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起搏模式的心电图表现

合集下载

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判断

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判断
起搏器2:1反应
CHD植入双腔起搏器,运动平板时诉“心跳停跳感” 。PVARP是400ms
内船纷伎柞汗袄盘哑岗汞缮罢僧站块扎世哦踩陕态楞许彩蹋借橇轴篡职具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判断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判断
安全起搏
避免起搏器不恰当地感知了非心电活动而抑制心室起搏
心室通道
莆溅蚀遮诫最烈熬晚逞锹怜揪攫瓷峦抓器捐雕墨擞香邮孰耶瞅泊辈寺雪闽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判断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判断
梭票闰滋楼双萍纹坦饶臆躇幌季互墟续畅姐归坡蛙耿擅腥推唯颧羡营七盖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判断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判断
交叉感知
耕惠羔场梆醒邮斯银鸟忌租饥汇挟铬稻阑妄冬戒况哗堵攒管堵畴衷匠磕夫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判断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判断
误感知QRS波
甚孔比鹏夏馁报露养喜宰碗岗急竖忘叛耗特夹戳译盐熙唱就恰枝敦救戳诡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判断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判断
心脏起搏器编码





起搏心腔
感知心腔
反应类型
程控 遥测 频率应答
抗快速心律失常功能
V=心室A=心房D=双腔(A+V)O=无
V=心室A=心房D=双腔(A+V)O=无
T=触发I=抑制D=双反应(T+I)O=无
P=简单程控功能M=多种程控功能C=双向遥测R=频率应答O=无
P=起搏(抗快速心律失常)S=电除颤D=双功能(P+S)O=无
感知过度
起搏器感知到正常P/R波以外的信号(如T波、肌电、电磁波)表现为起搏脉冲推迟发放引起起搏周期延长或引起快速心室跟踪
蒜砌前籍购朱尊截蛛怠湘阅偷猎寐象吮瞬远痴鳞急翠溪筑淫贯争媳堵烷属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判断起搏器故障心电图判断
VVI起搏心电图,肌电干扰

各类型起搏器的心电图特点

各类型起搏器的心电图特点

各类型起搏器的心电图特点北京军区总医院作者:崔俊玉2011-3-3不同类型的起搏器,依其本身性能、电极所在部位与自身心搏关系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心电图表现。

如安置非同步心室起搏器(VOO)的患者心电图出现室性竞争心律图形,并非起搏器故障,而对于安置R波抑制型起搏器(VVI)患者来说,出现上述心电图图形则是感知功能不良的表现。

因此,分析起搏心电图之前首先应了解患者所安置起搏器的类型及其可能出现的心电图表现,以免将一些正常现象误认为起搏器故障,或将起搏器故障心电图误认为正常。

1 单腔起搏器起搏与感知仅涉及一个心腔。

1.1 心房起搏器分为非同步与同步两大类。

1.1.1 非同步心房起搏器(AOO)此型起搏器仅设有输出电路,能发出固定频率的脉冲起搏心房。

由于未设计感知电路故无感知功能,不能与P波同步,它所产生的脉冲与心脏自身P波节律无关,即不论心房本身有无自身搏动以及自身搏动的快慢,均按固定的频率(或起搏间期)发放脉冲刺激心房,见图15、16。

图15 AOO起搏系统示意图电极位于右心耳,起搏器仅有输出电路(OC)。

起搏器输出电路犹如一个计时器,定时发放脉冲,反应AOO的时间间期仅有起搏间期,起搏间期内只有起搏不应期,见图16。

图16 AOO起搏时间间期示意图起搏器不应期占据整个心动周期,第3个为自身P波提早出现,不能被起搏器感知,起搏脉冲如期发放,落在P与R之间。

AOO在不同自身心律情况下,可有不同的心电图表现。

①当自身心房频率慢于起搏器的频率(如窦性心动过缓)或心房停搏时(如持久性窦性停搏、Ⅲ度窦房阻滞等),心电图表现为连续的心房起搏心律,见图17。

图17 AOO连续心房起搏刺激信号规律出现,每个刺激信号后紧跟一相关的P 波及QRS-T波。

②自身心房搏动早于起搏器时,由于不能被感知,脉冲如期发放,将出现一过性房性竞争搏动,见图18。

图18 AOO起搏呈一过性房性竞争搏动在心房起搏基础上,第3个心搏为房早)如期发放并起搏心房。

起搏器心电图判读

起搏器心电图判读

起搏器心电图判读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心电图上能够见到起搏刺激脉冲“钉样标记〞、以及由其引发的心房和〔或〕心室冲动波,称为起搏心电图。

