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液化处理

地基液化处理
地基液化处理

晴翠园210#别墅改造、扩建工程

地基抗液化处理

建议性方案

工程公司

施工方案审批表

施工方案会签表

目录

1.编制依据 (3)

2.工程概况 (3)

2.1工程概述: (3)

2.2地基处理概况: (4)

3.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 (4)

4. 地震液化产生的条件: (5)

5.抗液化处理的施工条件: (5)

6.其他方案选择: (6)

6.1级配砂石: (6)

6.2 灰土: (6)

6.3 施工 (7)

6.4 质量检验 (8)

6.5.方案确定: (9)

晴翠园210#别墅改造、扩建工程

地基抗液化处理方案

1.编制依据

该项工程结构设计对地基处理要求

工程现场及周围环境情况的踏勘数据、调查获得的数据和资料。

设计单位提供(勘察)的水文、地质资料。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J 220-2002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述:

本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温榆河畔,工程坐落晴翠园内,建设内容为在原来建筑南侧加建,同时对已建建筑进行局部拆除、改造工程。

2.1.1工程建筑名称:住宅楼下沉庭院。

2.1.2工程建设地点:朝阳金盏乡温榆河畔晴翠园

2.1.3工程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

2.1.4加建工程面积:~183㎡(包括下沉庭院)

2.1.4加建工程层数:地下一层(为下沉庭院)。

2.2地基处理概况:

2.2.1本工程地基坐落在(4)层细中沙层。地基需进行抗液化处理,设计建议采用碎石挤密桩,设计要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80kpa。

2.2.2地质勘探资料不详。(地质勘探层数及每层高度、标高)

3.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要求:

3.1自然条件:地震基本烈度8度,设计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Ⅲ类。

3.2水文地质:根据勘察资料表明,初见水位埋深为

4.8~4.90m,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1~2m,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为相对标高98m左右。地下水的类型为潜水,其补给以径流及大气降水为主。排泄以径流及蒸发为主。

根据勘察资料表明,本工程施工时需要降水。

3.3工程地基:本工程地基坐落在(4)层细中沙层。地基需进行抗液化处理,设计建议采用碎石挤密桩,设计要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80kpa。

3.4地下二层(包括下沉庭院)抗浮采用毛石混凝土以增加压重。

3.5工程类型:小型工程。

3.6工程勘探资料:没有具体勘探资料。

4. 地震液化产生的条件:

4.1少粘性土受地震力作用后,使使土体积体积缩小、孔隙压力猛增,从而使有效压力减小,使土迅速减小或完全丧失抗剪强度,使土提如液体一样流动或喷出地面,成为地基液化。

4.2内因:沙土“少粘性土”

4.3外因:饱和+地震动

4.4烈度 7、8、9;加速度g ;0.1 0.2 0.4

4.5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和地震液化条件判定,本工程地基需要做抗液化处理。

5.抗液化处理的施工条件:

5.1本工程地基抗液化处理,设计建议采用碎石桩置换+挤密,碎石桩挤密桩施工,需要专用的碎石挤密桩专用机械。该机械属于大型施工机械,体积较大,无论是运输和施工活动中占用空间较大,一般体积为:施工中长度12m左右,宽度4.5m左右,高度25~30m,运输长度15m,宽度3.5m。

5.2施工现场特征:

5.2.1地形特征:本工程属于小型建筑,工程坐落位置低于区间自然地平~2m,道路入口较小。

5.2.2基础特征:基础开挖长度为12.6m,宽度11.2m,基坑底面积小于施工机械的施工面积,基坑深度6m,无法修筑机械运输坡道。

5.2.3四周环境:工程北面为原建筑物,东、南、西均有围墙不能拆除。

5.2.4地下障碍物:地下四周有市政管线,不能拆除或碾压。

5.2.5区间道路:本工程小区内道路宽度约为5m,转弯半径5m,机械进场运输也较为困难。

鉴于以上实际情况分析,采用碎石桩置换+挤密机械施工难以实现。

6.其他方案选择:

6.1级配砂石:

6.1.1选用碎石、卵石、角砾、圆砾、砾砂、粗砂、中砂或石屑(粒径小于2mm 的部分不应超过总重的45%)。

6.1.2应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

6.2 灰土:

6.2.1体积配合比宜为2︰8 或3︰7。

6.2.2土料宜用粉质粘土,不宜使用块状粘土和砂质粉土,不得含有松软杂质,并应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石灰采用新鲜的石灰粉,其颗粒不得大于5mm。

6.3 施工

6.3.1 垫层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施工机械。灰土宜采用平碾。中小型工程也可采用蛙式夯、柴油夯。

砂石等宜用振动碾,平板振动器,蛙式打夯机。

6.3.2 垫层的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通过试验确定。除接触下卧软土层的垫层底部应根据施工机械设备及下卧层土质条件确定厚度外,一般情况下,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可取200~300mm。为保证分层压实质量,应控制机械碾压速度。

