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起搏心电图解读之四根据起搏P′、QRS′波形判断起搏部位
起搏心电图分析与诊断(许原)

心电图分析要点
有:心房起搏良好 判断脉冲后有或无P波 无:心房起搏不良
观察心房脉冲前有否自主P波
有:假性起搏不良 无:心房起搏不良
有:心室起搏良好 判断脉冲后有或无QRS波 无:心室起搏不良 有:假性起搏不良 观察心室脉冲前有否自主QRS 无:心室起搏不良
判断起搏功能
患者男,72岁,因反复头晕、晕厥1年植入心室单腔起搏器
而引起心脏停搏的一种特 殊功能
心电图表现
起搏的房室间期突然缩短 至110ms
电信号
A
交叉感知窗
房室间期 110ms
判断起搏器功能
起搏功能正常
心房起搏脉冲后有起搏的P波,心室起搏脉冲后有起
搏的QRS波群
起搏功能障碍
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起搏脉冲不能有效夺获心肌,引
起的临床及心电图改变
判断起搏功能
⑴ R-S=S-S;
⑵ S-R <S-S;
⑶ R-R <S-S;
判断感知功能
S R R S S
⑴ R-S=S-S;
⑵ S-R <S-S;
⑶ R-R <S-S;
判断感知功能
单腔起搏器快速分析步骤
目测心电图各周期 找出基本起搏间期 判断各周期是否符合基本规律
R-S=S-S S-R <S-S R-R <S-S
AV间期:缩短 / 延长
寻找异常间期,确定基本起搏间期 判断起搏器功能:障碍、正常、特殊功能
谢 谢 !
E-mail:xuyuanoku@
II AAI
起搏模式
临时起搏器心电图判读

判断起搏器工作状态
通过心电图可以判断起搏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以及起搏频率、起搏阈值等参数是否正常。
识别起搏器故障
当起搏器发生故障时,心电图上可能会出现异常 的起搏信号或感知功能异常等表现,有助于及时 发现并处理故障。
指导起搏器程控
根据心电图表现,可以调整起搏器的参数设置, 如起搏模式、感知灵敏度等,以更好地适应患者 的生理需求。
起搏频率设置
起搏频率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生理 需求进行设置,过高或过低均可
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阈值设置
阈值是指能够引起心脏有效收缩 的最低刺激强度,阈值设置过高 可能导致起搏失败,设置过低则 可能增加电池消耗和心肌损伤风
险。
安全性评估
在调整起搏频率和阈值时,应密 切监测患者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变
化,确保安全。
临时起搏器广泛应用于临床急 救、围手术期保护以及心脏疾 病诊断等领域。
工作原理与操作流程
临时起搏器通过电极导线将脉冲 发生器产生的电信号传导至心脏,
刺激心肌收缩。
操作流程包括患者准备、穿刺置 管、起搏器参数设置、电极导线
固定以及术后监测等步骤。
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 则,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01
02
03
感知灵敏度
起搏器应能准确感知到自 身心电信号,感知灵敏度 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导致起 搏器工作异常。
感知功能测试
通过调整起搏器感知灵敏 度并进行心电图记录,可 以判断感知功能是否正常。
感知不良表现
感知不良时,起搏器可能 无法抑制自身起搏脉冲发 放,导致竞争性心律失常。
起搏频率和阈值设置合理性评估
他检查手段相结点,加深学员对临时起搏器心电图判读的理解。
常见起搏器心电图探讨

一个刺激信号之间的间期。
第十三页,共49页。
双腔起搏器
第三十页,共49页。
④
磁铁(cítiě)试验,磁铁(cítiě)频率下降至 43次/分
第三十一页,共49页。
⑤
VVI起搏电池耗竭,基础频65/分,可见起搏功能好,箭头(jià ntó u) 所标之处为脉冲落入心脏不应期,表明未感知其前的QRS波。
起搏心律(xīn lǜ)与窦性心律(xīn lǜ)竞争;偶发房性期前收缩; 间歇性起搏, 感知功能障碍。
心室(xīnshì) 间断起搏
第四十页,共49页。
感知(gǎnzhī)过度1
肌电位干扰双腔起搏器,心房过度感知 (gǎnzhī),引起快速心室跟踪起搏
第四十一页,共49页。
感知(gǎnzhī)过度2
AF伴双腔起搏器误感知(gǎnzhī)所致心动过速
第四十二页,共49页。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A 一次室早经房室结逆传引起心房逆行激动(jīdòng)的P’波,P’波再双腔起 搏器下传激动(jīdòng)和起搏心室,引发心动过速。
第二十三页,共49页。
I
II III
avL avF
Pace off QRS=160ms
Pace on QRS=100 ms
第二十四页,共49页。
起搏器故障(gùzhàng)心电图
第二十五页,共49页。
起搏器故障(gùzhàng)原因
机械故障:起搏器、电极(dià njí)导线 起搏参数设置不当 起搏系统以外的因素
常见起搏器功能异常心电图

常见起搏器功能异常心电图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王斌由于双腔起搏器定时周期复杂,在体表心电图上有时难以确定是否存在正常的感知和起搏。
