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的常见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临时起搏器护理ppt课件

.
常 见 故 障—有起搏脉冲,无心室夺获
• 所发出的起搏器刺激未能产生除极及心脏收缩
.
常 见 故 障—有起搏脉冲,无心室夺获
• 常见原因及处理 原因:电极移位 输出能量低于刺激阈值 心脏穿孔 处理:重新放置电极 加大输出电流
.
常 见 故 障—感知不良
起搏器不能感知到心脏自身的P或R波 感知不良可能导致起搏器计时不恰当、起搏不同步或发 放竞争性脉冲 感知不良导致起搏过度
.
适应证—缓慢型心律失常
• 紧急临时起搏:
急性心梗、特发性或药物所致: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
传导阻滞及束支阻滞 -严重窦性心率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应用药物无效者 -心动过缓所致的缓慢心室率 -药物治疗无效的缓慢心室率
.
适应证—缓慢型心律失常
• 预防性或保护性起搏:
及时更换
.
术后护理
更换电池方法: • 有医师在场 • 时机选择:患者自主心率较快时 • 起搏依赖:先将起搏频率逐渐减慢,观察自主心
律能否出现,再迅速更换
.
术后护理
•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凝剂 • 患者体位要求: • 穿刺入口处的起搏导管尽可能固定不动 • 经股静脉放置导管者需要肢体固定,注意预防下
肢静脉血栓 • 采用颈静脉或锁骨下途径者限制较少
.
常见故障及处理
.
起搏心电图
.
常 见 故 障—无起搏脉冲
• 表现:心率小于起搏器设置频率时,无起搏心律 出现
.
常 见 故 障—无起搏脉冲
• 常见原因及处理 原因:电极移位或脱落 电极导管破损、断裂或打折 起搏器电池耗竭 处理:更换电极或导管 更换电池
.
工作原理—以心室起搏为例
常 见 故 障—有起搏脉冲,无心室夺获
• 所发出的起搏器刺激未能产生除极及心脏收缩
.
常 见 故 障—有起搏脉冲,无心室夺获
• 常见原因及处理 原因:电极移位 输出能量低于刺激阈值 心脏穿孔 处理:重新放置电极 加大输出电流
.
常 见 故 障—感知不良
起搏器不能感知到心脏自身的P或R波 感知不良可能导致起搏器计时不恰当、起搏不同步或发 放竞争性脉冲 感知不良导致起搏过度
.
适应证—缓慢型心律失常
• 紧急临时起搏:
急性心梗、特发性或药物所致: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
传导阻滞及束支阻滞 -严重窦性心率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应用药物无效者 -心动过缓所致的缓慢心室率 -药物治疗无效的缓慢心室率
.
适应证—缓慢型心律失常
• 预防性或保护性起搏:
及时更换
.
术后护理
更换电池方法: • 有医师在场 • 时机选择:患者自主心率较快时 • 起搏依赖:先将起搏频率逐渐减慢,观察自主心
律能否出现,再迅速更换
.
术后护理
•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抗凝剂 • 患者体位要求: • 穿刺入口处的起搏导管尽可能固定不动 • 经股静脉放置导管者需要肢体固定,注意预防下
肢静脉血栓 • 采用颈静脉或锁骨下途径者限制较少
.
常见故障及处理
.
起搏心电图
.
常 见 故 障—无起搏脉冲
• 表现:心率小于起搏器设置频率时,无起搏心律 出现
.
常 见 故 障—无起搏脉冲
• 常见原因及处理 原因:电极移位或脱落 电极导管破损、断裂或打折 起搏器电池耗竭 处理:更换电极或导管 更换电池
.
