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用游离皮瓣及肌皮瓣
一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术后护理

一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术后护理皮瓣是创面如有骨、关节、肌腱、神经、血管等裸露时,不能用游离皮片进行修复,必须用皮瓣移植修复。
皮瓣是带有自身血液供应、包含皮肤组织的活的组织块,而股前外侧皮瓣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前外侧皮瓣。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皮瓣的存活率很高,但预后还存在较多问题。
故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进行功能锻炼等综合性护理干预。
本院于2021年4月接诊一例左足骨外露患者,经过术后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左足皮瓣存活,末梢血运尚可,毛细血管返流正常,生命体征平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患者资料患者谢XX,男,68岁,2021年2月25日因车祸碾压致左足毁损伴疼痛1小时余急诊入院。
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差,痛苦貌。
急诊大厅探查伤口见:左足毁损严重,足背、内侧、足底皮肤撕脱毁损,缺损面积约15×20cm,深层骨、肌腱外露,创面渗血,踇趾完全毁损,第2-5足趾淤青。
急诊诊断“左下肢开放性足毁损伤,左足第3跖骨骨折”收入我科,由急诊大厅直接入手术室,在急诊全麻下行“左下肢清创术+血管探查术+截指残端修整术+负压吸引术”。
术后第1天,遵医嘱予以“NS 500ml+庆大霉素16万IU ”冲洗左下肢VSD引流管,在位畅,足第2-4趾血运正常。
遵医嘱予以头孢呋辛钠消炎,帕瑞昔布止疼对症处理,指导患者床上翻身。
于3月4日行二次手术,在全麻下行“左足清创+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游离植皮术”,左足皮瓣颜色、温度、毛细血管返流实验均正常,肿胀(+),床边灯烤保暖,予以抬高患肢,予以q2h观察血运勿压迫皮瓣,予以氧气3L/min吸入,床边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平稳。
遵医嘱予以抗炎、镇痛、活血、补液对症处理,皮瓣相关知识宣教。
指导患者进行蹬自行车运动,踝泵运动。
术后第二十四天,左足皮瓣存活,血运良好,足前方植皮存活,植皮愈合佳,大腿供区愈合佳,大腿切口愈合良好。
足趾末梢血运正常,无红肿渗出。
皮瓣的分类

手术步骤(bùzhòu) 按皮瓣设计切开皮瓣周缘,皮瓣上缘仅切开皮肤
及皮下组织,后将胸大肌下缘连同皮瓣一起翻起, 皮瓣上方皮肤切开,显露胸大肌外侧缘,在胸大 肌与胸小肌之间分离,在胸大肌里侧面在胸大肌 与胸小肌之间分离,在胸大肌里侧面可见血管束, 肌蒂的宽度5~6cm,按照血管走行,全层切断肌肉, 并沿肌蒂向上分离至锁骨下缘。最后将肌皮瓣通 过胸颈皮下遂道转移至颈部,胸部切口可直接缝 合
➢
➢ 苍白示:动脉供血不足
精品资料
➢
➢ 皮瓣蒂部旋转成角; ➢ 没有适合的动脉供血及相应的静脉回流; ➢ 皮瓣长宽之比例不等 ➢ 处理:原位缝合(fénghé) ➢ 局部的“猫耳”一般术中无须处理,术后多可自然变
平,如几个月后仍明显者可再次切除
精品资料
属轴形皮瓣,有直接血管供应类型的皮瓣
优点:皮瓣有伸展性
精品资料
用于修复同侧面(cèmiàn)部中、下区域的中小范围 的缺损,尤以修复口唇、颊粘膜、扁桃体区、咽
单侧肌骨瓣可用于修复单例下颌骨缺损,气管前 壁缺损,双侧肌骨瓣可修复小颌畸形(现基本已 采用下颌延长器技术)
精品资料
手术(shǒushù) 一般认为肌蒂以选在上方为宜(因作颈清扫时多
容易损伤损伤甲状腺上动脉的肌支,皮瓣的尖端易 发生坏死、肌蒂在下方不易。另头颈颌面,口腔位 置的关系也因蒂在上方为亦)。 皮瓣设计:先在乳突尖下约2 cm处标明肌皮瓣的 轴点,该点至缺损区最远点的距离作为肌蒂的长度, 根据缺损范围设计皮瓣大小,一般宽<7cm,下界不 超过锁骨下2 cm,如超过则需先行延迟
该肌皮瓣位置表浅,与口腔颌面较近,取材简便,操作 (cāozuò)密切,是修复口,咽及颌面部缺损较为常用的复 合瓣
(医学课件)皮瓣种类

剖骨
、间
设背
侧
计皮
瓣
22
手 术 要 点
23
⒍ 胸 脐 皮 瓣
24
手 术 要 点
25
手 术 要 点
26
⒎ 股 前 外 侧 皮 瓣
27
设 计 、 要 点
28
⒏ 小 腿 外 侧 皮 瓣
29
为脉腓
以 此 为 中 心 设 计 皮 瓣
。
皮 动 脉 进 入 皮 肤 的 关 键 点
走 行 , 即 皮 瓣 轴 线 , 其 中
11
⒈ 肩
骨
胛科
应侧常
用 解 剖
胸 联 合
见 的
皮皮
瓣瓣
。
12
皮 瓣 设
计
13
手术要点
14
⒉
应
前 臂
用桡
动
解脉
皮
剖瓣
15
手 术 设 计
16
手 术 要 点
17
3
、 前 臂 尺 动 脉 皮 瓣
