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科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冀兆魁对于骨髓增生的阐述

合集下载

北京国康医院冀兆魁介绍:MDS 患者锻炼要注意什么?

 北京国康医院冀兆魁介绍:MDS 患者锻炼要注意什么?

北京国康医院冀兆魁介绍:MDS 患者锻炼要注意什么?MDS患者每个人体质不同,一定要根据自己当时的体质决定运动量,可以适当的做一些锻炼项目,对身体的免疫提升以及促进治疗起到一定帮助。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各种剧烈运动并不适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如快跑、爬山、打球、武术等。

运动必须个性化、科学化即个性化科学运动。

严格的讲,运动和饮食一样,都是一门个性化的科学。

一、走步、慢跑、健身操近年来,美国心脏病专家库铂提出一个概念,将锻炼方法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两类,前者指轻松的运动,肌肉不缺氧,后者指剧烈运动达到肌肉缺氧的状态。

二者意义不同,后者可以提高肌肉的强度及耐力,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前者被科学试验证实,确实有助于西方发达国家高发的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康复、逆转,所以这个健康理念一经提出很快风行世界。

我国媒体也大力推广有氧运动,尤其推荐的是“走步”,使得这项简便易行的方法得到全国人民受益于此,清晨、傍晚到处可见走步的人,不知减少了多少“富贵病”的发病,当然,它同样也适合MDS患者。

二、一些娱乐锻炼方法如羽毛球、乒乓球、门球等似乎是寓乐于锻炼之中,使患者身心轻松,但这些对抗性的方法难免使人心浮气燥,对MDS患者的健身效果还不如走步,所以它同样只适合作为MDS患者的辅助锻炼方法。

三、太极拳在走步等有氧运动被广泛宣传的形式下,有人将太极拳、气功统统归入有氧运动的名下,模糊了太极拳、气功和走步之间的区别。

虽然运动锻炼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但MDS患者一定要以身体状况允许为前提,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进行的。

1、病人应在1~7天后离床活动,即早期离床活动,可由家属搀扶在病房里走动,促进身体各部机能的恢复。

2、如果身体比较差,体力较差,不能下床时,可在床上做肢体运动和翻身动作。

3、如果身体恢复良好,可逐步加大运动量,变换锻炼内容,从散步、气功、太极拳到做操乃至慢跑。

在适当的运动的同时建议MDS患者也要注重治疗方向及方法的,关于MDS治疗,从整体医疗的角度,患者朋友平常可以多关注相关的健康信息,自己多了解一些相关的资讯,同时也可以及时咨询相关疾病的问题。

冀兆魁讲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何预防

 冀兆魁讲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何预防

冀兆魁讲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如何预防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又叫白血病前期综合征,在确诊之前出现症状、体征、血象及骨髓象异常,但又不能确诊为白血病的一段时期。

因此,预防mds,就是预防白血病,生活中应作好劳动保护,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周围环境,以减少MDS的发病。

1.生活调理非特异性的预防有增强体质的作用,饮食起居的合理安排、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之类锻炼、散步,可以自我调节身体的失衡。

MDS 与情绪密切相关,情绪乐观、精神愉快对防病极有意义。

2.饮食调理饮食得宜,可以养生、延年益寿,且可防病。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通过饮食调理可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或复发,而有利于身体康复。

(1)注意营养合理调配饮食,对肉类、蛋类、新鲜蔬菜的摄取要全面,不要偏食。

(2)忌口鸡属阳,动风。

MDS虚实夹杂,邪毒内空,助火动风之品宜忌,特别是阴虚火旺,出血,痰湿交阻者尤要注意。

(3)冬虫夏草炖鸭,冬虫夏草九,鸭75克,生姜3片,黄酒站,水200ml,适加盐油调味,文火炖2小时,饮汤食肉。

治疗MDS,气阴不足,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者。

3.精神调理肝气郁结与MDS的发病关系密切,有资料提出MDS发病前有长达半年以上的较严重的精神刺激。

因此提倡虚怀若谷,胸襟开阔,提高修养,在疾病调治过程中亦非常关键。

4.其他注意事项1)感染:急性白血病MDS中RA,RAS型演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发生率约为13%,此组病例生存期达50个月;MDS中RAEB与CMML组中则有35%~40%演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位生存期仅14~16个月,RAEB-T演变位急性白血病,中位生存期为三个月。

