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香园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夏香园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夏香园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老师提供的《用地红线控制图》(电子图)

2、市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参考资料

3、《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GB 50180-93(2002年版)

5、《商店建筑设计规》JGJ 48-88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GB 50045-45(2005年版)

7、《无障碍设计规》GB 50763-2012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9、《住宅设计规》GB 50096-2011

10、《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JGJ 39-87

11、国家及省现行相关规、法规、标准等

二. 规划篇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市城市中心区边缘纬九路、纬十路、大道围合区域。规划用地面积为80000平方米。

2、规划目标

居优越之上,万物皆备;局繁华之上,礼遇尊崇。奢华人生,静怡生活。

充分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与交通条件,将小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极大吸引力、大品牌效应的现代居住小区,成为新蔡房地产的标杆楼盘。

1)高品质的业态组合

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分区,塑造富有特色的的空间形态,形成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居住小区。

2)高品质的生态环境

重视绿化景观的打造,保护生态环境。居住区设计布置良好的微地形地貌,充分营造宜居的部环境。

3)高效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要做到安全、高效、可靠。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和安全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可靠的清洁能源供应、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设施,同时合理设置配套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4)高水平的物业服务

考虑小区后期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增强弹性和应变能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5)高度的社会责任

项目的开发不仅考虑到近期的效果,更兼顾到长远发展,要体现出开发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规划理念

社区品质的差异,除了建筑、景观等物质环境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社区氛围的差异,社区公共生活的差异,本方案旨在打造高品质住宅,并最大化在社区营造温馨、宁静、幽雅、极具活力的生活氛围,体现了社区品质营建的涵。

居住的本质是满足人性的需求。其深刻意义在于:它能够展示和影响人的生存状态,并给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一个成功的社区规划,必须要体现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关怀,把握生活方式的变化方向,满足人性的多层次需求,体现对人的尊重,既对居住者心归属感、自由感、身份感以及个人价值视线的尊重。创造出适合人类生存并促进人性发展的人居环境,为人性的向善和美好提供居住层面的至此。其终极目标,在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精神世界交流的最理想最和谐状态。既追求住户与被建造过的自然和谐;寻求社区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谐;使人们自我心灵达到一种安宁平和的境界。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确定了七点规划设计理念:

1)“引领性”原则:

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定位意见,在各个方面塑造应始终引领市场,树立领导者的地位。

2)“价值性”原则:

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不仅面向市场,还要充分考虑团购房的高品质的要求。因此,产品必须具有真正的价值。

3)“务实性”原则:

结合当今新兴规划学科的最新理念,只有规划设计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康居社区才能获得市场的青睐。

4)“以人为本”的原则:

强调人居环境与建筑的共存融合,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设计目的,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住宅小区。

5)“生态社区”的原则:

利用基地外现有的自然环境因素,尽可能营造生态型的住宅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强调绿化空间与居住生活空间的融合,将住宅组群与环境融合为一体,最大限度的发挥绿地的功效。

6)“现代社会”的原则:

以建设文化智能型小区为目标,体现现代新型城市社区的精神涵,满足居民在知识经济时代全新的需求。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居住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互结合的原则,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贯彻与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

4、规划思想

独特性——规划设计开创新思路,建筑形式风格颇具特色。

均好性——使每一户都有好户型,好景观,便利的交通等。让每个住户都能平等的享受资源,都能获得同等的价值回报。

功能性——充分满足小区居民和附近居民对各项生活功能的要求。

社会性——增加居民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营造和睦的邻里关系。

舒适性——减少城市环境的压力,使人们身心得到轻松,整个社区富于人性味,自然、优美、和谐、有序。

整体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整体设计,合理布局,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5、规划分析

为使本项目成为市一道靓丽的建筑风景线,同时又能比较顺利地开展市场销售,为项目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规划必须具有前瞻性和超越建筑的表现力。

在设计中必须遵循:

1)在开发中强调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把住宅融合于环境之中,处处体现居住的舒适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开发理念,并把中原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融入其中,使之成为新蔡最高品质的住宅小区;

2)尽管项目具有较好的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但仍需尽可能地拓展住区部的景观环境空间;

3)重视项目的平面规划,形成建筑布局上的差异性;尤其重视规划中的地形变化和竖向设计,创造出起伏变化的建筑群体效果;

4)重视建筑外立面设计,依靠建筑形体的变化和色彩配置,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5)充分考虑客户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重视户型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特别要注意当地的居住特点和需求;

6)环境设计突出大尺度效过,形成绿地景观、水景、园景和建筑之间空间尺度上的相互呼应。

7)完备、合理、实用的公建配套。

地块的开发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所以,我在设计中,对沿街建筑采用统一的建筑风格,从而在结构上形成连续统一的界面,将相对分散的空间联系起来,为创造美丽的现代化城市风貌做出贡献;在居住空间设计上,住宅与周边用地相互关联,最大限度提升小区的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的创造生态宜居的社区形象。

