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述评
兰州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兰州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兰州方言指的是中国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使用的方言。
它属于官话的一个分支,与北京话、天津话等方言有一定的差异。
对于兰州方言使用者来说,他们的语音特点会对他们学习英语的发音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一,声调的影响。
兰州方言的声调系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兰州方言的声调较为平坦,音调变化较小。
相比之下,英语中的声调变化较为明显,尤其是在单词的重读音节上。
这对兰州方言使用者来说,可能会造成在学习英语时难以准确捕捉和模仿英语的高低音调变化。
在学习英语发音时,他们需要加强对于声调的敏感度和理解,提高对于英语声调变化的模仿能力。
第二,元音的影响。
兰州方言的元音系统与普通话也有所不同。
兰州方言中的元音变化较少,主要有a音、e音、i音等。
相比之下,英语中的元音系统较为复杂,包括了长短元音以及很多不规则的元音发音。
兰州方言使用者在学习英语时需要注意学习和区分英语中各个元音的发音。
他们需要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逐渐习得正确的英语元音发音。
第四,连读和语调的影响。
兰州方言中,连读现象较为常见,音节之间的边界模糊。
而英语中,连读和语调的运用对于正确表达意思非常重要。
英语中的连读可以决定一个短语的重音位置。
在学习英语时,兰州方言使用者需要注意学习和模仿英语中的连读和语调规律,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兰州方言对于英语语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声调、元音、辅音以及连读和语调等方面。
兰州方言使用者在学习英语时需要加强对于这些特点的理解和模仿能力,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和口语练习,逐渐习得正确的英语发音。
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

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本文运用迁移理论,论述了普通话和方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既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迁移规律,减少或避免负迁移,促进正迁移。
同时,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母语的迁移作用。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方言语音【Ah~raet】Thispaperanaly~s山eeffects0flanguagetransfer0fPutonghua锄ddialects0nEnglishpronuneiatiorI.Thetransferhasitstw0sides:positiiveandnegative.1~aerefore,iti8suggestedthatteacherstrytohell~’bringaboutthepositivetransfer,de‘creasing0r-fpossible.avoiding山enegativetransfer.However,itissI~pposedt0takean0bjectiveattitudetowardslaIlgu。
ge[Fans—fer.【Keywords】f~ositivelanguagetrans feI’;negativeLanguagetransfcr;dialects;pronunciation在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中,由于中国方言复杂,有时方言与方言之间难以沟通,很多人即使说普通话,也因为方言的不同而带着明显的地方色彩。
l迁移迁移(transfer)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迁移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掌握的一种过程。
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positive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两种,如果旧知识的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帮助、促进作用,它就是正迁移;反之,如果旧的知识、经验的迁移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它就是负迁移,即干扰(inter~rference)。
兰州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兰州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引言:兰州方言,又称西北官话,是兰州地区的方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科中缅语族汉语的官话的一种。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兰州方言受到了西北地区其他方言的影响,同时由于汉藏语系和汉语科中缅语族的特点,也具有一些独特的语音特点。
本文将探讨兰州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
一、兰州方言的声母对英语的影响兰州方言的声母相对于标准普通话和英语具有一定的特点。
1.浊化的影响兰州方言中的一些清辅音在汉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发生了浊化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兰州方言的英语发音。
兰州方言中的“f”音,往往会发音为“p”音,如“发音”(pà yīn)、“发动机”(pà dòng jī)。
当兰州方言母语者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将英语中的“f”音发音为“p”音,造成语音错误。
2.清辅音相对稀少相比于标准普通话和英语,兰州方言中的一些清辅音相对稀少。
英语中的“s”音和“sh”音,在兰州方言中较为罕见。
兰州方言的母语者在学习英语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发音上的困难。
1.韵尾爆破的现象兰州方言中的许多韵母末尾常常会发生爆破的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与英语中的一些短元音相似。
当兰州方言的母语者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将英语中的短元音发音为韵尾爆破的形式,造成语音错误。
2.韵尾辅音的省略兰州方言中的一些韵尾辅音经常被省略,这与英语中辅音相连的韵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英语中的“-er”音,在兰州方言中可能会被省略,例如将“teacher”(老师)发音为“tea”的形式。
这种差异可能对兰州方言的母语者学习英语时的发音产生一定的影响。
1.四声合为三声相比于标准普通话的四声系统,兰州方言中的四声往往会合为三声。
这种差异可能会对兰州方言的母语者学习英语时的语调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他们很难准确地模仿英语中的语音轮廓。