在分析起搏心电图时,应熟悉上述的起搏器计时间期。
常见起搏器异常包括感知异常、起搏异常和其它功能异常。
这些异常可以发生于单腔或双腔起搏器。
由于双腔起搏器定时周期复杂,在体表心电图上有时难以确定是否存在正常的感知和起搏。
在分析起搏心电图时,应熟悉上述的起搏器计时间期。
此外,由于起搏器感知功能在心电图上不能直接显示出来,常常通过异常的起搏表现出来。
常见的起搏器功能异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起搏功能异常起搏功能异常是一个常见的起搏器异常,又可分为起搏系统的异常和功能性异常。
前者包括起搏导线故障、移位,脉冲发生器(电路)异常、导联导线与起搏器的连接异常以及电池耗竭。
功能性起搏异常包括超感知使起搏脉冲发放受到抑制、阈值升高(慢性、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引起)和功能性失夺获。
在心电图上,起搏功能异常主要有以下两个表现:1. 起搏脉冲没有按时发放(1)超感知在心电图上表现为起搏器没有按照设置的间期发放起搏脉冲,即起搏脉冲意外的脱漏。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注意心电图上有无可能被感知的信号,包括干扰等信号,因为超感知引起的起搏抑制是比较常见的原因。
可在起搏器的部位放置一块磁铁,观察磁铁频率时的起搏功能,因为磁频下的起搏电压较高(4.5V左右),而且常常呈DOO/VOO/AOO起搏(没有感知功能)。
如果此时起搏功能正常,则多提示功能性异常,否则应考虑起搏系统的异常。
当然,也可以通过程控起搏器的频率和电压等参数来判断起搏器的起搏功能是否为功能性异常。
(2)电极导线故障如断裂、移位等,常表现为:①间歇性起搏功能异常,因为有时断裂的导体可以间断地接触,部分恢复起搏功能;②起搏脉冲信号的脱失呈规律性,也即因脱失产生的长的起搏间期是基础起搏周期的整倍数,因为,此时起搏器发放脉冲的周期(频率)没有改变。
(3)电池耗竭表现为起搏周期的延长、起搏模式的改变(如DDD→VVI)等。
心电图的正常图形解读与异常判读

心电图的正常图形解读与异常判读一、什么是心电图?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利用心脏肌肉在工作时产生的电活动记录下来的一种检查方法。
通过测量心脏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特定的波形图形,可以了解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二、正常心电图的特征1. P波:P波代表房室结激动传导,通常应该是呈正向并尖锐而对称的波峰。
2.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室性激动传导过程,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波峰和凹陷,其中R峰为最高点。
3. T波:T波代表室性肌肉复极化过程,应该是倾斜向上并光滑的。
三、常见异常心电图1. 心率失常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时,P波消失且心房未能同步收缩。
房室传导阻滞:QRS间期延长或QRS波形变异。
室性早搏:提前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2. 心室肥厚左心室肥厚:R波振幅增高、胸前导联的S波深度增加。
右心室肥厚:右胸导联V1中,R波增高或者S波减低。
3. 心脏缺血缺血性ST段改变:ST段抬高或压低超过0.1mV。
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ST段抬高和Q波。
4. 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加快,P波形态正常。
室性心动过速:心率加快,QRS波形畸形。
5. 其他异常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钙、低镁等可以引起T波改变。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可引起心电图异常。
四、专业判读与建议对于一份心电图的判断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以下是一般的建议:1. 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
2. 判断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和体征。
3. 检查患者的基础资料,如年龄、疾病史等。
4. 结合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如心肌酶谱、心脏超声等。
五、心电图的应用心电图不仅可以用于判断患者的疾病情况,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1. 心电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活动,对病情进行及时评估。
2. 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通过心电图的分析,确定异常节律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评估药物疗效:观察药物对心脏电活动的影响,调整治疗方案。