认识和理解起搏心电图对于分析起搏器与否正常工作,分辨所出现的问题即判断起搏心律与患者主述之间的关系等十分重要。

一、北美和英国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代码〔NBG 编码〕NBG 编码现在人们始终在应用。

起搏器的第一种字母代表起搏的心腔:A ,代表心房; V 代表心室; D 是双腔;O 代表心房心室都不起搏; S 是单腔的,能够是心房,也能够是心室。

第二个字母是感知的心腔: A ,代表心房; V 代表心室; D 是双腔,心房心室都能感知; O ,没有感知; S 是单腔感知。

第三个字母代表起搏器感知后来的反响。

如果是 T ,感知到一次心腔的电活动之后,就会触发一次心电活动; I 是克制,就是每感知到一次心脏的电活动,就会克制这次电脉冲的发放; D 是T 加I ,既能够是 T ,也能够是 I ,T 和I 两个都有;如果是O ,既没有 I ,也没有 T ,既不触发,也不克制,就是不作反响。

第四个字母现在用的越来越少。

P ,现有频率和或输出程控的功效;全部起搏器都有这个功效,因此现在不带 P 这个字母了。

M ,是代表频率、输出、敏捷度、方式等多项的程控, C 是通讯遥测的意思,现在全部的起搏器都含有这个功效,因此 M 和 C 也不再出现了。

R 是频率调制,是起搏器能不能够自动的进展频率调制。

如运动、需要代谢量增大时,它就会使起搏频率自动的加紧;如果是在休息、睡眠,就会把起搏频率自动的减慢,更符合生理性的频率调节的功效。

第五个字母,是抗快速心律失常的功效。

现在由于导管消融的出现,抗心动过速的起搏器几乎没有了,在用的都是植入性的除颤器里,能够用抗心动过速的起搏功效来自动的终止快速的心律失常。

因此第五个字母,现在在起搏器上已经几乎失去了他的意义。

二、正常起搏心电图〔一〕正常起搏心电图首先前边要有刺激信号波,一种钉样的标记,单腔的钉凸样的脉冲比拟大;双腔的比拟小。

起搏器夺获管理功能的不同心电图表现

起搏器夺获管理功能的不同心电图表现

心脏起搏器能量输出自动调整功能是指起搏器自动检测起搏阈值,并根据阈值的变化,随时调整安全界限的输出电压,既确保起搏的安全,又能减少起搏器的能耗,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

美敦力起搏器阈值自动管理的方式,包括心室夺获管理和心房夺获管理。

本文收集典型或不典型夺获管理功能运作时的动态心电图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例1患者男性,82岁,反复晕厥半年。

临床诊断:间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植入美敦力SEDRL1型双腔起搏器。

以起搏心律60次/min 为支持周期(PAV240ms )自动测心室阈值,PAV 间期缩短125ms 变为115ms ,发放测试脉冲(斜箭头所示),测试脉冲夺获心室,产生宽大畸形的QRS 波群,其后110ms 处照常放心室备用安全脉冲(横箭头所示)。

例2患者女性,81岁,反复胸闷8年余,再发伴头晕2d ,临床诊断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植入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率的快慢与呼吸无关;(3)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系一种特殊类型[4]。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及其他心律失常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本研究结果表明,窦性心律不齐在40岁以下人群中比较常见,且≥40岁对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40岁人群的交感、迷走神经平衡调节尚不够完善,稳定性略差。

虽然≥40岁人群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相较<40岁人群减少,但其合并其他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却是随年龄层的递增逐渐增加,其中又以异位节律点为多见,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各项功能开始逐渐减退,如窦房结功能、心脏传导系统功能等,而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病变累及心脏,导致心脏负荷增大,心肌组织及传导组织退行性变化和纤维样变性钙化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而老年窦性心律不齐在临床上易造成患者心肌耗氧量大幅度增加,心室充盈量明显降低,从而使患者心功能下降,并随着病情恶化危及生命[5]。

因此,中老年人群更应定期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以早期发现疾病,尽早治疗。

DDD起搏心电图

DDD起搏心电图

DDD双腔起搏器具有心房、心室感知,心房、心室起搏功能,为房室顺序起搏。

它可根据自身心率,P-R间期变化自动以AAI、VDD、DDD、DDI及皆被抑制的不同起搏形式进行工作。

无论起搏形式如何变化,但它始终保持良好的房室同步性,维持最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为防止过快心房率经心房线路感知后下传心室导致过快心室率,可呈文氏型或2:1传导。

