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在中西方的理论发展与展望

合集下载

高管团队行为整合

高管团队行为整合
读书报告
报告人:XXX
Simsek, Michael, Richard. Modeling the Multilevel Determinants of Top Management Team Behavioral Integration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5, 48(01): 69–84.
受访者使用从1(“低效率”)到5(“高效率”)的五个 等级评估他们的团队: (1)思想数量 (2)解决方案的质量 (3)创造力和创新水平
共同决策
(1)团队成员通常让对方知道他们的行为何时影响他人团 队成员的工作 (2)团队成员清楚地了解其他团队成员的共同问题和需求” (3)团队成员通常会讨论他们对彼此的期望
但是,BERGH(2001)通过提出基于资源的竞争假设,认为长 期担任首席执行官更有可能拥有对其公司的大量特殊知识,
“更长期的高级管理人员更有价值”。
假设2.首席执行官的任期将与首席执行官公司高层管理团队的行为整合 水平正相关。
2019/5/13
8
文献综述与假设
团队决定因素 团队多样性。 度量高管团队多样性有多种方式。方式一:人口统计特征的多 样性,如团队任期,教育和职能背景;方式二:目标偏好的多 样性(MILLER,BURKE,&GLICK,1998)。 由相似性吸引和社会分类这两个理论可以预测:当TMT是同质 的时,其合作互动将是高的,因为成员吸引力很高,团队成员 的分类很少(TSUI,EGAN,&O)。
(6)“因为一个团队成员对项目完成贡献较少,团队决定要求该成 员获得较少的份额的团队奖励”(反向评分)。
CEO任期。
受访者表明他们担任首席执行官的年数来衡量CEO任期。

高管团队研究:从资源整合到过程整合

高管团队研究:从资源整合到过程整合

高管团队研究:从资源整合到过程整合姚振华;孙海法【摘要】从"高层梯队理论"提出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高管团队研究主要集中在团队人口统计特征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高管团队运作过程的研究开始大量出现.文章综述了2003年以来的高管团队研究文献,基于团队整合的理论基础,总结了"资源整合研究"、"过程整合研究"、"公司治理背景下的整合研究"以及更为宏观的"跨文化背景下的整合研究"的成果.文章还总结了高管团队研究从资源整合到过程整合的趋势以及研究方法的演进.【期刊名称】《商业经济与管理》【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10页(P26-35)【关键词】高管团队;资源整合;过程整合【作者】姚振华;孙海法【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劳经系,广东,广州,510521;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随着我国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越来越难以仅仅依靠总经理个人才智获取竞争优势。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第一批创业元老面临“退休”,企业职业经理人队伍组成的高管团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管团队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高管团队成员选拔、结构搭配和决策、沟通等问题,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高层梯队的理论模型,进一步打开高层梯队理论的“黑匣子”,为形成高管团队决策参与制度、沟通制度、互动评价制度、绩效管理制度等提供指导,为高管团队组建、培训、建设和绩效评价等提供方法和工具。

过去的五年,国外学者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研究了高管团队的组成、运作过程、组织结果及其关系, Ham brick和 Mason[1]的“高层梯队理论”范式渗透到战略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等其他领域。

2003年,孙海法等[2]在《管理科学学报》发表企业高管团队研究进展综述,提出“高层管理团队运作效率模型”。

高管团队社会网络结构、行为整合与内聚力间的关系研究

高管团队社会网络结构、行为整合与内聚力间的关系研究


H a mb r i c k 于1 9 9 4 年首 次提 出高管团队” 行为整合” 的概念 , 并指 出” 行为整合 ” 包括信息交 换的数量和质量 、 合作行为和 集体决策三个 相互 关联 的核 心要素 。他认 为,行为整合 能够 比较全面 地抓住高管 团队成 员互动过程 的核心变异 。 本 文把 高管团 队行为整合 定义 为” 高管 团 队成 员主动 积极地 分享 信息、 资源和决策 的行为过程” 。行 为整合构念包 括决策参与 、 开放沟 通 及 团队合作三个 维度 , 三个维度 是” 合而 不同” 的整 体辩证关 系, 它的 灵 魂是” 分享 ” 。 2 、 内聚力 B o l l e n 将高管 团队内聚力定 义为团队成 员个人 对某一高管 团对的 归属感, 以及和 团队其他成 员间的共 同情感 , 内聚力是 团队行为的强预 测因素 。内聚力 实质上反映 了团队成员在 目标 、 情 感和行为上 的力量 整合 , 内聚 力强表示 团队成员倾 向于粘合在 一起 , 为 了追求某一 共同 目 标 而努力 。具有 内聚力的团 队能够对 成员展现 出情感性 的吸 引力,团 队成员会对其他成 员表 现出更深的感情 、 信任 和更高水平 的满 意感 。 此 外 内聚力强 的团队成员间有一个稳 固的人 际关系基础 , 配合度 高, 成员 离职率较低 , 从而 能节省额外的团 队维护 资源 , 有利于 团队绩效和组织 绩效 的提 升。B o l l e n 从 团队归属 感和士气感 两个维度对 内力
研 究框架
容与性质 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 所在 网络 的结构 及其在 网络 中的位置 的影 响, 网络密度和网络中心性是刻 画网络结构特 征的两个基础变 量 。
l 、 网络 密度 网络 密度指 网络中所有成员之间 的实际联系数量与其所展 示的可 能存在 的最 大联 系数量之间 的比率 ,一个 网络 中成员之问实 际联 系的 数 量越接近 总的可能联系数 , 这个 网络的密度就越 大。社会 网络 理论 认 为网络密度 的增 加会带来三种有益 结果 : 一会增 加网络成 员之 间的