6、总平面规划布局

(1)整体布局

居住区以一主、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以多层次、半开放式为空间组织的基本原则,形成灵活的空间形态。

各住宅由高层建筑组合,形成围而不和、形态各异的空间格局,通过建筑和环境的错落有致,形成灵活有序的空间形态,营造层层递进、庭院深深的意境。而组团之间绿地、道路和公共建筑相互为邻,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从而创造出统一而富有变化的整体。

为达到社区的均好性,小区前期规划设计注重对地块边角的空间组织,试图通过环境的营造,强化边角住宅空间与组团中心乃至社区中心在视觉与空间上的联系,提升小区整体的开发价值,同时用环境来影响建筑组团的布局形态,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

(2)功能布局

本规划按其空间的使用功能要求分为:

公共空间区:即小区中心的水系景观,供居民共同使用。与建筑、广场、草坪、树木、雕塑小品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

半公共空间:指公共且有一定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同时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疏散的有效空间。布局较完整的绿地具有开阔的视野,可以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

半私用空间:是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健身的场地。其设施具有多样化和完备性,是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

(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表

10

机动车停车位个1576

地上个0

地下个1493

11

车位配比1:1

非机动停车位个3540

主楼周边个320

车棚个3220

容积率含机房层

7、日照分析

(1)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GB50180-93(2002年版)

2、受遮挡的居住建筑每套至少有一个居室大寒日的有效日照不低于2小时。

3、居住小区修建详细规划方案

(2)参照

(3)建筑高度计算方法

住宅:室外高差0.3米,商业服务层层高5.0米,住宅建筑层高3.0米,电梯机房层高为4.5米。

(4)建筑高度计算方法

地块:住宅外高差(0.3米)+一层窗台高度(0.9米)

注:本日照分析按参与计算的建筑物室外自然地坪高程一致进行计算。

(5)分析

规划围新建建筑与周边建筑的日照关系见下图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文本

———说明书——— —————目录———— 一规划背景 (2) 二规划范围及区位 (2) 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 (2) 四规划设计原则 (2) 五规划目标 (3) 六规划结构 (3) 七规划布局 (3) 八道路系统规划 (4) 九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4) 十建筑设计 (5) 十一新型技术的运用 (5) 十二环卫规与划消防规划 (6) 十三用地平衡表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6)

大场镇凤墩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 一、规划背景 随着大场镇加大打造人居城镇的力度,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的城镇,以董家口港建设为契机,大场镇对镇域进行了综合整治。大场镇凤墩社区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大场镇凤墩社区力图打造风景优美、环境清新、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人类居住圣地。 二、规划范围及区位 凤墩社区位于大场镇驻地,北邻334省道,整个社区占地面积约为40亩,整个小区地势北高南低。凤墩社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西邻凤凰中心商务区,为凤墩社区的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现状条件及评价 凤墩社区现状条件较好,主要用地为耕地。该处地形平坦,整个社区地质状况良好,无需做人工改造即可施工。该小区内的地下水位较低,不必考虑地下水对建筑地基的影响。因此,从总体上讲凤墩社区的现状为其能顺利的施工及竣工验收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三、规划依据及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 2. 《城镇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 3.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2007版) 4.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5年12月) 5.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6. 《大场镇城镇总体规划》(2004-2020) 7. 地形图 8.国家、山东省、青岛市其它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条例 四、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商业氛围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社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世纪新型居住小区。主要创新点和指导原则为: 1、重视城镇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小区规划努力适应当地自然 环境、历史文脉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小区融汇在城镇的大环境中,成为城镇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资源和区位,创造出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山水园林居住环境。注重小区区位优势,规划上尽量体现新世纪的居住理念,结合社会发展商业前景,设计高起点,融入全方位的新世纪居住环境理念。 2、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规划根据物业管理需要确定组团规模和服务设施内容。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位置得当,符合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便于在保安、清洁、绿化、水电、家政等方面推选规范化服务,为物业管理及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3、加强空间领域限定、提高居住安全性 社区按照空间的不同属性和人的行为逻辑规律,将小区用地分成不同空间序列,并通过小区主入口以及组团、单元入口的标志性景观进一步加强空间的

