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干预

合集下载

食醋加金黄散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食醋加金黄散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食醋加金黄散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食醋加金黄散预防20%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中医科应用留置针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脑卒中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留置针专用3m透明敷料固定。

对照组只执行留置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沿静脉方向在穿刺点上方5cm处外敷新鲜的土豆泥,其厚度为0.2-0.3cm,面积为2cmx5cm左右,外用保鲜膜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

结果观察组病人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的置管时间大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土豆泥外敷能有效预防甘露醇所致的静脉炎,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关键词土豆泥;甘露醇;预防;静脉炎20%甘露醇是中西医结合科首选的脱水降颅压的药物,由于其为高渗性溶液,在快速静脉输注时,局部血浆渗透压升高,常发生静脉炎。

由于20%甘露醇常需一天内多次使用,通常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既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又保证了药物的快速输入。

但留置针的使用也增加了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报道[1],使用静脉留置针反复静脉输入20%甘露醇2d,静脉炎的发生率达到45.69%,不仅增添了患者的痛苦,也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静脉炎尤为重要。

我科自2019年2月—2020年6月,用食醋加金黄散有效降低了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使用静脉留置针连续输注20%甘露醇的脑卒中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其中,男30例,女20例。

年龄40岁-92岁。

入选标准:(1)患者血管充盈、较粗直、弹性好;(2)输注甘露醇2-3次/d。

(3)连续静脉输入20%甘露醇3d 以上。

排除标准:(1)使用塌陷、细小的小静脉输液者;(2)使用留置针期间发生外渗、脱出及堵管者;(3)低蛋白血症者。

对1例因甘露醇外渗所致静脉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报告

对1例因甘露醇外渗所致静脉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报告

图4 显微镜下表现:大量不规则乳头状、条状的肿瘤细胞呈腺样排列分布在粘液湖中,细胞核异型深染(HE×100)。

2 讨论乳腺粘液腺癌是较为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依据病理学分型,临床上将乳腺粘液腺癌分为单纯型、混合型两种类型。

对单纯型乳腺粘液腺癌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显示,其不规则乳头状、条状的肿瘤细胞呈腺样排列漂浮于粘液湖中。

依据肿瘤细胞的数量,临床上将单纯型乳腺粘液腺癌分为多细胞型、少细胞型两种亚型。

对混合型乳腺粘液腺癌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结节的边界不清晰,边缘不局限。

对混合型乳腺粘液腺癌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漏诊率较低。

单纯型乳腺粘液腺癌的高发人群为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

在单纯型乳腺粘液腺癌患者中,青年女性患者占1%[2]。

病例1患者的年龄较小,对其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结节的边界欠清晰,形态尚规则,结节后方的回声明显增强。

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结果多为良性肿瘤。

对单纯型乳腺粘液腺癌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显示,其结节的边界清晰,质地软,无包膜,存在膨胀性生长,切面呈半透明胶冻样。

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结果多为存在丰富粘液的乳腺纤维腺瘤。

对单纯型乳腺粘液腺癌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与对乳腺纤维腺瘤等良性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相似[3]。

笔者认为,应依据患者的年龄、病史、结节BI-RADS分级及进行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结果等,对其病情进行诊断。

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可促使其身体较快地恢复。

参考文献[1] 吴淑清,水旭娟.超声检查在乳腺黏液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4):647-649.[2] 阚庆辉,童富云,徐美玲,等.异时性双侧单纯性乳腺粘液癌一例并文献复习[J].西南军医杂志,2019,21(2):195-197.[3] 就孟焱,张丹,李燕东,等.特殊类型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与病理图像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3(3):88-191.对1例因甘露醇外渗所致静脉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报告孙航婕(池州市人民医院骨三科,安徽 池州 247000)[摘要]近年来,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如意金黄散联合肝素钠软膏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如意金黄散联合肝素钠软膏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如意金黄散联合肝素钠软膏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联合肝素钠软膏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疗效。

方法因输入甘露醇引起静脉炎的患者12例,用白醋将如意金黄散调成糊状,湿敷于发生静脉炎的部位,40分钟后局部再涂擦肝素钠软膏。

结果如意金黄散联合肝素钠软膏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后显效8例,有效4例。

结论如意金黄散与肝素钠软膏联合使用可以加强消肿、抗炎,减轻疼痛的作用,对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效果显著。

