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病历记录

输血病历记录
输血病历记录

都江堰市中医院

输血病历病程记录模板

(申请输血理由、何时开始、何时输注完毕、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

(输血后24小时内复查血常规指标,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

首次或第一次输血病程描述:

2013 年1月1 日 22:30 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2×109/L,红细胞2.04×1012/L,血红蛋白66g/L,红细胞压积0.192,血小板14×109/L。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今日给予O 型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2U 及O 型单采血小板1U 静点。于今日19:00 开始输血治疗,于今日23:30 输完上述血液成分。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医师签名

再次输血输血病程描述:

2013 年1 月2 日 19:30 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红细胞2.43×1012/L,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压积0.216,血小板24×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注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注血液有效。考虑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血小板计数还是明显偏低,避免(预防)患者随时有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为防止出血,今日继续给予O 型单采血小板1U 静点。于今日17 点开始输血,今日18:30 输完血小板。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

果。医师签名

2013年1月3日输血后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红细胞2.75×1012/L,血红蛋白89g/L,红细胞压积0.28,血小板38×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注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注血液有效。

医师签名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 1.病程记录 有专门的输血记录 输血记录包含的内容: 必须有输血前检测并原因评估: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掌握各血液成分输血适应症: ①如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必须有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或有缺氧症状:胸痛、疲劳、气短,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衰,乳酸水平增高及年龄等因素的评价。②血红蛋白>100g/L,危重患者、老年患者、心血管手术患者、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创伤性脑损伤的评估等。 ③如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有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等评估。④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MA <45mm,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⑤如新鲜冰冻血浆:PT18或APTT56>正常倍,创面弥漫性渗血,伴有出血表现、凝血因子功能低下、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INR >、TEGR >12等评估。 ⑥冷沉淀输注,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L;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 输入血型、血液品种、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要求精确到分钟,与输血护理实施记录相吻合)、输血过程是否顺利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应注明何种症状及处置方法并记录于病历) 必须有输血后的检测并疗效评价(输血疗效分析) 单次输血后24小时检测指标 2016年6月13日18:21输血病程 术前患者贫血,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术中血常规检查示:HB:L,红细胞压积:%,红细胞:×1012 /L.提示贫血。根据上述情况,故准备输A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4U,血浆400ml。患者于术中:40开始输血,输血开始15分钟无不适,输血过程中无不适,继续输注血液,术中输血未完毕,带回病房继续输血。:30输血完毕。输血结束后血压BP:142/85mmHg,心率122次/分,呼吸20次/分,输血后血压平稳。次日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L,红细胞压积:%,红细胞:×1012 /L,输血效果良好。 多次输血每次输血后24小时检测指标 ①2016年8月20日23:30首次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109/L,红细胞×1012/L,血红蛋白66g/L,红细胞压积,血小板14×109/L。血色素低于70g/L,血小板低于20×109/L。患者为

输血病历规范

2013-03-14,17:00 输血记录 患者入院症见:头晕,疲乏无力,活动后心悸气促,查:心率110次/分,贫血貌,结膜苍白,口唇淡白。心肺未闻及异常体征。查血液分析示:白细胞4.3×109/L,红细胞1.25×1012/L,血红蛋白46.00g/L,红细胞压积18%,血小板110×109/L。为纠正贫血,今日给予B型红细胞悬液3U静滴。由尹xx、李x护士核对无误,于今日14:30开始输血治疗,16:46输完上述血液成分。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液分析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 王xx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几点要求 各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输血病历病程记录,参考《山东省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相关资料,制定了以下几点要求,希望能提高临床输血病程记录水平,为我院顺利创三甲打下基础。 1、入院记录既往史中如既往有输血史,应说明。病程记录中应有专门的输血记录,不能与其他日常记录掺杂在一起。 病案首页有输血应记录血型。 2、输血记录包含内容: 输血原因(掌握各种血液成分输血的适应症)、输入血型、血液品种(如“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不能简单的写为“红细胞”,应与发放的输血单上的血制品名称一致)、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要求精确到分钟,与护理输血实施记录吻合)、输血过程是否顺利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应注明何种症状及处置方法并记录于病历) 3、必须有输血后检查分析(输血疗效分析) 4、必须有输血治疗同意书 1.书写工整(有时“阴性”与“阳性”无法区分)、规范(如:不能用+-代替阳性、阴性)。输血前检查结果未回可填“备查”,入病历前必须填上检查结果。 2.输血前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病员或家属签名并注明与患者的关系。 3.签名时间应精确的分钟,由患方填写。 4.谈话时间与签名时间必须要有时间差。 5、临床输血申请单 1.书写工整、规范。 2.必须填写血型(急查应注明急) 3.必须有主治以上医师审核签字(这是输血规范所要求的) 6、输血前检查 1.输血前检查的意义。 2.输血前检查标本采集时间必须在输血治疗前。 3.病员拒做输血前检查应在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签字拒查并保存于病历。