《临床心脏电生理入门与起搏心电图基础》记录

《临床心脏电生理入门与起搏心电图基础》读书记录目录一、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2)1.1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 (3)1.1.1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4)1.1.2 心脏的传导系统 (5)1.2 心脏的电生理检查方法 (6)1.2.1 心电图 (7)1.2.2 心内电生理检查 (8)二、心脏起搏心电图基础 (9)2.1 起搏器的基本原理 (10)2.1.1 感应器和起搏器的结构 (11)2.1.2 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 (12)2.2 起搏心电图的表现 (14)2.2.1 正常起搏心电图 (15)2.2.2 异常起搏心电图 (17)2.3 起搏器植入术及术后管理 (18)2.3.1 手术步骤 (19)2.3.2 术后注意事项 (20)三、临床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心电图的应用 (21)3.1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22)3.1.1 心律失常的类型 (24)3.1.2 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 (25)3.2 心脏起搏器的个性化应用 (26)3.2.1 起搏器参数的调整 (27)3.2.2 起搏器并发症的处理 (29)3.3 心脏电生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30)3.3.1 心脏电生理研究的新技术 (31)3.3.2 心脏电生理研究的新理念 (32)一、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在临床心脏电生理领域,了解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心脏电生理是指心脏在生理条件下产生的电活动过程,包括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
心脏起搏是指心脏自身的节律控制,即窦房结通过一系列的传导途径,使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收缩。
传导系统主要包括心房、心室和房室结等组织,它们共同参与到心脏的电活动过程中。
心脏起搏信号主要来源于窦房结,它是一种自主节律的起搏点,位于右心房上部。
窦房结所产生的冲动经过房间隔传导至心房肌细胞,然后通过心房传导系统进入右心室。
右心室的收缩与左心室的舒张是相互联系的,心脏的正常收缩与舒张需要传导系统的协调作用。
房室结是心脏传导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它位于右心房和左心室之间,起到连接两者的作用。
心电图基础知识入门讲解

心电图基础知识入门讲解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它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心电生理学检查手段之一,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心电图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讲解。
一、心电图的来源和原理心脏是由起搏细胞和传导细胞构成的,它们产生的电活动可以通过皮肤表面的电极传导出来,形成心电图。
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电活动沿时间轴的变化情况。
心电图有三个主要的波形:P波、QRS波群和T 波,它们分别代表了心房、心室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二、常见的心电图导联和标准导联位置心电图通过将电极贴在患者的不同部位来记录不同导联的心电信号。
常见的心电图导联包括:标准导联(Ⅰ、Ⅱ和Ⅲ导联)、胸导联(V1-V6导联)和肢导联(aVR、aVL和aVF导联)。
标准导联通常用于评估心脏整体的电活动情况,而胸导联则主要用于评估心脏的前后位和左右位的电活动变化。
三、常见的心电图波形1. P波:P波是由心房除极过程产生的,代表了心房收缩的电活动。
正常情况下,P波应该是正向的,持续时间应该在0.08秒以内。
2. QRS波群:QRS波群是由心室除极过程产生的,代表了心室收缩的电活动。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是均匀且持续时间在0.12秒至0.10秒之间。
3. T波:T波是由心室复极过程产生的,代表了心室肌肉再次极化的电活动。
正常情况下,T波应该是正向的,形状应该与QRS波群一致。
四、心电图的常见异常表现和诊断意义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心房颤动等。
通过心电图可以判断患者的心律情况,为临床医生进行正确的治疗提供依据。
