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血压管理

合集下载

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血压控制、药物选择

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血压控制、药物选择

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一级预防、二级预防、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血压控制目标、降压药物选择及注意事项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01、血压控制目标1)对于未接受血管再通治疗且无合并症的患者,若血压≥220/120 mmHg,脑卒中发病后最初的 24 小时内血压降低 15% 可能是合理的。

2)rt-PA 静脉溶栓治疗前血压应控制在180/105 mmHg 以内,并且在静脉溶栓后的 24 小时内维持这一血压水平。

3)对于拟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前血压应控制在180/105 mmHg 以内,整个手术过程中建议收缩压控制在180 mmHg 以下,血管开通 mTICI 2b/3 级后建议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 以下。

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伴有其他合并症(如合并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或先兆子痫/子痫等),初始血压水平降低 15% 可能是安全的。

5)对于血压> 140/90 mmHg 且神经功能稳定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启动降压治疗是安全的。

02、降压药物的选择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降压药物的选择目前尚无定论。

一般来说,建议用静脉短效药物,以迅速发挥作用,并防止可能导致血压过低的长期药物作用。

1)患者符合其他急性再灌注治疗条件,血压> 185/110 mmHg 可以用以下降压药物:拉贝洛尔10~20 mg 于 1~2 分钟内静脉注射,可重复 1 次;或尼卡地平 5 mg 静脉注射,可每 5~15 分钟滴定加量 2.5 mg/h,最大剂量 15 mg/h,达到目标血压后调整药物剂量以保持血压在合适范围。

2)溶栓或其他急性再灌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的血压管理,保持血压≤ 180/105 mmHg。

溶栓后监测血压,每 5 分钟 1 次,持续 2 小时;之后每 30 分钟 1 次,持续 6 小时;之后每小时 1 次,持续 16 小时。

3)如果收缩压> 180~230 mmHg,或者舒张压> 105~120 mmHg,可以应用以下药物:拉贝洛尔 10 mg 静脉注射,之后持续静脉泵入 2~8 mg/min;或尼卡地平 5 mg/h 静脉注射,可滴定加量,每 5~15 分钟加量 2.5 mg/h 至达到目标效果,最大剂量 15 mg/h。