6.3.3 粉质粘土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2O%的范围内。

6.3.4 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塘等软硬不均的部位时,应根据建筑对不均匀沉降的要求予以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填垫层。

6.3.5 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坑底上层受扰动,可保留约200mm 厚的土层暂不挖去,侍铺填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严禁扰动垫层下的软弱土层,防止其被践踏。或受水浸泡。同时必须防止基坑边坡坍土混入垫层。

6.3.6 换填垫层施工应注意基坑排水,除采用水撼法施工砂垫层外,不得在浸水条件下施工,采用降低地下水位措施。

6.3.7 垫层底面宜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基坑底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垫层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

粉质粘土及灰土垫层分段施工时,不得在柱基、墙角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缝距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灰土应拌合均匀并应当日铺填夯压。灰土夯压密实后3d 内不得受水浸泡。

垫层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

6.4 质量检验

6.4.1 对灰土、和砂石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用环刀法试验检验;对砂石、矿渣垫层可用重型动力触探检验,并均应通过现场试验以设计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入度为标准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压实系数也可采用环刀法、灌砂法或其他方法检验。

6.4.2 垫层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土。

6.4.3 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丁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 深度处。检验点数量,对大基坑每50~100㎡不应少于1 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 不应少于1 个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 个点。采用贯入仪或动力触探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分层检验点的间距应小于4m。

6.4.4 竣工验收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时,每个单体工程不宜少于3 点。

6.5.方案确定:

6.5.1采用灰土或级配沙石以及换填厚度由设计及业主决定。

液化地基处理方案

液化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地质资料可知,该闸首及涵洞坐落在第②层砂壤土上为液化土层,同时依据以上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可知,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地基处理只需考虑对土体的液化处理措施即可,拟采用振冲法与深层搅拌桩围封两种方案进行方案比选。 ①方案一:深层搅拌桩 深层搅拌桩是用于加固地基一种较为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是通过固化剂水泥浆与外加剂通过搅拌机输送到地基中,产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后,改变原状土的结构,使之形成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和水稳定性,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在方案一中又比较了两种处理方式,其一为深层搅拌桩围封法,其二为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法。 a 、方案一之(一):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法) 根据《深层搅拌法技术规范》(DL/T5425-2009)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的有关规定,深层搅拌桩桩径取为600mm ,桩距考虑复合承载力、土的特性、处理液化土层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取为3倍桩径,即1.8m ,按等边三角形布置。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计算: sk p a spk f m A R m f )1(-+=β 式中:f 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f sk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 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本设计取120kPa ; f pk ——桩体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单桩载荷试验确定; R 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按p p n i i si p a A q l q u R α+=∑=1与 p cu a A f R η=分别计算,取小值; A p ——桩截面面积,m 2; u p ——桩周长,m ; q si ——桩周第i 层土层的侧阻力特征值,kPa ; q p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

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设计

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星港国际项目位于花都区迎宾大道东侧,青石河北侧,毗邻莲堂村,总用地面积101543 平方米。目前项目正进行地质勘探,为配合业主加快售楼部及样板房推进进度,我司项目部在施工图纸未尽完善(仅提供售楼部及样板房区域桩基础图纸)的情况下,积极筹备,准备施工。 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及技术参数为: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为700mm水泥搅拌桩桩长按试桩结果设定,持力层为中砂,搅拌桩进入持力层不少于4M;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量为15%(另掺2%生石膏粉),即每m水泥用量98公斤;复合地基桩顶设置褥垫层300mn厚,采用级配砂石;每根桩上下喷搅两次,提升速度不得大于0.8 米/ 分钟。 工程地质情况:根据钻孔揭露土,自上而下分述为:第一层为回填土,厚度约2.0 米;第二层为淤泥质土,厚度约1.0--2.5 米;第三层为粗砂层(持力层),厚度约 10.0--13.0 米。 二、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是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要材料,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和地基土强制搅拌形成增强体的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工艺分为浆液搅拌法(以下简称湿 法)和粉体搅拌法(以下简称干法);本项目采用湿法施工。 1. 生产准备: (1)在开工前3 天做到场地的“三通一平”(即通电、水、道路,场地平整)工作,施工现场事先应予以平整,必须清除地上和地下的障碍物(包括建筑垃圾、地下管线、电缆等)。遇有明浜、池塘及洼地时应抽水和清淤,回填土料应压实,不得回填生活垃圾。 (2)桩机工作总功率为63.5 KW台,主机电缆为25平方电缆,施工现场采用备用发电机(260 kw)发电满足2台水泥搅拌桩机需要的施工用电容量。 (3)开工前每台桩机校正一次钻杆长度,探测钻头直径和校正深度计,并用油漆在塔身做醒目的标志。 2. 主要机械的配备: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一、引言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 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二、地基的处理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局部软弱土层以及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震专项应急处置方案