18
手 术 要 点
19
⒋
尺
解动
脉 剖腕
、上
设 计
皮 支 皮
瓣
20
手 术 要 点
21
⒌
解
前 臂
侧 达 踝 上
瓣 , 远 侧
以 足 背 动
皮
上 缘
~
达 趾
脉 为
瓣 设
~
,
近 节
轴 设
计
两,计
侧近皮
38
手 术 要 点
39
⒒
第
解 剖
一 趾 蹼
皮
瓣
40
设 计
外科-骨科-骨科常用游离皮瓣及肌皮瓣(一)

外科-骨科-骨科常用游离皮瓣及肌皮瓣(一)外科-骨科-骨科常用游离皮瓣及肌皮瓣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而外科手术中的骨科手术更是经常被人们所需。
对于骨科手术来说,游离皮瓣及肌皮瓣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
而在手术之前,医生需要做的就是对这些瓣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在手术中使用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1. 什么是游离皮瓣及肌皮瓣游离皮瓣,指的是通过手术将患者体内的皮肤组织与周围的脉络结构分离后,在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种植手术。
肌皮瓣也是通过类似的方法移植,同时添加了肌肉组织的移植。
这也就意味着,在骨科手术中,游离皮瓣及肌皮瓣可以作为重建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部位的方法。
2. 游离皮瓣及肌皮瓣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在骨科手术中,游离皮瓣及肌皮瓣可以作为重建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部位的方法。
具体来说,这个方法可以用于手指、脚趾、胫骨、股骨、锁骨、肩胛骨等部位的重建,在注重美观同时,还可以对关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而在一些外伤性损伤、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等病情需要手术的患者中,这种方法也非常适用。
废话还是勿扯,这里我需要提出一些例子来说明游离皮瓣及肌皮瓣的实际运用。
- 肌皮瓣应用:肱骨干骺端骨骨缺损,患者用自身腘肌瓣肌皮片进行缺损修复,保持上臂功能。
- 游离皮瓣应用:髂前韧带力学损伤的重建,患者使用自身体内的游离皮瓣进行重建,恢复髂前韧带的正常功能。
- 肌肉瓣应用:胫骨远端骨骺破坏,患者通过自身腓肠肌瓣进行修复,创造了一个硬组织与软组织结合良好的条件。
- 游离皮瓣应用:股动脉关闭和重建,患者使用自身体内的游离皮瓣进行重建恢复了动脉的正常功能。
上述例子中,均能够发现,游离皮瓣及肌皮瓣的运用是非常灵活和多变的,具体的应用取决于病人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治疗方案。
3. 游离皮瓣及肌皮瓣的优势相较于一些其他的重建方法,游离皮瓣及肌皮瓣有许多的优势。
首先,它是以患者自身的组织进行重建,避免了异体组织排斥等问题。
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和皮瓣治疗手足软组织创伤的临床比较

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和皮瓣治疗手足软组织创伤的临床比较摘要】目的:在手足软组织创伤的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和皮瓣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
方法: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30例手足软组织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将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应用于对照组中,而在观察组中则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进行治疗,比较组织瓣的成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组织瓣的成活率较优,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手足软组织创伤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较好,组织瓣的成活率较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皮瓣;手足软组织创伤;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206-02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软组织或骨骼肌肉受伤被称之为软组织损伤,同时,该疾病也可由长期慢性劳损引起,属于一类创伤综合征,该病症在手足等部位的发生率较高。