脑出血急性期的血压调控

脑出血急性期的血压调控
中华 老 年心 脑 』l『【管 病 杂志 2()1 3年 10月 第 15卷 第 10期 Chin j Geriatr Heart Brain Vesse1 Dis.Oct 201 3,Vol 1 5,No.10
. 综 述 .
脑 出血 急 性 期 的血 压 调控
李 致 文 ,吴 丽 娥
关 键 词 :脑 出血 ;血 压 ;抗 高 血 压 药 ;高血 压 ;动 脉 粥样 硬 化 ;危 险 因素 ;预 后
DOI:10.3969/j.issn.1009—0126.2013.10.034 作 者 单 位 :014010包 头 医 学 院第 一 附属 医 院神 经 内科 通 讯 作 者 :吴 丽 娥 ,E—mail:wulie6917@ yahoo.corn.cn
时 ,脑 血 管 扩 张 ,阻力 下 降 。因 此 ,在 正 常 范 围 内 ,脑 血 流 量 受 体 循 环 血 压 的影 响 较 小 ,而 高 血 压 患 者 的 血 管 壁结 构 发 生 了改 变 。动 脉 管 壁 硬 化 ,血 管 舒 缩 功 能 下 降 ,自动 调 节 的 上 下 限均 会 高 于 正 常 ,灌 注 压 力 曲 线 右 移 ,以 保 证 在 血 压 较 高 时 ,维 持有 效 的 灌 注 压 。 当脑 出 血 后 ,脑 血 管 自动 调 节 机 制 受 损 ,脑灌 注 压依 赖 于全 身 血 压 ,若 血 压 低 于 自动 调 节 范 围 , 则 可 能 出现 脑 的灌 注 降 低 。 2 脑 出血 急性 期 血 压 管理 现 状 2.1 脑 出血 急 性 期 降压 方 案 脑 出血 患 者 人 院后 主 要 是 以 降 颅 压 ,减 轻 脑 水 肿 及 对 各 种 并 发 症 的治 疗 。脑 出血 患 者 脑 血 管 自动 调 节功 能 差 ,对 血 压 的 急 骤 变 化 难 以 适 应 ,需 缓 慢 使其 血 压 降 至 合 理 水 平 ,急 速 大 幅 度 的降 压 会 产 生 脑 缺 血 性 损 害 。2006年 欧 洲 脑 卒 中 促 进 会 指 南 以及 2007年 中 国 脑 血 管 病 防 治 指 南 都 曾 针 对 脑 卒 中患 者 不 同血 压 水 平 给 予 相 应 的 降 压 治 疗 口]。 2010年 美 国 心 脏 学 会 /脑 卒 中 学 会 公 布 了 脑 出 血 降 压 治 疗 的 推 荐 意 见 :若 收 缩 压 > 200 mm Hg或 平 均 动脉 压 > 150 mm Hg,建 议 持 续 应 用 静 脉 降压 药 物快 速 降压 ;若 收 缩 压 > 180 mm Hg或 平 均 动 脉 压 > 130 Film Hg, 并 且 存 在 颅 内 高压 的 可 能 时 ,应 检 测 颅 内 压 ,并 间 断 或 持 续 应 用 静 脉 降压 药 物 ,保 持 脑 灌 注 压 > 60 mm Hg;若 收 缩 压 > 180 mm Hg或 平 均 动 脉 压 > 130 mm Hg,且 没 有 颅 内 高 压 的证 据 ,可 考 虑 间 断 或 持 续 应 用 降 压 药 物 温 和 降 压 ,目标 血 压 为 16o/9o mm Hg或 平 均 动 脉 压 为 110 mm Hgl3]。 2.2 脑 出 血 急 性 期 升 压 研 究 脑 出 血 后 血 压 是 波 动 的 ,既 可 以 出现 血 压 升 高 ,也 可 以 出 现 血 压 正 常或 较 低 ,其 合 并 低 血 压 的 原 因 可 能 为 :(1)自主 神 经 中枢 受 损 :脑 出血 后 影 响 了 交 感 缩 血 管 纤 维 功 能 ,同 时 副 交 感 神 经 功 能 相 对 亢 进 ,可 引 起 外 周 血 管 舒 张 ,导致 血压 下 降 。 (2)低 血 容 量 :若 丘脑 或 脑 干 出 血 后 ,发 生 神 经 体 液 功 能 障 碍 ,易 引 发 心 脑 综 合 征 ,导 致 心 肌 收 缩 力 减 弱 ,心 室排 出 量 减 少 。 (3)血 肿 破 入 脑 室 ,血 液 随 脑 脊 液 循 环 进 入 脊 髓 蛛 网膜 下 腔 ,也 可 以 直 接 刺 激 神 经 根 ,导 致 血 管 舒 缩 功 能 障 碍 ,血 压 下 降 (4)医 源 性 因 素 :脑 出血 后 盲 目降 压 或 应 用 脱 水 剂 等 也 可 以 导 致 血 压 下 降 。 因 此 ,脑 出血 后 一 旦 出现 低 血 压 ,要 综 合 分 析 产 生 低 血 压 的 各 种 原 因 ,积 极 治 疗 ,防 治 并 发 症 和 维 持 正 常 的 血 流 灌 注 。 2。3 脑 出血 急 性 期 血 压 管 理 对 预 后 的 影 响 Itabashi等 的研 究 纳 入 了 244例 自发 性 脑 出 血 患 者 ,发 病 24 h内使 收 缩 压分 别 降 至 < 138 Irtm Hg、138 mm Hg≤ 收 缩 压 < 148 mm Hg、148 mm Hg≤ 收 缩 压 < 158 mm Hg和 收缩 压 ≥ 158 mm Hg不 同水 平 时 ,发 现% 138 rnm Hg的患 者 近 期 神 经 功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课件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课件

再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谢谢观看
预防坠积性肺炎及肺部感染:由于患者绝对卧床,痰液易积聚, 支气管纤毛运动减慢,不能将痰液和分泌物有效地排出而出现坠 积性肺炎。保证良好的病室环境,采取预见性的护理程序,定时 给予患者翻身拍背,必要时进行预防性的雾化吸入能有效地预防 坠积性肺炎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预防便秘:脑出血急性期因其活动量少,肠蠕 动减慢,极易出现便秘。排便时过度用力致使 腹压增高,容易导致再出血的发生。饮食护理 上,给患者指定合理的饮食结构规划,全面补 充蛋白质和所需热量的同时也要注意补充粗纤 维食物,多食水果、多饮水。顺肠蠕动的方向 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视神经水肿,以及脑疝先兆, 一旦发现异常情
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 15°~30°以利于静脉
后选择2人翻身法,能有效 的避免翻身过程中的
过程的安全,防止因翻身不 当致再出血。密切
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三.降低体温:对体温超过39℃的患者应及时处理;通常遵医嘱应用药物降 温并配合物理降温,并注意:
1. 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降低2℃左右为宜; 2. 冷敷部位要定时更换,并观察皮肤有无冻伤发生; 3. 降温至37℃并持续1周以上时,可将所有降温物品逐渐撤掉,但不可1次性
急性期护理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脑出血患者可有
回流,减少脑血流量,降低 颅内压。也可根据
推、拉及翻身不到位、用力 不均的现象,达到
观察有无颅内压升高的表现, 如:头痛、呕吐、
多次发作,尤其在急性期内 更应注意。患者要绝
病情将首次翻身时间延长到 12小时后进行。之
头、颈、肩、臀的同步翻身 的目的,确保翻身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外科:尚芳