2)出血:约20%的MDS患者有出血表现,常见于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也有颅内出血者。

3)本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根本治疗法因此治疗应根据病情要术治疗个体化,由于大多数为老年,一般体质差,不能耐受强烈化疗,因此在治疗时要权衡利弊。

冀兆魁讲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正确饮食方法

冀兆魁讲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正确饮食方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对患者危害很大的疾病,骨髓是我们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出现问题那么就会有很大影响。

那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正确饮食方法有哪些?
一、给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可提高机体抗癌力。

其中牛奶和鸡蛋可改善化疗后蛋白质紊乱。

二、吃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甲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藻、芥菜及蜂皇浆等食物。

三、食适量糖类,补充热量。

由于化疗可使其体内的糖代谢遭到破坏,糖原急剧下降,血液中乳酸增多,不能再利用;而且胰岛素功能不足加重。

所以在化疗期间补充葡萄糖的效果较好,另外宜多吃蜂蜜、米、面、马铃薯等含糖丰富的食物以补充热量。

四、食多样化,注意色、香、味、形,以促进患者食欲;烹调食物多采用蒸、煮、炖的方法。

五、咀嚼、吞咽、消化吸收困难及特殊营养素缺乏者,可根据情况给予不同饮食及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素,必要时给予复方营养要素饮食,以增加患者抵抗力,促进机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常见症状表现_冀兆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常见症状表现_冀兆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常见症状表现_冀兆魁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出现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不良影响。

如果此病治疗时间不及时会威胁患者生命。

对于MD患者的症状表现大家了解多少呢?今天北总三院专家冀兆魁做了讲解。

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常见症状表现1、体征:部分患者肝、脾、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因程度不显著而被易忽略。

少数患者可有胸骨压痛、肋骨或四肢关节痛。

2、感染:因粒细胞减少和功能异常导致感染发生,病情初期(难治性贫血,RA)较稳定,多无严重的感染与发热,后期(RAEB或RAEBt)较易合并感染。

由于免疫力低下,易引起潜在性脓疡以及化脓性关节炎、结核、绿脓杆菌性结膜炎、坏疽等不常见的感染。

霉菌感染在后期较普遍,败血症常为疾病终末期的合并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

3、贫血:除个别病人外,绝大多数患者以不同程度贫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等。

4、出血:半数以上的患者有出血,但早期的出血症状较轻,多为皮肤粘膜出血,牙龈出血或鼻衄,因不严重,很少需特别处理,女性患者也很少出现月经过多;但随疾病发展到晚期,出血趋势加重,脑出血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病人不能吃什么?一、生冷类我们在患有疾病的时候都是需要有一些禁忌的食物的,而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就需要忌一些水果和生冷蔬菜等凉性食物,同时患有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水肿等病人也应忌食。

由于此类食物性偏冷,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因此出现发热、便秘、咽炎及出血的人可以食用。

溃疡病和慢性胃炎不要吃李子、杏子和桃子;气管炎、支气管炎扩攻、肺脓疡和溃疡病不要吃柿子,血液病病人要依据自已的肠胃状况要慎用“生冷类”食物。

二、辛辣类对于这个辛辣类的食物是很多疾病都需要禁食的,如果没有对这个禁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危害的,患者不可以吃辣椒、葱、蒜、酒等,由于这些食物性辛热、具健胃之功,可适用于调养脾胃虚寒、寒泻等患者食用。

冀兆魁介绍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发病因素

冀兆魁介绍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发病因素

冀兆魁介绍继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发病因素相关MDS(t-MDS)又称为继发性MDS(sMDS),是细胞毒yao 物(特别是烷化剂)治疗和(或)放射治疗后的远期继发病之一,主要发生于经过成功的化学治疗和(或)放射治疗后获得长期生存的恶性疾患患者,少数接受过这类治疗的非恶性疾患(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患者也偶有发生。