【关键词】静脉炎甘露醇如意金黄散肝素钠软膏【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216-01To observe the wishful golden powder mannitol combined heparin ointment in the efficacy of phlebitisTU Chun-xiang(Jiangdu People’s Hospital,Jiangdu 225200)【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wishful golden powder mannitol combined heparin ointment in the efficacy of phlebitis. Methods:12 cases of phlebitis caused by inputting mannitol ,the wishful golden powder with white vinegar move intomushy ,then wet compress on the site phlebitis,40 minutes later ,the cream of local heparin coating. Results:the best golden scattered joint heparin sodium ointment for mannitol phlebitis got by 8 cases,effective after 4 cases. Conclusion:best golden scattered and heparin sodium ointment joint wish strengthening,anti-inflammatory,reduce swelling pain role..to therapy had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s caused by intravenous mannitol.【Key words】 Phlebitis Mannitol Best golden scattered Heparin sodium ointment 20%甘露醇作为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在神经外科广泛应用。

青鹏软膏外涂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青鹏软膏外涂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青鹏软膏外涂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青鹏软膏外涂用于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接诊的180例静脉滴注甘露醇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

对照组依据血管走向于静脉穿刺透明敷料上方行硫酸镁局部湿热敷,观察组则行青鹏软膏外涂。

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滴注期间疼痛级别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炎的发生率、静脉滴注期间疼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青鹏软膏外涂可以有效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降低患者疼痛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青鹏软膏;甘露醇;静脉炎;疼痛;满意度甘露醇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组织脱水药,其具有较好的利尿作用,静滴后能迅速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脱水,调节颅内压、眼内压,减轻脑水肿,因此是神经内科的常用药物[1]。

甘露醇的制剂常因微粒因素加上滴速过快,可导致血管壁细胞出现脱水、变性等情况,对细胞功能造成影响,反复作用于浅表静脉,易引发局部静脉炎。

甘露醇所致静脉炎患者常出现血管壁呈硬索状,弹性消失,局部组织发生疼痛、灼热、红肿等情况,严重者致使管腔闭塞,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同时在行静脉穿刺时,也给护理人员造成困难,甚至会对药液输入造成影响,导致正常治疗无法进行[2]。

本研究基于临床工作经验,将青鹏软膏外涂于甘露醇静脉穿刺处,用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并取得不错临床效果,现将成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接诊的180例静脉滴注甘露醇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

对照组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 55~74岁,平均(65.53±6.83)岁;观察组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56~75岁,平均(64.69±7.13)岁。

(推荐)20%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推荐)20%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20%甘露醇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甘露醇作为治疗颅内高压常用药,在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挽救患者生命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该药疗效显著,无“反跳”现象。

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因忽视了该药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和损伤,因此,静脉滴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静脉炎与外渗1.1 静脉炎相关因素及处理由于静脉滴注甘露醇后,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引起血浆pH改变、机械刺激、各种微粒因素、药物浓度的影响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20%甘露醇为高渗性利尿脱水剂,快速滴注进入人体,分布于组织外液中,其渗透作用可将细胞内及血管外液摄入血管,同时以高渗性利尿作用使组织压很快降低,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发挥作用。

另外,甘露醇可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增加氧利用率使组织压尽快降低,并促进组织功能的恢复,但也会对局部静脉产生一定的损伤而引起静脉炎。

经临床观察20%甘露醇对局部的损伤与局部静脉血管穿刺次数有关,也与甘露醇的温度有关。

有报道把20%甘露醇对外周静脉及周围组织的影响,与生理盐水作对照研究,静脉滴注2次,两者无差别,大于4次时,静脉滴注甘露醇的血管周围出现炎症、血管内淤血现象,则说明多次静脉滴注甘露醇后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明显的损害作用。

据有关报道,甘露醇加温35℃后溶液中的微粒数量明显减少到最低水平。

处理方法:静脉滴注甘露醇时,应尽量减少在同一静脉连续穿刺的次数,使血管壁在使用后得以修复,以提高血管的使用率。

使用甘露醇时,应尽量使药液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当出现静脉炎时,及时局部热敷,还可局部超短波理疗或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

