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课件 新人教版1

动脑筋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代表
詹天佑
侯德榜 魏源 严复
称谓
成就
作用
中国铁路之父 国宝
主持设计修筑 了京张铁路
侯氏制碱法
中国人自行设 计施工的第一 条铁路
打破了西方制 碱业的垄断
开眼看世界
介绍西方的科 开启了近代向 学技术和文化 西方学习之门
• 【1】作为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的梦想是“中国 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学成回国 后,他用京张铁路圆了自己的梦。这里的“他”应是
• “人”字
• 1909年,京张 铁路提前两年 全线通车。这 是中国人独立 设计和修筑的 第一条铁路干 线。
• 京张铁路通
• 詹天佑作为中国近 代杰出的铁路工程 师,人们是怎样纪 念他的呢?
• 1922年,人们为了永 远纪念詹天佑修建京 张铁路的不朽功绩, 在青龙桥车站为他建 立了铜像。铜像建在 一座高大的方形台基 上,台基上书写“詹 公天佑之像”6个大字。 铜像雕塑精致,形神 逼真,面貌十分严肃、
• 詹天佑纪念馆坐落在延庆 县八达岭长城北侧,1987 年11月建成开放。
• 你知道化学工业中 “侯氏制碱法”的发 明者是谁吗?
• 二、揭开研制奥秘的
侯•德1、榜侯德榜
简介
• 福建福州人,中国化学 工业的先驱。 1913年
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获得博士学位,成
为中国第一位化学博士。
1926年,他主持生产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一)
• 清末民初,中国经 济落后、外患严重,中 华民族科技、文化的发 展困难重重。你知道中 国近代出现了哪些不甘 落后的科学家吗?你知 道右图中的铁路是谁修 建的吗?
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02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02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02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02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詹天佑带领中国铁路员工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侯德榜将制碱奥秘公诸于世,打破欧美强国碱业的垄断,又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严复译著《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思想,激发国人向西方学习,“自强保种”,救亡图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和杰出的思想家魏源、严复,他们那种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上这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事迹,概括主题思想,并且做到,既不平均使用力量,又兼顾到四个典型的基础知识。
教学准备:1.音像资料: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2.图片:京张铁路、《明长城》、《明朝北京城》。
[配套K12]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学案2 新人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学案2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4d0c7d376baf1ffc4fadc2.png)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学习目标】 詹天佑、侯德榜及其代表性成就(√) 魏源和严复的主要思想(√)【知识梳理】一、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及成就: 年,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全线通车,它的设计督建者是 。
他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 路轨,以减缓坡度,确保行车安全。
地位:这是 。
二、化学家侯德榜及成就: (时间),我国著名化学家 ,制出纯碱,并撰写 一书,公布制碱奥秘。
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 。
一、选择题1、右图是20世纪初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景。
这种设计是应用在哪一条铁路上 ( )A . 京广铁路B . 京沪铁路C .京张铁路D . 京九铁路2、右图为建在青龙桥车站的一座人物铜像,这是纪念科学家 ( )A .詹天佑B . 魏源C .严复D .侯德榜3、20世纪初,世界上最畅销的纯碱是“红三角”牌纯碱。
为中国的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 .张謇B . 詹天佑C .侯德榜D .邓稼先4、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整体落后,但仍然出现了跃居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这一技术产生在( )A .农业科技B .文化教育C .电子工业D . 化学工业5、近代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 )A .魏源B .林则徐C .严复D .康有为6、严复翻译的著作是( )A .《海国图志》B .《四洲志》C .《天演论》D .《三国志》二、非选择题7、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下图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人物。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三(1)图一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他是谁?(2)图二是他译著的代表作,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文字信息,请你判断是什么著作?该著作中介绍了什么进步思想?(3)图三中人物是谁?他的代表著作是什么?(4)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他提出的救国之策是什么呢?这一策略是什么意思呢?参考答案:一、CACDAC二、7、(1)严复。
【精品】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新人教版1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一、教材内容分析《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它展示了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难的时刻,不少的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习赶超世界先进文化,取得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成就。
两位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和两位思想家的典型事迹处于同一层面上,是同等重要的基础知识,而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是他们却有共同之处:都有崇高的爱国精神;都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有强烈的重新意思;都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他们学习的根本目的。