t-MDS发生后多数将继续演变为t-AML。

少数有上述治疗史的患者可不经过明显的t-MDS阶段而直接发生t-AML。

t-MDS/t-AML发病的危险因素有:①治疗时年龄。

HD患者治疗后7年t-MDS/t-AML的发生率,治疗时年龄>40岁组为20.7%,<40岁组为6.6%。

②治疗方法。

③治疗强度。

HD 患者接受MOPP方案化疗,化疗后10年t-④原本疾患种类。

治疗后10年t-MDS/t-AML发生率,HD5.4%,NHL6%~8%,PV 9%,而MM可高达20%~25%。

实体瘤的情况,乳癌和睾丸癌均<2%,卵巢癌10%,而肺癌可高达25%。

t-MDS血液学表现不同于原发性MDS,如下。

(1)约25%的患者可有血液和(或)骨髓涂片中嗜碱粒细胞增多。

(2)诊断时约25%的患者骨髓组织切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低下。

(3)25%~50%的患者骨髓网状纤维增多。

(4)血细胞发育异常的形态改变十分显着。

总之,t-MDS的预后较原发性MDS为差。

一旦发生后往往进行性地向AML演变。

转白率高达60%~80%。

很多患者在不足AML诊断标准(骨髓中原始细胞≥30%)之前即死于感染和出血。

t-MDS无论是在转白前或转白后,对现有的各种治疗反应差。

中位生存时间3~9个月。

冀兆魁讲述: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患者最好的“选择”吗?

冀兆魁讲述: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患者最好的“选择”吗?

冀兆魁讲述: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患者最好的“选择”吗?一提到白血病,不少病人及家属就会立马联想到骨髓移植,骨髓移植也叫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治疗手段之一,一旦提到移植,会有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两种方式,这两种治疗方式有什么区别,对白血病病人的愈后有没有影响性的因素?所谓的自体移植,严格意义上不叫移植,因为移植都是别人给你,这叫移植,自体移植还是自己的一个造血干细胞,只是在做大剂量放化疗的时候,在这个之前把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取出来,把它保护起来,然后给病人进行放疗,再输回去,并不是别人的。

严格意义上讲不叫移植,但是习惯上这么讲了,就叫自体移植。

因为造血干细胞还是自己的,这种风险比较小,不存在免疫的障碍问题。

异体移植就是别人给他,因为这种移植是有效地减少复发,是别人给患者的,所以有危险因素存在,也会带来一些合并症。

病人在选择自体移植和异体移植的时候,除了有合适的供体外因素之外,有没有病人自己本身的因素?在我们做异体移植还是有限制的,首先年龄是一块,比如20年前严格把年龄限制在40岁,现在大部分年龄在20岁,也有最高60岁的,移植的方式不同。

第二病人的心肝肾重要的脏器功能不好,对移植有障碍。

第三病人在移植前有感染,不管这个感染是非常严重的感染还是有感染的病灶存在着,都是不利的因素。

还有病人是否达到了一个缓解,如果病人达到完全缓解,也就是体内干细胞的供给就少,如果没有缓解或者复发,移植的效果受到影响,这都是病人自身的影响。

骨髓移植是白血病患者最好的“归宿”吗?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对于骨髓移植存在误区,认为一旦骨髓移植成功了,白血病就会好,其实不是这样的,骨髓移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费用方面也较为高昂。

并不是白血病人首选的治疗方案。

认为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最佳手段,白血病患者应不惜一切代价争取骨髓移植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正解:部分类型白血病不采用骨髓移植也是可以治愈的,比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传统化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疗效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不需要首选骨髓移植,只有复发严重和难治病例才考虑选择。

冀兆魁主任讲解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

冀兆魁主任讲解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

冀兆魁主任讲解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以50岁至60岁的患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冀兆魁教授说,与其他肿瘤一样,骨髓瘤的病因尚不明确,这也使得人们难以进行有效的预防。

正因如此,及早发现、规范治疗就显得十分必要。

冀兆魁教授表示,一旦患上多发性骨髓瘤,就会导致多个脏器受累,因而想提高疗效,还应进行多学科综合诊疗。

比如,患者要是出现肾功能不全,那么请肾科透析辅助治疗;如果出现病理性骨折、截瘫椎体重建等,可由骨科通过手术治疗……即便是就诊,因其起病隐匿或以非血液系统表现发病,最好也到综合性医院首诊,对于早期得到正确诊断极有帮助。

症状
骨痛,全身广泛性,骨质疏松、骨折多发生在不负重的部位,常有几处骨折同时发生,可合并截瘫。

贫血与出血,由于瘤细胞可抑制骨髓正常造血,90%的病人贫血免疫力低、反复感染最常见的是细菌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