国内外团队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团队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团队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对于团队管理模式的研究,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在企业组织中,科研事业单位的团队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和实践较缺乏。

1.国外管理模式相关理论研究现状西方国家对于团队管理模式的研究与运用起步较早,并逐渐形成诸如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丰田生产方式”、沃尔沃公司的“团队合作生产方式”等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为我国的团队管理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西方团队管理源于18世纪80年代前后诸如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皇家科学院等一系列科研团体的兴起;20世纪40年代美国“曼哈顿工程”(1942)、“阿波罗登月计划”(1961)是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的新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日本为代表的“质量管理小组”的出现,标志着科技创新的团队管理模式在管理实践方面的正式认可和应用。

随着创新团队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创新团队的概念和界定也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基于“范式”和社会学的“共同体”提出“科学共同体”概念,从而在对科技创新团队的形成和维持阶段的研究解决了概念界定问题,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切入点和突破口。

Sim Pson (1999) 围绕科研团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问题展开研究,选择组织设计角度,得出团队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决定着该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

法国贝尔纳(2003)从投入产出比角度对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展开研究,提出在科技创新中投入和产出呈现前期正相关而后有相反发展的趋势的观点。

Hoegl 等(2004)围绕团队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度、团结度等与该团队的工作效率、创新成果开展研究,得出和谐融洽的成员关系和理想的工作环境对科研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Dougherty 等人(2004)围绕创新团队的关注领域、科研范围展开研究,得出某一科研团队对领域内潜力创新点的关注度与创新成果成正相关关系。

美国斯奈尔(Snell)教授从组织成员所从事的工作类别、专业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人才市场上该人才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角度开展研究,主张对成员在组织中进行角色定位、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在其所建立的人才分类模型中,核心人才和独特性人才是其所谓的科研团队中最稀缺也是最重要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其他人员则属于支撑性、辅助性人员。

高管团队断裂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高阶梯队理论和行为整合视角

高管团队断裂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高阶梯队理论和行为整合视角

·数智化、数字治理与经济转型升级·第33卷第6期 2023年11月 Vol 33 No 6 Nov.2023DOI:10 3969/j.issn 1674 8131 2023 06 002收稿日期:2023 08 14;修回日期:2023 10 18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GD22YYJ16);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课题(2022GZQN06);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GD23GJ113)作者简介:刘胜(1987),男,广东高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数字经济研究。

阮靖恩(1998),女,广东江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陈秀英(1987),通信作者,女,湖南邵阳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高管团队断裂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高阶梯队理论和行为整合视角刘 胜1a,阮靖恩1b,陈秀英2(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a.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b.经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广东广州510521)摘 要:目前,企业高管团队呈现出由子团体聚类形成的断裂带不断增强的趋势。

高管团队断裂带的增强可以改善企业发展状态和提高管理层决策水平,比如通过提高风险偏好和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通过强化知识溢出和集体主义倾向来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从而促使企业将更多的资源要素投入数字化转型项目。

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表明:高管团队断裂带增强可以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提高,其中存在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抑制管理层短视行为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两条路径;高管团队断裂带增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在成熟期企业、非国有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企业、地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较完善企业中显著,但在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国有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地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较落后企业中不显著。

应适度增强企业高管团队断裂带,有效激励和支持各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增强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作用和普惠效应。

高层管理团队的重要理论及相关研究

高层管理团队的重要理论及相关研究

高层管理团队的重要理论及相关研究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是维持企业有效运转的动力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对环境的应变和适应能力、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

但目前,我国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情况并不乐观,就国有企业而言,高层管理团队正处于由行政干部任命式向规范化的职业经理人方式转变阶段,普遍存在能力结构化缺损的问题,而大多数民营企业处于由创业阶段向发展阶段过渡或企二代接班时期,高层管理团队并未真正健全或发挥作用。

