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课堂更精彩
智慧应答 成就精彩课堂

智慧应答成就精彩课堂所谓“课堂应答”,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
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应答,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
智慧应答像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又像火把,能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更精彩。
1 适时等待,愤悱促主动“等待、延迟判断”是一种重要的应答方式。
爱因斯坦说过:没有时间就没有空间。
作为老师要善于等待,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例如,在教学“比例尺”时,笔者让学生计算“在某小学新校区的规划图上,操场的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比例尺是1:400,这个操场实际占地面积多少平方米?”生1:实际长为20÷(1:400)=8000厘米=80米,宽为15÷(1:400)=6000厘米=60米,面积为80×60=4800平方米。
同学们都认同这种算法,笔者正想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时生2迫不及待地说:“我有更简单的算法:20×15÷(1:400)。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2:我用“图上面积÷比例尺”算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众说纷纭,都说生2不对。
这时,生2有些手足无措,脸涨得通红。
师:你们分析得很透彻!生2虽然做错了,但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
在笔者的“点拨”下,生2马上恍然大悟。
生2:我明白了,正确答案是“实际面积=图上面积÷比例尺的平方”,因为[20÷(1:400)]×[15÷(1:400)]=(20×15)÷[(1:400)×(1:400)]=4800平方米。
师:你真了不起!想出了一种这么简便的好方法。
听了笔者的夸奖,生2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在学生的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更需要耐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愤悱中自省,等待他们自信地抬头。
这里的等待是唤醒,更是一种尊重。
从尊重学生出发,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鼓励性为主,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氛围,建立愉快和谐、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以积极良好的学习求知心态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中。
这课堂,有我,有成长中的等待作文

这课堂,有我,有成长中的等待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这课堂,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你有没有觉得,每天去上课都好无聊啊?老师讲个不停,听着就想睡觉。
可是再无聊,我们也别忘了,这个课堂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它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是知识的海洋!上课铃一响,我就迫不及待地跑进教室。
虽然课桌椅看起来很普通,可它们就像亲密的朋友,陪伴着我们一同学习成长。
我最喜欢坐在第三排中间的位置了,从那里可以最清楚地看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字。
老师真是太不容易了,要把知识最通俗易懂地讲给我们听。
有时候他们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还会做出手舞足蹈的动作哦!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在讲解"体积"这个概念,他干脆从讲台上跳下来,用肢体在空中比划各种形状的立体图形,把我们全都逗乐了。
虽然偶尔会走走神,但只要老师一开口,那严肃认真的语气立马就能吸引回我的注意力。
老师讲到有趣的知识点时,话语就变得生动有味,好像在诉说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我们都怔怔地看着老师,生怕错过他们任何一个字。
上课时,我们都是勤奋的小学生,手里拿着粗壮的铅笔在课本上飞快书写。
遇到疑惑,就马上举手向老师请教,生怕错过了什么重点。
看到老师点头夸奖,我们的小脸就洋溢着骄傲的神情。
有时课间休息,我们三五个好朋友就凑到一起,争相展示自己的习作,互相指点。
有人写得好,大伙儿就围着夸奖;写得不太好的,我们也会热心地提出修改意见。
就这样,在彼此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们的作文日益精进。
生怕时间流逝太快,我总是埋头写写画画,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虽然我的习作比不上老师的范文,可我始终努力着,相信总有一天可以写出精彩绝伦的文字。