输血病历检查情况反馈

输血病历检查情况反馈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据此,抽查九分病历,结果如下: 消化内科:病案号:,主管医师:孟海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妇产科:病案号:18082,主管医师:孙琦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妇产科:12678,主管医师:李万云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术中未输血,符合临床用血节约标准,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 骨科:1303025,主管医师:刘津、祁才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骨科:13749,主管医师:张兵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骨科:17132,主管医师:刘志东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ICU:10935,主管医师:徐雷鸣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5月12日输入红细胞2个单位,5月14日输入红细胞5个单位,5月12、13无病程记录,5月14提及纠正贫血,输血过程未提及、输血后疗效未评价。 胸外科:14376,主管医师:唐维俊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胸外科:6633,主管医师:陈成 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治疗同意书》,但病程记录中无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

最新输血病历书写规范资料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 1.病程记录 1.1有专门的输血记录 1.2输血记录包含的内容: 1.2.1必须有输血前检测并原因评估: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 掌握各血液成分输血适应症: ①如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必须有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或有缺氧症状:胸痛、疲劳、气短,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衰,乳酸水平增高及年龄等因素的评价。②血红蛋白>100g/L,危重患者、老年患者、心血管手术患者、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创伤性脑损伤的评估等。 ③如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有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等评估。④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MA <45mm,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⑤如新鲜冰冻血浆:PT18或APTT56>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伴有出血表现、凝血因子功能低下、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INR >1.5、TEGR >12等评估。 ⑥冷沉淀输注,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0.8~1.0g/L;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 1.2.2输入血型、血液品种、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要求精确到分钟,与输血护理实施记录相吻合)、输血过程是否顺利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应注明何种症状及处置方法并记录于病历) 1.2.3必须有输血后的检测并疗效评价(输血疗效分析) 1.2.3.1单次输血后24小时检测指标 2016年6月13日18:21输血病程 术前患者贫血,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术中血常规检查示:HB:69.9g/L,红细胞压积:25.2%,红细胞:2.42×1012/L.提示贫血。根据上述情况,故准备输A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4U,血浆400ml。患者于术中2011-06-13.11:40开始输血,输血开始15分钟无不适,输血过程中无不适,继续输注血液,术中输血未完毕,带回病房继续输血。2011-06-13.16:30输血完毕。输血结束后血压BP:142/85mmHg,心率122次/分,呼吸20次/分,输血后血压平稳。次日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3.5g/L,红细胞压积:26.9%,红细胞:2.65×1012 /L,输血效果良好。 1.2.3.2 多次输血每次输血后24小时检测指标 ①2016年8月20日23:30首次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2×109/L,红细胞2.04×1012/L,血红蛋白66g/L,红细胞压积0.192,血小板14×109/L。血色素低于70g/L,血小板低于20×109/L。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今日给予O 型悬浮红细胞2U及O 型单采血小板1U 静点。于今日19:00 开始输血治疗,于今日23:30 输完上述血液成分。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 ②2016 年8月21日18:30再次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1×109/L,红细胞2.43×1012/L,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压积0.216,血小板24×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注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注血液有效。考虑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

输血病历记录模板

都江堰市中医院 输血病历病程记录模板 (申请输血理由、何时开始、何时输注完毕、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 (输血后24小时内复查血常规指标,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 首次或第一次输血病程描述: 2013 年1月1 日 22:30 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2×109/L,红细胞2.04×1012/L,血红蛋白66g/L,红细胞压积0.192,血小板14×109/L。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今日给予O 型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2U 及O 型单采血小板1U 静点。于今日19:00 开始输血治疗,于今日23:30 输完上述血液成分。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医师签名 再次输血输血病程描述: 2013 年1 月2 日 19:30 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红细胞2.43×1012/L,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压积0.216,血小板24×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注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注血液有效。考虑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血小板计数还是明显偏低,避免(预防)患者随时有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可能,为防止出血,今日继续给予O 型单采血小板1U 静点。于今日17 点开始输血,今日18:30 输完血小板。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 果。医师签名 2013年1月3日输血后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红细胞2.75×1012/L,血红蛋白89g/L,红细胞压积0.28,血小板38×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注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注血液有效。 医师签名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制度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制度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内容,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 细、输血文书完整规范: 1、病程记录 1)病程记录完整详细,至少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不同输血方式的选择与记录;输血治疗后病程记录有输血效果评价的描述。 2)术中输血科在术后病程记录中反映,内容必须完整,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出血与输血量要完整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手术中用血,原则上不得带回病房输注。 3)护理记录需要监测输血全过程的信息(30 分钟一次),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4)输血的时间限制: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离开2? 6C 的贮存温度 后30 分钟内开始输注, 2 单位红细胞要求 4 小时内输注完毕(如室温温度过高,则应适当缩短时间),4 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应废弃;浓缩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 分钟内输注完毕;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融化后应尽