部分双腔起搏器还具有频率回退、频率平滑及A-V间期自动调整功能。

1 起搏器的计时周期1.1 下限频率为程控的基本频率,即起搏器连续发放脉冲之间的最长周期。

1.2 上限频率DDD起搏器具有感知心房激动的功能,当感知过快的心房率或外界信号时,通过起搏器下传心室,可引起心动过速,且药物治疗无效。

为此设置了上限频率。

当心房率以1:1下传心室超过上限频率时,起搏器便出现文氏反应或2:1传导,使心室率保持在这个极限水平以下,不致过快。

1.3 A-V间期亦称房室延迟。

房室延迟反映心脏房室收缩的生理特性,通常房室延迟为1 40~200ms时,房室顺序收缩的协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效果最好。

房室延迟始于心房起搏或感知心房搏动后至心室起搏,其数值可通过程控仪调节,需根据病人心房率、房室传导功能和起搏方式而具体选用。

1.4 心房逸搏周期又称V-A间期,指心室激动(心室起搏或自搏)至下一次预置的心房输出脉冲之间的间期。

V-A间期取决于下限频率(V-V间期)和A-V间期,V-A间期=V-V间期—A-V间期。

1.5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指心室起搏或感知在心房对任何信号不感知的一段时间。

PVARP可以程控调节,其功能防止误感知由心室逆传至心房Pˉ波而引起的心动过速。

1.6 总心房不应期(TARP)为A-V间期+心室后心房不应期,通常设置在400ms左右,此期间心房不发生感知。

1.7 心室不应期感知QRS波群后的一段时间内心室不发生感知。

1.8 心室空白期心房脉冲发生后心室感知电路内设置10~60ms的空白期。

常见起搏器功能异常心电图

常见起搏器功能异常心电图

常见起搏器功能异常心电图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王斌由于双腔起搏器定时周期复杂,在体表心电图上有时难以确定是否存在正常的感知和起搏。

在分析起搏心电图时,应熟悉上述的起搏器计时间期。

常见起搏器异常包括感知异常、起搏异常和其它功能异常。

这些异常可以发生于单腔或双腔起搏器。

由于双腔起搏器定时周期复杂,在体表心电图上有时难以确定是否存在正常的感知和起搏。

在分析起搏心电图时,应熟悉上述的起搏器计时间期。

此外,由于起搏器感知功能在心电图上不能直接显示出来,常常通过异常的起搏表现出来。

常见的起搏器功能异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起搏功能异常起搏功能异常是一个常见的起搏器异常,又可分为起搏系统的异常和功能性异常。

前者包括起搏导线故障、移位,脉冲发生器(电路)异常、导联导线与起搏器的连接异常以及电池耗竭。

功能性起搏异常包括超感知使起搏脉冲发放受到抑制、阈值升高(慢性、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引起)和功能性失夺获。

在心电图上,起搏功能异常主要有以下两个表现:1. 起搏脉冲没有按时发放(1)超感知在心电图上表现为起搏器没有按照设置的间期发放起搏脉冲,即起搏脉冲意外的脱漏。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注意心电图上有无可能被感知的信号,包括干扰等信号,因为超感知引起的起搏抑制是比较常见的原因。

可在起搏器的部位放置一块磁铁,观察磁铁频率时的起搏功能,因为磁频下的起搏电压较高(4.5V左右),而且常常呈DOO/VOO/AOO起搏(没有感知功能)。

如果此时起搏功能正常,则多提示功能性异常,否则应考虑起搏系统的异常。

当然,也可以通过程控起搏器的频率和电压等参数来判断起搏器的起搏功能是否为功能性异常。

(2)电极导线故障如断裂、移位等,常表现为:①间歇性起搏功能异常,因为有时断裂的导体可以间断地接触,部分恢复起搏功能;②起搏脉冲信号的脱失呈规律性,也即因脱失产生的长的起搏间期是基础起搏周期的整倍数,因为,此时起搏器发放脉冲的周期(频率)没有改变。