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模板

X X X规划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 一、规划设计概况 1.区位与环境 XX是XX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XX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其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XX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中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 本项目——XXXXAA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AAA润园C区项目,其用地位于XX市城市中心区内,迎宾大道以北、北京路以南、平安路以东、文昌路以西,用地呈长方形,规划用地面积亩,土地性质为住宅兼容商业用地,用地地势平坦,周边市政道路设施完善。 本次规划立足城市形象的塑造,擦亮“住在XX”的金字招牌,力求将该小区规划建设成高标准生态化示范小区。 2.现状分析 本项目用地南侧及西侧为城市主干道,东侧及北侧为城市支路。 其中用地南侧迎宾大道红线宽度为50M,是XX市的城市主轴,车流量大,其与项目用地有15米绿化带作为缓冲,临项目用地,迎宾大道以南为宝塔梁北广场文化建筑景观群,随着其建成,将大大丰富项目居民的购物及文化需求,也将该地段的区位条件进一步提升。用地西侧平安路红线宽度40米,临项目用地,平安路以西,为XX市人民医院,为项目居民提供便利的医疗条件。用地北侧城市支路北京路红线宽度18米,临项目用地,北京路以北,目前为棚户区,未来将改造为现代化居住区;用地东侧城市支路文昌路红线宽度15米,临项目用地,文昌路以北为陇东明珠宾馆及棚户区。 二、规划依据 1.《XX市规划局关于核定迎宾大道以北、北京路以南、平安路以东、文昌路以西亩 用地规划条件的函》平规函(2014)68号 2.《XX省城镇规划管理技术规程》 3.《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2014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7.《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 8.《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 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 10.《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61-65-2011 11.《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 50353-2013 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临淄区边河镇杨上村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临淄区边河镇杨上村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 - 1 -第二章现状条件分析........................................................................................................... - 2 -第三章规划依据 ................................................................................................................ - 4 -第四章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 - 4 -第五章规划定位和目标 ..................................................................................................... - 5 -第六章规划原则 ................................................................................................................ - 5 -第七章规划构思 .............................................................................................................. - 6 -第八章规划布局 .................................................................................................................. - 6 -第九章竖向规划 ................................................................................................................ - 9 -第十章市政管线规划....................................................................................................... - 10 -第十一章消防、环卫规划 ............................................................................................... - 11 -第十二章开发策略与分期实施........................................................................................ - 12 -第十三章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 - 12 -

小区详细规划说明书资料

濮阳县金堤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一.项目概况与分析 1.区域位置及规划背景 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豫、鲁两省交界处,是濮阳市的南大门。南部及东南部以黄河为界,与山东省东明县、鄄城县隔河相望;东部、东北部与河南省范县及山东省莘县毗邻;北部、西北部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相临;西部、西南部与河南省内黄县、滑县、长垣县接壤。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2°—115.25°,北纬35.20°—35.50°之间。 1987年,在濮阳县城西南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仰韶文化时期的蚌塑龙虎型图案,轰动中外考古界,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县也因此被赞誉为“中华龙乡”。 2012年上半年,濮阳县GDP完成126.6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96亿元,同比增长33.3%;农民现金人均收入达到2485元,同比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95.3元,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57亿元,同比增长16.2%。出口创汇完成6200万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4亿元、境外资金2000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01亿元,同比增长7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4.02亿元,同比增长20.2%。 濮阳县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围绕“工业做大”,突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培植光电子、医用新材料、耐火材料、新型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力争将濮阳县打造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LED冷光源基地。加快园区建设,打造发展载体。濮阳县产业集聚区连续两年蝉联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亿元,荣获全市第一季度产业集聚区暨县城建设观摩评比联手赛第一名。2012年6月25日,省发改委批复(豫发改工业〔2012〕793号文)同意《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调整后的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为13平方公里,其中发展区8.01平方公里、控制区4.9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光电子和医用新材料产业。同时,濮阳县还对县城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合理布局,依托现状城区,分期成片发展城市建设,生活区、工业区分离,将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光源生产基地,豫北重要的医用材料生产基地,先进产业集中区,具有示范效应的循环经济发展区,濮阳县

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及深度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要求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一、修建性详规内容包括: ⑴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⑵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⑶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⑷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⑸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⑹竖向规划设计; ⑺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二、修建性详规文件和图纸主要包括: ⑴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 ⑵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规划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 三、修建性详规实施步骤: 1、成立组织机构 2、收集必要规划资料 A、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现行规划相应规范、要求 C、现有场地测量和水文地质痪料调查; D、人口资料及本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E、供水、供电、排污等情况调查; F、居民消费水平调查; 3、根据规范计算出本小区各项规划指标 4、确定路网和排水排污体系 5、确定需拆除及改造项目,并议定赔偿搬迁方案; 6、确定活动中心与绿化位置 7、绘制总平面和坚向设计; 8、各基本原则经济指标分析; 9、编制文本说明 10、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评审; 11、报规划主管部审批;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一)规划说明书 1、现状条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小区规划说明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概况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三、规划设计原则 四、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五、公共建筑及配套设施规划 六、道路系统规划 七、绿化环境景观规划 八、建筑设计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规划设计概况 规划背景: 峄城区隶属枣庄市辖区,是枣庄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镶嵌在 稣、鲁、豫、皖交界的淮海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的一块绿色宝石。它北靠枣庄市区,南 通徐州,西接微山湖,东望大海,206、104国道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中国 第一”的峄县万亩石榴园就坐落在其中,全区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 区位介绍: 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项目位于峄城主城区中部位置,自由街以北,西靠城市道 路峄山路,明德街以北。区域内现状建筑布局散乱、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配套 不齐全,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难以保障,也影响了城市整体风貌的统一性,因此该片区峄城?粮食局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的改造进程迫在眉睫。 该项目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居住小区。该场