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一般输注速度 2ml/min ,最快不超过 10ml/min ),对成年患者来说,200ml 新鲜冰冻血浆至少应在100 分钟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 分钟内 输完。如一位患者需输多袋血液可按临床实际输血量领 多余血液存取,放在输血科冰箱内,由护士分次取用。 2 、输血文书 1)输血前检查和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相关规定详见输血前管理制度 2 )输血申请单相关规定详见临床用血申请及分级管理制度;应急和特殊用血相关规定详见血液应急及特殊用血管理制度3)配血记录单应按实际情况填写,必须由双人核对签发并准确填写发血时间;取血人员签字后同时填写取血时间;执行应由双人到床旁,共同核对执行并双签字;经管或值班医生应在核对时同时签字。手术中应由巡回护士取血,护士和麻醉师共同执行并双签字;经管医生处由主刀医生签字认可。 4) 如有输血量超过1600ml ,需要有大量输血审批表。表上必须注明输血目的、临床诊断、预定时间和预定输血品种及血量等情况,有申请医生、科主任签字确认、输血科会诊意见和医务科意见。 5) 会诊记录单:除大量输血外,符合会诊要求的还需由输血科会诊并

XX医院病历输血质量质控标准表格.doc

XX医院病历输血质量质控表 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主管医师: 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结果 备注 品种数量 输血品种、数量与输血记录单符合 是否是否 病历首页血型是否填写是否 输血反应是否填写是否 入院记录是否描述既往输血史是否 输血前检测 9 项是否齐全是否 检测 9 项医嘱是否在输血前开出是否 病历中是否有检验 9 项报告单是否 输血前检测 9 项结果是否以阳性、阴性表示是否 紧急输血,检测结果未回是否注明是否 最末一次输血后有无输血后检查有否 有无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有否 有无患者(患者家属)签字有否 有无医师签字及填写日期是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是否 病案号是否填全 输血知情同意书 诊断是否有有否 拟输血成份是否有有否 输血风险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否 配血记录单是否填写不全是否

原则上;内科指征; 1、血红蛋白 <60g/L 。 2、红细胞压积 <22%。 3、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 考虑输血。 4、失血量占总量 10-20%,( 500-1000ml )HCT无变化,输晶体、胶体、代血 浆。 5、失血量占总量 20-30%,( 1000-1500ml ),血压波动, HCT下降,输红悬。 6、失血量占总量 30%,可输全血、红悬。 外科指征; 1、血红蛋白 <70g/L ,出血量大于人体总血量的30%。 输血指征 2、血红蛋白 70-100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的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 年龄等因素决定。 3、血小板< 50× 109/L 。 4、血小板 50-100 × 109/L ,应根据是否有 自发性出血或伤口决定。 5、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 不受上述限制。 如有其他理由请列出; 输血指征合理欠合理不合理 检查输血记录以此格式为标准: 患者因“黑便 3 小时”入院,急查血常规示:HGB46g/L,具备输血指征( 1、输血指征),为纠正贫血(2、输血目的),与家属及患者充分沟通,告知输血风险,患者同 意签字输血( 3、输血知情沟通情况)以后经交叉合血、输血前检测(4、交叉合血、输血病程记录输血前检测情况),并双人核对无误后,于(5、输血开始时间记录到时分)予以 O型红细胞悬液(血袋号**** )先慢后快输注,至:35 ( 6、输毕结束时间记录到时分), 输血过程中无输血反应( 7、输血反应) , 输毕后复查血常规、输血后检测(8、输血后 需检测),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是否按上述格式书写,列出不合理的。 1、输血指征有无记录有否 2、输血目的有无记录有否 3、输血知情沟通情况有无记录有否 4、交叉合血、输血前检测情况有无记录有否 输血病程记录 5、输血开始时间记录到时分有无记录 有否 6、输毕结束时间记录到时分有无记录有否 7、输血反应有无记录有否 8、输血后检测如患者需多次输血可在最有否 末一次输血记录中写此条,有无 输血后 24 小时内有无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价的病程记录,内容包括 对输血效果进行1、输血后有无效果,评估主要靠血红蛋有否 评价记录白值有无提升 2、有无输血后复查常规结果有否