工作原理—以心室起搏为例
什么是起搏器?它在心脏病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

注意事项:起搏器植入后需要 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
常工作。
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
单腔起搏器:只有一 个电极,用于控制心
脏的节律
双腔起搏器:有两个 电极,可以同时控制
心脏的两个腔室
单腔起搏器的优点: 简单、易于植入、成
本低
双腔起搏器的优点: 可以更好地模拟心脏 的自然节律,适用于 更复杂的心脏病患者
起搏器可以减少心脏负担, 降低心脏骤停的风险
心脏衰竭的治疗
起搏器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介绍起搏器在心脏病治疗中的作用和原理 心脏衰竭的症状和原因:介绍心脏衰竭的症状和可能的原因 起搏器治疗心脏衰竭的效果:介绍起搏器治疗心脏衰竭的效果和案例 起搏器治疗心脏衰竭的注意事项:介绍起搏器治疗心脏衰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起搏器的类型和选
4
择
临时起搏器和永久起搏器
永久起搏器:用于长期治疗, 如慢性心律失常、心脏传导 阻滞等,可以长期植入体内, 无需专业医生操作。
选择依据:根据患者的病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身体状况、预期寿命等因素综
合考虑。
临时起搏器:用于紧急情况, 如心脏手术、心律失常等, 通常植入时间较短,需要专 业医生操作。
定期检查的重要 性:确保起搏器 正常工作,及时 发现并解决问题
检查内容:电池 电量、导线位置、 起搏器功能等
检查频率:根据 患者具体情况和 医生建议,通常 为每3-12个月
随访目的:了解 患者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生活质量
起搏器植入后的注
6
意事项和并发症处 理
起搏器植入后的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和 重体力劳动
1
起搏器的定义和功
2
能
起搏器的定义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2 4 孕妇 生活的护理 .
孕妇 应注 意休息 , 眠要充 足 , 室环 2 6 出院指导 睡 病 .
境 要安静 。保持 空气流通 , 阳光充足 , 当摆放 鲜花 , 适 播放 轻音 不要紧张 , 注意休息 , 睡眠充足 , 进清 淡 、 易消化 、 富含营养 的食 乐, 使孕妇放松及转移注 意力 , 减少 呕 吐的诱 因 , 加孕妇 舒适 物 , 增 并告诉家属对其要加倍关心和照顾。
2 5 转移孕妇 注意力 与孕 妇讨论其感 兴趣 的话题 或找一 些 使孕妇顺利地渡过早孕 反应期 , . 更主要 的是 对 胎儿 的正常 发育 孕 妇喜爱 的书籍 ; 引导孕妇参 观母婴 同室病房 , 观看新生儿 的沐 及 妊娠期心身疾病 的预 防有着重要 的意义 。
浴和新生儿 的喂养 , 以便让其 感受 到做母 亲的伟 大 ; 指导孕 妇听 健康发育 的作用 。
刘 婷
( 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 关键词 ] 心脏疾病 起搏 器植入 并发症 护理
山东新泰
2 13 ) 7 2 3
3 护 理 对 策 Fra bibliotek[ 中图分类号 ] R4 3 5 [ 7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0 0 8—6 3 ( 00 0 7 2—0 6 3 2 1 ) 5— 1 1
・
72・ 1
华北煤炭 医学 院学报
21 0 0年月第 1 2卷第 5期
JN r h aC a M dcl nvri 0 0Sp,2 5 o hC i ol eia U ie t 2 1 et1 ( ) t n sy 告 诉孕妇 回家后要 保持 心情愉 快 , 不要顾 虑 ,
3 1 严密观察 病情变化 .