址地理位置优越,土地现状为部分棚户区散布民房及原粮食局大院,地势相对平坦,用地条件良好,加之其位城区腹地,与城区中心有城市干路相接,交通方便,是一片理想的居住用地。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三)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四)《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五)国家、山东省及枣庄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六)《枣庄市峄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七)1:1000现状地形图; 三、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 1原则 根据对峄城区的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分析,以及小区功能定位,综合国内外居住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原则: (一)充分体现该片区的特色,使之成为峄城区的一处具有历史记忆的城市居住景观。 (二)提供一个适合城市长期发展的现代化环境,成为周围地区的重要居住示范小区。 (三)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创造适于人生活、工作、交往的场所,使人愉悦,获得精神享受的城市空间环境。 2理念 (一)注重环境: 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 既要满足现实的市场需要,也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规划要求,使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契合,又能起到应有的先导性。这就涉及到在多个“维度”上嵌入环境当中的问题。 人文环境:空间形态上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延续城区建筑风格。并通过提供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提高整个地区的城市空间质量。单体建筑形式上服从全区的整体风貌定位,以现代建筑为主,并以环保节能的材料、结构加以表现。 绿化环境:强调绿地水景与居民生活空间环境的融合。利用绿地、硬地、小品等元素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化融为一体。 市场环境: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类型的需求一方面在面积、档次有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鉴于此,为了适应市场上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也为了创造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建筑空间环境。 (二)特色原则: 对于“特色”这一概念,我们从三个层面加以解释。一是通过合理规划,使小区的整体环境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品位特征;二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各小区与周边的住宅区相比,在建筑形式、户型设计上具有特色;三是在小区中引入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新技术、新设备,赋予整个小区设计以时代特征。 通过对建筑单体、空间形式的创意和新技术的运用,在整体格调统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使形体创造更具魅力。强调住宅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整合性。注意住区环境、建筑群体、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通过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使小区住户能够高速便捷地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 四、设计整体框架 1)“景观轴线”——城市景观轴线导入小区,景观走廊贯穿南北,强调与整体环境有机融合。 这一理念突破了现有的住宅小区在规划范围内“各自为政”的设计模式,而是以一条景观轴贯穿小区南北,使之不仅成为了小区特有的标志性景观轴线,而东西向贯穿的景观走廊,又恰当的把城市景观引入小区,使小区完全的、有机的融合在周边环境中。 2)增强小区的“可识别性”与整体形象 “可识别性”是衡量城市形象的关键因子,城市的“可识别性”越强,它的形象也越鲜明。同样,住宅小区也有“可识别性”问题。如果“可识别性”弱,就会出现居民“有家难回”的尴尬局面。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规划从城市的角度考虑,小区住宅布局紧密结合峄城区城市建设风貌格局,同时强调单体的有机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创造全新的住宅小区整体形象。 规划整体结构可概括为:“一带、一心、两轴、两片区。”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1、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及图纸包括:规划说明书、现状图、总平面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绿地系统规划图、用地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等文件图纸。 2、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 (3)用地范围内主要道路控制点坐标、道路宽度及出入口的位置; (4)建筑物功能、编号、坐标及室内高程,各建筑物基底面积、层数及高度(列表); (5)建筑间距,建筑物退让(离界或离线)距离; (6)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功能,设置的具体位置,用地界线等; (7)绿地界线,绿地布局; (8)室外场地各控制点坐标、设计高程; (9)道路控制红线等各类控制线的具体位置; (10)各类用地平衡表和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含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地上泊车数量、地下泊车数量、人口规模、总户数、居住建筑面积、居住人口毛密度、居住人口净密度等)。 3、道路系统规划图:应确定道路等级,道路宽度、控制点坐标、高程、转弯半径,主要道路断面形式,出入口定位坐标、宽度,地上、地下泊车范围和泊车布局、泊车量等。 4、绿地系统规划图:应确定绿地功能、范围、用地面积,选择树种,进行绿地景观和设施设计等。 5、用地竖向规划图:应确定地形地貌的利用,进行土方平衡,确定各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和地面排水方向、坡度、高程等。 6、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燃气各专业管线和管网综合规划等。 规划内容包括负荷预测、外部管线现状、地坪标高、排水管道标高、各类管线走向、管线位置、主要管线管径,并需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初步意见。 7、主要建筑平、立、剖面图。 8、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比例为1:500或1:1000。 第五条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1、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的文件和图纸包括:规划设计说明、总平面规划图、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等文件图纸。 2、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图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 (3)用地范围内道路控制点坐标、高程、道路宽度及转弯半径,出入口定位坐标和宽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位于XX市新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纵贯七路,总用地面积约3.6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 1、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总体设计招标文件; 2、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 9、《X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 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 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规划方案)图纸深度

