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量子力学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量子力学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附件2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名称:量子力学适应专业:物理学

课程类型: 3 (1通识教育课、2学科大类基础课、3专业基础课、4专业课、5专业方向课、6其它)

授课类型:1(1讲授为主、2实践实验为主、3研讨为主、4其他)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课程。量子力学是将物质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统一起来的动力学理论,反映了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物理、表面物理、激光、生物学、化学等许多近代科学和技术的分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使学生以全新观念去认识物质世界,掌握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进一学习近代物理和现代科学技术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矛盾的特殊性和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2)使学生了解量子力学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在近代物理学中的广泛应用,深化和拓展学生在普通物理中学过的有关内容,以适应专业学习和今后进一步深造或从事物理教学等的需要。

2、能力目标

(1)实践能力

运用量子力学的知识思考、研究和解释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指导近代物理实验。具备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能力,对量子力学在高新技术领域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及与量子力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新技术发展的了解能力。

(2)创新能力

注重学生求异思维基本素质的培养,在认识微观世界事物的学习过程中能关注事物的不同点、特殊性及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启迪创新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主要由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与应用两部分构成。基本理论包括初等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基本方法(主要包含物质的波动-粒子二重性,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Schr?dinger方程,力学量与力学量算符,态与力学量表象,微扰理论,自旋与全同粒子,散射问题)。应用主要围绕说明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展开。

2、课程内容更新

简谐振子的算符解法及应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对称性与守恒律,量子纠缠,并适当增加量子力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实例。

四、课程组织形式与方法

1、课堂教学

(1)讲授

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启发与讨论完成。讲授的主要内容有经典物理学的困难与量子力学的诞生,波函数与Schr?dinger方程,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态与力学量表象,定态微扰,量子跃迁,粒子的自旋,全同粒子,散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

(2)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量子力学的参考书、专著和文献;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和讨论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使学生在研究问题中加深对概念与原理的理解,获得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3)其它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传统教学方法,解决好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与学时少的矛盾;利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教学互动,指导和丰富学生课外学习。运用科学研究训练方法,引导学生研究量子力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题讨论。

2、课外学习

(1)作业

作业1:课外练习。

作业2:课外思考与讨论。

作业3:课程学习总结或小专题研究报告。

(2)阅读参考书

①.《量子力学教程》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出版)。

②.《量子力学导论》曾谨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③.《量子力学导论》熊钰庆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④.《量子力学基础》关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⑤.《量子力学》汪德新,(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⑹. 瓦尔特?顾莱纳著,王德民等译:《量子力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⑺. Quantum Mechanics an Introduction,Greiner (world scientific)

五、课程考核

1、课程成绩构成

(1)平时成绩占百分比

平时成绩占总分40%

(2)考试成绩占百分比

考试成绩占总分60%。

2、考核内容与形式

(1)知识类考核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形式。重点考试内容:量子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能,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

(2)能力类考核

通过学生平时作业、课堂提问与讨论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利用课程学习总结或小专题研究报告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 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量子力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量子力学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量子理论基础 1.1 由黑体辐射公式导出维恩位移定律:能量密度极大值所对应的波长m λ与温度T 成反比,即 m λ T=b (常量); 并近似计算b 的数值,准确到二位有效数字。 解 根据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 dv e c hv d kT hv v v 1 1 833 -? =πρ, (1) 以及 c v =λ, (2) λρρd dv v v -=, (3) 有 ,1 18)()(5-?=?=?? ? ??-=-=kT hc v v e hc c d c d d dv λλλ πλλρλλ λρλρ ρ 这里的λρ的物理意义是黑体波长介于λ与λ+d λ之间的辐射能量密度。 本题关注的是λ取何值时,λρ取得极大值,因此,就得要求λρ 对λ的一阶导数为零,由此可求得相应的λ的值,记作m λ。但要注意的是,还需要验证λρ对λ的二阶导数在m λ处的取值是否小于零,如果小于零,那么前面求得的m λ就是要求的,具体如下: 011511 86 ' =???? ? ?? -?+--?= -kT hc kT hc e kT hc e hc λλλλλ πρ