2.声调的缺失兰州方言中的一些声调,如降调和升调,在英语中是非常重要的。
兰州方言的母语者可能会在学习英语时忽略这些音调,导致语音的不自然。
汉语对英语习得的影响

汉语对英语习得的影响摘要:汉语的迁移现象是外语习得过程中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
本文浅析了英语习得过程中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正、负迁移现象,揭示了汉语的迁移对英语习得的正、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习得英语的建议。
关键词:汉语;正迁移;负迁移;英语习得外语习得是一个受内因和外因影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汉语对外语的习得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这在语言学中被称为汉语的迁移现象。
语言的迁移现象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
语言的迁移现象主要有正迁移和负迁移。
对于汉语的正迁移,学习者应该找出汉语与英语的相同和相似之处,在英语习得过程中更好地借助汉语来学习英语。
对于负迁移,学习者要认识到由汉语干扰而造成的错误在所难免,从惧怕出错的心理障碍中解脱出来,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在英语习得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习英语的最佳效果。
一、英语习得中汉语的正迁移当学习者所学的语言规则与汉语规则相同时,就会产生正迁移,它有利于外语学习。
汉语作为学生已经获得的极为稳定的语言知识和习惯,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汉语对语音学习的正迁移汉字的读音和英语单词的读音都由音节组成。
汉语拼音分为声母和韵母,韵母有单韵母和复韵母。
英语的音标分为元音和辅音,元音有单元音和双元音。
汉语的声母相当于英语单词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相当于英语的元音。
汉语拼音的声母和英语的辅音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有类似的地方,所以大多数学生在发下列音素时障碍不大:/p/、/b/、/t/、/d/、/k/、/g/和/f/在汉语中可对应为p、b、t、d、k、g、和f。
元音音素/i:/、/u:/和/a:/同样能对应找到汉语中的i、u、和a。
在英语学习中可以通过比较辨析读音的异同,掌握正确的读音。
2.汉语对词汇学习的正迁移(1)用汉语解释英语词汇。
学习英语时,学习者头脑中已具备了一定的汉语背景知识和认知理解能力,教师可以用中文讲解抽象单词词义,如horizon(地平线),parliament(议会),sociology(社会学)等。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研究

吴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研究【摘要】英语是一门综合多个领域的实用语言学科,而且掌握好英语的语音发音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七大方言的一个分支——吴方言,在语音等方面都与英语发音有较多的不同点,对于学习英语语音发音的吴地学生来说,在这充满方言的学习环境下,会对学习第二语言—英语产生重大滞碍。
因此,本文将以吴方言中的一个代表——衢州方言为例,以几个典型的字母发音作为研究着手点,研究当地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做出其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分析,并提出发音建议。
【关键词】衢州方言;语音特点;影响分析;发音建议0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尤其在21世纪以来,由于国际逐渐趋于多元化状态,英语已成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通用语言。
英语是我国的第二外语,是学生必学的科目之一。
然而在我国,能够用英语自然流畅交流的人不多,而且在周围充满方言的环境下,对英语语音产生的一些影响值得研究。
吴方言,作为中国第二大方言,对吴地学生的英语语音发音有着重要影响力,而衢州方言,作为其中的一个代表,与其他方言的字母发音有着一些差异。
所以本文将以衢州方言的几个典型的字母发音特点作为研究着手点,研究当地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做出其对英语发音的影响分析,并提出发音建议。
1 吴语衢州方言及其语音特点“吴方言是我国七大汉语方言之一,其发音规律和语音特征与英语有着很大的差异。
正因为如此,吴方言区的学生学习英语语音时也往往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其方言的影响,不自觉地把吴方言的发音习惯搬到英语中去,却忽略了其语音系统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少发音偏误,音段音位(segmental phoneme)上的发音偏误尤甚。
”(王宏军,2007)“处衢方言系吴语的二级分类,处衢方言分布音的英语单词时没有困难。
”(刘雅雯,2011)1.2 通过舌尖和齿龈发音衢州人的很多发音不会过于卷舌,一般通过舌和齿龈的接触发音,而不通过舌和牙齿的摩擦发音。
如生活中的“生”字,原本普通话发音为(sheng),但在衢州方言中,则为(seng)。
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摘要:中英文,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在语音上有着较大的不同。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汉语的语音习惯和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语语音的发音起着负面的影响。
而这些影响可能会对英语学习形成一个桎梏。
本篇论文对两系统语音作了对比分析,显示不同之处,并且试图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来解决负面效应。
关键词:对比分析;负面影响;解决方法一、引言由于两种不同历史起源,英文与中文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等一些方面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我们的母语——中文,在我们的英语学习中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对于这些不同点的系统分析将会对消除外语学习的消极影响提供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样也能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二、英语音标学习的重要性从语言学的发展来看,口语要比书面语言更具有重要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中,口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作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和使用率最高的语言之一,英语也是一件交际中的工具,而好的交流就需要准确的表达观点。
正确的发音也在此种情况下显得尤其重要。