地震专项应急处置方案 编制部门: 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

地震专项应急处置方案 1.编制目的 为确保本项目部在地震事故发生时能及时予以控制,有效地组织救援和抢险,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集团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施工现场发生地震灾害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和处置。 4.应急预案体系 项目部应急救援体系见7.1。 本预案为项目部专项应急救援处置方案。 5.应急救援方针与原则 实施专项应急救援处置方案以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为指导方针,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统一指挥、高效协调和持续改进的思想。 6.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我项目部是建筑安装施工企业项目部,部分施工现场于地震带上。在建工程及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的抗震强度较低,一旦发生地震容易发生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有些深基坑工程在地震发生时时常发生坍塌事故,塔吊等起重、垂直运输机械也易发生事

故。因此,建筑施工场地在地震发生时较易成为受灾严重场所。 7.组织机构及职责 7.1应急组织体系 7.1.1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7.1.2组长职责: 根据施工所在地政府发布的地震应急救援命令,全面指挥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7.1.3副组长职责: 7.1.3.1协助组长负责工地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协调、组织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设备、物资和人员; 7.1.3.2向组长提出应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 7.1.3.3保持与事故现场有关方面的直接联系; 7.1.3.4组织相关技术和其他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重大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7.1.3.5定期检查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部门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 7.1.4领导小组职责: 7.1.4.1指导生产安全措施落实和监控工作,减少地震发生时产生的灾害损失; 7.1.4.2负责建立应急队伍、建立通讯与警报系统,储备抢险、救援、救护方面的装备、物资; 7.1.4.3完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依据; 7.1.4.4收集和整理在应急反应技能演练和实施中所获得的信息; 7.1.4.5做好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及与公共救援部门联系工作; 7.1.4.6向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政府报告事故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发出紧急救援请求。 7.1.4.7编制地震专项应急处置方案,做好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开展对职工的防震知识、自救和互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7.1.5常设机构 7.1.5.1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设在项目部(电话为:)。 办公室负责指导各工地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方案,做好应急救援专业队

遭遇较厚液化土层时的地基基础设计型式比选

遭遇较厚液化土层时的地基基础设计型式比选 摘要:宿迁市洋河开发区地处江苏省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地貌,地层沉积年代新,液化土层较厚,当地在遭遇到此种情况如何来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关于消除或减轻液化土影响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本文以一个具体工程为例,通过多种基础型式在技术、工期和经济上的对比分析,反映出在荷载分布比较均匀的规则多层建筑遇到类似的地基情况下,最终选择柱下条形基础+局部换填一定深度的液化土层作为本案的基础设计型式是可行的。 关键词:消除或减轻液化土的影响震陷柱下条形基础砂石换填 1、工程概况及场地说明: 某工程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洋河开发区,由多个4~5层的单体建筑组成,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均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工程所在场地地处平原区,地势平坦,地层分布较稳定,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存在,但存在较厚液化土层分布,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潜水,浅层潜水主要赋存于第①~④层土层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入渗补给,稳定水位埋深约为1.00米。具体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表如下表一: 表一 2、工程的特点及设计重点: 本工程的建筑单体上部结构均采用多层框架结构体系,柱网相对规整(某建筑单体一层平面图如图一所示),结构平面及竖向体型简单、规则,荷载分布比较均匀,上部结构设计为常规框架结构设计,但经过仔细分析本建设场地土层的分布情况,发现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当中必须妥善解决,现将罗列如下: 本建设场地的土层分布中②、③、④、⑤-1层土均为可液化粉土,液化土层厚,液化等级为中等,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第4.3.6条中

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皓月花园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编写: 审核: 深圳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

、工程概况 皓月花园位于龙华镇梅龙公路樟杭村路段东侧。其原始地貌为山前坡地,现已大部分经堆填整平,场地西侧砌有高达12 米的挡土墙,东侧边缘为丘坡(将继续平整),场地总体地形较平。拟建建筑物为34 栋层住宅楼和一栋三层会所,均为框架结构,属二级建筑物。 二、工程地质情况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场地地质条件 1、地基土工程地质特征及承载力本工程拟建在湛江市霞山区南部的霞宝工业区内,原湛江东兴厂南北两侧。场地范围内所见地层的岩土类型较,根据土层工程地质性质、时代成因的不同,勘察报告将钻孔揭露深度内地基土层划分为11 个工程地质层。其特征如下: ①素填土:暗褐色、暗黄色等,稍湿、松散。主要由砂性土及粘性上 组成。局部夹碎石砖块,含有机质,具腐臭味。层厚0.50m~ 2.2m,层顶 标咼4.69m~7.1m,该层不宜作地基持力层。 ②粉砂、粉土:以粉质粘土为主,暗黄色~黄色,湿~饱和,松散.含较多量中细砂砾.层厚1.0m?3.5m,层顶标高2. 91m~6. 56m。地基承载力特性值为90kPa。 ③中砂:浅褐红色棕红色等,饱和,松散?稍密;次圆?次棱角状,以中粗砂粒为主,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底部夹1 ~ 2cm 铁质层。层厚1.25m?6.20m,顶板埋深2.0m?4.0m,层顶标高1.61m?5. 0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kPa。 ④粉质粘土:紫红、浅黄、灰白等色相杂。湿,可塑,局部硬塑;层 厚0.4m?5.00m,层顶深度3.45m~ 8.30m,层顶标高-1.690m ?2. 720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50kPa。 ⑤粉土:紫红、浅黄、灰白等色相杂。湿~很湿,松散~稍密;局部

