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启示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启示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启示

管理学(中级)作业一: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启示

管理科学与工程2007级李永康

本文先回顾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管理思想,在次基础上对中国管理思想进行了总结归纳,得出了一些启示。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廊中,拥有许多耀古烁今的“圣哲”,

如道家的老子,儒家的孔子,法家的韩非子等等,他们都是精心思谋天下大治的管理思想大师,他们各自创立了一套人与社会的管理之道。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管理思想远不仅此。本文稍做总结。

1.儒家思想蕴涵的管理思想

儒家文化是以张扬修身齐家、济世安民的人文之道为其核心内容的因而无论从其文化的内容特征上看,还是就其文化的价值取向上说,它实际上是一种着眼于社会管理的学说。儒家管理哲学的中心思想是“王道”,即主张实行“仁政”,一方面,提醒统治者要以良好的道德形象感染百姓,使广大民众自觉地服从统治;另一方面,号召老百姓、臣民之间要加强道德修养,通过和谐人际关系,以求天下太平。儒家以“王道”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修己安人的管理目标在儒家看来,治国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而人的管理又可分为“修己”的自我管理和“安人”的社会管理两大部分。孔子十分强调管理者的“正己”在管理中的巨大影响作用。

诸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都是在提醒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自身的品行修养,必须做到安人先正己。

其二,民为邦本的管理意向孔子把是否关爱民众作为能否有效地统治民众的前提, ,民心和民信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取向。这种“人本”管理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实践效用。

其三,贵和中庸的管理方法在儒家文化那里,“和”既是管理的目的性要求,也是管理的方法论要求。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提倡中庸,是反对在处理问题时走极端、防止片面性。

2.道家思想蕴涵的管理思想

道家的基本思想是强调顺应自然、以柔克刚,这就决定了其管理思想的“柔道”特色。老子的《道德经》中充满了对今世人生的关爱和社会治理的关注。老子实际上是用“道”和“德”这一对哲学范畴来统领他的治国思想,主张治国者遵循“道”并依据“德”来管理民众和国家。老子处理人事关系的基本方略“处下不争”,这是老子倡导的在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时的基本方略。“处下”是为了更好地居上,“不争”则是为了更好地争得。老子是从管理者能否让被管理者诚服以致“王天下”的视角来论述这一问题的。老子提出的自化、自正、自富、自朴中的“自”,是总览道家的管理思想,其中确有花小力而成大事的聪明智慧。

3.法家思想蕴涵的管理思想

法家管理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流行于战国时代,在秦王朝时期达到

了顶峰,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管理体系。法家的思想从一开始就是典型的实用管理思想。对此,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言:“用现代的术语说,法家所讲的是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和方法。”?法家的管理思想体系,概括起来就是“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极端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法、术、势是其管理思想的法家之“法”,是指管理的法律制度。法家之“术”,是指管理的策略手段。韩非把统治、管理之“术”分为三大类:形名术、用人术和治奸术。法家倡导的用人之术,有三点是值得思考的。其一,用人要注意排除声誉干扰。其二,要坚持任人唯贤。其三,用人要注意扬长避短。这些用人之道,至今看来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4.墨家思想蕴涵的管理思想

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兼相爱,交相利”,其他各种管理主张都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并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兼相爱,交相利墨子认为要想达到“兼相爱”,必须上自国君,下至众民,都不能只知“自爱”,而要“相爱”,即人们之间要和睦相处。“兼相爱”是墨子的基本管理准则。既要役使百姓,又不使产生抱怨;既有欲求,又不贪心;既庄重又不傲慢;既威严又不凶猛。刚柔相济、恩威并用,这就是“中庸”思想在管理中的体现。

5.兵家思想蕴涵的管理思想

孙子是中国最杰出的兵学大师,他的思想对现在的商战具有非常重

要的指导意义。孙子的战争原理,可概括为四项,即:“慎战”、“先知”、“先胜”、“主动”。知彼知己与慎战、先知原理孙

子认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要详加体察。不是对国家有利,就不用兵;不是非常危险,就不作战。善于用兵者,要从治道、天时、

地利、将领、法制这五个方面来比较、计算各项细节,以求得其事实,即先知。孙子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要想不伤丝毫,惟有使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此即“伐谋”与“伐交”。这些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先胜手段。另外,先胜态势取决于周全的准备。在战争进行中和战争的军事行动之前,谁能争取主动,谁就有操胜券的可能,这就是“主动”原理。

6.《易经》和《洪范》,《管子》蕴涵的管理思想

“易”为中国学术思想的根本,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和人生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易经》原理影响着国人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易道管理的核心就是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的价值,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起来,这种决策管理模式包含着

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涉及了预测、计划、决策、组织、沟通、变通、控制、用人原则等诸多现代管理学中所关注的问题。计划、决策、组织、沟通、变通、控制、用人原则等诸多现代管理中所关注的问题。

《洪范》的意义,在于它第一次系统表述了以“顺五行”为核心的理天下的大法,而将整个世界纳入五行系统之中。其主要内容是:“五行”(自然的认识):水、火、木、金、土。“皇极”(政治原则):行为规范、为民造福、选任贤能、赏罚、服从王法。“三德”

(治理臣民的方式):一般-正直、乱臣贼子-强硬、良民-平和。蕴涵着管理的一些思想。

《管子》是一部世界上时间较早,内容非常丰富,熔各家管理思想

于一炉的古代国家管理学巨著。它是一部以国家宏观管理为主要特色的管理理论著作。在它的《心术上》篇里非常明确地指出,国家管理与人体的结构存在着惊人相似的运作方式。心术论的核心是这样的三句话:以天地为心,以法治国,以德治人。

7.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折射的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工程,都卓越地体现了系统思想,取得了很

大的成功。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带领劳动人民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把分洪、灌溉、排砂在一个工程中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便是系统思想的萌芽。万里长城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历史见证。在工程上,一般分作镇城、路城、卫城、关城、堡城、城墙、放台、烟墩等不同等级、不同形式、不同用途的建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在管理上,沿线设九个镇,每个镇设总兵,上受兵部指挥,每镇之下又分级设“路”、“关”及城堡、墩台。这是个典型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管理系统,命令自上而下层层下达,遇有敌情,信息由烽火台到关城守备,到各路军校首领、总兵,一直报到朝廷,是自下而上的反馈过程。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启示

1.民本思想与人本管理

儒家以人为本的伦理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对企业进行人本主义的伦理管理,其特点是企业管理工作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核心,通过伦理规范和道德教化,培养人们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实现企业和谐有序发展的目标。2.系统思想与系统管理

