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骨科护理过程中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2.1 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后,接诊护理人员就必须对患者的基本资其家属的配合料进行全面的收集,待其进入病区后,对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来进行及时的抢救,根据患者的受伤程度,制定出相应的预见性健康教育计划。①患者在入院后,取其仰卧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对患者给予适当的保暖处理,迅速建立起相应的静脉通道。对于开放性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而言,最好建立2条静脉通道,如有必要还可以对患者给予深静脉置管或静脉切开治疗。②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情况给予相应的记录,同时还必须对抢救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此来缩短抢救时间。

1.2.2 心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护理人员必须告知患者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完整版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 安全防范措施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 1、有足下垂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 3、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度中立位,在足部置放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 4、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用具。 5、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6、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作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每日4次,每次15-20分钟。 7、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 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技体功能位 1、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3、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 4、肘关节:屈曲90度 5、腕关节:背屈20-30度,尺倾5-10度 6、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15度 7、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180度 8、踝关节:背屈90度

9、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目标三: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1、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采用AUTAR DVT风险评分表评估有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患者。 3、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4、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每日四次,每次5-10分钟。 5、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的措施。 6、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 7、运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理措施。 目标四:严防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 1、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小册子。 2、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中的内容,准确评估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 3、保持患肢15度外展中立位。 4、使用便盆时,患肢与便盆在同一水平线上。 5、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度。 6、指导患者不可蹲/不可交叉腿/不可弯腰拾物/不可坐矮凳或软沙发。

第十九章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护理

第十九章危重病人的护理及抢救技术 (一)选择题 1.意识障碍不包括 A.昏迷 B. 昏睡 C.嗜睡 D.谵妄 E.健忘 2.危重病人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 A.眼睛不能闭合,覆盖凡士林纱布 B.定时帮助病人更换体位 C.为病人定时做肢体被动运动 D.躁动、谵妄病人可使用保护具 E.发现病人心脏骤停,首先通知医生 3.双侧瞳孔缩小见于 A.阿托品中毒 B.有机磷农药中毒 C.脑出 D.脑疝 E.颠茄类药物中毒 4.昏迷病人眼睑常不能闭合,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按摩眼睑 B.点有色眼镜 C.滴眼药水 D.覆盖凡士林纱布 E. 无菌纱布覆盖 5.双侧瞳孔扩大可见于 A.同侧硬脑膜外血肿 B.颠茄类药物中毒 C.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D.水合氯中毒 E. 有机磷农药中毒 6.生命体征不包括 A.意识 B.体温 C.脉搏 D.呼吸 E.血压 7.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端坐呼吸见于重症哮喘 B.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 C.双侧瞳孔扩大见于颠茄类药物中毒 D.体温低于35℃见于新生儿硬肿症 E.多尿见于糖尿病病人 8.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的步骤是 A.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B.病情评估、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C.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药物治疗 D.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脑复苏 E.多尿见于糖尿病病人 9.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为 A.60次/分钟 B.70次/分钟 C.80次/分钟 D.90次/分钟 E.100次/分钟 10.胸外心脏按压错误的操作是 A.按压时肘关节伸直 B.手掌跟按压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C.用腕部的力量垂直下压 D.放松时手掌跟部不可离开胸壁 E.按压至深部要稍作停顿 11.成人人工呼吸也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是 A.1﹕5 B.5﹕1 C.2﹕15 D.15﹕2 E.2﹕30 12.用氧的适应证不包括 A.气胸 B.心力衰竭 C.安眠药中毒 D.急性胃炎 E.哮喘 13.李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应给予 A.高浓度,高流量,持续给氧 B.高浓度,高流量,间断给氧 C.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 D.低浓度,低流量,间断给氧 E.先高浓度,后低浓度给氧 14.病人缺氧时的临床表现中不出现 A.面色潮红,脉搏洪大 B.吸气费力,发拑明显 C.心悸乏力,血压下降 D.胸闷气短,口唇发拑 E.呼吸困难,烦躁不安

