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及磁流变减振器概述

合集下载

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在车辆悬架中的应用研究

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在车辆悬架中的应用研究

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在车辆悬架中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车辆悬架系统作为影响车辆行驶平稳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部分,其性能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磁流变阻尼器作为一种新型智能材料阻尼器件,以其独特的性能调控能力和快速响应特性,在车辆悬架系统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探索其在车辆悬架系统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车辆行驶性能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本文将系统介绍磁流变阻尼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包括其工作机理、力学特性和调控方式等。

在此基础上,建立磁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探讨其动力学特性及影响因素。

本文将研究磁流变阻尼器在车辆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其对车辆振动特性和行驶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构建车辆悬架系统模型,结合仿真实验和实车测试,评估磁流变阻尼器在改善车辆行驶性能方面的实际效果。

本文还将对磁流变阻尼器在车辆悬架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优化策略,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磁流变阻尼器在车辆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发展,为提升车辆行驶性能、增强驾驶舒适性和安全性提供有力支持。

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磁流变阻尼器概述磁流变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s,简称MRDs)是一种基于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luid,简称MRF)的智能材料制成的被动或半主动控制元件,因其具有优良的阻尼特性和响应速度快等特性,近年来在车辆悬架系统、建筑振动控制以及军事领域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磁流变液是一种由微米级铁磁颗粒和非导磁性载液混合而成的悬浮液,其粘度在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迅速并可逆地改变。

磁流变阻尼器正是利用了这一独特的物理特性,通过调整磁场强度,实现对阻尼力的连续、快速和可逆的控制。

汽车新技术第五章悬架

汽车新技术第五章悬架

电控组成
❖ 悬架系统的中枢是一个微电脑,悬架上的5种 传感器分别向微电脑传送
❖ 1 车速、 ❖ 2 前轮制动压力、 ❖ 3 踏动油门踏板的速度、 ❖ 4 车身垂直方向的振幅及频率、 ❖ 5 转向盘角度及转向速度等数据。
实例
❖ 主动悬架具有控制车身运动的功能。当汽车 制动或拐弯时的惯性引起弹簧变形时,主动 悬架会产生一个与惯力相对抗的力,减少车 身位置的变化。
❖ 例如德国奔驰2000款Cl型跑车,当车辆拐弯 时悬架传感器会立即检测出车身的倾斜和横 向加速度。电脑根据传感器的信息,与预先 设定的临界值进行比较计算,立即确定在什 么位置上将多大的负载加到悬架上,使车身 的倾斜减到最小。
悬架刚度的自动调节
悬架阻尼的自动调节

生命没有回头路,事故没有后悔药。20.9.1620.9.16Wednes day, September 16, 2020
平顺性
❖ 是指汽车在一般行驶速度范围内行驶时,能 保证乘员不会因车身振动而引起不舒服和疲 劳的感觉,以及保持所运货物完整无损的性 能。由于行驶平顺性主要是根据乘员的舒适 程度来评价,又称为乘坐舒适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
❖ 是指在驾驶员不感觉过分紧张、疲劳的 条件下,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通过转向系及转 向车轮给定的方向(直线或转弯)行驶;且 当受到外界干扰(路不平、侧风、货物或乘 客偏载)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 驶的性能。
实时采集悬 架速度信号
控制器
判断电磁阀通断
动画演示
电磁阀工作状态
组成
❖ 空气悬架是以压缩空ຫໍສະໝຸດ 作为弹性元件的车辆 悬架系统,由:
❖ 空气压缩机、空气弹簧、减振器、导向平衡 装置和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高度控制阀是控制系统最关键的

