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诊断窦性心动过速

合集下载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六讲 窦性心律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六讲  窦性心律
四、慢性心率增快(Chronic Cardiac Rate Accereration) 现象
虽然正常窦性心律范围是 60~100 次 /min,但这其中 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首先许多身体强壮的健康人心率常 常低于 6 0 次 /min ,因此有些专家学者建议将正常窦性心 律范围最低值定于 50 次 /min。其次窦性心律长期超过 80 次 /min 也是有害的,这就是所谓的慢性心率增快现象,这 是近年心内科临床及心电图界关注的内容之一。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执业助理医师全科进修教育讲座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第六讲窦性心律薛松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特殊情况下窦性心律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窦在心电图报告中第一个要回答的内容是关于心律的性p波的正常传导中断其后不伴有qrs波群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六讲 窦性心律
薛松维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 心内科主任医师
1985 年著名的 Framingham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 长期慢性心率增快(> 80 次 /min)与死亡率呈正相关。另 外,有研究显示慢性心率增快现象是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 因素,仅次于吸烟,高居第二位。2 0 1 0 年在北京国际心血 管论坛大会上,我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专家根据中国的调 查研究提出:与心率 60~74 次 /min 者相比,心率为 75~ 89 次 /min 及≥ 90 次 /min 的男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分 别增加 1 2 % 和 3 2 %;而心率≥ 9 0 次 /min 的女性则增加 2 3 %。看来慢性心率增快现象对男性更有害。
症状而去看医生,但如每分钟在 80~100 次之间常被人所 忽略。因此,这是一个隐藏更深的健康杀手。慢性心率增快 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 本节小结] 1 . 窦性 P 波看方向,P Ⅱ、A V F 直立,P A V R 倒 置; 2 . 窦性心律由窦性 P 波及 P - R 间期≥ 0 . 1 2 s 组成; 3.正常窦性心律就是上述两点加上心率正常范围及节 律规整。 4.即使是窦性心律,但心率长期超过 80 次 /min 也是 有害的。 [ 思考题] 2 8 、正常窦性心律的诊断条件有哪些? 2 9 、窦性心率与窦性心律有何区别? 3 0 、请分析下列心电图。 3 1 、什么叫慢性心率增快现象,有何危害?

