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美军军事战略调整的深层动因

合集下载

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冷战后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摘要自二战结束以后到冷战结束这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欧洲地区是美苏两超争霸世界的焦点和中心。

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和军事部署的重点理所当然的一直放在欧洲地区。

冷战结束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形势与世界地缘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动,尤其是随着东亚政治、经济、战略地位的急剧提升,亚太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大为提高,其全球战略部署的重心正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

但是必须承认,美国的战略重心真正转移到东亚还需时间,现在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还处在一个刚开始的过程之中。

关键字:美国战略重心中美关系地缘政治经济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强的大国,其战略利益的重心必定是放在与其自身政治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地区。

冷战期间美国的核心战略利益偏向于军事和政治,冷战结束以后,经济利益逐渐成为各国的核心战略利益。

美国的战略重心也必然随着这种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发生转移。

冷战期间的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是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二战结束以后,欧洲的经济军事实力被大大削弱,美国取代欧洲成为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同时,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大举介入西欧的经济复兴,帮助西欧重建,以增强资本主义阵容的实力。

同时在欧洲布置了大量的驻军和军事设施,开始与苏联进行冷战,以美国为首成立了“北约”军事同盟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展开对峙。

整个冷战期间,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同样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两者都是军事超级大国,视对方为自己的最大战略威胁。

①欧洲成为两个大国角力的主要阵地,两个国家都把最主要的海外军事力量放在了欧洲地区。

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都把欧洲视为自己的最重要的战略阵地,而在亚洲、非洲、中美洲这些地区的争夺相对来说是出于局部的战略利益。

两国的战略重心理所当然都放在了欧洲,这是由当时客观存在的世界政治经济地缘格局所决定的。

冷战结束以后的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一、美国战略重心的现状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已经失去了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但是其战略利益的重心仍然放在欧洲,美国同欧洲的经济政治联系是最密切的,其绝大部分的海外经济利益和军事存在依然放在欧洲。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调整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调整

布什的政策
典型的牛仔作风 单边主义:推出《京都议定书》、单方面 宣战、强硬外交、明确果断 减税进行到底:加大两极分化 部分社会福利计划和教育私有化 战争经济:大幅度增加军事开支和提高军 人待遇 保护家庭和传统宗教价值
布什成功连任
布什还是克里:两中不同的发展方向和 战略、两种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 美国社会的分化:独立选民25%趋于下 降,集团化日益明显 分裂的社会可能造成矛盾进一步尖锐, 并促使选举人制度改革:社会呼唤第三 力量作为缓冲(7500万联邦竞选基金) 两党制容易造成社会分化
冷战后美国的国际地位
冷战的胜利者还是两败俱伤?
在和平中大获全胜(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生活 方式、政治、经济、军事)(与苏联比较) 经济科技方面受到日本欧洲的严峻挑战; 综合国力下降明显;
联合国的作用:北约与八国集团是否取代? 有没有对手?:俄罗斯是昨天的敌人,中国可
能是明天的敌人,今天的美国没有敌人。“防止 出现新对手”—美国国防部的安全报告题目
布什成功连任原因
反恐领导人、个性魅力(强硬作风); 经济恢复增长、市场表现强劲; 注重传统价值:宗教、家庭(反同性婚姻、反堕胎、宗教政
治化与意识形态化)
生存底线提高后人民更爱国、更注重个人奋斗、更强 调传统精神价值,民主党保护穷人的口号越来越失去 作用; 克里的家庭背景:祖父母是犹太人科恩(制鞋商)、克里的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美国的政治霸权、世界警察; 以德制人与以德示人; 中国对美战略的一张牌; 反霸与国际责任与世界义务 没有美国会更安全吗?霸权稳定论与霸 权后稳定理论(国际机制理论)
美国内政方面的变化
里根经济学是否走过了?高财政赤字(达
摩克利斯剑)、高负债、高外贸赤字
经济贸易领域的反攻:“美国反攻日本” 经济安全第一:经济安全是美国国家第一安

冷战后期美国东亚战略的影响因素

冷战后期美国东亚战略的影响因素

冷战后期美国东亚战略的影响因素美国虽然不是东亚国家,但其一直以来都是东亚地区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因素。

面对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东亚地区政治经济格局新的形势,加之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美国的东亚政策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

总的来说美国东亚政策的决策主要取决于其在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考量。

标签:美国;东亚;冷战随着二战后,美苏对抗的不断加剧,加之东亚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战后历届美国政府都视东亚为对外战略的核心区域。

