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团队行为整合_一个案例研究

高管团队行为整合_一个案例研究
高管团队行为整合_一个案例研究

■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期

一、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内涵及维度

国内高管团队研究主要分为二类。第一类研究主要是实证检验高管团队组成特征与组织结果的关系。基于上市公司二手数据库的分析重在实证检验高管团队人口统计特征与组织财务绩效的关系。第二类研究重在研究高管团队运作过程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国内对高管团队运作过程的研究大部分是理论探索,只有很少数的案例研究。

Hambrick(1994)首次提出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概念,并指出“行为整合”包括信息交换的数量和质量(充分性、及时性、准确性)、合作行为和集体决策三个相互关联的核心要素。他认为行为整合能够比较全面地抓住高管团队成员互动过程的核心变异。姚振华与孙海法(2009)从严格的可观察行为视角来定义和测量“行为整合”,把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定义为“高管团队成员主动积极地分享信息、资源和决策的行为过程”。

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不是副总对一把手的简单汇报,不是高管成员“一团和气”下的各自为政和勾心斗角,也不仅是高管成员简单被动的相互依赖。行为整合包括决策参与、开放沟通以及团队合作三个维度,它的灵魂是“分享”。行为整合与社会整合、凝聚力等概念有明显差异。后二者强调心理情绪特征,而行为整合强调团队的行为互动。比如,团队凝聚力更多地强调和谐社会关系的维持,团队成员可能不愿意质疑其它成员的决策方案,也不会提出不同的方案,这种现象与行为整合的定义不一致。

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决策参与包括:班子内鼓励大家提出各自不同意见;班子成员的不同意见都能得到认真对待;班子成员有不同意见时能够进行争论。开放沟通包括:班子成员决策时能充分地分享相关信息;班子成员经常进行非正式交流;班子成员经常讨论相互的期望和要求。团队合作包括:某位成员忙时,其他成员都会帮助他分担工作任务;当成员分管领域间的配合出现问题时,常会互相告知;班子成员经常互相支持工作(姚振华、孙海法, 2010)。从行为整合的定义和测量可以看出,行为整合内部机制的精髓在于“合而不同”与“不同而和”的辩证过程。“决策参与”首先强调“不同”,包括会前、会中有精心准备的“不同方案”和“不同意见”,这样才能对环境变化和竞争对手的行动有全面和准确的判断,然后这些"不同"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认真对待和分析讨论,通过充分的沟通来取长补短和达成妥协一致(姚振华等,2009)。企业几乎不可能通过模仿和“挖墙脚”来获取竞争对手高管团队协作产生的整合效应。

二、高管团队行为整合案例分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实世界是管理学的实验室,学者很难调控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行为过程,也很难做试验。因而,本文结合现实中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实践过程典型个案的深入访谈研究,可以佐证和补充前文关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理论内涵探讨,读者也可籍此加深对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实践内涵身临其境的感受。

2008年,作者与相关研究人员对东莞市台资民营企业“XX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A、运营总监B以及财务负责人C进行了深入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是高管团队组建和运作的实践。该造船公司由总经理A于1998年在东莞白手起家,2004年在珠海扩建新厂,现有员工1500人左右,在长距离巡艇的制造工艺、销售额以及品牌价值排名都居全世界第二位,正处于“坐二望一”的状态,2007年公司销售额是3亿元人民币,2008年预计可达4亿元人民币,销售利润率为10%左右。公司主要股东兼总经理A为男性,台湾籍,于1960年出生,学造船设计出身,之前在台湾一家小造船厂做厂长,工作五到六年。公司的运营总监B为男性,台湾籍,于1959年出身,是总经理夫人的哥哥,台湾交通大学计算机和控制专业毕业,刚入职2年左右时间,之前在台湾的IBM公司作为中上层干部工作21年。

从上述公司背景介绍可看出,该企业属于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高管团队的成员背景、组成结构、职位结构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下表1基于该企业总经理A和运营总监B的访谈记录,运用关键行为事件法,作者摘录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原话,根据本文归纳的行为整合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归类。生动的语录能原始客观地反映被访谈高管对团队行为整合的直觉理解和记忆,而两个高管的不同评价能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分析。

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一个案例研究

●姚振华

摘要:文章回顾了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内涵及决策参与、开放沟通和团队合作等三个子维度。在此基础上,文章选择一个典型的制造型民企案例,通过内容分析和关键行为事件法,分别从决策参与、开放沟通和团队合作三个维度透视该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实践内涵。文章还对该案例结论进行了讨论,探索了提升高管团队行为整合效率的制度方案,并提出了未来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理论研究的关注点和思路。

关键词:高管团队;行为整合;案例研究

■管理创新

100

--

■现代管理科学

■2011年第1期■管理创新维度访谈摘录

团队合作总经理:

1.我选亲戚进入高管团队,主要是“举贤不避亲”。高级干部比较多是外聘,外聘可以引进不同的思维和能力,专长互补,内升互补性比较小,因为本来就在你的系统里面。我和运营总监很互补,他学计算机和控制,我学设计和管理艺术,文理互补;他有跨国大公司制度化管理的经验,而我主要是小公司人治管理经验;我是全面管理经验,他是专业部门管理经验,他看的比较大,我一般看的比较细。

2.我2007年雇佣一个老美,做了7个月品管部经理,被我开除了,他薪水比我还高,但是很懒、很松散,他上班8小时,坐在办公室吹冷气有6到7个小时,当时看中的是老美的技术专长,名声大,经验是有,主要是积极性太小,他想发号施令,想大家都听他的,人缘不好,工作效率只有10%,跟他沟通几次都没起色,就解雇他了。

3.配合很重要,人跟人很难合得来,特别是华人,“一山不容二虎”,两个台湾经理本来互补,一个学电机,一个学木工,都在本公司工作8年左右,但互相看不顺眼打架,争夺权力,几年来跟仇人一样,现在我把其中一个调到新厂做厂长,另一个在东莞做厂长,隔离!老外问为什么开两个厂而不直接在老厂旁边扩建?我的一个动机就是通过珠海的新厂把不和的人调走,通过组织架构,尽量把合得来的人(比如老乡,一家人)调到一起,但有时候互相照顾会产生“小团体”。

运营总监:

1.我很多时候跟总经理A的冲突就是,A是以艺术的眼光去看待设计的,而我要对经营负责,所以都是从成本的眼光去看的,那我就要跟他取得一个平衡了。像我们有一个微软副总裁客户非常挑剔,所以A总跟他一起创造出一条非常漂亮的船,非常优惠的价格。但客户还嫌大理石光度不够亮,我们为了这个亮度还派人到美国帮他磨,多花了X万美金。想到他是微软总裁,跟总经理也很熟,决定送他一个小钓竿底座。但是他去美国吊完以后有点裂,要求把整个甲板给打掉,总经理A还花了X万换掉整个甲板。整个船亏了X万美元。我那时候是坚决不同意,但A是从艺术家的眼光,而我当时是心在淌血啊,船转卖都能赚很多钱。