1.2 血管外渗漏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当甘露醇外渗进入皮下组织时,不易被组织吸收,并损伤组织,同时提高了组织液的压力,造成梯度的反差,促使更多的液体由血管内渗透到组织中去,加重了皮肤、组织的损伤,从而出现局部肿胀、刺痛。

临床护理中处理甘露醇外渗有多种方法,效果不尽相同,用50%硫酸镁湿敷在临床上是较为简便易行的减轻外渗的方法,硫酸镁的高渗作用促使组织水肿在短时间内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中药热敷预防甘露醇导致的静脉炎的研究

中药热敷预防甘露醇导致的静脉炎的研究

中药热敷预防甘露醇导致的静脉炎的研究发表时间:2013-04-10T10:33:36.0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阚仁惠陈浩刘云[导读] 探讨自制中药热敷输液局部降低甘露醇引起局部红、肿、热、痛等静脉炎的发生阚仁惠陈浩刘云(通讯作者)(盐城市中医院江苏盐城 224001)【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408-02【摘要】目的探讨自制中药热敷输液局部降低甘露醇引起局部红、肿、热、痛等静脉炎的发生。

方法采用热敷组和常规组,热敷组将中药研成细末,装入8cm*15cm的双层棉布袋并封口,加热至40—45°左右,放置患者穿刺点上方静脉,进行热敷。

常规组:用8cm×15cm的双层棉布袋,将热水袋装入布袋,加40—45°左右热水于热水袋,后放置患者穿刺点上方静脉,进行热敷。

结果静脉炎发生率比较:中药热敷组50例中,Ⅰ度4例,Ⅱ度1例,Ⅲ度0例,未发生静脉炎例数45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0%;常规组50例中,Ⅰ度43例,Ⅱ度2例,Ⅲ度1例,未发生静脉炎例数4例,静脉炎发生率为92%;两组比较静脉炎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热敷组中,平均留置时间为4.35±1.236天;常规组中,平均留置时间为1.5±0.836天;使用中药热敷组可明显延长使用甘露醇患者的留置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临床使用观察,我院自制中药具有明显预防静脉炎的作用,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热敷静脉炎护理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预防输入甘露醇致静脉炎的发生,我科自2011年6月—2011年12月在使用留置针输注甘露醇高渗液体时采用中药热敷,经过100例临床观察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住院患者共100例,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22~80岁。

热敷法在甘露醇静滴时减少静脉炎发生及留针时间的效果观察

热敷法在甘露醇静滴时减少静脉炎发生及留针时间的效果观察

热敷法在甘露醇静滴时减少静脉炎发生及留针时间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热敷法在甘露醇静滴时减少静脉炎发生及留针时间的效果。

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神经内科脑出血、脑肿瘤患者150例,将其随机分成3组,A组50例患者实施20%的甘露醇静脉点滴并辅以热水袋热敷;B组50例患者实施50%的硫酸镁无菌纱布进行湿敷;C 组50例患者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

结果A组50例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概率比B、C两组患者都低(P<0.05)。

A组50例患者静脉针的留置时间比B、C两组患者都长(P<0.05)。

结论热敷法在20%的甘露醇静脉滴注下,对减少患者静脉炎发生概率以及延长留针时间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标签:热敷法;甘露醇静滴;静脉炎;留针时间;效果观察采取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对于保护患者血管具有良好的作用,还能降低由于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有助于尽快施救与治疗[1],也大大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提高其工作效率。

本研究主要就热敷法在甘露醇静滴时减少静脉炎发生及留针时间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相关科室所收治的神经内科脑出血、脑肿瘤患者150例患者,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11~69岁,11~20岁7例,21~40岁41例,41~69岁102例,平均(38.65±5.40)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50例患者,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7.1±5.8)岁,实施20%的甘露醇静脉点滴并辅以热水袋热敷;B组50例患者,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38.4±5.7)岁,实施50%的硫酸镁无菌纱布进行湿敷;C组50例患者,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37.9±5.6)岁,不采取任何处理措施。

3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情轻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甘露醇的毒副作用及护理干预

