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教学中揭示寓意的几种策略

寓言故事教学中揭示寓意的几种策略
寓言故事教学中揭示寓意的几种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0564618.html,

寓言故事教学中揭示寓意的几种策略

作者:肖群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6期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小故事,大道理”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重要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寓意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笔者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角色扮演、辩证分析、拓展阅读等几种方法让学生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关键词:寓意;教学;策略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寓言故事浅显有趣,读懂表面意思对学生来说并非难事,但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思维水平有限,读懂寓言故事背后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实际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无法自己概括出寓意,有的老师直接把寓意告诉学生,学生没有内化的过程,对寓意的理解不深刻,无法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而丧失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用相应的课堂策略,让学生容易理解、乐于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一、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在现实生活中,其实都能一一找到例子,有些例子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有些例子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近,有些就是小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联系小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寓意,将会使学生更容易、更深刻地理解寓意。以《守株待兔》为例:

《守株待兔》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的课文。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呢?是不能心存侥幸,妄想不劳而获,努力才有收获。对于“不劳而获”和“努力才有收获”,学生基本没有理解上的困难。但对于“侥幸”一词,绝大部分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文中的农夫捡到兔子是一次偶然事件,实际上不可能天天那么走运。农夫总是期待自己能走运,这种心理就叫“侥幸心理”。这样讲,有些学生还不太能理解“侥幸”这个词。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有些没完成背诵这一项作业的学生在老师抽查时,总是期待自己能走运,不被老师抽到,这种同学就是怀有“侥幸心理”。再比如,生活中总是有些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过斑马线时闯红灯,认为交通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也是一种“侥幸心理”。生活中,有些司机喝酒了却依然驾着车,认为车祸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幸运地躲过一劫,这也是一种“侥幸心理”。通过上述几个例子,学生就理解了“侥幸”一词的意思,即“偶然

得到成功或意外地免于不幸”,并明白了对任何事情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否则,可能一事无成或大祸临头。

二、角色扮演,感悟寓意

经典职场励志寓言故事

经典职场励志寓言故事 小公鸡在唱歌,猪从他旁边经过,冷冷地说:“咋呼什么?难听死了,看他那副丑样子。” 马说:“他的歌声太美了,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美的歌。” 猪和马都走了,鹅问小公鸡:“刚才他俩讲的话你听见了吗?不知你有何感受?” “我什么感受都没有。”小公鸡回答,“说好说坏是他们的自由,我无权干涉,只要 我自己能认识自己,也就够了。” 故事寓意: 在职场上,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看法,你永远不可能博得所有人的喜爱。与其费尽心 机琢磨别人的心思,不如任人评说,却自有主张。只一味淡定从容,便可处处如闲庭信步。 动物王国里有一座山峰,高耸入云,非常险峻。动物们都想爬上这座高峰,一览众山小,可是许许多多的攀登者都以失败告终。有一只坚强的羚羊下定决心,历尽千辛,终于 登上了最高峰。 站在高峰上,欣赏着云峰、雾海、周围大大小小的山峰和远处波澜汹涌的大海,羚羊 自豪极了,他是第一个登上高峰的动物,将永远载入动物史册。 突然,羚羊想到:如果再有别的动物爬上这座高峰,出现第二个、第三个……我的地 位不就要受到威胁吗?想到这里,羚羊用尖锐的角把刚才攀山时的垫脚石全挑下了山崖, 使四周变得光秃秃。看到动物们再也爬不上来了,羚羊得意地笑了:哈哈,我将永远是天 下第一! 从此,再也没有别的动物攀上这座高峰了,同时,这只第一个攀上山峰的羚羊呆在孤 峰上,再也没有下来。 故事寓意: 职场人生,孤独的奋斗,无人分享成功的快乐;堵死别人的去路,结果却是断绝了自 己的退路。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处于巅峰,终究要回到平地上来;切莫以一时的得志,酿就 终生的遗憾。 乌鸦又衔着一块肉在树上休息,一只狐狸来到树下。 乌鸦想,他肯定又是来奉承我的。这回我可不上他的当了。任凭他把好听的话说上十 箩筐,我也不理他。 谁知,狐狸却开口大骂起来:“你这臭嘴婆娘,顶风臭十里!穿一身丧服,叫人就作 呕!还有你那破嗓子,比驴叫还难听100倍! ”