肾功能损害,超半数患者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一般情况下肾功能衰竭是慢性、渐进性的,但少数情况下也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高钙血症,血黏度高等比如头晕、类似中风的症状、视物模糊等。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_冀兆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_冀兆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_冀兆魁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具体方法,跟随血液病专家冀兆魁一起来了解。

对策基于上述病机分析,由MDS转化的AML其特点是久病体虚,气血不足,正气亏损,渐至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伏邪髓毒蓄势转强,耗阴化火,衰竭机体,这一连续动态的演变反应了正邪交争、虚实交替的转化过程。

MDS转化AML属于难治性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中医认为,肿瘤乃因虚而得,因虚致实,整体为虚,局部肿块属实的疾病。

因此,对于该病应该采取综合治疗原则:即早期中医扶正培本联合西医小剂量诱导化疗;中晚期中医调理脾胃为主的扶正祛邪,保全胃气、注意戒忌贯穿始终。

1.早期中医扶正培本联合西医小剂量诱导化疗疾病早期,虽有气血不足、正气虚弱之候,但伏邪髓毒尚未炽盛,骨髓刚出现一定比例的原始细胞,正气尚能抗邪。

此时虚宜早培,邪宜速祛。

抓住这一阶段的治疗时机,可以减缓白血病的进展,使疾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而延长生存期,所以是治疗的关键时期。

单纯依靠中药来缓解白血病是不现实的,单纯依靠中高强度化疗也不能奏效。

因此,结合中医扶正而补虚以调节整体,同时联合西医小剂量化疗诱导白血病分化与凋亡而祛邪以针对局部(骨髓)。

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取长补短,发挥中医整体调节的优势与西医局部抗癌的特长,在尽可能维持机休阴阳气血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小剂量化疗,增强疗效,减轻毒副反应,改善预后。

(1)中医扶正培本:急性白血病早期骨髓原始细胞增殖,正常白细胞受益,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免疫功能低下,动则肺感外邪,出现呼吸道症状,故保护肺金,宣肃外邪,对预防和减轻感染尤为重要。

肾为阴阳之本,脾操生化之权,虚劳重在补脾肾,已成为共识。

健脾益肾,则填精生髓,化生气血,调达气机,以补养气血,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助于改善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然扶正补虚过程中应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先理顺脾胃。

其二,久病则法宜徐缓,药宜平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华科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冀兆魁对于骨髓增生的阐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概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目前认为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所致的造血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增生,成熟和幼稚细胞有形态异常即病态造血。

部分患者在经历一定时期的MDS后转化成为急性白血病;部分因感染、出血或其他原因死亡,病程中始终不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1976年FAB协作组建议使用MDS一词,经数年应用和总结,于1982年提出关于MDS的分类建议,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纳,在世界范围内有了较明确的统一概念。

【病因病理】
MDS可是原发的,即原因不明。

或曾有化学致癌物质、烷化剂治疗或放射线接触史,即继发性。

在全部急性白血病病例中,仅少数患者临床能观察到明确的MDS过程。

约50%MDS患者可见到特殊的染色体异常。

MDS患者的进展方式及其是否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胞内被激活的癌基因类型和数量。

目前认为本病是发生在较早期造血干细胞,受到损害后出现克隆性变异的结果。

对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显带分析和G6PD同功酶研究,提示MDS系由一个干细胞演变而来,故为克隆性疾病。

【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隐袭,以男性中老年多见,约70%病例50岁以上。

儿童少见,但近年青少年发病亦有增加。

MDS的初发症状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

大多数患者有头昏、乏力、上腹不适和骨关节痛。

多数以贫血起病,可做为就诊的首发症状,持续数月至数年。

约20%~60%病例病程中伴出血倾向,程度轻重不一,表现有皮肤瘀点。

牙龈出血、鼻衄。

重者可有消化道或脑出血。

出血与血小板减低有关,一些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亦有缺陷。

约半数患者在病程中有发热,发热与感染相关,热型不定,呼吸道感染最多,其余有败血症、肛周、会阴部感染。

在未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病例中,感染和/或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

肝、脾可有中或轻度肿大,1/3病例有淋巴结肿大,为无痛性。

个别患者有胸骨压痛。

【化验检查】
一、血象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其程度依不同分型而异。

如难治性贫血(RA)以贫血为主,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或转变中的RAEB(RAEB-T)则常有明显的全血细胞减少。