(3)电池耗竭表现为起搏周期的延长、起搏模式的改变(如DDD→VVI)等。

起搏心电图ppt课件

起搏心电图ppt课件
结论:假象?故障?
(有条件的话,用其他方式再辅助验证,如X线透视,程控仪测试等)
解释假象或排除故障。
起搏心电图
起搏心电图的判读
通过形态判读起搏功能
起搏钉+起搏波形
起搏心电图
• 起搏心电图的识别:
• 刺激信号波(钉样标记)
• 除极波与复极波
起搏钉的刺激信号是人工心
脏起搏器发放的电刺激脉冲
在心电图上的具体反应。
起搏心电图
起搏心电图起搏功能分析— 形态
•起搏功能正常:
•不应期外的起搏脉冲钉后有夺获心房或心室除极 波;
•起搏功能障碍:
•不应期外的起搏钉后无夺获的心房或心室除极波。 VVI
起搏心电图
小测试:起搏功能如何?
VVI /60 VRP330ms
1
2
3
4
5
6
7
结论:4#、5#、6#、7#起搏良好; 2#、3#假性不良; 要点:找到自身R波,找到完全夺获的QRS波
起搏心电图
DDD起搏心电图心房感知分析
LRI
LRI
AEI
美敦力起搏器是改良型的AA计时,心房起搏只受LRI 和AEI间期控制。当房室1:1传导时,心房按照LRI间期 起搏;当出现室早时,心房按照AEI间期起搏,以保证 相对稳定的心室率。
起搏器如何识别室早?
起搏心电图
DDD起搏心电图心房感知功能 分析
•感知不良:起搏器不能准确感知自身心电信号,造成
竞争性心律,起搏器显示起搏百分比过高。
VVI / 60 VRP330ms



12
LRI
LRI
LRI
LRI
LRI
LRI

起搏器基础篇(二)起搏心电图简析

起搏器基础篇(二)起搏心电图简析

起搏器基础篇(二)起搏心电图简析今天我们愉快的一起来开启起搏器的第二个篇章,起搏心电图。

一、什么是起搏心电图:起搏心电图是起搏器的时间间期、特殊功能以及各种参数设置作用于起搏器患者的自身心律之上所形成的心电图表现。

这里面就涉及了三方面的综合作用,三股势力之间的交织就会使得起搏心电图的表现千变万化,但任何复杂的事物背后必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起搏心电图也不例外,那么我们的起搏心电图规律探寻之旅的第一站从一个基本的起搏心电图的组成开始。

二、起搏心电图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特征1.刺激信号也叫脉冲信号(单极起搏时呈现钉样信号,双极起搏时不明显),代表了脉冲发生器释放了脉冲电流;2.1起搏的心房波,右心房上部起搏时与窦性P波形态接近,右心房下部或房间隔起搏时,起搏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迥异;2.2起搏的心室波,起搏的QRS波形态取决于右心室起搏位点,右室心尖部起搏QRS图形呈现为左束支阻滞QRS波形态(且电轴左偏),PS:如果右室电极被植入在三尖瓣附近,或流出道,起搏QRS 波会呈现为LBBB+电轴正常或右偏。

如果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的起搏QRS波形由LBBB转变为RBBB波形,则需评估是否有以下可能性,电极穿孔或者电极被植入至冠状静脉系统内(有极少数病人会出现右室心尖部起搏呈现RBBB图形)。

3.自身激动的波形自身的P波或QRS波4.融合波融合搏动(真性融合波),起搏器与自身搏动共同完成心室的除极,形态介于自身QRS波及起搏QRS波之间。

伪融合搏动(假性融合波),仅仅为脉冲信号与自身QRS波重叠,形态完全与自身QRS波相同。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说明,起搏心电图的构成,通过这张心电图我们先来看一下单极起搏状态下的心室脉冲信号以及起搏夺获的QRS波形的基本形态。

我们再来举一个融合波的例子,为大家展示下从自身QRS波向融合波的进化过程以及融合波向起搏夺获波的进化过程。

这也是一个设置为单极起搏的起搏器,清晰的展示了自己的起搏脉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同起搏模式的心电图表现
2011-01-17 11:14:34 作者:王立群 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276 文字大小:【大】
【中】【小】


分析起搏心电图不仅需要掌握普通心电图的知识,还应详细了解起搏器的技术参数、参
数设置、计时周期、工作特性以及特殊功能等。描记一份起搏心电图后,首先应确定起搏器
的工作模式(方式),才可能进一步判断心电图是否正常。本文讨论不同起搏模式正常工作
时的心电图表现。