2.我们之前找过一个非常专业的财务人士,但他的人很直,不到一个月就跟A总对着干,走人了。因为他把公司所有的缺点都跟A总讲,每一条都写得很严重。我说,这种东西你就不要给A总,我们也知道这些问题。你只要告诉我什么方法,然后我给A说,你不要把后果讲得那么清楚和严重。因为总经理A是一个个人公司,是老板啊,老板还要被你指责说哪里做错了,他怎么会受得了啊。我也是说,职业经理人来也是要点出(问题),让大家知道企业面临哪些问题,如果还不做会有什么后果,一定让你(A总)清楚。一个企业老板连这种气量都没有的话就不要做企业老板了。但我们都知道A总,我跟财务负责人也都劝过他。

开放沟通运营总监:

1.其实我们关系是蛮融洽的。但是,总经理每次讲话,他的个性是不喜欢人家质疑或者反对的,他在讲他的意见,反正你也知道他的意见你无法接受,但你也不能当场质疑,因为A总是一个非常爱面子的。所以,一般我和财务负责人都非常了解他的个性,一般在公开场合都不会与他作对,纵使他在发脾气,我们也会很接受,都是事后再跟他好好沟通一下。因为他慢慢也会接受你的意见。一般是他很生气,你就不要理他了。他那种人也很好,情绪一发,发完就忘记了。

2.大家要互相尊重。就像总经理跟我说,要发什么奖金都要做一个提案,他就说,你弄完了发布下去就可以了。但我说,我会找财务负责人谈一谈,让财务帮整个公司把关,跟她谈从财务角度对整个公司的影响有多大。然后总经理A就说,你这么大还用跟她谈这种东西啊(财务经理比A和B年轻15岁上下),不用谈了。后来被他骂了几次后,我就跟他说,那好。但我后来还是会跟财务负责人谈,谈完就把它发布下去。因为这种东西就是要尊重,她是整个公司财务的头嘛,你必须要尊重她。而且我觉得财务负责人很多观念也是非常好的。多一个人,多听一个人的意见,才不会下错决策,下错决策的机会也比较小。

3.我跟财务负责人之间经常有很多非正式的沟通,总经理A基本上比较难沟通,他是在单向沟通,只要你意见跟他不同,他就要抓狂了。其实我看一次就知道总经理的个性是这样子的。其实你要一个团队长期经营下去,你就要摸索老板的个性,毕竟老板是决策的最终拍板人,所以你还是要迎合他的个性,要不就大家吵翻了。因为我知道他那种个性,我只有跟他吵两到三次,大概就破裂掉啦。珠海的厂长和东莞的厂长水火不容,见面连招呼都不打,而财务部经理和生产部经理是一见面就吵架,互相投诉。所以我觉得高管团队要融洽,就不能计较太多,要互相了解个性。一切都是公司的利益凌驾个人的利益。目标一定要一致,所有人的目标一定要以公司的目标为准。但能做到这点的真的非常少,绝大多数人当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有冲突的时候,肯定是以个人利益为主的。

表1民企高管团队个例“行为整合”访谈摘录

从上表1的访谈摘要和其中的关键行为事件,我们可以比较深入地考察一个民企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三个维度的具体内容和表现。首先,由于国内民企发展历史短,大股东往往是公司创始人,而且兼任公司总经理,他们往往对企业的发展直接操盘。而西方发达国家成熟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在职能上有较明确地分工,公司大股东、创始人和董事会充分授权,一般由较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来负责公司重大战略决策制定和执行(Hambrick,2007)。企业创始人或者总经理要求绝对控制权,往往容易导致高管对民企老板个人表现忠诚和负责,但是职业经理人之间可能会矛盾重重,沟通配合困难。上述个例中总经理甚至通过设立两个工厂来缓解两位厂长之间的矛盾。

101

--

■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期

决策参与总经理:

1.为什么我能做决策,我有控制权,对错就看个人,关键是控制权不要太大,有时候我很喜欢听底下的人的不同意见,而且往往他们在给我讲不同意见的时候,我的接受率很高,可能有超过50%,不管是技术面的,销售或者营销策略上,我接受度蛮高。我不会排斥别人给我的反对意见,相反意见。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但是经过脑力激荡后,还是要有人做决策,这个人是总经理,他听取不同意见后还是要下达决策,如果他不下达决策就很惨,那就停滞不前。在我们公司,像我的决策就很快,也比较合理。

运营总监:

1.我是一个非常有逻辑思维的人,财务负责人跟随总经理A已经10年了,她很了解A的个性,而且她又是女孩子。总经理A听不下去很快就跟你翻脸,但对女孩子比较地客气。比如说,总经理A在做一个决策的时候,都会找我先来谈,问我这个决策怎么样。如果决策牵涉到财务,我们一定会找财务负责人一起谈,谈完以后,提出一个决策方案。然后再由她去跟总经理解释,然后她会用一种总经理A听得懂的语言跟陈总解释。如果总经理A觉得不对的话,而我们觉得这个决策对公司有利的,我们会试着把它执行下去试一下,不让总经理A知道。

2.就像这次要调薪。总经理A有他的看法,他总是对设计部的人员很偏爱,因为他非常重视设计,他取消所有生产和文员的出船奖,但他又给设计部的人出船奖,还要再加。我也反对他啊。先是同意啊,但事后就跟他谈啊,跟他沟通,而且沟通很久。但后来他还是坚持。因为我们公司员工现在都传言“公司分两种人,设计部的是一种,不是设计部的一种”。设计部也是对我们公司有很大的贡献,但不能做得太表面化,让所有员工都知道。总经理太公开化,太多津贴给设计部,其他员工都想法设法转到设计部,这样不公平、不公正。最后我们就跟A说不要用“出船奖”,用其他的形式,大家可以接受。后来他也同意了。

3.我觉得我们的高管团队只凭我和财务负责人是不够的,需要每个方面都很专业的人,至少是几个人,3、4个人。其实我本人在IBM也是有自己一个专业的高管团队,但是我很怕找他们来,以总经理A的个性,没有一个人能撑过一个礼拜,所有的人都会来骂我。原本我也很想找几个人,大家的力量会更好,大家的想法会更多。大家集思广益,对公司一定是非常好的。其实本来我想找,总经理A也让我找,但我一直不敢,怕最后连朋友都没了。

其次,从本案例可发现,总经理和运营总监多次提到他们之间的价值观、专业背景以及性格的差异具有较好的“互补效应”,财务负责人的女性身份也为三个人的沟通决策提供了“很好的缓冲剂”。李家祥从将军身份上任到中国国航总裁以来,极大提升了中国国航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竞争排名,他在《大道相通》中就强调高管团队差异化组成特征的潜在互补性,总结“抓班子关键在于会搭班子。搭建企业领导班子,要关注不同的角色组合,使之从整体上发挥出互补聚合效应。其一要关注主副的搭配,主官要有帅才,副职要有将才;其二要关注专长的搭配,要长短互补;其三要关注性格的搭配,要刚柔相济,‘面’性子在班子中往往能起到‘减震’的作用;其四要关注年龄的搭配,使班子人才辈出,防止因“老”而荒;其五要关注性别的搭配,班子中性别不同,往往能使班子更活泼,增加和谐度”。