地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号:AQ-BH-00152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地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On site disposal plan of earthquake accident

地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1.事故特征 1.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会导致人员伤亡、办公楼和综合楼等建筑物倒塌、财产损失等;易引起采空区塌陷、有毒有害气体涌出、边坡及排土场出现滑坡等危害。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东胜地区发生里氏7.0级地震造成采空区塌陷、边坡及排土场出现滑坡、办公楼及住宅楼倒塌。 1.3事故发生可能造成危害程度 由于事先地质部门提前预测并发布了地震信息,人员及安全转移并未有人员伤亡,只是办公楼中所有财产未及时转移受到损失。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牲畜异常兴奋,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气象异常、地声异常、

地光异常、地气异常、地动异常、地鼓异常、电磁异常等现象。 2.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长:现场值班矿领导及值班人员。 副组长:现场值班段领导 成员:现场各个班组成员、现场工作人员。 职责:现场发生事故后,值班矿领导负责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处理突发灾变以及事故汇报,并启动相关的救援小组,进行救援行动。现场灾难矿内无法处置的向上级汇报,上级指挥部判断灾情大小并组织救援或向上一级汇报。如果现场符合级别时应简化报告程序,直接通知到救护大队。矿级指挥部及救援小组负责组织全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系统应急救援过程。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生活服务部和医务室做好临震物资的储备工作;及时搭建临时避震场所,备好床位和照明设备等;临时救治点应准备好医疗

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及比较

地基处理 结课论文 题目: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 指导教师:赵少飞 班级:土木B07-2 姓名:李晗 学号:200705024205 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法及特点 摘要:本篇文章就是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液化地基的形成原因,对液化地基的几种处理方法的特点对比及其适用情况。 关键词:地基液化、地基处理、换填法、强夯法、碎石桩、砂桩 正文: 一、地基液化及其危害 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地基的液化现象。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和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时间等。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 二、处理方法 我国现在对于地基处理方面还不是很成熟,特别是在一些湿陷性黄土的地区以及中砂土易发生液化的都很难处理。关于具体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等。 1、换填法 换填法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根据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换填法不仅可以解决工程地基处理问题,而且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并且可缩短工期等。 此种方法原理相对简单,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选择垫层种类即可,但多适用于中小型建筑场地,对于道路工程或者换填材料不充足地区并不合适。 2、强夯法 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原理:利用起重设备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使其自由下落,以一定的冲击能量作用在地基上,在地基土里产生极大的冲击波,以克服土颗粒间的各种阻力,使地基密实,从而提高强度,减少沉降,消除湿陷性或者提高抗液化能力。当全液化地基路段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建(构)筑物的承载条件需要以及各种处理方案的成本比对,选择既能达到要求,成本又较低的处理方法。 1.物理性质 粘粒含量较多,塑性指数Ip一般大于17,属粘性土。软粘土多呈深灰、暗绿色,有臭味,含有机质,含水量较高、一般大于40%,而淤泥也有大于80%的情况。孔隙比一般为1.0~2.0,其中孔隙比为1.0~1.5称为淤泥质粘土,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由于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学性质也就呈现与之对应的特点--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度。 2.力学性质 软粘土的强度极低,不排水强度通常仅为5~30kPa,表现为承载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过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软粘土尤其是淤泥灵敏度较高,这也是区别于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标。 软粘土的压缩性很大。压缩系数大于0.5MPa,最大可达45MPa,压缩指数约为0.35-0.75。通常情况下,软粘土层属于正常固结土或微超固结土,但有些土层特别是新近沉积的土层有可能属于欠固结土。渗透系数很小是软粘土的又一重要特点,一般在10-5~10-8cm/s之间,渗透系数小则固结速率就很慢,有效应力增长缓慢,从而沉降稳定慢,地基强度增长也十分缓慢。这一特点是严重制约地基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3.工程特性 软粘土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 杂填土主要出现在一些老的居民区和工矿区内,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遗留或堆放的垃圾土。这些垃圾土一般分为三类:即建筑垃圾土、生活垃圾土和工业生产垃圾土。不同类型的垃圾土、不同时间堆放的垃圾土很难用统一的强度指标、压缩指标、渗透性指标加以描述。杂填土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划堆积、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厚薄不均、规律性差。因而同一场地表现为压缩性和强度的明显差异,极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通常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4.对应措施 结合本工程地基土的具体特征,施工现场采取了以下措施: 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所产生的较大夯击能来夯实浅层地基,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获得一定厚度的持力层。 施工要点:施工前应试夯,确定有关技术参数,如夯锤的重量、底面直径及落距、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夯实前槽、坑底面的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夯实时地基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大面积夯时应按顺序;基底标高不同时应先深后浅;结束后,应及时将夯松的表土清除或将浮土在接近1m的落距夯实至设计标高。 5.换土垫层 就是将独立基础下面一定厚度的软弱土层挖除,然后以中砂、粗