配合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 查 , 特别是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区别与护理

ICD(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设备, 它能够检测并纠正异常的心律。ICD通常比CRT更小,更轻,因为它主要关注于心律失常的 检测和纠正。
CRT(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设备,它 通过同步左右心室来改善心脏功能。CRT通常比ICD更大,更重,因为它除了起搏功能外, 还具有同步心室的功能。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区别与护理
目录 Contents
•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概述 • icd与crt的区别 • icd及crt的护理 • icd及crt的并发症与处理 • icd及crt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概述
定义与功能
心脏起搏器ICD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主要用于治疗有症状的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 心动过速或室颤,预防猝死。
适应症差异
适应症概述
CRT适应症
ICD和CRT的适应症存在明显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治疗的心脏疾病类型和 患者人群上。
CRT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尤 其是那些心脏收缩不协调的患者。 CRT适用于患有慢性心力衰竭且QRS 波增宽的患者。
ICD适应症
ICD主要用于治疗有猝死风险的患者 ,尤其是那些有严重心律失常病史的 患者。ICD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心律失 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03
icd及crt的护理
术后护理
01
02
03
伤口观察
定期检查手术部位的伤口 ,注意是否有红肿、渗出 等异常情运动,以免对伤口造成 刺激或引起不适。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 复查,以便及时了解起搏 器的工作状况和身体的恢 复情况。
CRT(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设备,它 通过同步左右心室来改善心脏功能。CRT通常比ICD更大,更重,因为它除了起搏功能外, 还具有同步心室的功能。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区别与护理
目录 Contents
•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概述 • icd与crt的区别 • icd及crt的护理 • icd及crt的并发症与处理 • icd及crt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概述
定义与功能
心脏起搏器ICD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主要用于治疗有症状的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 心动过速或室颤,预防猝死。
适应症差异
适应症概述
CRT适应症
ICD和CRT的适应症存在明显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治疗的心脏疾病类型和 患者人群上。
CRT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尤 其是那些心脏收缩不协调的患者。 CRT适用于患有慢性心力衰竭且QRS 波增宽的患者。
ICD适应症
ICD主要用于治疗有猝死风险的患者 ,尤其是那些有严重心律失常病史的 患者。ICD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心律失 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03
icd及crt的护理
术后护理
01
02
03
伤口观察
定期检查手术部位的伤口 ,注意是否有红肿、渗出 等异常情运动,以免对伤口造成 刺激或引起不适。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 复查,以便及时了解起搏 器的工作状况和身体的恢 复情况。
起搏器术后感染的识别和处理

自从1958年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植人人体以 来,半个世纪里全世界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已超过3百万 人…。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已成为临床成熟 的常规治疗技术。同心脏起搏器一样,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 器(ICD)在20余年间功能不断完善,植入技术犹如植入普 通心脏起搏器一样方便,已成为预防心律失常所致心脏性猝 死唯一有效手段。这些心脏器械的应用挽救了众多心脏病 患者的生命。但术后感染作为一个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担,需引起我们足够的重 视。 1流行病学 起搏器感染的发生率国外文献报道为0.1 3%一 19.9%【2)】,死亡率为27%一66%【4.5】,国内报道感染发生率 为2.1%【6J。