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规划方案)图纸深度(一)修建性详细规划图 区位图(可附在总平面规划图上) (1)图纸为蓝图,不得使用任何彩色线条或色块; (2)标明图纸要素:图名、指北针、图例、图标、图签等; (3)独立于总平面规划图时,盖建设单位的印章、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的出图章。 总平面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图 (1)图纸为蓝图,不得使用任何彩色线条或色块; (2)标明图纸要素:图名、指北针、比例尺、图例、图标、图签等; (3)图纸比例为1/500,制图单位为米; (4)图纸应当清晰、完整反映下列内容: (5)建设用地红线及坐标、绿地、广场、硬地、停车场、水体、体育运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历史文物保护用地及其他特殊用地; ①各类不同类型的用地,除标明范围外,还要用文字清楚标注或用图例 清楚表示; ②不同等级道路的宽度和转弯半径,规划道路中线交点、拐点坐标、中 线转弯半径,规划河涌中线交点、拐点坐标、中线转弯半径,规划高 压线、珠江导治线坐标; ③铁路、高压走廊、规划河涌等各类规划控制线的控制宽度; ④建筑物、构筑物的垂直投影内、外轮廓线,线条应当易于区别并符合 建筑制图规范,.应明确标示建筑首层、外飘裙楼及标准层的外围尺寸。 ⑤保留和规划建筑物的功能性质、层数、建筑高度和编号,其中建筑物 的层数和编号应当易于区别,层数一般标注在建筑物的右上角; ⑥建筑物(包括首层建筑物)与建设用地红线、规划道路边线、规划道 路中线、铁路、高压线或高压走廊、规划河涌和其他规划控制线的距 离、建筑间距(建筑间距以建筑物高度的倍数表示); ⑦配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在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和楼层,以所在的 建筑标号标示; ⑧各级公共绿地的布置,小游园及居住区公园的出入口、路网;

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内容要求一览表

设计说明部分 包含规划用地概况、区位、规划范围、自然条件、周边环境、规划原则及构成要素等方面的分析图说明和文字说明。 用地概况:总体概括性文字说明规划区域的城市职能、经济条件和对于规划区域发展有利的自然、人为因素。 区位:概括性文字说明规划区域的地理、地质条件和地理地质优越性以及所在地的地理历史只能等信息;通过全国范围、省市范围、区域范围和详细城市职能内范围等图例详细说明规划区域的交通、自然资源、经济发展资源和城市发展趋势等情况。 规划范围:文字说明规划区域的用地范围、界定范围道路名称、规划设计用地面积、规划建设内容及重要功能建筑明细和规划依据的文件名称列表;图纸说明规划用地所在地的详细内容,包括:规划用地内地块使用性质、规划用地范围红线、规划用地范围道路名称等图纸内容。 自然条件:文字详细说明规划区域的地质现状,概述规划设计中有关地质条件的利用方式;图纸说明规划用地所在地高程色相示意图、规划设计道路红线、规划用地范围红线、主要地貌特征,包括:山体、河流、沟壑等显著地形的名称、标高等文字数字标注。 周边环境:在地质情况现状图上表达出规划范围红线、规划道路红线、现状照片并在地质现状图上标识出照片内容的实拍位置。 规划原则及构成要素:图面表达方案设计草图和规划总体概念、思路图,配合设计图用文字阐述规划设计的总体目标和设计思想、规划中遵循的设计原则和具体到方案中的应对方式方法,例如生态优先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塑造特色等原则;文字说明规划设计中体现的构成要素,例如文脉、绿模和景观廊道等。 图纸成果部分 包括总图部分和分图图则部分。 总图部分图纸主要有鸟瞰图、方案总平面图、方案设计用地性质图、规划结构分析图、道路系统分析图、景观绿化分析图、空间形态分析图、竖向设计图、市政设施设计图等。鸟瞰图: 方案总平面图: 方案设计用地性质图: 规划结构分析图: 道路系统分析图: 景观绿化分析图: 空间形态分析图: 竖向设计图: 市政设施设计图: 分图图则部分图纸主要有地块编号图及指标表和地块图则。 地块编号图及指标表:用地编号图上除表明地块编号外,还需表明用地的使用性质、道路名称、自然风貌、市政设施符号等重要信息;指标表内容标明用地编号、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等重要信息,并留有备注信息栏。停车泊位中需注明总停车位、地上停车和地下停车位。 地块图则:地块内,图则分文字说明图则和CAD地块图则两部分。 文字说明图则需表达出地块规划设计效果图、地块规划彩色平面图和文字说明三方面。规划设计效果图一般采用地块规划设计鸟瞰图形式,总体表达出地块设计效果;地块彩色平面图表达出地块内建筑的使用性质、层数、建筑职能、地块周边环境设计、停车位、地块所在地

