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治疗眩晕30例临床分析
眩晕症治疗

眩晕症治疗利多卡因、山莨菪碱、纳络酮、甘露醇联用治疗眩晕症~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能使脑干结构的生物电活性趋向正常化,可解除脑干血管痉挛,使脑血流充盈良好,改善椎一基动脑供血,降低脑干结构的病理灶兴奋性。
利多卡因还有使周围小动脉轻度扩张的作用,可解除迷路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使内耳淋巴的产生和吸收恢复平衡,解除迷路水肿。
使内淋巴液压力降低,消除平状。
利多卡因还对神经的轴突和突触的钠--钾通透性有影响,使传导时间延长,从而使神经的冲动传入趋于平衡使症状减轻。
此外,还有镇静作用,故对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病人有效。
纳络酮是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组织中存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调节全身生理功能的作用,β-内啡肽的释放,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改善脑组织微循环,提高脑组织供血缺氧,恢复脑细胞功能。
所以纳络酮对多种疾病引起的眩晕均有很好的功效,且无副作用。
山莨菪碱可以改善微循环,可以对抗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呕吐、出汗等症状。
甘露醇可以解除膜迷路的水肿,并有抗氧化作用。
所以上四药联用治疗各种不同眩晕症,可以起到协同作用,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一、急性期的治疗:1、一般治疗:(1)、注意防止摔倒、跌伤;(2)、安静休息,选择最舒适的体位,避声光刺激;(3)、低盐低脂饮食;(4)、可低流量吸氧;(5)、适量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减免内耳迷路和前庭核的水肿。
2、对症治疗:(1)、抗眩晕:可选服敏使朗(merislon)6mg、眩晕停25~50mg3/日,或西比灵5mg1/晚等抗晕药;重症者还可加用安定(10mg)或非那根(25~50mg)、鲁米那(0.1g)肌注等镇静剂,但要注意药物剂量和血压下降。
(2)、止呕吐:应用上述镇静剂后,病人多能立即入睡数小时,醒后症状多可缓解,但宜重复给药1~2次以巩固疗效。
需要时尚可选用吗丁啉10mg3/日或胃复安10mg肌注或口服3/日。
(3)、其他:对有焦虑、抑郁症状者先行心理治疗,需要时可选用百忧解(20m)、左洛复(50mg)等抗焦虑抗抑郁药。
利多卡因治疗眩晕44例

利多卡因治疗眩晕44例
杨昌燕;汪维
【期刊名称】《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年(卷),期】2009(022)003
【摘要】@@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摆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
【总页数】2页(P189-190)
【作者】杨昌燕;汪维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内科,贵州,都匀,558004;武警黔南支队卫生队,贵州,都匀,558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2
【相关文献】
1.消旋山莨菪碱混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治疗眩晕的临床观察 [J], 霍伟君;吴洁芳
2.利多卡因联合天麻素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效观察 [J], 王春梅;袁正平
3.利多卡因联合加味泽泻汤加减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J], 李蕊
4.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管石复位治疗成功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J], 刘大为;夏菲;任媛媛
5.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J], 王正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多卡因治疗周围性眩晕疗效观察

利多卡因治疗周围性眩晕疗效观察
赵丽亚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5(009)006
【摘要】我科自1998年5月至2002年12月应用利多卡因治疗周围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51例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573)
【作者】赵丽亚
【作者单位】曲阜市人民医院,山东,曲阜,27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
【相关文献】
1.七叶皂苷钠联合丁咯地尔治疗周围性眩晕疗效观察 [J], 范锡伟;袁娟
2.“泥丸内八阵”针刺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残余症状疗效观察 [J], 廖逸茹;窦豆;谢亭亭;谢慧
3.清脑醒神汤治疗周围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J], 梁萍
4.西其丁联合小脑电刺激治疗仪治疗周围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J], 雷伟东;马河洲;黄小良
5.防眩汤合温胆汤治疗痰浊中阻型周围性眩晕疗效观察 [J], 丁晨云;壮新军;雷运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苯海拉明联合利多卡因 西比灵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宫腔填纱治疗 剖宫产术 中出血 3 0例临床分析
徐 汶 津
( 瓦房店市妇婴医院, 辽宁 瓦房店 1 6 0 ) 3 0 1