智能悬挂系统之磁流变减振器系统

智能悬挂系统之磁流变减振器系统

况 下失 效 时 ,结 构 上保 证 其还 有 一般 减振 器 的减 振
磁 流变 液是 一 种智 能材 料 ,主要 由 非导 磁性 的 线 圈 ,就 能 以微 小 的 电 流 的 变 化 控 制 阻尼 力 的 输
载 液 、高磁 导 率低 磁滞 性 的软 磁 性颗 粒 和特 种 添加 剂 组成 。磁 流 变液 的 流变 机理 就 是在 无 磁场 时 ,磁 大 ,是半主 动悬架 理想 的执行 器 ,其 原理 图见 图2 。
出现 。
r= 叩,
r =r a s
) 秽
无墨 ● -




磁 场

上 海 瑞 尔 实 业 有 限公 司 ( 以下简称为 “ 瑞 尔
公司” ) 结 合 自身 多年 的汽 车 总成 、零部 件 设计 、
制造 经验 及 对市 场 悬挂 系统 智 能化 的 需求 分 析 ,发
磁 流 变半 主动 悬 架 磁流 变 半 主动 悬 架是 由磁 流 变减 振 器 、控 制模 块 与 传感 器 组 成 。控 制模 块的 算 法是 半 主动 悬 架的 核 心 能 使 汽 车在 各种 工 况下 都 获得 较 好 的乘 坐舒
适 性 和行 驶 安全 性 。目前 ,较 主 流 的算 法有 天棚 控
式 的 减振 器 响应 迅 速 、稳 定 。此 项设 计 已 申请 国家
— —
被 动 悬 挂
பைடு நூலகம்
天棚 半 主 动 控 制
s H A[ ] [ ) 控带 u
专利 2 项 ,技术 水平处于 国 际领先 。
3被 动 安 全设 计 。减 振 器或 控 制 模块 在特 殊 情
注 :路面激励为幅度5 C F n 频率1 5 H z 的正弦信号

汽车悬架减震系统

汽车悬架减震系统

机械结构设计调查报告—汽车悬挂减震系统南京理工大学0901500317侯阳琨汽车减震系统1.背景:汽车减震系统主要用来解决路面不平而给车身带来的冲击,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稳性。

如果把发动机比喻为汽车的“心脏”,变速器为汽车的“中枢神经”,那么底盘及悬挂减震系统就是汽车的“骨骼骨架”。

减震系统不仅决定了一辆汽车的舒适性与操控性同时对车辆的安全性起到很大的决定作用,随着人们对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减震系统的性能已经成为衡量汽车质量及档次的重要指标之一。

悬架减震系统示意图2.减震系统原理:连接车身(车架)和车轮(车轴)的弹性构件叫做悬架,这个构件虽为弹性结构,但它的刚度足以保证汽车的行驶舒适性和稳定性。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悬架既能抵消减弱路面不平带来的生硬冲击,又能确保车身的横向和纵向稳定性,使车辆在悬架设计的自由行程内时刻都可以保持一个较大范围的动态可控姿态。

悬架是由弹簧、减振器(减振筒)、导向机构等组成,其中弹簧主要起减缓冲击力的作用,减振器的主要作用是衰减振动。

悬架数学模型如图,减震器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

(1)减震器原理:为衰减震动,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震器多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

此时减震器数学模型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

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工作原理说明:现今汽车大部分采用的是液力减振器。

在压缩行程时,指汽车车轮移近车身,减振器受压缩,此时减振器内活塞3向下移动。

活塞下腔室的容积减少,油压升高,油液流经流通阀8流到活塞上面的腔室(上腔)。

上腔被活塞杆1占去了一部分空间,因而上腔增加的容积小于下腔减小的容积,一部分油液于是就推开压缩阀6,流回贮油缸5。

磁流变式汽车减振器设计

磁流变式汽车减振器设计

摘要磁流变阻尼器作为优秀的半主动控制器件,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场合的振动控制。

为改善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安全性,提出一种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

采用磁流变减振器的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由于磁流变阻尼器结构简单、能耗低、反应迅速且阻尼可调,正在成为新型车辆悬挂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磁流变可控流体本构关系的Bingham模型,对影响车用磁流变减振器的阻尼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本文中介绍车用阻尼器的应用与研究现状;磁流变液的组成及磁流变效应基本原理,分析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数学模型,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述用于汽车悬架的MR减振器的仿真模型、控制方法。