某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威海市黄家夼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概况 1. 区位与环境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市域三面为黄海环绕,东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的大连市隔海对峙,西与烟台市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城市结构,蓬勃发展的经济,已使威海成为国内外令人瞩目的城市。1997年威海被联合国命名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范例城市之一”。 本次规划地段黄家夼居住小区位于威海市中心区西南部,东起古寨东路,西至古 寨西路,南抵环山路,北达烟台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0多公顷。小区内地势起伏较大,区内最高海拔70米,最低海拔26米,总体地形趋势南高北低。区位条件较好, 与老城区毗邻,交通便利。小区西南处自然生态保护较好,山林浓密,水体清澈,空 气清新,是一块独具风格,风景宜人的宝地。 随着中环路的建成通车、烟台路改造工程的竣工,该地段的区位条件进一步提升。 本次规划立足城市形象的塑造,擦亮“住在威海”的金字招牌,力求将该小区规划建 设成高标准生态化示范小区。 2.现状分析 黄家夼小区的北、东、西三面的道路均为城市干道;目前已规划确定基地北面烟 台路红线宽度为50米,东面古寨东路红线宽度为30米,西面古寨西路红线宽度为40米;而基地南面道路为威海市内环快速交通性道路环山路,其在本地段中有一处隧道 横穿基地南部山体。基地内部业已形成一定的路网格局。其中,寨田路横贯小区中部, 成为基地内部东西向的主要道路,而南北走向的潍坊路和新寨路两条道路也已经形成, 已规划确定了断面形式。 基地现状用地主要为黄家夼旧村、威海建设集团机械公司、威海玻璃纤维厂、啤

酒集团库区、田村建筑公司、金谷房地产开发公司、鲸园房地产开发公司、孙家滩建筑公司、4809厂仓库、市开发仓库、市房产装饰公司等十几个单位。其中,有相当的保留用地,包括基地中部山脚处以及基地东部沿古寨东路一侧已建成的若干住宅和单位;同时,沿烟台路一侧,由于烟台路的景观建设,现有后退其道路红线不足30米的建筑除少量保留外,大多数均予以拆除;另外,基地西南部沿古寨西路处威海市酿造厂由于为新建建筑,近期内保留,远期考虑将其搬迁。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年版) 4.《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5.《威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威政发〔1999〕66号) 6.《2002年威海市第三次规划委员会纪要》 7.《威海市黄家夼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 8.1:500现状地形图及其电子文件。 9.国家、山东省、威海市有关的法律、规范和条例。 三、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原则,注意处理好自然环境——住宅建设——人的关系,把居民对居住环境、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三方面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重点,努力把小区规划成具有优美的居住环境、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21世纪新型居住小区。主要创新点和指导原则为: 1.重视城市自然、人文特色的动态延续性 小区规划努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及居民生活模式,使小区融汇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重视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

非常详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要求

非常详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要求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需收集的基础资料, (1)上位规划要求,如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控制条件或当地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设计要点; (2)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数据(水源地、水压、饮用水接入管径、污水厂、基地周边污水管布局与管径、周边雨水管布局与管径,电力电信接入点、燃气气源、燃 气来源方向,当地垃圾收集与处理方式); (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建设用地靠山临河,需要业主单位提供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和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4)中小学、幼儿园、公厕、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5)历史文化资料、山体水体、河流,重要建筑、古树资料。 (6)各类建设工程造价等资料。 2. 修建性详细规划大纲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3.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封面扉页、规划说明书、图纸) (1)封面扉页 1.封面要结合设计内容,有创意、先声夺人。 2.扉页包含规划资质、营业执照、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总规划师以及设计人 员等 (2)规划说明书 1、现状分析; 2、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 3、用地布局; 4、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要求; 5、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6、各项专业工程规划及管网综合; 7、竖向规划;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各项: 1)总用地面积; 2)总建筑面积; 3)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 4)容积率、建筑密度; 5)住宅建筑容积率、 建筑密度; 6)绿地率。 9、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3)图纸 1、区域位置图 2、区位环境图 3、用地现状图(黑白线图1:500) 4、规划条件图 5、规划用地性质图(1:500) 6、规划总平面图(彩色1:500)