人教版小学语文《走进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走进寓言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寓言故事,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方法,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方法的训练。 4.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1、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下面请你们静静欣赏这几幅图片,看谁能猜出图画上的故事。(生说)同学们看这些故事都是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 2、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故事?(生说)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3、让我们记住这些小故事(齐读),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寓言故事。(上课) 一、聚焦课内,引出学法 1、这是我们学过的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天的大小) 他们是怎么争论的?你们能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吗?(自由读),谁愿意来读一读?他们读的好吗?还要注意读出他们的语气呀,我们一起来一遍,老师来当旁白,男生:青蛙,女生:小鸟。读完故事,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生说)

2、孩子们,你们看,我们读着读着就把故事的道理读出来了,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读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像本文一样抓住他们的对话,多读几遍(读对话)。读通了,读好了,自然就知道了文章的内容,(知内容)明白了文章的道理。这就是学习的好方法,老师把这几把学习寓言的金钥匙送给大家,(读)下面你们就拿着这几把钥匙走进今天的寓言吧。 3、出示读书提示:师读1.2. 4、教室里渐渐没有了同学们读书的声音,看来同学们已经读完了。 三、再读寓言故事,明道理 (一)1、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则寓言故事《蚊子和狮子》。 2、请同学们再次读故事,出示读书要求,完成学习单,概括故事内容。 3、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对话,生读(出示提示语) (1)生读句子,体会从蚊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骄傲,得意,悲哀)(2)配乐读对话,(得意,骄傲的蚊子说:俗话说乐极生悲呀) 4、读完故事,你读懂了什么?明道理(你从哪里知道的,你真会读书,这也是学习寓言的一种方法,抓住文章的中心段)板书。 5、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话,出示名言:生读 (二)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二则寓言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1、读书提示:默读 2、出书学习单,读文中的句子,说说体会 3、配乐朗读 4、明道理

浅谈寓言形象的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0564618.html, 浅谈寓言形象的教学策略 作者:青丽梅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8年第01期 [摘要]寓言和童话一样,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文学体裁之一。教学寓言,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感悟寓意,而是要让学生理解分析形象,在形象中感悟寓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寓言的语言、情节,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寓言形象,掌握学习寓言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寓言形象;教学策略;语言;情节;对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1-0023-01 寓言是一种通过具体的形象来阐明一个深刻道理的一种文体。它和童话一样,属于故事类文本,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文学体裁之一。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寓言的价值在于它的寓意,因此把文本塑造的形象简单地理解为寓意的比喻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只获得一个枯燥的、抽象的道理,无法真正领会寓言的寓意,更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烦情绪,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寓言的形象分析,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通过语言感悟形象 谭达先生在《中国民间寓言研究》中指出:“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叙述和描写时,很少用烦冗松散之笔;语言非常准确、精练、生动,在一篇故事中有的语言还具有特殊的幽默感、风趣性和寓意性。”因此,对寓言的教学,我们应当像教学其他记叙文一样,抓住文本中有特点的语言进行赏析,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形象,感受寓言所塑造的形象特点。寓言的语言一般具有形象性、精辟性的特点。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纪昌学射》一文有这样一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聚精会神地盯着它。”教学时,我们应通过想象、补充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纪昌是怎样“每天”“聚精会神”“盯”着虱子,在头脑中放电影,获得纪昌刻苦练习的画面感,体会纪昌专心、坚持的认真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悟到寓言形象的特点。 在教学中,只有抓住形象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寓言形象的意义所在,才会对寓言的形象有深刻的认识,也才能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 二、通过情节感悟形象

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及寓意.doc

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杞人忧天的寓言故事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 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 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 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能够解决的啊,想开点吧!”不过,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 必要的问题担忧。 杞人忧天成语解释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 怕天塌下来,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 的忧虑和担心。 杞人忧天成语出处 战国·列子《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人忧天的故事寓意 这则寓言,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 和担心。这是一则益智寓言,写了忧天者与忧人者两种人。作者不以 这两种人为然。

文章重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仅仅代表了当时的理解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这则寓言故事使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30个寓言故事30个人生激励