就手足软组织创伤而言,该病症属于一种难治性疾病,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
目前,在对手足软组织创伤进行治疗时,多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进行修复治疗,不仅治疗效果有限,同时还存在感觉麻木等并发症的情况。
本文就从我院选取30例手足软组织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和皮瓣的治疗效果,现报告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6年11月—2018年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30例手足软组织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
在对照组内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为(32.7±3.54)岁;在观察组内则有13例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患者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为(32.3±3.47)岁;致病原因主要可分为机械碾压、辊热轧伤、车祸创伤。
骨科手外科局部皮瓣移植术技术操作规范

华能托什干河水电分公司2014年12月电能质量技术监督活动会议纪要活动主题:发电机调节有功无功时变化分析活动时间:2015年1月14日活动地点:公司19楼会议室活动主持:刘辉参会人员:张顺景、李新、郭云飞、贺永杰、李晓辉、徐帅、高总印、黄志超、钟丽、陈露琼、李海涛会议主要内容:发电机调节有功无功时变化分析一、问题的提出《电机学》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调节发电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时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最终得出一个众所周知的结论,即调节无功时,有功不变,调节有功时,无功反方向变化。
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绝大多数机组,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调节有功时,无功功率基本不会出现《电机学》理论中所描述的那种规律发生反方向变化的,当然不排除轻微反方向变化以及无功不变的现象出现,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同方向变化的,即增加有功,无功也增加,减少有功,无功也减少。
这种现象引起了不少疑问,在此便详细分析一下实际生产过程中,机组的无功功率到底是如何随着有功功率变化的,为什么会出现与理论书中结论相反的情况。
二.无功变化的理论分析(一)纯电机角度的分析:第一种方法利用电枢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如果忽略励磁调节器的话,在《电机学》的同步电机电枢反应章节中有提到,增加无功,有功不变,增加有功,无功变小。
这是因为,励磁如果是恒定不变的,那么在增加有功的时候,励磁用于交轴电枢反应的部分就多了,因为有功功率是靠电机的交轴电枢反应来实现的,那么用于直轴电枢反应的部分就少了,而无功功率正是由直轴电枢反应来实现的,这样加有功的时候无功就会降低,当然电压也就会适当降低。
等于是固定不变就那么多的励磁电流,要么用作交轴反应来实现有功,要么就用作直轴反应来实现无功,在加有功时,交轴电枢反应用的励磁多了,那么励磁分给直轴电枢反应来实现无功的部分就少了。
所以由于电枢反应,增加有功功率会产生去磁作用,最终导致发电机欠磁,无功功率降低,电压降低。
第二种方法利用发电机功角变化来进行分析,前提同样是励磁保持恒定,发电机能否送出无功以及送出无功的多少与电压差ΔU有关,这个电压差ΔU是指发电机的电动势E0和端电压UN的同相部分的电压差,注意是同相部分的电压差,具体可参照《电机学》中的同步发电机迟相运行时的相量图,相量图是以发电机端电压UN为一个参考相量,即NU为一个垂直向上的箭头,其保持固定不动。
张树明主任授课骨科常用游离皮瓣及肌皮瓣课件

用于修复创伤性皮肤缺损, 如烧伤、撕脱伤等。
肿瘤切除
用于切除头颈部和四肢等部 位的肿瘤,恢复患者的功能 和外形。
重建整容
用于重建面部、胸部和乳腺 等部位的缺损,提升患者的 生活质量。
肌皮瓣的定义
肌皮瓣是以肌肉为主的游离组织瓣。
常用的肌皮瓣种类
1 腓肠肌皮瓣
适用于下肢瘢痕、恶性肿瘤等。
张树明主任授课骨科常用 游离皮瓣及肌皮瓣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骨科常用的游离皮瓣及肌皮瓣,包括定义、种类、解剖特点、 应用领域以及应用技巧。欢迎学习!
