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来中药防治流产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少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少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少研究进展王玉超;师伟;刘金星【摘要】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少是人工流产常见远期并发症之一,可发展为不孕症、闭经,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结合近年来有关中医复方及外治法治疗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少的临床研究成果,从病机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肾虚、血瘀、肝郁为本病的常见病机,具体治疗以辨证论治、按照月经四期论治以及三补一攻法为主,结合中医外治法如针灸、外敷等亦见显著疗效.【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8(035)004【总页数】4页(P122-125)【关键词】人工流产;月经过少;中医药;研究进展【作者】王玉超;师伟;刘金星【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月经过少指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不足2日,甚或点滴即净者。

此为症状诊断,可见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中。

临床导致月经过少的原因众多,如性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异常、卵巢早衰、人工流产后等。

人工流产为避孕失败的有效补救措施之一,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据国家卫计委统计,2013年以来我国每年约有1 300万人次的人工流产,且趋于低龄化,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比例呈升高趋势。

月经过少作为人工流产常见远期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闭经、不孕,严重影响女性家庭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谐,因此对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少的及早诊断、及时正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研究显示,人工流产后月经过少多与手术过度损伤宫颈及子宫内膜、突然终止妊娠致内分泌紊乱等因素相关[1],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

现将近年来关于本病的中医药相关研究进展作下列综述。

1 病因病机1.1 月经的发生机理《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论》中载“经血为水谷之精气……施泄于肾”。

中药联合防治人工流产术并发症250例

中药联合防治人工流产术并发症250例

中药联合防治人工流产术并发症250例吴叶欢;林青梅;潘晓薇;黎敏【摘要】目的观察裸花紫珠片联合益母草膏防治人工流产术并发症的疗效.方法试验组250例,术后当天始服用裸花紫珠片联合益母草膏;对照组250例,术后当天始服用头孢拉定胶囊联合益母草膏,对2组进行对比观察术后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及术后感染率.结果试验组对人工流产术后出血量、出血时间的疗效,均较对照组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预防术后感染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裸花紫珠片联合益母草膏防治人工流产术后出血、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2(010)016【总页数】1页(P57-57)【关键词】人工流产;手术并发症;裸花紫珠片;益母草膏【作者】吴叶欢;林青梅;潘晓薇;黎敏【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佛山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佛山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佛山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佛山528200【正文语种】中文人工流产术后出血、感染是妇产科常见病症,临床上人工流产术后多采用口服抗菌素联合子宫收缩剂来预防术后出血和感染,虽预防效果明确,但增加了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应用裸花紫珠片联合益母草膏预防人工流产术后出血、感染的患者25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早孕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妇女500例,年龄为19~32岁,平均年龄25岁;孕期为45~60d;无合并疤痕子宫,无手术禁忌症,术前无合并感染,既往人流次数控制在2次以内的病例。

随机分成试验组250例,对照组250例,2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孕产次、术前体温、血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药现代研究进展
发 性 流产 的 中 医药 现 代研 究进展
冯 晓玲 代 立 霞。 倪 雪萍 匡洪影 王玲。 李娜
【 关键词 】 复发性流产 ; 病因病机 ; 辨证论 治 ; 实验研究 【 中图分类号 】 742 【 R 1.1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17 — 632 1)5 05 — 3 63 6 1(02 0 — 48 0