小区说明书

甘肃省地震局机关大院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依据及现状分析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1.1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1993)(2002年版)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 50220-95 [附条文说明] 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附条文说明) 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附条文说明) 6、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 50293-1999(附条文说明) 7、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2002(附条文说明) 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附条文说明) 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GJJ83-99(附条文说明) 10、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 50331-2002(附条文说明) 1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附条文说明) 12、《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三版 13、《兰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现状分析 1、概况 甘肃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分所,1962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主管陕甘宁青新五省(区)的地震台站建设和地震监测分析工作,并负责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包头以西的地震烈度工作。1970年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国家测绘局第七测量大队、地质部西北地震地质队合并成立兰州地震大队,由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直接管理,全面负责组织领导西北五省(区)地震工作。1978年在兰州地震大队的基础上组建甘肃省地震局和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两块牌子一套机构。 甘肃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省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会、省地震学会、省灾害防御协会等的办公机构设在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主要包括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救援等职能。 甘肃省地震局机关大院占地面积2.9公顷,合43.5亩,大院现有联建楼(现有住宅楼)、研究生公寓、供热站、物理实验楼、预报楼、学术厅、开闭所、应急住宅楼和防灾大厦主要建筑,以及一些一二层的临时建筑,其中应急住宅楼正在建设中,防灾大厦在做设计图纸,打算今年开工建设。大院内有一定的绿化,地形基本平坦,道路通而不畅。 2、现状存在的问题 ①功能分区不明确,不同功能用地、建筑及交通存在互相交叉及联系不便等情况。 ②各功能区用地比例不合理,不能满足现行相关指标要求。 ③质量差的建筑占有一定的比例,外观显得陈旧、简陋。建筑布局随意而松散,缺乏关联性及整体感。 ④大院内道路系统不完善,在线型及宽度上有诸多不合理处。 ⑤大院内大树较多,环境还可以,但绿化不成系统,布局较散乱。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教程文件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 容

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1、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及图纸包括:规划说明书、现状图、总平面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绿地系统规划图、用地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等文件图纸。 2、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 (3)用地范围内主要道路控制点坐标、道路宽度及出入口的位置; (4)建筑物功能、编号、坐标及室内高程,各建筑物基底面积、层数及高度(列表); (5)建筑间距,建筑物退让(离界或离线)距离; (6)公共设施配套项目功能,设置的具体位置,用地界线等; (7)绿地界线,绿地布局; (8)室外场地各控制点坐标、设计高程; (9)道路控制红线等各类控制线的具体位置; (10)各类用地平衡表和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含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地上泊车数量、地下泊车数量、人口规模、总户数、居住建筑面积、居住人口毛密度、居住人口净密度等)。

3、道路系统规划图:应确定道路等级,道路宽度、控制点坐标、高程、转弯半径,主要道路断面形式,出入口定位坐标、宽度,地上、地下泊车范围和泊车布局、泊车量等。 4、绿地系统规划图:应确定绿地功能、范围、用地面积,选择树种,进行绿地景观和设施设计等。 5、用地竖向规划图:应确定地形地貌的利用,进行土方平衡,确定各控制点的坐标、高程和地面排水方向、坡度、高程等。 6、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燃气各专业管线和管网综合规划等。 规划内容包括负荷预测、外部管线现状、地坪标高、排水管道标高、各类管线走向、管线位置、主要管线管径,并需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初步意见。 7、主要建筑平、立、剖面图。 8、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比例为1:500或1:1000。 第五条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的内容和深度: 1、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的文件和图纸包括:规划设计说明、总平面规划图、工程管线规划及管网综合规划图等文件图纸。 2、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图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 (3)用地范围内道路控制点坐标、高程、道路宽度及转弯半径,出入口定位坐标和宽度,泊车布局等;

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与深度

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的内容及深度 第一条建设用地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的内容: 1、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图纸包括:现状图、区位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绿化配置规划图、用地竖向规划图、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鸟瞰图、建筑单体选型方案、主要建筑的平、立、剖面图等。 2、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包括:现状条件分析、规划原则和总体构思、用地布局、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各项工程管线规划、竖向规划、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含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地上泊车数量、地下泊车数量、人口规模、总户数、居住建筑面积、居住人口毛密度、居住人口净密度等)、用地平衡表、工程量及投资估算等。 第二条建设用地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的深度: 1、规划总平面图应明确: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横断面形式、转弯半径等;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形;建设用地内道路走向、宽度、出入口位置,地上、地下泊车范围和泊车位,尽端式回车场布置等;建筑物功能、编号、基底面积、层数,建筑间距,建筑物退让(离界或离线)距离;配套公共建筑项目、功能、位置、用地界线等;绿地界线,绿地布置;道路控制红线等各类控制线的具体位置。 2、道路交通规划图:应确定道路等级,道路宽度、坡度、