心电图诊断步骤

心电图诊断步骤

心电图诊断步骤第一步“齐”高右和双左,花边也乱扑;V1和V5,区分右和左;V1上为右,V5上是左;都宽选全束,高尖为室肥;下壁向下为左前,高侧向下是左后;还有一三窦速缓,心梗预激要记牢;最后一项是缺血,正常人员也赶集;第二步“不齐”房早室早一眼看;室扑室颤最简单;房颤室速更典型;房速无P室上速;规不规则莫区分;日落二度有I II;一延二落文莫分;一、总的阅读首先是把整份心电图浏览一下,目的是了解心电图的记录质量如何,是否适合进行分析及诊断;具体说来,主要看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导联的数目:通常,一份好的心电图,应该是肢体导联简称肢导,即I、II、III、aVR、aVL、aVF及胸前导联简称胸导,即V1-V6共12个导联均齐备,并且至少有1个导联常为II、V1或V5中之一作了较长时间的连续记录;如果是为了分析心律失常,则最好是同步记录的12导联心电图,否则最少也应是每3个导联作为一组进行同步记录;之所以强调“同步”,是因为P波出现的规律对诊断心律失常攸关重要,然而P波又并非在每一个导联都能清晰记录到通常以II、III、aVF及V1为明显;此外,对于怀疑有心肌缺血、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患者,应描记18导联心电图,即加作右胸导联V3R-V5R及后壁导联V7-V9的描记,以免漏诊右心室及左心室后壁的梗死;2、各导联的标记是否正确;例如,如果V1、V2、V3的标记错误,很有可能得出“胸导递增不足”的结论,进而会怀疑是否有前间壁心肌梗死的可能;3、各导联在粘贴时,是否有上下倒置的情况;在窦性心律时,这一问题很容易发现,因为PR间期较QT间期短得多;但如果在心动过速时,要么P波不容易找到融合于T波或QRS波中,要么PR间期与QT间期相近,此时如果未发现有粘贴倒置的情况,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4、有无导联线错接的情况;最常见的是左、右上肢导联线反接后,可表现为假性“右位心”;此外,V1和V2的电极位置也很重要,如果电极位置上、下移动1个肋间隙,即可导致P波及QRS波的形态发生根本的改变,从而导致误诊;5、所记录的心电图是否有伪差;当伪差大到影响心电图的分析时,则应重新记录一份质量好的心电图;二、必要的测量包括以下内容:1、P波的振幅2、P波的时程3、PP间期,进而推算心房的频率房率4、PR间期5、QRS波群中各波的振幅6、QRS波的时程7、RR间期,进而推算心室的频率室率8、ST段有否抬高或压低,以及抬高或压低的幅度9、QT间期注意非QU间期,结合RR间期可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10、T波的振幅三、对各波群波形及波群之间相关关系的观察1、P波的形态:对判断是否为窦性心律很重要;窦性P波的特点是:频率为60-100次/分,通常情况下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立;需要注意的是,过去认为窦房结只是一个“点”状的结构,而目前已知窦房结实际上是长约的条状结构;如果心房的主导节律点即起搏点依次由窦房结的最高点向最低点移行,此时P波的形态就会由“正常”形态向I、II、aVF导联倒立的P波形态过渡,此即所谓的“游走心律”;也基于同样的道理,不能一见到I、II、aVF导联倒立的P波,即一概认为是“逆行P波”或“冠状窦心律”,因为也可能是窦房结下部发放冲动产生的P波;2、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诊断心律失常;例如,对于宽QRS 波心动过速,如果QRS波的频率高于P波的频率即室房分离,则高度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3、QRS波的形态:例如,V1导联表现为rsR’图形时,结合QRS波群时程变宽,即可确诊右束支阻滞;又如,急性心肌梗死时,如果未进行及时的血运重建治疗,常会于梗死区对应的导联上记录到“病理性Q波”;但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病理性Q波”均提示有心肌梗死,因为心肌病、脑血管意外也可出现异常Q波;另一方面,当患者合并有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或植入有起搏器时,则易掩盖心肌梗死的特征性Q波改变;4、T波的形态:注意是否在原应直立的导联,出现了倒立的T波;5、是否出现振幅明显增高的U波U波>;如果是,则应高度警惕低血钾的可能;四、系统总结心电图特征;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主导节律2、并存的心律失常3、是否有特征性的P波改变:如传统上所称的“肺型P波”或“二尖瓣型P波”4、电轴改变5、特征性的ORS波群改变:如“肢导低电压”、“左室高电压”及“QRS 波群电交替”等;6、ST-T改变7、U波的出现及病理性改变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心电图诊断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及发展,目前人们对体表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并没有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那么大;即使是对于心脏疾患,其诊断价值也有局限;例如,心电图表现有“高电压”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未必会有心腔的扩大或心肌的肥厚;又如,有ST段压低及T波的倒立的患者,往往易诊断为“心肌缺血”或“冠心病”,但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同位素运动心肌显像检查时,可能未必会有冠状动脉病变或心肌缺血的依据;当然,心电图也确实可以诊断一部分疾病;例如,它对心律失常即有确诊的价值;不过对于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体表12导联心电图未必能提供充分的信息,此时往往需要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方可明确;此外,当出现相应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时,结合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原性心脏病及急性心包积液等也可获得确诊;另外,虽然单次静态的ST-T改变对诊断心肌缺血并无意义,但如果在不同时期所记录的心电图上,ST-T有明显的动态改变尤其当胸痛发作时,则高度提示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鉴于以上认识,建议心电图工作者在发报告时,除了上述几种能确诊的疾患外,应慎作临床诊断,一般以描述性分析即可;而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在分析一