最后,通过比较上文案例中三位高管的访谈摘录,容易发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高管对自身领导的评价往往容易“自视过高”。例如,上述案例的总经理评价自己“有时候我很喜欢听底下的人的不同意见……我的接受率很高,可能有超过50%,不管是技术面的,销售或者营销策略上。我不会排斥别人给我的反对意见”可是,从运营总监的评价看来,从总经理过往对新聘财务专业人士的短期开除行为来看,总经理可能并不善于接受否定意见,特别是当面的质疑。

本案例体现出来的民企高管团队中老板和下属的关系互动,在大企业以及其他类性质的中国企业是否具有普遍意义?Hay公司的“中国卓越企业领导人素质模型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领导力的第二大缺陷就是“高层管理团队管理不善”,高层副总往往对“老板”个人很忠诚,但是各副总之间缺乏协调和明确分工,往往形成不同的派别和势力

范围(陈玮,2007)。这表明中国企业的高管团队更多地是总经理对副总的单向领导和控制,缺乏领导的“双向行为”和“团队行为”,特别是积极有效的团队行为整合。

参考文献:

1.H am br i ck,D.C.Top m anagem ent gr oups:a concept ual i nt egr at i on and r econsi der at i on of t he“t eam”l abel.I n B.M.S.L.L.C um m i ngs(Ed.), R esear ch i n O r gani zat i onal B ehavi or,1994,(16): 171-213..

2.H am br i ck,D.C.U pper echel ons t heor y: an updat e.A cadem y of M anagem ent R evi ew,2007,32(2):334-34

3.

3.姚振华,孙海法.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构念和测量:基于行为的视角.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218(12): 28-36.

4.姚振华,孙海法.高管团队组成特征与行为整合关系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0,13(1):15-22.

5.陈玮.危险基因——

—发现中国企业家群体的领导力缺陷.中国企业家,2007,(14):38-5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层管理团队行为整合的机制和效应研究”(7087211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国企高管团队建设研究”(08A K S00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客户价值的流程分类框架和流程评估研究——

—以广东省企业为例”(10451052101004320)。

作者简介:姚振华,广东金融学院劳经系讲师,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0-11-28。

■管理创新102

--

高效合理的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构建浅谈

高效合理的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构建浅谈 高层管理者作为制定发展战略、进行绩效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和高级人才评估等一系列问题管理的阶层,站立于高瞻远瞩的地位,进行团队运作对于业绩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高层管理团队对于企业的成长发挥着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我国加强企业必构建高效合理的高层管理团队势在必行,保证企业获得更好的收益和良好的成长性。 标签:高层管理团队高层管理团队的构建 1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界定 高层管理团队是指公司高层经理的相关小群体,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直接向他们汇报工作的高级经理[3]。高层管理团队的成员来自企业最高层,属于企业的战略制定与执行层,负责整个企业的组织与协调,对企业经营管理拥有很大的决策权与控制权。当然,不是所有高层管理者组成的集合都是团队,高层领导团队主要是指那些良性互动、认同共同目标、资源整合优化、高效能的领导班子。高层领导团队具有团队概括性的特征,也有其独特的区别于一般工作团队的特征,高层领导团队的决策功能更强。竞争激烈、变化快速的市场条件要求高层管理团队紧密地在一起工作,能作出更快的反应,更灵活、更好地解决问题,有更大的成效[4]。高层管理团队研究的理论基础是Hambrick于1984年提出的高层梯队理论(上面的梯形理论)。高层梯队理论的研究重点是整个高层管理团队,而非仅仅是管理者个人[2]。组织的领导是一种共同的活动,最高管理者虽然是决策的主要制定者,但他们与组织的其他成员共同担当权力与责任。高层梯队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高层管理团队的特征会影响到组织绩效与战略选择,团队成员不同的认知基础、价值观、洞察力以及这些特质的作用过程会影响到组织的竞争行为[2,3]。因而有必要理解整个领导团队的背景、经验及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等因素。Hambrick为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搭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他在1996年提出从三个方面描述和测量高层管理团队,包括团队组成,团队过程与团队结构[5]。 在我国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俗称为“领导班子”。一般来说企业的领导层是一个集体。领导班子是由领导成员组成的集体,是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组织实施的中心。 2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传记性特征 高层管理团队是通过决策活动来组织运作的,因为个人决策通常以认知背景为基础,长期以来,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记性特征上。高层管理团队的传记性特征包括年龄、教育、任期、职业背景、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研究表明,传记性特征对组织革新、战略、领导者更替以及组织绩效有重要影响[6]。 关于高层管理团队各类传记性特征统计变量对企业各种行为结果的影响,许多学者已做过大量实证分析和研究,见表3-1[6]:

华为高管团队宣言

EMT自律宣言 华为承载着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和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十八年来我们共同奉献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付出了常人难以承受的长年艰辛,才开创了公司今天的局面。要保持公司持久的蓬勃生机,还要数十年地继续艰苦奋斗下去。 我们热爱华为正如热爱自己的生命。为了华为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公司的长治久安,我们要警示历史上种种内朽自毁的悲剧,决不重蹈覆辙。在此,我们郑重宣誓承诺: 1、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全体员工的楷模。高级干部的合法收入只能来自华为公司的 分红及薪酬,除此之外不能以下述方式获得其他任何收入: ?绝对不利用公司赋予我们的职权去影响和干扰公司各项业务,从中谋取私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采购、销售、合作、外包等,不以任何形式损害公司利益。 ?不在外开设公司、参股、兼职,亲属开设和参股的公司不与华为进行任何形式的关联交易。 高级干部可以帮助自己愿意帮助的人,但只能用自己口袋中的钱,不能用手中的权,公私要分明。 2、高级干部要正直无私,用人要五湖四海,不拉帮结派。不在自己管辖范围内形成不良作风。 3、高级干部要有自我约束能力,通过自查、自纠、自我批判,每日三省吾身,以此建立干部队伍的自 洁机制。 我们是公司的领导核心,是牵引公司前进的发动机。我们要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把所有的力量都聚焦在公司的业务发展上。我们必须廉洁正气、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带领公司冲过未来征程上的暗礁险滩。 我们绝不允许“上梁不正下梁歪”,绝不允许“堡垒从内部攻破”。我们将坚决履行以上承诺,并接受公司审计和全体员工的监督。 (EMT:公司级别的行政管理团队英文名称Executive Management Team的缩写———编者注) 任正非: 从我创办华为担任总裁那一天起,就深感置身于内外矛盾冲突的漩涡中,深感处在各种利益碰撞与诱惑的中心,同时也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沉重。如何从容地应对各种冲突和矛盾,如何在两难困境中果断地决策和取舍,如何长期地抵御住私欲的诱惑和干扰,唯有彻底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否则无法正确平衡各方面的关系。这是我担任总裁的资格底线,这也是我们担任公司高级干部的资格底线。 只有无私才会公平、公正,才能团结好一个团队;只有无私才会无畏,才能坚持原则;只有无私,才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去除自己的不是;只有无私才会心胸宽广,境界高远,才会包容一切需要容纳的东西,才有能力肩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郑重承诺:在任期间,决不贪腐,决不允许亲属与公司发生任何形式的关联交易,决不在公司的重