甘露醇的毒副作用及护理干预

甘露醇的毒副作用及护理干预作者:邹玉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观察20%甘露醇对患者产生的毒副作用,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

方法:观察患者使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后患者主诉.生化检测及穿刺部位局部反应。

结论:患者滴注20%甘露醇时,应严密监测心肾功能,查电解质,同时,选择前臂或较粗大的静脉穿刺,且避免在同一根血管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可有效控制静脉炎和输液外渗。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16-0220%甘露醇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因其不易透入组织,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可把组织内.脑脊液或房水中过多的水吸至血液中而起脱水.降眼压.渗透性利尿,具有价廉.疗效好,临床上不可代替。

该类药一般具备如下特点:1.静脉注射后不易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2.易经肾小球滤过;3.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但20%甘露醇作为一种高渗液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多种不良反应,注射过快时可引起一过性头痛.眩晕.畏寒和视力模糊。

因可增加循环血量而增加心脏负荷,故慢性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另外,活动性颅内出血者禁用。

现将本科使用20%甘露醇治疗患者毒副作用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所使用20%甘露醇患者为轻.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等,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舂季易发。

2 结果所使用20%甘露醇病人中,出现电解质紊乱5例,肾功能损害2例,静脉炎20例,药物外渗现象13例3 观察及护理干预3.1 电解质紊乱 20%甘露醇静脉注射后,不易从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向血浆转移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因其静脉快速滴注最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主要表现为精神差、一过性头痛、眩晕、胃寒、视力模糊、表情淡漠.嗜睡.不善言谈等。

因此,在病人入院后立即监测电解质1次,以后隔日查1次,直到停止使用20%甘露醇。

3.2 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腰痛.血尿.蛋白尿.少尿.无尿,甚至全身水肿致肾衰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干预
发表时间:2010-12-29T14:36:29.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3期供稿作者:张彦平
[导读] 静脉炎是血管壁内膜的炎症,是一种进行性并发症,快速静脉输注20%甘露醇可降低颅内压,是神经内科常用的脱水药
张彦平(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阳泉 0450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3-0083-02
【关键词】甘露醇静脉炎干预
静脉炎是血管壁内膜的炎症,是一种进行性并发症,快速静脉输注20%甘露醇可降低颅内压,是神经内科常用的脱水药。

甘露醇的渗透压为1098mosm/L,有资料显示,渗透压大于600mosm/L在24小时之内即发生化学性静脉炎[1],当静脉输注20%甘露醇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壁内皮细胞脱水,进而局部的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酶,静脉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浸润产生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织胺,使静脉变硬、收缩而导致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1.76%。

1 预防措施
1.1血管的选择根据治疗方案选择的静脉能容纳输液量的传输及提供必需的血液稀释。

选择柔软、直、弹性好的血管,有完整的皮肤支持。

静脉壁外膜的弹性纤维及疏松组织起支持和保护作用,脆性大,失去弹性的静脉会影响穿刺成功率。

中膜的弹性纤维、平滑肌、神经有维持静脉的张力功能。

外界温度的变化、物理刺激、激动会导致痉挛,热敷可以使静脉舒张,增加血流流速。

内膜由平滑肌的单层弹力内皮细胞组成,在光滑内膜的下层是粗糙的表面,允许血小板聚集。

内皮细胞层损伤或异物的入侵,将产生炎症反应。

正常情况下,血管的血流率外周小静脉1ml/分,此时血液稀释药物的能力下降,甚至为零,导致渗出进而发生化学性静脉炎,不易选择手足背部的小静脉。

1.2输液器具的选择良好的开端是输液成功的关键,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INS)的标准,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最细最短的导管,在外周浅静脉输液的情况下选择套管针,外套柔软而且表面光滑,组织相溶性好,在血管内对血管壁刺激性小,不会刺破血管,可保证输液治疗的安全性,避免了对病人造成医源性伤害。

付喜秀等研究的两种型号静脉留置针发生置管并发症比较表明[2],采用
24G静脉留置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而且由于24G静脉留置针直径19mm,小于22G静脉留置针(直径为25mm),前者进入肌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减少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静脉炎,同时24G静脉留置针输注流速最快能达到95滴/分,完全可以满足病人用药需要。