磁流变液作为流变学特性可控的一种智能材料,应用十分的广泛。

关键词:半主动悬架;磁流变效应;磁流变减振器;仿真模型;磁流变液ABSTRACT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is one of the most excellent new devices for semi-active control.A control strategy of automobile magneto-rheological semi-active suspension wa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riding comfortableness and traveling safety of automobile.Mage- torhological dampers will be an ideal componet of semi-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i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reasons of structure,small volume,energy saving,rapid response and smooth damping.In this paper,based on Bingham model,the damping force of a MRF da- mper is analyzed.And all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amping force of an MRF damper are discussed.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automobile damper were intro- duce as well as the principle of magneto-rheological effect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g- neto-rheological fluid.Working principles and models of the automobile magneto-rheologi- acl damper was analyzed and the future focus was discussed after summaring the simulation models,control method and testing technology of automobile mageneto-rheologiacl damper of automobile suspensionAs a kind of controllable smart material,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has gained the extensive attention.Key words: Semi-active suspension;Magneto-rheological effect;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Simulation model;Magneto-rheologica fluid目录摘要......................................................................................................................................... ІAbstract ................................................................................................................................ Π第1章绪论 .. (1)1.1 概述 (1)1.2 磁流变液的研究 (1)1.3 磁流变阻尼器研究现状 (2)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3)第2章磁流变阻尼器的力学模型 (5)2.1磁流变液效应及流变机理 (5)2.2 磁流变阻尼器工作模式 (6)2.3 参数计算模型 (7)2.4 本章小结 (9)第3章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 (10)3.1 磁路设计的影响因素 (10)3.1.1密封件的选择 (10)3.1.2 漏磁分析 (11)3.1.3磁性材料的选择 (12)3.1.4退磁 (13)3.1.5磁流变阻尼器的动态范围 (13)3.1.6阻尼间隙的选取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 (13)3.1.7阻尼通道有效长度的选取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 (13)3.1.8磁路结构的分析 (14)3.2磁流变减振器线圈的设计 (14)3.3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设计 (15)3.3.1结构方案的确定 (15)3.3.2磁流变减振器结构优点 (16)3.4磁流变减振器磁路的设计 (16)3.4.1有关参数的初步确定 (16)3.4.2已有参数的确定 (17)3.5磁路相关参数的计算 (19)3.5.1 磁路的计算 (19)3.6 工作缸的计算 (20)3.7 本章小结 (22)第4章磁流变减振器基于Matlab的仿真分析 (23)4.1减振器的阻尼力计算模型 (24)4.2磁流变减振器的仿真分析 (28)4.3本章小结 (29)结论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附录 (34)附录A外文文献原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磁流变减振器控制过程探讨_刘岩

汽车磁流变减振器控制过程探讨_刘岩

科技专论255汽车磁流变减振器控制过程探讨【摘 要】减振器是汽车悬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特别是磁流变减振器,它具有良好的阻尼可调性,大大提高了汽车乘坐的舒适性,行驶的平稳性和操纵稳定性,其技术发展与理论研究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对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磁流变阻尼器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方面进行了论述,解决了传统减振系统主要靠阀门结构和液体的流动阻力达到减振效果的难题。

【关键字】磁流变减振器;阻尼特性;磁流变液1.引言磁流变减振器利用电磁反应,以来自监测车身和车轮运动传感器的输入信息为基础,对路况和驾驶环境做出实时响应。

磁流变液体是一种磁性软粒悬浮液,当液体被注入减振器活塞内的电磁线圈后,线圈的磁场将改变其流变特性(或产生流体阻力),从而在没有机电控制阀、且机械装置简单的情形下,产生反应迅速、可控性强的阻尼力。