游离皮瓣的定义
游离皮瓣是一种手术技术,通过移植自体组织的方法,将含有血供的皮肤和 其下的组织从供区移植到受区,用于修复创伤、切除肿瘤、重建缺损等。
2 臀中肌皮瓣
适用于骨盆恶性肿瘤、腰背部重建等。
肌皮瓣的应用技巧
1
手术设计
2
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确定瓣片的切
取位置和大小。
3
术前评估
评估供区和受区的血供情况,确定合 适的瓣片。
血管吻合
进行瓣片的供区和受区的血管吻合, 确保血液循环通畅。
常用的游离皮瓣种类
背阔肌皮瓣
适用于胸廓骨坏死、肩胛骨缺损等。
下肢游离肌皮瓣
适用于四肢缺损、皮肤瘢痕等。
背阔肌皮内乙瓣
适用于颌骨骨坏死、乳突炎等。
股前皮瓣
适用于会阴部重建、手指缺损等。
游离皮瓣的解剖特点
游离皮瓣具有多个血管和神经的完整结构,供区和受区的血管和神经可以进行血管吻合和神经吻合,提 高了移植组织的存活和功能恢复。
游离皮瓣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围手术期护理

游离皮瓣治疗四肢软组织缺损围手术期护理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是组织创伤修复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小血管吻合技术,游离皮瓣一次就可移植到受皮区。
既提高了治疗效率,又缩短了疗程,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
但是,游离皮瓣的移植成功与否,除与手术直接相关以外,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亦非常重要。
特别是皮瓣血液供应状态的观察及处理,感染的预防尤为关键。
标签:游离皮瓣;软组织缺损;护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吻合血管的皮瓣、肌皮瓣移植已经成为组织创伤修复的一种常用方法。
此法通过小血管吻合技术,游离皮瓣一次就可移植到受皮区。
既缩短疗程、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又提高了治疗效率。
而皮瓣的成活与精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分不开的。
我科自2008—2010年,采用游离皮瓣治疗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28例,随访结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12—46岁,为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最大28cm×12cm,最小面积6cm×7cm,均采用吻合血管的皮瓣或肌皮瓣游离移植的方法一期清创覆盖创面。
术后除2例皮瓣下有血肿经切开放置引流管延期愈合外,余26例皮瓣全部成活。
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对病人进行宣传教育,介绍有关知识,如: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及手术的大致过程。
消除恐惧和焦虑,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4项、肝功能、肾功能。
2.3术前训练术前训练病人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