预见性护理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痴呆鼻饲患者 并发症的影响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科王和平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老年痴呆鼻饲患者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痴呆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针对鼻饲常见并发症:误吸,胃潴留,腹泻,非计划性拔管,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按常规护理出现症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明显减少,经统计学Fisher确切概率法处理,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降低了老年痴呆鼻饲患者的并发症,保证患者营养和能量供应。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老年痴呆鼻饲并发症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on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of dementia patients with nasal feeding WANG Heping Department of Geriatric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angnan Medical College Anhui Wuhu 241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ing care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of nasal feeding effect.Methods: 60 cases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 ts with nasal feed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of 30 cases, The nasal feeding complications, application of predictive nursing methods, prevent after treatment, preventive measures,30 cases of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sympto matic treatment.Results :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with nas al feeding complications during hospital sta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statisti cal Fisher exact probability method, p<0.05.Conclusion: Preventive nursing measures t o correct, to ensure the supply of energy and nutrient intake, Greatly reducing the c omplications of senile dementia patients with nasal feeding. [Key words] Foreseeing nursing senile dementia Nasal feeding complications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患者的患病率达4,%-5% 患者由于认知功能障碍,进食困难,易致营养不良、误吸及脱水[1]。62.5%的老年痴呆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2],需要鼻饲营养。但鼻饲过程中易出现误吸、腹泻、胃潴留等并发症,影响了鼻饲的使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其死亡。我科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了鼻饲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0月-2014年5月入住我科的老年痴呆患者60例,其中血管性痴呆47例,阿尔茨海默病13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3]。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 质量目标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 1、有足下垂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 3、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度中立位,在足部置放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 4、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用具。 5、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6、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作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每日4次,每次15-20分钟。 7、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 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技体功能位 1、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3、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 4、肘关节:屈曲90度 5、腕关节:背屈20-30度,尺倾5-10度 6、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15度 7、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180度 8、踝关节:背屈90度 9、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目标三: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1、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采用AUTAR DVT风险评分表评估有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患者。 3、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4、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每日四次,每次5-10分钟。 5、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的措施。 6、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 7、运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理措施。 目标四:严防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 1、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小册子。 2、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中的内容,准确评估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 3、保持患肢15度外展中立位。 4、使用便盆时,患肢与便盆在同一水平线上。 5、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度。 6、指导患者不可蹲/不可交叉腿/不可弯腰拾物/不可坐矮凳或软沙发。 7、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行架/长杆辅助器/坐厕加高器。 8、按照《使用防跌到评估及措施单》中的内容,防跌到护理。 9、发现患者患髋突然出现弹响声、活动受限、双下肢不等长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单》中记录。 目标五:保持有效的下肢骨牵引 1、建立骨牵引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单。 2、保证牵引绳在滑车内;防止牵引架向一侧倾斜。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15T10:13:32.7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3期作者:王哲嫔 [导读] 给予骨科疾病患者预见性护理指引,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骨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预见性护理指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与观察组的95.0%相比,两组之间的各项结果之间相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骨科疾病患者预见性护理指引,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指引;骨科护理;护理满意度 引言 相对于其他科室的患者而言,骨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身体状况等各个方面的原因,骨科患者无法进行有效的运动和训练,需要长期卧床,身体素质也会逐渐变差,而且患者皮肤长期与床受压接触,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可能会出现压疮等各种并发症。因此,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当做好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是一套系统化的护理方案,对于各种并发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本次研究选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报告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骨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数为60,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44.7±1.2)岁,患者的疾病类型分布情况为:14例腰间盘突出,16例四肢骨折,17例腰肌劳损和13例脊柱骨折;观察组的患者数为60,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44.5±1.6)岁,患者的疾病类型分布情况为:15例腰间盘突出,17例四肢骨折。16例腰肌劳损和12例脊柱骨折。将合并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合并肿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精神意识严重障碍、认知能力障碍、护理依从性极差的患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均在详细了解本次研究进行的目的及流程的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参与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础资料方面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骨科常规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正确的体位指导、创口清洁、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等。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包括:(1)针对性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收集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性别、年龄、自理能力、疾病情况、心理情绪等;严密监控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处理;根据患者可能出现的后续结果,进行预先护理,比如抗感染。(2)心理护理。因为骨科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行动不便、疼痛等,还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排泄进食不便等,因此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进行亲切的沟通,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排除不良情绪。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密切注意其心理状态的变化,一旦出现心理异常情况,及时与患者沟通,避免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3)安全隐患评估: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和判断,分析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的类型以及几率,提前进行预先护理。