大约有25%的感染发生在急性期,即起搏器植 入后l一2个月内。发生在8一12个月的迟发感染也有报 道。Klug等"1研究发现,急性期感染多发生于首次植入起 搏器,约占79%,而慢性感染则通常发生于对原有起搏器的 二次操作或置换。总的来看,第一次植入起搏器后感染的发 生率显著低于起搏器置换后感染的发生率p1。起搏器感染 可局限于囊袋部位,约为69%,也可播散至心内膜导致感染 性心内膜炎,约10%【8J。2004年法国的一项关于起搏器相 关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1显示,每年每百万例接 受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中有550例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ICD感染发生率大约为0—3.9%¨””J。与心脏起搏器 一样,大多数感染发生于囊袋局部,并且大约62%的感染发 生于ICD更换后,显著多于初次植入后¨“。 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感染的发生似乎 增加得更快。Cabell等¨刮进行的一项医疗保险调查告诉我 们,每l 000个医疗保险受益人中起搏器感染的人数由1990 年的0.94人增加至1999年的2.11人,lO年间增加了 124%。人口老龄化及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扩大使得起搏器 植人数量在增加,而感染增加的比例大大超过了起搏器植入 增加的比例,这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包括病人的高 龄、体弱,对起搏器感染的认识和诊断的提高,以及人口寿命
2024版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PPT课件

风险。
2024/1/26
精确电极定位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精确定位 电极,确保电极与心肌紧密接触, 以降低电极脱位或移位的风险。
彻底止血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彻底止血, 以减少囊袋出血或血肿的发生。
严密监测患者情况
在手术后,医护人员应严密监测 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
出现的并发症。 16
处理方法指导
2024/1/26
02
分析手术步骤、技术要 点和并发症预防措施
03
探讨术后管理、随访及 患者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4
04
提高医护人员对永久性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认 识和操作技能,改善患 者生活质量
课件内容概述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概述
01 定义、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
趋势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合进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 入术的患者类型及不适合进行 该手术的情况
11
手术步骤详解
穿刺与置管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穿刺锁骨 下静脉或腋静脉,置入导引钢 丝及血管鞘。
电极导线植入
将电极导线通过血管鞘送入心 腔,测试起搏参数,确保电极 导线位置良好。
麻醉与体位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取平 卧位。
2024/1/26
起搏器囊袋制作
在胸大肌表面制作囊袋,大小 适中,能容纳起搏器即可。
7
心脏起搏器类型与特点
2024/1/26
类型
根据起搏心腔的不同,可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 起搏器。单腔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双 腔起搏器可分别起搏心房和心室,保持房室顺序收缩;三腔起 搏器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等。
特点
心脏起搏器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根据患者不同的心律失常情 况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治疗。同时,现代心脏起搏器还具有体 积小、重量轻、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2024/1/26
精确电极定位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精确定位 电极,确保电极与心肌紧密接触, 以降低电极脱位或移位的风险。
彻底止血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彻底止血, 以减少囊袋出血或血肿的发生。
严密监测患者情况
在手术后,医护人员应严密监测 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
出现的并发症。 16
处理方法指导
2024/1/26
02
分析手术步骤、技术要 点和并发症预防措施
03
探讨术后管理、随访及 患者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4
04
提高医护人员对永久性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认 识和操作技能,改善患 者生活质量
课件内容概述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概述