输血记录要求

输血记录要求 病历书写原则: 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1、输血记录是整个输血诊疗活动的客观记录,它完整、连续地记录了血液从入库到临床输注的各个环节、各过程,与诊疗病史一样具可追溯性。输血记录的基本要求(十个字)真实、准确、及时,可追溯性。 2、在处理有关医疗纠纷、事故、法律诉讼时,可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法律效用。 3、同时,也为输血医学的科学研究、教学以及相关疾病调查提高回顾性的档案资料。 4、临床输血记录,除了“四单”(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交叉记录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以外,还包括病程记录、医嘱、护理记录、手术记录、麻 醉记录单、辅助检查申请(报告)单以及病历首页的输血相关信息等等。 (一)、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 1、逐项填写,不得空项、漏项,字迹清楚;输血目的、预选输血成分填写必须符合输 血技术规范。 2、紧急输血要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先配血输血,并在输血前应抽取血液备查各项输血前传染病检测后,补填检测结果;输血前传染病检测报告单应将送检时间、检验时间精确到分钟。 3、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必须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4、输血(血液制品)知情同意书医患双方签字应精确到分钟;谈话时间与签名时间要有时间差;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时要注明与患者关系。 5、无近亲属签字、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必须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 1、输血由主治医师以上任职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逐项、规范地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不缺项漏项,字迹工整。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 800 毫升(不含)以下的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发;800-1600 毫升由上级医师审核以后,报科主任核准签发;1600 毫升(含)以上的经科主任核准后,报医务科批准。 3、申请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必须本人亲笔签字,不得替他人签名。 4、未按规范履行审批签字手续的输血申请,输血科不得配血发血。 (三)配血、输血记录单 1、交叉配血报告单交叉配血中定血型和配血一定要一人操作,另一人核对,即使一人上班,也要反复核对并签名。 2、交叉配血报告单应逐项填写,配血、发血、取血时间精确到分钟。 (四)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其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几点要求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几点要求 各科室: 为进一步规范输血病历病程记录,参考《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相关资料,制定了以下几点要求,希望能提高临床输血病程记录水平。 1、入院记录既往史中如既往有输血史,应说明。病程记录中应有专 门的输血记录,不能与其他日常记录掺杂在一起。病案首页有输血应记录血型。 2、输血记录包含内容:输血原因(掌握各种血液成分输血的适应症)、输入血型、血液品种(如“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不能简单的 写为“红细胞”,应与发放的输血单上的血制品名称一致)、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要求精确到分钟,与护理输血实施记录吻合)、输血过程是否顺利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应注明何种症状及处置方法并记录于病历)。 3、必须有输血后检查分析(输血疗效分析) 4、术前备血者,应在术前小结中详细描述输血原因(输血适应症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品种、用量等。 5、术中用血者,不需要另写输血记录,而是在手术记录、术后首次病程记录、麻醉记录中详细描述血型、失血量、输血品种、输血量、有无输血反应、三者描述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应一致等情况。 6、必须有输血治疗同意书 1)书写工整(有时“阴性”与“阳性”无法区分)、规范(如:不能用+-代替阳性、阴性)。输血前检查结果未回可填“已送检,结果未回报”。 2)输血前向患者及其近亲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风险,病员或家属签名并注明与患者的关系。 3)签名时间应精确的分钟,由患方填写。 5、临床输血申请单 1)书写工整、规范。 2)必须填写血型(急查应注明急)

