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合集下载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含有金矿物的矿体,在地质学上划分为热液型和岩浆型两大类。

热液型金矿矿床形成于热液活动强烈的地区,主要由热液液相和气相分离而形成。

岩浆型金矿矿床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与热液有关。

热液型金矿矿床的形成,通常有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大地构造背景,通常是大规模的构造运动和地壳改造过程;(2)热源和能源,来自于地下的岩浆和热水的活动;(3)热液流体,由于构造运动和岩浆热水的混合,产生了富含金的热液流体;(4)沉淀环境,是指形成矿体沉淀的地理和物理环境,通常是低温、高压、低氧化还原潜等条件下的大型缝隙和裂隙。

热液型金矿矿床主要分布在构造运动剧烈的地区,如华夏地区、欧亚地区、北美地区等。

其中,华夏地区是世界上最富含金矿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华东和中南部的成矿带。

这些金矿常常和铜、铅、锌等金属元素复合存在,形成多金属矿床。

岩浆型金矿矿床是在岩浆侵入过程中形成的。

随着岩浆的升华,金元素在高温高压下,溶解在岩浆中,当高温岩浆冷却后,产生了含金水溶液。

金矿矿床的形成取决于金的沉淀,通常需要高温、高压、高浓度的金水溶液,以及金矿物的化学反应和沉淀过程。

岩浆型金矿矿床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的火山带和造山带:如安第斯山脉、北美西部和加勒比海的岩浆侵入带等。

由于岩浆热水在形成矿床过程中的溶解度和稀释度有限,因此岩浆型金矿矿床的总产量相对较小。

总之,金矿矿床具有复杂的地质成因和各种特征。

通过深入研究金矿床的地质属性和成因机制,对于发掘金矿矿床的潜力、提高金矿资源利用率、推动黄金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埋藏有金矿石的地质体,在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分析中,我们将从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矿床地质特征1. 分布特征:金矿矿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及其构造活动带、火山弧带和断裂带等地区。

金矿矿床也常与花岗岩、酸性火山岩和变质岩等有关。

2. 矿石特征:金矿矿床的矿石主要有金石英矿、黄铁矿、石英脉等。

金石英矿是最常见的矿石类型,通常呈现金黄色,具有金属光泽。

3. 地质构造特征:金矿矿床通常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常出现在断裂带、隆起、衍生复式构造中。

矿床的形态也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常出现矿脉、褶皱、蚀斑等形态。

4. 富集特征:由于金的重性和化学稳定性,金矿矿床具有较高的富集性。

富金矿床表现为矿石体积小、金品位高、矿石中金粒度较细。

二、矿床成因分析1. 热液成因:金矿矿床的主要成因是热液作用。

地壳中的流体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通过构造裂隙渗透入地下,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使金溶于热液中。

随着热液流动,金逐渐沉淀下来形成金矿石。

2. 覆盖成因:部分金矿矿床的成因与地壳深处的覆盖岩石有关。

地壳深部含有大量高浓度的金,当构造运动使得深部岩石上升到地表时,金矿矿床可能会形成。

3. 硫化物成因:一些金矿矿床的成因与硫化物有关。

在火山喷发、地热活动等过程中,岩浆中的硫化物会与含有金的岩浆相互作用,形成硫化物矿石,并富集金矿。

4. 沉积成因:一些金矿的成因与沉积过程有关。

在一些地质环境下,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地区,由于沉积物的运动和沉积,金矿可以沉积在底部形成金矿砂,并在后续的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金矿矿床。

