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名的由来
南京的简称

南京的简称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江苏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20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0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68.28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942.34万人,城镇人口818.89万人,城镇化率86.9%。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355.32亿元。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务院规划定位的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和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南京早在100-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西街遗址的发掘将南京建城史追溯到3100年前的西周时期。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明清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截至2020年,南京有各类高等院校68所,其中双一流高校13所、111计划高校10所,211高校8所、两院院士81人,均仅次于北京上海;全球科研城市20强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8、中国第3。 南京,江苏的省会城市,古称金陵、建康。自从楚国于公元前571年在六合设棠邑,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我国的四大古都有:西安、南京、北京、洛阳。自古有三国时期的东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还有五代十国的南唐,明朝初期,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都在这里建都。 南京简称“宁”来源,是西晋时期在此设置江宁县,本来是叫临江县,后来取“江南永世安宁”之意,改叫江宁县。在清朝时期在这里设江宁府,江宁府和苏州府合并之后,各取名字中的一字,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江苏省。现在江苏省在我国经济实力较强,无锡、苏州、扬州、镇江等发展得不错,但作为省会城市的南京一直稳坐第一。现南京有一个区叫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东南部,是南京主城八区之一,有“六山一水三平原”之称。
中国地名由来(华北)

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华北)——华北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作者:牛汝辰(1)北京北京市(Beijing Shi)位于东经116.4°,北纬39.9°,在华北平原北端。
为我国首都。
古称蓟。
春秋战国时为燕地。
秦为上谷郡地。
汉为广阳郡,隋唐为幽州治所。
辽置南京,也称燕京。
宋为燕山府。
金为中都。
元为大都。
明改北平府。
北京一名,始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
据《明史地理志》:“永乐元年正月,建北京于顺天府,称为行在。
”顺天府下云:“永乐元年升为北京,改府为顺天府。
”永乐十九年迁都于此,改北京为京师,但习惯仍称北京。
1928年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故改北京为北平。
1949年复改北京市。
据《尔雅》:“绝高为京。
”据《公羊传》:“京者何?大也。
”由于它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是最高领导层所在地,故称京,又因地处北方,与南京相对而北京。
昌平县(Changping Xian)位于东经116.2°,北纬40.2°,在北京市西北。
汉置昌平县。
治所屡徙。
明景泰三年(1488年)徙今昌平县治。
据《清一统志》:“昌平城南有南沙河,此河又名昌平水,故县以水得名。
”密云县(Miyun Xian)位于东经116.8°,北纬40.3°,在北京市东北部。
后魏时置密云郡,并置密云县,因县南有密云山而得名。
据《名胜志》:“山藏云雾,县取名。
”即山藏云雾中,得名密云山,县以山为名。
也有人认为此说不确。
通县(Tong Xian)位于东经116.6°,北纬39.8°,在北京市东部。
西汉置路县,东汉改潞县。
金设通州。
据《元史·地理志》通州“取漕运通济之意”命名。
俗称北通州,以别于江苏省之南通。
1914年改为通县。
延庆县(Yanqing Xian)位于东经115.9°,北纬40.4°,在北京市西北部。
元置龙庆州,《明一统志》卷五:“以仁宗生于此,升为龙庆州。
南京的简介和历史

南京的简介和历史一、南京简介1. 地理位置- 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
2. 城市规模与行政区划- 南京市总面积6587.04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南京市辖11个市辖区和1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
3.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南京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
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
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
- 气候: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对湿度76%,无霜期237天。
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
年平均温度15.4℃,年极端气温最高39.7℃,最低 - 13.1℃。