二、骨髓象大多数患者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少数增生正常或减低。

细胞形态异常反映了MDS的病态造血。

红系各阶段幼稚细胞常伴类巨幼样变,核浆成熟失衡,红细胞体积大或呈卵园形,有嗜碱点彩、核碎裂和Howell-Jolly 小体。

RA-S能检出环形铁粒幼细胞。

粒系在RAEB和RAEB-T均可见原始细胞比例高于正常。

粒细胞浆内颗粒粗大或减少,核分叶过多或过少,出现
Pelger-Hu?;t 畸形。

部分胞浆内出现Auer小体。

巨核细胞在数和质方面均可有异常,多数巨核细胞增多。

检出小巨核细胞是MDS的支持诊断指标之一。

血小板体积大,颗粒少。

骨髓活检在MDS已广泛应用,不仅提供诊断依据,还有助于预测预后。

骨髓病理切片中各系病态造血更加明显,特别是粒系。

若发现3~5个以上原粒与早粒聚集成簇,位于小梁间区或小梁旁区,即所谓“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
位”(abnormal localization of immature precursor,ALIP),是MDS骨髓组织的病理学特征。

凡ALIP阳性者,其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可能性大,早期死亡率高。

反之,则预后较好。

三、细胞遗传学研究
MDS是一种多能造血干细胞水平上突变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

过去,采用标准的染色体技术,31~49%原发性MDS患者中发现有某种染色体缺陷。

近年,随着染色体技术的改进,异常克隆的检出率显著提高。

特异性染色体改变有-7/del 7q,+8,-5/del 5q,和累及第5、7和20号染色体的复合染色体异常。

非特异性染色体改变,如环形染色体、双着丝点染色体及染色体断裂等。

染色体的检查对预测预后具有一定价值,骨髓中有细胞遗传学异常克隆的患者,其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可能性大得多,特别是-7/del 7q和复合缺陷者,约72%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中数生存期短,预后差。

四、体外骨髓培养的研究
MDS患者体外细胞培养中已发现的异常结果有:混合集落(CFU-GEMM)多不生长;原始胞祖细胞(BCP)部分病例生长,部分不生长;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CFU-GM)生成率减少;CFU-GM之丛落/集落比例增加;液体与软琼脂培养中成熟
障碍;幼稚红系祖细胞的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成熟红系祖细胞的集落形成单位(CFU-E)生成率降低或不生长。

上述变化随着疾病进展,常可在体外骨髓
培养中看到,如CFU-GM生成率进行性减少及丛落/集落比例逐渐增加的趋势。

体外培养的异常程度与向白血病转化的可能性关系密切。

【其他】
约20%血清或尿溶菌酶升高。

血清铁蛋白有不同程度增加。

约80%患者抗碱血红蛋白(HbF)轻、中度增加。

获得性HbH病可能是MDS的重要表现之一,HbH 阳性者亦有较强的急性白血病转化倾向。

诊断和鉴别:
1986年全国关于MDS的讨论会提出下列诊断标准:
一、骨髓至少两系呈病态造血。

二、外周血1系、2系或全血细胞减少,偶可白细胞增高,可见有核红细胞或巨大红细胞或其它病态造血现象。

三、除外其他引起病态造血的疾病,如红白血病、M2b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幼细胞贫血等。

FAB小组将MDS分为五型,标准如下:
一、难治性贫血(RA)
血象:贫血,偶有的患者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而无贫血。

网织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及粒细胞有病态造血现象。

原始细胞无或<1%。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红系增生并有病态造血现象。

很少见粒系及巨核系病态造血现象。

原始细胞<5%。

二、环形铁粒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
骨髓中环形铁粒幼细胞数为骨髓所有有核细胞的15%以上,其他同RA.
三、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
血象:2系或全血细胞减少,多见粒系病态造血现象,原始细胞<5%。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及红系都增生。

3系都有病态造血现象,原始细胞Ⅰ型+Ⅱ型为5%~20%。

四、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血象:单核细胞绝对值>1×109/L.粒细胞也增加并有颗粒减少或
Pelger-Huet异常。

原始细胞<5%。

骨髓:同RAEB,原始细胞5%~20%.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