病 因病机 研究
夏桂成 …认 为 , 致本 病 的重 点 因素 是 心 肾不 导
交 , 以肾虚为 前提 。李 光 荣 _ 提 出 , 肾虚 弱 , 尤 2 脾 气
血 不 足 , 瘀 损 胎 致 使 本 病 发 生 。马 宝 璋 等 认 血 为, 复发性 流 产 患 者 除 肾 脾 两 虚 外 还 有 心 阳气 虚 。 此 外 , 有很 多医家 通 过 病证 结 合 总 结 出不 同病 因 亦 对 应不 同的证 型 。如 罗颂 平 等 认 为 , 肾虚 血 瘀 为 抗 精子 抗 体 阳 性 患 者 的 主 要 发 病 机 制 。李 大 金 还 报道 , 明带抗 体 阳性 者 多为 阴 虚火 旺所致 。汤 透 月 萍 提 出 , B 血 型 抗 体 升 高 型 R A 的 中 医 发 AO S
弱 , 以 肾虚 为 主。 尤
除辨证 治疗 外亦 有 医 家病 证 结合 治 疗 : 玛 建 李 等 ¨ 抗子宫 内膜抗 体 、 滋养 层抗 体 阳性致 复 发 把 抗
性 流产辨 证为 肾虚 血瘀 血 热 , 给予 口服 养 血安 胎 颗
粒( 菟丝 子 、 断 、 续 当归 、 白芍 、 母 草 、 子 肉 、I 益 莲 川 芎 等) 治疗 , 时服 用 知 柏 地 黄 丸 。血 瘀 重 者 加 血 府 同 逐 瘀 口服 液 ; 瘀 伴 有 大 便 秘 结 者 加 大 黄 廑 虫 丸 。 血 治疗 3个 月后 , 抗体转 阴率达 9 .% 。王 喜 梅 报 09 道 , 用滋 阴降火 中药 治 疗 因透 明带抗 体 引起 的免 应

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的研究思路及进展

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的研究思路及进展

中医药防治自然流产的研究思路及进展刘新玉,郜洁,罗颂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关键词]中医药;自然流产;免疫调节[中图分类号]R71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49(2011)11-1412-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2819/H2711)自然流产(SA )是妇科常见生殖障碍疾患,其发病率高为10% 15%。

且SA 有反复发作的倾向,SA 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称为复发性流产(RSA )[1],其病因涉及包括胚胎因素(染色体、孕卵发育、胎盘异常等)及母体因素(解剖、感染、内分泌功能、免疫因素)等多个方面,其中以内分泌功能异常和免疫因素为多见[2],但还有30% 40%的SA 原因不明。

该疾病不仅有碍妇女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研究SA 的防治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医学把先兆流产归属于“胎漏”、“胎动不安”,RSA 归属于“滑胎”的范畴。

古今中医药文献中包含有较多宝贵的诊治方略,亦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近年来中医学者在内分泌功能异常及免疫性SA 的防治及机制探讨等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并有所发现,现总结如下。

1中医药对妊娠内分泌调节作用的研究反复流产的内分泌因素包括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以及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等。

内分泌异常的最终结果是影响性腺轴功能导致卵巢分泌黄体酮不足,使分泌期子宫内膜腺细胞糖、肽分泌不足,影响子宫内膜的增殖、分化,影响胚胎着床,诱发流产。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而主生殖。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根于肾,肾虚则冲任随之失摄。

黄体功能不全性自然流产,当属母体肾气衰弱,冲任亏损,无力系养胞胎所致,其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肾虚或脾肾两虚,补肾健脾治法具有防治流产的确切疗效[3]。

为探讨其作用机制,罗颂平带领的研究团队首创了以羟基脲与米非司酮建立的肾虚-黄体抑制病证结合模型,模拟了临床上肾虚自然流产发生的状态,造模动物出现活动迟缓、萎靡、体质量下降、体毛枯槁,血清孕激素水平下降,蜕膜孕激素受体(PR )表达被抑制,符合肾虚和黄体不健的临床表现特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动物模型,具有可重复性[4]。

复发性自然流产中医药研究进展

复发性自然流产中医药研究进展

复发性自然流产中医药研究进展摘要】复发性自然流产是临床常见病,本文对该病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机理研究近况进行了总结,对本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复发性自然流产中医药综述复发性自然流产是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属于祖国医学“滑胎”范畴。

系指妊娠期间小腹下坠,腰骶酸痛,阴道流血或多或少为主的征象。

中医药因其安胎安全可靠及显著的疗效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笔者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各医家对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因研究侧重点各不相同。

赵氏[1] 提出导致滑胎的常见因素除肾虚、脾虚、气血两虚外,尚有肝瘀气滞、寒凝血瘀等原因。

赵氏[2]认为瘀血滞留胞宫而导致滑胎。

王氏[3]认为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为滑胎主因。

孙氏总结出肝血不足才是本病的本质原因。

夏氏认为导致本病的重点因素是心肾不交,尤以肾虚为前提。

而李氏[4]认为心气虚更突出。

此外,孙氏认为脾肾阳虚,寒湿凝滞胞脉而致。

虽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较多,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医家认为肾虚和气虚是造成胎动不安的重要原因。