- 河流湖泊:境内河湖水系发达,长江穿城而过,境内长度约95千米。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
此外还有玄武湖、莫愁湖等湖泊。
4. 经济与文化- 经济:南京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国家重要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也是中国三大电子工业基地之一。
在软件和信息服务、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迅速。
南京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商贸等也十分发达,新街口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 文化:南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南京文化兼具北方的豪迈和南方的婉约,在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成就。
南京话是南京地区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
南京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有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等特色美食。
二、南京的历史1. 古代南京- 先秦时期:南京地区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区先后属于吴国、越国和楚国。
自古金陵帝王都,南京

【南京白局】
南京白话,民间曲艺。用南京方言说相声,所以又 名"南京相声"。流行于南京及其毗邻地区,相传始 于20世纪30年代。起初只是简单模仿相声,后来逐 渐有所发展。相声用第三人称,南京白话则用第一 人称,演员便成为剧中人,所以演重于说。代表性 曲目有《老相识》、《包您满意》、《人情债》、 《庙上风情》、《商业新风》等。现在常有"南京白 话"节目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和播出,颇受读 者、听众和观众欢迎。
鼓楼位于南京市中心,建于明洪武十五年,
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乃当年击鼓报时的场 所,为全城百姓昼夜报时,有时也用作迎王、 接诏书等大庆,堪称明代首都之象征。到了 清代,鼓楼只遗留下城阙,直到康熙皇帝南 巡时,在此登临四望,地方官才在鼓楼基座 上树碑建楼,并更名为“碑楼”,故而鼓楼 有“明鼓清碑”之称
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城市。南京地处长江下 游平原,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 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山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 南壤皖浙,北接江淮,长江越境而过。南京属北亚 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 充足。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与 北京、安阳、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同称为中 国历史上的七大文化古都。
历史沿革
东郊汤山出土了距今约30万~50万年的“南
京猿人”完整的头骨化石;溧水县神仙洞发 现了距今l万年以前的“溧水人”遗址。 3000多年前,沿江河地带,已经相当密集地 分布着青铜时代的居民聚落,以秦淮河中游 的湖熟镇一带较为集中,称为“湖熟文化”。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 西南侧建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
此处为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万
历史文化古城南京简介(完整版)

历史文化古城南京简介(完整版)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一、城市简介南京,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
南京现辖11个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2个县(高淳、溧水),总人口约770万人。
南京,山环水抱,葱茏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
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
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
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六朝文物举世闻名。
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
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
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
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练,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
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过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
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
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簇,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城市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城市象征:辟邪市树:雪松市花:梅花市歌:《茉莉花》别称:冶城、越城、石头城、秣陵、金陵、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蒋州、上元、白下、集庆、应天、江宁、天京、龙盘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开明之城、钟山风雨帝王城二、环境情况(一)气候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