3)必须有主治以上医师审核签字(这是输血规范所要求的) 6、输血前检查 1)输血前检查的意义。 2)输血前检查标本采集时间必须在输血治疗前。 3)病员拒做输血前检查应在输血治疗同意书签字拒查并保存于病历。 7、输血记录单 1. 书写工整规范,有配血者及审核者签字。 2. 必须有取血人签名。 3. 输血执行人双签字,与护理实施记录输血执行人及查对者吻合。护 士单人值班输血前应与值班医生共同进行核对,输血记录单上核对者应有值班护士与值班医生双签名。 4. 血袋条码粘贴于记录单上(现多是血库直接打印在输血记录单 上)。 8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 1)书写工整、规范:输血开始时间、输血结束时间、输血操作者签名,临床诊断、医师签名。 2)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应注明不良反应类型。 3)输血史、孕产史认真填写。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 1、病程记录 1、1有专门的输血记录 1、2输血记录包含的内容: 1、2、1必须有输血前检测并原因评估: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 掌握各血液成分输血适应症: ①如红细胞,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必须有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或有缺氧症状:胸痛、疲劳、气短,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充血性心衰,乳酸水平增高及年龄等因素的评价。②血红蛋白>100g/L,危重患者、老年患者、心血管手术患者、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创伤性脑损伤的评估等。 ③如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有就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等评估。④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MA <45mm,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⑤如新鲜冰冻血浆:PT18或APTT56>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伴有出血表现、凝血因子功能低下、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INR >1、5、TEGR >12等评估。 ⑥冷沉淀输注,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0、8~1、0g/L;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 1、2、2输入血型、血液品种、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要求精确到分钟,与输血护理实施记录相吻合)、输血过程就是否顺利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应注明何种症状及处置方法并记录于病历) 1、2、3必须有输血后的检测并疗效评价(输血疗效分析) 1、2、3、1单次输血后24小时检测指标 2016年6月13日18:21输血病程 术前患者贫血,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术中血常规检查示:HB:69、9g/L,红细胞压积:25、2%,红细胞:2、42×1012/L、提示贫血。根据上述情况,故准备输A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4U,血浆400ml。患者于术中2011-06-13、11:40开始输血,输血开始15分钟无不适,输血过程中无不适,继续输注血液,术中输血未完毕,带回病房继续输血。2011-06-13、16:30输血完毕。输血结束后血压BP:142/85mmHg,心率122次/分,呼吸20次/分,输血后血压平稳。次日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73、5g/L,红细胞压积:26、9%,红细胞:2、65×1012 /L,输血效果良好。 1、2、3、2 多次输血每次输血后24小时检测指标 ①2016年8月20日23:30首次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2×109/L,红细胞2、04×1012/L,血红蛋白66g/L,红细胞压积0、192,血小板14×109/L。血色素低于70g/L,血小板低于20×109/L。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目前正在化疗期间,为防止出血,纠正贫血,今日给予O 型悬浮红细胞2U及O 型单采血小板1U 静点。于今日19:00 开始输血治疗,于今日23:30 输完上述血液成分。输血过程顺利,患者无寒战、皮疹、恶心等特殊不适。明日复查血常规后评价此次输血结果。 ②2016 年8月21日18:30再次输血病程 患者今日查血常规:白细胞 1、21×109/L,红细胞2、43×1012/L,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压积0、216,血小板24×109/L。从以上检测结果分析,昨日输注血后,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均有所上升,可确认为输注血液有效。考虑患者为恶性血液病患者,

输血病例分析

病例一: 1.病例摘要: 患者女,19岁。外省务工人员。因月经过多,倦怠无力,气促一周,伴眩晕、出冷汗1天来本院就诊。检查:面苍白,血压90/50mmHg,脉搏110次/分,心肺及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急诊查血象Hb 51g/L WBC 5.1X109/L PLt 308X109/L, 血型O,RhD(+),妇科B超及阴道检查未见异常。初诊:重度失血性贫血;月经不调。 2.治疗经过: (1)门诊紧急申请0型RhD(+)红细胞悬液4u输血治疗,但因患者经济问题拒绝输血治疗; (2)给予吸氧、输注葡萄糖液、生理盐水、维生素C等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复查血象RBC 1.79X1012/L,MCV 53fl, MCHC 0.22,呈小细胞低色素改变。 (3)暂不输血,给予铁剂、B6、B12等治疗。 3.治疗结果: 治疗一周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复查外周血象:RBC 2.65X1012/L, Hb 86g/L,MCV 68fl,MCHC 0.25,WBC 6.7X109/L,PLt 228X109/L. 治疗四周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复查血象:RBC 3.25X1012/L, Hb 104g/L, MCV 72fl, MCHC 0.29, WBC 7.1X109/L,Plt 166X109/L. 出院诊断:慢性失血性缺铁性贫血。 4.病例讨论: (1)该患者重度贫血,符合输血指征; (2)患者贫血原因清楚,为小细胞低色素失血性贫血;是否必须输血? (3)患者为19岁女性,代偿功能较好,对贫血所致的缺氧耐受性较强; (4)经过一般性抗贫血治疗,效果明显; (5)治疗患者月经失调是纠正贫血的关键。 (6)红细胞输注的原则: ①关于输血指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输血指征除了血红蛋白浓度外,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诊断、手术步骤、预计失血量、贫血的原因和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等综合因素。 ②主要原则: ⅰ开具处方时,应明确输注指征、风险和效果; ⅱ输注前,应将风险、益处、替代品等告知患者,并取得知情同意; ⅲ应确定贫血原因; ⅳ重视临床判断;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