1 起搏模式的编码规则
起搏模式(pacing mode)是反映起搏器基本功能状态的参数,临床采用北美起搏电
生理学会(NASPE)和英国起搏电生理学会(BPEG)制定的NBG起搏器编码中的前3位
表示,有频率应答功能者在第4位加注“R”表示。第1位注释起搏的心腔,A代表心房,V
代表心室,D代表心房心室均可起搏;第2位注释感知的心腔,A代表心房,V代表心室,
D代表心房心室均可感知;第3位注释感知后的反应方式,T代表感知后触发,I代表感知
后抑制,D代表感知后触发抑制,O代表无感知功能。

2 单腔起搏器的基本工作模式
2.1 VOO模式
心室起搏而无感知功能。心电图表现起搏脉冲按固定频率发放,自身心搏包括房波和室
波对其均无影响,钉状刺激信号后可跟随宽阔畸形的QRS波群(即起搏夺获心室),当自
身心律快于起搏频率时而可能产生竞争(图1)。

图1 VOO起搏(左图中★代表起搏功能)
.-
2.2 AOO模式
心房起搏而无感知功能。心电图表现为起搏脉冲按固定频率发放,自身心搏包括房波和
室波对其均无影响,钉状刺激信号后可跟随起搏夺获的P波。夺获的心房波可下传心室,
亦可不下传心室。
2.3 VVI模式
起搏并感知心室,感知后抑制起搏脉冲的发放。心电图特点是仅有心室起搏脉冲,自身
室波可以重整基础起搏间期,自身的房波对脉冲的发放无影响。从图2可以看出起搏脉冲
按需发出,其距离前面感知到的QRS波群(窦性下传或室早)或起搏脉冲的时间等于基础
起搏间期。

图2 VVI起搏模式示意图
(左图中★=起搏,○=感知,VP=心室起搏,VS=心室感知,以下同)

2.4 AAI模式
起搏并感知心房,感知后抑制起搏脉冲的发放。心电图特点是仅有心房起搏脉冲,起搏
脉冲距离前面感知到的P波(窦性或房早)或起搏脉冲的时间等于基础起搏间期。自身的
房波可以重整基础起搏间期,有无自身的QRS波群对其无影响(图3、图4)。

图3 AAI起搏模式示意图
(AP=心房起搏,AS=心房感知,以下同)
.-

图4 AAI起搏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房起搏脉冲按时发放并夺获心肌形成规律的房波,房波与室波的比例为2∶1或3∶2

2.5 VVT模式
起搏并感知心室,感知后触发起搏脉冲的发放。房波对起搏脉冲的发放无影响。当自身
室率快于基础起搏频率时,起搏器感知到室波后发放起搏脉冲,心电图表现为刺激信号叠加
于QRS波群上。若在基础起搏间期内未感知到自身QRS波群,则在计时结束时发放起搏
脉冲,在钉样信号后可见夺获的心室波(图5)。

图5 VVT起搏
图A、B分别为同一位患者在VVT起搏模式下不同基础起搏频率时描记的心电图。

2.6 AAT模式
起搏并感知心房,感知后触发起搏脉冲的发放。室波对起搏脉冲的发放无影响。当自身
房率快于基础起搏频率时,起搏器感知到P波后发放起搏脉冲,心电图表现为刺激信号叠
.-
加于P波上(图6)。若基础起搏间期内未感知到自身P波,则在计时结束时发放起搏脉
冲,在钉样信号后可见夺获的心房波。

图6 AAT起搏
3 双腔起搏器的基本工作模式
3.1 DOO模式
心房心室顺序起搏,无感知功能。心房、心室起搏脉冲规律发放,自身的房波和室波对
其无影响(图7)。

图7 DOO起搏模式示意图
3.2 VAT模式
心室起搏,心房感知,感知心房后触发心室起搏。其特点是仅起搏心室,无心房起搏,
自身房波后跟随着心室起搏脉冲。自身室波不影响起搏脉冲的发放。对心室波无感知功能。
其计时以心室为基础。感知自身房波后,经房室延迟(AV间期)后发放心室起搏脉冲,若
AV间期结束仍未达到上限频率间期(URI),起搏脉冲推迟至URI结束时发放;若下限频
率间期(LRI)结束时AV间期计时未结束,仍按时发放起搏脉冲(图8)。
.-
图8 VAT起搏模式示意图
3.3 VDD模式
心室起搏,心房心室感知,心房感知后抑制心房起搏脉冲并触发心室起搏脉冲,心室感
知后抑制心房和心室起搏脉冲。心电图特点是仅起搏心室,自身房波后跟随着心室起搏脉冲
(图9)。无心房事件时的起搏脉冲距前一室波的间期等于下限频率间期。感知自身房波后,
经房室延迟(AV间期)后发放心室起搏脉冲,若AV间期结束仍未达到上限频率间期(UR
I),起搏脉冲推迟至URI结束时发放;若下限频率间期(LRI)结束时AV间期计时未结
束,仍按时发放起搏脉冲。自身室波出现后重整下限频率间期。