? 0115=-?+ -- kT hc e kT hc λλ ? kT hc e kT hc λλ= -- )1(5 如果令x= kT hc λ ,则上述方程为 x e x =--)1(5 这是一个超越方程。首先,易知此方程有解:x=0,但经过验证,此解是平庸的;另外的一个解可以通过逐步近似法或者数值计算法获得:x=4.97,经过验证,此解正是所要求的,这样则有 xk hc T m =λ 把x 以及三个物理常量代入到上式便知 K m T m ??=-3109.2λ 这便是维恩位移定律。据此,我们知识物体温度升高的话,辐射的能量分布的峰值向较短波长方面移动,这样便会根据热物体(如遥远星体)的发光颜色来判定温度的高低。 1.2 在0K 附近,钠的价电子能量约为3eV ,求其德布罗意波长。 解 根据德布罗意波粒二象性的关系,可知 E=h v , λ h P = 如果所考虑的粒子是非相对论性的电子(2c E e μ<<动),那么 e p E μ22 = 如果我们考察的是相对性的光子,那么 E=pc 注意到本题所考虑的钠的价电子的动能仅为3eV ,远远小于电子的质量与光速平方的乘积,即eV 61051.0?,因此利用非相对论性的电子的能量——动量关系式,这样,便有 p h = λ