份心电图的临床意义时,则需尽可能考虑到各种临床情况,具体可按全身→局部、外→内的思路进行排查,顺序如下:1、全身性疾患或病理状态:如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药物中毒;心电图较有诊断意义的有:低血钾、高血钾、洋地黄中毒等;2、胸腔、肺疾患:如胸腔积液、气胸、肺气肿等;多表现为肢导低电压;肺气肿时还可能出现P波的高尖;3、心包疾患:主要是心包积液;大量心包积液时,常有QRS波群电交替,有时合并有ST-T改变,是由于心包炎症累及心外膜下心肌所致;4、与心脏相连的血管疾患:如肺动脉栓塞、冠状动脉病变、或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等;5、传导系统异常:即心律失常;心电图对此有确诊意义;6、心肌自身的病变:包括心肌的肥厚、炎症、梗死、及各种特异及非特异的心肌病等;心肌病中,心电图最有提示意义的是肥厚型心肌病;7、瓣膜疾患:心电图对瓣膜病无直接的诊断价值,只能反映其部分的病理变化;8、心腔的扩大:心腔扩大是一种病理状态,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患,往往是其它心脏疾患形成的后果;一般通过以上的步骤,就基本上能把握住心电图所能传递的所有有价值的信息了;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1. 心律:1确定主导节律:窦性或异位;2窦性心律最基本的条件: PV5 V6直立, PavR倒置;3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2. 心率:1 心房率或心室率=60/P-P间期次/分或60/R-R间期次/分;2 目测粗略数大格数:1大格300pbm;2大格150bpm;3大格100bpm;4大格75bpm;5大格60bpm;6大格50bpm;7大格43bpm;3 窦性心律不齐或房颤时计算平均心率;一般数6秒钟的P波或QRS波的个数乘以10;3.心电轴:正常-30度~+110度4. P波1形态;正常圆钝;2电压;正常肢导<,胸导< ;3时间;正常<;4PV1:正常>;5. P-R间期:正常为—6. QRS波群:1QRS时间:正常—;2QRS电压:主要分析V1、V2 ,正常为:RV1< mV,R V5<;3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R/S逐渐增大;4 V1、2R/S<1,V3、4R/S=1,V5、6R/S>1;5RV5+SV1<成年男子,<成年女子,RV1+SV5<,RV5、RV6< mV7. ST段:1时间:—2移位:以J点后-为测量点,以P-R段或QRS起点连线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上移:正常V1-V3<,其余导联<;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8. 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联主要看V4、 V5、V6 ;正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是倒置;9. 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该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10. U波: V2. 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T,U<早搏期前收缩1.典型房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前发生的房性P波称P′波,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2.P′-R>;3.代偿间歇多不完全;2. 典型室性早搏诊断要点:1.宽大畸形QRS—T提前出现;2.其前无相关的P波;3.代偿间歇多完全.3. 典型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1.提前发生的室上性QRS波或逆PPˉ波,Pˉ-R<,其后R-Pˉ<;PˉavR直立,Pˉ倒置与窦性极向相反;2.代偿间歇常完全;束支阻滞一右束支传导组滞:1. 各导联QRS终末粗钝或切迹;2. V1呈R’“R”及“M”型;3. 右胸导联V1,V2,V3R等继发ST-T改变;T波方向与终末向量相反;4. QRS时限>秒为完全性,<秒为不完全性;二左束支传导阻滞:,aVL,V5,V6无Q波,多呈“R”型,R波顶端圆钝或切迹;2.左胸导联I,aVL,V5,V6继发ST-T改变;时限为完全性,〈为不完全性;三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心电图QRS轴左偏-30度至-90度;,III,aVF呈rS型,SIII>SII;,aVL呈qR或qRs或Rs型,Ravl>RI>RavR房室肥大1. 右房大“肺型”P波诊断要点:P波振幅:肢导>,胸导>;2. 左房大“二尖瓣型”P波诊断要点:3. 右心室肥厚诊断条件:1.QRS波群电压改变:RV1>;V1R/S>1,V5R/S<1 ;RV1+RV5>,RavR>;2.电轴右偏>+100度,对诊断有较大意义;3.V1室壁激动时间>较左室V5AVT意义大;4.ST-T改变:导联;4.左心室肥厚诊断条件:1.QRS波群电压改变:肢导:RI>,RI+SIII>,Ravl>,Ravf>;胸导:RV5+SV1>女,>男;2.心电轴改变:0-30度只有参考价值;3.QRS时间延长:>,<,只有参考价值;4.ST-T改变;5.V5室壁激动时间AVT>.房室传导阻滞1.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P-R延长﹥老年人P-R间期>;2.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P-R间期逐渐延长,有QRS脱漏;3.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要点:P-R间期等长,有QRS脱漏;4.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1 P波与QRS波群无关;2房率﹥室率;3心室率﹤60次/分;心房颤动诊断要点: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规则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2. 心室率绝对不规则;平均心室率<60次/分称为慢心室率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100次/分称为快心室率心房颤动;3. QRS波多呈室上型;心房扑动诊断要点: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一致的“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2. QRS波多呈室上型;3.