30个寓言故事30个人生激励 发贴者:笨阿猪来源:未知点击数:77 更新时间:2006-10-13 [DoWhiteSpace转换].............................................................................................................................. 寓言故事(一)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助我造一条船吧!” 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年轻人们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浆,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学生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忙得无暇顾及的时候突然来访。” 点评:原来快乐就是这么简单!还想补充一下,其实为目标奋斗的过程本身也充满了乐趣。一颗充实的心灵,哪子呢? 新寓言故事(二) 小公鸡在唱歌,猪从他旁边经过,冷冷地说:“咋呼什么?难听死了,看他那副丑样子。” 马说:“他的歌声太美了,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美的歌。” 猪和马都走了,鹅问小公鸡:“刚才他俩讲的话你听见了吗?不知你有何感受?” “我什么感受都没有。”小公鸡回答,“说好说坏是他们的自由,我无权干涉,只要我自己能认识自己,也就够了 点评: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看法,你永远不可能博得所有人的喜爱。与其费尽心机琢磨别人的心思,不如任人评一味淡定从容,便可处处如闲庭信步。 新寓言故事(三) 乌鸦又衔着一块肉在树上休息,一只狐狸来到树下。 乌鸦想,他肯定又是来奉承我的。这回我可不上他的当了。任凭他把好听的话说上十箩筐,我也不理他。 谁知,狐狸却开口大骂起来:“你这臭嘴婆娘,顶风臭十里!穿一身丧服,叫人看了就作呕!还有你那破嗓子,比驴

公务员面试常见问题练习13例:对故事、名言俗语的理解(含参考答案)

专家解析最新面试热点<<<点这里! 公务员面试常见问题练习13例:对故事、名言俗语的理解(含参考答案)面试是一个角逐的过程,是能力与能力、细节与细节之间的较量,因此入围面试的考生在备考期间一定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细节, 还有疑问?点击这里>>>一对一在线咨询。 【练习】古代有一家人,大儿子很老实,二儿子聪明,三儿子是瞎子,四儿子是瘸子,五儿子是驼背,外人看来这家人日子肯定难过,但是老爷子安排大儿子种地,二儿子经商,三儿子按摩,四儿子纺线,五儿子搓绳。这一家人的日子反而过得红红火火,谈一下看法。 【试题分析】这样一家人,五个孩子,有普通的,有残疾的,从常人看来会是一种磨难,但是因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工作,结局是一家人的日子红红火火。表面所展现的可能是一家人的生活,实际上得到的是每个人各司其职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使日子过得如火如荼。 【解题思路】一个家庭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分配不同的工作,结局是红红火火的日子。折射出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大家各自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才会是一个完美的团体。工作中也是如此,人与人之间只是分工不同,每个人只有各司其职为了一个共同的而目标,工作的团体才能是一个成功的团体。 【参考答案】生活中,家庭有丈夫,妻子,孩子,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妻子是家里的贤内助,孩子是连接家庭的纽带。每个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这里看更多真题!

专家解析最新面试热点<<<点这里!在家庭里有着不同的身份,每个人在继续着自己的使命,丈夫,妻子,孩子组成一个完美的家庭。 现代社会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更加专业的社会分工,这是由于各人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价值取向等不同,但又必须进行有效的科学组合以避免冲突、产生内耗等因素而决定的。在工作中,一个团队每个成员有自己的特点,担负着不同的分工,都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真正做到各司其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贡献自己能够贡献的最大能量,融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集体。一个单位中,行政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是不可缺少的,管理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哪一部分,这个团体的运转都会失灵。德.叔本华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他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我们要正视自己在团队中的分工,要正视每个人在团队中的分工,互相协作,才能使团队的运转良性,有序。 【练习】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老木匠每天都在想着要早一点退休,所以没有选用最好的材料,也没有使用他最好的技术。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说:“这是你的房子,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听了之后目瞪口呆。请谈谈你的感悟。 【试题分析】综合分析题中的寓言故事类。考查考生对于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和联想引申能力。考生对于这个故事的寓意可以发散思维,多方面解读,最好能够联系自身谈感悟。 【解题思路】首先,总结出这则故事体现出的人生哲理;其次举例论证故事中所体现的哲理;最后,联系自身谈感悟。 【参考答案】 老木匠因为回乡心切,所以就没有认真对待老板交代的任务,偷工减料,结果导致自食恶果。这简短的小故事中却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点这里看更多真题!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