河南省洛宁县五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河南省洛宁县五龙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向 1 0~ 1 0 , 角 6 。 8 。构 造 岩 可 见 碎 裂 岩 、 2 。 5 。倾 0~ O , 角 砾 岩 、 棱 岩 , 现 有 多 期 次 活 动 的特 征 。 糜 表 近 南 北 向 构 造 : 要 为 F3矿 化 蚀 变 带 , 露 在 主 出 矿 区 东 南 部 , 露 长 度 3 0 , 0 2 m 1 6 m , 出 0m 宽 .0 .0 倾
五龙 沟 金矿 区位 于 河南 省洛 宁县 西 山底 乡 , 在 洛 宁 县 城 1 2方 向 , 县 城 直 线 距 离 1 k , 西 山 9。 距 8m 距
底 乡 南 8k , 道 S 4 m 省 2 9从 矿 区 南 边 经 过 , 通 较 为 交
块 状 构 造 , 部 分 具 半 自形 粒 状 变 晶 结 构 或 变 余 碎 少
第 四 系 ( ) 以砾 石 、 砂 土 、 质 粘 土 为 主 , Q : 亚 砂 砾
石 成 分 为 片 麻 岩 类 、 山 岩 类 , 径 一 般 5r ~ 安 砾 e a
Z c , 别 大 于 I , 布 在 矿 区北 部 , 度 不 等 。 0m 个 m 分 厚
2 2 . 构 造
便 利 。 前 已发 现 矿 化 蚀 变 带 六 条 , 矿 石 品位 高 者 目 金
可 达 1 . 6× 1 一 。 1S 0
1 区 域 地 质 概 况
斜 长 角 闪 岩 : 本 区 夹 于 片 麻 岩 中 规 模 较 小 , 在
平 面 上 以 透 镜 体 形 式 出 现 , 度 一 般 0 5 ~ 2 左 厚 .m m
为 断 裂 , 北 东 和 近 南 北 向 两 种 产 出形 式 。 产 于 太 分 均
华 群 地 层 中 , 区 内 金 矿 形 成 的 控 矿 构 造 和 赋 矿 构 是

辉南县永兴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辉南县永兴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辉南县永兴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暴永泉;万飞;权承珍【摘要】The gold mineralization bodies, discovered in Yongxing gold mining area, controlled by NE ductile shear zone, types of the mineralized bodies including mylonite type, Auriferous quartz vein type and gold silicified breccia type. The multi-period mineralization, lead to the diversity of ore deposit types. Middle-late Archean strata, especially in late Archean jiapigou Terrain is mainly initial source. In the later fracture structure, magmatic activity and other mineralization, gold element further migration enrichment, formed basically trinity metallogenic model: stratum, structure, magmatic rocks. Because of multi-phase mineralization and diversity of deposit types, widen the prospecting ideas in the area, namely in search for quartz vein type gold deposit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looking for other types of gold deposits at the same time.%永兴金矿区所发现的金矿化体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控制,矿化体类型有含金糜棱岩型、含金石英脉型和含金硅化角砾岩型。

例析金矿地质特征

例析金矿地质特征

例析金矿地质特征1 概况该区位于华北陆台南缘,华熊台缘坳陷东段,熊耳山隆起与嵩县断陷盆地的接壤处,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之中。

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制约着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展布,并为区内金矿床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大地构造环境。

1956年以来该区的地质工作就没有间断过,对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区域成矿特征、资源储量等进行了研究,为本区金矿体的圈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2 矿区地质2.1 地层地层主要为太古宇太华岩群的变质岩和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次为第三系和第四系。

2.2 构造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构造线为北西—南东向,以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

(1)褶皱:本区褶皱不发育,主要为王庄—陶村复背斜,轴面走向北西—南东,向南东倾斜,沿轴部断裂发育,有大量的花岗岩侵入和爆破角砾岩体成带分布,轴部地层为太华岩群。

太华岩群和熊耳群地层均呈单斜产出,傾向南东。

(2)断裂:区内断裂发育,主要有NE、NW两组。

NE向断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具长期活动特点,规模大,为区内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

NW向断裂,活动时间较长,规模一般不大,早期形成的多数被基性岩脉充填,晚期断裂被斑状角闪二长花岗岩脉充填。

2.3 岩浆岩区域岩浆岩十分发育,分布广泛,具有多期次、多相位特点。

其中活动最强烈,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中元古代早期火山喷发和燕山期大规模酸性岩浆侵入活动。

中元古代的岩浆活动以大规模火山喷发为特点,形成熊耳群巨厚火山岩系。

加里东期少量中基性岩脉侵入。

燕山期岩浆活动主要形成大规模钙碱性、中酸性、酸性侵入岩。

已发现的金矿床(点),主要为爆破角砾岩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化)多分布于王庄—陶村背斜上,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分布广泛,找矿前景良好,尤其是公峪一带,该类型金矿储量远景可观。

3 矿床地质该金矿床属于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矿体形态、产状严格受含金破碎带控制,矿体厚度较稳定。