比如对于跌倒,在病房、走廊、卫生间等处设置防滑措施,并定期打扫卫生,保持地面干净整洁;对于坠床,在病床两侧加设防护栏,避免患者坠床;对于可能发生意外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比如卫生间要标明“防止滑倒”等标识,提醒患者注意。(4)并发症预防。骨科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因此可能发生较多并发症,比如褥疮、便秘等,影响疾病恢复和预后。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提前采取措施。保持病房整洁、明亮、通风良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督促患者多饮水,增加排尿量;指导患者多食用清谈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卧姿,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下床活动、清理排泄物等,防止产生褥疮、便秘等。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参照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判定两组患者满意度。问卷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81-10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0-59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2结?果 2.1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7±4.1)天,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9.6±4.3)天。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表一为具体数据。 2.3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5.0%,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相关疗效指标。结果治疗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环境支持、社会功能、心理、生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307、14.1256、14.2567、11.3532,P<0.05)。治疗护理后,研究组最大尿流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7.0701、17.7046,P <0.05)。研究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8,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脑卒中;生活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90 stroke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nursing measure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efficacy of related indicators i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environmental support,social function,psychology and physiology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2.9307,14.1256,14.2567,11.3532,P<0.05). After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7.0701,17.7046,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constipation as 4.44% than 20.00%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0748,P<0.05). Conclusion Predi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stroke can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It is worth promotion. 【Key words】Predictive nursing;Stroke;Quality of life 腦卒中为多发性及常见性神经系统疾病,该病致残几率较高,恢复缓慢且病程较长,疾病进展至一定阶段可致使患者发生内分泌紊乱、神经功能失调以及呼吸加快等不良后 果[1-3]。目前多对脑卒中患者施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为明确预见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本研究就本院2015年6月~ 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运用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6-02-26T14:31:16.3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8期作者:陈志娜 [导读]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对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可以有效的降低骨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择期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663例骨科住院患者,按照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其中A组317例实施常规方式进行护理、B组346例在A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就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组间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对,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1.17%,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27%,组间比对,B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可以有效的降低骨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应用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就面临着更高难度的挑战。骨科患者其本身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且手术、术后固定等治疗措施都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这样便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超前护理模式,其是指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疾病特点并结合专业知识,寻找潜在的威胁因素并作出针对性的干预护理措施,其本着“预防先于治疗”的原则,这种预见性护理思维可以显著的提高护理质量[1]。为深入研究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我院收集了663例骨科住院患者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实施了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指引进行护理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接诊的663例骨折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2例、女性311例;患者年龄大小从25岁到77岁不等,平均年龄(44.8±6.3)岁;患者为外伤骨折的有384例,其中188例上肢骨折、129例下肢骨折、59例脊柱骨折、8例骨盆骨折;279例患者为慢性骨关节疾病,其中颈椎病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77例。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组(317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346例)在A组基础上增加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组间在上述各临床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A组接受常规护理,其中包括治疗护理、手术护理、术后康复指导等;在A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对B组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指引,其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1入院护理:护理人员在接诊患者后,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以便及时了解掌握患者的病情,对于病情严重者应立即建立深静脉留置管及吸氧治疗,同时做好手术准备。在做好紧急处理工作后,护理人员应详细查看患者病历资料,并与患者及家属主动沟通,了解患者目前的状态,结合医生建议及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确立护理方案。此外,在护理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做到个体化、人性化护理[2]。 1.2.2心理护理:骨科患者多数受到过较大的身体创伤,且患者发病突然、恢复时间慢,因此患者多会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这对患者的康复有着严重的影响。护理人员在接诊患者后,应积极的、耐心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积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预后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顾虑,使其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3消除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在接诊患者后,应结合患者病情、个体情况进行安全隐患的评价,尤其是高龄患者,这类患者时院内发生坠床、跌倒意外的高危人群。因此,护理人员应对这类患者进行跌倒评分,对高危患者,应加强预防工作。如:在床边安放防护栏,指导长期卧床患者切忌下穿活动起身时不可过快,在床边、卫生间等地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这些都可有效的预防患者发生坠床、跌倒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1.2.4并发症护理:①皮肤护理,骨折、老年患者多数需要长期卧床休养,长期的卧床休养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压疮,因此,应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工作,预防压疮的发生[3]。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的翻身、拍背,建立完善的交接班制度,详细记录患者翻身、拍背的时间及皮肤情况。此外,时刻保持患者床单、被褥的清洁,同时及时更换患者受到污染的衣物。②静脉血栓预防护理,骨折术后患者因长期卧床休养及术后制动等因素,其缺乏有效的肢体运动,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机率极大。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如在患者下肢放置垫枕以抬高患者下肢;给予患者实施腿部肌肉的按摩;指导患者及早的进行床上功能锻炼等,并注意密切观察患者下肢情况[4]。③做好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结束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咳嗽,指导患者戒烟,做好病室环境护理,必要时给予患者实施雾化吸入治疗,以预防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5]。 1.3观察项目及统计学处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应用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将全部所得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检验方式以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组间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对,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P<0.05),详见表1;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1.17%(289/317),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27%(340/346),组间比对,B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