二、课程标准了解近代的思想家魏源和严复的主要思想主张,掌握近代科学家詹天佑和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主张;掌握魏源的《海国图志》;掌握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的科技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魏源等四位历史人物的学习,找出他们共有的优秀品质,培养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近代科学家和思想家的主要成就。
2.难点:京张铁路的技术问题;严复的《天演论》及其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詹天佑、魏源等先进中国人的爱国救亡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邮票上的历史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思考:这组纪念邮票是哪一年发行的?邮票中的人物是谁?学生:1961年。
詹天佑。
教师:他有什么重要贡献而受到后人的纪念?学生:他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教师:关于詹天佑等爱国科学家的具体事迹,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科学地运用邮票开展教学活动,对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为国争光的爱国科学家1.詹天佑-----京张铁路(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展示:詹天佑(1861—1919),广东南海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魏源、严复学习西方的主张和詹天佑、侯德榜的事迹以及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
探究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事迹又要兼顾到基础知识。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框中的图片是矗立在青龙桥车站站台上的詹天佑的铜像。
詹天佑是当年指挥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京张铁路是指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这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由于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功劳卓著,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故而受到后人的景仰。
那么,京张铁路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修建的?詹天佑为什么敢于接这个在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工程人员都为之发怵的工程?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学完这一课后,大家就会明白。
【自主预习】教师组织学生探讨知识点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设计出“”字形路轨,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你知道当年建立这项伟业的人物事迹吗?(组织学生运用事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人物姓名:詹天佑;重要贡献:自行设计和建成京张铁路[干线];年代:1905——1909年;突出成就:居庸关、八达岭隧道;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本领,报效祖国];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强烈的创新意识[设计“人”字形路轨]。
教师组织学生探讨知识点二: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20世纪20年代,我国着名化学家终于制成纯碱,后来继续钻研,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任务】【教学流程】合作交流展示提高一、“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看“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一目下的第一段内容。
回答:1、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谁?(魏源和严复。
)二、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1、魏源与《海国图志》观看图片,回答问题:(1)魏源的主要事迹有哪些?(2)《海国图志》封面中的“图”和“志”各是指什么?(“图”是指地图,借指地理;“志”是指史志,即历史。
)(3)“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4)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魏源的思想呢?2、严复与《天演论》观看图片,回答问题:(1)严复的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问题,从而引出魏源和严复。
2、投放人物像魏源及其《海国图志》,指导学生自学归纳魏源的思想主张及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作用。
教师特别解释“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并且引导学生回顾“洋务运动”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弄清楚魏源的思想实际上就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投放人物像严复及其《天演论》,指导学生自学归纳严复的思想主张及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复述京张铁路的修筑过程。
教师强调“人”字形轨道的设计原理及技术水平的突破性地位。
旧中国有洋钉、洋火、洋油、(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
他们开始抛弃骄傲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魏源的思想是爱国和进步的,值得肯定。
魏源冲破闭关锁国的思想束缚,提出向西方学习掌握敌人的长处,克敌制胜,这是他爱国、进步的重要表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导学案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执教人:宜昌市六中张秋琴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在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杰出人物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等人的优秀事迹和先进思想;2、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探究思维的能力,表达评价的能力等;3、在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受到先进事迹的感染,领悟其精神品质,联系实际,树立为国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争光的理想信念。
教学手段:PPT课件、合作学习小组、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学习1、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材料,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探究下列表格内容,并在组内组织讨论交流。
