售难题并不一定要更换或者培训销售团队,也许需要的是重新设计企业的商业模式。②领先的技术总是昂贵的,技术创新固然值得敬佩,但是能够把昂贵的好技术卖出去的商业模式创新更值得喝彩。 线:思考价值链上的机会 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原材料供应、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环节,如果考虑到横向的合作伙伴或者相邻产业链,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就更多了。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竞争、利益共享或者风险共担等关系,充分分析这些关系,或可以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突破的机会。 范例: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

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89.8.26)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French people,organized as a National Assembly, believingthat the ignorance, neglect, or contempt ofthe rights of man are the sole cause of publiccalamities and of the corruption ofgovernments, have determined to set forth ina solemn declaration the natural, unalienable,and sacred rights of man, in order that thisdeclaration, being constantly before all themembers of the Social body, shall remind themcontinually of their rights and duties; inorder that the acts of the legislative power,as well as those of the executive power, maybe compared at any moment with the objects andpurposes of all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may thus be more respected, and, lastly, inorder that the grievances of the citizens,based hereafter upon simple and incontestableprinciples, shall tend to the maintenance ofthe constitution and redound to the happinessof all. Therefore the National Assemblyrecognizes and proclaims, in the presence andunder the auspices of the Supreme Being, thefollowing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 Articles: 1 Men are born and remain free and equal inrights. Social distinctions may be foundedonly upon the general good. 2 The aim of all political association isthe preservation of the natural andimprescriptible rights of man. These rightsare liberty, property, security, andresistance to oppression. 3. The principle of all sovereignty residesessentially in the nation. No body norindividual may exercise any authority whichdoes not proceed directly from the nation. 4. Liberty consists in the freedom to doeverything which injures no one else; hencethe exercise of the natural rights of each manhas no limits except those which assure to theother members of the society the enjoyment ofthe same rights. These limits can only bedetermined by law. 5. Law can only prohibit such actions as arehurtful to society. Nothing may be preventedwhich is not forbidden by law, and no one maybe forced to do anything not provided for bylaw. 6. Law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general will.Every citizen has a right to participatepersonally, or through his representative, inits foundation. It must be the same for all,whether it protects or punishes. All citizens,being equal in the eyes of the law, are equallyeligible to all dignities and to all publicpositions and occupations, according to theirabilities, and without distinction exceptthat of their virtues and talents. 7. No person shall be accused, arrested, orimprisoned except in the cases and accordingto the forms prescribed by law. Any onesoliciting, transmitting, executing, orcausing to be executed, any arbitrary order,shall be punished. But any citizen summonedor arrested in virtue of the law shall submitwithout delay, as resistance constitutes anoffense. 8. The law shall provide for suchpunishments only as are strictly andobviously necessary, and no one shall sufferpunishment except it be legally inflicted invirtue of a law passed and promulgated beforethe commission of the offense. 9. As all persons are held innocent untilthey shall have been declared guilty, ifarrest shall be deemed indispensable, allharshness not essential to the securing of theprisoner's person shall be severely repressedby law. 10. No one shall be disquieted on accountof his opinions, including his religiousviews, provided their manifestation does notdisturb the public order established by law.11. The fre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andopinions is one of the most precious of therights of man. Every citiz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