中国古代像故宫、古运河等伟大工程,都体现了系统工程与系统管理的思想。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其一: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企业管理必须从企业系统的观点出发,认真研究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二: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树立全局观念。也就是说必须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全面的考虑,绝不能因局部的、暂时的利益而影响了全局,甚至破坏了整个系统的目的。其三:系统的有效运转取决于系统的层次性。如果层次不清,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以及同一层次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就会出现混乱,使整个系统不能

正常运转,效率下降,达不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3.权术思想与领导理论

法家所谓的“势”,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权势、威势,而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是一种影响、制约以致改变下属行为的力量。这种影响力的形成,既来之领导者的正式权力,也来自一些非权力因素,后者补充和加强着前者。如此“势”论,对于今天的领导者、管理者如何正确

发挥自己对下属的影响力,仍然富有启迪。

4.修己思想与领导者素质理论

儒家认为修己安人领导人的思想道德素养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伦理思想,是其管理思想的精髓。孔子认为,管理者得到被管理者的信任程度以及由此产生的被管理者的信心的高低,对于管理工作的成败,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5.人才思想与知识管理

中国古代在选人、用人上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太公六韬》中的:“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强调的是选拔人才必须符合“六守”的标准,也就是说作为人才应具备以上六种德性。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企业之争首先是人才之争,企业领导人必须树立人才观念。选拔人才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任人唯贤。要因人施用,各尽其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视人才的培养。总之,现代企业领导人,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求才之渴,用才之能,容才之量,护才之魄,举才之德,育才之责。企业领导人知人善任是领导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

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人才管理。儒家人才管理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选贤与能”与“任而能信”。孔子认为,对于考查合格已被任用的人,应在工作上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这是用好人才、发挥其才干的重要条件。孟子则以“选贤与能”与“任而能信”

为推行仁政的组织保证,他认为,国君选用贤能的人要听取多方面的

意见:如果身边的人说贤能,不能相信;大夫们说贤能,也不能相信;全国的人都说贤能,并且考查之后发现他真的贤能,才可任用。

6.赏罚思想与激励理论

中国许多圣贤都重视赏罚分明。曹操采取褒亡厚往的激励手段

曹操说:“势有不得已也。陷之甚过,则从计也。必殊死战,在亡地无败者。”就是说士兵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拼死战斗,如果陷于危险的绝境,就会听从指挥。曹操认为“褒亡厚往”是激励部属士气的重要手段。他说:“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就是说奖励死者是为了鼓励活人,厚赏前人是为了激励后人。曹操以严格的赏罚制度来加强部队的组织纪律性。他说:“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意思是说,赏有功的而不惩办有罪的,这是不符合国家大法的。打了败仗要按法律治罪,造成损失的要免去官职和封爵。这与现在管理思想的激励理论有相同之处。

7.兼听思想与沟通理论

中国古代君主很多重视纳谏。唐太宗接纳魏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意见,懂得“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其实这就是重视和下级的沟通。现在企业也应该重视信息的准确传递,加强建设性的沟通。

8.变革思想与变革理论

变革在中国古代如管仲,韩非王安石等人思想中有体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与治国的根本准则。他发动新政,触及到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

方面。在现代企业中更应该重视变革管理,组织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管理战略。

9.谋略思想和战略管理思想

对于战略思想,中国古代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司马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观点,明确告诉人们要想做成一件事,事前必须进行长远的运筹谋划。孙子说“上兵伐谋”,就是说谋略是取胜的根本。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从战略高度分析了国内形势,为刘备制定了联吴抗曹、实现三分天下、重兴汉室的战略目标。这是古代军事战略决策的一个成功典范。中国古代战略思想与战略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现代企业领导人,必须树立战略思想。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一切谋略以经营战略为根本。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战略意识,目光短浅,走一步算一步,就不会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21 重视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企业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要长期生存和发展,也必须认真研究内外环境条件,尤其是要正确估价自身的实力,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状况,认真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高瞻远瞩地定企业在较长时期内开展经营活动的战略目标;并因时因地制宜,抓住时机,讲究策略,分步实施;还要宣传和动员全体员工,齐心协力,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10.察人思想和行为理论

对于人的心理与行为,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就开始了研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人情之理,不可不察。”其意思是说,对于人的事情,不研究是不合理的。在这里孙武强调了研

究人类行为的必要性。而孟轲在《孟子·告子上》中指出:“人之善也,如水之下也。”后人编的《三字经》中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孟子的这种性善论类似“Y理论”。在汉代,还有人认为性的善恶是混杂的,则有点类似“Z 理论”。

荀子在《荀子·礼论》中提出:“人生而有欲”,是说人生来就有欲望,有需求。管仲在《管子·牧民》中指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可以说是管仲的需求层次理论。它说明人们在衣食丰足之后,就要考虑荣辱等,即人在满足了生理需要以后,会有心理方面的需要、社会方面的需要。上述行为学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其一:必须重视对人的研究,正视人的需求的存在。尤其是企业领导人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员工是带着需求走进公司的,只有了解员工的需求及工

作动机、情绪,掌握员工的意向,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并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来指导员工的行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二: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一个企业的活力,主要是以员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为源泉的。因此,进行企业管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

管理现代化,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更需要继承和发展我

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众所周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企业界一直在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他们研究中国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孙子、老子等,并深得要领,深受其益,有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我们中国人。因此,我们要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就必须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经验

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科学总结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做到“古为今用”。但是,在研究、发掘、利用我国古代管理思想时,不能教条地引用,要活学活用,辩证地继承和发展。

三.中国近现代管理思想发展与启示

中国近现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中国管理思想近代化的“前史”时期( 16~19世纪期) 。主要特征是资本主义萌芽形式的经营管理、军事管理和科技管理。2. 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前科学化”时期(1840~1911年) 。主要特征是传统管理形式(封建管理体制) 的没落和资产阶级早期经营管理(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出现。3.引进和吸收科学化管理时期( 1912~1977年) 。此时期为西方科学管理理论及其他理论开始形成并逐渐引进我国, 以1949年为界又可以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4.全面推进“管理现代化”时期( 1978年~目前) 。主要特征是市场经济得到发展、企业自主

性增强、管理科学自主创新成分增大。现在仍处在这个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特殊的国情, 中国管理思想并不是按照线性规律均匀发展的, 其中一些分支的发展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 而这又是现有研究成果没有充分注意的一个问题。

1.建国前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

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 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封建政策, 根本不存在正式的工业, 仅有一些处于资本主义萌芽形态的小商品经济以及尚未形成规模的封建手工业。当时的社会等级排序是“士、农、工、

学、商”, 可见商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此时的管理主要是僵化的封建国家管理和尚且发达的军事管理, 并非由商人进行的科技管理