维护美国在本地区的利益是其东亚政策的核心和出发点。

美国向来对于东亚地区的局势,起着关键作用。

其战略总目标是扩大和维持美国的主导地位,降低和打击区域大国挑战意图和能力,美国东亚战略始终坚持“一个战略中心,两个战略基本点”,即以维持美国主导地位为中心,维持地区力量平衡和防范挑战势力为基本点。

〔1〕一、美苏东亚对抗形势在世界传统地缘政治中,东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东亚处于海权和陆权的交汇区,域外大国和本地区大国相互争夺,古已有之。

而东亚国家中的一些新兴力量的出现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东亚冷战史上,弱国的民族主义始终是共产主义和反共产主义这两种意识形态之外的一大思想潮流,造成美苏两国都难以把握和理解的一种局面,那就是国际强弱斗争、跨国意识形态斗争和国内社会-政治冲突三者相互交织。

〔2〕二战结束后,东亚地区诸多国家纷纷独立,民族主义热情高涨,对于旧殖民国家有相当的排斥情绪。

独立自主的内政外交思想成为了众多东亚新兴国家的共识。

此时东亚地区没有出现区域性的强国,因此,东亚尚未有政治核心,区域政治力量较为分散。

两极格局的形成,无疑加剧了东亚地区政治局势的分化。

部分民族国家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下,纷纷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如越南、朝鲜,还有许多新兴国家出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倾向,部分地接受了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美国为了维护其在本地区利益,对于新兴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遏制围堵政策,增加对于反共政权的扶植力度,强化美国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以增强美国与苏联争夺的筹码,提升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地位。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陈海宏2012-8-31 16:37:25 来源:《理论学刊》(济南)2007年11期第103~108页【专题名称】世界史【作者简介】陈海宏,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济南250014【内容提要】冷战时期,美国形成了为其全球战略服务的各种军事战略,包括“遏制战略”和各种核威慑战略,如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限制损伤战略、确保摧毁战略、现实威慑战略、总体威慑战略、有限核威慑战略和新的灵活反应战略。

与此相适应,军事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强调“空军第一”、“争夺制海权”、“质量建军”,并形成了新的作战思想。

这些战略和军事思想使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但是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关键词】冷战/美国军事战略/遏制战略/核威慑战略/空军第一/制海权/质量建军美国在“二战”后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和亚非拉人民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的惨败,使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受到沉重打击。

苏联军事实力空前膨胀并向全球扩张,于是在全世界形成了两强对峙、争夺霸权的局面。

“苏东事变”的爆发使美国终于取得了冷战的胜利。

冷战时期是美国军事战略和思想急剧变化的时期。

一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主要特点是多变。

“二战”之后是美国军事战略最多变的时期。

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考虑,美国军方围绕其全球战略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

战略家斯特劳斯·海普宣称:“为了美国的利益,最好能适应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即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势力中心,由这个中心来控制平衡和稳定,而这个控制权最好在美国手里。

”[1](P194)美国这种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地缘政治思想”,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

我国关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

我国关于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陈耀华[摘要]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的对外战略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 美国;对外战略;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研究进步迅速,研究成果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本文的介绍只能选择一些重要的、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

一、关于美国的全球战略1、关于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形成与调整在有关美国外交的论著中,专门研究美国全球战略的成果数量并不多。

但是不论研究美国对哪个国家或地区和对哪一类问题的政策,几乎都要涉及美国的全球战略。

多数论著认为,冷战后的美国的全球战略有一个形成和调整的过程,有关论著的不同点在于对调整时期的划分。

王传剑认为,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经历了一次深刻的调整,这一调整到克林顿第二任期最终完成”,其标志是克林顿连任的总统就职演说。

[1]钟振明则认为,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提出的“参与扩展战略”,就是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它有一个逐充实发展的过程,不过实质并没有变化。

[2]王缉思等学者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认为冷战后美国的安全战略经历了三次战略评估,三次战略调整。

1989年乔治·布什执政后不久,美国进行了第一次战略调整;克林顿第一任期提出的“参与扩展战略”是第二次战略调整;克林顿连任后于1997年提出《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在军事战略上的相应调整,标志着第三次战略调整的完成,“面向21世纪的美国[1]王传剑:《美国在中亚:政策、手段及其影响》,第32页。

[2]钟振明:《析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第17页。

国家安全战略的新框架大体成形”,“持续了八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由‘冷战型’向‘后冷战型’的转轨基本完成”。