磁流变减振器有阻尼力可调倍数高、易于实现计算机变阻尼实时控制、结构紧凑以及外部输入能量小等特点,日益受到工程界的高度重视。

2.磁流变减振器2.1磁流变减振器的构造及工作示意图与传统的筒式减振器相比,磁流变减振器的特点是其阻尼力不只取决于活塞运动速度,而主要通过控制在内外筒间所施加的电压来控制阻尼力的大小。

由于磁流变减振器中不设置节流面积可变的节流阀其抗机械磨损的性能大大提高。

图(1.1)是L0rd公司生产的用于车辆座椅振动控制的典型的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简图,其结构与单筒式充气减振器极为相似。

从空心的活塞杆中引入导线控制磁场变化,磁场变化可以改变从工作活塞轴向孔隙中流过的磁流变液的粘度,进而改变阻尼力的大小。

由于活塞杆的行程较小,采用由膜片封闭的具有一定初始压力的氮气补充工作腔体积的变化。

目前磁流变阻尼器在汽车智能悬架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通过用磁流变阻尼器替换原来的被动阻尼器,从而实现汽车悬架系统的智能化和半主动控制。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的主要原理:采用传感器装置(如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感知路面激励及汽车簧上和簧下质量的振动信号,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把有用信号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根据采用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分析处理这些信息,并发出控制信号,对悬架系统进行控制,驱动磁流变阻尼器产生控制力,达到实时减振要求和目的。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一、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悬架系统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车的驾驶体验。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作为一种新型的悬架技术,具有优良的减振性能和适应性,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以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二、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技术概述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是一种利用磁流变液体的可调阻尼特性来实现悬架阻尼可调的悬架系统。

它通过改变磁流变液的阻尼系数,实现对悬架阻尼的实时调整,从而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具有结构简单、阻尼可调、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成为了现代汽车悬架技术的研究热点。

三、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研究3.1 控制策略概述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

目前,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天棚阻尼控制策略、预瞄天棚阻尼控制策略、模糊控制策略等。

这些控制策略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优化。

3.2 天棚阻尼控制策略天棚阻尼控制策略是一种基于速度反馈的控制策略,其基本思想是模拟天棚阻尼的效果,通过速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车身的速度,并根据设定的阻尼系数计算出所需的阻尼力。

该策略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等优点,但对于复杂路况和多种工况的适应性有待提高。

3.3 预瞄天棚阻尼控制策略预瞄天棚阻尼控制策略是在天棚阻尼控制策略的基础上,引入了预瞄功能。

通过预知未来路况信息,提前调整悬架的阻尼力,从而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该策略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但需要高精度的预瞄算法和传感器支持。

3.4 模糊控制策略模糊控制策略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策略,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模糊规则库和模糊推理机制,实现对复杂系统的高效控制。

在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中,模糊控制策略可以根据实时路况和车辆状态信息,自动调整阻尼系数和悬架刚度,实现最优的减振效果。

某型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的分析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某型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的分析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某型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的分析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磁流变技术是液压与电子技术的交叉应用,其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特点,因此在工业、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汽车磁流变减振器是一种利用磁流变油的特性控制减振效果的装置。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路面震动会通过车轮传递到汽车车身,影响到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舒适性。

传统的汽车减振器是基于液压原理设计的,其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但其减振效果不够理想,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难以有效地减少车身的震动。

而磁流变减振器则可以根据车速和路面情况实时调节减振阻尼,从而提高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操控性能。

因此,对汽车磁流变减振器进行分析与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探究磁流变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应用,同时也可以提高汽车的行驶性能和舒适性。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的分析与研究。

2. 磁流变油的特性以及如何控制减振效果的研究。

3. 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设计和数学模型的建立。

4. 基于数学模型的磁流变减振器参数优化设计和实验验证。

本研究的目标是:1. 深入了解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磁流变技术在汽车减振器中的应用。

2. 对磁流变油的特性进行研究,并提出一种有效控制减振效果的方法。

3. 建立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设计和数学模型,为后续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基础。