也比较发达。

洋务派。鸦片战争之后, 国门大开, 外国资本主义商品蜂拥而入。我国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相继对其仿效, 于19世纪60年代起, 陆续兴办了一些我国早期的近代工矿企业, 由此形成中国近代管理

思想最早的两个主要来: 洋务派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恭亲王奕 在1864年呈递给清帝的一份奏折中指出: “查治国

之道, 在乎自强, 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 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早期的洋务派企业正是在这种技术主义迷信的前提下形成的。其主要指导思想是主张“经世致用”的。今文学派学者魏源, 在《海国图志》里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要特征是重技术、不重管理, 即学习西方的技术, 搞技术主义迷信, 对封建制度的改变基本

没有, 从而导致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 标志着洋务派求强路线的破产。但是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清政府才被推翻, 此时洋务派的管理思想才算彻底破产。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主要有三种形式: 官办(主要是军工企业) 、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 其中

官督商办企业所占比例最大, 而官商合办实为官督商办。总体来看, 官督商办企业的管理及其所体现出来的管理思想, 相比军工企业要

有所提高。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冯桂芬、郭嵩焘、容闳、王韬、薛福成、马建忠等。其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有: 浓厚的封建性、严重的殖民地性、重技术而不重

管理等。

民族实业家。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失败也导致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控制的放松(以前重农抑商) , 由此逐渐诞生了一个全新的社会阶层———民族实业家。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性质、作用与洋务派企业都很不相同, 其最初出现可以追溯至1852年粤人郭甘章出资在上海虹桥兴办的船坞。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大致经过以下几个时期: 19世纪50年代初至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的40 多年, 为产生时期; 1895 年至1913 年为初步发展时期; 1914年一战爆发至1922年为进一步发展时期; 1923年至1927年国共分裂为危机与萧条期; 1927年至1949年出现了两种情形, 在国民党统治区呈现出衰退和破产的情形, 在解放区则呈现出恢复与发展的情形。早期比较著名的民族工商业集团有: 荣氏申新、茂新、福新集团, 张謇的大生集团, 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 、滦州(矿务公司) 、华新(纱厂) 、耀华(玻璃公司) 集团等。比较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有: 郑观应、张謇、周学

熙、荣氏兄弟、陈嘉庚、穆藕初、范旭东、刘鸿生、吴蕴初、卢作孚等。民族实业家的经营管理思想的主要优点有: 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和”的优势; 善用自身优势, 创造名牌产品; “人弃我取、避实就虚”的战略战术; 注重西方科学管理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有机结合。在他们优秀经营管理思想的指导下, 中国民族企业以弱敌强甚至以弱胜强, 与外资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民族实业家的管理思想经历的时间跨度最长, 一直延续到建国后1956年完成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维新派(即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思想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范畴, 反映了刚刚转化为资产阶级分子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商人、地主和官僚的利益要求。早期的维新派形成于19世纪60~70年代, 在1884年中法战争以前, 曾附属和依存于洋务派, 但由于两者在对

待“中学”与“西学”态度上存在差异(洋务派强调“中体西

用”, 而维新派表现出更多的资本主义倾向, 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

科学技术, 而且主张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 其显著特征是强烈的爱

国主义思想与政治上的“君主共和”和经济上的“以商为本”, 对

变革的要求更为主动) , 因而从中法战争后开始从洋务派中逐渐分

离出来。甲午战争后, 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彻底和洋务派分道扬镳, 并且形成一个影响巨大的独立的政治派别。“公车上书”标志着维

新派集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纲领。维新派管理思想的理论本源主要是西学, 其中作为灵魂和核心的则是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和

天赋人权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维新派管理思想一直延续到1927年国共分裂,在1911年辛亥革命

之前维新派的主要敌人是洋务派, 因此其主要作用是积极的; 1911

年之后维新派的主要敌人则是革命派, 其主要作用则是消极的。

革命派。革命派的产生有些偶然性和戏剧性。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前, 28岁年轻气盛的孙中山曾经向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 地能尽其利, 物能尽其用, 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 但李鸿章置之不理。同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

体兴中会。与主要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维新派的管理思想不

同, 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利益的革命派则要求通过资产阶级革

命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进而促进中国资本

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即不仅要学习西方的技术, 更要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引进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同时, 又引进了西方的现代科学管理思想, 同时与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相融合, 从

而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行政管理思想。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有孙中山、廖仲恺和朱执信等。革命派管理思想侧重于宏观的国家管理, 如孙中山的国民经济管理思想、行政管理思想, 廖仲恺的新国家建设思想, 朱执信的土地国有思想等。由于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所以中国很快进入军阀混战时期, 此时也就谈不上管理思想的发展了。

综上所述, 1927 年国共分裂以前, 中国管理思想的主要来源有四个: 洋务派、维新派、民族实业家和革命派。

国民政府。1927年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的管理重点有: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管理、国营工业的管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村级管理(如推行废弛已久的保甲制度) 、舆论管理(思想一律、“党化”舆论) 。蒋介石曾断言: 国民经济建设“必赖国家之政治力量而后推行尽利也”。一语道破了国民党政府经济管理思想的本质所在。此时期新民主主义政权(根据地、解放区) 的管理重点主要有: 苏维埃政府

的国家组织管理、军队管理、经济建设管理、公营企业管理、村级管理等。由于早在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8月~1937年7月) , 前苏联就已经走过了新经济政策阶段(1921~1927年) , 进入集中计划管理时

期(1928~1965年) , 并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建设。因此, 新

民主主义政权也适当地参考了苏联的一些方法, 结合国情对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 进行了严肃

的、科学的探讨和实践, 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管理思想的成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如果上升到管理科学的高度, 解放前则属于中国管理科学的萌芽时期, 在管理学教育(商学、商科、工商管理、工厂管理等课程的设置; 高等商务学堂、商业学堂、商学院、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实业管理系等院系的设置) 、管理社团组织(中华国货维持会、机联会、中国科学社、中央研究院、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工商管理协会等团体的成立) 、管理学著作(杨铨和穆藕初对科学管理理论的最早翻译、张家泰的《工商管理ABC》等国人最早的专著) 、调查研究(陈翰笙等开展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 、管理专家(民生公司创办者卢作孚、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等) 等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发展。

2.建国后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

建国后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比较明显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这一时期,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到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时期, 第三阶段为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建国初期, 由于旧的行政管理、宏观经济管理以及企业管理等思想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鉴

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基本上是照搬照抄苏

联模式, 部分吸收西方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主要是通过行政区域、行政层次、行政原则来组织经济, 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 强调中央统一的指令性计划, 实行统一物价、统一就业。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提出可以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之后, 由科学家和工程专家倡导, 开始大规模引进与创新西方的科学管理

理论。这一时期, 我国还进行了管理思想的经验探索与理论创新, 如鞍钢宪法、工业七十条、大庆经验、企业多种经营等。这一时期企业管理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949年至1952年, 企业管理