《寓言故事中的“对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陶罐和铁罐》《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等 【教学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借助求同思维,互文印证,在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1.互文阅读《蚂蚁与屎壳郎》《芦苇与橡树》,了解内容,粗知寓意;2.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3.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领悟寓言“对比”的表现手法,尝试仿编寓言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猜谜游戏:同学们,课前,咱们先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好吗?老师说寓言故事中的关键词,你们说寓言故事的名字。(课件出示:河,船舷,宝剑,刻舟求剑;农夫,庄稼,兔子,守株待兔;狼,洞,羊圈,亡羊补牢。)看来,大家对学过的寓言故事印象都很深刻!(板书:寓言故事) 一、聚焦课内,引“对比” 1.回顾课文 (出示课件: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这两个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是的,他们就是咱们三年级上册学过的一则寓言——《陶罐和铁罐》中的主人公。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这则寓言带给我们的启示?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同学名说得很准确。 2.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推进故事情节展开,揭示寓言的寓意的? 预设一:(学生能说出——对比,板书:对比)教师引导:是的,那寓言中都有哪些对比呢?归纳并板书:人物性格特点结局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探寻藏在寓言故事中的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密码,这个密码就是对比。(出示课件,补齐板书:中的) 预设二:(学生不能说出对比) 教师引导:老师提示一下大家,同样是国王御厨中的两个罐子,一个陶罐,一个铁罐,一个易碎,一个坚硬,这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是的,那寓言中除了人物、特点(板书:人物)的对比,还有哪些对比呢?归纳并板书:性格表现结局

小学课堂寓言优秀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课堂寓言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 寓言教学在中外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早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就已经写了很多优秀的寓言故事,寓言一词即源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欧洲的《伊索寓言》、印度的五卷书等也是非常优秀的寓言教学教材。寓言作为一种文体有着独特的魅力,然而当下的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多数都没有挖掘到寓言的真谛,禁锢学生的思维从而给寓言故事揭示的哲理做死的规定不容许学生有新的想法、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脱离、教师没有一颗童心课堂枯燥等都有碍于寓言教学目的的实现。 一、小学课堂寓言教学的概况以及价值 (一)简说小学课堂寓言教学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后人解释 为“寄寓之言”,寓言是借一定的比喻来寄托要表达的意思。寓言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寓言这种文体浅显易懂却能传达出丰富的信息。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版本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寓言,小学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六个年级共有23篇寓言故事,《狼和小羊》、《会摇尾巴的狼》、《守株待兔》、《狐狸和乌鸦》、《揠苗助长》、《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南郭先生》、《渔夫和蛇》、《狐假虎威》、《伊索寓言》等选篇 寓言教学是一种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和开拓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的教学活动,借助于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浅显的文字,效果十分显著。寓言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符合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 (二)小学课堂寓言教学须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小学课堂寓言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特征。小学生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均处于很低的阶段,受自身认识能力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认识具有独特的童趣性和幼稚性等特点,但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儿童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又具有巨大的不平衡性,高年级儿童较低年级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更客观和更深刻,小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心理和智力发展速度较低年级学生更迅猛。 这要求教师一定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低年级教学中要有童心,珍爱童趣,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品论寓言;高年级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独特的见解,不能抹杀学生的创意

寓言故事大全及寓意 民间寓言故事及寓意汇总

寓言故事大全及寓意民间寓言故事 及寓意汇总 东施效颦的故事 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他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东施效颦的意思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东施效颦的出处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作者庄周简介: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汉族,宋国蒙(今河南

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东施效颦的近义词: 邯郸学步、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趋 东施效颦的反义词: 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自我作古、择善而从 东施效颦造句 1、况且,凡事一经效仿,总不大妙,多少带点儿东施效颦的嫌疑。 2、每个人自有特质,何必如东施效颦般胡乱模仿? 3、后来人们用“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比喻不恰当的模仿,带来相反的效果。 4、他以为把名画拿来模仿,就会成为大家;但往往是东施效颦,徒惹人笑。 5、你自以为聪明的仿效别人的设计,製作出这么一件既不精巧又不实用的器物来,我看只是东施效颦地令人感到可笑罢了。 6、我当时提及书包很重,寓意教育制度给学生的压力,但说了

启示人生的励志寓言小故事

启示人生的励志寓言小故事 导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看一些启示人生的励志寓言小故事总是好的,那么启示人生的励志寓言小故事及寓意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启示人生的励志寓言小故事: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