量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量子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量子物理 所属专业:材料物理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取得的两个最伟大的进展之一,以研究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基本出发点建立的量子理论开辟了人类认识客观 世界运动规律的新途径,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 本课程着重介绍非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首先从量子力学发展简史、黑体辐射实验等出发,讲述量子力学Schrodinger 方程和一维定态问题,着重讲述周期场和Bloch定理、能带结构。在此基础 上讲述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波函数统计解释、线性厄米算符、本征值 问题、测不准关系、力学量完全集、Heisenberg方程等。中心力场部分主 要讲电磁场相互作用下氢原子的能级结构。矩阵力学主要讲力学量算符的矩 阵表示和本征值问题。定态微扰论和量子跃迁主要讲原子的几个效应和量子 系统在外场微扰情况下的光的吸收和辐射。最后讲多粒子全同性问题。 课程目标与任务: 1. 掌握微观粒子运动规律、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和基本方 法。 2.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近似方法及其对相关物理问题的处理。 3.掌握电子在周期势场情况下的运动规律,为学习固体物理打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需要学生先修《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和《线性代数》等课程。《电磁学》和《光学》中的麦克斯韦理论最终统一了 光学和电磁学;揭示了任意温度物体都向外辐射电磁波的机制,它是19世纪 末人们研究黑体辐射的基本出发点,对理解本课程中的黑体辐射实验及紫外 灾难由于一定的帮助。《原子物理》中所学习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经典与半经典 理论及其解释相关实验的困难是导致量子力学发展的主要动机之一。《数学物 理方法》中所学习的复变函数论和微分方程的解法都在量子力学中有广泛的 应用。《线性代数》中的线性空间结构的概念是量子力学希尔伯特空间的理论 基础,对理解本课程中的矩阵力学和表象变换都很有助益。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钱伯初, 《理论力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 [2] 曾谨言,《量子力学》I,第四版,科学出版社, 2006年 [3] L. D. Landau and E. M. Lifshitz, Non-relativistic Quantum Mechanics; [4] P. A. M. Dirac, The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量子论发展简史 第二节黑体辐射实验与Plank常数的量纲分析,原子物理中的量纲结构(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量子力学的发展简史、研究对象和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及其量纲分析。 【重点掌握】: 1.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实验;电子晶体衍射 实验;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结构化学基础》 讲稿 第一章 孟祥军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第一讲) 1.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 经典物理学遇到了难题: 19世纪末,物理学理论(经典物理学)已相当完善: ? Newton 力学 ? Maxwell 电磁场理论 ? Gibbs 热力学 ? Boltzmann 统计物理学 上述理论可解释当时常见物理现象,但也发现了解释不了的新现象。 1.1.1 黑体辐射与能量量子化 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电磁波的物体。黑色物体或开一小孔的空心金属球近似于黑体。 黑体辐射:加热时,黑体能辐射出各种波长电磁波的现象。 ★经典理论与实验事实间的矛盾: 经典电磁理论假定:黑体辐射是由黑体中带电粒子的振动发出的。 按经典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理论,计算所得的黑体辐射能量随波长变化的分布曲线,与实验所得曲线明显不符。 按经典理论只能得出能量随波长单调变化的曲线: Rayleigh-Jeans 把分子物理学中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则用到电磁辐射上,按其公式计算所得结果在长波处比较接近实验曲线。 Wien 假定辐射波长的分布与Maxwell 分子速度分布类似,计算结果在短波处与实验较接近。 经典理论无论如何也得不出这种有极大值的曲线。 ? 1900年,Planck (普朗克)假定: 黑体中原子或分子辐射能量时作简谐振动,只能发射或吸收频率为ν, 能量为 ε=h ν 的整数倍的电磁能,即振动频率为 ν 的振子,发射的能量只能是 0h ν,1h ν,2h ν,……,nh ν(n 为整数)。 ? h 称为Planck 常数,h =6.626×10-34J ?S ? 按 Planck 假定,算出的辐射能 E ν 与实验观测到的黑体辐射能非常吻合: ●能量量子化:黑体只能辐射频率为 ν ,数值为 h ν 的整数倍的不连续的能量。 能量波长 黑体辐射能量分布曲线 () 1 /81 3 3 --= kt h c h e E ννπ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文学艺术美化习俗,匡正时弊,陶冶人心,引导人类感情理性流向及 升华,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和无穷的威力,在塑造世界。”其社会作用巨大,无庸置疑与赘述。新近有关资料调查显示:中国的大中学生读文学作品的人数,仅占10%左右,尤其是中学生, 课外读物,90%是教辅读物,其现状堪忧。究其原因,除科技发展带来多媒体出现,考试评 价等因素外,关键还在教育部门的领导和任课教师,他们有着直接和重大的责任。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并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总量应至少达到400万字,其中初中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的 文学教育,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尤其必要。我将结合 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面谈点体会。 首先,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以渊博的文化素养,激起学生接近和爱好文学。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个体人文 素养的提升,才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跟上素质教育时代要求,培养出合格人才。 教师渊博的文化素养,应该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有所涉猎。熟谙诸子百家, 略通天文地理,知晓文艺复兴,领略e时代……成为一个杂家,并形成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的独到见解、独到感悟、独到的信念,并能用语文学科的知识性、趣味性、 形象性等特点,发挥能说会道的特点,侃与课文有关的奇闻佚事,使之迷恋老师无所不知, 进而迷恋语文。在讲授作品时,运用形象生动、丰富多彩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起学生的 情趣,把他们带入文学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境界之中,从而受到陶冶,逐渐产生对文学作品的 阅读兴趣,接近之,爱好之。 其次,发挥文学的社会作用,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化、提升。 语文教育是文学的教育,人的教育。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强调了文学的教育作用,加大了 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的分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占60%以上,而所选课文,大都是作家和作 品形象鲜活个体、才华和感情的流露,反映了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概括领域及其深刻性, 直接在精神和人格诸方面给人以影响。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 教化、提升,既责无旁贷,有得天独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人文因素,给以熏陶渐染。如王愿坚的小说《七根火柴》,引导感悟那无名战士为部队而宁愿牺牲自己的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品质。 老舍的《小麻雀》中的关爱情怀,高晓声《摆渡》而嗤之世俗。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人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勇敢面对现实,乐观向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都是最 佳的教育载体。观《勇气》,坚定捍卫和平的信念;读《未选择的路》,培养开拓创新之思维;赏《紫藤萝瀑布》,感悟生命长河的无止境……充分发掘利用,给以启发点拨,久而久之,它定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唤醒起生命意识,感悟在生命闪光的河流上前行,会看见更美好 的彼岸就在前头,从而鼓起坚强生活的勇气,善待和珍爱生命,积淀起高尚的情操。 此外,还应该课内外结合,引入和延伸,激励多读古今中外的鲜活的人文书籍。人类积累的 文化财富,浩如烟海,教科书中的知识信息,不过是沧海一粟。“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正 成为教学改革实践者的新观念。将课外引入课内,拓宽教材范围,或古典,或时文,或报刊 杂志,或网络等媒体,这些的引入,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其学习。 将课内向课外延伸,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知识举一反三,巩固深化。这样,学生耳 濡目染人情、人格、人生百态等人文因素,自然会收到春风化雨之功效。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力学系列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力学系列教学大纲 课程号: 00432214 新课号: PHY-1-044 课程名称:量子力学 开课学期:春、秋季 学分: 3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PHY-0-04*以上)、理论力学(PHY-1-051)、电动力学(PHY-1-043)基本目的:使得同学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初步的计算方法,适合于非物理类专业的同学选修。 内容提要: 1.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实验基础、Hilbert空间、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算符、表象变换、对称性与守恒律 2.一维定态问题:一般讨论、自由粒子、一维方势阱、谐振子、一维势垒3.轨道角动量与中心势场定态问题:角动量对易关系、本征函数、中心势、三维方势阱、三维谐振子、氢原子 4. 量子力学中的近似方法:定态微扰论、跃迁、散射。 5.全同粒子与自旋:全同性原理、自旋的表述、自旋与统计的关系、两个自旋的耦合、磁场与自旋的相互作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材与参考书: 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学生成绩评定方法:作业10%、笔试90% 课程号: 00432214 新课号: PHY-1-054 课程名称:量子力学I 开课学期:春、秋季 学分: 4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PHY-0-04*以上)、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PHY-1-011或以上)基本目的: 使得同学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计算方法。适合物理学院各类型同学以及非物理类的相关专业同学选修。 内容提要: 1.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实验基础、Hilbert空间、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算符、表象变换、对称性与守恒律 2.一维定态问题:一般讨论、自由粒子、一维方势阱、谐振子、一维势垒3.轨道角动量与中心势场定态问题:角动量对易关系、本征函数、中心势、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摘要:本文在阐释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开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内容、主体和客体三个角度深入探析了中学语文教学文学教育开展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文学教育审美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增加了大量文学作品,与文学审美相关的内容也随之在考试中出现,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文学教育的诉求越来越普遍。就语文教学发展历程和新课程改革实践来看,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开展并不顺利,特别在当下大量后现代主义思想观念渗透、经典文学作品遭到一定程度消解与解构的语境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文学教育有很大难度。从世界各民族历史发展历程来看,文学艺术都能够给人以勇气和希望,保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情感诉求,进而构建纯洁、高尚的人文情怀,促进人格的发展,文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塑造完整的人格,有必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展文学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内容应是“美”的艺术品,蕴藉丰富的人文