据勘查结果表明,有价值的金矿化都直接受控于、赋存在蚀变构造破碎带内。

吉林棉田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吉林棉田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表 1 棉田金矿床成矿 阶段划分
该矿 区蚀变岩型矿体 围岩蚀变强烈 ,普遍具硅 化、 绿泥石化 、 高岭土化 、 黄铁矿化 、 碳酸盐化 、 方铅 矿化和闪锌矿化等。 蚀变范围一般为 0 ~ 0m, . 1 矿体 5
较稳定 , 迁移距离较近 , 是直接 的找矿标志 , 与矿体 呈正消长关系。测量证明 A 、b u P 元素次生晕的异常 位置与矿体非常吻合 , 因此 , u P 可作为近程指示 A 、b 元素。 g A 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相近 , A与 u 常伴生产 出 ;g P 在矿体 中呈正消长关系。c 作为矿石 A 与 b u
的地质工作 , 前矿床 已初具规模。 目 根据矿区所处 的
地 质 背 景 、 矿 地质 条件 及 目前找 矿成 果 , 成 总结 主 要 的找 矿标 志 和找 矿 方 向 ,认 为本 区具 有 形 成 中一 大
型矿床的潜力 , 尤其是岩脉上下盘 、 围岩破碎带及Ⅶ 号脉深部 , 找矿前景良好 , 应加大地质找矿力度。
棉 田金 矿 区位 于延 边 地 区东 部 汪清 县 百 草 沟乡 境 内 , 汪清 县 5 m。经 过武 警 黄金部 队连续 6年 距 0k
的中间地块布列亚一佳木斯地体。吉黑褶皱带的固
结 时 间 为早一 中三叠 世 ,在 此 之前 该 区处 于 强烈 活 动 的环境 中 , 过强 烈变 形 变质 作 用 , 晚古 生界 形 经 在 成 了大 面积分 布 的华 力 西期 花 岗质 岩 石及 复 杂 的构
棉 田金矿床 由 1 0多条金矿( ) 化 体组成 , 金矿类
型以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为主,其次有岩浆热 液型。 矿石构 造 以浸染 状 和细 脉状 为 主 , 结构 主要 为 自 形一半 自 形和他形粒状等。 矿石成分简单 , 金属矿 物主要为黄铁矿 、 方铅矿 、 闪锌矿和黄铜矿 , 其次为 褐铁矿 、L 孑雀石和蓝铜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 细粒闪长岩 , 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土等。 根据野外实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金矿矿床是指富含金属金的自然矿床。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是研究金矿形成和分布规律的重要内容。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金矿矿床的地质位置:金矿矿床通常存在于大地构造带、岩浆活动带、断裂带和热液活动带等地质构造带。

这些构造带是金矿形成的重要地质环境。

二、金矿石的产出形态:金矿通常以金石矿或金化石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以金砂的形式存在于河床、河谷和沉积物中。

金砂通常是由于长时间的河流冲刷和重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三、金矿石的成分和结构:金矿石主要由金质矿石和其他非金属矿石组成。

金质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金,常见的有金红石、黄金石等。

非金属矿石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和碳酸盐等。

金矿石的结构通常是片状、块状和颗粒状。

四、金矿石的赋存形式:金矿石可以以自由金的形式赋存,也可以与其他矿石包裹在一起形成金矿体。

金矿体的赋存形式可分为黄铁矿型、石英脉型、变质岩石型、火山喷发型等。

金矿矿床的成因是指金矿形成的地质过程和机制。

金矿矿床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是金矿形成的重要成因之一。

岩浆中富含金矿物质,当岩浆从地壳深处冷却和凝固时,金矿物质会沉积下来形成金矿体。

二、热液作用:热液是指地下水受到地热作用后形成的高温流体。

热液中含有金离子,当热液穿过地层裂隙时,金离子会沉积下来形成金矿床。

三、蚀变作用:蚀变是指岩石在地质环境下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的过程。

蚀变作用可以使金矿物质从固体矿石中解离出来,形成金矿体。

四、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指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的沉积物在地质过程中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沉积物的过程。

金矿可以通过沉积作用形成金砂床和金石矿床。

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分析对于金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可以为相关的地质工作者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丰城源里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浅析