样。 寓意::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坚信付出总会得到回报。你可能不会发现,直到后来…… 启示人生的励志寓言小故事: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寓意::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启示人生的励志寓言小故事:预防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

《中国寓言故事》汇报交流课说课讲解

《中国寓言故事》汇 报交流课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汇报交流课 教学目标: 1.交流读书体会,从寓言故事中明白各种道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最近我们在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书籍的海洋,赏析探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课题 回顾:什么叫寓言?(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用假托的故事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二、看前言介绍中国古代寓言 谁能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寓言?(引导学生看前言) 小结:想不到,短短的前言里竟然藏着这么多知识!以后同学们看书,首先要看前言,这样你就能快速了解书的内容! 三、了解封面和目录

我们平时看书,除了看前言,还要留意书的封面、目录,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书的内容。【封面目录】 1.出示图书封面(幻灯片),这本书的封面除了告诉我们书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外,还告诉我们什么呢?(编者,出版社。) 2.看目录, 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些题目,(幻灯片)你有什么发现? 四、故事内容我知道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讽刺了__ __。故事告诫了我们不要 _ 。故事启示了我们应该。 师生交流:每组派代表展示,其他补充。 考考你:(看图猜成语……根据寓意说成语……) 小结:读书就要像这样,把文章读成一幅画,或者把文章读成一句话。 五、人物(动物)角色分析 过渡:通过交流,我们知道,寓言,总是借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和动物,相信也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桌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讨厌)的人物或动物分析其形象。 2.每人只选一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19-11-27T13:34:03.2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1期作者:田学琴 [导读] 寓言采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深刻而耐人寻味的道理。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学生若能梳理、分析、总结各个寓言故事,则能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帮助。我在教学中也围绕这几方面的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赏读寓言,拓展鉴赏,探究主题,创作扮演,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寓言,感受寓言作品的魅力。 田学琴四川泸州市江南小学校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寓言采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深刻而耐人寻味的道理。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学生若能梳理、分析、总结各个寓言故事,则能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帮助。我在教学中也围绕这几方面的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赏读寓言,拓展鉴赏,探究主题,创作扮演,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寓言,感受寓言作品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240-01 一、玩味片段,美读赏析 学者吴让洁认为寓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寓言的学习要点,提炼合适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能独立阅读寓言,并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先通读寓言故事,了解寓言的内容,而后组织学生展开美读,将情感融入其中,感受其中的语气语调,体会其中的言外之意。我鼓励学生围绕寓言中的某些段落展开联想,说说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义,想要体现怎样的人物形象。 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我便鼓励学生围绕其中的片段展开深入品味。我首先鼓励学生展开分角色诵读的活动,并在诵读的过程中品味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我鼓励学生思考:“当狐狸问候乌鸦‘亲爱的乌鸦,您好吗’的时候,你觉得狐狸是真心问候的吗?”