2.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心脏供血不足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见的表现是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等。
这些异常波形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并作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3. 心室肥厚:心室肥厚是指心脏的心室壁增厚,通常是由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引起。
三腔起搏器心电图 ppt课件

ppt课件
18
三腔起搏心电图表现形式
2.1 自身心房率慢于起搏器的低限频率并伴有自身PR间期长 于起搏器(优先侧)的AV间期 2.2自身心房率超过起搏器设置的低限频率伴有自身PR间期 长于起搏器的AV间期时 2.3 自身心房率慢于起搏器的低限频率(即自身RP长于起搏 器VA间期)并伴有自身(优先侧)PR间期短于起搏器的AV间 期时 2.4 心房率超过起搏器设置的低限频率并伴有自身房室传导 时间(PR间期)短于起搏器的AV间期时 2.5 窦性心律+持续稳定短PR间期 2.6 窦性心律+PR间期不稳定 2.7 持续房颤
ppt课件
5
右心房起搏的图形
心房除极向量:指向左下方; 心电图:心房脉冲后有P波,P波在Ⅱ、aVF直 立,aVR倒置
PAV 150ms
PAV 250ms
ppt课件
6
四种心律的除极综合向量
ppt课件
7
右室心尖部起搏心电图
额面上除极向量指向左上;横面除极向量指向左后。 肢体导联,I导主波向上,Ⅱ、Ⅲ、aVF导主波向下,电轴左偏; 胸前导联,呈不典型CLBBB图形,V1导联主波向下,V5、V6 导联QRS 波呈宽阔向上的R波为主或向下的S波为主(各占50%左右的比例)。 由于心室除极缓慢,因此,起搏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s, 相应的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左心室起搏的除极向量及心电图
虽然复杂多变,但心电图有一定特征性表现。 ①肢体导联:I、aVL导主波为负向,可呈QS波。 电极在心底部时,Ⅱ、Ⅲ、aVF均为正向波; 电极在心尖部时,Ⅱ、Ⅲ、aVF主波均为负向。 ②胸导联:电极位于侧壁或后侧壁时,V1-V3导主波为正; 电极位于前壁、前间壁时,V1-V3导联主波为负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起搏心电图解读系列讲座(4):根据起搏P′、QRS′波形判断起搏部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何方田吕钽【摘要】通过13个图例阐述了不同起搏部位、电极脱位或接口错接情形下,以及单、双心室起搏方式下的心电图特征,回溯分析了起搏电极有无脱位或错接,判断单、双心室起搏方式。
【关键词】心房起搏;心室起搏;希氏束起搏;双心室同步起搏;电极脱位一、心房起搏部位的判断心房电极植入部位通常为右心耳、右心房游离壁或右心房间隔部。
1、起搏部位为右心耳、右心房游离壁心房电极植入右心耳、右心房游离壁后,起搏脉冲所引发的心房除极方向与窦性激动的除极方向一致,故起搏的P′波极性与窦性P波一致,在Ⅰ、Ⅱ、aVF、V3~V5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图1)。
图1 “J”型电极固定在右心耳,其起搏P′波极性和形态与窦性P波基本一致2、起搏部位为右心房间隔部右侧房间隔是右心房最佳起搏部位。
因房间隔是心房内传导延缓或阻滞最常发生的部位,此处起搏既可消除心房内传导延缓或阻滞,又可减少左、右心房除极时间差及复极的离散度,故可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
由于起搏部位距左、右心房均较近,因此起搏的P′波变窄、时间缩短,形态不同于窦性P波。
3、心房电极脱位至心房下部若心房电极脱位至右心房下部或穿过房间隔至左心房下部,则起搏的P′波极性与窦性P波相反,呈现逆行P—波的特点(图2)。
图2 心房电极脱位至心房下部导致起搏P′波呈逆行P—波特征例1:患者男,59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1年。
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860 ms,频率70~120次/min,A-V间期200 ms。
Ⅱ、Ⅲ、a V F、V3~V6导联心房起搏脉冲后跟随的P′波倒置,而aVR导联直立,呈现逆行P-波特征(图2);其起搏周期0.86 s,频率70次/min;P--R间期0.16 s,QRS波形正常;Ⅱ、Ⅲ、aVF 导联T波低平或负正双相。
心电图诊断:①双腔起搏器,以AAI模式起搏;②心房下部起搏心律,提示心房电极脱位至心房前下部,需结合临床;③下壁轻度T波改变。
4、心房电极脱位至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附近若心房电极脱位至靠近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附近,则起搏脉冲可引发心室起搏,在下壁导联形成主波向上的起搏QRS′波群,并出现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起搏图形[1]。