室率可快﹑可慢﹑可规则﹑可不规则,取决于心房向心室的传导比例;窦性心律失常1.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PavR倒置,Pv5、v6直立;2.窦性频率>100次/分;2.窦性心动过缓:1.PavR倒置Pv5、v6直立;2.窦性频率<100次/分;3.窦性心律不齐:1P-avR倒置,Pv5、v6直立;2P-R间距差>;急性心肌梗死1. 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1“缺血型”改变:T波高而直立,T波倒置、倒置的T 波两支对称;2“损伤型”改变:ST段弓背向上抬高,伴有T波高而直立或正负双向;3“坏死型”改变:相应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间>,振幅 1/4R;2.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是根据异常Q波﹑ST段和T波改变出现的导联决定,其中异常Q波为主要依据:1前间壁心肌梗死:V1﹑V2﹑V3;2前壁心肌梗死:V3﹑V4﹑V5.3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V2﹑V3﹑V4﹑V5 、V6;4侧壁心肌梗死:I﹑aVL ﹑V6;5下壁心肌梗死:II ﹑III﹑ avF;阵发性心动过速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频速的QRS-T波群,频率为160-250次/分;2QRS波多呈室上型;3R-R间期均等;2.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1三个或三个以上迅速而连续的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频率240-200次/分;2R-R间期大致相等,略有不齐;3常无P波,若有P波则频率<QRS波频率,但P-R不固定,形成房室分离;4可见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心电图速读11步法:首先明白律和率,再看传导和间期三查旁路预激征,四测高下ST五审丢R病理Q,六观T波形变异七辩室大左或右,八诊房大II、V1P九品轴向左、中、右,可看aVF和I扫除他因第十步,分割临床莫遗记窦性心律:IIP立,avrP倒,P-R间期>秒;心律反常剖析法:P-P、R-R、P-R,三个法则要理好,宽度、频率最重要,宽、窄、快、慢是法令,自上而下是邪道;窦性心动过速:窦P距离,少3过速窦性P波PP或RR距离少于3大格;即心率>100次/分则为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P距离,超5过缓窦性P波PP或RR距离超越5大格,即心律<60次/分则为过缓窦性失常心律:窦P距离,3-5格心律安窦性P波PP或RR距离在3-5大格,即心律60-100次/分则为失常P---R间期:秒,3小格的秒,这个数字太重要P-R短于秒,很能够就是预激征,旁路传导走了近道;接壤心律要思考,房室结小要想到;秒,四小格的秒,这个数字要记牢;P-R>秒,房室阻滞是I度,分明测量II导;QRS波群:秒,是个重要目标,把QRS分为宽条和窄条;失常室上性的心律,窄于秒的窄条,失常QRS波群,就是窄于秒的窄条;窄条、窄条,心功还好,沉着诊治,不用心急火燎;秒,宽于钞,QRS波群叫宽条;室性的心律是宽条;风险性大须器重,见宽色变,胆大点好;宽条是警报,越少见越好;间断室早是室速,偶见宽条辨室早;室扑与室颤,就是大齿线与小齿线;高频、易变扑、颤波,心脏泵血骤缩小,抢救需要争分秒;宽于秒的宽条,室上性心律也可见到:束支传导阻滞、室内差别性传导、预激综合症……..室上性宽条真不少;须要认真甄别:室性的、室上性的宽条束支传导阻滞:M波后跟T倒,束支阻滞特有貌;右束阻滞见V1,左束阻滞V5瞧;齐全阻滞是QRS宽,不齐全阻滞是窄条;注:齐全性左前分支阻滞:左前支阻轴左偏,qR波形L、I导见;F、III呈rS型,条窄、T站可诊断;左后分支阻滞:左后支阻很少见,波形相同与左前半;”L”I呈“rS”型,“qR”波型在AVF和III;左后支阻轴偏右,雷同是是窄条、T波站;双侧束支传导阻滞:是右束支阻滞图形,还有电轴左偏,诊断右束兼并左前半;是右束支阻滞图形,还有电轴右偏,诊断右束兼并左后半;预激综合征-:-多余房室旁路,领先传向导动:失常房室路径,失常传导冲动,传冲动于心室肌,就叫预激综合征;预综合征分三类,三类各个有特色:PR短、QRS宽、起始粗钝的预激波型――典型W-P-W综合征;房室旁路若在左,胸导主波向上是A型;房室旁路如在右,V1主波向下是B型;藏匿旁路逆传导,心动过速折返型;阵发房颤、室上速,惟一线索断此型;窄条兼无预激波,L-G-L征称短P-R征;发育不全房结小,接壤心律常错定;宽条兼有预激波,PR不短Mahaim征;心动过速呈左束阻,须与室速甄别清;旁路添乱的预激综合征,衰弱人群多见征;别名还叫大伪差,常掩室阻与心梗;危害致人律反常,导管射频可融化;预激综合症二:预激综合症,经典特色有三点,W-P-W都占全,一有PR短,二有QRS宽,三有预激波―――起始粗钝显易见;有一无二、三,L-G-L征可诊断;、无一有二、三,Mahaim征扫除难;ST段:失常ST段,不是程度呈曲线,与T不应成锐角,上、下浮动在等电位线;升高不能超半格,贬低1格是下限;非凡贬低达3格,仅限V1-V3;ST段贬低:ST段若贬低,弓背向上最不好,室壁瘤时常可见,心梗首先要想到;弓背向下须甄别:心动过速、心包炎,失常变异也不少;ST段降落:ST降落超越两导联,程度或下斜型扭转,心肌缺血、低血钾,不足为奇早发现;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典型的临床体现,ST.、T、Q动静演化,心肌酶学扭转,三项有二可诊断;心肌梗死演化图:典型心梗图演化,至多体现两导联;底窄、对称、波顶尖,报警T波最先见;同时伴有ST低,继续长久好看见;内膜缺血T巍峨,外膜缺血T深尖;T波易变随病情,不足为奇早发现;此期称为超急期,发病还未过半天;心肌缺血渐减轻,伤害图形便可见;ST段弓背抬,超越1格可诊断;与T形成单曲线,确诊虽易却偏晚;此期继续仅数日,变好变坏两重天;晚期发现是要害;医治延误现Q波深Q超越1格宽,红旗飘飘典型图,心肌梗死已必定;分秒必争来抢救,深恨未能早发现;Q波:Q宽不应过1格,深度小于1/4R波;V1、V2无Q波,能够见到QS波;V5、V6是q波,III、L是例外,别离可见深Q波;左心房瘦小:左房瘦小,V1看P波,负向P深度,大于1小格,负向看宽度,也超1小格,II看P波,宽度超3格,切迹超1格;右心房瘦小:右房瘦小P高尖,II幅超2格半;双向P波看V1,下向幅超1格半;左心室肥厚:左室肥厚RV5高,RV5加SV1把40超,电轴左偏作参考,ST低、T平倒;右心室肥厚:右室肥厚RV1高,TV1加SV5把12超;电轴显着往右偏,SV1隐没或变小,ST低,T平倒;双侧心室肥厚:双心室大图简单,诊断经常很难下,互相对消时失常,大多体现一侧大;有时牲很显着,体现双侧都瘦小;T波:失常T波随主波,TAVR是倒的,I,II,V3-6,向上至多有六个;其他导联T 善变,振幅须超1/10R波T波低平或倒置:T波低平有余2格,或许小于1/10R波,超两导联有扭转,同时伴有ST段低;心包炎或低血钾,心肌缺血低T波,T越低平病超重,T波深倒危重波;。