图9 VDD起搏模式示意图
3.4 DVI模式
心房心室顺序起搏,心室感知,感知后抑制起搏脉冲发放,其特点是心房心室均可起搏,
心房无感知功能,自身房波不影响起搏脉冲的发放。可分为制约式DVI起搏和非制约式D
VI起搏。制约式DVI在AV间期内不感知心室,心房心室起搏脉冲成组发放(即心房脉冲
发放后,无论AV间期内有无自身室波都发放心室脉冲)。非制约式DVI在AV间期内心
室有感知功能(空白期除外)。图10是以心房为计时基础的DVI工作示意图,无自身室
波的情况下,心房起搏脉冲的间期等于基础起搏间期,房室之间为程控设置的AV间期;感
知到自身心室激动后重整基础起搏间期。心电图中可见到一个心房脉冲信号,也可见到心房
心室2个脉冲信号,或者无脉冲信号。
.-
图10 非制约式DVI起搏模式示意图
3.5 DDI模式
心房心室顺序起搏、心房心室感知,感知后抑制脉冲的发放。DDI起搏的计时以心室为
基础,其心电图表现有下列情况:
①自身心房和心室频率都低于下限频率(基础频率)时,心房心室顺序起搏,心房和心
室脉冲的间距等于AV间期;
②感知到自身房波后,心房脉冲被抑制但不触发心室脉冲,直到下限频率间期计时结束
时才发放心室脉冲;
③心室事件(感知或起搏)除了启动下一个下限频率间期的计时,同时还开始VA间期
(即下限频率间期-AV间期)计时,VA间期计时结束时仍未感知到自身房波则发放心房脉
冲,在随后的AV间期结束(相当于下限频率间期结束)时亦未感知到自身QRS波则发放
心室脉冲,若感知到自身QRS波群则抑制心室脉冲的发放同时开始下一个计时周期(图1
1)。

图11 DDI起搏模式示意图
3.6 DDD模式
心房心室顺序起搏,心房心室感知,感知自身房波后抑制心房脉冲的发放并触发心室脉
冲的发放,感知自身QRS波群后抑制心房和心室脉冲的发放(图12)。DDD起搏的心电
图表现可以出现四种基本组合:①心房心室顺序起搏;②心房起搏,心室感知,见于自身心
.-
房率过慢而房室结传导功能良好时。有人将连续这种起搏图形称为“AAI”模式,但实际并不
准确,如前文所述真正的AAI对心室是不感知的,实际上是由于感知到自身QRS波群而抑
制了心室脉冲发放(图13);③心房感知,心室起搏,这种组合是由于自身的心房率较快
而房室结传导时间超过AV间期所致。有人将连续出现的种起搏图形为“VAT”模式,而实际
上起搏器对心室有感知功能,只是在AV间期结束时仍未感知到心室激动才出现心室脉冲的;
④心房心室均为感知,起搏脉冲被抑制。

图12 DDD模式示意图
本图为以心房为计时基础的DDD起搏工作情况示意图。

图13 DDD起搏看似AAI起搏,室早使起搏间期重整提示心室具感知功能
4 频率应答模式
因缓慢性心律失常田置入起搏器的患者中,约50%以上有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即对运
动和情绪刺激不能作出正常的心率反应。频率应答性(也称频率适应性)起搏可以智能化模
拟正常人生理性心率变化,使患者获得理想的心率。频率应答性起搏利用传感器感知体内的
某些生理、生化或物理指标来随时调节设定起搏频率。其编码是在相应起搏模式的3位代
.-
码后加“R”,如AAIR、VVIR、DVIR、DDIR、DDDR等,其心电图表现与相应起搏类似,
只是计时周期中基础起搏间期(或下限频率间期)由传感器驱动的频率间期所代替,而可能
随时变化(图14)。

图14 DDDR起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