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而主生殖。

妇女妊娠经血聚以养胎,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充盈,胎有血养而有所动。

冲任二脉根于肾,肾虚则冲任随之失摄。

大凡胎动不安、坠胎、滑胎之疾均因肾虚、冲任不固之故。

冲任不固之因,不外气虚失载、肾虚血热、肝气郁滞等诸因素,而其中肾虚和气虚是重要原因。

中医证候主要表现为肾虚或脾肾两虚,补肾健脾治法具有防治流产的确切疗效[5]。

2 分型论治《张锡纯女科要旨》认为肾脏有重要作用,安胎注重补肾:“胎在母腹,若果善吸其母之气化,自无下坠之虞。

且男女生育,皆赖肾脏作强。

菟丝子大能补肾,肾旺自能荫胎也。

寄生能养血,强筋骨,大能使胎气强壮,故《神农本草经》载其能安胎。

续断亦补肾之药。

”许氏[6]自拟固肾保胎饮(白芍、菟丝子、桑寄生、续断、枸杞子、杜仲、巴戟天、阿胶、白术、紫苏子、砂仁、甘草) ,随证加减,20例患者中,保胎成功17 例。

中药归茜复宫汤预防药物流产远期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中药归茜复宫汤预防药物流产远期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2. 2 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用药后
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 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χ2 = 1. 26,P < 0. 05) 。
见表 3。
表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并发症
月经异常 盆腔附件炎 继发不孕 并发症发生率( % )
试验组 ( n = 203)
益母草颗粒能加强子宫收缩,不能松解胚胎残留物 与子宫壁的粘连而导致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继发感 染,从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归茜复宫汤中的当归、桃 仁、红花、川芎、甘草活血化瘀,能松解少许残留的胚胎 组织与子宫壁的粘连[4]; 益母草、枳壳能增强子宫收缩, 促进残留的胚胎组织在短期内剥离宫壁而排出[4]; 茜 草、蒲黄( 炒) 、五灵脂能活血化瘀止疼,软化残留的蜕膜 和绒毛组织,使其易于从宫壁剥离排出,促进陈旧性血 液排出,新鲜血栓再生,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败酱草起清 热解毒作用,对多种致病菌、病毒、真菌有抑制作用; 黄 芪、甘草补气、益血、生津、调经,可增强子宫收缩及促雌 激素的作用,使子宫内膜修复而止血[5]。
3 讨论 药物流产后子宫收缩不良,阴道持续出血,易继发
宫腔感染。而宫腔感染可加重子宫收缩不良,从而会引 起一系列并发症。为预防药物流产后引起的并发症,本 研究采用抗生素联合中药归茜复宫汤与采用益母草颗 粒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抗生素联合中药归茜复宫汤 可明显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出血量,有效地控 制药物流产后宫腔内感染,从而减少药物流产后并发症 的发生。
9 0 0 4. 4
对照组 ( n = 203)
44 13 1 28. 6
就诊时间
药物流产后 1 个月 药物流产后 1 个月
药物流产后 1 年

中药足浴在妇科人流术后的应用研讨-妇科研究论文-医学论文

中药足浴在妇科人流术后的应用研讨-妇科研究论文-医学论文

中药足浴在妇科人流术后的应用研讨-妇科研究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足浴在妇科人工流产(人流)术后的应用价值。

方法:936例行人流术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应用中药足浴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8例。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镇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足浴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适症状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1.45%(428/46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06%(370/4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为5.3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足浴在妇科人流术后的应用价值确切,不仅具备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优点,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其术后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值得大力推行。

【关键词】中药足浴;妇科;人工流产术;应用价值人流术是患者主观意愿,选择手术方式来终止胚胎发育,具备出血少、不良反应少的优势,更能为需求者所接受,且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价值[1]。

尽管如此,人流术后遗留子宫疼痛、腰酸、疲劳等问题,若不予以患者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对其身心健康均会构成一定影响。