自主学习材料詹天佑(1861——1919),我国最早的杰出的铁道工程专家,为我国铁路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1872年年仅12岁的詹天佑留学美国。
188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同年回国。
1888年,被湮没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机会献身于祖国的铁路事业。
当清廷要修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后,英俄誓不相让,最后达成协议:全由中国人自修此路。
1905年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
他给他的美国老师诺索朴夫人的信中就这样说:“如果京张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
在我接受这一任务前后,许多外国人露骨地宣称中国工程师不能担当京张线的石方和山洞的艰巨工程,但是我坚持我工程”。
京张铁路全长200公里,并不算长但是它要经过内外长城间的燕山山脉,沿途要穿越许多险峻的山岭,其中尤以南口到岔道城的关沟段最为险峻,工程十分艰难詹天佑负责修建这条铁路的消息传开后,国内外许多人都认为,这条路不可能修成。
詹天佑精心设计,周密部署,克服资金有限,工期紧迫,设备落后等困难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他独创了中开竖井的施工方法,加大工作面,提高了工作进度。
在地势陡峭的八达岭,他利用“折反线”原理设计成“人”字路线,降低坡度,并因地制宜,建造石拱桥,缩短工期。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魏源、严复学习西方的主张和詹天佑、侯德榜的事迹以及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
探究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难点】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事迹又要兼顾到基础知识。
【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框中的图片是矗立在青龙桥车站站台上的詹天佑的铜像。
詹天佑是当年指挥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京张铁路是指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这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由于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过程中功劳卓著,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故而受到后人的景仰。
那么,京张铁路是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修建的?詹天佑为什么敢于接这个在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工程人员都为之发怵的工程?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学完这一课后,大家就会明白。
【自主预习】教师组织学生探讨知识点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设计出“”字形路轨,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你知道当年建立这项伟业的人物事迹吗?(组织学生运用事例,自我提炼知识要点)人物姓名:詹天佑;重要贡献:自行设计和建成京张铁路[干线];年代:1905——1909年;突出成就:居庸关、八达岭隧道;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本领,报效祖国];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强烈的创新意识[设计“人”字形路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学习目标:1、掌握魏源、严复学习西方的主张和詹天佑、侯德榜的事迹以及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2、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3、学习近代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事迹又要兼顾到基础知识三、课程导入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己修筑京张铁路,委任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在施工过程中,詹天佑碰到了哪些难题?而他又是怎样逐一克服的?这反映了他一种什么崇高品质?“人” 字形路轨是怎么回事?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京张铁路建成典礼四、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姓名时代主要成就思想特色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学习西方背景魏源严复2、比较近叵代的两位科学家姓名主要成就优秀品质(具体表现)F T3、由表格比较近代史上四位文化名人成功的共同原因有哪些?由此你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五、合作探究:采用同桌T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六、精讲点拨:1魏源和严复师生共同总结:成就:他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强烈批判闭关锁国政策,抨击愚昧言论。
思想核心:“师夷长技以制夷”。
优秀品质及表现: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良好的道德品质[讲诚信,不负林则徐重托];强烈的创新意识[批判闭关锁国政策,破除轻视科技的愚昧观点]。
师点拨:清代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魏源是冲破闭关锁国的思想束缚,提出向西方学习掌握敌的长处,克敌制胜的,这是他爱国、进步的重要表现。
他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
严复成就:译著《天演论》影响最大,其进步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思想核心: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
优秀品质及表现:崇高的爱国精神[反抗外侵,主张救亡图存];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好学,既学军事,也广泛涉猎西方政治学说];强烈的创新意识[为译著加按语,叙述己见,警醒世人,宣传变法]。
师点拨:严复是一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严译《天演论》的特点不在于简单地转述原著,而是创造性地发挥,用进化论观察人类社会,以求服务于当时中国社会的需^<师总结:两位思想家学习西方的背景。
2、詹天佑和侯德榜(1).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
(学成本领,报效祖国)(2).强列的创新意识。
(设计人字形路轨)(3).良好的道德品质。
(勤奋好学,克服困难,全力以赴)(4).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第一线,战胜困难、攻克难关等)侯德榜主要成就由学生简要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其成功原因:崇高的爱国精神[学成归来,投身实践,报效祖国;良好的道德品质[刻苦钻研,意志坚强;强烈的创新意识[挑战外国垄断,探索新工艺,敢于超越西方。