学习正确而且标准的语言发音也就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
良好的英语发音也对加强和改进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综合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负面影响已证实,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发音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外语学习者的发音产生影响。
同时英语和汉语隶属于不同的语系。
很多语言学家也发现对于中国学生来讲,汉语与英文在发音系统上的不同之处和中文中方言的口音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犯错的主要原因。
那么对于英语与中文发音的对比分析将会在发现外语语音学习上的负面影响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四、对比分析1.元音在英语中总共有20个元音音素,其中包括12个元音和8个双元音,而中文的拼音中却又35个元音音素包括6个单元音和29个复合元音。
英语中的单元音要比汉语中的单元音划分得更细。
比如在中文中我们找不到英语中的例如/i/ 和/u/这样的单元音。
但是在拼音中却有i 和 u这样的单元音跟英语中的/i:/ 和 /u:/发音是相似的。
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及解决对策发表时间:2020-11-03T10:09:56.1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2期 作者: 来引姣[导读] 语言,作为媒介,是一种以任意发音符号组成的系统,是人类交流的手段,而语音在交际语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来引姣
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 陕西西安 710018
摘要:语言,作为媒介,是一种以任意发音符号组成的系统,是人类交流的手段,而语音在交际语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及国内外经济贸易、文化、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相互交流学习,学习英语已经成为必须。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当以语音为首要学习任务,因为语音关系到发音、听力、背诵、口语等诸多方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交流和理解。然而,学生在学习语音的时候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在我国一些地区,地方母语方言的负迁移始终困扰着广大英语学习者。本研究将问卷调查及教学实例相结合,通过观察及列举,分析方言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语音;方言;负迁移;英语学习 1 四川、陕西两省的方言实例:
笔者接触过四川、陕西两省份的学生,结合教学实践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来自于农村地区,从小他们的汉语发音就有些许方言的味道。四川学生和陕西个别地区的学生,很多人将发音 [ai]和[an]不分,音节[ai]和[h][b][p][m]相拼时,就容易将[ai]发成[an]。[zh][ch][sh]和
[i]相拼,容易读成[zi][ci][si]。例如,将还(hái)读成hán,徘(pái)读成pán,是(shì)读成sì,水(shuǐ)读为(suì)。宝鸡、汉中农村一带方言将拼音/l/和/n/混淆,例如,来(lái)读成nái,南(nán)读成lán,老(lǎo)读成nǎo。在我班学生关于青岛崂山游记的英语作文中,崂(láo),大部分学生写成náo。因此,导致崂山的英文Mount Lao 读成Mount Nao,引起了误解。
中国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

中国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摘要】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中国方言对外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主要原来在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母语,使得人们在语言发音、词意掌握、语境理解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而外语与方言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学习外语语音的时候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特别是在英语语音学习的过程中,中国的汉语拼音与英语字母之间有着一定的共性,很容易受到汉语方言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语言迁移理论的阐述,简要分析了方言对英语元音、辅音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学习建议,以提高学习者学习英语语音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国方言;英语语音;语言迁移;建议【作者简介】马骁,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在英语学习中,每一个学习者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能够说一口标准、流利的英文,而英文发音是否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英文学习水平和成果的重要参考。
但是现实情况是,由于受到方言的影响,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语音的时候通常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英语发音问题。
有的学习者会比较苦恼,方言作为自己的母语,很难做出改变,而英语作为外来语言,要想真正地掌握英语,就必须从自己的发音做起,所以学习英语语音的难度比较大。
这种母语影响外语语音学习的情况受到了很多语言学家的关注和研究,有的学者已经把研究焦点集中在方言和国际音标,哪一个才是影响英语语音学习的主要因素。
客观来讲,国际音标是针对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母语的学习者制定的通用标准,这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对于中国学习者而言,要想提高英语语音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就要努力找到中国方言与英语语音学习的契合点,找准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语言发音进行纠正,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加顺利地学习和掌握英语语音。
一、语言迁移理论迁移(Transfer)本身是心理学上经常讨论的一种理论或观点,主要指的是在学习某种文化的过程中,学习者由于本身具备某种知识系统,而会影响其习得的新知识或新技能。