近年来,企业高层管理团队逐渐受到重视,学者们对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与国外相比较,我国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研究较为滞后,另外,由于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迄今为止,学者对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尚未形成统一认识,认知上的混淆不仅阻碍了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给企业实践带来了障碍。

所幸的是,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与转型,企业高层管理团队逐渐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学术研究或探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实践、推动实践发展;而实践是检验理论和激发理论发展的动力,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互通、互动能更好地推动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工作。

一、高层管理团队的概念提出与研究演进在20世纪70年代,较多文献从战略管理角度研究“高层管理团队”(Top ManagementTeam,缩写TMT,简称“高管团队”),将TMT视为企业运行中枢,认为TMT主要是通过制订并实施决策增加企业价值(Akaike,1980),但研究中偏重于反映CEO个人特征对企业的决策、领导风格、领导模式、领导技巧的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Hambrick&Mason(1984)[2]提出了“高阶理论”(Upper Eehelons Theory),认为除了CEO个人之外,TMT其他成员的个人特征对公司决策也发挥影响。

企业高管团队特征对中国企业国际化 战略的影响

企业高管团队特征对中国企业国际化 战略的影响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7, 7(2), 47-52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7 in Hans. /journal/mm https:///10.12677/mm.2017.72008文章引用: 王岚, 丁一. 企业高管团队特征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J]. 现代管理, 2017, 7(2): 47-52.The Impact of the Top Management Team Characteristics on Chinese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StrategyLan Wang 1, Yi Ding 21School of Business,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2School of Business, King’s College London, London EnglandReceived: Apr. 10th , 2017; accepted: Apr. 27th , 2017; published: Apr. 30th , 2017AbstractIn modern compan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depends on not only objective factors from the outside, but also the managers’ subjective judgments and conducts. Therefore, what impacts top managers have on compan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How to improve compan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by using top managers’ characteristics? This thesis firstly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p manage-ment team, and then lists out the traits and patterns of Chinese companies’ internationalization. Based on the Upper Echelons Theory, the thesis analyzes two successful Chinese companies that de-velop well in the global market. Lastly, it brings up with four suggestions that can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Chinese top management team. By the use of statistics and theories, many companies can upgrade their top management team to improve 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global market. KeywordsTop Management Team Characteristic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Upper Echelons Theory企业高管团队特征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王 岚1,丁 一21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北京 2伦敦国王学院商学院,英国 伦敦收稿日期:2017年4月8日;录用日期:2017年4月27日;发布日期:2017年4月30日王岚,丁一摘要随着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颁布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的选择,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实施国际化战略,是企业高管们面临的难题。

国内外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启示

国内外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启示

国内外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启示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管理的理论研究也相应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国外对管理理论的研究已较为成熟,我国起步较晚,加快推进我国管理科学化进程,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方法,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实施管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管理;管理实践;管理理论一、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组织要在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效率和增加效益。

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组织更好的发展,通过组织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组织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作为研究组织中管理活动的科学,其研究的目的就是如何合理配置、高效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更好地完成组织的目标。

人类的管理活动历史悠久,在管理学形成之后,管理理论先后经历了3次比较大的变革,形成了3个重要的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为管理理论的形成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这一阶段是建立在“物本主义”基础上的古典管理理论,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企业的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

这一期间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科学管理之父”泰罗、“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以及“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管理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化,“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主张运用科学管理替代经验管理;法约尔以大企业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认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提出管理人员应遵守的14项原则以及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学家韦伯提出了官僚制组织理论,主张非人格化的管理。

第二阶段是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这一阶段又划分为两个阶段,行为科学学派阶段和管理理论丛林阶段。

行为科学学派阶段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重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的影响作用。

20世纪40-80年代,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研究方法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管理科学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 为具 体 的定 义 . 即 高 层 管 理 成 员 可 以 公 开 自 由 地 交 换 信
孙海 法等 人 2 0 0 8 ) 在 中国背 景下关 到沟通 频率 是行
为整 合 的一个 重 要维 度 . 他 们 综 合 上 述 两 位 西 方 学 者 强 调 的侧 重 点 , 所 以提 出行 为 整合包 括 : 沟通 频率 、 信 息分 享分 性、 决 策参 与 、 合 作 行 为 四个 维 度 。古 家 军 ( 2 0 0 9 ) 通 过 因素

究其 中 的一个 维度 对 团队运 作 的影响更 有意 义 S i m s e k等
人( 2 0 0 5 ) 首 次 进 行 了 高 管 团 队行 为 整 合 构 念 的 实 证 研 究 .
其 研 究 结 果 支 持 了行 为 整 合 的 三 个 维 度