学生认为:“不是的。狐狸的目的是要得到乌鸦嘴巴里的肉。”“那么后来狐狸问候乌鸦的孩子,赞美乌鸦的羽毛和嗓子,你觉得它是真心的吗?”学生认为:“不是,这也是为了骗到乌鸦嘴巴里的肉而说出的谎言。”“可是,乌鸦却相信了狐狸的话,你觉得这说明了什么呢?”“乌鸦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状态,被狐狸的花言巧语欺骗了”。 在欣赏寓言片段的过程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可以领略寓言的形式美、作品的情感美,增强欣赏寓言的能力。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可以在一个更加轻松舒适的环境中体验寓言的趣味性,了解寓言所呈现的哲理,真正进入寓言作品。 二、以一带多,比较鉴赏 在阅读寓言的过程中,若学生只是围绕单篇寓言展开阅读,则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对寓言的特点理解也不够深刻。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以一带多的方式,组织学生尝试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看看相同主题的寓言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我鼓励学生在对比中探究寓言的人物形象,说说有何不同,再思考一下寓言中体现的哲理,说说两者是否有不同之处,这样就能让学生提升自主鉴赏的能力。 在组织学生阅读《狼和小羊》后,我鼓励学生展开对比阅读,尝试给学生补充阅读以“狼”为主人公的寓言《牧童和狼》,并鼓励学生展开对比阅读。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两则寓言的题目中都有狼,它们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吗?”学生认为:“《狼和小羊》中的狼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但是《牧童和狼》中的狼却只是衬托,这个故事主要展现的是牧童。”“那么这两个故事中的狼都分别代表了什么形象呢?”学生认为:“《狼和小羊》中的狼十分狡猾残忍。《牧童和狼》中的狼也是很凶狠的,所以牧童才会害怕它。”“那么《牧童和狼》的故事说的又是什么内容呢?”学生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说谎。” 由于学生之间有差异性,所以其理解能力并不相同。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泛读方法,并借助批注法、摘抄法挖掘寓言中的片段,更好地展开对比。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我还尝试设置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按照其中的内容展开自主阅读,提升比较鉴赏的效果。 三、确定议题,课外拓展 为了让学生沉浸在寓言的海洋中,我还常常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扩展阅读。我给学生设定阅读的主题,并鼓励学生通过搜索、整理、分析、归纳的方式展开自主探究,然后凝结成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在设置探究议题的时候,我常常鼓励学生思考语言中各种动物具有怎样的典型象征意义,思考寓言故事对人生是否有什么影响,在这些议题的辅助下,学生积极地展开了拓展阅读。 在教授《伊索寓言》时,我鼓励学生展开扩展阅读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思考:“在《伊索寓言》中有很多动物的形象,它们是否有什么典型的含义呢?”我鼓励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自主探索活动。首先通读《伊索寓言》,然后找出其中的动物形象,看看在其中最常出现的是哪些动物。此后则鼓励学生展开自主讨论,说说它们的特点是什么。有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在《伊索寓言》中有很多狐狸的形象。《断尾的狐狸》中的狐狸想要欺骗其他狐狸也像自己一样去掉尾巴。《狗,公鸡和狐狸》中的狐狸也想要欺骗鸡,吃了鸡。我觉得狐狸都是狡猾的形象,但是它们都只是小聪明,并不是大智慧,所以这两个故事中的狐狸最后都没有能得逞。” 寓言由故事、寓意、寓示三要素组成,主人公不仅是人,也能是各种拟人的生物甚至是非生物。寓言往往用隐喻和拟人来表现故事情节,同时也反映出深刻的真实性。在我的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这不仅能使学生对寓言有丰富的理解,而且能使他们从寓言中汲取人生哲学,启发自己的人生。 四、创作扮演,内化升华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因此,我常常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创作活动,并将自己编写的寓言故事表演出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激发,能更积极地展开感知、记忆和思考。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解放,个性得以舒展,也能更好地从寓言故事中获得启迪,促使其升华自己的感悟能力。 在学习了两个寓言之后,我鼓励学生独立创作和表演。我鼓励学生思考:“在拔苗助长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个人急于把事情办好,但结果不好。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呢?试着把你的小生活经历写成寓言,然后表演出来。学生围绕该主题展开了编演,有学生将“贪多嚼不烂”通过小品演绎了出来,展现了自己一次想学习很多的东西,但是最终却什么都没有学成,用这样的故事来展现“贪多嚼不烂”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在展开寓言教学的过程中,不仅组织学生阅