地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地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会导致人员伤亡、办公楼和综合楼等建筑物倒塌、财产损失等;易引起采空区塌陷、有毒有害气体涌出、边坡及排土场出现滑坡等危害。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东胜地区发生里氏7.0级地震造成采空区塌陷、边坡及排土场出现滑坡、办公楼及住宅楼倒塌。 1.3事故发生可能造成危害程度 由于事先地质部门提前预测并发布了地震信息,人员及安全转移并未有人员伤亡,只是办公楼中所有财产未及时转移受到损失。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牲畜异常兴奋,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气象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地气异常、地动异常、地鼓异常、电磁异常等现象。 2.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长:现场值班矿领导及值班人员。

副组长:现场值班段领导 成员:现场各个班组成员、现场工作人员。 职责:现场发生事故后,值班矿领导负责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处理突发灾变以及事故汇报,并启动相关的救援小组,进行救援行动。现场灾难矿内无法处置的向上级汇报,上级指挥部判断灾情大小并组织救援或向上一级汇报。如果现场符合级别时应简化报告程序,直接通知到救护大队。矿级指挥部及救援小组负责组织全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系统应急救援过程。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生活服务部和医务室做好临震物资的储备工作;及时搭建临时避震场所,备好床位和照明设备等;临时救治点应准备好医疗器械和药品。 3.1.2后勤保障部、供应站做好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的调集和储存等工作,及时将易燃、易爆和有毒物资转运到安全地点存放。 3.1.3综合办按场所将地震疏散路线设明显标识,并划定避震地点。 3.1.4生产指挥中心做好应急通讯保障工作,保证及时接收和传达相关部门对地震工作的要求和部署。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目录 一、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1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2CFG桩复合地基设计 (1) 3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 4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目的及要求 (4) 二、地基加固机理及工艺流程 (4) 1加固机理 (4) 2施工工艺流程 (5) 三、设计计算 (6) 1加固范围 (6) 2加固深度 (6) 3加固设计计算书 (6) 四、桩体直径、材料、填料量及桩体抗压强度 (9) 五、褥垫层设计 (9) 六、质量检验 (9) 七、施工方案 (9) 1施工方法 (10) 2施工机具、设备配置 (10) 3劳动力配备 (10) 4施工用水、用电来源 (10) 八、施工组织保证体系 (10) 1组织机构 (10) 2主要施工人员配备 (11) 九、施工进度安排 (11) 1工期 (11) 十、质量保证体系(附图: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一览表) (12) 1质量等级 (12) 2保证措施及体系 (12) 十一、安全保证措施(附图:工程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13) 十二、文明、环保施工措施 (13) 附图:CFG桩平面布置图

恒宇·时代天街1#楼 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 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拟建的恒宇·时代天街项目场地位于成都市大邑县晋原镇西岭大道与川西环线交汇口西北侧,该工程由成都恒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兴建。拟建场地北侧为香槟大道楼盘,西侧为正在修建的工地,南侧为西岭大道,东侧为川西环线道路,交通十分方便。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42930.00㎡,规划总建筑面积157498.19㎡,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20216.93㎡,地下建筑面积约34995.07㎡。各拟建建筑物性质见表1.1。本工程由湖南方圆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 拟建物性质一览表表1.1 根据四川科建地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2014年10月提供《恒宇?时代天街1#楼补充勘察》(电子版)报告,粉质粘土等物理特性力学性能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粉质粘土、粉砂等加固处理,以达到施工结束后满足建筑结构设计单位技术要求:承载力特征值≥450KPa,压缩模量≥18.0MPa。 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对基底标高以下粉质粘土(可塑)、粉砂、含卵石粉质粘土进行处理。桩端持力层为含卵石粉质粘土或可塑粉质粘土,桩端进入持力层内不小于1.0m。 2、CFG桩复合地基设计 2.1 设计依据 ①《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地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格式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地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格 式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23143地震事故现场处置方案格式 Model format of earthquake accident site treatment plan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1.事故特征 1.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会导致人员伤亡、办公楼和综合楼等建筑物倒塌、财产损失等;易引起采空区塌陷、有毒有害气体涌出、边坡及排土场出现滑坡等危害。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东胜地区发生里氏7.0级地震造成采空区塌陷、边坡及排土场出现滑坡、办公楼及住宅楼倒塌。 1.3事故发生可能造成危害程度 由于事先地质部门提前预测并发布了地震信息,人员及安全转移并未有人员伤亡,只是办公楼中所有财产未及时转移受到损失。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牲畜异常兴奋,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气象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地气异常、地动异常、地鼓异常、电磁异常等现象。 2.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长:现场值班矿领导及值班人员。 副组长:现场值班段领导 成员:现场各个班组成员、现场工作人员。 职责:现场发生事故后,值班矿领导负责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处理突发灾变以及事故汇报,并启动相关的救援小组,进行救援行动。现场灾难矿内无法处置的向上级汇报,上级指挥部判断灾情大小并组织救援或向上一级汇报。如果现场符合级别时应简化报告程序,直接通知到救护大队。矿级指挥部及救援小组负责组织全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系统应急救援过程。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生活服务部和医务室做好临震物资的储备工作;