产后 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 , 在我国孕产妇 死亡原 因中 仍居首位 。剖宫产时术 中出血量 明显 多于 阴道分娩 , 院采用 我
纱 布 条 填 塞 官 腔 治 疗 剖 宫 产 术 中大 出血 3 0例 取 得 满 意 效 果 。 现 分 析报 告 如 下 。
恶心 、 呕吐等症状 ; 颈椎摄 X线 片或 C T扫描有 颈椎 骨质增生 ; 脑 超声 血流 图( C 可见椎基底 动脉 血流量减 少 ; 除其他原 T D) 排 因引起 的类似表现。 1 方法 . 3 根据 上述标准选择患者共 6 例 , 2 随机分为 A、
好, 安全性 高, 可作 为颈性眩晕临床 治疗的常规用药。
3 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全部治疗成功。 0
3 讨 论
剖 宫 产 术 中 大 出 血 的 处 理 , 直 被 视 为棘 手 的 问 题 , 常 一 通
80m 0 L者有 3 例 ,占剖宫产总数 的 07 3 0 .%. 0例患者均采用纱 布条填塞官腔 , 制止 了产后 出血 , 1 无 例行子宫切 除及 产妇死
宫腔填塞纱条是一种古老 的止血方法 , 作用是刺激子宫体 感受器 , 通过大脑皮质激发 子宫收缩 , 同时纱布也可压迫 胎盘 剥离面止血 。 剖宫产术 中填塞纱布止血 , 早有报道 , 其缺点是引 发感染。本组采用 甲硝唑或碘伏纱布条填塞宫腔 , 既保留了宫 腔填纱止血 的长处 , 又有效地预 防了感染 , 故此方法可供 临床 医生借鉴。 ( 收稿日 : t— l0 ) 期 2 00一8 0
结论 苯 海拉 明与 利 多卡 因 、 比灵 合 用 治 疗 颈性 眩 晕 的 疗 效 西
利多卡因与654-2联合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

利多卡因与654-2联合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与654-2联用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98例眩晕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9例用利多卡因50mg、654-2 10mg分别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49例用654-2 10mg、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3天。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利多卡因联合654-2治疗眩晕症效果优于654-2联合丹参。
【关键词】眩晕;利多卡因;丹参;654-2【中图分类号】R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369-01 眩晕症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症候群之一,且复发率高,及时解除症状是当务之急。
我科自2008~2010年共收住眩晕98例,用利多卡因联合654-2治疗眩晕症49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眩晕症病人49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4例,女35例,年龄35~80岁,平均56岁。
对照组49例,其中男12例,女37例,年龄36~78岁,平均55岁。
病程1~3天不等,均不同程度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旋转感。
均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经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均除外脑卒中,心电图排除心律失常。
临床诊断良性位置性眩晕37,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7例,,美尼尔综合征18例,颈性眩晕16例。
两组发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1.2 治疗方法研究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利多卡因5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654-2 10mg ,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654-2 1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
每天1次,共用3天。
1.3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眩晕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眩晕主要症状体征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治疗眩晕症的几种药物应用

己打治疗眩晕症的几种药物应用眩晕为内科常见病之一,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发生障碍或平衡感觉发生障碍,患者感觉外物旋转或自身有倾倒感,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许多药物对治疗眩晕症有较好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1 利多卡因酰胺类局麻药,临床上也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它不但有镇静作用,而且还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和扩张周围小血管,使耳动脉痉挛缓解、迷路水肿减轻、内耳淋巴压力降低,从而有效解除眩晕症状。
方法:(1)用利多卡因1~3mg/kg,加入到25mg 葡萄糖溶液40ml内缓慢滴注,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直至症状消失。
(2)将2%利多卡因5ml加0.9%氯化钠溶液ml混匀,滴入鼻腔内1~2滴,每5min1次,总有效率为98%。
(3)将利多卡因50~100mg加入到50%葡萄糖溶液40ml中静脉缓注,每日1次,连续3天;同时口服654-2,每次10mg,每日3次。