4. 通过优化设计和实验验证,得出一种性能稳定、实用性强的磁流变减振器。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1. 研究文献资料,深入了解磁流变技术以及磁流变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现状。

2. 分析磁流变油的特性,以及根据路面情况和车速等因素来控制减振效果的方法。

3. 建立磁流变减振器的结构设计和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为后续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4. 基于数学模型的磁流变减振器参数优化设计,包括控制模型、减振模型等等。

5. 进行实验验证,得出一种性能稳定、实用性强的磁流变减振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架及磁流变减振器概述newmaker1悬架的构造|创$|割繭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成,它的功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支撑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所造成的力矩传递到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现代汽车的悬架尽管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但一般都有弹性元件、减振器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

弹性元件:使车架(或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做弹性联系,但弹性系统受到冲击后,将产生振动。

持续的振动容易是乘员感到不舒服和疲劳,故悬架还应当具有减振作用,使振动迅速衰减,为此,在许多结构型式的汽车悬架中都设有专门的减振器。

车轮和车架和车身跳动时,车轮(特别是转向轮)的运动轨迹应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汽车的某些性能(特别是操纵稳定型)有不利的影响。

因此,悬架中某些传力机构同时还承担着使车轮按一定的轨迹相对于车架和车身跳动的任务,因此这些传力机构还起导向作用,故称导向机构。

由此看这三者分别起着:缓冲,减振和导向的作用。

在多数的轿车和客车上,为防止车身在转向等情况下发生过大的横向倾斜,在悬架中还设有辅助弹性元件-----横向稳定器。

并非所有的悬架都设置上述这些单独的装置不可。

例如:常见的钢板弹簧,除了作为弹性 元件起缓冲作用而外,当它在汽车上纵向安置,并且一端与车架作固定铰接连接时,既可 负担起传递所有各向力和力矩,以及决定车轮运动轨迹的任务,因而就没有必要在另行设 置导向机构。

此外,一般钢板弹簧是多片叠成的,它本身即具有一定的减振能力,因而在对减振的要求 不高时,在采用钢板弹簧作为弹性元件的悬架中,也可以不装减振器。

由悬架的刚度和悬架弹簧支撑的质量(弹簧质量)所决定的车身自然振动频率(或称振动 系统的固有频率)是影响汽车的行驶平顺性的悬架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人体所习惯的频率 是步行身体上下运动的频率,约为 1〜6Hz 。

车身自然振动频率应当尽可能地处于或接近这一频率范围,根据力学分析,如果将汽车看成一个在弹性悬架上作单自由度振动的质量,则悬架系统的自然振动频率(固有频率)为:其中,g ----- 重力加速度;f-——悬架垂直变形(挠度);M ---- 悬架簧载质量;K (=Mg/f )------悬架刚度(不一定等于弹性元件的刚度)指使车轮中心相对车架和车身向上 移动的单位距离(即使悬架产生单位垂直压缩变形)所需加于悬架上的垂直载荷。

由上式可见:(1) 在悬架所受垂直载荷一定时,悬架刚度愈小,则汽车自然振动频率愈低。

但悬架刚度1 •弹性元件;2.纵向推力杆;3.减振器;4.横向稳定器;5.横向推力杆图1汽车悬架结构示意图愈小,在一定载荷下悬架垂直变形就愈大,这对于簧载质量大的货车,在结构上难以保证。

故实际上货车的车身自然振动频率往往偏高,而大大超过上述理想的频率范围。

(2)当悬架刚度一定时,簧载质量愈大,则悬架垂直变形愈大,而自然振动频率愈低。

故空车行驶时的车身自然振动频率要比满载行驶时的高。

簧载质量变化范围愈大,贝y频率变化范围也愈大。

为了使簧载质量从相当于汽车空载到满载的范围内变化时,车身自然振动频率保持不变或变化很小,就需要讲悬架的刚度做成可变的,即空车时悬架刚度小,而载荷增加时,悬架的刚度随之增加。