骨科专科评价标准

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完全大部小部未达评价评价要素达到分达分达 到0项目3分到2到1 分 分分 预防足1、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下垂2、患者掌握踝泵锻炼,有护嘱。 3、瘫痪病人使用防垂足板。 4、髋关节疾病及股骨颈骨折患者: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5、脊髓损伤患者:屈曲型骨折者保持颈部过伸位;伸展型患 正确摆者骨折保持颈部中立位。 放体位 6、颈椎病患者:睡眠时注意保持脊柱平直,轴线翻身。 7、胸腰椎骨折患者:翻身时注意保持脊柱平直,轴线翻身。 8、膝关节疾病患者:患侧膝屈曲15度-20度,膝下垫软枕。 9、抬高患肢,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膝关节微 屈15度,腘窝处避免受压,活动踝关节。 10、肢体使用周期充气循环泵。 防范静 脉栓塞 11、患者掌握踝泵锻炼,饮水20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 离床坐。 12、避免患肢静脉穿刺。鉴别外周循环情况。 13、发现患髋突然出现谭响,活动受限,双下肢不等长及时 髋关节报告医生并记录。 置换术后护理14、术后患肢外展中立位(15-30度)。离床坐,保持身体与患肢角度大于90度。 15、下肢牵引:抬高床尾15度-30度;牵引绳与被牵引肢体的长轴一致。 保持有效牵引16、颅骨牵引:去枕或根据医嘱颈背部垫薄枕,抬高床头15-20CM。 171/、针眼处清洁,用碘伏换药,次天。

18、颅骨牵引:注意呼吸,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成 一直线 19、患者掌握肢体功能锻炼方法。 20、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加减。 2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22、再植侧肢体石膏托或夹板放置在功能位制动,静脉断肢再回流欠佳可抬高,动脉供血不足放平肢体。 肢管理23、保持室温24-28度。 24、严禁按摩与热敷患肢。避免患肢受压。 25、禁烟、限制探视人员。饮食指导。 26、抬高患肢于心脏水平,包扎不宜过紧。 腓总神 27、患者掌握足趾、踝泵、股四头肌舒缩锻炼。 经损伤护理28、评估患者皮温、颜色、足趾A搏动情况,肢体肿胀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发现患者足部不能背伸或乏力、肌麻痹等及时报告医生。 29、颈部制动,轴线翻身,保持脊柱成一条直线。 30、每24小时翻身叩背一次。 颈椎损 伤/颈椎 31、患者掌握深呼吸和咳嗽练习。 手术后护理32、绝对卧床,禁止转动头颈部(非截瘫病人肩以下部位可以活动)枕头两侧用沙袋固定。备氧气、气切包、吸痰装置。 33、使用三人过床法。 34、密切观察呼吸。协助安全进食,防误吸。 35、脊柱损伤者:严格轴线翻身,保持头颈肩腰同一水 轴线翻身平线上。 36、颈椎损伤者:勿扭曲或者旋转患者的头部。 37、使用评估双上肢肌力达四级,双下肢肌力三级以上。 正确使用助行器38、正确调整助行器高度。(仰卧、测量尺骨茎突到脚后跟距离+2.5CM)。 39、协助指导正确离床,关节置换术侧离床,骨折、截 瘫等从健侧离床。 40、教会正确使用助行器。 41、病区有预防足下垂、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深 静脉栓塞、腓总神经受压/损伤;保持断肢再植/皮瓣移 管理 植组织血运、颈椎损伤/颈椎手术后呼吸道通畅、轴线翻记录身法、功能体位护理指引、流程。助行器使用指引。 42、患肢端颜色、各趾活动、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患 肢长度、腿围、体位观察记录。 43、进行床边交接班。