2.4保证睡眠手术前1天晚上给予适当的镇静剂,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
2.5皮肤准备对供皮区皮肤术前1天作清洁处理,尽量避免备皮,以防损伤皮肤,受区的伤口用无菌巾遮盖。
术前禁止在供受区作静脉穿刺,防止静脉损伤和炎症。
3术后护理3.1病室准备病室要保持安静、温暖、卫生。
房间定时通风换气,每天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⒉带筋膜蒂的皮瓣转移术:凡以筋膜 ⒉
⒊带皮蒂的薄型皮瓣转移术:
该手术类似带皮蒂的皮瓣转移术, 该手术类似带皮蒂的皮瓣转移术,不 同的是皮瓣的远 2/3——1/3皮下组织 1 修剪,形成类似真皮下血管网皮片。 修剪,形成类似真皮下血管网皮片。 ⒋带肌蒂的皮瓣转移术: 凡以肌肉为蒂, 凡以肌肉为蒂,依靠肌肉蒂的血管营 养皮瓣,称为带肌蒂的皮瓣。 养皮瓣,称为带肌蒂的皮瓣。 ⒌带肌皮蒂的皮瓣转移术: 凡以皮肤和肌肉为蒂, 凡以皮肤和肌肉为蒂,依靠皮肤和肌 肉蒂的血管营养皮瓣称为带肌皮瓣的 皮瓣。 皮瓣。
㈡非轴型血管皮瓣
• 皮瓣后面加转移术为术式
(⒈带皮蒂的皮瓣转移术:凡以皮肤和 ⒈
( ( ( ( ( 皮下组织为蒂,依靠其蒂的皮下组织血 皮下组织为蒂, 管网营养的皮瓣,称为带皮蒂的皮瓣, 管网营养的皮瓣,称为带皮蒂的皮瓣, 既往称为随意皮瓣。 既往称为随意皮瓣。 为蒂, 为蒂,依靠筋膜蒂部筋膜上血管网营养 的皮瓣,称为带筋膜蒂的皮瓣。 的皮瓣,称为带筋膜蒂的皮瓣。
⑴吻合动静脉皮瓣移植术 ⑵吻合静脉皮瓣移植术 静脉动脉化皮瓣移植术: ⑶静脉动脉化皮瓣移植术:
皮瓣只含静脉, 皮瓣只含静脉,其静脉主干或其 中一条静脉近端与动脉吻合, 中一条静脉近端与动脉吻合,而主 干近端或另一条静脉远端与静脉吻 合,血流由动脉吻合口流经皮瓣内 静脉系统再回到静脉, 静脉系统再回到静脉,此种皮瓣称 为静脉动脉化皮瓣。 为静脉动脉化皮瓣。
带蒂皮瓣只能与“转移、移位、转位” ⒉带蒂皮瓣只能与“转移、移位、转位”等词 相 但带蒂皮瓣术式不能与“移植” 连,但带蒂皮瓣术式不能与“移植”一词联 系 应用,因为“移植”具有游离含义, 应用,因为“移植”具有游离含义,如带筋 膜 蒂的小腿内侧皮瓣逆行“移植” 蒂的小腿内侧皮瓣逆行“移植”术,是错误 的 命名。只能用转移一词。 命名。只能用转移一词。 由于同一皮瓣或供区部位, ⒊由于同一皮瓣或供区部位,可能有几个来源 不同的轴型血管, 不同的轴型血管,利用不同的轴型血管在术 式上有原则性的区别, 式上有原则性的区别,必要时将血管的名称 加入。 加入。如:吻合桡血管前臂皮瓣移植术或吻
⒈根据所组合组织种类分为:
将不同血管蒂的皮瓣, ⑴单纯组合皮瓣:将不同血管蒂的皮瓣,经吻 合血管成为一个皮瓣,称为单纯组合皮瓣,如前 合血管成为一个皮瓣,称为单纯组合皮瓣, 臂皮瓣与胸脐皮瓣。 臂皮瓣与胸脐皮瓣。 将皮瓣与另一组织组合, ⑵复合组织皮瓣:将皮瓣与另一组织组合,称 为复合组织皮瓣,如胸脐皮瓣与髂骨组合。 为复合组织皮瓣,如胸脐皮瓣与髂骨组合
⒉根据组合组织的组合形式分为:
⑴串联皮(组织皮瓣):一个皮瓣轴型血管的 串联皮(组织皮瓣)
近端与受区血管吻合,而远侧端与另一皮瓣(组 近端与受区血管吻合,而远侧端与另一皮瓣( 织皮瓣)的轴型血管近端吻合,称为串联皮瓣( 织皮瓣)的轴型血管近端吻合,称为串联皮瓣( 组织皮瓣) 组织皮瓣)。 并联皮瓣(组织皮瓣) 通过血管吻合, ⑵并联皮瓣(组织皮瓣):通过血管吻合,使 两个皮瓣(组织皮瓣)并联在一起,称为并联 两个皮瓣(组织皮瓣)并联在一起, 皮瓣。 皮瓣。如带肩胛下血管蒂的背阔肌皮瓣与带腹壁 下血管的胸脐皮瓣, 下血管的胸脐皮瓣,将腹壁下血管与肩胛下血管 的前锯支吻合,使背阔肌与胸脐皮瓣并联。 的前锯支吻合,使背阔肌与胸脐皮瓣并联。