有些弹性元件本身的刚度是可变的,如气体弹簧;有些悬架所用的弹性元件的本身的刚度随是不变的,但如果在悬架中采取了某些措施,可使整个悬架具有可变的刚度,例如渐变刚度钢板弹簧。

悬架可以分为两大类: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图 2 )。

图2非独立悬架与独立悬架示意图非独立悬架的结构特点是两侧的车轮由一根整体式车桥相连,车轮连同车桥一起通过弹性悬架挂在车架或车身的下。

独立悬架则是每一侧的车轮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架悬挂在车架或车身的下面。

采用独立悬架时,车桥都做成断开的。

为了加速车架和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大多数汽车的悬架系统内部装有减振器。

减振器和弹性元件都是并联安装的。

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液力减振器。

液力减振器的作用原理是当车驾与车桥做往复相对运动,而活塞在缸筒内往复移动时,减振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的从一个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空隙流入另一内腔。

此时,孔壁与油液的摩擦及液体分子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身和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油液和减振器壳体所吸收,然后散到空气中。

减振器阻尼力的大小随车架和车桥相对运动速度的增减而增减,并且与油的黏度有关。

因此要求减振器所用油液的黏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尽可能小;且具有抗汽化,抗氧化以及对各种金属和非金属零件不起腐蚀作用等性能。

减振器的阻尼力越大,振动消减得越快,但却使并联的弹性元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同时,过大的阻尼力还可能导致减振器连接零件及车架损坏。

为解决弹性元件和减振器之间的这一矛盾,对减振器提出如下要求:(1 )在悬架压缩行程(车桥和车架互相移近的行程)内,减振器阻尼力应小,以便充分利用弹性元件的弹性,以缓和冲击。

(2)在悬架伸张行程内(车桥与车架相对远离的行程)内,减振器的阻尼力应大,以求迅速减振。

(3)当车桥(或车轮)与车架的相对速度过大时,减振器应当能自动加大液流通道面积,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2悬架的分类传统的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是按经验或优化设计的方法确定的,根据这些参数设计的悬架结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其性能是不变的,也是无法进行调节的,使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受到一定影响。

故称传统的悬架系统为被动悬架系统。

如果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特性能根据汽车的行驶调节(车辆的运动状态和路面状况等)进行动态自适应调节,使悬架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减振状态,则称为主动悬架。

主动悬架系统按其是否包含动力源可以分为全主动悬架(有源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无源主动悬架)系统两大类。

2.1全主动悬架全主动悬架是根据汽车的运动状态和路面状态,适时地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使其处于最佳减振状态。

它是在被动悬架(弹性元件、减振器、导向装置)中附加一个可控作用力的装置。

通常由执行机构、测量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能源系统4部分组成。

执行机构的作用是执行控制系统的指令,一般为发生器或转矩发生器(液压缸、气缸、伺服电动机、电磁铁等)。

测量系统的作用是测量系统各种状态,为控制系统提供依据,包括各种传感器。

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处理数据和发出各种控制指令,其核心部件是电子计算机。

能源系统的作用是为以上各部分提供能量。

2.2半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不考虑改变悬架的刚度,而只考虑改变悬架的阻尼,因此它无动力源且只由可控的阻尼元件组成。

由于半主动悬架结构简单,工作时几乎不消耗车辆动力,而且还能获得与全主动悬架相近的性能,故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半主动悬架按阻尼级有可以分成有级式和无级式两种。

(1)有级式半主动悬架它是将悬架系统中的阻尼分为两级、三级或更多级,可由驾驶员选择或根据传感器信号自动进行选择悬架所需要的阻尼级。

也就是说,可以根据路面条件(好路或坏路)和汽车的行驶状态(转弯或制动)等来调节悬架的阻尼级,使悬架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从而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半主动悬架中的三级阻尼可调减振器的旁路控制阀是由调节电动机来带动阀芯转动,使控制阀孔具有关闭,小开和大开3个位置,产生3个阻尼值。