快速性心律失常鉴别诊断

快速性心律失常鉴别诊断

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为临床上最为多见的一种过速性心律失常,很多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都可以引发。

常见的生理因素包括情绪激动、运动、惊吓、吸烟、饮酒等,此时多无特殊临床意义;而病理性因素则包括发热、贫血、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心功能不全以及各种类型的高原病等。

1.1、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应当具备以下3点:(1)有窦性P 波,并且在Ⅱ、aVF、V5等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2)P波频率超过正常上限,1岁以内者超过140次/分,1~6岁者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超过100次/分;(3)P-R间期不小于0.12秒,节律规整。

1.2、诊断与鉴别诊断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当发现心率或脉率加快并超过各年龄段正常上限时,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窦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率多在100~150次/分之间,但部分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严重急性高原病患者的心率则可能超过每分钟150次,甚至达到180次/分;婴儿的窦性心动过速也可高达每分钟180次以上。

由于心率过快,心电图的P波可与前一心动周期的T波相重叠,以至无法辨认,此时应注意与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进行鉴别。

窦性心动过速的心房率多是逐渐增快或逐渐减慢的,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则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采取按压眼球或颈动脉窦等刺激迷走神经方法能使窦性心动过速的频率暂时减慢,但停止压迫后又多恢复原状,而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时采取该方法则可使之突然终止发作,恢复窦性心律或完全不发生变化;若与以往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则可发现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与该患者的窦性P波略有不同。