骨科常用游离肌皮瓣及皮瓣
一、皮瓣定义
•包括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包括表皮、 包括表皮 •(或浅筋膜)的组织块称为 (或浅筋膜) •皮瓣。 皮瓣。 皮瓣
二、皮瓣解剖
((一)皮瓣中有丰富的神 ( (经和神经末梢,形成神经 经和神经末梢, 经和神经末梢 (浅、深丛,这些神经丛包 浅 深丛, (括感觉神经、交感神经节 括感觉神经、 括感觉神经 (后纤维。 后纤维。 后纤维
皮瓣仅为血管( 2 带血管蒂的皮瓣:皮瓣仅为血管(动 静脉或静脉)为蒂, 静脉或静脉)为蒂,称为带血管蒂的皮瓣 。皮瓣后面加转移术为术式。 皮瓣后面加转移术为术式。 带动静脉的皮瓣转移术: ⑴带动静脉的皮瓣转移术:皮瓣以动静脉为 称蒂的皮瓣转移术: ⑵带静脉蒂的皮瓣转移术:皮瓣以静脉为蒂 靠静脉营养,称为带静脉蒂的皮瓣。 ,靠静脉营养,称为带静脉蒂的皮瓣。 ⑶带血管蒂的皮瓣顺行转移术:以近端血管 带血管蒂的皮瓣顺行转移术: 为蒂转移的皮瓣,称为顺行转移术。 为蒂转移的皮瓣,称为顺行转移术。 带血管蒂的皮瓣逆行转移术: ⑷带血管蒂的皮瓣逆行转移术:以远端血管 为蒂转移的皮瓣, 为蒂转移的皮瓣,称为逆行转移术
(二)皮瓣血供解剖类型
• ⒈轴型血管皮瓣
指皮瓣供区内, 指皮瓣供区内,有与皮瓣纵 •轴平行的轴心动脉和轴心静脉 轴平行的轴心动脉和轴心静脉 •构成区域性循环系统可分列4种 构成区域性循环系统可分列4 构成区域性循环系统可分列 •类型: 类型
•
⑴直接皮血管皮瓣:皮血管来源于
深筋膜深面的血管主干, 深筋膜深面的血管主干,由于血管主 干较浅或位于肌间隙内,皮动脉发出 干较浅或位于肌间隙内, 不经肌肉,穿出深筋膜后, 后,不经肌肉,穿出深筋膜后,行于 皮下组织内,供养皮肤。 皮下组织内,供养皮肤。 ⑵肌间隙皮血管皮瓣:发出皮血管 的主干血管位置较深, 的主干血管位置较深,在肌肉的深面 通过肌块之间结缔组织间隙, ,通过肌块之间结缔组织间隙,沿途 发出肌支,然后浅出达深筋膜, 发出肌支,然后浅出达深筋膜,穿深 筋膜达皮下组织内,供养皮肤。 筋膜达皮下组织内,供养皮肤。
㈢预制性皮瓣
• 皮瓣无知名血管,将以知名轴型血 皮瓣无知名血管, • 管植入皮瓣内,经过4—5周,植入 管植入皮瓣内,经过4 5 • 的血管与皮瓣建立丰富的血循环后, 的血管与皮瓣建立丰富的血循环后, • 再以此血管为皮瓣轴型血管进行转 • 移或移植,称为预制性皮瓣(转移 移或移植,称为预制性皮瓣( • 或移植术)。 或移植术)。
⒐能选用体位舒适、切取方便的皮瓣,就 能选用体位舒适、切取方便的皮瓣, 不选用难以维持并需变更体位、 不选用难以维持并需变更体位、切取不 方便的皮瓣。 方便的皮瓣。 能选用较薄的皮瓣,就不选用较厚, ⒑能选用较薄的皮瓣,就不选用较厚,且 需再次修薄的皮瓣。 需再次修薄的皮瓣。 能选用皮肤较松弛、 ⒒能选用皮肤较松弛、健康且供区能直接 闭和的皮瓣,就不选用皮肤较紧张、 闭和的皮瓣,就不选用皮肤较紧张、有 瘢痕且供区不能直接闭和的皮瓣。 瘢痕且供区不能直接闭和的皮瓣。 在部位隐蔽、功能次要、外观影响小、 ⒓在部位隐蔽、功能次要、外观影响小、 供区面积充足的供区选取皮瓣。 供区面积充足的供区选取皮瓣。
⒌能选用有感觉神经的皮瓣,就不 能选用有感觉神经的皮瓣, 选用无感觉神经的皮瓣。 选用无感觉神经的皮瓣。 能选用生理性动静脉皮瓣, ⒍能选用生理性动静脉皮瓣,就不 选用非生理性动静脉皮瓣。 选用非生理性动静脉皮瓣。 能选用血管蒂长、 ⒎能选用血管蒂长、血管直径大的 皮瓣,就不选用血管蒂短、 皮瓣,就不选用血管蒂短、直径 小的皮瓣。 小的皮瓣。 ⒏能选用吻合一个血管蒂的联合皮 瓣,就不选用吻合多个血管蒂的 组合皮瓣。