在外语学习的研究领域中,迁移理论经常适用于母语对外语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就是语言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述评摘要:本研究检索整理了我国1957至2013年260篇研究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论文,从论文来源与阶段分布、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3方面分析阐述了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的发展状况,阐述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展望了研究前景。
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具有一定启示借鉴意义。
汉语方言; 英语语音习得; 影响; 述评作者简介:翟红华,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赵吉玲,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相关信息: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编号11YJA740114)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2011-2015) 的阶段性成果。
衷心感谢《外语界》编辑部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
(本文刊于《外语界》2015年第1期(总第166期))1.引言语音习得是掌握一门语言的基础之一。
英国著名语言学教授Gimson(1989)指出,学习一门语言应理解50%-90%的语法,会运用l%的词汇已经足够,但必须全面掌握语音,由此可见语音的重要性。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定的语音系统和发音规律。
汉语和英语分属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在语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母语为汉语英语学习者的发音往往因受到汉语发音特征的影响带有某种口音,而中国的方言区又十分复杂,“一般可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七个大方言区。
以上七大方言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其中尤以语音差异为甚。
据统计,语音的不同约占80%”(杨伟钧1986:4)。
英语教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探讨汉语方言对英语学习者发音的影响,虽结论不一,但成果颇丰。
本研究尝试检索整理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论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总结呈现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的状况、特点及发展态势,进而指出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和发展前景。
2.文献选取本研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为检索范围,以“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方言”、“语音”等为主题检索项对1957至2013年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得到关于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论文260篇。
这些论文数量较大,涉及各个层次,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该领域研究的现状与特点。
3.研究成果分析我们对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论文进行了仔细阅读梳理,并从论文来源与阶段分布、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3方面加以分析总结。
3.1论文来源与阶段分布260篇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论文从来源上看,可分为核心期刊、普通学报、普通期刊及硕士论文,每类论文的数量及比例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论文基本上以普通学报和普通期刊论文为主,两类论文共210篇,占80%以上,而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仅20篇,所占比例不到10%,这说明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并未引起英语教学界充分重视。
根据不同年份、不同来源的论文数量,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可分为4个主要阶段:1957-1989、1990-1999、2000-2009、2010-2013,4个阶段不同类型论文的数量如图1所示。
以下分析各个阶段的论文数量分布情况。
(1)1957-1989,这一阶段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成果最少,只有4篇,其中3篇发表于核心期刊,1篇发表于普通学报。
这可能与五六十年代英汉对比成果的述评最为薄弱(许高渝2003)相关。
方淑珍(1957)的“英语和广州话语音比较分析”可被认为是该领域的首篇论文,80年代以前也只有方淑珍开展相关研究,直至80年代末期杜忠昌(1988)、葛丙辰(1988)、韦雷(1988)等少数研究者才对此进行了研究。
(2)1990-1999,这一阶段较前一阶段研究成果有所增加,核心期刊论文5篇,普通学报论文3篇,出现了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如刘世生1990;乐眉云,凌德祥1993,1994),但尚无普通期刊论文和硕士论文。
(3)2000-2009,进入21世纪后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开始引起高校一线教师的重视,研究成果总量大幅增长(如田祥斌2002;邱爱午2007;苏友等2009)。
普通期刊开始发表相关论文,共有36篇。
普通学报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幅增长,共有64篇。
这一阶段的11篇核心期刊论文通常只是简单提及方言,并未围绕方言展开详细论述。
比如,刘锦明、刘晋婉(2002)认为/l/、/r/习得错误从根本上讲由母语方言的干扰造成,但对干扰的原因却一笔带过。
史清泉(2002)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θ/、/ai/等英语有而汉语没有音素的发音上主要受到汉语方言的影响。
自2000年以来,在一线研究者指导下,陆续有研究生加入研究队伍开展研究,撰写了13篇硕士论文(如刘洋2007;陈海杰2008;吴静2009),进一步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
(4)2010-2013,这一阶段普通期刊和硕士论文数量进一步增长,普通期刊论文44篇,硕士论文17篇。
普通学报论文数量小幅减少到62篇,但仍是最多(如高淑英2010;法小鹰2011;高玉娟,宫红英2011),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大幅减少,仅有1篇。