最新版脑出血诊治指南

最新版脑出血诊治指南
CTA和增强CT的“点征”有助于预测血肿扩大风险,必要时可行有关评估(Ⅱ级推荐,B级证 据)。 如怀疑血管病变(如血管畸形等)、肿瘤或CAA者,可根据需要选择行CTA、CTV、增强CT、增强 MRI、MRA、MRV、DSA、GRE-T 2 * 或SWI检查,以明确诊断(Ⅱ级推荐,B级证据)。 可应用GCS或NIHSS等量表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Ⅱ级推荐,C级证据)。
内科治疗-推荐意见
神经保护剂、中药制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开展更 多高质量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Ⅱ级推荐,C级证 据)。
内科治疗-病因治疗
1.口服抗凝药(OACs)相关脑出血:脑出血是服用华法林的患 者最严重的并发症,12%~14%的脑出血患者发病时正接受OACs 治疗。OACs相关脑出血较自发性脑出血血肿体积更大(当 INR>3时)、预后更差。传统上一般使用维生素K及新鲜冰冻血 浆(FFP)来治疗华法林相关脑出血。维生素K使INR正常化需数 小时,FFP的效果受过敏、输血反应和纠正INR时所需容量等的 限制。浓缩型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和rFⅦa亦可作为备选治 疗药物。一项随机临床研究比较了PCC与FFP治疗华法林相关脑 出血(INR≥1.4)的疗效,研究发现PCC可更快纠正INR且血肿扩 大几率更小。rFⅦa 不能补充所有的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因子, 不推荐常规使用 rFⅦa 以对抗华法林的作用。
1 院前处理 2 诊断与评估 3 脑出血的治疗 4 预防脑出血复发
1
院前处理
Pre hospital treatment
院前处理
症状突发,多在活动中起病
The symptoms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re sudden, and most of them start in activity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常规护理常规一、患者情况评估1.病史采集:包括家族史、个人病史、既往治疗情况等。

2.神经系统评估:包括神经症状、体征,如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应、肢体活动度等。

3.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二、床旁护理1.保持安静环境:减少噪音、保持光线适中,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2.定期测量生命体征: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注重口腔护理:定期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防止感染。

4.促进体位转换:定期帮助患者进行体位转换,防止压疮和肺部并发症。

5.定期翻身: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保持肢体活动,防止血栓形成。

6.观察排尿排便:密切观察患者的排尿排便情况,防止尿潴留和便秘。

7.督促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锻炼。

三、药物管理1.定时给药:根据医嘱合理给药,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频率。

2.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

3.定期复查化验指标: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4.提醒患者按时用药:给患者提醒用药的重要性,并告知合理的用药方法。

四、协助患者康复1.提供营养饮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提供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保障营养需求。

2.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应对疾病。

3.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合理规划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脑出血:指高血压患者因脑动脉破裂导致脑内出血的疾病。

2.瞳孔大小和反应:指观察瞳孔的大小和对光的反应情况,来判断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3.体位转换:指帮助患者改变体位,如从卧位转为坐位或站位,以减少压力和促进血液循环。

4.压疮:长时间压迫引起组织缺血缺氧而造成的损伤。

5.血栓形成:指血液在血管内凝结形成血栓的过程。

脑出血的护理完整版

脑出血的护理完整版

脑出血的护理完整版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是指脑组织发生出血,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脑出血的危害非常大,可能导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昏迷、瘫痪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出血的护理过程,包括早期护理、中期护理和后期护理。

一、早期护理早期护理包括急救和护理,主要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以下是早期护理的具体内容:1. 急救: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对病情进行紧急处理,包括清醒后的呼吸道管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控制高血压、维持正常体温等。

2. 监测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监测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如意识水平、瞳孔等。

