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策略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技巧理解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原理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技巧理解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原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是高中化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化学考试中的热门考点。
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原理,对于解答试题和提高解题效率非常关键。
本文将从观察前提、能量变化类型、反应焓变、焓变计算以及示例演练等方面介绍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复习技巧。
一、观察前提在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时,需要能够准确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观察时应注意: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理状态的变化,如固体的溶解、气体的生成、颜色的变化等;2. 温度的变化,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中温度的升高或降低;3. 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气味的变化、光亮的出现等。
二、能量变化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温度升高,对环境而言是放热的;吸热反应则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外界的能量,温度降低,对环境而言是吸热的。
三、反应焓变反应焓变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摩尔数之间所对应的热量变化。
反应焓变可以分为标准焓变和反应焓变。
1. 标准焓变: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摩尔数的反应物参与反应,进行放热或吸热的焓变。
常见的标准焓变包括标准生成焓、标准反应焓等。
2. 反应焓变: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的实际焓变值,与反应物的摩尔数有关。
四、焓变计算理解焓变计算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与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相关的问题。
1.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反应热(ΔH)等于生成物的反应焓减去反应物的反应焓。
2. 焓变计算方法:可通过热量计(热量容器)等实验设备来测定焓变,也可以利用已知的标准焓变计算。
五、示例演练为了帮助大家加深对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理解,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示例演练题:1. 写出以下反应的类型(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a) NaOH和HCl反应生成NaCl和H2O;b) NH4NO3溶解于水中。
2. 根据以下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焓变(ΔH):CH4(g) + 2O2(g) -> CO2(g) + 2H2O(l) (已知ΔH(CH4) = -802kJ/mol )通过对上述示例演练的讨论和解答,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原理,并提高解题能力。
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专题八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反应热等概念。
2、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了解盖斯定律,能计算化学反应焓变。
4、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教学过程:考点一: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知识精讲】1、化学反应中的热量从两个角度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记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
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类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等。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
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 ℃、101 kPa下进行的,可不注明。
(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3)注意符号单位ΔH应包括“+”或“-"(“+”可省略)、数字和单位(kJ·mol-1).(4)注意守恒关系①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②能量守恒。
(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标注“↑”、“↓”以及“点燃”、“加热”等.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
正误辨析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2)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吸热反应不加热不能发生(×)(3)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是单一的(√)(5)化学键断裂要吸收热量,也必定发生化学变化(×)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任何情况下都没必要注明反应条件(×)(7)C(石墨,s)===C(金刚石,s)ΔH>0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8)已知:500 ℃、30 MPa下,N2(g)+3H2(g)错误!2NH3(g)ΔH =-92。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案

例: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炭和水蒸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等。
(二)、化学能与电能⑴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①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化学能−−−→−燃烧热能−−→−蒸气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②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⑵①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②原电池形成的一般条件:Ⅰ 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Ⅱ 相连接的两个电极(金属或非金属导体及其它可以做电极材料的物质)。
Ⅲ 两电极同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Ⅳ 形成闭合回路。
③原电池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分开在两极进行,还原剂所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给氧化剂。
④原电池原理的应用:Ⅰ 实验室制氢气。
为加快氢气的产生速率,可用粗Zn 或Zn 粒,先用CuSO 4溶液浸泡一会儿 或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的CuSO 4溶液。
Ⅱ 可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若由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做电极,则较活泼的金属做负极(一般情况下)。
Ⅲ 制化学电源(电池)。
如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高能电池。