内涵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内容应该是各类经典 文学作品,既要有古代人智慧的结晶,如:《诗经》、《庄子》、《史记》、《唐诗三百首》、《红楼梦》等艺术名篇精品,又要有现代经典,如《呐喊》、《女神》、《边城》、《家》、《四世同堂》等内容选段。经典文学艺术作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蕴藉了民族经验、情感和理性等高贵的精神;使学生在上述作品内容学习中受到思想与艺术的熏陶。文学艺术同样不是一个独立门类,多种文化要素渗透其中,并保持不可分割的联系,正是这种不可分割的联系彰显了文学艺术作品的人文性,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传承及现实意义。 文学教育确切地说是一种审美教育,学生在受文学艺术作品思想震撼的同时,也受文学艺术作品“美”的特质所熏陶。阅读、鉴赏文学艺术作品,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愉悦感受,学生与文学艺术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发生共鸣,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接受美的熏陶,在这种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如学生在《鲁滨孙漂流记》中感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崇高美;在《繁星·春水》、《傅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量子力学 所属专业:物理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 量子理论是20世纪物理学取得的两个(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最伟大的进展之一,以研究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基本出发点建立的量子理论开辟了人 类认识客观世界运动规律的新途径,开创了物理学的新时代。 本课程着重介绍《量子力学》(非相对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公 设)及表述形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入地让学生认识表述原理的数学结构, 如薛定谔波动力学、海森堡矩阵力学以及抽象表述的希尔伯特空间的代数结 构。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量子状态的描述、力学量的算符、量子力学中 的测量、运动方程和守恒律、量子力学的表述形式、多粒子体系的全同性原 理。第二部分主要是讲述量子力学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在分析清楚各类基 本应用问题的物理内容基础上,掌握量子力学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处理方法。 本篇主要内容包括:一维定态问题、氢原子问题、微扰方法对外场中的定态 问题和量子跃迁的处理以及弹性散射问题。 课程目标与任务: 1. 掌握微观粒子运动规律、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和基本方 法。 2.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近似方法及其对相关物理问题的处理。 3.了解量子力学所揭示的互补性认识论及其对人类认识论的贡献。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需要学生先修《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和《线性代数》等课程。《电磁学》和《光学》中的麦克斯韦理论最终统一 了光学和电磁学;揭示了任意温度物体都向外辐射电磁波的机制,它是19 世纪末人们研究黑体辐射的基本出发点,对理解本课程中的黑体辐射实验及 紫外灾难由于一定的帮助。《原子物理》中所学习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经典与 半经典理论及其解释相关实验的困难是导致量子力学发展的主要动机之一。 《数学物理方法》中所学习的复变函数论和微分方程的解法都在量子力学中 有广泛的应用。《线性代数》中的线性空间结构的概念是量子力学希尔伯特 空间的理论基础,对理解本课程中的矩阵力学和表象变换都很有助益。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钱伯初, 《理论力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 [2] 苏汝铿, 《量子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L. D. Landau and E. M. Lifshitz, Non-relativistic Quantum Mechanics; [4] P. A. M. Dirac, The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微观粒子状态的描述 第一节光的波粒二象性 第二节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 第三节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四节量子力学的第一公设:波函数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课堂讲授;6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研究对象和微观粒子的基本特性及其状态描述。 【重点掌握】: 1.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实验;电子晶体衍射