的特点是破旧立新, 变革企业管理制度; 1953年至1957年, 企业管

理的特点是全面、系统地引进苏联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 实行科学管理; 1958 年至1965 年,企业管理的主要特点是探索我国自己的企业管理道路,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体系;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动乱”则使我国的企业管理遭受到严重的破坏。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至1978年底期间, 我国开始着手恢复

正常的企业生产运行秩序, 但是受到“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禁锢, 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依然如故,企业只不过是在恢复“文革”前的秩序, 旧体制束缚下的企业管理仍然只能是徘徊不前, 不可能出现突

破性的新进展。总之, 在此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的管理思想最终形成。这是一个包括行政管理思想、社会管理和经济管思想、文艺管理思想、人才管理和教育管理思想、现代化军队管理思想、党务管理思想、柔性管理思想等的完整的计划经济管理思想体系。从

管理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 这一时期为中国管理科学的形成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后, 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经济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和“简政放权”, 实行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

统一。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引下, 为了加快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总结我国的管理经验和大胆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

管理理论与方法, 西方管理思潮开始大规模引进我国, 主要有全面

质量管理、系统工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理论、技术经济学等。这一时期的企业管理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年至1981年

为企业管理恢复性整顿阶段(或放权让利阶段) ; 1982 年至1985 年,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要求, 对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工作,同时进

行了企业管理现代化试点, 此阶段也称利改税阶段; 1986年至1992

年为企业全面管理现代化阶段(或承包制阶段) 。总之, 此时期以邓

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的管理思想最终形成。它包括社会管理思想、经济管理思想、行政管理思想、人才管理思想、教育管理思想、科技管理思想、文艺管理思想等方面, 是极为丰富、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 是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原则、目标管理为其核心、民主管理为其特点、法制管理为其手段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管理思想体系。从管理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 这一时期是我国管理思想和理论最活跃的时期。无论在宏观管理理论、微观管理理论方面, 还是在发展中国自己的管理科学方法、大规模吸收与消化西方管理科学方法方面, 都取得了许多创新。这一时期中国管理科学的最基本特点就是“改革

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企业管理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 总体表现在: 企业的管理思想、目标、体制和组织都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企业管理的内容逐步丰富和完善; 企业管理手段

进一步趋向现代化; 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与国际标准开始在企

业中应用; 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有所加强; 企业管理理论逐步完善。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后, 我国管理科学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时期。1996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管理科学部, 管理科学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不仅一大批较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得以出版, 更多的国外管理理论也被引进我国, 高校管理学教育与学术研究也开展

得如火如荼, 一些结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也得以提出和成熟, 比

如西安交大席酉民教授的和谐管理理论和复旦大学苏东水教授的东

方管理理论, 就是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为总原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是柔性化人性化的权变管理艺术。其兴起的现实背景是西方理性化科学化管理在复杂环境下面临诸多困境及中国文化背

景下员工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式管理具有组织目标个人化、组织边界模糊化、管理活动意境化、管理过程人情化、管理手段多样化、管理原则灵活化、管理跨度远期化、管理科学艺术化、管理效率人性

化等本质特征。它解决了西方管理思想重科学轻艺术、重理性轻感性、

重解构性轻综合性、重规范性轻开放性、重法理性轻情感性、见物不见人、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等问题。企业必须深刻把握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充分将中国式管理与西方管理进行有机动态融合,根据不同

的文化背景和市场环境实施人性化的权变管理。

四.关于中国管理思想的总结

1.中国管理一思想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在世界管理思想的发展史上举足轻重。中古古代的管理思想不仅指导了当时的文明的发展,为世界文明史做出了贡献;而且对现在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依然具有借鉴意义。象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的系统的思想,和谐的思想,中庸的思想,谋略的思想不仅有着深远的哲学意义,而且直接影响着当代管理实践。

在当代中国的管理思想中,中国式管理则解决了西方管理思想重科学轻艺术、重理性轻感性、重解构性轻综合性、重规范性轻开放性、重法理性轻情感性、见物不见人、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等系列问题,是中国对世界管理理论的重大贡献。

2.中国管理思想的局限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显得朴素而零散,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当代我国引入了西方现代的管理思想和理论,然而对西方管理理论介绍的多,而评论的少;对西方管理浓墨重彩,但对中国管理思想几乎没有涉及;对西方管理只是介绍,但没有对中国管理实践如何运用

的研究。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一、顺“道”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 二、重人 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三、人和 四、守信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尧曰》)。 五、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并使“利器说”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六、求实 儒家提出“守正”原则,是说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这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 《管子》提出“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凡事量力而行,“动必量力,举必量技”,“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 七、对策 《史记》中说:“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孙子》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每战必殆”。《管子》主张“以备待时”,“事无备则废” 三国时代孙权、刘备对曹操的赤壁之战,诸葛 亮的空城计,孙膑的“减灶骄敌” 八、节俭 九、法治 “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己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一)儒家的管理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代表作:《论语》、《孟子》、《荀子》 主要的管理思想 1、仁政