上市公司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分析

上市公司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分析 上市公司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分析 摘要:本文以2013年浙江省3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的背景特征,分析了高管背景对高管决策管理公司的影响。上市公司的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团队规模、学历以及任职时间等。 关键词:高管团队高管背景特征 高管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简称TMT)一直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并对企业战略决策和战略执行有显著影响。本文结合各公司年报中披露的高管信息,将高管界定为公司年报中披露的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等成员,具体包括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总经理(总裁)、副总经理(副总裁)、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总经济师、董事会秘书等。本文将财务总监(CFO)界定为负责公司日常财务、会计工作的首席财务高管人员,具体是指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 一、浙江省上市公司高管团队背景特征统计结果数据说明 本文研究样本为浙江省内30家上市公司,样本随机抽取,并对样本进行了筛选:(1)剔除已经退市的公司;(2)剔除高管背景资料数据无法获取的公司。30家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分别为:零售业3家(百大集团、工大首创、杭州解百),电子行业5家(士微兰、康强电子、杉杉股份、天通股份、银泰控股),木材家具业1家(兔宝宝),石油化工与塑料塑胶业2家(浙江传化、巨化股份),金属非金属业1家(杭钢股份),机械、设备、仪表业2家(杭汽轮B、宁波韵升),医药生物制品业1家(天目药业),商业经济与代理业3家(航天通信、美都控股、浙江东方),计算机应用服务业1家(恒生电子),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业1家(浙大网新),土木工程建筑业1家(龙元建设),造纸、印刷业1家(尼丰特纸),通讯及相关设备业2家(东方通信股份、波导股份),电力供水供气业1家(宁波热电),纺织、服装与皮毛业2家(浙江富润、雅戈尔),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2家(成

企业战略高层管理团队是组织绩效提升的关键

★★★文档资源★★★经济全球化,更突出了人才的价值。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知识的竞争。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就需要创新型人才。企业管理中的创新型人才,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事实上,创新型的市场人才的代表主要集中于企业家与经理人阶层。他们独到的眼光,敏锐的市场嗅觉,对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就我国而言,国有企业的亏损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经理行为造成的。一些调查显示,一些地方亏损破产企业竟有60%~70%是由于领导人决策失误或贪污腐化等人为因素造成。据国家计委曾对北京等8个省市2586家企业调查发现,影响企业亏损的宏观经济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分别只占9.2%和9.09%,而81.71%是因厂长经理管理经营不善造成的。也就是说,企业亏损一方面与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缺乏管理团队的共同决策。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日新月异的信息****,多元化趋势的组织业务以及密切协作的部门工作都对企业的高层领导提出新的挑战。高层领导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改变,以前那种领导人单打独斗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更多地需要以团队方式进行高效运作。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认为,他最大的成功之处不仅是在短短20年间把利润提高了6倍,更是培养了一支优秀的高层管理队伍。 一、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界定 界定高层管理团队的构成有多个角度:如:高层管理团队是由公司的创

建者组成的。高层管理团队至少掌握了公司10%的普通股权。高层管理团队是由CEO、总经理和职能部门经理组成的。高层管理团队就是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并做出决策的管理人员。 本文所指的高层管理团队是指公司高层经理的相关小群体,包括CEO、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直接向他们汇报工作的高级经理。高层管理团队的成员来自企业最高层,属于企业的战略制定与执行层,负责整个企业的组织与协调,对企业经营管理拥有很大的决策权与控制权。当然,不是所有高层管理者组成的集合都是团队,高层领导团队主要是指那些良性互动、认同共同目标、资源整合优化、高效能的领导班子。 二、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特征 企业高层领导团队具有团队概括性的特征,也有其独特的区别于一般工作团队的特征,高层领导团队的决策功能更强。竞争激烈、变化快速的市场条件要求高层管理团队紧密地在一起工作,能做出更快的反应,更灵活、更好地解决问题,有更大的成效。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特征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长期性 不同于其他团队如项目团队、工作团队等,一旦某个项目、某项任务完成,团队就解散,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是为了企业战略发展、为企业长期生存而组建的,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团队。 2.成员较稳定,且大多是专任管理者 成员任期较长,高层管理团队相对稳定,内部冲突减少和沟通加强。越稳定的领导班子越具有凝聚力和共同的认知结构。 3.权威核心带动性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与企业战略关系研究述评

摘要:高层管理团队是企业经营战略的直接决策者,是企业战略中各种因素的协调者,在企业战略选择实施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研究高层管理团队特征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的研究大多侧重于解释高层管理团队特征对企业单一类型战略的影响。今后的研究应从管理团队认知等多视角出发,借鉴多学科理论,从而提高高管团队管理效率。 关键词: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企业战略;战略变革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1)02-0087-06 ●学术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10-09-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9YJA630134);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度校管课题(09XG094) 作者简介:黄旭(1964-),女,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与战略变革;李卫 民(1983-),男,河北邯郸人,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与变革。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与企业战略关系研究述评 黄 旭,李卫民,王之莉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74) 一、引言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 ,TMT )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主导和核心作用,因此有关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自从1984年Hambrick 和Mason 提出“高层阶梯理论” 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高层管理团队特征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有关高管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绩效关系方面,而关于高管团队和企业战略关系的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特征的影响,有关中国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特征影响的研究却比较少,而且相关的研究至今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由于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是企业经营战略的直接制定者,并且承担着实施企业战略的使命,高层管理团队的战略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整体发展和经营绩效。在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制定和选择战略的过程中,高层管理团队的人口特征(如年龄、性别等)和心理特征(如价值观等)决定了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的偏好,在战略选择和实施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 因此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特征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分析研究企业高层管理 团队,本文从战略的视角对有关高管团队特征与异质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对研究基础、研究内容、研究结论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及问题,进一步指出了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与战略变化关系有待继续研究的方向,以期为今后研究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提供分析思路,为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构成和建设以及进行战略决策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高层管理团队与战略关系的研究分析 (一)高层管理团队研究理论基础 1984年Hambrick 和Mason 提出“高层梯队理论”以来,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以“高层梯队理论”为基础模型从不同的角度解释高层管理团队对战略的影响(见图1 )。客观环境(外部和内部)对高层管理团队组成特征和企业战略的影响在研究中关注较少,环境更多地作为调节变量来研究,高层梯队理论强调在决策制定过程中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和认知基础对决策制定的影响,而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人口特征(如年龄、性别等)和心理特征(如价值观等)在企业战略选择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并且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绩效[1]。目前关于管理者的研究就从管理者的个人的特征、行为等个体的研究转向以高层管 名家论坛何炼成新世纪“盛世危言” 2011年3月第32卷第2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Mar.2011 Vol .32No .2