南京的别称

南京的别称
张宏星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2006(000)010
【摘 要】1.金陵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高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
头山(今南京清凉山)筑金陵邑。故南京古称“金陵”。南朝齐谢跳《鼓吹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总页数】1页(P7)
【作 者】张宏星
【作者单位】浙江玉环玉城中学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K928.6
【相关文献】
1.为“别称”正名——兼答《〈古代洛阳别称考略〉辩驳》 [J], 朱志仁
2.智能水果识别称重系统设计 [J], 姚信光;舒秀兰;李勤渝;吕品弘;周煊;马昌运
3.城市更名往事:正称别称的变更与局限 [J], 石凤玲
4.《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补议
——以《王尚䌹集校注》为主要线索 [J], 王冰
5.别称错了空气的质量 [J], 张平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六朝古都

南京六朝古都南京,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之一。
它曾经是中国六个朝代的首都,这些朝代被统称为“六朝”。
在南京这座城市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古建筑、文化遗迹和历史文物,这些都见证了它作为古都的辉煌。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地位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东晋时期。
东晋皇帝将首都迁至此地并开创了南京城。
此后,南京先后成为刘宋、南齐、梁、陈、南朝后梁以及南唐的首都,直到公元14世纪明朝初期的建都北京。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间中,南京作为六个朝代的都城,经历了许多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繁荣。
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艺术在这里繁盛发展,许多重要的建筑和文化遗址也在这个时期修建和留存下来。
南京作为古都所留下的许多建筑和文化遗迹至今仍然引人注目。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紫金山上的明孝陵。
作为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所安葬的地方,明孝陵具有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建筑风格典雅华丽,构造精巧,令人惊叹不已。
除了明孝陵,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古迹也见证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地位。
夫子庙作为南京的文化中心,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孔子思想的精髓。
南京城墙和城门是古代军事建筑的杰作,代表着古代城市防御的高峰。
鸡鸣寺是佛教的重要圣地,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朝拜。
南京也是六朝文化的瑰宝所在。
六朝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汉族、南方各民族和外来文化的特点。
六朝文化的绝佳代表之一就是石刻艺术。
南京的石刻艺术雕塑精美,内容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文化的启迪。
除了文化遗产,南京还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紫金山和太湖是南京两大自然宝藏,分别代表了南京城市的繁华和宁静。
这些自然景观与古都的文化底蕴相辅相成,为南京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总结起来,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无论是古建筑、文化遗迹,还是独特的六朝文化,都使得南京成为中国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名城。
游览南京,可以亲身感受到这座古都的魅力和活力,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地名由来

中国各城市的古称谓及地名由来中国各个城市的古称和地名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些名称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地理特征、历史事件、传说故事以及政治背景。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城市的古称和地名的由来。
1. 北京(Beijing)古称为蓟(Ji),源于古代的蓟国。
蓟国是秦朝时期华北地区的一个国家,其首都就位于今天的北京地区。
后来,在元朝时期,北京成为元朝的中都,也是蒙古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而北京这个名称,则是明朝时期的称谓,意为“北方的京城”,用以区别南方的南京。
2. 上海(Shanghai)古称为海上,因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东部地区,所以得名。
清朝时期,上海由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在19世纪末的租界时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商务活动。