(4)将利多卡因200mg+复方丹参液16ml+5%葡萄糖溶液5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7天,98%的患者痊愈。
2 纳洛酮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能滞止β-内啡肽与阿片受体结合,调节儿茶酚胺和前列腺素释放,解除小动脉痉挛,从而改善脑微循环,提高供氧,恢复脑细胞功能。
方法:纳络酮1.2mg 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3天,效果良好,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3 维脑路通具有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提高血氧饱和度的作用。
适用于颈性眩晕症。
用法:维脑路通0.8g+林格液500ml静注,10天为1个疗程。
4 碳酸氢钠本品静脉用药后,可在血液中游离出二氧化碳,反射性扩张血管,兴奋交感神经,并能提高血浆晶体渗透压,从而消除眩晕症状。
方法:5%碳酸氢钠10~60ml加入到50%葡萄糖溶液40ml中缓慢静推,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必要时隔1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
病情严重者用4%碳酸氢钠500ml静滴,尤其适用于前庭神经元炎患者。
利多卡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

利多卡因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治疗眩晕的疗效观察
林坚;陈雪英
【期刊名称】《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年(卷),期】2003(024)006
【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成2组:验证组(20例)利多卡因50~100 mg与12~16 mL复方丹参注射液共同加入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中,静滴1~14 d;对照组(30例),用培他啶250 mL静滴2~16 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验证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疗效大致相同(P=0.099 >0.05).结论:利多卡因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治疗眩晕,其疗效与培他啶效果接近.
【总页数】3页(P84-86)
【作者】林坚;陈雪英
【作者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合群门诊部内科;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51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2;R441.2;R286.24
【相关文献】
1.利多卡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观察 [J], 周伟
2.利多卡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的效果观察 [J], 鲁新建;郭树林;杨鑫
3.利多卡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的临床观察 [J], 周伟
4.20%甘露醇、山莨蓉碱、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合用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 [J], 刘真文;彭和平;彭新英;梁宝珍;王金华
5.利多卡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 [J], 孙小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王勋卫
【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007)005
【摘要】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30日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眩晕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17-17)
【作者】王勋卫
【作者单位】550300,贵州省开阳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2
【相关文献】
1.胞二磷胆碱、利多卡因、维生素B6联合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苏远红;李雯;代少艳
2.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周秀华
3.利多卡因联合天麻素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效观察 [J], 王春梅;袁正平
4.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127例临床疗效观察 [J], 杨洪云
5.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刘景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多卡因治疗眩晕
3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
2011-05-12T16:39:32.8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期供稿 作者: 张振艳
[导读] 眩晕发作时的特征是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
张振艳
(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职工医院 152500)