01 定义、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
趋势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合进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 入术的患者类型及不适合进行 该手术的情况
11
手术步骤详解
穿刺与置管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穿刺锁骨 下静脉或腋静脉,置入导引钢 丝及血管鞘。
电极导线植入
将电极导线通过血管鞘送入心 腔,测试起搏参数,确保电极 导线位置良好。
麻醉与体位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取平 卧位。
2024/1/26
起搏器囊袋制作
在胸大肌表面制作囊袋,大小 适中,能容纳起搏器即可。
7
心脏起搏器类型与特点
2024/1/26
类型
根据起搏心腔的不同,可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和三腔 起搏器。单腔起搏器主要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双 腔起搏器可分别起搏心房和心室,保持房室顺序收缩;三腔起 搏器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等。
特点
心脏起搏器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根据患者不同的心律失常情 况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治疗。同时,现代心脏起搏器还具有体 积小、重量轻、寿命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最新心脏起搏器的治疗护理PPT课件

O:5月23日23:00患者左锁骨下切口处有一5*5cm的皮下血肿。
LOGO
Page 10
护理计划与措施
P6:5月23日16:20 自理能力下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60分
I: 1.呼叫器放在患者手边,随时给予协助 2.常用物品放在患者容易拿到的地方 3.及时提供便器 4.协助做好便后清洁卫生 5.加强巡视,满足其生活所需
X线检查、心电图 这些医疗设备不会影响起搏器工作;磁共振(MRI)、电除颤、电烙器等会对起 搏器工作有影响,所以要避免接触。 目前一些品牌的起搏器已经可以接受MRI扫描,这将为起搏器患者带来更多的便利。 15. 需要定期复查吗? 在您植入起搏器后,医生要定期检查起搏器的工作状况和参数是否正常,为了保证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请您一定要定期检查: 术后1~3个月需复查一次,此后每半年到一年随诊一次,接近更换期的起搏器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 16. 什么是起搏器识别卡呢? 起搏器识别卡相当于起搏器的身份证,上面记录有您的姓名、性别、起搏器型号、植入日期、手术医生 等,所以您要随身携带。
LOGO
起搏器植入
LOGO
放置起搏导线
LOGO
置入起搏器
LOGO
植入起搏器
LOGO
我是视频
透视:右心室起搏导线就位
LOGO
右心室
透视:双腔起搏导线就位
LOGO
右心房 右心室
术后心电图
LOGO
单腔起搏器 心室感知心室起搏
单腔起搏器 心房感知心房起搏
双腔起搏器 房室感知房室起搏
起搏器禁忌症
健康宣教
6. 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呢? A. 起搏器植入术后您需卧床24小时,可向左侧翻身,卧床期间可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不宜
心脏起搏器

常见故障—有起搏脉冲无心室夺获
表现:所发出的起搏器刺激未能产生除极 及心脏收缩。 原因:电极移位 输出能量低于刺激阈值 心脏穿孔 ■处理:重新放置电极 加大输出电流
常见故障—感知不良
起搏器不能感知到心脏自身的P波和R波。 感知不良可能导致起搏器计时不恰当、起搏器不 同步或发放竞争性脉冲。 感知不良导致起搏过度。
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送至右心房,电极 接触到心内膜,起搏器置于体外。放置时 间不能太久,一般不能超过1个月,以免发 生感染。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1单腔起搏 电极导线从头静脉、锁骨下静 脉或颈内静脉跨越三尖瓣送入右心室内嵌 入肌小梁中,脉冲发生器多埋藏在胸壁胸 大肌前皮下组织中。 2双腔起搏 右心房和右心室 3三腔起搏 双房起搏则左房电极置在冠状 窦。 双心室时,左室电极经过冠状窦放置 在左室侧壁。
VVI(R)
◇仅需要单根电极导线、简单
DDD(R) ◇保持窦房结和房室病变 患者的房室同步
VDD(R) ◇保持房室病变患者的 ◇如果患者出现窦性心动 房室同步 过缓时会丧失房室同步 ◇可用一根特别设计的电极导线 DDI(R) ◇心房起搏时保持房室同步性
◇心房感知时丧失房室同步
◇心动过缓和间歇性房性心 动过速度患者.不作为一 个单独起搏模式而作为 模式转换后的起搏模式
学方面的异常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其发生病因是多因素的:①房室同步收缩 丧失,可使心排血量降低20%~30%,如 原有心功能不全者可下降50%以上;②房室 瓣关闭不全引起收缩期血液反流回心房, 增加心房负荷;③心房压力增高,抑制了周 围血管正常的收缩反射,导致血压下降;④ 右心室起搏致使双心室收缩不同步;⑤心室、 心房电活动的室房逆向传导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摆弄综合征
Courtesy of Dr. F. Venditti, Lahey Clinic, MA
1. 导线脱位
9. 接口松动