1.3 20%甘露醇温度是预防静脉炎的基本条件,适宜的温度是25℃—36℃。

因体表温度为36℃—37.2℃,血管内温度是37.8℃,静脉溶液温度在35℃时对组织刺激性小,发生静脉炎发生率最低[3],根据血液流变学的规律,液体的粘稠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粘稠度下降,血流相对流速快,药物进入肌体后很快稀释。

另外,加热后的甘露醇溶液中小于25ug的微粒明显低于常温状态时溶液中的结晶微粒,因此应将20%的甘露醇放置在30—35℃的恒温箱内。

1.4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或手法过于粗暴,使血管内膜受损,把促发凝血的内皮下细胞外基质裸露发生静脉炎。

静脉的损伤与静脉炎发生成正比,同一条静脉连续使用最好少于4次,两次穿刺点距离尽可能远。

2 静脉炎的处理与治疗
2.1停止在此外渗处输液,抬高患肢,在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给予湿热敷。

2.2马铃薯片贴敷外渗处,将马铃薯切成0.2—0.3cm的薄片,贴敷患处。

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具有高渗作用,而且还有各种盐、维生素,所含的龙葵树具有缓解痉挛、减少渗出、抗组织胺的作用,能消炎抗过敏,维生素B、钙、磷等无机盐参与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可保护皮肤免受炎症侵害,维生素B12为细胞合成核酸的重要辅酶,对黏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修复再生功能。

维生素C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消炎止痛的功能。

2.3芦荟的作用将芦荟汁涂抹于患处,1日3次,直至消肿,红斑消退。

芦荟属于百合科草木植物,含有140多种成分,包括微量元素、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有抗菌、杀菌增加肌体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动脉,降低胆固醇,扩张毛细血管,促进伤口愈合复原以及镇痛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芦荟有过敏现象,首次使用应先做皮肤试验,将芦荟叶汁涂于耳下或肘部内侧,观察10分钟到20分钟,局部皮肤无异常即可进行使用。

2.4中医认为静脉炎是穿刺伤及局部脉络,血行不畅,导致血脉淤阻,津液输布不畅,“不通则痛”,病机为气血淤滞,属于“脉痹”范畴。

2.4.1使用红花醇(红花100mg,浸于75%的乙醇500ml中)外敷4小时,每天2次,2天为1个疗程,特别对红肿型、硬结型有效率达100%[4]。

2.4.2活血通络膏大黄10g、乳香10g、没药10g、血蝎10g、冰片10g、苦参20g、透骨草20g、伸筋草15g研制成粉末,混合均匀,将热凡士林倒入其中搅拌调成糊状,用棉签均匀涂于输液外渗处皮肤上,涂抹面积要超过外渗边缘2—3cm,厚1—2mm,再用无菌纱布包上,胶布固定,每天1—2次。

2.5 50%的硫酸镁温湿敷 50%的硫酸镁起高渗作用,能促使组织水肿消退,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且Mg2+、SO42-均为强极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可以通过皮肤渗入皮下组织及血管,使局部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甘露醇吸收,还可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

将50%的硫酸镁液浸过的纱布局部湿敷,纱布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2小时更换1次,为减少水分及药液蒸发,在敷疗上覆盖塑料薄膜。

2.6康惠尔透明贴可有效防止静脉炎,将透明贴覆盖于外周静脉治疗穿刺处,能够显著减少细胞内黏附分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抑制其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浸润和血小板黏附,从而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减轻炎症反应[5]。

3 小结
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是现代护理理念,预防为主,减轻病人疼痛,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

预防静脉炎要更新观念,穿刺成功并不等于输液成功,要科学评估,计划使用,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应针对其诱发因素,从不同的层面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对静脉炎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建华.输液所致静脉炎的药物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8,25(8):766—767.
[2]付喜秀,等.两种型号静脉留置针发生置管并发症的比较[J].护理研究,2009,23(2A):336.
[3]曾慧美,等.预防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护理方法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57.
[4]何玲莉,等.浅谈输注静脉炎的中医干预措施[J].光明中医,2010,25(3):549.
[5]宁宁,杨小春,陈海霞,等.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防治静脉炎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2007,3A(21):592—5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