放学后,我们会像小鸟儿似的欢快地跑出教室,开开心心地谈论着在课堂上的所见所闻。
有时还会互相邀约,"明天一起来做英语作业吧!""好啊好啊,到我家做!"友谊就这样在我们之间慢慢凝聚、升华。
其实细细想来,课堂并不无聊。
等待,让课堂更精彩

Vo. N . 16 o9
读 与 写 杂 志 Rea n W rt rod c l d a d ie Pe i i a
20 o 9年 9月
S p e e 2 0 r t mb r 0 9
等待 , 让课 堂更精彩
王 秋 晓
( 苏 省 张 家 港市 第 六 中学 江苏 张 家 港 江 253 ) 1 6 8
宽容, 同时也 是 对 育 人规 律 的遵 循 。 1 等 待 。 学 生 留 下思 考 的 时 间 给 在传 统 教 学 中 , 师 垄 断课 堂 , 生 多 数 是 呆若 木鸡 。偶 尔 教 学
名鼎 鼎 ” 是有 名 的 调 皮 鬼 , 理从 来 不 学 , 末 考 试 还 向 老 师扬 。 物 期 言 : 考零 分 送 给 你 。 听 到 其他 老 师 对 他 的评 价 . 我 笔者 并 没 有 气 馁 。 一 节课 , 者 就 向他 提 问。 第 笔 第一 次 , 的 回答 让 同 学们 大失 他 所望 ; 者适 时 点 拨 了 他 , 立 在 他 的座 位 旁 边 , 微 笑 鼓 励 他 , 笔 站 用
常 是一 些 尖 子 生 唱 主角 , 些 后 进 生 只 能 默默 无 闻 。 究 其 原 因 : 一
教 师教 学 任 务 紧 , 子生 回答 问 题 能 说 到点 子 上 , 配 合 老 师 顺 尖 能 利 完成 教 学 任 务 。 些 后 进 生 往往 需 要 教 师 反 复地 点 拨 启 发 . 那 从
经历 几 次 思 维 的 冲 突 , 于他 把 问题 完 整 的 回答 了 。他 坐 下 后 , 终 笔 者 发现 这 个 同学 眼里 充 满 了感 激 , 余 下 的半 节 课 的时 间 里 , 在 他 那 么 认 真 ,那 么 投 入 … … 这使 笔 者 想 起 了一 位 老 师 的一 句
等待让数学课堂更精彩[1]
![等待让数学课堂更精彩[1]](https://img.taocdn.com/s3/m/2f025136eefdc8d376ee322f.png)
等待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这一新课程理念除了强调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外,更多地是强调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亲身经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就显得十分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耐心等待,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知识建构,教师再作适时恰当的调控,这样学生对知识就有了内化的过程。
一、等待——让学生激情迸发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机会,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当中。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先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以后,再让学生想办法测量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的周长。
经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与动手操作,得出了以下三种测量方法:①滚动法;②化曲为直法;③把纸片对折、对折再对折,再测量圆弧的长,乘以8。
这时,教师在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后,然后拿出一根绳子,上面系着一个小石子,甩动绳子,形成了一个圆,然后提问:“这个圆的周长你有办法测量吗?”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一时之间陷入了迷茫,从而产生了认知的冲突,学习的激情空前高涨,这时,让全班同学去研究圆的周长应该如何去计算,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
在这里教师巧妙地抓住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中(测量圆形图纸片周长)产生了学习的自信,而在解决实际问题(计算甩动的圆的周长)时产生了困惑,认识到原先的测量方法存在着局限性。
从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激情,这时引导全体同学探究圆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效果最佳。
学会等待实现精彩

数学2014·11教学中的等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不急于求成,而是留出一段空白的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思、回味、消化所学知识,最终达到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增加等待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成尚荣先生也曾说过:“教学是一种保护,教学需要等待。
”的确,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不妨放一放、等一等,因为等待既能给自己一个调整教学策略的机会,也能给学生一个自我醒悟的平台。