丰城源里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浅析

一、区域地质背景
区内区域性断裂主要有近东西向萍乡— 区内区域性断裂主要有近东西向萍乡—广丰深断裂、北东 向德兴—遂川深断裂和北西向黎川— 向德兴—遂川深断裂和北西向黎川—南昌大断裂。其中以 萍乡— 萍乡—广丰深断裂规模为最大,该断裂是区内活动时间最 长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分界线,控制了基性— 长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分界线,控制了基性—超基性岩体 的空间展布,对区内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具主 导控制作用。区内主推覆构造带为源里— 导控制作用。区内主推覆构造带为源里—池溪韧性剪切带, 推覆的结果使华南基底新元古界源里组直接叠覆于扬子基 底中元古界将军岭组之上。其北侧地层为扬子基底中元古 界将军岭组上段,南侧地层为华南基底新元古界源里下段。
四:矿床成因
矿源层的形成
韧性剪切(矿物质转移)
脆性断裂(矿物质进一步富集及矿体形成)
五、找矿远景分析
优点: 优点:本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有形成大 规模构造带的背景,有因板块碰撞产生推覆的原 动力,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提供了热动力。 本区又长期处在塑性封闭的还原环境中,经受持 续的韧性变形构造,为动力热变质溶液提供流畅 的运移和存储空间。本区广泛分布的源里组地层 富含金元素。本区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等条件 相当优越。 缺点: 缺点:本矿化分布不均匀,给勘查带来极大的不 便;矿体赋存与韧性剪切带上部的脆性断裂中, 受韧性剪切带限制矿体沿深较差。
四:矿床成因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经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圈定了较清晰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带,异常带呈 东西向分布,与含金韧性剪切带展布方向一致, 异常主要见于韧性剪切带及其两侧,与地表金矿 化相吻合。异常浓度梯度变化较明显,连续沿韧性剪切带展布。 晕中组分以Au、As为主,其次为Pb。Au元素异常 晕中组分以Au、As为主,其次为Pb。Au元素异常 清晰,浓集中心及梯度变化明显,强度大,含量 一般10— ng/g,最高大于100ng/g。 一般10—90 ng/g,最高大于100ng/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析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引言
唐屯铜金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行政隶属葫芦岛市连山区白马石乡,东距葫芦岛市区直距约50km。

以接触交代成矿理论为指导,找矿工作主要是沿白马石闪长岩株与地层接触带的局部地段进行。

本次工作是在省基金项目的支持下,系统展开的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唐屯铜金多金属矿普查工作。

圈出两条铜矿(化)体,探获333+334级铜资源量。

通过分析显示该区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有望形成一定规模的矿床。

1、区域地质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燕山台褶带东端、辽西凹陷内大柳河沟—山神庙断隆的南缘。

断隆西侧为金岭寺—羊山盆地,盆地内沉积大面积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建造和碎屑岩建造;断隆东侧为暖池塘—新台门盆地,发育大面积白垩纪火山岩建造和碎屑岩建造。

1.1地层
在大柳河沟—山神庙断隆上,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Jxw)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Qnj);古生界寒武系下统(Є1)、寒武系中统(Є2)、寒武系上统(Є3)、奥陶系下统(O1)、石炭系(C);中生界侏罗系蓝旗组(J2l)和白垩系义县组(K1y);新生界第四系。

1.2构造
区域上构造表现为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1)向斜构造:研究区是大柳河沟—山神庙断隆的南缘,以单斜构造为主,呈北北东—近南北向展布,局部有小的褶皱,如白马石南西部倒转向斜,延长7km,轴向60°,倾向北西,倾角20°~25°。

核部为奥陶石灰岩,两翼为寒武系地层。

(2)断裂构造:按其展布方向主要表现北东、北西及近南北向三组,均出露在断隆区内。

1.3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岩发育一般,主要以燕山期为主,侵入岩主要有白马石闪长岩株,该岩株呈北北东向展布,出露面积5.6km2。

五顶山岩株状煌斑岩以及后期喷溢
的中性安山岩形成金岭寺—羊山盆地,暖池塘—新台门盆地。

区域内贵金属、有色金属矿种与白马石闪长岩和酸性超浅成侵入体有一定空间关系。

1.4区域矿产
大柳河沟—山神庙断隆上矿床、矿点的形成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矿床以小型金矿为主,规模小、品位高,红石砬子、青龙沟、杨家屯金矿即产于该断隆上。

区域上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矿产较多,主要矿种有钼、铜、铁、铅、锌以及金、银等。