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在课程改革新形势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汉语言文学特有的艺术体征和美学品格,已然成为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作品符合汉语言的语文认知水平,符合汉语言的内心发展特征。小学语文教材中汉语言文学与其他教材的教学要求不同,需要教师教出童真的感觉,让小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特有的美感。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结合教材和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语言文学教材应用研究

一、汉语言文学符合小学生的语言思维发展特点 下面是武汉映辉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的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语言词汇通过模仿和交流不断得到积累,并开始在语境中使用这些词语。这个阶段的汉语言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依靠具体形象的事物,呈现出间断性和记忆的简短性,他们在学习生活规范和记忆时,采用单事件学习和记忆法。他们的思维呈现习得事物的累积学习。这个思维特点,要求语言的表达要短小精干,学生只有在简单句的语言表达中才能体会情感,习得知识。 汉语言文学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以小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富有情趣、短小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具体包括: 1.听过一些故事,解释一些事物的基本特征,例如《狼和小羊》一文,通过狼和小羊抢水的故事,告诉学生狼这种动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故事传递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例如《孟母三迁》传递母爱的问答,《爱你本来的样子》一文教育学生要喜欢自己、爱护自己等。从上述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的内容比较简短,语言比较通俗,基本没有理解和阅读的难点,这个表现形式是与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因此学生容易接受。 汉语言文学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包括童话、寓言、小说、散文、诗歌等,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感受着语言的优美,学生在模仿中慢慢掌握词汇和语言。因此,通过这种文学形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是有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汉语言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缺乏汉语言文学素养 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出于汉语言文学作品,因此,教师的汉语言文学素养会直接影响教学成效,但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缺乏汉语言文学素养,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还停留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思想中,没有储备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理论,也不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美学内涵、功能价值与体裁特征,难以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活动。 (二)未抓住汉语言文学的特征 对于小学语文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很多教师都抓不住汉语言文学的特征,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汉语言文学工具化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很多教师还采用“字词句段”教学法,仍然将汉语言文学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进行讲解,没有意识到汉语言文学的审美价值。 第二,汉语言文学教学成人化一些教师对于汉语言文学作品与成人文学作品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汉语言文学的内涵与主题,导致本应该生动有趣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变得晦涩难懂。 第三,未注意到汉语言文学的文体特征很多教师没有深刻地把握好汉语言文学的文体特征,使用与成人文学相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理,例如,很多教师在讲解诗歌与儿歌时,就没有注意到儿歌的趣味性与押韵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原子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原子物理学 所属专业:物理学专业 课程性质:基础课 学分:4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原子物理学是物理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以物质结构的第一个微观层次(原子)为研究对象,是联接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在理论方法上,该课程揭露经典理论在原子这一微观层次遭遇到的困难,并且为了解决这些困难而引入量子力学,学生将在本课程中较为系统地学习到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方法。在应用实践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系统性地了解和掌握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获得有关原子的电子结构、性质及其与外场相互作用的系统性知识,为以后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生产应用和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力学》、《理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 关系:《高等数学》和《数学物理方法》是学习原子物理学的数学基础。《力学》、《理论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包含了学生在学习原子物理学之前需要掌握的必要的经典物理知识。有了这些准备知识才能理解为何不能用经典理论来研究原子体系,从而必须引入量子力学。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选用教材:杨福家, 《原子物理学》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主要参考书:

1, C. J. Foot,《Atomic Phys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2, H. Friedrich,《Theoretical Atomic Physics》, Springer, 2006 3, 褚圣麟,《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4, 曾谨言,《量子力学》,科学出版社, 2000 5, 卢希庭,《原子核物理》,原子能出版社, 1981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绪论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史(2学时)【了解】 第一章原子的组成和结构(5学时) 第一节原子的质量和大小【掌握】 第二节电子的发现【了解】 第三节原子结构模型【了解】 第四节原子的核式结构,卢瑟福散理论【重点掌握】【难点】 第五节卢瑟福理论的成功和不足【掌握】 第二章原子的量子态,玻尔理论(8学时) 第一节背景知识: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氢原子光谱【掌握】 第二节玻尔的氢原子理论【重点掌握】【难点】 第三节玻尔理论的实验验证【掌握】 第四节玻尔理论的推广:椭圆轨道理论和碱金属原子光谱【重点掌握】 第五节玻尔理论的成功与缺陷【掌握】 第三章量子力学导论(18学时)【重点掌握】【难点】 第一节波粒二象性 第二节不确定关系 第三节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 第四节态叠加原理 第五节薛定谔方程 第六节薛定谔方程应用举例 第七节平均值和算符 第八节量子力学总结 第九节氢原子/类氢离子的量子力学解法 第十节爱因斯坦关于辐射和吸收的唯象理论 第十一节量子跃迁理论,含时微扰论