a .一次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
如干电池等。
b .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在放电时所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可以逆向进行(一般通过充电器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使电池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这样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放电),再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充电)的循环。
如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
c .燃料电池:利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燃料和氧化剂(如氧气)反应所放出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电能。
通常通过外设装备将燃料送入原电池的负极,而将氧化剂送入原电池的正极,这时电池起着类似于试管、Ⅰ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要尽可能充分地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Ⅱ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实质上是从多方面控制燃烧反应的条件(包括环境)。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教学设计

—
—
—
—
—
极 反应 式是
。
— —
『 例题 1 投 影
在任何化学反应中总伴有— — 的变化 。 原 因: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 , 断开反应物中的 化学键要 能量 , 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 能量 。 化学 键的— — 和— — 是化学
— —
反 应 中能 量 变 化 的主 要 原 因。 判断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 中是吸 收能量还是放 出能量 , 决定 于— — 。 E 反 应 物 总 能 量 > E 生 成 物 总 能 量, 为— — 反应 。 E 反 应 物 总 能 量 < E 生 成 物 总 能 量, 为 反 应
根 据 所 学 知 识 ,利 用 提 供 的实 验 用 品 自 己选 取 材料设计原 电池 。看谁设计得又快又多 。 材料 : 西红柿 、 食醋 、 食盐水 、 糖水 、 无水酒精 、 锌 棒、 铜棒 、 铁钉 ( 2 个) 、 镁条 、 塑料管 、 铅笔芯 、 木棍 、 玻 璃棒 、 导线 、 金属夹 、 烧杯( 5 0 mL ) ( 若干)
『 科 学探 究 ]
观 察能力 、 实验能力 、 思维 能力 、 归纳 总结和 自 学 能力 的提 升 。
七、 教 学 资 源
多媒 体 课 件 , 学 生 自备 学 案 ( 章末小结 ) , 设 计 实 验, 试卷错误 习题扫描图片 , 学案练 习卷 , 精选例题 。
八、 教 学过 程
[ 例题 ] 例1 已知拆 开 1 m 0 I H — H键 、 l m 0 l 卜 I 键、 l mo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必修2 ) 、 人民 教育 出版社 、 第二章《 化学反应 与能量 》 、 章末复 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复习

不 生成物的量 同 点 反应热 的含义
六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详见教材
七 盖斯定律
1 内容 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 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焓 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焓变相同。 2关。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复习课件
广东实验中学
贺文启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 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或原子团) 的重新组合,即反应物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 形成。 注意:仅有化学键的断裂,不能称为化学反应。
从物质的角度: 有新物质生成 从微粒的角度: 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2) 焓变: 焓变是用于描述反应热的物理量,常用H来表示
H=H生-H反=E断-E成
三、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示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关系的方程式。
2.表示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例如:在25℃、101kPa H2(g) + ½ O2(g) = H2O(l) H=-285.8kJ/mol 表示 298k、101kPa时1mol H2(g)与1/2 mol O2(g)反应生成 1mol液态水,放热285.8kJ
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相 同 能量变化 H 点
反应物的量
燃烧热
放热反应
中和热
H <0 , 单位 kJ/mol 1mol可燃物 不限量 1mol反应物完全 燃烧时放出的热 量;不同的物质 燃烧热不同 可能是1mol也可 以是0.5mol(不限) H2O 1mol 酸碱中和生成 1molH2O时放出的热 量,强酸强碱间的中和 反应中和热大致相同, 均约为57.3kJ/mol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节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化 学
①钠投入水中 ②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③食物腐烂 ④炸药爆炸 ⑤氢气在氯 指
气中燃烧
⑥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⑦碳与水蒸气制取水煤气(CO和H2)
⑧
导 生
硫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⑨氦气球受热爆炸
活
(1)属于放热反应的有:_①__③__④__⑤__⑥__⑧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吸热反应的有:_②__⑦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极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势。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问题1-4】原电池中正负极和总反应之间是什么关系?试着写出Zn-Cu(稀 H2SO4)原电池的正负极和总反应式。
负极反应 + 正极反应 = 总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的理论模型
【评价反馈练习2】 铝—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溶液是 KOH溶液,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试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入空气的电极是_正__(填“正”或“负”)极。 ②Al电极上发生_氧__化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③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4_A_l_+_3_O_2_+_4_O__H_-_=_4_A_l_O__2-_+_2_H_2_O____(写离子方程式)。
D.单位时间内生成2a mol NH3,同时消耗a mol N2
2NH3(g)(条件忽
本章小结
知识线
化学能 与热能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化学能 与电能
原电池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状态
思维模型
能量守恒思想 氧化还原恒思想 化学平衡思想
核心素养
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