该减振器应用于OPEL SENTOR 和OPELGA轿车上。

(2)无级式半主动悬架它是根据汽车行驶的路面条件和行驶状态,对悬架系统的阻尼在几毫秒内有最小变到最大进行无级调节。

无级半主动微处理器从速度、位移、加速度等传感器处接受到信号,计算机出系统相适应的阻尼值,并发出控制指令给步进电动机,经阀杆调节阀门,使其改变节流孔的通道节面积,从而改变系统的阻尼。

该系统虽然不必外加能源装置,但所需传感器较多,故成本仍较咼。

3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进展现代汽车正朝着安全、智能化和清洁化的方向发展,悬架系统智能化解决了传统被动悬架存在的舒适性和稳定性不能兼顾的问题并能适应变化的行驶工况和任意道路激励,代表了悬架系统发展的方向。

主动悬架能获得一个优质的隔振系统实现理想悬架的控制目标,但能量消耗大,成本高,结构复杂,其中能量,成本和可靠性是限制主动悬架发展的瓶颈。

半主动悬架通过改变减振器的阻尼特性适应不同的路面和行驶状况的需要,改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由于半主动悬架在控制品质上接近于主动悬架且结构简单,无需力源,能耗小,因而是近期最能走向市场被推广应用的新兴技术。

3.1新型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前人基于天棚阻尼的概念发明了半主动阻尼器,并应用于生产,但对悬架性能的改善是极其有限的。

后来,有人提出了开关控制的半主动悬架,它能产生较大的阻尼力,这种悬架已应用到实车上,其后又有人在半主动悬架控制中引入了此方法,并改进了控制算法的稳定性。

日产公司研制了一种声纳式半主动悬架,它可通过声纳装置预测路面信息,悬架减振器有柔和、适中和稳定3种选择状况。

随后有研究人员利用了电流变和磁流体作为工作介质,研究了新型的半主动悬架系统。

半主动悬架系统除了少量的开启电液阀的能量以外,几乎不需要外加能源,研究表明,只要恰当选择控制逻辑,半主动阻尼器可以达到像主动减振器一样的减振效果。

通常,半主动悬架是指悬架弹性元件的刚度和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之一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的悬架。

目前,半主动悬架研究主要集中在调节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方面,即将阻尼可调减振器作为执行机构,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汽车行驶状况和道路条件的变化以及车身的加速度,由ECU根据控制策略发出脉冲控制信号实现对减振器阻尼系数的有级可调和无级可调。

3.2有级可调减振器有级可调减振器阻尼在三档之间快速切换,切换时间通常为几毫秒,有级可调减振器实际上是在减振器结构中采用较为简单的控制阀使通流面积在最大、中等或最小之间进行有级调节。

有级可调减振器通过减振器顶部的电机控制旋转阀的旋转位置使减振器的阻尼在软/中/硬三档之间变化,有级可调减振器的结构及其控制系统相对简单,但在适应汽车行驶工况和道路条件的变化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级可调减振器的设计关键是发展先进的阀技术,增加阻尼变化的档数缩短切换时间从而使复杂的控制策略应用成为可能,以进一步提高悬架的控制品质。

3.3无级可调减振器无级可调减振器的阻尼调节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节流孔径调节:通过步进电机驱动减振器的阀杆连续调节减振器的通流面积,阻尼节流来改变阀或其他形式的驱动阀来实现。

这类减振器的主要问题是节流阀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2)减振液黏性调节:使用黏性连续可控的新型的功能材料电流变或磁流变液体作为减振液,从而实现阻尼无级变化,电流变液体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其流变材料性能(如剪切强度,表观黏度等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将这种电流装入减振器并在内外筒之间加上电场通过改变电场强度使电流液体的黏度改变,从而改变减振器的阻尼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