另外,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发作前或终止后的心电图中常可见到散在或频发的房性过早搏动,而窦性心动过速则多无这种情况。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可发生在正常人,也可因烟酒过度、疲劳过度、情绪波动、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因素引起。

快速判断心电图技巧实用版

快速判断心电图技巧实用版

快速判断心电图技巧实用版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快速判断心电图技巧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正常心电图应与窦缓窦速区别:当看见QRS波还有P波,T波都正常的时候不要立即确定是正常心电图,要注意看相邻P波之间的距离,如果>诊断窦缓;如果<诊断窦速。

2,左心室肥大:先看整个心电图有没有1/2字样,要光有这个就能确诊左室肥厚,要是没有就看V5的R波>或伴有ST-T改变,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左偏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右偏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看V1,R波是不是不匀称,绝对不等,无P波,QRS波正常。

心室颤动:室颤就不用说了很典型,谁也能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有些考官比较缺德给你出一个里面即有室速也有室扑还有室颤,遇到这样的,你一定要答室颤。

(要答严重的)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与阵发性室上速相比有P波7,房性期前收缩: 看P波是否都一样,PP间距逐渐缩短,然后又突然较长,再次逐渐缩短。

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但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v1呈M型波,QRS也可以增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有P'(大多代偿不完全)8,室性期前收缩: 总体看起来比较凌乱,层次不齐,无P波。

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T与主波相反 (大多代偿完全)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上抬:v12> v3> v45>,记住ST-T下移或T 波倒置(人低着头或者倒着走路)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前壁看V456;下壁看Ⅱ,Ⅲ,aVF侧壁,Ⅰ,v56,aVL红旗飘飘(人抬起头走路)11.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看整个心电图均有QRS增宽,ST-T改变。

窦性心动过速健康宣教

窦性心动过速健康宣教
的认同和实践有所改 善。
03 患者对窦性心动过速
的治疗和康复信心有 所增强。
04 患者对健康促进计划
的满意度较高,认为 计划对其健康和生活 质量有积极影响。
谢谢
汇报人名字
乏力等。
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严重者可考虑药物治
疗或电复律。
窦性心动过速的常见 原因:运动、情绪激 动、饮酒、咖啡因摄
入等。
发病原因
生理因素:如运 动、情绪激动、 饮酒、咖啡因等
药物因素:如某 些药物的副作用
病理因素:如甲 状腺功能亢进、 贫血、感染等
其他因素:如遗 传、环境等
02 讲解窦性心动过速的预防措施,如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
03 提供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和手术治疗等
04 强调定期体检和自我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如 何识别和应对窦性心动过速的发作
健康教育方法
01 健康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普及 健康知识
02 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海报、手册等资料, 方便患者阅读
与效益比
04
健康知识知晓率: 了解健康知识和技
能的程度
健康效果:健康促 进计划实施后,健 康状况的改善程度
评价方法
目标人群:确定 评价对象,如患 者、家属、医护 人员等
数据收集:通过 问卷调查、访谈、 观察等方式收集 数据
结果呈现:以图 表、文字等形式 呈现评价结果, 便于理解和应用
01
03
05
02
窦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率通常在 150-250次/分,但心电图上的 QRS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动过速 不同。
窦性心动过速与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率通常在 150-250次/分,但心电图上的 P波形态与窦性心动过速不同。

窦性心动过速是什么原因

窦性心动过速是什么原因

窦性心动过速是什么原因人的心脏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泵,持续不断地为身体输送着血液,以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

而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它指的是由窦房结发出的冲动频率过快,导致心跳速度超过了正常范围。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窦性心动过速的出现呢?这得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生理因素是引发窦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我们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供应,心脏就会加快跳动,以输送更多的血液到肌肉和器官,这是身体的一种正常调节机制。

同样的,当我们处于紧张、焦虑、激动等强烈的情绪状态下,神经系统会受到刺激,促使心脏跳动加快。

比如在面临重要考试、公开演讲或者激烈争吵时,很多人会感到心跳加速,这就是情绪因素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

另外,一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例如,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为了散热,血液循环会加快,心脏也会相应地增加跳动频率。

还有,当我们身处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氧气含量相对较低,身体为了保证各个器官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心脏也会加快跳动。

除了上述生理和环境因素,疾病也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的重要原因。

贫血就是一个常见的例子。

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导致氧气输送能力下降,心脏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就会加快跳动以提供更多的氧气。