2、矿区地质
2.1地层
主要分布有元古界上部,寒武系和奥陶系下部地层,自下而上岩性为:元古界景儿峪组(Qnj)由石英岩、石英砂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层厚大于100m,与上部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寒武系徐庄组(Є2x)由紫色页岩,紫色粉砂岩夹灰岩、泥灰岩组成,层厚大于80m,与上伏地层整合接触;寒武系张夏组(Є2z)下部岩性为中厚层灰岩,上部岩性为鲕状灰岩,薄层灰岩组成,层厚大于200m,与上伏地层整合接触;寒武系崮山组与长山组(Є3g+c)以燧石条带灰岩、灰岩为主层厚大于80m,与上伏地层整合接触;寒武系凤山组(Є3f)由灰色薄层灰岩夹竹叶状灰岩组成,层厚大于60m,与上伏地层整合接触;奥陶系下部冶里组(O1y)由中厚—厚层灰岩组成,层厚大于80m;新生界第四系(Q)主要由黄褐色、灰黑色含砾亚粘土及灰褐色腐殖土组成。

2.2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总体呈北北东向的单斜层,局部有向斜褶皱,在中西部见有延长400m,轴向近东西,核部为奥陶系冶里组厚层灰岩,两翼为寒武系凤山组、长山组薄层灰岩、燧石条带灰岩。

区内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以北北东向为主,其次为北西向、近南北向,且大多被岩脉充填。

2.3岩浆岩
主要为燕山期运动产物,有呈岩株状产出的闪长岩和脉状产出的正长斑岩,正长岩脉,也有流纹斑岩,花岗细晶岩、煌斑岩脉,但规模较小。

2.4土壤测量异常
南侧各元素异常较高,特别是Au、Cu元素异常相对较高、各元素套合较好,面积较大,共圈定两个异常:Au异常面积0.23km2,分布在闪长岩体与大理岩的南部接触带上,金异常值一般在2.5~25×10-9,最高含量33.1×10-9,平均含量7.58×10-9。

伴生元素为Sb,异常面积0.032km2,最高含量5.7×10-9,平均含量2.08×10-9。

Cu异常面积0.16km2,分布在闪长岩体与大理岩的东部接触带上,铜异常值一般在30.5~70×10-9,最高含量89×10-9,平均含量55.14×10-9。

伴生元素为As、Sb,其中:As异常面积0.01km2,最高含量49.7×10-9,平均含量22.32×10-9;Sb异常面积0.023km2,最高含量4×10-9,平均含量2.03×10-9。

综上所述该区内异常产于闪长岩体与大理岩的接触带上的矽卡岩中,主要由闪长岩体的侵入、大理岩化与矽卡岩化蚀变等热液活动引起,顾该区南部大理岩与闪长岩体接触部位为该区寻找以铜、金矿为主的矿床的重点找矿靶位。

3、矿体特征
3.1矿体特征
圈出两条铜矿(化)体:一条铜矿体发育在闪长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上,长100m,厚1.3-2m,品位为2.04%;另一条铜矿体发育在闪长岩与大理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中,厚1.5-1.8m,长约100m,品位为0.54%。

经估算探获333+334级铜资源量。

3.2矿石质量
铜矿(化)体,主要金属矿物为其它形晶细粒结构,浸染状构造,矿石类型为硫化物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

有少量斑铜矿、赤铜矿、赤铁矿,局部含银、钨、金、钴。

脉石矿物为透辉石,石榴石、石英,方解石等。

3.3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有两种:一种是闪长岩两侧及上部形成大理岩;一种是岩体和大理岩接触部形成的矽卡岩。

4、找矿远景
研究内大面积出露的闪长岩为铜金热液型矿床提供了热源和成矿的物质来源。

围绕闪长岩,本次普查工作投入了大量的工作手段:有地表地质填图,化探次生晕、物探磁法、激电测深和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少量槽探工程揭露及钻探验证等多种手段,大致查明了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化、异常等变化情况,高精度磁测异常、激电异常范围以及地表出露的闪长岩界线和控制的铜金矿体基
本吻合。

故认为该区是寻找铜金矿体的较好靶区,具备找闪长岩与大理岩接触带型及在接触带附近寻找矽卡岩型铜矿的条件,也具备在外带寻找热液脉型贵金属及多金属矿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广繁,蒋永臻等.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唐屯铜金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R].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