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一、检测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设计单位提供的《检测任务书》 二、CFG桩检测 CFG桩检测项目包括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和桩体完整性检测。(一)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 1、检测方法 采用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2、仪器设备 拟采用RS-JYB静载荷测试系统,改测试系统每套由以下设备组成: 油压千斤顶 2000KN 1台 位移传感器 4只 压力传感器 1只 桩基静载荷测试分析系统 1台 电动油泵 1台 钢梁、承压板及其他附件若干。 3、检测数量

工程总桩数%~1%,且每个单体工程场地测点数不少于3根。具体检测数量可参考《检测任务书》,具体桩号随机抽取或由监理现场确定,对施工有疑问的桩必须检测。 4、试验要点 (1)载荷装置 采用承重梁加配重反力装置,用千斤顶配合高压油泵施加反力,试验补载、控制加荷量、记录沉降位移均有仪器自动控制。 (2)加载与沉降观测 ①试验加载量 采用国标规定的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最大荷载大于设计要求值的两倍。 ②加载分级 加荷级差取最大加载量的1/8~1/12,第一级载荷加倍。 ③相对稳定标准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小时读记一次。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观测。 ④静载荷试验加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a、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压板周围出现明显裂缝。 b、累计的沉降量已大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6%。 c、总加载量达到设计要求值的两倍以上。 ⑤桩头处理

地震现场处置方案

地震现场处置方案 1 应急物资及药品 水、担架、夹板、医用品(纱布、绷带、红药水或紫药水等) 2 地震应急措施 室内应急 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然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感觉,都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地声脆,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震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地震时造成钢筋混凝土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毕竟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后的强余震所致。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除了具有刚性外,还有相当的韧性。这就是主震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摧毁混凝土建筑物的原因。所以,

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室内避震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至户外。撤离时注意保护头部,最好用枕头、被子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万一大楼倒塌,就近躲避也会造成一定的伤亡,但这个伤亡的数字必定远远低于盲目外逃时在门口挤成一团所造成的死伤人数。其原因在于大楼倒塌总会存在一些死角或空隙, "在坚实家俱和小跨度房间等处形成的可能性较多。所以,相对来说,就近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公共场所,如电影院或高层楼房的教室上课或宿舍学习、休息等,当你感到地震时,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挎包或枕头顶在头上,选择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场所,屈身蹲在排椅、课桌或坚实的家俱下,等待地震平息后,再有秩序地撤离到空旷处,若房屋受损造成危房,不要急于返回取东西,以免接着可能发生的余震造成房屋倒塌被压埋。撤离时,最好不使用电梯,以访因停电困于电梯内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室外应急 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最庆幸的事。这时不要冒着大地颤动的危险往室内取物或救人。经统计,在地震发生的那十几秒至一分钟时间内,人们进入建筑物被砸伤的机率最大。 自救 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不受伤,也有可能被

液化地基危害及处理方法研究

液化地基危害及处理方法研究 摘要:土层液化会导致地基产生形变,从而造成对地 基上建筑物的损害。在地震区进行建筑工程,需要考虑砂土地基的液化问题。本文研究了地基液化形成的条件,液化地基危害,提出防止地基液化的思路,研究了防止地基液化的处理方法。本文的研究对于在震区进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地基液化危害 0 引言松散的砂土,含水达到饱和后,受到外界动力作用时, 颗粒间隙间水压力急剧上升,水压力尚未全部消解时,砂土、粘砂土接触点传递的压力减小,砂土颗粒呈现悬浮状态,成为液体状态而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出现液化现象,使地基承载力消失,此即土层的液化现象。土层液化会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液化土向低处流动,从而造成对地基上建筑物的损害。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在地震区进行建筑工程,需要考虑砂土地基的液化问题。 1地基液化形成的条件砂土液化形成的条件与砂土粒径、砂土密度、砂土层埋 深、地下水位、地震强度、地震持续时间等因素有关。砂土