3. 管理疼痛:脑出血患者常伴随剧烈头痛等不适,需要通过适当的药物管理来缓解疼痛。

常用药物有吗啡、芬太尼等。

4. 维持营养:鼓励患者进食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证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5. 预防并发症: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说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二、中期护理中期护理是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期,需要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护患者免受其他不利因素的损伤。

以下是中期护理的具体内容:1. 病情观察:记录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

观察意识情况、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等,及时发现症状变化,避免脑部出血扩大。

2. 管理药物:口服、静脉注射或贴敷药物,确保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3. 康复护理:开展康复训练,包括开展理疗、言语治疗、物理治疗等,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4. 情绪协调: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减少沮丧等消极情绪的产生。

三、后期护理后期护理期是指患者进入恢复期之后的护理,要保证患者充分康复,避免再次发作。

以下是后期护理的具体内容:1. 评估康复训练疗效: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功能恢复、说话和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

2. 生活指导: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包括睡眠、饮食、运动等。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进展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进展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进展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又名为脑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是受原发性高血压影响,导致的脑实质出血。

当下,该病于我国发生率显著提升,基于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病死率均呈增加趋势。

现代外科医疗水平持续发展,疾病死亡率明显降低,借助手术将颅内出血清除是主要疗法。

患者年龄一般较大,对手术耐受性不佳,易产生并发症,做好护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并发症;护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脑实质受损,和高血压密切相关,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表现有失语、偏瘫和意识丧失等,程度严重会昏迷[1]。

如出血量较少,建议选取保守疗法,如出血量较多,可实施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老年患者,其常存在多脏器功能障碍,术后需长时间恢复,提供优质、差异化护理是提升预后的关键。

1.密切关注病情动态监测意识变化,借助GCS量表,评估意识障碍,关注患者运动、言语和运动情况等。

若患者有剧烈呕吐或头痛现象,应马上上报。

监测血压,防范疾病加重。

若有血压高、脉搏慢和呼吸慢等现象,代表颅内压增高,应马上予以救治。

2.加强基础护理保证床铺和病室整洁、干净,定时通风,2-3次/d,将时间控制在约3h/次。

严格管控人员流动,缓解受情绪、搬动患者影响给患者带来的刺激。

若术后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可选取去枕平卧位,令头部侧偏,患者完全清醒后,适当抬高床头,令其处于15-30°,促进静脉血回流,改善脑水肿[2]。

令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及时将呼吸道、口腔分泌物清除干净,防范便秘。

将冰袋放在患者头部,促使脑部耗氧量减少。

3.引流管干预在神经外科治疗中,脑室引流使用率高,特别是对于高颅压者,开展脑室引流术后,能有效防范脑疝。

为患者提供头部引流管,时间通常为2-3d,针对脑室外引流管,保证不超过10d[3]。

密切观察引流管,避免其拔脱、扭转和打结,保证通畅。

遵循无菌理念,观察引流管周边,确保其干燥、清洁,定时更换无菌纱布,不低于1次/d。

脑出血治疗指南(二)2024

脑出血治疗指南(二)2024

脑出血治疗指南(二)引言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和高死亡率。

针对脑出血的治疗非常关键,早期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将继续探讨脑出血的治疗指南,并总结了最新的研究和指南建议。

我们将从以下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一、急性期治疗1. 早期诊断: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如CT或MRI,迅速诊断脑出血,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降低颅内压力:通过脱水治疗、保持头部正位、控制高血压等手段降低颅内压力,减少额外的损伤。

3. 减少脑损伤:采用良好的血压控制、降低体温、保持血氧饱和度等措施,减少脑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4. 神经保护治疗:通过给予适当的脑保护药物、脑细胞活性剂等治疗手段,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5. 治疗并发症:在急性期治疗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肺炎等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1. 开颅手术:适用于一些合并血肿或造成严重脑组织压迫的脑出血患者,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的压力。

2. 血管介入治疗:通过介入手术,修复或阻塞导致脑出血的血管,减少出血的范围和程度。

3. 颅内压监测:通过植入颅内压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力,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脑细胞保护:应用脑细胞保护药物或技术,促进受损脑细胞的恢复和再生。

5. 手术并发症管理:对于手术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出血等,应及时诊断和处理。

三、药物治疗1. 血压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内。

2. 抗凝治疗:对于有明确的血栓形成风险因素的脑出血患者,可以考虑合适的抗凝治疗。

3. 治疗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对于脑出血的病因明确的患者,可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动脉瘤栓塞术或血管畸形切除术等。

4.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无抗凝适应症的脑出血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5. 镇痛和抗惊厥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和惊厥症状,选用适当的镇痛和抗惊厥药物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