高一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学案编号:04【学习目标】1、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燃烧热的计算3、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加*的内容为本章重难点。
【基础自学】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相结合的,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能量。
2、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1)E(吸收) E(释放)——放热反应E(吸收) E(释放)——吸热反应(2)∑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物质发生变化时,不变。
⑵能量守恒定律: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能量,如转化为等。
2、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3、热能转化为化学能——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思维拓展】1、“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2、凡是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3、是否存在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为什么?4、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化学键强弱有何关系?三、焓变、反应热1、在吸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吸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填+、—)。
在放热反应中,由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放热反应的反应热 0,即△H为。
2、计算△H的方法:△H= 的总能量- 的总能量=*四、热化学方程式观察例1——例3中的热化学方程式例1.在2000C、101KPa时,1mol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HI的反应,有关文献上表示为:例2.在250C、101KPa时,有2mol由H2和O2化合生成1molH2O的反应,一个生成气态水,一个生成液态水,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例3. 合成氨的反应热可以表示为:【自主总结】: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和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电化学知识》高考复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复习纲要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除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据此化学反应可分为:二、重要概念1、反应热:当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的温度相同,反应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
2、焓:物质内部所具有的能量。
焓是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物质具有确定的焓值,但目前人们无法求得,只能判断其相对值。
3、焓变:指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
焓变:△H =H 产物-H 反应物。
单位:kJ ·mol -1。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在等压条件下,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的形式,没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这时的前后焓变即为反应热。
否则,焓变就可能还包含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如光、电、波等。
一般说:反应热=焓变=△H4、燃烧热:25℃,101KPa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燃烧热。
一般:C→CO 2(g ),H→H 2O (l ),S→SO 2(g ),N→N 2(g )*苏教版中“标准燃烧热”:指25℃,101KPa 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的反应热。
或在标准态下,298K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燃烧焓..... 另:写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一般可燃物都以1mol 为系数,其他可以是分数。
5、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中和反应,生成1mol H 2O 时的反应热。
注意:①强酸和强碱中和热:H +(aq)+OH -(aq)=H 2O(l);△H =-57.3kJ/mol :。
②弱酸弱碱的中和反应,放出的热会低于57.3 kJ/mol 。
③浓酸、浓碱反应,会受到稀释溶解放热的影响 三、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注意:a.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如s 、l 、g 、aq 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策略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策略高要一中高三化学备课组苏学玲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要求:一、化学反应与能量1.化学键与能量:断开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则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是吸收热还是放热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高低。
2、反应热:反应热是指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吸热时,Q为正值;放热时,Q为负值。
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在普通化学方程式基础上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标明了化学对应的焓变。
3、注意(1) △H 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2)应注明△H 的测定条件。
未指明反应热△H ,是指25℃(298K )101KPa 时的反应热△H 。
(3)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4)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
(5)相同条件(温度、压强),正向进行的反应和逆向进行的反应,其反应热△ H 数值相等, 符号相反。
(6)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 H 表示反应完全进行时的能量变化,与是否可逆无关。
三、反应能量的计算1、盖斯定律: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热效应都相同。
2、计算方法:如下图: △H =△H 1 + △H 2。
四、几种典型的反应热1 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
如:H 2(g)H=- kJ/mo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燃烧物前计量数为1。
2、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 mol 水。
如: NaOH(aq)+H 2SO 4(aq)= Na 2SO 4(aq)+H 2O(1) ; ΔH=- kJ/mol 。
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水前的计量数为1。
五、反应热的相关计算 1、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计算:△H △H 2△H =H(生成物) - H(反应物)2、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键能计算:△H =Е(反应物) -Е(生成物)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热效应都相同。