甲状腺功能亢进也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疾病之一。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使心脏处于高负荷状态,从而导致心跳加快。

感染和发热同样会引发窦性心动过速。

当身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此时,体温升高,身体代谢加快,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满足需求,从而导致心跳加快。

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也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速。

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弱,为了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心脏会加快跳动。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受到损伤,心脏的电活动和收缩功能出现异常,也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病窦综合征诊断标准

病窦综合征诊断标准

病窦综合征诊断标准病窦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通常表现为心动过速、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

对于病窦综合征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根据一系列的标准进行综合评估。

下面将详细介绍病窦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1. 心电图检查。

病窦综合征患者通常在心电图检查中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等表现。

这些异常的心电图表现是诊断病窦综合征的重要依据之一。

2. 症状和体征。

病窦综合征患者常常出现心悸、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晕厥甚至猝死。

此外,临床医生还需要观察患者的体征,如心率、血压等,以帮助诊断病窦综合征。

3. 运动负荷试验。

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或隐匿的病窦综合征患者,可以进行运动负荷试验来诱发症状,以帮助诊断。

在运动负荷试验中,临床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症状出现情况等,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病窦综合征。

4. 心脏监测。

对于一些病窦综合征患者,他们的症状并不经常出现,这就需要进行长期的心脏监测来捕捉症状发作的情况。

通过心脏监测,临床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心脏情况,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病窦综合征。

5. 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见的诊断手段外,临床医生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等,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情况,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病窦综合征。

总之,病窦综合征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心电图检查、症状体征观察、运动负荷试验、心脏监测以及其他辅助检查,临床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以便尽早发现和诊断病窦综合征,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病窦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窦性心动过速大的诊治

窦性心动过速大的诊治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的特点:窦速十五格(PPRR间期小于15小格)①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P波在Ⅰ、Ⅱ、aVF、v4-v6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②窦性心律 频率>100次/分。
③PR间期பைடு நூலகம்QT时限都相应缩短。
④可伴有继发性ST段压低和T波振幅偏低。
1.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应主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辅以对症治疗。由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用洋地黄制剂、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等。窦性心动过速的纠正,常作为左心衰竭控制的指标之一。2.非心力衰竭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用洋地黄不能使心率减慢。注意:洋地黄过量也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以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高为主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药、镇静药等。
3.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窦性心动过速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在发病时首先应尽量避免诱因,如饮浓茶、喝酒及应用兴奋心脏加快心率的药物。保持心情愉快,防止过度激动与焦虑。如有心肺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对反复发作、症状明显而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时,应及时就诊,尽早查明原因,以利防治。
完全预防窦性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
1.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诊断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病病因有很多,健康人运动和情绪紧张可引起心动过速。

酒、茶、咖啡和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的检查主要依靠心电图,心电力图可显示窦性P波,P-R间期大于0.12秒。

窦性心动过速通常逐渐开始和终止。

频率大多在100~150次/分之间,偶可有高达200次/分。

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其频率逐渐减慢,停止刺激后又加速至原先水平。

1.体表心电图特点
(1)P波: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Ⅱ直立、PavR倒置。

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波振幅稍高,在Ⅱ、Ⅲ导联中更明显。

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多发生于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心房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P-R 间期:在0.12~0.20s。

(3)P-P间期:常受自主神经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

但P-P间期间差异应
(4)QRS波:形态、时限正常。

心房率与心室率相等。

(5)频率: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个别可达160~180/min。

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

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
/min,1~6岁应>120次/min,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过160次/min。

个别婴幼儿的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min左右。

2.窦性心动过速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特点
(1)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的窦性P波频率:逐渐加快至100次/min以上,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逐渐减慢至原有水平。

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的形态相同。

(2)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24h动态心电图所记录的P波总数应>14.4万次。

(3)窦性心动过速时24h动态心电图所记录到的其他伴随情况:
①P波振幅变尖或增高:提示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头部。

②P-R段下移:此系受心房复极波的影响所致。

③可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ST-T改变:或原有ST-T改变,当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时恢复正常。

④Q-T间期缩短。

⑤出现快心率依赖型阻滞、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症状明显时可给β受体阻滞剂或镇静剂等药对症处理,有明确的原发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状可消失。

建议患者保持心情愉快,防止过度激动与焦虑。

如有心肺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

原文链接:/xlbq/2014/0730/185542.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