[1]2、关于美国的霸权主义霸权主义这个概念通常被用来定义美国的全球战略,近年来有些论著直接将美国的全球战略称为“霸权战略”,而且提出了“新霸权”的概念。

浅析冷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浅析冷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浅析冷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冷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演变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国际战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冷战期间,美国主要的对手是苏联和其盟友,美国的国际战略主要是以军事化和敌对化为主。

但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的国际战略日渐趋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

首先是美国对全球性的经济统治。

美国把全球经济当成了维护自己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工具。

它通过谈判、贸易、金融、技术和投资等多种途径,占据了全球经济制高点,以此实现美国的国际战略目标。

在此基础上,美国又采取了“国际化战略”,即通过国际机构、组织、条约等方式,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共赢。

其次是美国在威慑、强制干预等方面的多边化。

冷战后,美国不再强手控制全球安全和秩序,而是采取了和其他国家合作的方式。

其多边化威慑方式包括了拓展防御伞、虚拟威慑、经济制裁等。

在多边化强制干预方面,美国利用国际机构和法律来实现自己的国际政治目标,以形成一种国际社会共识,来削弱一些国家的自主权。

最后,美国通过文化交流和软实力的传播,扩大了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的文化一般被认为是全球最成功的文化之一,它的娱乐、音乐、电影、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都可以深入各个国家的文化领域。

这种文化输出也间接地促进了美国制度和价值观在国际上的传播,使美国得到了更广泛和更深远的国际影响。

冷战后美国的战略对我国的影响冷战后美国的国际战略演变对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对于我国的国际安全构成了挑战。

美国通过扩大军事部署、实施网络攻击、支持港台分裂势力、干涉南海争端等方式,危害了我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

其次,美国战略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构成了很大的经济威胁。

美国实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导致了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使我国在经济领域中处于被动地位。

同时,美国通过外交施压,破坏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导致了我国很多制造业公司和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是美国在对我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输出上的影响。

美军冷战后军事战略调整的深层动因

美军冷战后军事战略调整的深层动因

二、美军军事战略调整
01
取得并维护军事霸权地位
02
进退自如的反应与参与战略
03
拓展美军安全环境
04
美军冷战后的反恐策略
05
奥巴马的“柔性战争”军事战略
1.取得并维护军事霸权地位
2004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报告中, 提 出 “地区防务战略”。其主要内容是:在威慑范围上,提出全方位的战略核威慑 与战略防御;在军事部署上,强调必要的前沿存在;在作战方针上,突出地 区应急反应;在部队结构上,注重增强重组能力;在军队建设上,厉行精兵 政策;在武器装备的发展上,侧重保持技术优势。该战略的核心是将美防务 重点放在防止地区强国崛起,对付地区冲突上。地区防务战略的出台,是美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标志。 观察家认为,美国这次军事战略的调整,是其在二战后最深刻,最广泛 的一次调整,是从“冷战时代”向“冷战后时代”转化的一次大的战略转变。从本 质上讲,“地区防务战略”与美国以往的军事战略一脉相承,依然旨在维持其 军事超级大国的地位,确保美在全球的战略利益。但“地区防务战略”与美以 往的军事战略相比,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其最大的变化在于,战略目标 从与苏争霸变为取得并维护美国“独一无二”的全球霸权地位。其矛头所向, 既警告第三世界地区军事强国不要对美的地位和战略利益提出“挑战”,又防 止包括其盟国在内的其它大国对地区事务的控制。此外,新军事战略所强调 的主要作战对象,从苏联转变为可能危及美国战略利益的地区性军事强国。
二是在当今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美国难以承担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沉重负担
冷战结束后,与美国不可一世的全球战略相呼应,五角大楼提出了所谓同时打赢两场 战争的军事战略。2001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在国会说,这一战略并不可 行。此后,美国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虽然这两场战争并非严格符合美国 在打赢两场战争理念中关于“抗击国家侵略”的界定,但很快这一战略就暴露出底气不足的迹 象,特别是久拖不决的两场战争渐成美国沉重负担。