优秀的高管团队应具备的素质word版本

优秀的高管团队应具备的素质 没有天生的高管,大多数的企业高管是从基层、中层提拔的,或是跳槽而来。对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企业而言,这种提拔和挖人都是必须的,但往往会出现新高管需要很长时间的锻炼和磨合才能胜任的情况。这种不适应的状况,不少是由中高层之间不同的工作方式所造成,也有的是因为工作视野不同而造成困惑。 就企业的营销系统而言,营销总监最容易从优秀的大区销售经理中提拔而来,但二者的工作几乎完全不同,能立刻胜任者寥寥。 大区经理主要面对区域市场,通常是三四个省份,他们往往出身于更基层的区域经理,对业务熟稔,对区域内的渠道状况、人员情况了如指掌,客情关系也不错。 一个大区的市场往往具有一定共性,其中的一些问题有时候的确能靠个人能力解决,但一个国家市场的问题则需要战略思维。 首先,全国市场所面对的客户群体是千差万别的,公司出台的市场政策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高管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达成绩效,这就是管理。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为团队成员指明方向,这就是战略。高管也要懂得,团队中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尽善尽美的,他需要利用现有资源,让每

位团队成员都明确目标和战略方向,并推动事情发展。战略需要得到公司高管层的一致体认,所以,对营销总监这样的高管而言,他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与其他高层的沟通上。 高管的另一项重要能力是使别人执行的能力,下属的执行力强大与否与此有很大关系。要做好战略已不易,贯彻更不易。“使之执行”的能力就是高管最好的执行力。 高管与中层的另一个巨大差异是,前者必须去了解自己不太熟悉甚至完全外行的领域。对一个能升任高管的人来说,学习不是障碍,障碍是愿不愿意去学。 多年前,在我开始做营销总监的时候,我花时间最多的地方是市场部,因为那里对做销售出身的我来说属于全新的领域。有相当一段时间,我把时间都花在和广告公司讨论媒体投放,和设计师讨论画面创意,和品牌经理讨论推广方案上。 高管当然并不需要全能,但必须要对自己所辖的业务有尽可能多的了解,尤其对于总经理这样的职位而言,除了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管理技能之外,在其他领域的专业技能几乎都还不如一般的部门中低层管理者。但是,跨专业管理、跨部门整合的能力恰恰是总经理这样的高管最应该具备的。 优秀的高管需要具备的另一项重要能力是系统能力。上面谈到的“使之执行”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系统来形成

如何打造优秀高层团队管理团队

如何打造优秀高层团队管理团队 优秀的高层团队管理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很少有团队管理建设能够发挥出全部潜力。高级管理团队管理建设对于企业而言攸关生死:如果它们运转不灵,就会使整个企业放慢脚步、脱离正轨,甚至完全瘫痪。组建和管理高效的高层团队管理建设有三项关键优先任务。妥善地处理这些优先任务,有助于在从客户满意度到员工工作效率等诸多领域内取得更出色的业绩。 第一是知人善任,择优汰劣。确定高层团队管理建设的人员组成是首席执行官的职责,往往也是调节团队管理建设绩效的最有力的杠杆。很多首席执行官都后悔没有及早运用这种杠杆,或者运用得不够彻底。不过,还有一些人完全忽视了它的作用,而是想当然地认为职衔、薪酬级别或高管在组织结构图中的地位就足以保证他们有资格进入高层团队管理建设。如果要让一支高层团队管理建设由适当的人员组成,关键在于首先要确定整个团队管理建设以及其中各个成员必须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才能实现组织制定的绩效目标,然后,对团队管理建设进行必要的变动。这听起来简单直接,但通常需要首席执行官有意识地予以关注,并拿出勇气来;否则,高层团队管理建设可能会长久处于绩效低下的状态。 第二是确保高层团队管理建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很多高层团队管理建设努力想要找到自己的目标和重心。在很多时候,高层团队管理建设并没有确定并执行优先任务,而是试图面面俱到。有时,他们分不清哪些问题需要集体行动,哪些只需监督即可。这些缺陷导致高管团队管理建设的议程被排得满满的,没有哪个高层团队管理建设能应付得当。在很多时候,这带来了许多耗费精力、又臭又长、与团队管理建设没多大关系的会议,让团队管理建设成员感到纳闷:他们何时才能回到“真正的工作”上去。 当出现这类运转不灵的现象时,首席执行官通常需要做出反应;高级团队管理建设的成员有属于自己业务单位的目标以及个人的职业激励机制,如果没有大家的一致努力,他们不太可能整理出一套条理清晰的高管团队管理建设优先任务清单。要使高层团队管理建设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能够从事更有价值的工作,可以投入足够的精力去设定和动态调整跨类型、跨地区的优先任务并分配资源,打破地区和职能的界限来部署安排最顶层的领导者的工作任务,从而为企业打造出一支更高效的扩展了的领导团体。更集中的团队管理建设工作重点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士气和基层的绩效。 第三是改善团队管理建设的互动机制与流程。首席执行官必须不懈关注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团队管理建设是否具备有效的互动机制,而这类机制的缺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高层团队管理建设中,成员只有大约30%的时间用在“高效率的协作”上,而如果团队管理建设处理的是利害攸关的问题,并且成员在其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不同利益,这个数字还会更低,这说明不合理的互动机制只会导致绩效低下。

高管团队搭配有学问

高管团队搭配有学问 调查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超过五年,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高层管理者的原因,要么就是管理者管理无方,要么就是管理者出现内部矛盾,最后只好不欢而散,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巨大伤害。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高层管理者,怎样选择搭配高层管理团队,这些都成为很多企业重点思考的问题。 成功的企业需要高的管理团队 笔者有位朋友,在国有企业干了不到三年有创业,凭借他过去积累的客户资源和他的个人胆识,公司顺利生存下来。但是,十多年来公司规模并没有太大变化,拉客户主要还是靠回扣和关系,业务发展也不稳定,内部管理仍然处于企业期的状态。从他本人来看,论经验,论投入、论资源,都不比别人差,但为什么企业总是发展不起来呢?经过分析发现,根本原因在于他是公司的唯一一个高层决策者和高层任务承担者,从没有一个人和他一起商量重大决策事宜,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分担公司的关键任务,无论事情大小,他都要亲自决策。 其实,高层管理者的角色和任务决定了高层需要一个团队来担任。高层管理的任务可能因企业不同而有差异,但是,以下任务是最常见的:首先,确定企业的使命和战略目标;其次,组织和搭建人才队伍;第三,维持重要的外部关系,包括政府、关键客户、关键供应商、金融机构等外部关系。这些任务要求高层具有各种不同能力和气质,有的任务需要计算、推理能力,有的任务要求情商高,即善于了解他人、体谅他人,具备与他人友好合作的能力,这就决定了其团队成员的搭配原则,一方面,高层管理工作要求人们洞察力强;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具备迅速执行的能力。 但是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有自己的弱点,要想完成高层管理的复杂任务就需要不同类型的成员进行合理的搭配。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搭配很有学问,