运用盖斯定律要注意:①研究对象的物质的量与题意要求一致②设置途径符合基本的物质变化关系三、高考形式:常见高考题型:常见典型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判断反应吸热或放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特别燃烧热和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运用热化学方程式依据盖斯定律进行相关计算;最新能源相关知识中的应用。
19.(07理科基础)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D.限制使用电动车14.(07广东高考)将L 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202224262830V1 / mL 温度/℃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C 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LD 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14.(08广东高考)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22.(05广东高考题)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
钛白(TIO2)是目前最好的白色颜料。
制备TiO2和Ti的原料是钛铁矿,我国的钛铁矿储量居世界首位。
含有Fe2O3的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2)制取TiO2的流程如下:的原子序数为22,T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第族。
(2)步骤①加Fe的目的是;步骤②冷却的目的是。
(3)上述制备TiO2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副产物是;考虑成本和废物综合利用因素,废液中应加入处理。
(4)由红金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步骤为:已知:①C (s )+O 2(g )CO 2(g ); ΔH =- kJ·mol -1②2CO (g )+ O 2(g )2CO 2(g ); ΔH =-566 kJ·mol -1 ③TiO 2(s )+2Cl 2(g )TiCl 4(s )+ O 2(g ); ΔH = +141 kJ·mol -1 则TiO 2(s )+2Cl 2(g )+2 C (s )TiCl 4(s )+2 CO (g )的ΔH = 。
反应TiCl 4+2Mg 2MgCl 2+Ti 在Ar 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 。
答案(1)4 IVB (2)将Fe 3+还原成Fe 2+析出(或分离、或得到)FeSO 4·7H 2O (3)FeSO 4·7H 2O 石灰(或碳酸钙、废碱) (4)-80 kJ·mol -1防止高温下Mg (Ti )与空气中的O 2(或CO 2、N 2)作用 22. (06广东高考题)往有机聚合物中添加阻燃剂,可增加聚合物的使用安全性,扩大其应用范围。
例如,在某聚乙烯树脂中加入等质量由特殊工艺制备的阻燃型Mg(OH)2,树脂可燃性大大降低。
该MgOH)2的生产工艺如下:(1)精制卤水中的MgCl2与适量石灰乳反应合成碱式氯化镁[Mg(OH)2-xCl x ·mH 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合成反应后,继续在393K~523K下水热处理8h,发生反应: Mg(OH)2-xCl x ·mH 2O =(1-2x )Mg(OH)2+2xMgCl 2+mH 2O (3)阻燃型Mg(OH)2具有品粒大、易分散、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好等特点。
上述工艺流程中与此有关的步骤是 。
(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Mg(OH)2(s)=MgO(s)+H 2O(g);ΔH=+kJ·mol-1 Al(OH)3(s)=21Al 2O 3(s)+23H 2O(g);ΔH=+kJ·mol-1 ①Mg(OH)2和Al(OH)3起阻燃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
②等质量Mg(OH)2和Al(OH)3相比,阻燃效果较好的是 , 原因是 。
(5)常用阻燃剂主要有三类:A.卤系,如四溴乙烷;B.磷系,如磷酸三苯酯;C.无机类,主要是Mg(OH)2和Al(OH)3。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应用时较理想的阻燃剂是(填代号),理由是: 。
答案:(1)2MgCl 2+(2-X)Ca(OH) 2+2mH 2O==2[Mg(OH)2-X Cl x ·mH 2O]+(2-X)CaCl 2 。
(2)除去附着在Mg(OH)2表面的可溶性物质MgCl 2 、CaCl 2 等。
(3) 水热处理、表面处理。
。
(4)①吸热(或“吸热分解”,或“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②M g (O H )2 单位质量M g (O H )2和A l (O H )3的热效应分别是 kJ·g -1、 kJ·g -1等质量的M g (O H )2比Al (O H )3吸热多。
(5) C ,分解物不燃烧、无毒害。
19. (08广东高考题)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工业碳酸钠(钝度约98%)中含有Ca 2+、Mg 2+、Fe 3+、Cl -和SO -24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S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1种)。
(4)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 。
(5)已知:Na 2CO 3·10H 2O(s)=Na 2CO 3(s)+10H 2O(g) ΔH 1=+ kJ ·mol -1 Na 2CO 3·10H 2O(s)=Na 2CO 3·H 2O(s)+9H 2O(g) ΔH 1=+ kJ ·mol -1 写出Na 2CO 3·H 2O 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5) 写出Na 2CO 3·H 2O 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a 2CO 3·H 2O (S )==== Na 2CO 3(s ) + H 2O (g )ΔH= +mol 23、(09广东高考题)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有广泛应用。
(1)同磷灰石[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制备黄磷(P 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Ca 5(PO 4)3F(s)+2lSiO 2(s)+30C(s)=3P4(g)+20CaSiO3(s)+30CO(g)+SiF4(g) ∆H ①上述反应中,副产物矿渣可用来 。
②已知相同条件下:4Ca 3(PO 4)2(s)+3SiO 2(s)=6Cas 3(PO 4)2(s)+2CaSiO 3(s)+SiF 4(g) 1H ∆ 2Ca 3s(PO 4)2(s)+10C(s)=P 4(g)+6CaO(s)+10CO(g) 2H ∆SiO 2(s)+CaO(s)=CaSiO 3(s) 3H ∆ 用1H ∆、2H ∆和3H ∆表示∆H ,∆H =(2)三聚磷酸可视为三个磷酸分子(磷酸结构式见右图)之间脱去两个分子产物,其结构式为 。
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是常用的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 (3)次磷酸钠(NaH 2PO 2)可用于化学镀镍。
①NaH 2PO 2中P 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化学镀镍的溶液中含有和,在酸性等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a ) N 12+ + H 2PO -2 + → Ni + H2PO -3 + (b )6H 2PO -2 +2H+ =2P+4H 2PO 3+3H 2↑ 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并配平反应式(a )。
③利用②中反应可在塑料镀件表面沉积镍—磷合金,从而达到化学镀镍的目的,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镀。
请从以下方面比较化学镀与电镀。
方法上的不同点: ;原理上的不同点: ;化学镀的优点: 。
23.答案(1)①生产水泥等建筑材料 ② 1H ∆+32H ∆+183H ∆ (2)Na 5P 3O 10(3)①+1② 1 Ni 2+ + 1 H 2PO 2-+ 1 H 2O → 1 Ni + 1 H 2PO 3- + 2H +③ 化学镀无需通电,而电镀需要通电 都利用氧化还原反应HO -P -O -P -O -P -OHOHOH OH OO O化学镀对镀件的导电性无特殊要求21.(江苏05高考题)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