输血病历书写规范 1.输血原则 1.1风险最小化原则 1.1.1病员风险: 1.1.1.1输血不良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大量输血后的反应及并发症:大量输血使循环负荷过重,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大量库存血的输入,大量枸橼酸盐进入体内,导致钙离子缺乏,可因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导致纤维蛋白原减低致出血倾向。 1.1.1.2传播血源性疾病:乙肝、丙肝、HIV、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疱疹病毒及微小DNA病毒等。 1.1.1.3输入异体白细胞与血浆成分致免疫功能低下,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介导T细胞失活、CD4+T细胞减少、白介素-2减少、转化生长因子增多等途径引发免疫耐受 1.1.2医务人员风险:输血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做好输血工作的同时也要记录好。输血病历规范化书写很重要。 1.2资源节约原则 1.2.1血液资源紧张,甚至“血荒” 1.2.2尊重献血人员献血的初衷是治病救人,对血液资源的浪费是对献血员的不尊重。 1.3总原则:非不得已不输血原则。 2.病程记录 2.1有专门的输血记录 2.2输血记录包含的内容: 2.2.1输血原因分析: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掌握各血液成分输血适应症) 2.2.2输入血型、血液品种、输血量、输血起止时间(要求精确到分钟,与输血护理实施记录相吻合)、输血过程是否顺利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应注明何种症状及处置方法并记录于病历) 2.2必须有输血后的检查分析(输血疗效分析) 3.输血治疗同意书 3.1书写工整(阴性阳性要区分)、规范(如:不能用+-代替阴、阳性),输血前检查结果未回可填“备查”,入病历前必须填上结果。 3.2病员或家属签名并注明与患者关系。 3.3签名时间应精确到分钟,由患方填写。 3.4谈话时间与签名时间必须要有时间差。 4.临床输血申请单 4.1书写工整、规范 4.2必须填写血型(急查应注明“急”)。 4.3必须有主治以上医师审核签字(输血规范要求) 4.4必须有标本采集人签字(出现问题能对标本溯源)。 5.输血前检查 5.1输血前检查的意义:排除因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如乙肝、丙肝、HIV、梅毒等。 5.2输血前检查标本采集时间必须在输血治疗前。 5.3病员拒做输血前检查;应在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签字据查并保存于病历。

病历书写规范试题及答案

病历书写规范、临床输血培训试题 姓名科别分数 单选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主诉的写作要求下列哪项不正确(D ) A.提示疾病主要属何系统 B.提示疾病的急性或慢性 C.指出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D.指出疾病发热发展及预后 E..文字精练、术语准确 2、病程记录书写下列哪项不正确( D ) A.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B.体检结果及分析 C.各级医师查房及会诊意见 D.每天均应记录一次 E.临床操作及治疗措施 3、病历书写不正确的是( E ) # A,入院记录需在24小时内完成 B.出院记录应转抄在门诊病历中C.接收记录有接受科室医师书写 D.转科记录由原住院科室医师书写 E.手术记录凡参加手术者均可书写 4、有关病历书写不正确的是(A ) A.首次由经管的住院医师书写 B.病程记录一般可2-3天记录一次 C.危重病人需每天或随时记录 D.会诊意见应记录在病历中 E.应记录各项检查结果及分析意见 5、下列哪项不是手术同意书中包含的内容( B ) A.术前诊断、手术名称 B.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C.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 D.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 E.经治医师或术者签名 6、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限为( D ) A.术后6小时 B.术后8小时 C.术后10分钟 D.术后即刻 E.术后24小时 7、死亡病历讨论记录应在多长时间内完成( A ) 天天天天小时 — 8、转入记录由转入科室医师于患者转入后(B )小时内完成 小时 B 24小时. 小时. D. 72小时小时 9、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应有经治医师(A )作为病情及诊疗情况总结。 A. 每月 B. 两月一次 C. 由上级医师决定时间长短 D. 病情稳定可不做阶段小结 10、首次病程记录的时间要精确到( B )