T MT 行 为 整 合 的 内 涵 及 测 量
素. 包 括信 息交 换 的数量 和 质量 ( Q u a n t i t y a n d Q u a l i t y o f I n .
f n r r n a t i o n E x c h a n g e d ) 、 合 作 行 为 的水平 ( 1 e v e l o f c o l l a b o r a t i v e
分 析得 出 T MT行为 整 合包 括 四个 维度 : 合作 行 为 、 信 息交 换、 联 合决 策 、 有 效沟通 . . 他 的研究 验证 了孙海 法等 的研究 中所设 想 的 T MT行为 整合 中沟通频率 的存 在 迄今 为止 . T MT行 为整 合 的结 构 所 包 括 的维 度 到底 如 何并 没 有 定论
未来的研 究展望 。
关键词 : 高管固队; 行为整合; 绩效
决 策环 境 的 日趋 复 杂 . 要求 各类 组 织 的高 层管 理 者掌 握 更 多领 域 的知识 和信 息 与此 同 时 . 随 着分 工 的 E t 益 明
细. 专 业 化正 在 成 为 必 然 的发 展 趋 势 . 作 为 个 人 不 可 能 具
考 虑到 沟通 行 为本 身可 嵌入 于 合作 和信 息交换 等行 为中 .
息知识 、 解决冲突 、 建 立 共 同的 看 法 . 并 把 集 成 的 策略 ( 方 法) 付 诸 实施 . 从 而促 进公 司 向更好 的方 向发展 2 0 0 5年 以 后 权威 杂 志发 表 的高 管 团队行 为 整合 实证 研 究 . 大 多都 有
聚力 、 社会整合 a n d沟 通质 量 ) 更 能代 表 团 队层 次 的整 体 性 和一 致 性 . 能获 得 团 队运 作 效 率 的整 体 效果 . 比单独 研
为整 合 的相 关研 究 . 并 会 总结 中 国学 者在 这 方面 的研 究 现 状, 希 望能 为 以后 的研究 者提 供对 话 平台 和研 究视 角 。
吸 引 了 一 批 中 国学 者 的 关 注 。本 文 将 回顾 和 展 望 T MT行
量、 联合决策制定则属 于任务维度。 S i e g e l 和 Ha mb r i c k ( 2 0 0 6 )
进 一 步 指 这 三 个 过 程 要 素 相 互 强 化 . 比结 构 过 程 ( 如内
■2 0 1 3年第 1 期
■现 代管理 科 学
■博士论 坛
高管围队行为整合在中西方的 理论发展与展望
●刘 松 博 周 红 艳
摘要: 高管 团队行 为整合 的相 关机制研 究正在 受到 国 内外 学者越 来越 多的关注 。 高管 团队行 为整合是 高管 团队成 员互 动的过程变量, 促使高管团队做 出迅速有效决策, 提升组织绩效。 文章基于以往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研究, 概括了高管圆队 行 为整合 的 定义 、 结构 、 测量 、 前 因变量和 结 果变量 , 并对 高管 团队行 为 整合研 究进行 了评价 , 提 出我 国高管 团队行 为整合
1 . T MT行 为 整合 的界 定 。 Ha mb n c k和 Ma s o n ( 1 9 8 4 ) 提 出 了“ 高层 梯 队理 论 ” . 成 为研 究高 层 管理 团 队理 论 的里 程 碑. 把 领 导学 的研 究对 象 从领 导 者个 人 提升 为高 层 管理 团 队 经 过 十余 年 的深入 探 索 , Ha m b r i c k ( 1 9 9 4 ) 首 次提 出 了 高 层管 理 团队 “ 行 为 整合 ” 构念 . 并将 之界 定 为 高层 管理 团 队成员 在思 想 和行 动上 的集 体互 动 这个 概念 比以往从 领 导、 合作 、 沟通 等 几 个 方 面单 独 考 察 高管 团 队运 作过 程 更 加 全 面 和具 体 。S i ms e k等 人 ( 2 0 0 5 ) 为T MT行 为 整合 下 了
b e h a v i o r ) a n d联 合 决 策 制 定 ( E m p h a s i s o n J o i n t D e c i s i o n Ma k .
备企 业发 展所 需要 的全 部技 能 和知 识 . 高 层管 理 者再 也难 i n g ) 团队合作 的水 平是 社会 维度 ,信息 交换 的数 量 和质 以靠 单 打独 斗来 力挽 狂 澜 。因此 . 越来 越 多 的学 者 聚焦 于 “ 高层 管 理 团 队 ” 研 究 。其 中 , 高管 团 队 ( T MT ) 的“ 行 为整 合” 已经成 为 这一 领域 的热点 与 焦点 . 并在 近年 引 入 中 国 .
上 述 两位 学者 所代 表 的研 究 团 队的参 与 . 对 高 管 团 队 行 为 整 合 的 定 义 和 实 证 测 量 也 基 本 上 出 自上 述 两 个 来 源 在 此 基础上. 中国学 者姚 振 华 和孙海 法 f 2 0 0 9 ) 从 可 观 察 行 为 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