在当时,上海被誉为“东方的巴黎”。
3. 广州(Guangzhou)古称为番禺(Panyu),意为“落日”,传说中古人在番禺渔港目送夕阳西下,因此得名。
番禺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因位于珠江口,一直扮演着国内外贸易的重要角色。
而广州这个名称则源于宋朝时的称谓“广府州”,意为“广宽而丰盛的地方”。
4. 南京(Nanjing)古称为金陵(Jinling),有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认为,金陵得名于宋朝时期南京南城外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另一种传说则认为,金陵得名于冯去疾的《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诗句“汉升陈五世,萧、曹是知名”。
无论哪种传说,都折射出南京作为历史名城的辉煌。
5. 西安(Xi'an)古称为长安(Chang'an),意为“永远安宁的地方”。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包括西汉、东汉、西晋、隋朝以及唐朝。
在古代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
而西安则是明清时期的称谓,意为“西方永久安定之地”。
除了这些城市之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城市也有着丰富的古称和地名的由来。
这些城市的古称和地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见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关区:有关下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明代初年,那时下关叫做龙江关,而制造郑和宝船的龙江宝船厂也是因为紧靠龙江关而命名的。
到了清代初年,政府开始在龙江关和上新河一带设立关卡、收取税费。
当时地方政府主要是针对通过水路到达南京的牛、羊、猪、竹材、木材的交易税、地皮税和船税。
渐渐地,民间逐渐把位于上新河的关卡称为“上关”,而把原来的龙江关称为“下关”了。
不过,这时的下关只是一个政府收税的关卡。
下关真正的开发始于清代光绪年间,这个时候南京已经成为了对外商埠,大量的人员、货物都通过下关到达南京。
在这段时期内,下关不但成为了南京聚集最多洋人、洋货的地区,还修建了商埠街、大马路、二马路等近代化道路,邮局、清道夫等西方事物也随之而来。
这时的下关俨然成了南京最具活力的地区。
秦淮区:因秦淮河过境得名。
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
秦淮河又名“龙藏浦”,相传当初秦始皇东巡至金陵,有方士说金陵乃王气之城,秦始皇为了江山永续命人挖河断龙脉,因成“秦淮河”。
白下区:白下(南京)来历有二种说法:一、楚怀王的孙子白公胜在此住过而称白下;二、东晋在白石坡筑垒,后又筑城而得名白下。
唐武德九年改“金陵”为白下县。
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移白下县治于本区境,故名。
玄武区:因区境北部有玄武湖而得名。
玄武在我国古代文化中为主管四个方位中北方的灵兽,形状为龟蛇合体,五行中主水,又称灵武、元武、真武、北极等。
相传公元448年,湖中出现怪兽(估计是扬子鳄),类似玄武,因而名之。
建邺区:以南京古称建邺得名。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自武昌迁都秣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将秣陵改称建业,以此为都城,隐含建功立业之意。
晋灭吴后,于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
(亡国之都,岂能让你再次建功立业)鼓楼区:以境内有鼓楼而得名。
鼓楼是以前的城市中用来报时的一个建筑,与“钟楼”相配合,白天用钟声报时,夜间用鼓声报时,因此有“晨钟暮鼓”一说。
浦口区:“浦口”意为水滨临岸处。
公元588年,杨广奉父王文帝之命,起兵伐陈,以图一统中国。
当杨广带着五十万大军来到浦口这个地方,长江天堑挡住了他们。
于是,杨广令将士们在今东门镇一带安营扎寨,等待渡江时机。
将士们在此用土围筑军营,屯兵4个多月后,终于渡过长江,完成了灭陈大业,统一了中国。
后来人们就以杨广当时的爵名“晋王”,把这个土围的军营称为“晋王城”。
从“晋王城”改称作浦口,是从元朝初期(1279年)开始的。
据《江浦县志》记载:“浦口,元为浦子市,亦称浦子口。
”栖霞区:以栖霞山得名。
“栖霞”取自“饵霞栖云”一语,本指修仙成道,后被隐士喻超尘脱俗。
“栖霞”一般做为寺名出现。
六合区:《舆地纪胜》卷38真州《景物下》:六合山“即定山也。
其山相接,通谓之六合山。
旧名六峰,曰寒山、曰狮子、曰双鸡、曰芙蓉、曰高妙、曰石人……《元和郡县志》云:在县北八十里,六合县因六合山以为名”雨花台区:因境内雨花台得名。
相传梁武帝时期,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岗设坛讲经说法,僧侣500余人趺坐聆听,讲得精彩,听得入神,数日而不散,感动佛祖,天降雨花,落地为石,遂称雨花石,雨花台也由此得名。
江宁区:《太平寰宇记》卷90昇州江宁县引顾野王《舆地志》曰:“故江宁县城在县南七十里。
晋永嘉中,帝初通江南,以江外无事宁静,于此因置江宁县。
南门临浦水,至今呼江宁。
”溧水县: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析溧阳西北境及丹阳(今江宁小丹阳镇)故地东郊置濑水县,因境内有濑水(今胥溪)而得名,后因吴语“濑”、“溧”音近而改称溧水。
《太平寰宇记》卷90昇州溧阳县:“溧水西自溧水县界流入。
”县有溧水,因以为名。
高淳县:明初,京师应天府以“地广难治”为由,奏割溧水县南9乡置县,“初拟淳化,钦定高淳”。
故名。
●徐州古称彭城,为古九州之一,原始社会末期,尧封彭祖于今市区所在地,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
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
丰县远在春秋战国时,丰县就已出名。
旧通志上说:“先有徐州后有轩,惟有丰县不记年。
”沛县远古时代,沛县称沛泽,秦王政二十四年设置沛县。
(更多细节未找到,抱歉:))铜山清雍正十一年,徐州升州为府,设立铜山县,并以境内微山湖中铜山岛而得名。
睢宁境内睢水曾在汉初黄河夺淮时为沙土所淤,良田毁没,人民长期颠沛流离,此后600余年无县,直至金,恢复县制,始定为“睢宁”,以求睢水不在为患,生活安宁。
邳州秦朝始置邳县,东汉设邳国,此后历代均为州郡县治所。