文学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文学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18-01-25T11:19:21.233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下作者:徐嫚华 [导读] 初中语文化教学过于传统,未能将文学教育放在首位,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思路,将文学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质量。 徐嫚华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名山中学 537006) 摘要:初中教育是必经之路,主要目的在于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准备。但目前来说,初中语文化教学过于传统,未能将文学教育放在首位,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思路,将文学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质量。关键词:文学教育;初中语文;教学 一、引言 将文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大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情感,开展个性化的培养,积极发展个性并完善人格。文学作品中打造大量个性鲜明形象,包含着极为丰富情感。学生在阅读学习时,在知觉表象基础上,除进行想象联想活动外,更要以推进情感活动的拓展、表达,这就是情景融合的境界。学生会综合自己的各项能力进行个性化审核,让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张扬。这也是我们时代需求。通过作品典型文学形象及人道情感,让学生体会人生、感悟道德。二、文学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1.微观教学 在初中阶段文学教育下,不能过于传统,无论是教材文学作品或是教师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品,都不能过于宏大,要采用微观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不能让学生急于去阅读,也不要过急发表对作品的意见。反之,需要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让他们自己去感悟。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在于不要怕错,要学会去悟,去思考,把自己理解的内容和文学作品有机结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有着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2.创新之路 初中阶段文学教育要走创新之路,其创新的分配在于文学作品及学生间构建起平台。当学生自我阅读有感情后,再到教学发挥。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用丰富的知识去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创新。 例如《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中,学生多次阅读后有了息的感受。有的学生觉得济南的冬天很美好,没有凛冽的西北风。有的学生说济南的冬天很温情,想到济南过冬天。不管济南的冬天如何,这些都是学生在阅读后的感受,是值得保留的。教师在此时,可以从作品内拓展到作品外,为学生开启不同的角度。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通过阅读,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作者爱的是什么?他对济南冬天的爱恋,让我们能感觉到什么样的情感?和文章的冬天对比,你们对冬天的感悟是怎么样的?”通过不同角度的提问,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可在思考中去感悟文学的魅力。 3.多元之路 初中阶段,文学教育需要走多元化之路。在文学的教育中不能是众口一词,这样就不是文学。所以现实下,这样的理论有很多,也不能单纯的认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我们考试时的作文命题时,已演绎了无数的超越文学作品内的故事。因此对任何的文学作品中,教育学生时要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一点一定要重视,在文学的解读中,其主旨不可偏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例如,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法,做一些有关文学的小视频,让学生可以时常翻看。将一些经典的文学浓缩成小视频,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将教材拓展,例如学习了《草船借箭》一课后,可以将教材拓展,让学生学习更多有关《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让学生开拓视野。 4.培养之路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需要初步培养文学欣赏的能力,发展成语言、思维,把自己的视野拓展。作为初中学生由心理到生理,均处在一个特定时期。他们人生、世界、价值观的判断,均还处在一个比较模糊的状态下。这时,极为需要良好的介质给予他们启发、引领。要知道,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可影响一个人的整个人生,读了一部好书就好似和一个高尚的人谈心。增加了对事物的理解、辨识能力,让他们可以在作品中抒发情感、产生共鸣。通过经典的文学作品为他们创建了更加开拓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不断去探究好奇心、兴趣,并且能调动学生形象思维,也可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具有熟悉、运用个性化文学语言潜能,文学作品的特殊语言形式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多元化的语言潜能,对写作也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 5.热爱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增加自豪感、民族自信心、陶冶高尚的情操。我们国家优秀的文化,如《诗经》、《西游记》、《聊斋》等等。通过古今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学习,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文学宝库中珍贵的财富。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国家的优秀民族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特别是对社会生活的善恶,是非观念、强烈的爱憎之情有正确、清醒的认知及分辨力。以此极大提升了语文素养,并且为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发扬也打下了极为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文学教育发展到今天为止,已有了上百年的历史。约由16世纪起,文学教育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里,并且被重视起来,也成为了欧洲各国的教学的主要目标,时至今日,在文学教育与学习中,依然可以有效的培养我们对文学水准的陶冶,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同时增加人文素养,与我们平时的学习也不冲突,甚至可以是相辅相成的。进入到新世纪后,我们国家也加入了世界文化浪潮,文学教育各个级别学校中都应该受到更多关注。可见,在初中开展文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特别重视。 参考文献: [1]饶永东.浅谈初中语文现代诗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120-34. [2]吕良素.从《春》谈现代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3):78. [3]蔡可.“五四”之后中学文学教育的形态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02):46-48. 作者简介:徐嫚华(1976-),女,广西北流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班级管理。