硕士论文呈地域性增长态势,比如辽宁师范大学的刘希哲(2010)、时筱惠(2010)、王清(2010)、王雪梅(2011)分别以沈阳方言、大连方言、本溪方言、庄河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的蒋成(2010)、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孙立华(2011)等也探讨了各自方言区方言对英语语音发音的影响。
从论文来源与阶段分布分析可知,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的研究成果中高端研究成果较少,但21世纪以来研究成果呈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说明汉语方言影响英语口语教学效果这一问题已经逐步引起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3.2论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我们将检索到的260篇论文从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两个层面进行统计。
从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运用的理论主要是语言迁移理论和英汉对比分析理论,其次是中介语理论、语音格局理论等。
论文的研究方法既有以个人经验总结或一般性看法交流为主的定性研究,也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还有声学实验研究。
语言迁移是某一语言学习过程中习得的知识对学习其他语言的影响,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
美国语言学家Lado(1957)认为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通常无法摆脱母语的影响,会不可避免地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文化等迁移到外语学习中,从而影响外语学习。
从迁移的效果来看,迁移又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在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中,运用迁移理论探讨英语语音习得中汉语方言迁移的最多,共141篇,约占总数的54%。
英汉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兼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理论研究和语言应用领域(杨自俭1999:74)。
我国学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展汉英语音对比研究。
在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中,运用英汉对比分析理论的研究共42篇,约占总数的16%。
语音格局理论(Sound Pattern)是比较新颖的理论。
石锋(2002)指出,每一种语言和方言都有各自的语音格局。
语音格局是语音系统性的表现,包括语音的切分和定位特征、音位变体的类别和分布等。
语音格局可用于分析音节内部的声、韵、调,也可用于研究音节之间的系统发音和韵律特征等。
基于语音格局理论的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论文数量相对较少,只有7篇。
二语学习者在习得目标语过程中形成了一个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标语的中介语系统,其形成和发展具有内在的体系性(Selinker1988)。
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很少运用该理论,相关论文仅有6篇。
就研究方法而言,定性研究论文225篇,其中个人经验总结或一般性看法交流的论文156篇,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论文23篇。
例如,刘世生(1990)对外语专业学生入学时的语音语调进行了录音,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初始录音资料和追踪研究资料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山东各地方音影响英语语音学习的情况,得出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结果。
乐眉云、凌德祥(1994)首次对中国各大方言区中学生的英语语音学习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定量分析,探讨了各大方言区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及基本规律。
声学实验研究的数量较少,仅有12篇。
运用实验语音手段研究方言区学生英语发音问题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语音分析一般基于大规模语料库,借助嗓音起止时间、音轨、共振峰、语调模式等声学参数分析数据,更有效地揭示辅音发音部位和方法、元音发音的开口度以及轻重音交替等方面的问题,进而针对不同类型的偏误提出准确的矫正方法,以利于实际英语课堂教学开展。
这种研究方法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大量可用于定量分析的实验语音数据,有助于探索二语语音习得中的“正负迁移”特征,促进二语习得理论发展。
例如,王凤(2012)、尹璁璁(2013)分别通过语音学实验,使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 对山东西齐方言区英语学习者和美国英语母语发音人的录音语料进行了声学特征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批量处理和相关性分析,归纳了两者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差异,呈现了山东西齐方言区英语学习者辅音和元音的习得状况,为该方言区的英语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
姜玉宇(2010) 对闽、吴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的元音发音做了声学实验研究。
顾琰(2010) 基于语音库对吴方言区和北京方言区学生英语塞音浊音起始时间进行了初步考察。
这些研究为汉语方言影响英语语音习得的声学实验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
3.3论文的研究内容从研究内容来看,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习得影响研究可分为3类:方言对元音习得影响、方言对辅音习得影响和方言对超音段习得影响研究。
3.3.1方言对元音习得的影响受汉语方言中元音无长短音对立的影响,方言区学生的英语单元音长短音发音区别往往不够明显,即长元音不够长,短元音不够短(杜忠昌1988;韦雷1988;乐眉云,凌德祥1993,1994)。
对于/i:/、/æ/等英语元音,方言区学生大多由于开口度偏小而造成发音不准确,而对于/e/等元音,他们却经常由于开口度过大而造成发音偏误。
此外,方言区学生往往将中后元音/a:/发成前元音,而且相当数量的学生将央元音/ə:/读成后元音。
刘世生(1990)发现,受山东方言影响的学生会将/f/、/v/、/w/等辅音后面的长元音/i:/发成双元音/ei/。
当然,也有元音受到方言正迁移的影响而相对容易习得。
3.3.2方言对辅音习得的影响汉语方言区学生英语发音的难点主要在辅音发音方面,具体表现为塞音和塞擦音发音错误、擦音发音错误、鼻音和无摩擦延续音发音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