输血病历季度分析报告

输血病历是临床治疗疾病,抢救患者实施输血的原始记录,是输血过程的法律依据。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指出,完备和规范的临床输血记录是医院应对来自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的一枚 “金盾”。为规范我科临床输血病历书写,提高我科临床输血病历质量,降低医疗纠纷风险,现对我科2014年第三季度抽查15份临床输血病历分析如下: 1:我院2014年7-9月XX输血病历63份,抽查15份。 2、根据卫生部颁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卫生部综合医院评审标准》[3]对输血病历规范化填写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输血申请填写、病历首页记录、有输血反应记录无回报单、输血治疗同意书无感染检测结果、输血前评估、输血过程治疗记录、输血后疗效评价、输血过程护理记录等八个方面。 3、判断不合格标准: (1)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凡未按我院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设置要求内容填写完整的,均为不合格。 (2)病历首页:凡未填写血型、输血成分、量的视为不合格。

(3)病程记录:凡出科输血病历,病程记录无输血前评估、输血记录、输血后评价及输血记录有输血反应无输血病历反

应回报的视为不合格。 (4)护理观察记录:凡输血过程无护理观察记录的视为不合格。 4、结果:输血申请填写不规范4份(26.7%),病历首页记录:共6份包括未填血型1份(6.7%)、未填成分2份(13.3%)、未填量3份(20%,均无输血反应;疗同意书无感染检测结果2份(),输血前评估5份(33.3%),血过程治疗记录3份(20%,输血后疗效评价9份(60%,输血过程护理记录规范。 4、讨论 病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疾病诊治过程的全面记录, 是医疗行为的唯一载体,有重要的法律意义,但在医疗活动中,由于病历书写质量缺陷导致的医疗纠纷屡见不鲜。输血病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真实及医护记录不一致等将埋下医疗纠纷隐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应包括病历资料原件。这就要求临床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时应注重保全原始医疗文书,并保证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规范性。建议改进措施如下: 4.1 规范输血行为 输血既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抢救失 血、贫血急危重症病人的主要手段。如何预防因输血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最基础的工作应是规范输血行为。具体而言,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把握

规范输血病历书写

严格输血指证、规范输血病历书写 2015年第二季度输血病历检查情况: 共检查全院运行病历47份,无一份完全合格病历。合格率为零。 主要不合格内容如下: 1.输血前无指征分析,输血后无疗效评估; 2.病程中无输血过程的记录; 3.病历中无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或填写不全; 4.病历中无血型报告单和输血前免疫学检查报告单; 5.大量用血患者无大剂量用血报批单; 6.输血申请单签字不符合分级审核管理制度; 7.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后不填写不良反应汇报单等。 输血前医生应做以下工作: 1.输血知情同意书的签署;特别是输血方式的选择、和输血次数(填写完整);告诉病人或家属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及不良反应。将谈话内容记录在病程记录中。输血治疗同意书在医生工作站→病程→知情文件夹里打印。 2.检查血型和输血前免疫八项; 3.检查血常规; 4.输血申请单的填写;(填写完整,并进行分级审核)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

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于急救用血。(48小时内补办手续) 医生输血病历书写中应注意的事项: 1.输血病程应及时记录; 2.记录输血病程时,应先根据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等)分析是否具备输血指征; 3.在病程记录中应描述所输的血液品种、血型、数量及输血过程是否顺利、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必须具体到时分; 4.输血完毕,将输血申请单、配血单、不良反应记录单填写完整后入病历; 5.输血完毕,次日要复查血常规,判断输血是否有效,并在病程记录中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三章第三十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对输血护士的要求:

病历检查及督导

病历质量检查总结分析模板 病历质里检查内容(结合检查标准表及科室自查、职能科室检查制定) 1.上次督导检查的问题与缺陷; 2、病案首页信息 3.病程记录及相关病案文书 4.三級医师查房制度 5.质量分析及改进项 6.患者知情同意及告知情况; 7患者满意度及知情同意情况。 8.运行病历书写情况。 9.入住患者的病情评估 存在问题 1、存在首页空项,缺医师签名 2.出院记录中入、出院无具体时间,缺医师签名。诊断依据中有拷贝入院记录相应部分内容的现象 3.记录不及时,缺上级医师签名,缺出院病程。 4.医患沟通病人及医师无签名 5、使用自费药品应有应有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的知情同意书。 6、病程记录缺医师签名,缺病程记录,缺出院病程。 7、病程记录中缺少对阳性检查结果的分析及处理措施,更改医嘱应当有病程分析。 8、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落实不完善,住院医师查房次数少。 9. 患者知情同意及告知制度执行较好,有医患沟通并有患方