兰州大学量子力学教学大纲

量子力学教学大纲 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72学时)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课程的发展和改革状况;教材评介 2、量子理论发展简史 3、黑体辐射定律与普朗克常数 4、光子 5、玻尔量子论 6、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 7、原子物理中的特征量(结合量纲分析法) 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8学时) 1、薛定谔方程 2、波函数的统计诠释;连续性方程 3、定态;有关一维束缚态的若干定理 4、一维平底势阱中的粒子(包括无限深势阱,有限深势阱, 势阱) 5、一维谐振子(微分方程解法) 6、势垒贯穿 第三章量子力学基本原理(16学时) 1、波函数和算符 2、态叠加原理 3、线性算符;常用力学量的算符表示 4、波函数的普遍诠释(力学量的取值及概率假设);平均值公式 5、动量(连续谱,箱归一化);连续谱一般的理论 6、力学量算符的对易关系 7、两个力学量算符的共同本征态 8、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关系) 9、波函数随时间的变化;演化算符

10、力学量随时间的变化;薛定谔图象和海森伯图象;守恒量;宇称 11、对称性和守恒定律 12、海尔曼—费曼定理和位力定理 第四章表象理论(8学时) 1、狄拉克态矢量概念;矢量空间 2、量子力学公式的矩阵表示 3、坐标表象;波函数 4、动量表象 5、能量表象;求和规则 6、谐振子(升降算符解法);相干态 7、角动量(升降算符解法) 第五章中心力场(7学时) 1、中心力场的一般概念 2、轨道角动量的本征函数 3、自由粒子波函数 4、球形势阱中的粒子;氘核 5、粒子在库仑场中的运动(束缚态);类氢离子;氢原子;与玻尔量子 论的比较 6、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 7、二维中心力场 第六章扰论与变分法(6学时) 1、非简并态微扰论;应用举例 2、简并态微扰论;一级近似 3、氢原子能级在电场中的分裂 4、变分法;应用举例 第七章自旋(9学时)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意义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5-08-06T10:14:16.297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9月总第184期供稿作者:麻丽君贾晓霞[导读] 在世界文化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都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 麻丽君贾晓霞山东寿光市文家中学262702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基础,加以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另外,文学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深层次的精髓,并大力弘扬世界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加强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学教育意义 一、探究文学作品的精髓,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世界文化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都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不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的基础。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文学教育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文笔表达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情感世界。毛泽东主席曾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由此可见,优秀文化作品的意义绝不仅是表现在文化理论方面,对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而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智力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深层次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而且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步形成有利于长期发展的素养。学生若想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精髓,必须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启发,进而才能是学生在文学作品的历史与文化氛围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相联系。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是建立于文学作品精髓的基础上,是学生精神层面感悟和理解能力的进步与发展。由此可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文学教育,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精髓的探究,具有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二、文学教育具有深层次开发学生精神世界的意义 目前,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教师在进行文学教育时,只是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项内容来进行,而相对忽略了文学教育在学生精神世界开发中的潜在意义。文学作品是创作者的心血结晶,更体现了创作者在精神层次上对于社会、人生、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在受到社会风气及周围事物的影响过程中,精神世界尚未完全形成的中学生难以准确分辨出事物的好与坏,进而导致学生精神世界的形成与发展中与现实世界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学生作为可塑性极强的客体,其在对于文学作品的领悟中,主要依据为教师的讲解,并且与自己的实际感官能力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初级层次的精神世界观念,并且将其运用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例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会选择《浮士德》中的部分章节作为文学教育的基础内容,并且通过对于作品精神层面的深入剖析,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深层次、多角度的开发。在《浮士德》中,歌德强调人生在世需要竭力克服堕落、努力向上,并为更多人谋得幸福,可是歌德还是强调,人不可能成为上帝,越是有理想性格的人,这一生就越需要经历谦卑的洗练。歌德认为,我们这一生不可能有任何意愿,是完美无缺不具有任何伤害性的。但他相信上帝的怜悯与爱,悔罪与这一生奋斗的过程,上帝会纪念,并接纳进永恒、给我们恩宠。上帝接纳人此生的每个阶段,也乐意看见认真面对生命的人,在这一生的各种经历中更接近善。每一场奋斗都伴随着自我的软弱,而每一个经历都更看清自己也更认识上帝。通过教师在文学教育课堂的系统讲解与引导分析,学生的精神世界中会逐渐形成对人生、生活、命运的深层次感悟,并且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促进意义。 三、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人文精神是建立于物质和道德观念基础之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培养时,教师要将眼光由书本知识逐步拓展到教材以外的部分,使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并且在内心中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文精神。当代中学生为了实现自我的突破,以及精神层次的进一步提升,他们需要更为广阔的人文精神发展空间。 人文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不是说学生读过几部文学作品,或者在课堂中接受了一些文学赏析教育就可以实现的。中学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文学教育连贯性、系统性、科学性实施的重要性,在课堂内容、教学活动、课外活动、课外作业等方面的布置中,教师要力争通过为学生提供愉悦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另外,就国内优秀的古典、现代文学作品而言,每部作品中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教师要通过对于文学作品中精华部分的摄取和讲解,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四、结语 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对于推动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中学语文文学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革,并重点突出语文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广大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文学教育时,要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学生人文精神、认知程度、感悟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强化。