2、德治 3、礼制 儒家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本田”的经营思想:“以人为中心” 和“三现主义” 儒家管理思想对新加坡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注重“培养家庭核心价值观” 儒家管理思想对韩国的影响:李朝时代,就把儒教定为国教 儒家管理思想对中国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管理模式,北京同仁堂药店的“兢兢小心,汲汲济世” (二)道家的管理思想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代表作:《道德经》、《庄子》 无为而治论 从整体内容来看,道家学说以道为中心和纲领,从道出发,然后 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需要,向四面 八方扩展开来。这样就可以把中国古代另外的8个学派通过矛盾 的对立统一规律融合起来,合而为一。 在道家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二个方面所组成,即凡 是正面的、表现积极性的事物都属于阳,如生命、公平、善良、 正义、光明、和平、热情,等等;凡是处于消极的事物都是属于 阴,如:死亡、罪恶、不公、黑暗、战争等等。 阴阳这对矛盾由于作用不同的情况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如: 相生、相克、转化、共存、互惠、相比和统一。 1、自然无为——管理之道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争”和“守柔”的智慧 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上有为,下无为” 2、自胜者强——自我修炼之道 讲到管理者的七种品质,老子说:“居善地,从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至德之世——理想境界 “小国寡民”。特点是:自然、素朴、平等、自由、安宁。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管理思想作为管理活动的升华,其产生与发展都是特定环境条件的产物,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有: (一)管子的管理思想 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最为杰出重要政治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管理思想方面有杰出的才能,并辅佐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大业。其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为: 1、自利的人性观。管子认为自利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本质所在。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责也。管子认为,人对利的追求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无可厚非的。但管子并未走极端,他认为自利与利人是可以调和,人既可以有自利之德,也可以有利人之德,惟其如此才不至于走极端。 2、四民分业定居的管理方式①。管子第一次提出了国之四民说,即士、农、工、商,并称为国之四民。管子主张四民务使杂处,即四民不能杂居,应该分开。处士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样做即有利于同一行业的人员集聚,实现经验的交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也能够实现组织的和谐,提高专业化程度。(二)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是我国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程度比较高。儒家的管理思想主要以仁为核心,特点在于关注人性本质和社会问题。孔子关于管理的九字名句②: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阐释了管理的核心特点。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和,即中庸、和谐的综合,这是管理的最为理想的状态。 (三)道家的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最高境界为道。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基础,无为而治的哲学思维,则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准则。为涵盖了及其丰富的管理理念。无为而治要求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顺乎事物的发展规律。无为并不是没有作为,而是不肆意妄为,这是遵循道的要求的。总之,以无为的理念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四)墨家的管理思想 墨家是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代表之一,其管理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墨家管理思想崇尚平等、博爱、节俭。墨家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1、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大力提倡兼相爱的思想,要求大家由此及彼,力图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消除相互之间的误会,避免存在隔阂。同时,墨子认为利益的损益也是相互的,做有损他人的事情,自己也会受到伤害,因此提出通过交相利的方法,期望能达到兼爱的目的,实现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这样才能实现国富民强。 2、贵义。在《墨子.贵义》一文中说到万事莫贵于义。贵义其实与兼爱密切相关,贯穿墨家管理思想里,是墨家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引言 中华民族有五前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管理经验对我们后人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思想概述 (一)中国古代思想史 1.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先秦至汉代时期。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老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管理过程中的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孙子兵法》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韩非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义》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创造性管理思维;《红楼梦》主要体现了管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管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管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管理数学之最。① 如表1-1所示: 中国作为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璀璨的历史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管理思想零星分散,至今未能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但许多管理思想的精华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借鉴的价值。② (二)中国各种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三大主流学派 ①曾仕强:《中国管理哲学》,1981年出版,第33、248页。 ②于丹《孔子心得》 2007年第一版。

浅谈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

浅谈高校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 摘要:现今实行的高校过分集中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根据十 七大民主管理的精神,应当开始试点实行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大学 生的生活、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十七大;民主管理;自我管理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 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里提出的民主管理,也涉及到现今高校的管理工作。[1] 现今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都采用的是集中化管理模式,几千名甚至上万名学 生住宿在面积不大的校园里,一般6到8人一间宿舍,十分拥挤,对他们的管理 采取的是学校派出专人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在我国已经运行了几十年,随着时 代的发展和十七大的召开,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种模式的优缺点。优点就是高校 的管理者已经习惯于这种模式,形成了一套在此模式下解决问题的方法,[2]但是 我认为缺点也是十分突出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不利于学生的生活。我国的大学生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每个人的生活 习惯并不相同,6个或者更多的学生生活在一起,必然产生很多不和谐。比如有 的学生喜欢晨练,起得比较早,就会影响其他同学休息。20多平方米的房子塞满6、7个学生的床和行李,谈不上什么高质量的生活。再看看高等学校的食堂,普 遍存在着味道不好和卫生状况不佳的情况。食堂虽然会得到学校的一定补贴,卖 出的食品价格不算太高,但是厨师的技术不佳和责任心不强,学生普遍反映伙食 没有味道,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在“喂猪”。同时更为严重的是,食品不够卫生,学生经常会在食堂的饭菜中吃到杂物,典型的例子是:北京某大学的学生在饭菜 中发现了安全套。[3]我国高校中建立食堂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集中管理,但事实 证明,这种方式不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 第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大学生的学习与高中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区别,高 中生知识的获得主要靠记忆,而大学生知识的获得主要靠理解。大学老师的授课 往往不是事无巨细,而是脉络式的讲授,这种教课方式需要学生在课后花大量的 时间去理解消化,因此晚上需要学生去自习。[4]我国高校晚上也安排了不少课程,所以学生不一定能在学校里找到自习教室,这就需要在寝室内完成自习。而宿舍 里至少六人的环境极不利于自习,首先,如果有人玩游戏或者聊天,其他人很难 静下心来学习,其次,不自习的坏习惯容易传染,只要一个人不自习,慢慢会传 染其他寝室成员也不自习。中国有句古话:“宁静以致远。”在学习上保持一个宁 静的心态非常重要,中国现行的集中管理模式不利于学生保持宁静的心态,使他 们不能在学术上不断钻研,我认为这也是我国近几十年没能培养出大师的原因之一。 第三、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这种集中管理其实是中学教育的一种延伸, 学生的学习、生活都有学校派人管理,学生更像保姆照顾下的孩子。这种模式培 养下的孩子往往自主生活能力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进入社会以后很茫然,找到一份工作后也不知道如何定位自己,产生彷徨情绪。[5]大学的教育应该是素 质教育,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去适应社会。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只能去 小型的或者私营企业就业,这种企业一般不提供住宿和伙食,需要本人去租房和 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现今的大学生由于已经适应集中住宿的环境,进入类似企业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汇总

案例一 牡丹中油国际信用卡是由中国工商银行和中石油联手打造的,国内第一张可在加油站使用的全国性联名卡。牡丹中油国际信用卡除具有牡丹国际信用卡的一切功能外,还享有刷卡加油优惠和多项增值服务,真正实现“一卡在手,全国加油”无障碍消费,助您惬意享受驾车乐趣。牡丹中油国际信用卡包括威士、万事达卡和美国运通三个品牌,客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品牌的产品。下面是该信用卡的主要功能:(1)刷卡加油便利。牡丹中油国际信用卡可在中石油全国14000多座加油站(点击下载)轻松刷卡加油,不久更将扩大到17000多座加油站。(2)刷卡折扣优惠。2009年12月31日前,持牡丹中油国际信用卡在中石油加油站的工行POS机上刷卡加油,可享受1%折扣优惠。(3)24小时全国道路汽车救援特惠服务。从2006年7月1日起,牡丹中油国际信用卡持卡人可享受双重优惠(会员价格基础上再折扣)的24小时全国道路汽车救援服务,为您驾车出行免除后顾之忧。(4)专项联名积分。使用牡丹中油国际信用卡在中石油加油站工行POS刷卡加油,可累积专项联名积分,凭此积分可参加不定期的积分兑换活动。(5)消费奖励优惠。持卡人全面享受牡丹国际信用卡积分奖励计划和不定期促销优惠。(6)特别年费优惠。年刷卡消费满5笔或累计消费金额达到5000元人民币(含等值外币),即可自动免除当年年费,彻底免除您的后顾之忧。(7)金融服务功能。可在中国工商银行遍布全国的近2万家营业网点、近2万台ATM、近20万家特约商户以及数十万台带有银联标识的POS和ATM上使用。 根据以上信息,试分析:(1)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石油总公司的合作属于哪种类型的合作?(2)在该合作中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石油总公司各得到了哪些利益?(3)试总结该种合作成功的条件。 参考答案:(1)该种合作属于合作营销式的合作,具体讲是其中的促销合作。(2)中国工商银行得到的利益主要有:扩大信用卡持卡人的数量;把中石油的资金管理业务归入工商银行,将中石油作为在个稳定的大客户,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增值理财业务。中国石油总公司的利益主要有:扩大消费人群,巩固回头客;免去收现金与找零钱以及将现金存银行的麻烦,减少经营成本;可以将部分财务活动转由银行,如代开发票等。(3)成功条件:一是双方存在共同的用户群,二是合作双方的业务存在某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本例中金融产品与服务与石油产品的销售服务有一定的塑性,销售石油产品需要资金,而资金的运用又是银行的服务内容。 (1)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石油总公司的合作属于哪种类型的合作? (2)在该合作中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石油总公司各得到了哪些利益? (3)试总结该种合作成功的条件。