签名; 10、部分病历书写不及时,首次病程记录缺少上级医生签名,鉴别诊断过简短,病程中会诊内容未填写,主要辅助检查无分析,诊断依据于病历特点雷同。 11.病历书写及时,内容完善。 患者知情同意及告知制度执行较好,有医患沟通并有患方签名; 病例书写内容不充实,留观患者诊疗过程无记录,重要检查结果在病历中无记载去向无登记。 12.知情同意制度执行良好。均能告知并填写知情同意书,内容齐全 13.进一步强化知情同意及告知制度,保障医疗安全; 14. 部分病历书写不及时,首次病程记录缺少上级医生签名,鉴别诊断过简短,病程中会诊内容未填写,主要辅助检查无分析,诊断依据于病历特点雷同。 15. 病例书写内容不充实,留观患者诊疗过程无记录,重要检查结果在病历中无记载去向无登记。 急诊留观病历书写不及时,内容少,留观诊疗过程记录不全;去向不明确; 16.部分急诊抢救病历内容不充实,抢救记录过于简短;急诊抢救用药未记载; 17.急诊留观病历书写不及时,内容少,留观诊疗过程记录不全;去向不明确; 18.部分急诊抢救病历内容不充实,抢救记录过于简短;急诊抢救用药未记载;

规范输血病历书写

严格输血指证、规输血病历书写 2015年第二季度输血病历检查情况: 共检查全院运行病历47份,无一份完全合格病历。合格率为零。 主要不合格容如下: 1.输血前无指征分析,输血后无疗效评估; 2.病程中无输血过程的记录; 3.病历中无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或填写不全; 4.病历中无血型报告单和输血前免疫学检查报告单; 5.大量用血患者无大剂量用血报批单; 6.输血申请单签字不符合分级审核管理制度; 7.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后不填写不良反应汇报单等。 输血前医生应做以下工作: 1.输血知情同意书的签署;特别是输血方式的选择、和输血次数(填写完整);告诉病人或家属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及不良反应。将谈话容记录在病程记录中。输血治疗同意书在医生工作站→病程→知情文件夹里打印。 2.检查血型和输血前免疫八项; 3.检查血常规; 4.输血申请单的填写;(填写完整,并进行分级审核)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

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以上第二款、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不适于急救用血。(48小时补办手续) 医生输血病历书写中应注意的事项: 1.输血病程应及时记录; 2.记录输血病程时,应先根据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等)分析是否具备输血指征; 3.在病程记录中应描述所输的血液品种、血型、数量及输血过程是否顺利、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必须具体到时分; 4.输血完毕,将输血申请单、配血单、不良反应记录单填写完整后入病历; 5.输血完毕,次日要复查血常规,判断输血是否有效,并在病程记录中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三章第三十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对输血护士的要求:

输血知识

输血管理相关制度考试题 一、填空: 1. 临床输血患者病历书写时,输血病程记录要包括输血前评估记录、输血过程记录、输血后评估记录三部分内容。 2. 输血过程以"先慢后快,密切观察"为原则,输注前15min,以1~3ml/min为宜。 3.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达到或超过8U)的,由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输血科主任会诊,科室主任同意,报医务部批准方可核准签发备血。 4. 紧急用血条件可以不受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权限及逐级审批限制,但需在用血后两个工作日内补齐相关审批手续。 5. 临床医师被查到一年内不合理用血及不合格输血病程记录达2次以上的,由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发出"用血权限暂停通知书"。 6.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 7.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8. 白班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9.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等。 10. 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患者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11. 临床用血一次性超过1600ml的用血量时,要填写大额输血申请备案表(2份),相应部分备案。 12. 临床医师要掌握成分输血指征,合理用血,用成分血杜绝浪费和滥用血液。 13. 输血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 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体温过低等反应。 14. 同一次住院期间多次需输血时,在每次输血前必须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15. 首次输血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前项目检查。 16. 每次住院输血的患者应重新进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 17. 节假日及下班后,总值班接到紧急用血事件后,立即报告医务科及代班领导。 18. 临床出现不良反应按本规范处理: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19. 临床出现不良反应按本规范处理: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作好记录。 20. 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21. 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 22.发生中度输血不良反应时的症状有面部发红、荨麻疹、寒战、发热。 23. 发生中度输血不良反应时,出现可能的原因:超敏反应(中重度)、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致热源和(或)细菌污染。 24. 发生危及生命的输血不良反应时的体征:焦虑、胸痛、输注部位疼痛、呼吸窘迫/呼吸短促、腰/背痛、头痛、呼吸困难。 25. 发生危及生命的输血不良反应时,紧急处理给予缓慢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01mg/kg体重。 26. 若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查。 27.临床输血指征:内科Hb<60g/L或Hct<0.2时可考虑输注;外科Hb<70g/L应考虑输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