CEO领导行为与企业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研究

CEO领导行为与企业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研究CEO领导行为和高管团队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的焦点之一。企业管理人员们的认知、价值观和判断力,最终会决定企业的绩效结果。本研究选取TMT行为整合这个概念作为因变量,深入讨论TMT行为整合的前因变量,分别对家长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这三种领导行为与TMT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加入环境因素作为调节变量,系统全面地研究领导行为和TMT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有4个主要的研究问题:(1)变革型领导和TMT行为整合的关系。 变革型领导行为与TMT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是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本研究在中国情境下对这一问题再次进行讨论。本研究在中国情境下对这个关系进行了检验。检验在中国企业中,CEO变革型领导行为对TMT行为整合的作用;(2)家长型领导和TMT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家长型领导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行为,研究它和TMT行为整合非常有意义。 本文探索研究家长型领导和TMT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现有文献中对家长型领导和TMT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研究不足,本文研究CEO家长型领导行为3个维度与TMT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以期推进对家长型领导不同维度对TMT行为整合之间的不同的影响;(3)交易型领导和TMT行为整合的关系。本研究检验CEO 交易式领导行为与TMT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以期推进学界对交易型领导行为效能的研究和理解;(4)环境因素的调节效应,本研究针对环境动态性对CEO领导行为与企业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了研究,以期加深对领导行为与TMT行为整合关系之间的权变因素的理解。本研究基于对以往的研究,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创新:(1)在中国情境下对三类领导行为与TMT行为整合之间关系的整合研究。(2)环境因素对三类领导行为与TMT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的调节效应。 本研究的样本为中小企业,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经历了2个月的时间,回收的结果是这样的,收取152套有效高管团队问卷,495份高管个人问卷。针对本研究设计的变量,均采用现有文献中比较成熟的量表来测度。本研究在统计分析过程中采用SPSS16.0对模型中各要素进行分析。本文通过研究发现,CEO变革型领导行为对企业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CEO权威型领导行为

如何组建公司高层管理团队

如何组建公司高层管理团队 高层管理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团队合作,无论是产业界的企业还是公共服务机构,高层管理者的任务十分复杂,落在一人身上时间一长就几乎不能全面完整地完成。一人承担高层管理要么是冒险,或者是幻想。 外表形式上可能只有一个人处在最高位置上,可以称作首席执行官,但是仔细分析下来常常明显看出,那些成绩出色的企业里,首席执行官实际上都是一个团队在工作。首席执行官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建设一个团队,尤其是在企业高层情况复杂的时候。 团队说起来简单,但要组建一个团队并让它发挥作用却是件困难的事,而高层管理团队则更加困难。高层管理者通常都是很能干有棱角的人物,几乎人人都是个性突出,要使高层领导团队发挥作用,要注意三个条件和六项原则。 ◆◆◆ 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很容易理解也是被普遍接受的,第二个条件有部分人不理解,第三个条件由于广泛的误解而未被大部分人接受。三个条件如下: (1)严格的纪律; (2)个人关系必须放在次要地位; (3)个人情感不应该参与其中。 第一个条件是严格的纪律,这不仅对高层管理者是重要的,而且对任何团队都一样。由于各自任务的复杂性,要求严格遵守纪律。从集体过渡到团队有一个清楚的标准:那就是有意识地放弃内部争斗,代之以高效率的自我纪律约束,这个条件下通常表现为团队内意见的共识。

第二个条件是必须把个人关系放到次要地位,这不像第一个条件那样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被大多数有经验的领导所接受。个人关系、个人好感、个人友谊,更有极端的哥们儿义气等都不允许出现在高层领导团队中,在工作中只能考虑业务关系。因此值得建议的是,作为高层管理机构的成员,对待其他成员要尽可能保持等距离。视线可能很快变得模糊起来,这样就难免出现真正的友谊,而且由于业务上的关系而长期的合作,形成了某种程度的信任,可以称之为“可靠的支持”或“友谊”。因此很明显,应当杜绝利用个人私下关系的优势。 第三个条件是个人情感不应该参与其中,这个条件常常遇到阻力。其中原因是很容易解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正常的,这样一切工作就变得容易,但是高层管理团队的成员一般不能选择自己的同事,董事会成员都是由监事会聘请来的,监事会又是被股东选举出来的。因此通常只是由于组织关系而与人合作共事,并不是由于个人的好感而合作。 这里所指的第三个条件针对的是人际关系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不正常情况,这时候就更加显得重要,因为高层管理团队即便如此也还必须能够继续工作。一个高层管理团队的正常运行不能取决于“人际情感”,而是即便有了人际的情感隔阂也要能够正常工作。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调整团队里的人员就不可避免了。 ◆◆◆ 六项原则 一个高层管理团队高效率运行的基本原则很简单,也是基于控制论意义上全局控制的又一个例子。这些原则与具体的组织结构无关,也与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无关。例如,写进德国法律的集体责任根本没有涉及多人组成的董事会真正的作用方式,这当然也不是法律的任务,但是在实践中却非常重要。

高管团队特征与并购决策的实证研究

课程名称:《并购学》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论文名称: 授课教师: 提交日期:

高管团队特征与并购决策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我国信息技术行业2005-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高管团队特征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并购发生概率与模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其一,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会对企业并购发生概率和模式产生著影响,其中,高管团队平均年龄和任期会对并购发生概率与模式产生显著负相关影响,而高管团队男性占比会对并购发生概率和模式产生显著正相关影响。其二,高管团队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会对并购发生概率产生显著正相关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对于高管团队结构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环境完善及企业发展战略设计等均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启示作用。 关键词:高管团队特征;企业并购;Logistic回归模型;信息技术行 1引言 市场进入模式选择是企业新业务发展战略的重要考虑因素。企业在决策进入模式时,不仅需要考虑进入哪些市场,还需要考虑如何进入。尽管企业最初往往会通过内部发展模式来进入新的市场,但另一种普遍的替代选择则是并购业已存在的企业或者业务,即外部并购进入模式。外部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快速规模扩张和跳跃式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不过,一项针对企业并购后价值创造研究的元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并购没有显著的价值创造效应。一项知名咨询公司的研究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并购没有实现预期的成本节约、收入增长及增加股东财富所必需的协同效应。因而,企业在持续经营发展过程中,面对并购战略可能带来的错觉或者迷思,一方面应该慎重思考是否需要采取并购战略,另一方面如果确定实施并购战略来进行业务扩张,则需要进一步考虑采取何种并购战略模式(如相关并购还是非相关并购)。 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元化趋势的组织业务以及密切协作的部门工作都对企业的高层领导提出新的挑战,高管人员过去那种“单兵作战”的方式已经日益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们更多地需要以团队方式进行战略决策与经营管理。诚如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所言,他最大的成功之处不仅是在短短20年间把利润提高了6倍,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支优秀的高层管理队伍。这样,在企业并购战略决策过程中,企业高管团队特质对于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无论是高管团队成员的背景特征还是高管团队内部成员间的差异性,均会对企业并购战略决策后果产生重要影响。在现有文献中,Tusi&O’Reilly(1989)、Tsui&Gutek(1999)、Tsui,Porter&Egan(2002)考察了在一般意义的工作群体或者单位中,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人口统计特征差异性对于上级的绩效评价以及下级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后果。张龙和刘洪(2009)探讨了高管团队中垂直对人口特征差异与高管离职的影响,何威风和刘启亮(2010)考察了高管团队垂直对差异与公司财务重述的影响。然而,在现有国内外文献中,针对企业高管团队结构差异性是否以及如何对并购战略决策产生影响的研究鲜有论及。鉴于此,本文运用高层梯队理论、代理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等研究成果,选择我国信息技术行业2005-2010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构建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实证考察高管团队结构差异性(包括高管团队成员的背景特征及高管团队与董事长垂直对差异性)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并购战略的发生概率与模式,并且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2文献分析与研究假设 2.1高管团队的背景特征与企业并购发生概率和模式 根据高层梯队理论,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并购活动结果。由于管理者的判断力、态度和兴趣等特征难以直接量化,同时考虑到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设计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男性占比、平均任期及平均教育程度等四项人口统计学特征指标,分别