图3 双腔起搏器,心房电极脱位至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导致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并存例2:患者男,5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三度房室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半年。
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1 080 ms,频率56~100次/min,A-V间期160 ms,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 ARP)350 ms,心室不应期300 ms。
上、下两行Ⅱ导联定准电压均为5 mm/mV (图3),其中上行显示窦性P-P间期0.80 s,频率75次/min,P波均未能下传心室。
R1~R3搏动宽大畸形,呈R型,其前有相关的起搏脉冲,起搏周期1.08 s,S-R′间期0.07s;R4搏动也宽大畸形,略提前出现,其偶联间期0.86 s,频率70次/min;R5搏动为DDD起搏,其心室脉冲引发的QRS'波群呈QS型,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图形,房性起搏逸搏周期即R4-S间期1.16 s,表明R1~R3搏动的起搏脉冲均由心房电极发放,且心房电极均未能感知窦性P波,提示心房电极脱位至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引发心室起搏。
下行Ⅱ导联系将起搏器程控为VVI起搏模式后记录,显示起搏QRS′波形与上行的R5搏动一致。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三度房室阻滞;③双腔起搏器,偶见DDD起搏;④心房电极感知功能异常,心房脉冲引发右心室起搏,提示心房电极脱位至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⑤S-R′间期延长,提示心房电极脱位后起搏右心室时,其电极与心内膜交接区出现一度传出阻滞[2];⑥提示开启频率负滞后功能;⑦室性早搏或加速的室性逸搏。
5、心房、心室导线和脉冲发生器的接口错接此种情况下可出现心房脉冲起搏心室,而心室脉冲起搏心房的反常现象[3]。
图4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错接后引起的心房和心室交叉刺激例3:患者女,67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1 h。
Ⅱ导联(图4)显示第1个起搏脉冲引发宽大畸形QRS-T波群,第2个起搏脉冲后跟随相应的P′波,V-A间期0.17 s,呈现“心房脉冲-起搏QRS′波群-心室脉冲-起搏P′波”的序列;这表明心房电极导线错接在心室线路接口中,其发放的起搏脉冲激动心室;而心室电极导线错接在心房线路接口中,其发放的起搏脉冲激动心房(箭头所指处为起搏的P′波)。
心电图诊断:①DDD起搏心律;②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错接后引起的心房和心室交叉刺激。
二、单心室起搏部位的判断根据V1、Ⅱ、Ⅲ、aVF导联起搏QRS′波形的特征,可判断单心室起搏部位。
若为右心室起搏,则V1导联QRS′波群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再根据Ⅱ、Ⅲ、aVF导联QRS′主波方向,以确定是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还是右心室流出道起搏。
若为左心室起搏,则V1导联QRS′波群呈类右束支阻滞图形。
1、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大多数的心室起搏电极放置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脉冲发放后,其除极方向由右心室向左心室、由心尖部向心底部,故起搏QRS′波群在V1导联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QRS′主波向下),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下,电轴左偏[4](图5)。
图5 VVI起搏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时的心电图特征例4:患者男,76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VVI起搏器5年。
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1 000 ms,频率60次/min。
常规12导联心电图定准电压均为5mm/mV(图5),显示心室起搏QRS′波群呈类左束支和左前分支阻滞图形,aVR、aVL、aVF、V4~V6导联起搏QRS′波群之前可见窦性P波,频率50次/min。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缓;②VVI起搏心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起搏功能正常。