【中图分类号】
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132-02
【关键词】
眩晕 利多卡因
眩晕发作时的特征是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晕,甚至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的症状。眩晕症通常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
变,它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个疾病。眩晕是包括视觉、本体觉、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组症候。一般认为眩晕是人的空间定位障碍所致
的一种主观错觉,对自身周围的环境、自身位置的判断发生错觉。一般来说,头晕、头昏相对较轻,而眩晕则较重。眩晕包括摇晃感、漂
浮感、升降感。我们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眩晕
30例,获得满意疗效,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临床诊断为美尼尔症20例,病因不明2例,颈源性头晕8例。
1.2
治疗方法 用利多卡因1.0~1.5mg/kg(成人每次75~100mg)加入50%葡萄糖40ml中,缓慢静注,每日二次,并酌情使用少量镇静
药、钙离子拮抗剂,对于呕吐严重加强支持治疗。总疗程平均
5天。
1.3
疗效:注射后30~60分钟后。头晕或眩晕明显减轻,原来呕吐及耳鸣亦随之减轻或停止,有6例合并血管性头痛,有4例颈后疼伴
双臂麻木者,用药后亦随之减轻。
9例经4~6次治疗症状完全消失,其于经过4~5天治疗症状亦完全消失,症状消失后巩固1~2天。本药
上述用药方法无明显副作用,少数病人注射后有乏力、思睡的副作用。
2
讨论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
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
30%。周
围性眩晕约占
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
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眩晕发病以中年人多见,10岁以下小儿少见,老年以后发作逐渐减少。该病特点是反复发作性眩晕、伴有耳聋、耳鸣、耳闷为主要症
状,可伴有复听、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耳聋多为单侧,早期有听力波动,可恢复正常,约
15~20%患者耳
聋可波及对侧耳;耳鸣多在眩晕发作前加重,早期伴随眩晕缓解
耳鸣可消失,反复眩晕发作后耳鸣会经久不息。前庭功能检查温度试验一
般为患侧半规管功能低下或消失。听力测试为感音神经性聋,早期典型者为低频感音神经性聋。如做耳蜗电图,典型者应记录到一个基底
增宽的负相和电位,发作期患者
-SP/AP≥40%。
本文头晕者为头重脚轻或头胀摇恍感,而眩晕有自身旋转和明显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但两者均是机体对空间的定向障碍所产生的一种
运动幻觉。从病因学或发病机理上看,二者互相过渡密切相关,故在治疗上大同小异。眩晕发作时患者感到外物或自身在旋转、漂移、浮
沉或翻滚感,不能站立,常伴眼震、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恐惧和濒死感,因此,尽快终止眩晕发作,是解除患者痛苦和进一步诊治
的基本。尽管基本病因很多,但导致眩晕的机理类似:支配前庭器官的交感神经功能失调或脑供血不足导致膜迷路动脉痉挛、微循环障
碍、内耳前庭区域缺血缺氧,使内淋巴生成或吸收障碍,导致膜迷路水肿及内淋巴系压力增高,内淋巴腔扩大及内耳末梢器缺氧、变性引
起眩晕。
利多卡因国外于20世纪70年代应用治疗眩晕症,取得明显疗效,此后国内也有多家医院应用,取得很好效果。利多卡因还有使周围动
脉轻度扩张的作用,可解除迷路动脉痉挛,改善内耳的微循环,使内耳淋巴的产生和吸收恢复平衡,解除迷路水肿。使内淋巴压力降低,
消除症状。利多卡因使神经的冲动传入趋于平衡使症状减轻。可解除脑干血管痉挛,使脑血流充盈良好,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降低脑
干结构的病理性兴奋灶。此外它还有镇静的作用,故对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患者有效。利多卡因对美尼尔症的疗效机制不详,据分析推
测:①与改善内耳的微循环障碍有关。临床研究证明,利多卡因用于心梗的患者,能明显改善心肌供血,控制室性心律失常,防止猝死的
发生。本文合并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者,静注本药疗效显著。可能与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功能,从而更有效地改善内耳及
前庭神经核区的循环有关;②本药有镇静安定作用,故亦能通过抑制前庭系统兴奋而直到抗眩晕或头晕,调整植物神经的失衡。
眩晕症至今病因不明,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迷路动脉痉挛,继而使内淋巴吸收障碍或产生过多,导致内淋巴腔扩大及内耳
末梢器缺氧、变性等病理变化;而利多卡因与
654-2能够扩张内耳动脉、静脉及淋巴管,增加其灌注量,消除水肿,降低内淋巴管压力,解
除痉挛及缺血、缺氧状态、改善了眩晕的症状,达到了治疗的目的。笔者认为利多卡因与
654-2药源充足,且经济便宜,疗程短,副作用
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史玉泉.实用神经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62.
[2]
沈祥骏,谢鹏飞.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36例报告.江苏医药,1984,3(9):125.
[3]
杨莉莉.对利多卡因治疗眩晕、哮喘的验证[J].新医学,2001,32(8):484.
[4]
刘景风.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5,7(124):23.
[5]
李传良,金培珍,马英奎.内科疾病诊疗新法,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