我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思维规律和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做法。
一、等待———在无声语言引领中无声语言包括人的肢体语言和心灵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克斯说过:“教师对本学科的酷爱所表现出来的富于感染力的激情,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语言显示出来,专心致志、津津乐道的教师体态总是微微向前倾,面部表情神采飞扬,语气热烈而富于激情。
”实践证明,课堂上教师的无声语言引领得好,可融洽师生关系,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肢体语言包含教师的姿势、动作等。
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向学生发出信息———要开始上课了,接着教师的目光从每个学生的脸上扫过,如果目光在某个学生的脸上停留一会儿,那是在提醒学生课前准备工作要快点。
然后教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这时若听见学生还有响动,拿着粉笔的手就在空中停留片刻,让那不安静的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注意而迅速调整好自己的行为,教师这样做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心灵语言包括教师的眼神和微笑等。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从学生的眼睛里,教师要能读懂学生心存的疑问,然后在重点讲解知识的地方作必要停留,让学生露出获得新知的喜悦。
面对胆怯的学生,教师的微笑会让他们增加勇气;教师跟学生对视,会让学生觉察到老师的期待,从而激励他们积极探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等待时,学生的思维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运行,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迟来的“告白”——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等待精彩

在升腾 , 在飘浮 , 好像有生命一样。”
“有人家 ’才让人联想到炊烟袅袅 ,虽然是深 ‘
教学 l5I 7
山, 但也充满着生机, 没有一点儿死气沉沉的样子。” 正是这种 “ 不干涉” 营造了宽松 的交流氛 围 , ,
学 生才 能在 交 流 中加深 对 文本 的理解 , 交流 中发 在 表 自己 的见 解 , 在交 流 中与作 者的情 感进 行碰撞 。 在 等 待 的过 程 中 ,笔 者 没有 一 句提 示 的话 , 没
难 点 的把 握 是 否存 在 偏 差 , 到 “ 遇 卡壳 ” 的学 生 , 要
待, 给学生机会 , 这也许是一种好方法。
笔者曾有幸到侯集 实验小学听全国特级教师 于永正老师上《 对话作 文》 一课 , 于老师那真实 、 朴
实 、 实 的教学 风格 让 所 有 的听课 老 师 赞 叹 。 当时 扎 他 用了 十来 分钟 时 间进 行 对话 作 文 方法 的 教 学 , 这 让学 生有 了思想 准 备 。后来 让学 生扩 写片断 与 编写 师 生 表演 的哑 剧 时 , 给 足 学 生练 笔 时 间 , 节 课 都 两 8 0分钟 , 这两次 的练 笔共 用 了足足 5 钟 。 0分 正是 因 为 有这 么宽 松 的课 堂环 境 , 以 才 有了 学 生们 精 彩 所 习作 的生成 。不 过给我 印 象最 深 的是 第一个 学 生交 流 时 的情 形 。 当时 这 位 学 生 并 不 是班 里 的 习作 高
积极地等待 , 会创造出更多的教育精彩。学会等待 , 你的心中就装下了班里 的每一个学生 ;学会等待 ,
你的课堂就充满了灵魂和活力。让迟来的“ 白” 告 成
为课 堂上姗 姗而 来 的精彩 !
( 辑: 编 李小 叶 )
等待,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沉 默 了 , 有 一 个 人 敢 违 抗 他 的 意 志 , 们 感 到 有 个 伟 没 人 大 的 灵 魂 出现 存 他 们 上 空 ” 多 读 了 一 个 “ ” , 并 , 敢 字 我 不 着急 , 在 “ ” 上 做 起 文 童 来 。 而 敢 字
浪 , 过比较读 , 通 引导 学 生 理 解 “ 有 一 个 人 违 抗 他 的 没
加 进 去 读 一 读 , 会 发现 什 么? 你
( 过 比较 读 , 通 学生在 读 中明白 了有 “ ” 没有 敢 和
“ ” 的截 然 不 同效 果 ) 敢 字 生 : 了“ ” , 后 让人 觉得 大 家沉 默 了是 由 于 加 敢 字 读
提 出来 , 生 就 立 刻 举 手 争 着 回 答 ( 别 是 低 年 级 的 学 学 特 生 )但 有 时 回答 的 却 是 “ 不 对 题 ” , 文 。此 时 , 我们 不应 急 于 评 价 他 们 的 回 答 ,而 要 让 学 生 再 慢 慢 思 考 老 师 的 提 问再 作 回 答 。
师: , 哦 你没 听清 老师的要 求 , 我说把 蜘蛛 “ 下 垂”
来换成“ ” 来, 爬 下 觉得 怎 么样 ? 生,爬 下 来 的 话 , : 蜘蛛 会 被 风 吹 斜 了 , 会 被 吹 断 丝
的。
在一次校研 究课上 ,一位老师在教学二年级 《 雷 雨》 一文时 , 为帮助孩子 们理解 作者用字 的巧妙 , 计 设
/ 、 ‘
阅读经纬
课 堂 是 学 生 主 动 探 索 的 阵 地 ,课 堂 是 学 生 思 维 放
等待,催生精彩课堂

等待,催生精彩课堂〖案例描述〗教师要求学生先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折一折和量一量”自主探究圆的特征。