美军历次军事战略调整的深层动因1

美军历次军事战略调整的深层动因1
• 在过去几年间,东亚地区是一派安定、和平与繁 荣景象,以10+1、10+3为标志的地区经济合作大 大促进了地区各国的经济关系、安全关系和政治 关系的改善。而美国忙于“反恐战争”无暇顾及 亚洲之际,亚洲地区出现一些令美国无法接受的 现象。如经济上失去了很多市场和机会;外交上 有被新兴大国赶超的危险;此外美日、美韩同盟 都出现了松动的迹象。特别是自从美国2009年开 始高调“重返亚洲”之后,各种危及地区安全的 事件接踵而来,地区动荡此起彼伏。
看似和平是和平吗?
美军的先进装备
2010年以来,美国成功地利用“天安”号军舰 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达到了“阻止了日本 的离心”、“强化了韩国的依赖”、“恶化了 中国的环境”等目的,同时又通过高调介入南 海争端、怂恿菲律宾等国强势对抗中国,唯恐 天下不乱。攻击中国合理的军事力量建设,借 口反对所谓“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启动“空海一体战”概念并付诸实施,刺激新 的安全竞赛,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
不管美国如何调整军事战略, 我们都必须早日实现家的高速发展压力,美国 需要保持全球领导地位。
• 近年来,战线过长、能力不足,称霸全球野 心太大、资源有限等矛盾,始终是制约美国 国防战略与军事战略的重要因素。金融危 机、经济衰退,再加上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 战争让美国的综合国力伤筋动骨,面对诸 多挑战确实是“捉襟见肘”。
武器方面我们的确需要加强
五是面对中国这一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 美国需要遏制中国以平衡地区力量。
•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后,有一个评估,就是说美国在亚 太地区的影响力相对削弱,而中国对这个地区的影响力 上升得很快。从韩国、日本一直到澳大利亚,中国成了 周边所有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些国家都要搭 中国经济这班车,导致这个地区的力量失衡了。特别是 中国的反舰导弹库和日益增强的海军实力让美国官员感 到担忧,认为它会威胁到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 这也进一步促使华盛顿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巴马政府对“时期”的认识有关 与美国统治阶层对国势的看法有关
• 奥巴马政府的对外战略不再倾向单靠超强的军事经济力量来追求 美国的目标和价值,而是在策略上更多地注重与国际社会合作, 更多地关注国际反应。面对当前严峻的金融危机形势,奥巴马政 府将重振经济置于施政的核心位置,将“发展”和“人权”列为 美国外交与安全事务中的两个最重要手段。其战略调整很大程度 上也是美迫于国内外政治与经济压力,不得不“收缩”战线、挽 救美国“形象”与“责任”而采取的无奈之举。 • 从以上各个时期的变化不难看出,称霸全球的“霸权主义”是政 策中的一条主线,核心还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为保持称霸, 必然还会采取发挥其军事上的优势,控制全球战略要地;拉拢部 分资本主义强国;利诱对其有利害关系的发展中国家;压制其潜 在对手等措施。
四.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
放弃“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谋 求更多的国际合作与合法性。 扩大“国家安全”范畴,强调经 济、教育、科技、能源等对国 家安全的影响。 强调美国本土恐怖主义的威胁, 将网络安全隐患、气候变化、 美国对海外能源的依赖列入国 家安全威胁之列。 回避从事地面战争与军事占领 所带来的重大损失与消耗,强 调打“柔性战争”。
•一.地区防务战略 •二.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 •三.营造、反应与准备战略 •四.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 •五.奥巴马政府的军事战略
战略核威慑与战 略防御
前沿存在
危机反应和部队 重建
全球威慑的危机 反应
战 争 准 备
兵 力 部 署
军 队 建 设
以地区性军事强国为主要 作站对象,准备与设想局 部战争。
三.营造、反应与准备战略
营造:宣传、展示 美国的军事,参与 多国联合演习
反应:应对恐怖袭以及地 区战争等
准备:为今后的安全问题 做好准备
• 维护全球经济和自由贸易的繁荣
• 维护世界关键地区的稳定 • 推广民主与人权 • 严密控制核生化和其他潜在的破坏性技术的扩散 • 增强美国在国际社会的主导作用
二.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
打赢 几乎同时发生的两场大规模地区冲突
海外军事存在 力量投送 和平时期参与、威慑和防止冲突、战斗并获得胜利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战备和现代化
促进稳定 防止侵略
“新大西洋主义”。即:在北约、欧 共体、欧安会等现有体制基础上,对 这些组织分别赋予新的内容和新的职 能,建立适应欧洲新形势的挣扎军事 结构,以保证东欧转轨顺利发展,并 确保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不 受影响。“防止一个强大对手的崛起, 根据美国的原则和利益塑造国际安全 秩序”;美国应全面部署导弹防御系 统,组建太空部队,夺取太空主导权; 增加军费,积极研制高科技武器,维 持美国在常规武器方面绝对优势,在 全球建立前沿基地;决不允许伊拉克、 伊朗“流氓国家”敲诈美国,威胁美 国本土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