寓言故事及寓意

寓言故事及寓意 1.狐狸和狗 狐狸钻进羊群,抱起一只正在吃奶的羊羔,假意抚爱他。狗见了,问道:“你这是干什么呀?”狐狸说:“我照料他,逗他玩。”狗说:“你不立刻放下这羊羔,我就叫你尝尝狗的抚爱。” 【寓意:对于像狐狸一样狡猾的人,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善意,有懂得以牙还牙。】 2.狗和它的影子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 【寓意: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能有任何的贪恋。做事不能贪心。】3.驴子跟狼 驴子见狼,假装腿上受伤,对狼说:“脚上有刺,请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时舌头被刺。”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子踢伤逃去,因此叹气说:“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医生呢!” 【寓意:面对像狼一样凶残、狡猾的人,我们不要害怕,也不必惊慌,要学会冷静机智的应付。】 4.乌鸦的迁徙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你要飞到哪里去?乌

鸦愤愤不平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告诉乌鸦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 【寓意: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适应它。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 5.勤奋的蜗牛 在寒冷多风的冬日里,植物园里一只行动迟缓的蜗牛,正一步步慢慢地爬上苹果树。附近有树上的麻雀和松鼠很好奇地围了过来,着实嘲笑了它一番。其中一只麻雀飞过去对它说:“嘿,傻家伙,你不知道这树上已经没有苹果了吗?干嘛还拼命往上爬?”蜗牛并没有停下它的步伐,边爬边说:“等我到了之后就会有的。” 【寓意:勤能补拙。坚定、自信地前进,就能收获成功。】

职场励志寓言小故事

职场励志寓言小故事 *导读:职场励志寓言小故事,因为生存压力,我们的生活品质往往很难真正有所改善,但我想,我们可以开始一个新的革命,在读完以下职场励志寓言小故事以后,希望你的心态有所改变。 割草男孩的故事 一个替人割草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挂了电话。

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儿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寓意:只有不断地探询客户的评价,你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要萧规曹随,凡事想想清楚事出何因,多问几个为什么? 绿洲里的老先生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 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

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寓意: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 聪明的小男孩 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说:像一分钟。 小男孩又问上帝:100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 小男孩再问上帝说:那你能给我100万元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

10个职场礼仪小故事

10个职场礼仪小故事 人们在职业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今天干货资源社小 编为你整理了职场礼仪小故事,欢迎阅读。 一只火鸡和一头公牛在聊天。“我非常想到那棵树顶上去,” 火鸡叹口气道,“但是我没有那份力气。”“这样啊,那你为什么 不吃点我的粪便呢?”公牛答道,“那里面充满了营养。”火鸡吃了 一团牛粪,发现它真的使自己有力气到达树的第一个分叉处。第二天,在吃了更多的牛粪以后,火鸡到达了树的第二个分叉处。最终,两星期后,火鸡非常骄傲地站在了树的顶端。但不幸的是,没多久,它就被一个农夫盯上了,并且农夫非常利索地就将火鸡射了下来。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牛粪(狗屎运)也许能使你抵达顶峰,但 它不能使你永远呆在那儿。 表演大师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 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 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 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 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 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

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 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金人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一道 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 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 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 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 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 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辞职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 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

寓言教学

寓言教学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寓言这种体裁并不是儿童文学专有的,但是它故事生动、形象具体,又富于教育意义,因此成为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样式之一。 小学课本在各个学段都选编了一些经典的中外寓言作品。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选了《狼和小羊》,三年级下册选了《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五年级上册选了《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作为寓言作品,它们都具有明确的寓意、简明的形象和情节和凝练的语言。但由于分别处在不同的学段,所以在阅读教学上是有所区别的。 在第一学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来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例如:教学《狼和小羊》,抓住“找碴儿”一词,使学生充分认识狼蛮不讲理和凶残的本性,从而感知故事的内容。教师紧紧围绕“什么叫‘找碴儿’”和“狼想吃小羊,怎样找碴儿”这两个问题,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 第二学段,教师要求学生先读懂寓言的内容,再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想象和有感情的朗读来理解和感悟寓意。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寓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可以让学生谈谈读了故事后的感想,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寓意。例如:《寓言两则》课后练习中提出的问题“寓言中农夫、鹬和蚌傻在哪儿”,这个问题对于学生

理解寓意起到了铺垫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过程中逐步总结出寓意。 第三学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感受寓言的形象。主要方法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好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伊索寓言》中,每个故事的结尾都已经明确点出了寓意,但对于学生理解寓意的要求却加深了。众所周知,使学生明白寓言讽刺的对象并不在寓言本身的形象。教师要指导学生揭示寓意,还需要启发学生展开类比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像故事中的人?你能举出哪些例子? 虽然在教学策略上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说还是围绕寓言的体裁特点展开教学活动,即感知内容(情节)、感受形象、感悟寓意。

成语寓言故事及含义_寓言故事的含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成语寓言故事及含义_寓言故事的含义 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 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成语寓言故事及含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成语寓言故事及含义篇一:一叶障目 很久以前,楚国有个书生,一天,他从书中得知,螳螂捕蝉时遮蔽自己的身体的那片叶子,有隐身的功效。书生放下书,暗暗窃喜:哈哈,如果我能找到这么一片树叶,岂不是能够拥有隐身之术?于是,书生放下手中的书,来到郊外的树林里,找啊找,找了好久,终于在一棵大树下,看见一只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正准备捕蝉。书生顾不得礼仪体统,