粒径是决定砂土液化的重要因素。砂土粒径在0.075~0.100 毫米之间时,砂土更容易发生液化现象。通常粒径在 0.075~0.100 毫米之间砂土含量达到总重40%以上时,砂土液 化可能性增加。砂土相对密度影响砂土的动力稳定性,是决 定砂土液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砂土相对密度小于70%时, 容易发生液化现象,砂土相对密度大于70%时,不会发生砂 土液化现象。粘性土影响砂土液化,砂土中粘粒含量越高,越不容易发生砂土液化。砂土层越深,覆盖压力大,不易发 生砂土液化现象,在有效覆盖压力小于50 千帕的区域,易发生砂土液化现象。地震烈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越易发生砂土液化现象。 2地基液化的危害 2.1 砂土液化的危害的表现地震是引起砂土液化的主 要原因,另外机器振动、打桩和爆破,也可以引起砂土的液化。砂土液化的变形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沉陷,或者造成地基液化流滑形成滑裂,造成房屋开裂,铁路轨道悬空或拉裂,路面塌陷、开裂、坍滑,桥梁折断,河道淤塞,农田掩埋,坝体失稳等。 2.2砂土液化危害的特点①砂土液化危害多出现在地 震之后,喷砂喷水、地基失稳、房屋倒塌常发生在地震之后,说明地震产生了降低砂土强度的作用,地基液化失稳是在静力作用下产生的; ②砂土地基液化对建筑造成的震害,主要以倾斜、沉降为主,倒塌建筑占的比例比较小;③液化砂土层有一定的减震作用,可以削弱地震波,所以在地震持续时间短时,砂土液化区受到的地震破坏比非液化区轻; ④液化产生后,液化砂土层会发生大面积流动,即使液化层水平分力很小,也会产生砂土层的大面积滑动。 3防止地基液化的思路①控制砂土层水分含量,控制砂土层的渗 透性,增加砂

地震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地震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切实加强防震抗震工作的管理能力,确保在地震前做好人员和物资的各项准备工作,临震能迅速进入应急状态,震后能有效投入救灾工作,不断提高地震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结合XX〔2014〕13号文件要求,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根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甘孜藏族自治州地震应急预案》、《雅江县地震应急预案》、XX”文件要求制定。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水电工程XX办公及生活场所和的施工区地震灾害事件。 1.4工作原则 (1)实施应急救援预案以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优先为指导方针,体现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统一指挥、高效协调和持续改

进的思想。 (2)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团结合作,快速反应;齐心协力,最大限度内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 (3)本着“防重于抢,预防为主”的原则,为确保施工生产进度目标的实现,把人员伤亡事故可能对工程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危险性分析 2.1XX单位概况 XX成立于2013年1月,承担了XX开挖Ⅰ标、XX开挖Ⅱ标、大坝工程标和泄水建筑物工程标等工程项目。 XX现有坝肩开挖项目部、总监工作部、技术质量部、合同部、安全环保部组成。 2.2危险性分析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且地震灾害不可预见性及其危害性,地震灾害损失包括地表断裂、山体滑坡以及阻塞河道和洪水泛滥、地陷和砂土液化、建筑物倒塌破坏及其次生灾害,使生命线工程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破坏,经济与生产活动停滞(停工、停产等),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等等。 (1)地震可能带来边坡失稳垮塌,危及基坑或下部施工人员安全。 (2)地震可能造成正在施工中的建筑设施、隧道等结构

关于液化地基的若干问题

建筑工程概论 结课论文 课题:关于地震液化地基的若干问题指导教师:高金川、郑明燕 班级: 54081 姓名:原少云 学号: 20081000484

关于地震液化地基的若干问题 摘要:近年来,地震频发。由地震引发地基失稳而造成严重工程事故的事件也此起彼伏。对工程界人士来说,充分了解地基土在地震中的液化机理及其判定和处理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介于此,故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一下关于液化地基在地震过程中形成机理、危害、判别、处理方法及使用条件。 关键词:地基液化、地基处理、换填法、强夯法、碎石桩、砂桩 正文: 一、地基液化机理及其危害 饱和沙土因地震而受到强烈震动,使沙粒处于悬浮状态,丧失强度,致使地基失效的现象称为砂土液化或地震液化。这种现象在一些饱和的粉土中也会发生。 其机理为: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砂粒间相互位置产生调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沙土要变密实就要排水,但在急剧变化的周期性地整力的作用下,伴随沙土孔隙度减小而透水性变弱,因而排水通道越来越不通畅。应排出的水来不及排走,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于是就产生了剩余孔隙水压力(超孔隙水压力)。根据地基土的有效应力原理(()[]φμμστtg 0?+-=)可知,当超孔隙水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沙土颗粒间的有效应力会变为零。在这个时候地基土就会像水一样完全丧失抗剪强度,而导致地基失稳,上层结构就会遭到严重破坏,这就是地基土液化的机理! 由此可见,发生液化现象,土质多是松散的砂土或粉土,而且受到震动和水的作用。影响液化的因素主要有:颗粒级配、透水性能、相对密度、土层埋深、地下水位、地震烈度及地震持续时间等。疏松饱水的细沙土和粉土容易液化:饱水沙土埋藏越浅、沙层越厚,则液化的可能性越大。当饱水沙层埋深在10-15m 以下时就很难液化了。 地基液化会对地表的影响表现在喷砂冒水、堤岸滑塌、地面开裂、不均匀沉降等,对其上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 二、液化地基的判别方法 (1)初判条件 根据饱和沙土或饱和粉土的地质年代、场地抗震设防烈度、粘粒含量和上层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初步判别地基土是否可能液化。 (2) 进一步判别 当初步判别认为需要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取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注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由锤击数基准值根据相关公式求的!