新沂1949年设新安县,1952年更名为新沂县,——————————————————————————————●连云港1933年建连云市,因港口介于连岛和云台山之间而得名。
1948设立新海连特区,次年正式用“新海连”作为市名,后更名为连云港市。
赣榆秦时置赣榆县。
东海南北朝秦始七年始设东海县。
灌云以南有大川灌河,北有名山云台而名。
灌南1958年正式建立灌南县。
——————————————————————————————●淮安原淮阴,即淮水之南,秦朝设郡县制,建立淮阴县。
楚州隋初置楚州,州府山阳城,后南宋统治者将山阳改为淮安县,有祈求淮地安定之意。
涟水隋朝时,因本地有涟河而更淮浦县为涟水县。
洪泽此地因洪泽湖而得名。
隋帝从洛阳乘龙舟游幸江南,一路干旱,经过此湖时喜降大雨,他一时兴起,将此湖该称为洪泽浦,到唐代称洪泽湖。
盱眙秦时,县治设在山上,登临其上,可以远眺,故取“张目为盱,直视为眙”,即高瞻远瞩之意命名。
金湖因其境内湖泊串连,古时曾名津湖。
而大小金沟等集镇亦均以金字为首,故1960年设县时,取名为金湖。
————————————————————————————————————●盐城周以前称“淮夷地”,汉为盐渎,东晋始称盐城,以“环城皆盐场”而名。
响水县城设在响水口,响水口每逢潮起潮落,支流跌水轰响,在数里之外也能听见水响,所以称响水口。
滨海因地处黄海东北隅而得名。
阜宁此地地处水陆交通要塞,历代战争纷乱,人们祈求安宁,阜宁因此得名。
射阳1941设此县时,名字问题一时争执不下。
后查证历史,统一意见。
原来,公元前201年刘邦设置射阳侯国,曾在鸿门宴上保护刘邦有功的项伯被封为射阳侯,汉时,国除,改为射阳县。
建湖1941年划出分治,名建阳,因与福建建阳同名,1951改为建湖大丰民国,张謇在草堰盐场创办“淮南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大丰县名也就取之其中的“大丰”两字得名。
东台此地是十二世纪末由黄河夺淮后带下的泥沙堆积而成。
从东向西看,地势平坦,东台由此得名。
又说,东台即“东泰”,意为泰州之东的一片台升地。
——————————————————————————————————●宿迁东晋改为宿豫县,唐时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为宿迁。
宿豫同“宿迁”。
沭阳因位于沭河之阳而得名。
泗阳汉武帝设泗阳县。
(更多细节未找到,抱歉:))泗洪于1946年成立,历史上称虹乡,虹州,虹县。
——————————————————————————————●扬州“扬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
为古九州之一,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
仪征宋代,这里曾铸造出四位宋朝远祖皇帝的金像,宋真宗下诏在当地建造了一座仪真观,并将这里升为真州,此为仪真和真州名称的由来。
清朝时,因为避讳,将仪真改为仪征。
高邮秦在此筑高台,筑邮亭,称秦邮,西汉始建高邮县。
宝应传说,唐上元三年,此地有一尼姑得八宝献于皇上,唐王肃宗视为祥瑞,称此为“定国之宝”,就将上元三年改称宝应元年。
得宝之地也改名宝应县。
江都公元前209年,项羽率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来广陵,凭江而都,江都之名始见于史。
——————————————————————————————————●泰州南唐时取通泰,安泰之意,升县为州,改称泰州。
兴化五代时,始为兴化县,取“昌盛教化”之意。
泰兴“泰”有“安泰”的含义,“兴”即“兴盛”,含“吉祥”之意,亦说“兴”即“随泰州兴起”的意思。
姜堰原为泰县,后因府治姜堰镇,改名姜堰。
姜堰的由来是:古时一次发洪水,长江、黄河、淮河三处的洪水一起涌到现在的姜堰,在这个情况下,一个姓姜的有钱人出钱修一道堤坝,以挡洪水,由此现在的姜堰有了这个名,又名三水,撤县设市时,有说定名姜堰市,有说三水市,最后定名姜堰市。
靖江因靖江地处江海门户,捍卫全吴(现苏南一带),屹然重镇,故名靖江。
————————————————————————————————●南通公元958年建城,《读史方舆纪要》说:“州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问两越,或出东海,动燕齐,亦南北之喉吭矣,周显德五年取其地,始通吴越之路,命名通州。
”后为区别河北通县,改通州为南通。
海安系古人取大海永不扬波、海水永不泛滥之意而名。
如皋据《太平寰宇记》载:“县西北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县因以为名。
”如,往也;皋者,水边高地也,长江从境南奔腾而过。
如东“如”皋“东”乡。
通州同“南通”。
海门五代后周时,系江海之门户而得名。
启东原为江中沙洲,后渐渐与大陆连接,并日渐向东延伸,启东便由“启吾东疆之意”而得名。
——————————————————————————————————●南京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角长干里筑'越城',为南京建城之始。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在石头山置'金陵邑',为南京行政建置之始,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于9月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以东吴旧都为中心,建立东晋政权,称作建康。
此后,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南朝,南京由此而有'六朝石都'的美称。
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称帝,建都称作南京,是南京建称之始。
江宁晋武帝南巡于此,因慨北方战乱频繁而谈曰:“外江无事,宁静如此!”,因之改为江宁县。
江浦建置为县,始于明初。
六合隋开皇四年更为六合,当时,县境内在座六合山,六峰环合,县因山得名。
高淳明初,京师应天府以“地广难治”为由,奏割溧水县南9乡置县,“初拟淳化,钦定高淳”。
——————————————————————————————●常州公元前547年,常州有了第一个名称“延陵”,后有改为尝州、武进等,称之为“常州”,是从隋文帝九年开始的,先前为晋陵,常熟为常州,后常熟县改属苏州,移常州治于晋陵。
武进吴大帝孙权有诏曰以武进之。
为了宣扬武功,改称的。
金坛武则天时,以茅山华阳洞内有“金坛百丈”,更县名为金坛。
溧阳春秋时已有溧阳之名。
————————————————————————————————●苏州隋代始称苏州,因城西南有姑苏山,故别称姑苏。
常熟因县境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斜,虽水旱不能形成灾害,则岁岁多收,故名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