因此,临床现今表明可应用中医药治疗方式来改善患者此类症状。

其中,中药足浴作为中医特色治疗外治方法,以其水的理化作用及其药物的治疗作用,来达到疾病治疗目的。

本研究以其通用性和适用性范围研究,以进一步实现对患者的科学有效治疗。

为探讨中药足浴在妇科人流术后的应用价值,选定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人流术患者,具体实践结果应用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筛选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2016~2017年收治的936例行人流术患者,所有患者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5±2.5)岁;未婚先孕615例,经产妇321例。

按照术后是否应用中药足浴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8例。

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人工流产术是对避孕失败所致的意外妊娠所 采 取 的 补 救 措 施 ,同 时 适 用 于 因 疾 病 不 宜 继 续 妊 娠 、因遗传性疾病或预防先天性畸形而需终止妊娠 者 。据统计,全 球 每 年 约 有 4000万~6000万例人工 流 产 术 ,而 在 我 国 ,平 均 每 年 约 有 1300万例人工流 产 术 1N21。人 流 术 属 于 侵 入 性 操 作 ,有一定的创伤 性 ,会引发诸多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造成影响,如 腹 痛 、痛经 、闭经、穿 孔 、宫腔粘连,甚至导致继发性 不孕 。为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对患者心理造 成 的 不 良 影 响 ,必 须 在 患 者 实 施 人 流 术 后 开 展 及 时、有效的治疗手段,以促进患者康复w 。本文对人 工流产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措施进行文献查 阅和综述。 1 人流术后并发症
如 今 ,随 着 妇 科 手 术 方 法 及 水 平 的 大 幅 提 升 , 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渐下降。然 而 ,远期并发症仍 然严重影响着人流后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 量 。在 这 样 的 背 景 下 ,不 断 加 强 术 后 康 复 治 疗 、主 动 干 预 术 后 恢 复 进 程 ,可 以 降 低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有 利 于 术 后 妇 女 恢 复 健 康 ,其 重 要 性 不 言 而 喻 。 2 . 1 物理治疗
《按 摩 与 康 复 医 学 》 2021 年第 12卷第 12期 Chinese Manipul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1,Vol.l2No.l2
预防人流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唐 亚 楠 ,薛 玉 欣 ,周 玉 红 ,朱 文 寅 ,赵 春 梅 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 东 广 州 5100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5年来中药防治流产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终止早期妊娠,常用的方法是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

两种方法都存在流产后出现阴道出血时间过长、出血量增多、腹痛、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并且药物流产不全后可能要行清宫术,长期甚至会面临不孕的危险。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未婚先孕者与日俱增,流产数也随之增加。

中医药对防治流产后并发症有着显著疗效,下面就近5年内相关学者所做研究进展,作一系统论述。

1 对流产后并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在中医辨证理论当中,流产以后妊娠物残留以及阴道出血时间过长属于“血瘀”范畴,余血没有排除干净,淤积冲任,淤血没有完全去除,新血没有归经,进而造成子宫当中淋漓出血,难以彻底清理干净。

[1]有人[2]认为流产后阴道出血属中医“产后恶露不绝”范围,病机是失血过多,亡血伤津、瘀血内阻、血行不畅等,血少使气生化不足,气机不利,以致子宫收缩乏力、恶露不下,以多虚多瘀为特点。

古人云,产后气血大虚,固当培补,然有败血不去,则新血亦无由而然。

[3]笔者认为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都是外力终止妊娠,导致胞络受损,冲任、气血运行失常,使血行经外,久之气血俱虚,血室正开,邪毒入侵,与血互结成瘀,久而化热,湿热瘀互结,不通则痛,引起腹痛,长期甚至诱发感染。

病机有气虚、血瘀和血热。

瘀是贯穿本病的关键,养血益气是治疗本病的前提,清热以防传变,防止继发感染。

中医认为产后“多虚多瘀”,故治疗多以活血祛瘀、养血益气、清热利湿为法,以“补虚不留瘀”、“祛瘀不伤正”为治疗原则。

2 中医药防治流产后并发症2.1 中医药防治阴道异常流血2.1.1活血补血益气法何巍[4]等采用中药补血益母颗粒辅助药物流产,见孕囊排出后,观察组予补血益母颗粒(主要成分:当归、黄芪、益母草、阿胶、陈皮。