六、最佳皮瓣选择
• ⒈能选用局部皮瓣,就不选用远距离皮瓣。 能选用局部皮瓣,就不选用远距离皮瓣。 • ⒉能选用皮蒂或肌蒂、筋膜蒂皮瓣,就不 能选用皮蒂或肌蒂、筋膜蒂皮瓣, • 选用带血管的皮瓣。 选用带血管的皮瓣。 • ⒊能选用带血管蒂皮瓣,就不选用吻合血 能选用带血管蒂皮瓣, • 管的皮瓣。 管的皮瓣。 • ⒋能选用次要血管为蒂的皮瓣,就不选用 能选用次要血管为蒂的皮瓣, • 重要血管为蒂的皮瓣。 重要血管为蒂的皮瓣。
⒉非轴型血管皮瓣(筋膜蒂皮瓣) 非轴型血管皮瓣(筋膜蒂皮瓣)
这种皮瓣供区内无主要轴心动脉, 这种皮瓣供区内无主要轴心动脉,主 要依靠皮肤结构中的真皮下血管网和 筋膜上血管网以及周围血管网侧支循 环代偿作用。 环代偿作用。 通常带筋膜蒂形成皮瓣, 通常带筋膜蒂形成皮瓣,又称筋膜蒂 皮瓣。 皮瓣。
三、皮瓣分类
2
五、皮瓣术式中的有关问题
• ⒈皮瓣手术方式中的“吻合血管、 皮瓣手术方式中的“吻合血管、 • 游离、移植”等的含义相同,可酌 游离、移植”等的含义相同, • 情将意义重复的词删去,如“吻合 情将意义重复的词删去, • 血管的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术”可简 血管的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术” • 化为“背阔肌皮瓣移植术”。 化为“背阔肌皮瓣移植术”
七、皮瓣移植术最佳选择
•⒈具备皮瓣移植术较强适应症。 ⒈具备皮瓣移植术较强适应症。 • ⒉最佳皮瓣。 最佳皮瓣。 • ⒊病人接受皮瓣手术。 病人接受皮瓣手术。 • ⒋家属、单位(社会)同意或支持 家属、单位(社会) • 手术。 手术。 • ⒌经济来源充足或劳保单位支持。 经济来源充足或劳保单位支持。 • ⒍设备及技术条件较好。 设备及技术条件较好。
⑶动脉干小分支血管皮瓣:有一条动脉主 有一条动脉主
干贯穿皮瓣全长,沿途发出分支供养皮瓣; 干贯穿皮瓣全长,沿途发出分支供养皮瓣;如 前臂皮瓣。 前臂皮瓣。 这种皮瓣包含肌肉、 ⑷肌皮血管皮瓣:这种皮瓣包含肌肉、深 这种皮瓣包含肌肉 筋膜和皮肤的复合组织瓣, 筋膜和皮肤的复合组织瓣,其轴心血管是由深 部进入肌肉单一或数个血管束。 部进入肌肉单一或数个血管束。肌皮动脉是肌 皮瓣的轴心动脉,均由深部动脉主干发出, 皮瓣的轴心动脉,均由深部动脉主干发出,进 入肌肉前后发出缘支、肌支和穿支。 入肌肉前后发出缘支、肌支和穿支。 缘支: 缘支:是肌皮动脉本干未进入肌肉实质以前的分 支,仅从肌肉边缘的结缔组织中穿过后进入皮 肤。 肌支:是肌皮动脉进入肌块后的分支。 肌支:是肌皮动脉进入肌块后的分支。 穿支:是肌皮动脉一部分分支除供养肌肉以外, 穿支:是肌皮动脉一部分分支除供养肌肉以外, 还继续浅出肌肉,垂直穿过深筋膜,进入皮肤。 还继续浅出肌肉,垂直穿过深筋膜,进入皮肤。
1 大网膜预构轴型皮瓣:
将大网膜拉至腹部皮下组织,铺好, 将大网膜拉至腹部皮下组织,铺好,经 过4—5周,大网膜血管与皮肤建立良好 5 的血循环, 的血循环,切取带胃网膜血管为蒂的大 网膜皮瓣,转移或移植术。 网膜皮瓣,转移或移植术。 股前部预构型轴型皮瓣: 将旋股外侧动脉的升或降支植入股前部 皮下组织内,经过4 5 皮下组织内,经过4—5周,植入的血管 与皮肤建立良好的血循环, 与皮肤建立良好的血循环,切取以旋股 外侧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 外侧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转移或 移植术。 移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