3、右心室流出道起搏(非常规起搏部位)少数的心室起搏电极放置在右心室流出道,起搏脉冲发放后,其除极方向由右心室向左心室、由心底部向心尖部,故QRS′波群在V1导联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QRS′主波向下),在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电轴正常或轻度右偏[4](图6)。
图6 VVIR起搏器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时的心电图特征例5:患者男,73岁,临床诊断: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植入VVIR起搏器1年。
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1 100 ms,频率55~120次/min。
肢体导联与胸导联分别同步记录,其中V4~V5导联定准电压为5 mm/mV(图6),显示基本节律为不纯性心房扑动,Ⅱ、Ⅲ、aVF导联QRS′波群呈R型,在胸前导联呈类左束支阻滞图形,起搏周期0.75 s,频率80次/min。
心电图诊断:①不纯性心房扑动;②VVIR起搏心律(右心室流出道起搏),起搏功能正常。
3、左心室起搏绝大多数的左心室起搏用于双心室同步起搏。
单纯的左心室起搏较少见,主要见于重大手术需要保护性临时起搏、心脏手术后需要植入起搏器或血管畸形等几种情形。
起搏脉冲发放后,其除极方向由左心室向右心室除极,起搏QRS′波群在V1导联呈类右束支阻滞图形(QRS′主波向上),Ⅰ、V6导联QRS′主波向下(图7)。
图7 VVI起搏器左心室心外膜起搏时的心电图特征例6:患者女,45岁,临床诊断:风心病,双瓣膜置换术后,心外膜植入VVI起搏器半年。
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1 100 ms,频率55次/min。
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定准电压均为5 mm/mV(图7),未见窦性P波,也未见明显的f波,心室起搏QRS′波群呈类右束支阻滞图形,时间0.26 s,Ⅰ、V6导联QRS′主波向下,起搏周期1.10 s,频率55次/min。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停搏或细颤型心房颤动?②VVI起搏心律,为左心室心外膜起搏,起搏功能正常。
4、右心室起搏后电轴发生变化与起搏器植入时,心室电极从右心室流入道逐渐进入右心室心尖部[4],或心室电极脱位后发生漂移有关。
5、右心室电极脱位至右心室流入道三尖瓣附近若右心室电极脱位至右心室流入道三尖瓣附近,则其发放的起搏脉冲有可能引发心房起搏,跟随相应的逆行P—波。
图8 双腔起搏器,心房电极交替性感知功能低下、心室起搏脉冲夺获心房例7:患者女,70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1年多。
设置的起搏参数:基本起搏周期1 100 ms,频率55~100次/min,A-V间期180 ms,心室后心房不应期350 ms,心室不应期300 ms。
上、下两行V1导联系不同时间记录(图8),上行显示双腔起搏器,起搏周期1.08~1.10 s,频率55~56次/min,A-V间期0.18 s;心房起搏的P′波经房室交接区下传心室出现呈rS型QRS波群,时间0.11 s,而心室起搏脉冲落在QRS波群的起始处,未能引发心室除极,呈现出伪室性融合波的特点。
下行显示窦性P-P间期0.86~0.96 s,频率61~70次/min,P-R间期0.17 s;值得注意的是,R1、R3、R5、R7窦性搏动的P波和QRS波群后起搏器仍发放心房和心室脉冲,其中R1、R3搏动中起搏脉冲的A-V间期为0.18 s,而R5、R7搏动中则为0.12 s,属于心室安全起搏;心室起搏脉冲后均跟随相应的起搏P′波,表明心室脉冲夺获心房,P2、P4、P6与其后心房脉冲的间距为1.10 s,与起搏器的基本周期一致,表明心房电极交替性感知了窦性P波。
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双腔起搏器,伪室性融合波,心室安全起搏信号;③心房电极交替性感知功能低下,提示由心房电极亚脱位所致;④心室起搏脉冲夺获心房,提示心室电极漂移至三尖瓣处附近,需结合临床诊断。
6、希氏束起搏当心房电极植入在希氏束附近或室间隔时,其发放起搏脉冲除极心室所形成QRS′波群畸形程度较轻或呈原有束支阻滞图形(图9),而心室电极植入右室心尖部,其起搏QRS′波形呈类似左束支阻滞图形。
一般情况下,起搏器均由植入在希氏束附近或室间隔的心房电极发放起搏脉冲经传导束下传带动心室除极产生一种QRS′波群,但当其出现间歇性失夺获时,植入右室心尖部的电极将发放起搏脉冲带动心室除极出现右室心尖部起搏的QRS′波群,这样就会出现两种起搏QRS′波形(图10)。
例8:患者男,56岁,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室性心动过速。
半年前于我院心内科植入双腔ICD。
【起搏器资料】SJM Fortify *DR CD2231-40、除颤电极Durata 7122、希氏束电极2088TC-58。
起搏电极位置:(1)希氏束电极:右室希氏束部位(心房接口);(2)起搏感知电极:中间隔;(3)除颤电极:中间隔偏低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