3、引导学生归纳四位文化名人成功的共同原因。
由刚才表格的内容, 学生很容易答出他们都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 强列的创新意识; 良好的道德品质; 都向西方学习等。
而第二问是个开放性的题目, 识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上述优秀的品质和学习西方的精神, 化了难点)七、达标检测 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A.滇越铁路 B .唐胥铁路 C .京张铁路 D .淞沪铁路6、“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 上述材料是谁的言论?(2)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7、“各出所学, 各尽所知, 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 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1) 谁说的? 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 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你受到哪些启发?参考答案:1、C 2 、 C 3 、B 4 、 D 5 、C6、 (1)魏源( 2)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长处,抵御外敌的入侵,改变中国的现状。
7、 ( 1)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 2)略八、拓展提升:(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畅所欲言)通过此题目的回放引导学生认 从而进一步突出了重点,2、20 世纪上半期, 在制碱工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詹天佑 B •李四光 C •侯德榜 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A.林则徐 B •魏源 C •严复4、 严复翻译的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 .《盛世危言》 5、 魏源和严复的主张的共同点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D .茅一升) D .康有为 C .《四洲志》 D .《天演论》 )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学习西方的长处,改变中国的现状 D .效法西方, 推行维新改革讨论:你认为魏源和严复的观点,哪一个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更有指导意义?(都非常有指导意义, 强调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谁先进就向谁学习, 在学生的激烈争论和教师的强调中达到高潮)九、课外作业: 1、 必做题《天演论》对当时社会有什么重大影响?2、 选做题胡适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
你知道他为什么要改成这样一个名字吗?这其中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很有关系。
那么,“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这一思想是谁在哪部书里提出的呢?又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知识梳理:Hlpil : <1这足屮冈人『I 行设汁僭施I ;的端 用供跻「线地崗圧-种涉希诙咚的ft I 曲料 IE1叱己中期,威洲人<2塔能M 跖饨喊.肛威艾律IH 柠副還用注聲順起也,鴉恆外阿 -IH -I 匚竝中所;霸的纯盛.光全依軼週JI2H 111:ft* ao %代,怔皑檢iilU 目山地就I 侯绘掬按巧丄制SO —书.捋制繊的理柢公猜干琵・扌J 賊缄业的和年代・憔atf®丈怀囁出制缄餉新匸艺,比臥洲的制絨庁试降低 底木『以・这种制般也醜命聃丸r 克氏制戲总”近代中国的两条铁路 "陛/llltw的思埋T it W : ill 代VI 眾・网厚人“ + I "1家能4r ・唱| q 的崽也家认出训安比疋现然+低工1厂・制葩轮黠.枪呦.凫办KI1J 11业 7-刃呻甘绳兵H" 用贡成成器琵待平駅 |H 音; 砂介绍「rhW ・欧X ft N 的历史陀理 编场LI 的* f 弾贡艮捷议制 思豐VHt 兀演咆 程枇IH ・Rff 波沈州力-・推片维新改殆迴“观点;-n^xrf ・込再t ;存s ”慣通麋nr 以屣于今”僅址*烈幷对的屮网・□发『期讥诈去挥篠两片瓷进的仝.atrt 『封住阚吐殍h代我人竹一、近代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作为近代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是由英国人私自修建的。
1876年7月,淞沪铁路正式通车。
这条铁路从吴淞至上海,全长约14. 5公里,列车时速为24〜32公里。
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由于铁路是前所未见的新奇事物,以致“两旁观者云集”。
然而,火车仅运行一个多月就轧死了一名路人,再加上当时的人们认为铁路会阻碍庄稼生产,破坏祖坟风水,所以抗议活动不断。
1876年10月,清政府用28. 5万两白银买下这条铁路并将其拆毁,把拆下的机车、路轨等运至台湾,拟于台湾铺设铁路。
后因种种原因,台湾铁路未能修建,这些设备由于被长期搁置而日久锈烂,成为一堆废铁。
二、“马车铁道”——唐胥铁路1879 年,为解决开平煤炭外运问题,直隶总督李鸿章奏请修建唐山至胥各庄的一段铁路。
由于唐山靠近东陵,顽固派借口火车奔驰会“震动陵寝”而加以反对。
几经周折后,清政府最终同意修建唐胥铁路,但为了不震动皇家陵寝,火车不许用机车牵引。
1881 年初,唐胥铁路开始动工修建,同年11 月竣工,全长9. 7 公里。
这条铁路最初只能用骡马充当火车头,在铁轨上拖曳煤车,所以在当时被称为“马车铁道”,成为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观。
随着开平煤矿的开采规模不断扩大,“马车铁道” 远远不能满足运输的需要,最终改用的一台牵引力较小的轻型蒸汽机车。
魏源与《海国图志》魏源( 1794-1857 ),道光时期思想家和诗人。
鸦片战争期间,他亲眼看到英国侵略者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大门,也亲眼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了解世界形势。
1846 年,他编成《海国图志》100 卷,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他在《海国图志》的序言中,说明写这部书的目的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意思是说,在同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要通过学习外国的长处,以抵制外国的侵略。
所谓的“师夷”,就是学习西方的一套先进军事技术。
他说,外国的长处有三:一、轮船;二、枪炮;三、练兵的方法。
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创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改造军队;改革考试制度,增设水师科。
他还特别强调向俄国彼得大帝学习,改革中国内政。
所谓的“制夷”,就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方法。
他提出“战”、“守”、“攻”三项军事原则。
“战”是在军事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是抵抗敌人侵略的总原则。
“守”是诱敌深入的战术方法。
他认为守海洋不如守海岸线,守海岸线不如守内地。
调外地兵作战,不如训练本地士兵。
“战”、“守”、“攻”这三项军事原则,不是孤立的消极抵抗,而是有机的统一的整体,积极地进攻敌人、消灭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