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摘要:文学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文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艺术欣赏水平。根据当前的文学教学现状来看,在高 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有效渗透文学教育,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所以本文基于 此背景下分析探究文学教育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现状以及具体的语文教学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文学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9)07-030-01 引言 基于应试教育理念下,文学教育并未有效渗透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原 因在于教师并未正确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文学教育停留在初始阶段, 并未有效渗透入语文教学课堂中,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将中外名著以及优秀文章渗透入 语文教学过程中,以独特的教育形式全方位的进行呈现,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语文 学习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学习水平。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 业水平与综合素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程标准,有针对性的渗透文学教育。所以加强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 以及相关教育人员探究的重点问题。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以及文学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现状 (一)缺乏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度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以及高考的压力,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 学习压力较大。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后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语文的学习难度 较低,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显得十分轻松,为了提高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学生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复习其他学科,所以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缺乏学 习重视程度。 (二)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相比较,国外名著或者是其他新型元素,对于学生而 言缺乏吸引力。例如在学生之间流传的网络游戏或者是小说、电视剧等等,称对 于这部分内容十分感兴趣,却对文学教育提不起兴趣,所以新媒体对于语文教学 中的文学教育产生一定的冲击,导致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无法有效渗透入课堂 教学过程中。再加之由于受到高考的压力,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所以也难以沉 下心来品味文章,为了提高高考成绩,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大量的练习,无 法真正感受到文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文学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文学教学水平,充分发 挥文学教育的重要价值,首先要正确认识文学教育的重要性,能够将文学教育落 实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文学教育,笔者认为应当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扭转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与目标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将教学目光集中在 学习结果上,却忽略了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的最终目的。为了有效扭转这一现状,

量子力学简明教程

量子力学教案 主讲周宙安 《量子力学》课程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高教出版社,1979 2、主要参考书: [1] 钱伯初,《量子力学》,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 [2] 曾谨言,《量子力学》卷I,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0 [3] 曾谨言,《量子力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3 [4] 钱伯初,《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 [5] 咯兴林,《高等量子力学》,高教出版社,1999 [6] L. I.希夫,《量子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7] 钱伯初、曾谨言,《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下册,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9 [8] 曾谨言、钱伯初,《量子力学专题分析(上)》,高教出版社,1990 [9] 曾谨言,《量子力学专题分析(下)》,高教出版社,1999 [10] P.A.M.Dirac,The 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 (4th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larendon),Oxford,England,1958;(《量子力学原理》,科学出版社中译本,1979) [11]https://www.360docs.net/doc/ab4009467.html,ndau and E.M.Lifshitz, Quantum Mechanics (Nonrelativistic Theory) (2nd edition),Addison-Wesley,Reading,Mass,1965;(《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译本,1980)

第一章绪论 量子力学的研究对象: 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一种基本理论。它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总结大量实验事实和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不仅在进到物理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而且还被广泛地应用到化学、电子学、计算机、天体物理等其他资料。 §1.1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一、经典物理学是“最终理论”吗? 十九世纪末期,物理学理论在当时看来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善的阶段。那时,一般物理现象都可以从相应的理论中得到说明: 机械运动(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