最新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抢救和护理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抢救和护理 病情观察: 一、常见急危重症的快速识别要点与处理技巧 (一)常见急危重症的范畴 急危重症通常指病人的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六衰”;衰竭的脏器数目越多,说明病情越危重(两个以上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最危重的情况莫过于心跳骤停。 1.脑功能衰竭:如昏迷、中风、脑水肿、脑疝形成、严重脑挫裂伤、脑死亡等。 2.各种休克: 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循环功能衰竭,最终共同表现为有效血容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一组综合征。休克的常见病因,可分为创伤性、失血性、失液性、感染性、心源性、过敏性、神经源性和内分泌性等类型。 3.呼吸衰竭: 包括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又可分为Ⅰ型呼衰(单纯低氧血症)、Ⅱ型呼衰(同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4.心力衰竭: 如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表现)、慢性右心衰竭、全心衰竭和泵衰竭(心源性休克)等。5.肝功能衰竭: 表现为肝昏迷,包括急性肝坏死和慢性肝硬化。 6.肾功能衰竭: 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后者又称为“尿毒症”)。 7.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五种表现 A. 窒息及呼吸困难(常见胸部穿透伤、气胸或上R梗阻) B.大出血与休克(短时间内急性出血量>800ml) C.C1:心悸或者,C2:昏迷 D.正在发生的死亡(心脏停搏时间不超过8~10分钟) (二)急危重症的快速识:要点生命“八征”(T、P、R、BP、C、A、U、S)通过对生命“八征”的重点体格检查,来快速识别病人是否属于急危重症 生命八征 1.体温(T):正常值为36~37℃。 2.脉搏(P):正常60~100次/分、清晰有力、未闻及杂音。 3.呼吸(R):正常14~28次/分、平稳,同时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一致,未闻及干湿罗音。 4.血压(BP):平均动脉压﹥70mmHg(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差)一旦低于此值,即应考虑休克的可能性。 5、神志(C):正常神志清楚、对答如流,如果:病人烦躁、紧张不安——往往提示休克早期;神志模糊或嗜睡——说明即将发生昏迷;各种急危重症的晚期都会出现——昏迷 6、瞳孔(A):正常直径3-5mm,双侧等圆等大,对光反应敏;瞳孔散大并固定——心跳停止;瞳孔缩小——有机磷或毒品中毒;瞳孔一大一小——脑疝形成 7、尿量(U):正常﹥30ml/h;﹤25ml/h称为尿少(或24小时少于400ml);﹤5ml/h(或24小时少于100毫升称为无尿),提示发生了胶水、休克或者急性肾衰。 8.皮肤黏膜(S):皮肤苍白、四肢湿冷提示休克;皮肤和口唇甲床紫绀提示缺氧,皮肤黏膜黄染可能为肝细胞性、溶血性或者阻塞性黄疸所致,皮肤黏膜广泛出血说明凝血机能障碍,提示发生了DIC(全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诊科常见护理纠纷的作用效果研究

目录 一、背景及意义 (1) 二、临床资料 (3) 三、方法 (3) 四、结果 (4) 五、讨论 (4) (一)、急诊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 (4) 1、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换位思维不够 (4) 2、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5) 3、病人及家属自身的原因 (6) (二)、预见性护理干预内容及意义 (7) 1、组建稳定的高素质专业队伍 (7) 2、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注重专科素质培训 (7) 3、加强护士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8) 4、强化法律法规教育,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实施 (9) 5、重视纠纷后处理技巧,提高纠纷处理水平 (10)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诊科常见护理纠纷的作用效果研究 2010秋护理本科姓名:赵丹学号:11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诊科常见护理纠纷的作用效果,为急诊科临床护理及护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整群抽样抽取我院急诊科自2005.1~ 2007.12诊治急诊病人15148人次(作为对照组),对本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自2008.1~2010.12共诊治急诊病人15086人次(作为干预组),对本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对照组和干预组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将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中,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计算,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结论:从护理的各个领域不断改进,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急诊护理护理纠纷预见性护理干预 一、背景及意义 急诊科是急重危患者抢救治疗的场所,是医院抢救病人的第一线,同时也是医院的服务窗口。急诊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人群杂,病种多,急诊病人的病情牵扯到多学科,诊疗环节多、时间短,意外情况发生多,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病人及家属的心态和就医心理复杂多样,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的增强,对医护人员的