脱下鞋子哼哧哼哧地爬上了大树。 嗬,所有的叶子都是一个模样,书生也分不清楚,哪片才是螳螂遮蔽身体的叶子了。情急之下,书生把整个枝头的叶子都摘了下来,然后背起叶子,哼着小曲儿回家了。 一到家,书生就迫不及待地把妻子拉进房间,拿出一片叶子挡在眼前,问妻子:“夫人,你能看见我吗?”妻子不明白缘由,老实地点点头说:“能看到。”书生扔掉这片叶子,又拿出另外一片挡在眼前,问:“夫人,你能看见我吗?” 他们试了一片又一片,最后,妻子不耐烦了,把眼一斜,说了句“看不见”就离开了。书生大喜,把树叶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喃喃地说道:“太好啦,太好啦,我终于可以拥有隐身之术啦!” 书生来到集市,一个老农正在路边叫卖:“卖梨啦,又香又甜的脆梨,大家快来买啊!”书生一瞧,那梨又大又水灵,顿时馋得直咽口水。可是一摸口袋,一文钱也没带,这可如何是好呢?忽然,书生一拍脑门,说道:“哎呀,我怎

改写寓言故事

篇一:类型改编小能手改写(寓言故事) 文題 / 類型:改編小能手/改寫(寓言/故事)寫作指導:活動一:(10分鐘) 重點:掌握「刻意扭曲法」 指導步驟: 1. 教師說一個新版本的故事。(教師可自行創作或講述其他改編的故事,也可利用附件一《第二次龜兔賽跑》為例) 2. 教師提問: 2.1這個故事和原來的「龜兔賽跑」有甚麼不同嗎? (引導學生從時、地、人、事﹕原因、經過、結果、思考) 2.2它的寓意有沒有改變呢?2.3如果還有第三次或第四次比賽,你們會讓哪一方取勝,為甚麼? (也可以提示人物、時間、地點等的改變) 1. 教師引入: 今天,我們將把一些熟悉的寓言故事改編,看看誰最有創意! 活動二:﹙發展活動﹚(15分鐘) 重點:透過改編寓言故事,掌握「刻意扭曲法」 指導步驟: 1. 聆聽寓言故事一 ﹙原版本寓言示例《狐假虎威》唯讀光盤﹚: 1.1聆聽原版本寓言示例——《狐假虎威》,著學生留意: ? 老虎為甚麼不吃掉狐狸? ? 這故事有甚麼寓意? 1.2教師向學生提問寓言故事內容。 2. 教師於學生寫作前提示: 2.1轉變角色,例如互換﹙狐狸成為了受害者﹚、增減人物等。 2.2盡量改寫結局﹙例如狐狸不能逃脫)。 2.3可改變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 2.4可改變故事的發生時間。 2.5盡量改寫故事所說明的教訓或道理。 3. 角色扮演: 3.1著學生分組(三至四人)嘗試改編《狐假虎威》結局,並邀請2至3 組學生演出故事。 3.2教師可運用「新點子檢視表」,評核各組同學的故事改動情況,以 顯示同學的創造力。﹙附件三:新點子檢視表﹚ 4. 教師小結: 改變故事部分或全部元素,皆可成為另一個新故事,且往往令人耳目一新,意想不到。 5. 教師可以《新狐假虎威》作示列,讓學生分析改變了哪些部分。(唯讀光盤) 活動三:﹙全班活動﹚(45分鐘) 重點:運用「刻意扭曲法」、「六何」策略改寫寓言故事 指導步驟: 1. 請學生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去改寫,創作一篇新寓言故事。(限 時35分鐘)﹙附件四:「改編小能手」工作紙) 2. 教師於學生寫作前,提示學生: 2.1轉變角色,例如互換、增減人物等。 2.2盡量改寫結局。 2.3可改變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 2.4可改變故事的發生時間。 2.5盡量改寫故事所說明的教訓或道理。 3. 學生須簡略寫出原來故事大概內容或名稱。 創作分享會﹙10分鐘﹚(可在寫作後指導課舉行) 4.1 請數位學生讀出他們的作品。4.2 教師就學生所創作的新寓言,指出文章具創意的地方。其他建議﹕ 1. 若學生能力較佳,已充分掌握「刻意扭曲」方法,學生完成「活動二」已是一篇完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