怎样建立一个高效管理团队

怎样建立一个高效管理 团队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对任何一位参加并购谈判的主管而言,在谈判中,他们要代表各自股东的利益,但是在谈判完成后却又必须从“竞争对手”变成“相互信任的同事”。参加了2005年Adobe公司并购Macromedia公司谈判的斯蒂芬。爱洛普告诉我们,“作为Macromedia 公司的CEO,我对自己的角色承担着义务。过去我必须为Macromedia而奋斗,但是接下来,我将会成为Adobe的一名新员工,这就要求我们双方都忘记以前各自的目标和方向,开始一起共同工作。” 也还有其他的挑战需要面对。一些执行官或许会对谈判方式存有异议或者对谈判结果表达不满,例如对合并后自己的头衔、职位和报酬感到不满意。一些留任新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可能获得新的利益,从而引起别人的嫉妒,于是影响到他们对合并案的忠诚度;另一些主管会觉得自己只是迫于无奈而被动地接受合并结果,所以不会对合并带来的新机遇感到兴奋。如果高管团队的成员都只是“逆来顺受”地接受合并结果,很难想象这样的团队能够成功。 准则一:减少角色的模糊性 尽管并购总是被认为是在增加技术、产品或市场份额,或实现公司间的协同效应,但不可避免的,它还会涉及到人和人的能力。员工不像智力资本、实物资产或客户名单,他们能够自由流动。由于很多员工都掌握着非常有价值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关注员工的需求从而降低他们离职的可能性。员工在公司合并早期离职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角色的模糊性:当员工在合并后的新公司里前途不明朗时,他们就会考虑寻找其他的机

会。更糟糕的是,并购谣言从来只会越传越凶。这样,谣言加上不确定性引发的焦虑感,会使得优秀的员工为自保而考虑跳槽。 建议:合并后的新公司必须竭尽所能去控制员工的流动——很多在并购中考虑跳槽的员工对组织和团队而言都非常重要。甲骨文公司的CEO拉里。埃里森从甲骨文公司并购仁科公司的经验看来,认为合并后的公司应该即刻着手采取措施消除与员工有关的模糊性,让员工能够知道前进的方向并立刻开展有效的工作。接下来,要积极评估协议双方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其中也包括评估保留员工的风险。惠普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琳达。夏基说“我们先使用评估工具来了解合并所带来的人员问题,然后制定规划以确保我们在存在风险的任何领域里都能采取恰当的行动加以应对。这一步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实现并购预期设想的几率。” 准则二:慎重地了解团队成员必不可缺 管理团队在并购中可能出现的第二个弱点,是没有对团队中的管理者进行慎重的了解和认识,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高管团队经验的缺乏。我们在调查时惊奇地发现,有如此多的高管说他们对团队成员的看法会受并购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的影响。正如以为执行官所说:“在达成协议的过程中,你会与对手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你不知道接下来事情会怎样发展。在这种敌对的环境中,你会对对方形成一些看法,虽然这些看法并不一定和实际情况一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极少有协议是完全在数字表格的基础上达成,但是绝大多数公司关于收集、分析财务数据的培训课程要比收集、分析人力资源数据的培训课程多得多。或许是由于高管们对数字分析驾轻就熟,他们的专长就是收集并分析财务数据。

高管团队行为整合_一个案例研究

■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期 一、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内涵及维度 国内高管团队研究主要分为二类。第一类研究主要是实证检验高管团队组成特征与组织结果的关系。基于上市公司二手数据库的分析重在实证检验高管团队人口统计特征与组织财务绩效的关系。第二类研究重在研究高管团队运作过程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国内对高管团队运作过程的研究大部分是理论探索,只有很少数的案例研究。 Hambrick(1994)首次提出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概念,并指出“行为整合”包括信息交换的数量和质量(充分性、及时性、准确性)、合作行为和集体决策三个相互关联的核心要素。他认为行为整合能够比较全面地抓住高管团队成员互动过程的核心变异。姚振华与孙海法(2009)从严格的可观察行为视角来定义和测量“行为整合”,把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定义为“高管团队成员主动积极地分享信息、资源和决策的行为过程”。 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不是副总对一把手的简单汇报,不是高管成员“一团和气”下的各自为政和勾心斗角,也不仅是高管成员简单被动的相互依赖。行为整合包括决策参与、开放沟通以及团队合作三个维度,它的灵魂是“分享”。行为整合与社会整合、凝聚力等概念有明显差异。后二者强调心理情绪特征,而行为整合强调团队的行为互动。比如,团队凝聚力更多地强调和谐社会关系的维持,团队成员可能不愿意质疑其它成员的决策方案,也不会提出不同的方案,这种现象与行为整合的定义不一致。 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决策参与包括:班子内鼓励大家提出各自不同意见;班子成员的不同意见都能得到认真对待;班子成员有不同意见时能够进行争论。开放沟通包括:班子成员决策时能充分地分享相关信息;班子成员经常进行非正式交流;班子成员经常讨论相互的期望和要求。团队合作包括:某位成员忙时,其他成员都会帮助他分担工作任务;当成员分管领域间的配合出现问题时,常会互相告知;班子成员经常互相支持工作(姚振华、孙海法, 2010)。从行为整合的定义和测量可以看出,行为整合内部机制的精髓在于“合而不同”与“不同而和”的辩证过程。“决策参与”首先强调“不同”,包括会前、会中有精心准备的“不同方案”和“不同意见”,这样才能对环境变化和竞争对手的行动有全面和准确的判断,然后这些"不同"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认真对待和分析讨论,通过充分的沟通来取长补短和达成妥协一致(姚振华等,2009)。企业几乎不可能通过模仿和“挖墙脚”来获取竞争对手高管团队协作产生的整合效应。 二、高管团队行为整合案例分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实世界是管理学的实验室,学者很难调控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行为过程,也很难做试验。因而,本文结合现实中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实践过程典型个案的深入访谈研究,可以佐证和补充前文关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理论内涵探讨,读者也可籍此加深对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实践内涵身临其境的感受。 2008年,作者与相关研究人员对东莞市台资民营企业“XX造船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A、运营总监B以及财务负责人C进行了深入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是高管团队组建和运作的实践。该造船公司由总经理A于1998年在东莞白手起家,2004年在珠海扩建新厂,现有员工1500人左右,在长距离巡艇的制造工艺、销售额以及品牌价值排名都居全世界第二位,正处于“坐二望一”的状态,2007年公司销售额是3亿元人民币,2008年预计可达4亿元人民币,销售利润率为10%左右。公司主要股东兼总经理A为男性,台湾籍,于1960年出生,学造船设计出身,之前在台湾一家小造船厂做厂长,工作五到六年。公司的运营总监B为男性,台湾籍,于1959年出身,是总经理夫人的哥哥,台湾交通大学计算机和控制专业毕业,刚入职2年左右时间,之前在台湾的IBM公司作为中上层干部工作21年。 从上述公司背景介绍可看出,该企业属于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高管团队的成员背景、组成结构、职位结构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下表1基于该企业总经理A和运营总监B的访谈记录,运用关键行为事件法,作者摘录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原话,根据本文归纳的行为整合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归类。生动的语录能原始客观地反映被访谈高管对团队行为整合的直觉理解和记忆,而两个高管的不同评价能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分析。 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一个案例研究 ●姚振华 摘要:文章回顾了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内涵及决策参与、开放沟通和团队合作等三个子维度。在此基础上,文章选择一个典型的制造型民企案例,通过内容分析和关键行为事件法,分别从决策参与、开放沟通和团队合作三个维度透视该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实践内涵。文章还对该案例结论进行了讨论,探索了提升高管团队行为整合效率的制度方案,并提出了未来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理论研究的关注点和思路。 关键词:高管团队;行为整合;案例研究 ■管理创新 100 --