现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弊端浅析

现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弊端浅析 外国语学院2010级师范13班赵兴 学号:222010310011355 【关键词】教学管理考试评价方式教学质量教学目标 缺乏创新精神 【摘要】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主要针对我国中小学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的,在此,我将对我国现行中小学在教学管理和教师组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分析。 当代世界是知识经济盛行的时代,不管是发展经济文化,还是积极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竞争,知识本身作为一种软实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基础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的基础,对我国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背景下,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我国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就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至今,逐步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明显的成效,但我们不能忽略、否认,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学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全国很大范围内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日益凸显。其中尤为明显的就是学校管理的行政化,这个问题现在在社会上正在引发新一轮激烈的讨论,怎样的学校管理理念与方式才和学校的长远发展相适应,我们国家这几年一直在探索。除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行政化问题,中小学教学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

对教师在课堂中角色的错误判断,对教学质量评价的错误标准,对教师教学活动监督和教学积极性的建构,还有就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错误评价和缺乏对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理念的创新等等。 首先,我想说的是关于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行政化现象。所谓的行政管理方法,现在社会上对其定义就是“指通过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管理学校的方法”。我现在还是一个未毕业的大学生,对学校的管理不是很了解,但从我开始从小学到大学,令我记忆很深的就是“指标”这个词,比如说,学校校长下达给老师在考试中要多少学生考到什么分数、多少人及格等等。这就说明了在当今中小学教学管理中校长就是一切教学结果评价和教学方案目标制定的中心,我们可以想象,这种方法与真正的教师教学计划、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智力实际符合吗?答案当然是不符合的,因为在很多地方、很多学校,校长都不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这就决定了校长对真正的教学过程和实施缺乏正确的了解。这种方法的效果我深有体会,我听到过好多老师跟我说过指标不合理,因为好多指标都不可能完成,这样下去,很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心里存在很大的压力,自然也就不能把自己最佳的教学能力发挥出来,这直接影响的就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我想,去行政化应该是我国以后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应该纳入的重要课题。 除了学校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我国学校管理中很存在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错误判断。在我读小学和中学时,老师就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和老师缺乏了足够的互动。老师的教学就是一种说教式的教学方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分析.doc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企业失败的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条却是缺乏战略管理。由于缺乏战略管理,使其在战略决策上接连失误。透视我们很多企业,甚至很多企业集团,虽然有战略管理的机构,或由于主要领导人不注重战略管理,或由于战略管理班子自身存在问题,影响了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但企业永远做不大也做不强。 中国企业发展战略所回答的经营管理问题 战略是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指出实现长远目标的策略和途径。战略确定的目标,必须与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相吻合。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企业发展战略并不神秘,战略是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分析工具和一种较长远和整体的计划规划,与我们通常说的企业长远规划差不离。 一、企业将来发展的方向; 二、企业将来需要实现的目标; 三、企业现在和将来应该从事的业务; 四、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于预定的时间内实现设定的目标; 五、在预定的时间内,企业将变成什么样子; 六、企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 七、风险应该如何加以控制; 八、企业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战略性资源。 中国企业常见战略管理问题分析 中国企业战略管理整体水平低下,对战略管理的价值认识不够、战略决策的随意性大、盲目追求市场热点,主要类型和表现为如下:

A类型: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战略变化频繁; B类型:战略决策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 C类型:对市场和竞争环境的认识和分析盲目,缺乏量化的客观分析; D类型: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企业投资过度多元化; E类型:企业战略计划流于书面报告,没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F类型:企业战略计划难以得到中高层的有力支持,也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 中国企业的战略制定方式 一、领导层授意,自上而下逐级制定 一般由企业高层领导者讨论并授意秘书或办公室人员草拟整个企业的战略,然后逐级再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上级的要求发展这个战略。这一方式的优点是,领导层重视战略,有时间可以集中精力去思考战略方向。 二、领导层建立制定战略方案的业务单位 由设立企业的、具有一定权威的、赋予平衡各业务部门权力的“企业最高参谋部门”负责制定,或者由企业的规划部门负责制定。其好处是,业务班子,熟悉本企业情况,了解领导意图。 三、以战略事业单位为核心制定战略 在运用这一方法时,高层管理对各战略事业单位先不给予任何指导,而要求各事业单位提交战略计划。高层领导只加以检查与平衡,然后确认。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各战略事业单位受到的束缚较小,可根据所在事业领域的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有利于竞争的计划。 四、企业与咨询公司合作进行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洽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治生学则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这两方面的学问极其浩瀚,作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一些要点。 1.顺“道” 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这里用的是后一含义,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管子&形势》)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不通于轨数而欲为国,不可。”(《管子&山国轨》)人们要取得自己行为的成功,必须顺乎万物之“轨”,万物按自身之“轨”运行,对于人毫不讲情面,“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你的行为顺乎它,它必“助之”,你的事业就会“有其功”,“虽小必大”;反之,你如逆它,它对你也必“违之”,你必“怀其凶”,“虽成必败”,“不可复振也”(《管子&形势》)。 司马迁把社会经济活动视为由各个个人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而进行的自然过程,在社会商品交换中,价格贵贱的变化,也是受客观规律自然检验的。他写道“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人们为求自身利益,“以得所欲”,“任其张,竭其力”,“各劝其业,乐其表,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民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对于社会自发的经济活动,他认为国家应顺其自然,少加干预,“故善者因之”,顺应客观规律,符合其“道”,乃治国之善政(《史记&货殖列传》)。“顺道”,或者“守常”、“守则”、“循轨”,是中国传统管理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2.重人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故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先秦儒家提倡“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季氏》),使“天下之民归心”,“近者悦,远者来”(《论语&尧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孟子&离娄上》)《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国家心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管子&牧民》)。西汉贾谊说:“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国家的安危存亡兴坏,定之于民;君之威侮、昏明,强弱,系之于民;吏之贵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兵家重决策,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 首先,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修己以安人”,“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方面,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墨子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有丰富的阐述。他把“兼相爱”看作是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是管理者必须奉行的治国之法。他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爱与利是联系起来的,仁义与功利是统一在一起的,这不同于儒家的重义轻利,墨子把利作为仁义的内容和目的,他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法家韩非子是我国先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的管理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对我们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完成了儒法融合,在吸取秦朝严刑峻法以致迅速灭亡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刑并用、注重德教的统治原则,采用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手段,塑造了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管理典范。 二、辩证的看待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明存亡之道,晓兴衰之理。中国五千年历史给予了我们不竭的管理思想宝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综观中国古代诸家的管理思想及理论不外乎是儒、法、道、墨之说的反映和体现。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对于如何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它们相互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 ——以杰克魔豆咖啡连锁事业为例 罗天行政管理08 200800030096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能与世界级企业一比高低的民族企业,比如海尔、长虹、联想、健力宝、TCL 集团等。它们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如人本管理、目标管理、文化管理等管理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可否认,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或多或少借鉴了西方优秀的管理思想,但在一步步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的管理思想,而下面我主要以杰克魔豆咖啡连锁企业为例来陈述我所了解的一些不同的但十分有效的管理理念。 杰克魔豆咖啡连锁企业是我从我的家乡广东起步并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拥有自建设计、工程、培训、售后团队、中央厨房和咖啡烘焙工厂。旗下的“杰克魔豆咖啡生活馆”目前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拥有20家店铺;旗下另一品牌“潘多拉城市行动咖啡”针对崇尚时尚的青少年和年轻白领消费族群,在上海与珠三角起步,已有12家,并每个月以2至4家的速度持续发展。 我也是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才知道这个企业,第一次去是因为同学的推荐来到它旗下的一间“杰克魔豆咖啡生活

馆”。它位于高楼林立的商业区,这时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别具一格的咖啡店:冷色调的装饰、柔和的灯光、干净利落的设施,使咖啡店看起来冷静而不失温馨。店内顾客不少,却意外安静,似有似无的Jazz音乐萦绕在耳际。我到二楼坐下,服务员礼貌地问候,送上一杯水,再没有打扰。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咖啡店很不一般,其装饰鲜明、独特,风格独树一帜;一走进店内就可以看到一个可以转动的约2米高的巨型书架,书架上摆设着各种书籍杂志和贩卖的咖啡豆和咖啡机,座位区分为吸烟区与非吸烟区;二楼的设施比较丰富,coffee lounge、6.1DT系统的视听室、雪茄室、临街咖啡座、视讯会议室、网络资源区以及比较独特的空气商店,整个氛围颇具后现代主义,营造了一种懒洋洋的咖啡生活。 “生活”正是这间咖啡店的品牌,而竖立品牌意识正是杰克魔豆咖啡连锁企业和其他咖啡企业的最大不同之处。我们熟知的上岛咖啡、星巴克等咖啡企业都没有这样独特的品牌,首先这里不是让顾客吃饭的地方,而是让顾客在没地方吃饭的时候来这里享受自己的空间。杰克魔豆的服务员也从来不过来收拾桌子,除非顾客叫她们,它们采用的是“被动式”服务。正是这种被动式的服务,几乎颠覆了整个广东喝咖啡的习惯。杰克魔豆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当然,受到关注的除了顾客,还有一部分是喜欢这个商业模式而蠢蠢欲动的加盟商。尽管国内外知名咖啡品牌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摘要:本文就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以及应注意培养的潜在的知识和能力,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教学管理;素质;能力培养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教学为中心,因而也就决定了教学管理在高校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样也就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掌握高等教育管理基本理论、谙熟高等教育规律、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 1 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1.1 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具体琐碎的工作,日常事务相对繁忙,常常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加班加点来开展工作,散漫的工作作风、不能吃苦耐劳及缺少奉献精神都是不能胜任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这种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还包含着一种探索和改革的精神在里面,教学管理人员应重新认识,工作的忙碌性不等于工作的创造积极性。 1.2 现代化科学的基本知识 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基本了解,具有某一专业,学科的有关知识,探讨学科发展走势及方向,以便做好本职的教学管理工作。 1.3 具有教学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 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人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了解与熟悉教学各个环节及配合关系,教学工作规律,不断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总结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撰写教学管理论文,将教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到新水平。 1.4 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 教学管理人员应具有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熟悉与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办公自动化的应用知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 2 教学管理人员培养的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经典案例

海尔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牌,是我们的骄傲,它能够在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冰箱厂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这是中国企业的奇迹,海尔的发展模式值得其他的企业研究和学习,从海尔的发展战略中也许我们会有很多的收获! 张瑞敏,中国的杰克.韦尔奇,在接手青岛冰箱厂以后,以他的智慧使它得到了腾飞,也让中国多拥有了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张瑞敏的理念就是:追求卓越,实施名牌战略。 海尔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多样化战略阶段(1992-1998),国际化战略阶段(1999-2005),全球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至今),在每个阶段海尔都以其自己的方式进行建设,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赢得一席之地! 一下是对这几个阶段的分析:

一,名牌战略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张瑞敏在一次对全员工的大会上说过“要做就做最好的”,他决心以世界一流名牌为目标而努力。而世界一流企业的共同点是都将体现本国文化的一流品牌。家电行业的优秀品牌=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从这里可以看出,海尔的名牌战略不是以价格为竞争武器进入市场的,而是通过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以高质量,高附加值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分析 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E是经济,S是社会,T是技术。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政治法律环境: 在海尔1984年的时候,青岛冰箱厂是众多冰箱企业的一员,当时中国的政治生活稳定,国家的政治生活衣发展经济为目标,国家对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财政支持,在税收政策上也给与帮助。同时也因为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够完善,使市场有一定的混乱,家电行业也未处于垄断之中。 经济环境: 当时的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可支配收入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城镇居民也有强烈的消费愿望,渴望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时社会经济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社会环境: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古代传统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瑰宝,对世界,特别是对东方的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基本形成于先秦至汉代这一时期。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嗲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还有一些古代经典著作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一批像孔子、管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孙子、韩非子、李斯、诸葛亮、李世民、王安石、康熙等等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他们也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管理学家。在他们之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最具影响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治国、治生和治身。治国主要是处理整个社会、国家管理关系的活动,即“治国之道”。它是治理整个国家、社会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是对行政、军事、生产、市场等方面管理的学问;治生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它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学问;治身主要是研究谋略、用人、选才、激励、修身、公关、博弈、奖惩等方面的学问。 一、“天地之性人为贵”、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宣扬的就是朴素的人本哲学思想。把人视为现代企业最为核心和宝贵的资源,重视“仁”与“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人性化管理和家庭式文化,努力发现、培养和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企业成为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希望之“家”。随着知识经济的极大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所倡导的人本主义管理,其政策的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企业中“人”的地位不断提高。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企业运作,并通过员工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达到企业繁荣和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企业所采纳。 兼爱”是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所在。墨子认为,只有“兼相爱交相利”才有“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墨子的“兼爱”思想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它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亲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现代管理学上的“人本管理”思想要求企业领导平等对待员工,把员工当成企业运行的主体,尊重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及其创造的价值,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创造更大的价值。人本管理的管理思想与墨子的“兼爱”思想实质相吻合,是“兼爱”思想的延伸 二、“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非常强调领导者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崇尚“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的管理方式。“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意思是端正自己与他人,成就物业为自我。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最佳的管理行为都应是以双向约束为基本要求的,不仅约束他人行为使之端正,同时也使自己的行为得以规范。先哲们认为,“正己”为“正人”的前提,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正”,岂能奢言正人。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本质是“人为、为人”。个人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正人必先正己”,然后从“为人”的角度出发,来从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激励环境,使人们能够在激发状态下工作,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人为”与“为人”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对任何管理者或被管理者,都有从“人

浅谈当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探讨-

当代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教育管理教育质量 【论文摘要】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高校教育管理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用先进教育理论更新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完善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推进教育管理创新。 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伴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管理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教师的知识结构要不断更新,促进教师走教学科研、创新发展之路。在人刁…培养卜,要以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出发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发展潜力。 一、创新教育管理的内涵 创新教育管理是在连续和发扬好的传统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我国教育,完成科教兴国的日的,以培养顺应时期发展的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管理。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而,除了系统地安排政管理论课程外,还必须系统地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相对固定的思想教育实验基地,努力使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一体化、层次化和系统化,从而使学生既学到基本的政管理论和道德修养知识,又了解了社会,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在专业文化素质方面,要更新教材,选用的教材要尽量个性化和多样化,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方面要恰当超前,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能力培养卜,应重点抓好学生生活能力、白主的学习能力、群体协作及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高新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管理制度_卜,目前高校教育管理都设有专门机构,建有各项管理制度。但由于受旧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在对学生的管理制度方而,集中体现在《学生守则》卜,即对学生必须遵守的各项规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战略管理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战略 管理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刘冀生(成伟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刘伊伟(成伟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裁) 吴玉光(成伟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执行总裁) 中国企业已进入战略制胜的时代 企业战略是指: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和能力的状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为不断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注意:这里指的是“总体谋划”。 我国企业为什么必须实行战略管理才能得以持续发展呢我们认为中国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三个重大变化。 1. 顾客在变化。如果你开一个服装店、一件衣服都卖不出去,这个服装店立刻就会破产。企业的顾客从过去商品和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有多种不同需求和偏好的顾客

群体。他们不再满足于规模需求市场时厂家提供的标准化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顾客需要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变得前所未有的广阔,过去那种顾客对市场知之甚少的情况已不复存在。这些变化说明消费者已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成了许多小碎块,彼此有联系但又有自己独特需求的许多细分市场,他们有理由挑剔,因而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这就是主动权的转移,过去主动权在企业,现在主动权在顾客,在企业与顾客的天平上决定性的力量转到了顾客一方。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服装企业不管男士们的高矮胖瘦如何,反正就只按国家计划生产蓝绿黑3种颜色、大中小3种型号的衬衫。而现在这种方式就不行了,男士们的穿着有各式各样的寸衫、西装、夹克、牛仔等。所以,我们就要认真看清楚每一个顾客的个性化的需求,生产出适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否则我们的产品就卖不出去。所以,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欲望,我们的产品才能卖得出去。 2. 竞争在变化。经济全球化使原来受贸易保护的国内企业受到来自国外更有活力企业的冲击,企业之间的竞争由过去的静态竞争转变为现在的动态竞争。现在小企业战胜大企业、年青的企业战胜年老的企业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是动态竞争的重要特征。过去你打竞争对手一拳,等了很久他才踢你一脚,现在不一样了,你打竞争对一拳,他立即踢你一脚,你还没有打出第二拳时,人家第二脚已经踢过来了,所以竞争的频率加快了。竞争的规则在改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规则也在不断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电子商务的出现,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企业市场营销的某些原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企业之间竞争已远远超出过去单纯靠扩大生

如何总结中国管理思想演进的规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如何总结中国管理思想演进的规律 篇一: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之总结篇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总结篇 众达朴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杨少杰 从古人的管理思想来看古人对人性的判断,其中有性善论、性恶论、可恶可善论、消灭人性论,这四种似乎也可以看出社会历史的变迁。这四种管理思想各有特点,虽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逻辑严谨,随着历史的发展,最后与其他的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管理文化。 如果说管理思想根据其特征划分成不同流派,诸子百家也就是不同的流派,而指导中国传统管理的思想并不纯粹属于某一派,其中“阳儒阴法”只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主基调,历代专制王朝都会把这两种思想渗透在治国管理政策中,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其表现的侧重不同,甚至于在某个特定时点走向了极端。 儒家、法家建立封闭型管理模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集权控制、等级管理这两方面一直是专制社会

的核心构架。 诸子百家中多数都是给顶层群体提出治国的解决方案,其目标基本一致,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要么是温情脉脉,要么是赤裸裸,殊途同归。儒家思想对社会约束力较弱,所以没有被主动接纳,但是孔子的个人修养的方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大放异彩,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灵魂。法家思想就不一样了,与时俱进,时代特点很明显。难怪秦王嬴政见韩非的《孤愤》、《五蠹》之书后,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 与之游,死不恨矣!”都到了这种程度,见不到 韩非能让一代帝王急成这样,可见其对专制体制的贡献之大。推翻“秦暴政”之后,刘邦败项羽建立汉王朝,尝试过改弦更张但效果并不理想,结果让汉武帝借“独尊儒术”之名,披上了一层温情的面纱,成就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封闭型组织管理模式曾经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否则不会维持如此长的历史时间,而且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就证明了这点,在宋朝gDp占世界总额的70%-80%。但是到了公元1500年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拉开了现代文明的序幕,随后资产阶级掀起思想解放运动,而这时中国依然固守原有的传统。 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人们价值需求单一的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是能够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是现代文明开始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