学生自主探究结束后,教师给出以下问题:(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否都相等?直径呢?(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相互讨论后,教师问:“还发现了什么?”生1:将圆对折2次,分成4等份,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
生2:圆里有无数个直角。
教师的预设答案是圆有无数个直径,继续问生2:“圆里究竟有无数个什么?”学生仍坚持自己的回答。
师大失所望,让举手的同桌回答,说出了老师理想的答案,老师面露赞许之色。
〖案例分析〗这是我校一位老师公开课的教学片段。
课后,我特意找到回答“圆里有无数个直角”的学生。
学生解释道:“把圆对折2次分成4等份,就有4个直角。
圆里面有无数条垂直的直径,把这些点连起来,都是直角”。
他满脸的失望。
听了学生的解释,我陷入了沉思:圆是一条封闭的曲线,不可能有无数个直角。
在圆里可以画无数相互垂直的直径,也可以画无数个直角。
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呢?因为学生把圆形纸片看成了圆。
倘若教师只要求学生“画一画,比一比和量一量”,学生不难发现圆的一些特征。
多了“折一折”,学生从折痕中发现了“两条折痕的交点就是圆心”,也发现了“圆有无数个直角”。
学生不仅发现了圆有无数条直径,而且发现了圆有无数条互相垂直的直径。
可惜,就因为他的答案和老师预设的不一致,老师担心出现事与愿违的场面造成“败笔”,就扼杀了一个孩子学习的探究欲。
学生探究时,教师要在等待中了解学情。
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导致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教学时,我们要尽可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等待学生的发现。
案例中,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并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圆的特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等待的课堂更精彩
作者:陈静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小学课堂学习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其能够将实际问题逐渐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处理解决。
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注重"等待艺术",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具备耐心和等待观念,使学生能够自主认识到学习误区,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张扬自身个性,这样才能够丰富数学课堂,使其更加精彩。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会等待;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019-02
学生在学习期间教师需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在日常学习期间需要注重学习过程,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使学生能够展示自我,建立知识结构,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内部消化,直到理解和应用。
1."等待"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们课堂上的 "等待"无法与西方国家相媲美,我观看过一节美国数学课,彻底颠覆我对"等待"认识,也深感"真等待"的重要性。
反思自己的课堂,"假等待"、"急功近利"思想还蛮严重。
我们课堂的"等待"往往浮于表面并不深入。
课堂上教师虽有等待意识,但落实上经不起推敲,一些老师还是根据成人得思维来要求学生,还有的老师在提出问题之后没有耐心等待学生的解答就将正确答案告诉学生。
现阶段"等待课堂"的败点在于实际教学当中的"不等待"和为了等待的"假等待"。
1.1 课堂提问当中的"不等待"。
由于在实际教学期间大多数教师都紧赶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导致在课堂提问过程中缺乏充足的等待时间。
学生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思考从而导致回答不准确以或仓促回答等现象,这时教师就需要花费时间启发学生或纠正学生的错误。
还有课上虽然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但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提示和帮助。
还有为了赶时间直接回避孩子的问题或干脆将问题转移到其他学生身上。
看似的等待变成了"假等待",整个课堂成了优等生的舞台。
其他学生只能够按照优秀学生的思路去想去做,没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
长此以往不但挫伤了中等及中等偏下學生的积极性,而且整个班级的成绩也会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