控制点坐标、高程、转弯半径,主要道路断面形式,出入口定位坐标、宽度,地上、地下泊车范围和泊车位,停发车方式,尽端式回车场布置等。 3、绿地系统规划图:公共绿地、专用绿地、宅旁绿地、街道绿地的布置,应确定绿地功能、范围、用地面积,选择树种,进行绿地景观和园林设施与小品布置等。 4、用地竖向规划图:应确定地形地貌的利用,进行土方平衡,确定各控制点与建筑物的坐标、高程和地面排水方向、坡度,挡土墙的形式、规划地面形式、地面排水方式、截洪沟位置等。 5、综合工程管线规划图: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燃气管线与室外消火栓的位置、管径、埋深等。规划内容还包括负荷预测、外部管线现状、地坪标高、排水管道标高、各类管线走向、管线位置、主要管线管径,并需取得相关部门的初步意见。 6、建筑单体选型方案、主要建筑平、立、剖面图。 7、规划设计鸟瞰图或规划模型。 8、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比例为1:500,居住小区级以上为1:1000。

某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 总则 本规划区市政公用设施各种管线均为地下直埋敷设,为协调各种管线之间的分布,各管线沿道路横向原则上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的排布顺序为:电力、电信、给水、供热、污水。具体位置以管网综合道路横断面图为准,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改动。 给排水部分 一、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年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建设单位提出使用要求及相关资料。 建筑专业提供图纸资料。 二、设计范围 规划区内给排水设计包括:给水系统、消防系统、绿化系统、排水系统。 三、给水规划 1、本规划《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确定用水定额,本规划用水定额200L/(人.天),最高日用水量为965.5(m3/d),居民住宅最高日用水量的时变化系数取2.5,其它取2.0,最高日最大小时用水量为113.8(m3/h)。 2、根据《某市中心城给水专项规划2006-2020》及供水公司要求,给水在北京路、西风路西侧新建DN600给水管线上已有预留的DN400管线,可直接接入小区内,区内给水主管管经DN200, 给水管线采用HDPE管, 给水管道接入点压力0.40MPa,但用水高峰期水压难以保证,因此,规划区内设置管网叠压给水系统,平常利用管网压力直供,高峰期采用叠压供水,规划区内的给水管网采用环状管网与枝管网结合供水的形式,泵房设置在A-03地块内。

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蓝图)

蓝图的要求: 1、区位图(可附在现状图或总平面规划图上) (1)、图纸为蓝图,不得使用任何彩色线条或色块; (2)、标明图纸要素:图名、指北针、图例、图标、图签等; (3)、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周围地区的关系等; (5)、独立于总平面规划图时,盖建设单位的印章、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的出图章。 2、规划地段现状图(蓝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制图单位为米 (1)、图纸为蓝图,不得使用任何彩色线条或色块; (2)、标明图纸要素:图名、指北针、比例尺、图例、图标、图签等; (3)、反映规划区的用地范围、标明基地坐标;反映周边地区的场地利用情况,可包括自然条件和建设情况、市政工程设施和工程管线分布,充分考虑规划区内外场地的联系;(4)、标明规划区范围内自然地形地貌、道路、绿化、市政设施及各类用地和建筑的范围、性质、层数等,提出保留、改建、拆除的具体要求; (5)、如现状场地可能出现地质性灾害情况,应标明并提出相应得工程措施。 3、规划总平面图(蓝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制图单位为米 (1)、图纸为蓝图,不得使用任何彩色线条或色块; (2)、标明图纸要素:图名、指北针、比例尺、图例、图标、图签等; (3)、图纸应当清晰、完整反映下列内容: (3.1)、标明各类控制线: 建设用地红线、建筑红线以及其它各类控制线(如河道、高压线走廊等);标注各线之间的距离;基地控制点坐标。 (3.2)、注明与周边环境、道路关系: a 周边道路名称与红线宽度; b 注明与周边相邻地块用地的关系,包括建筑退让距离; c 铁路、高压走廊、规划河道等各类规划控制线的控制宽度。 (3.3)、注明规划范围内各类建筑的功能: a 明确表达建筑、道路、绿化和停车 b各种不同类型的用地(如教育设施等),除标明范围外,还要用文字清楚标注或用图例清楚表示; c 建筑物、构筑物的垂直投影外轮廓线,线条应当易于区别并符合建筑制图规范。 d 保留和规划建筑物的功能性质、层数和编号。其中建筑物的层数和编号应当易于区别,层数一般标注在建筑物的右上角; e 配套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在建筑物的具体位置。 (3.4)、注明规划范围内各部分间距: a 各建筑之间间距; b 建筑物(包括首层建筑物)与建设用地红线、规划道路红线、铁路、高压线或高压走廊、规划河道和其他规划控制线的距离。 (4)、综合技术指标: a 规划用地平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