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优质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在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本课共有两目,分别是:“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它们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最终爆发了武昌起义,继而中华民国才得以成立。回顾中国二十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就是辛亥革命,它也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本课与前面学到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后面要学的《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

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内容属于运用层次。本课教材安排了革命志士的奋斗和武昌起义两个子目的内容。两项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与递进的关系,在掌握辛亥革命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武昌起义的情况,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制作大事年表,了解革命志士的奋斗;通过看图及视频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通过探究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了解早期革命者为了赢得革命胜利的牺牲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以及为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做贡献的精神。

【重点与难度】

1、重点:武昌起义。

2、难点: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通过前段历史的学习,已知道了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各个阶级的改革变法运动都已失败。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知道了国人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不能救中国的历史,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责任感思考如何才能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半封建的深渊。【教学课时】一课时

【设计理念】

历史人物生活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历史故事发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离开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就会变得枯槁干瘪,历史故事就会因为无根无源而云里雾里,所以《辛亥革命》这节课我总共分为三个篇章,第一幕碧血丹心说英雄,第二幕丧钟敲响震九州,第三篇:千年帝厦

一朝倾,第四幕峥嵘岁月铭记心。每一篇章都使学生融入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在掌握历史事实的过程中感悟孙中山、黄兴等革命人士身上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观以及革命英雄慷慨赴义的英雄主义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渗透德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革命英雄》伴随歌曲视频画面展示中国由被压迫的屈辱历史到近代和平崛起的重要历史瞬间。启发学生思考:中国遭受了怎样的屈辱?中国为什么会一次次挨打?中国未来该怎么办?【设计意图】首先通过视频资料和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回顾中国遭受到的屈辱历史,以及各个阶层的努力抗争,中国人不断努力,结束被压迫的屈辱历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带着问题去探究革命人士的事迹,重温辛亥革命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教师讲述:晚请末年,封建腐朽的统治阶级日薄西山,无数革命志士走上了推翻清朝的道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

板书课题:戊戌变法

二、学习新课

(一)第一篇:碧血丹心说英雄

步骤1:图片展示革命英雄照片,学生自主探寻英雄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英雄的足迹与事迹。

步骤2:出示革命英雄的姓名。

教师讲述:在革命的最初,这些革命英雄都有哪些起义斗争呢?请总结概括黑板上的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创设情境,使学生有历史参与感,感受当时革命志士的时代担当和爱国之情。步骤3:出示答案完善表格。

教师讲述:由于革命最初准备不足,实力还弱,这四次起义走向失败,但是依旧鼓舞了全中国的革命斗士,如果你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的记者,你会如何报道这几次起义鼓舞革命斗士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概括四次起义的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历史信息概括能力。

步骤4:出示革命英雄语录,感悟英雄的精神。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英雄的语录,感悟革命的的艰难性、曲折性,了解革命者为实现救国梦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并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学习革命者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自然渗透德育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