骨科专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专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 1、有足下垂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 3、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度中立位,在足部置放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 4、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用具。 5、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6、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作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每日4次,每次15-20分钟。 7、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 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技体功能位 1、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3、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 4、肘关节:屈曲90度 5、腕关节:背屈20-30度,尺倾5-10度 6、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15度 7、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180度 8、踝关节:背屈90度 9、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目标三: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1、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表评估有发生风险的患者。 3、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4、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每日四次,每次5-10分钟。 5、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的措施。 6、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 7、运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理措施。 目标四:严防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 1、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小册子。 2、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中的内容,准确评估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 3、保持患肢15度外展中立位。 4、使用便盆时,患肢与便盆在同一水平线上。 5、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度。 6、指导患者不可蹲/不可交叉腿/不可弯腰拾物/不可坐矮凳或软沙发。 7、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行架/长杆辅助器/坐厕加高器。 8、按照《使用防跌到评估及措施单》中的内容,防跌到护理。 9、发现患者患髋突然出现弹响声、活动受限、双下肢不等长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单》中记录。 目标五:保持有效的下肢骨牵引 1、建立骨牵引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单。 2、保证牵引绳在滑车内;防止牵引架向一侧倾斜。 3、下肢牵引床尾摇高20~25cm度。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5-01-29T13:25:46.597Z 来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年12月36期供稿作者:王玉梅[导读] 应视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活动,定时翻身,密切注意下肢血运、感觉运动情况以便于及时对症处理。 王玉梅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012年我院骨科收治20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为探究依据,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接受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周期、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周期、护理总体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周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骨科护理应用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4.36.37 作者单位:721004,陕西宝鸡,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骨科二病区 作者简介:王玉梅(1972—),女,山东人,陕西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主管护师。 多数骨科患者经治疗后往往需要卧床静养,长期卧床可导致压疮、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为了降低骨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周期,我院骨科近年来开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的模式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收货了令人满意的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2012年我院骨科收治20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为探究依据,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接受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预见性护理,观察组男患58例,女患42例,年龄28~65岁,颈椎病25例,腰椎病16例,四肢骨折36例,躯干骨骨折23例;对照组男患56例,女患44例,年龄26~63岁,颈椎病22例,腰椎病18例,四肢骨折35例,躯干骨骨折25例。 1.2 方法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骨科常规处理,完成接诊后,安排病床及采集患者信息,协助医生对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完成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解释工作,术后为患者保持合适体位,常规观察患者各项指征,进行切口、引流、疼痛的护理剂预防并发症的工作,视患者情况指导并辅助患者接受功能恢复锻炼。观察组:本组患者在接受上述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另接受预见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评估,做好术前准备,危重患者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做好抢救准备;耐心向患者介绍治疗方式,介绍主治医师的临床经验、成功案例及医院的技术水平,以减轻患者的紧张与焦虑情绪。术后向患者讲解卧床、功能恢复训练等相关事宜,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协同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患者床头、活动区域、湿滑地面或易跌倒处张贴提示语,对存在坠床、跌倒危险的患者加设床栏,嘱咐家属留心照看;并发症护理:多数骨科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极易发生压疮,时刻保持患者皮肤与床铺的清洁与干燥,指导患者正确的卧位与翻身方式;让患者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并指导患者进行咳痰及扩胸运动,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治疗;骨科患者因卧床而导致排尿困难,对留置导尿管者应注意保持尿道管通畅,对便秘者给予腹部按摩,减少便秘发生;患者卧床期间血流慢,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大为增加。应视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活动,定时翻身,密切注意下肢血运、感觉运动情况以便于及时对症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结果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并发症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n,%)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周期为(13.5±2.6)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周期为(16.6±23.2)d,(t=-12.239,p<0.01),以上各组间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其中92例(92%)非常满意,8例(8%)比较满意,0例(0.00%)表示不满意;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0%,其中81例(81%)非常满意,9例(9%)比较满意,10例(10%)不满意,两组比较x? =11.420,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 3 讨论 预见性护理的根据目的是通过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来制定及时有效的护理方案,以起到防患于未然之效。积极主动认识、预防、处理并发症是预见性护理的特征。我院骨科以集病患入院护理、心理护理、安全隐患评估、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为一体的预见性护理模式运用于骨科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次临床探究结果显示,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我们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素娟,徐明霞,聂汝倩,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08):65-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