(完整)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培训方案

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 客户公司主管级以上管理人员,包括承担部分管理职责的高级技术人员。 二、培训目的 通过本次培训会让客户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获得以下收益: 1、懂得做领导的真正含义; 2、明白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3、掌握系统思考能力,对部门工作懂得如何策划铺排,有条不紊地开展; 4、提升上下级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能力; 5、学会组织管理、团队建设,合理利用本部门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6、提高目标、计划、时间、执行、控制等领导能力,从而提高团队整体效率; 7、提升有效授权的能力,让员工和管理者一起行动起来,提高团队作战能力; 8、提升个人的领导力,拥有个人的影响力,激发团队,支持公司实现整体目标。 三、培训需求分析 关于中高层管理者培训的需求分析主要通过三方面来进行: 1、战略与环境分析 主要是通过分析公司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由此得出公司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发展要求,并总结出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重点。 2、工作与任务分析 主要通过分析中高层管理者的任职资格标准,得出公司对中高层管理者在项目/任务执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并由此总结出培训要点。 ——中高层管理者能力(素质)模型 管理类工作是素质模型专家们所研究的最大的工作类别,由于管理类工作十分普遍而且重要,所以在工作胜任特征研究上比其他工作类别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国外专家们

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和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个适用于所有管理人员的通用的素质模型。他们发现,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下列11项素质(见图3-1),否则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其中基本要求:组织认识、关系建立、专业知识。这里所讲的管理人员素质模型是比较通用的,不可能百分之百适用于所有企业,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根据企业的文化特点和实际情况对这个模型作适当的修正,从而得出企业自己的个性化的管理人员素质模型。 图3-1中高层管理者的能力(素质)模型 3、人员与绩效分析 主要通过分析中高层管理者的绩效评估报告,总结出其中反映的共性问题,由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方案。 四、培训课程设计 1、设计思路 为帮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及预算下学到必备的知识,并且强化学员学习效果,课程将秉承精简、全面、有效的设计理念,采用讲授与辅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通过对客户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培训进行需求分析,结合管理维度分解,总结出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培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自我管理、员工管理、业务管理。每个管理维度又有相应的核心能力素质体现。课程将针对于各管理维度的核心能力素质进行设计。

怎样建立一个高效管理团队

对任何一位参加并购谈判的主管而言,在谈判中,他们要代表各自股东的利益,但是在谈判完成后却又必须从“竞争对手”变成“相互信任的同事”。参加了2005年Adobe公司并购Macromedia公司谈判的斯蒂芬。爱洛普告诉我们,“作为Macromedia公司的CEO,我对自己的角色承担着义务。过去我必须为Macromedia而奋斗,但是接下来,我将会成为Adobe的一名新员工,这就要求我们双方都忘记以前各自的目标和方向,开始一起共同工作。” 也还有其他的挑战需要面对。一些执行官或许会对谈判方式存有异议或者对谈判结果表达不满,例如对合并后自己的头衔、职位和报酬感到不满意。一些留任新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可能获得新的利益,从而引起别人的嫉妒,于是影响到他们对合并案的忠诚度;另一些主管会觉得自己只是迫于无奈而被动地接受合并结果,所以不会对合并带来的新机遇感到兴奋。如果高管团队的成员都只是“逆来顺受”地接受合并结果,很难想象这样的团队能够成功。 准则一:减少角色的模糊性 尽管并购总是被认为是在增加技术、产品或市场份额,或实现公司间的协同效应,但不可避免的,它还会涉及到人和人的能力。员工不像智力资本、实物资产或客户名单,他们能够自由流动。由于很多员工都掌握着非常有价值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关注员工的需求从而降低他们离职的可能性。员工在公司合并早期离职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角色的模糊性:当员工在合并后的新公司里前途不明朗

时,他们就会考虑寻找其他的机会。更糟糕的是,并购谣言从来只会越传越凶。这样,谣言加上不确定性引发的焦虑感,会使得优秀的员工为自保而考虑跳槽。 建议:合并后的新公司必须竭尽所能去控制员工的流动——很多在并购中考虑跳槽的员工对组织和团队而言都非常重要。甲骨文公司的CEO拉里。埃里森从甲骨文公司并购仁科公司的经验看来,认为合并后的公司应该即刻着手采取措施消除与员工有关的模糊性,让员工能够知道前进的方向并立刻开展有效的工作。接下来,要积极评估协议双方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其中也包括评估保留员工的风险。惠普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琳达。夏基说“我们先使用评估工具来了解合并所带来的人员问题,然后制定规划以确保我们在存在风险的任何领域里都能采取恰当的行动加以应对。这一步很关键,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增加实现并购预期设想的几率。” 准则二:慎重地了解团队成员必不可缺 管理团队在并购中可能出现的第二个弱点,是没有对团队中的管理者进行慎重的了解和认识,这一现象也反映了高管团队经验的缺乏。我们在调查时惊奇地发现,有如此多的高管说他们对团队成员的看法会受并购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的影响。正如以为执行官所说:“在达成协议的过程中,你会与对手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你不知道接下来事情会怎样发展。在这种敌对的环境中,你会对对方形成一些看法,虽然这些看法并不一定和实际情况一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极少有协议是完全在数字表格的基础上达成,但是绝大多数公司关于收集、分析财务数据的培训课程要比收集、分析人力资源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