2. 气胸
10. 导线损伤 11. 皮肤粘连
3. 导线引起的心肌穿孔12. 皮肤溃破
开胸手术修复穿孔
心包 覆盖心外膜
的脂肪层
Courtesy – H. Rahn – October 2004
+ 心律失常
– 通常是一过性的,调整导线位置即可消失,很 少持续
– 在植入术后早期,由于导线-心肌接触面的刺激, 可能出现室性期前收缩,通常与心室起搏图形 相同,植入术后24h内消失,极少需要处理
若症状和体征在24-48h内减轻,则不必调整导线位置 如果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都提示心包填塞,则应在
超声引导下行心包穿刺术
胸部X线诊断穿孔
Furman, A Practice of Cardiac Pacing, Futura, 1990 (3rd Ed)
Courtesy - Dr. Mark Myers
• 埋置过于表浅,尤其是 儿童和瘦小成年人,这 些人缺乏皮下脂肪组织
• 埋置过于靠近腋窝侧
● 皮肤溃蚀
○ 处理方法:
• 手术处理囊袋:唯一选择
• 如果与感染有关,则整个起搏系统包括脉冲发 生器和导线必须取出,另选清洁部位重新植入 新的起搏系统
• 若没有感染,可以对原部位进行改造,扩大囊 袋,修复皮肤使之满意覆盖
– 在PASE试验中,随机统计407位患者,发生 心肌穿孔4例,占0.98%
– 心肌穿孔可能没有症状,或导致起搏阈值升 高
– 其他征象:起搏图形呈右束支阻滞、肋间肌 或膈肌收缩、植入后摩擦音、心包炎、心包 积液和心包填塞
+ 导线引起心肌穿孔
– 处理方法:
如果患者有轻度症状或体征,但不能确定是否有持续 性心肌穿孔,可以严密观察
1. 导线脱位 2. 气胸 3. 导线引起的心肌穿孔 4. 心律失常 5. 脉冲发生器囊袋 6. 疼痛 7. 起搏导线误植入心室 8. 血栓形成
9. 接口松动 10. 导线损伤 11. 皮肤粘连 12. 皮肤溃破 13. 感染 14. 残留的废弃导线 15. 摆弄综合征(twiddler‘s
syndrome)
– 对于某些LBBB患者,导线损伤右束支可引起房 室传导阻滞
– 对于心脏停搏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高危患 者,需要考虑事先放置临时起搏器
+ 脉冲发生器囊袋
– 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局部淤血,无论面积大小,如果不继续扩大, 可只观察
– 阿斯匹林、抵克力得和其他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是常常忽视的引 起淤血的药物
程控仪
导线 起搏器
● 导线脱位
○ 可接受的导线脱位比例尚无统一标准
○ 对于心室导线,因各种原因而需再次复位的比例应低 于2%,心房导线应低于3%
○ 导线脱位分大脱位和微脱位,前者有明显的放射学特 征,而后者则不明显
○ 导线脱位与术者的经验有关,而与导线的固定方式关 系较小
● 气胸: ○ 在PASE试验中,气胸发生率为1.97% ○ 如果发生气胸,可在起搏器植入术中或术后48h出现 以下临床症状:
但对于受累严重的血栓形成患者,需要其他的介入 治疗
Breuls & Res Pace 2006;29:1170
治疗前
治疗后
Chee et al Nat Clin Pract Cardiovasc Med 2007;4:226
+ 接口松动
导线连接故障检修
导线没有 完全插入
+ 导线损伤
– 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导线损伤比实际认识的更常 见
+ 感染
– 感染发生率应在2% 以下
– 认真注意手术中每一 细节和无菌操作对于 避免感染至关重要
– 多数研究表明,预防 性使用和未用抗生素 的患者相比,感染发 生率无差别
– 术中用抗生素溶液冲 洗囊袋有助于预防感 染
● 残留的废弃导线 ○ 目前,对废弃且无感染的导线是否拔除仍存有争议 ○ 如已有感染则必须拔除 ○ 下述情况也应考虑拔除导线: • 如多条导线引起三尖瓣返流 • 有症状的血栓形成 • 妨碍新导线的植入 • 干扰ICD导线 • 小儿患者的导线,需要多次更换
• 锁骨下穿刺抽到气体 • 不能解释的低血压 • 胸痛 • 呼吸困难
+ 气胸
– 处理方法:
如果肺压缩<10%,可以严密观察而不必行胸腔穿刺 如果肺压缩>10%,且患者有持续性呼吸困难或出现
血气胸,则应考虑行胸腔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引发血气胸
起搏导线穿破肺尖
退出穿刺鞘后15min
术后3h
+ 导线引起心肌穿孔
○ 但应与以下情况鉴别: • 感染 • 起搏器埋置过于表浅 • 起搏器埋置植入 后患者出现 慢性疼痛和 上肢活动受 限
+ 起搏导线误植入左室
重新放置后
+ 血栓形成
– 静脉血栓最常见的表现是上肢轻度水肿、疼痛 和沉重感
– 处理方法: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上肢、静脉注射肝素 等
导线很容易被剪刀或手术刀割破,修复困难
钢丝也可能损伤导线,即过度用力可使钢丝打折而 穿破导体和包裹的绝缘层,如果操作中出现这种情 况,应当拔出导线弃掉,另换一根
+ 皮肤粘连
– 脉冲发生器与皮肤粘连强烈提示感染
– 如果皮肤几乎磨破,应当紧急处理,一旦溃破 则感染难以避免
● 皮肤溃蚀 ○ 并不常见 ○ 可见于以下情况: • 起搏器囊袋无痛性感染 • 手术时囊袋制作过小
– 术中彻底止血,应坚持凝血酶原时间接近正常时才做手术 (INR<2.0)
– 不要试图抽吸血肿,因为血肿常常是无菌的,即使注意无菌技术, 还会增加感染的危险
– 晚期可出现皮肤损蚀和脉冲发生器移位,常常是手术所做囊袋不 合适引起
– 如果起搏器置入术中操作仔细,囊袋合适,则可减少此类并发症
● 疼痛 ○ 一般会逐渐减轻,可对症 处理
+ 摆弄综合征(twiddler‘s syndrome)
– 起搏器患者有意或无意地触弄脉冲发生器,可 致起搏器转位、导线扭曲,最终断裂或脱位
– 脉冲发生器通常不受损害
– 当起搏器放置于过于松弛的囊袋内时,常常发 生摆弄综合征
胸部X线下显示摆弄综合征
Markewitz & Hemmer, Manual of Pacemaker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