液化土

液化土 一、土体液化及分布情况 土体液化是指饱和状态的砂土或粉土在一定强度的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类似液体的性状,完全失去强度和刚度的现象。 土体的液化现象:松散的砂土和粉土,在地下水的作用之下达到饱和状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土体受到震动,会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使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这短暂的震动过程中,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使原来由土颗粒间接触点传递的压力(有效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土层会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这就是土的液化现象。 土壤液化主要发生在砂质土壤为主并且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例如:海岸地区、河水行经的冲积平原区或旧河道分布区等。这些区域常分布一些充满地下水而饱和的疏松砂土,由于它们本身的结构较弱,很容易因为外力而发生土壤结构的改变。在平时,地下水的压力与土壤层间的压力维持一个平衡状态,地下水与土壤层之间保持接口上的稳定,并不会侵入上面的土层。但是当地震发生受到应力的影响时,地下水的移动情形将大过砂土能将多余水分排出的速率。这时土体孔隙中的水压力,由于来不及消散而累积上升,并导致土壤剪力强度降低。当此情形继续演变,孔隙水压会增大到足以使土粒在孔隙水中悬浮,这时土层颗粒的承载力顿时会被水给取代,土壤结构内部会变成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的情形,最终导致整个地盘失去承载力并且大量变形。此时若砂土层液化的位置较浅,或者地表分布疏松的孔隙,泥水还可借着压力沿着裂隙喷发到地表,形成喷砂的现象。 二、土体液化的机理和危害 大量实验和历史表明,土体液化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土体必须处于饱和状态;二是要有一定条件的动荷载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具有上述两个条件的土体都能液化。饱和的土在受到动荷载的往复剪切作用下,颗粒排列将趋于密室(剪缩性),如果土的透水性很差的话,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将会很难排出,从而导致

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案

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案 本合同段软土地基处理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换填砂垫层、干砌片石、碎石垫层、预压与超载预压、土工布、单向土工格栅、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搅拌桩。施工时间安排在2002年11月11日至2003年8月31日。 软土路基处理时遵循的施工原则 施工季节:优先安排在非雨季节施工,根据气象预报资料选取在连续降雨量少时间施工。本合同段软土地基处理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换填砂垫层、干砌片石、碎石垫层、预压与超载预压、土工布、单向土工格栅、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搅拌桩。施工时间安排在2002年11月11日至2003年8月31日工序安排:采用机械化快速施工,开挖、换填、防护加固、防排水各项设施等工序一气完成,尽量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严格按照各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软基段的涵洞工程,在路基预压期满,沉降基本完成后在开槽施工。 1.一般路堤浅层处理施工 采用排水砂垫层,土工格栅设置在排水垫层顶部,坡角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护坡背后设置土工布反滤层。 1.1.换填砾类土垫层 1.2砂垫层施工工艺框图。 砂选用中粗砂,在开工前对砂场进行调查,并及时取样进行分析,主要测定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含量,选择符合设计标准的砂方可使用。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分层填筑:砂垫层分两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5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摊铺整平:为了保证路堤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初平,刮平机进行二次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洒水或晾晒: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在相同的碾压条件下,当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密实度最大,填料含水量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3%

液化土

液化土 化土 定义:液化是指饱水的粉细砂或轻亚粘土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瞬时失掉强度,由固态变成液体状态的力学过程。砂土液化主要是在静力或动力作用下,砂上中孔隙水压力上升,抗剪强度或剪切刚度降低并趋于消失所引起的。 饱和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的液化判别及相应的地基处理,对位于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的建(构)筑物和管道工程可不考虑。 在地面以下15m 或20m 范围内的饱和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为不液化或不考虑液化影响: 1 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设防烈度为7度、8度时; 2 粉土的黏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 注:黏粒含量判别系采用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测定,采用其他方法时应按有关规定换算。 3 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dud0+db-2 (4.3.2-1) dwd0+db-3 (4.3.2-2) du+dw1.5d0+db-4.5 (4.3.2-3) 式中du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m),淤泥和淤泥质土层不宜计

入; dw地下水位深度(m),宜按工程使用期内的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当缺乏可靠资料时,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 db基础埋置深度(m),当不大于2m 时,应按2m 计算; d0液化土特征深度(m),可按表4.3.2采用。 表4.3.2 液化土特征深度(m) 饱和砂土或粉土经初步液化判别后,确认需要进一步做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当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 1 当ds15m 时: (4.3.3-1) 2 当ds15m 时(适用于基础埋深大于5m 或采用桩基时): (4.3.3-2) 式中ds标准贯入点深度(m); Ncr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N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应按表4.3.3采用; c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应取3计算。 表4.3.3 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0) 当地基中15m 或20m 深度内存在液化土层时,应探明各液化土层的深度和厚度,并按下式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 (4.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