12g/次,2次/天,连续7d),两组均给予替硝唑0.4g,日2次,口服1周预防感染。

两组流产结果比较:治疗组完全流产率97.5%。

对照组完全流产率77.6%。

完全流产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李庆玲【5】自拟中药方(组成:党参、白术、当归、川芎、血余炭、益母草、阿胶、蒲黄、川牛膝、五灵脂、甘草)进行治疗。

治疗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95.71%,对照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80%,实验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2.1.2活血化瘀清热法陈育颖[6]等,纳入36例患者在药物流产第一天开始配合扶正祛瘀中药(黄芪、党参、炒白术、陈皮、当归、川芎、三七、茜草、益母草、炒蒲黄、,阿胶、桃仁、炮姜、炙甘草)口服,连续7天,33例7天内血净,1例不全流产行清宫术。

结论:运用扶正化瘀法配合药物流产能减轻药流过程中恶心、呕吐、腹痛、乏力等不良反应,减少流血量,缩短流血时间,降低不全流产发生率,减少清宫风险,并使体力较快恢复。

邓艳[7]予以宫血清汤加味:益母草、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炙甘草。

气血虚弱者加党参、黄芪、阿胶;血热者加蒲黄、五灵脂;湿热瘀结加蒲公英、败酱草。

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d。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67.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纪成玉[8]选取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患者应用传统临床治疗方法,实验组6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甘草、党参、蒲黄、当归、川芎、川牛膝、阿胶、白术、五灵脂、益母草、血余炭)治疗,药物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加减。

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

此外,一些学者[9-13]以生化汤(当归、川芎、炮姜、桃仁、甘草)为基础方加减,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再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获得良效。

2.1.3活血补肾固冲法马晓红[14]等,治疗组采用对照组相同的方法,加化瘀固冲方(基础方:桃仁、红花、当归、炮姜、川芎、益母草、连翘、香附)随症加减。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6.2%、87.1%。

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流产后出血效果显著。

朱小娟[3]用益坤宁颗粒对流产后进行临床观察,主方为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结果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机体恢复较对照组快。

另外,徐婷花[15]将其辨证为三型:脾肾气虚、血瘀型、血热型。

脾肾气虚型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炙黄芪、焦白术、陈皮、升麻炭、柴胡、当归、川断、阿胶珠、艾叶炭、马齿苋、蒲黄炭、益母草、炙甘草;血瘀型生化汤加减: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生蒲黄、五灵脂、阿胶珠、益母草、田三七、党参、马齿苋、生黄芪。

血热型以两地汤加减:生地、阿胶珠、玄参、地骨皮、麦冬、炒白芍、天花粉、炙龟版、女贞子、旱莲草,马齿苋、益母草、牡丹皮。

结果:全部病例经两个疗程治疗,显效6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达到92.5%。

可见中医三型辨证治疗流产后恶露不绝疗效好,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可减少患者清宫带来的痛苦和宫内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2.2 中医药防治流产不全彭连娟[16]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同时,加服中药丹红汤治疗,基础处方:丹参、红花、赤芍、当归、桃仁、川牛膝、益母草、女贞子、炙甘草、旱莲草。

腹痛明显者加蒲黄、五灵脂;阴道出血量多者加蒲黄;自觉心悸、气短者加党参、黄芪。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大于94.2%。

治疗组在服药后的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官腔内残留物排出三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党晓英[17]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加中药治疗中药组方:药物组成:(1)当归、丹参、桃仁、灵脂、丹皮、蒲黄、川芎、炮姜、益母草、灸草。

(2)益母草、贯众炭、茜草、生山楂、炒红花、旱莲草、炒蒲黄、生地榆、枳壳、三七粉。

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得良效。

此外,周倩茹[18]对清宫术后宫角残留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对于hCG水平较高,B超提示包块周边血流较丰富者,重用三棱、莪术、水蛭、穿山甲、地鳖虫、蜈蚣等搜风通络之品,配伍紫草、天花粉等现代药理证实有杀胚功效之药,临床疗效满意;若包块周边无明显血流或血hCG水平较低者,重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牛膝、桃仁、红花、丹参、益母草、血竭等并配伍炮姜等温经活血药,效果亦较为满意。

胡晓华[19]等,用加味脱花煎治疗流产不全,从淤血论治,来消除宫内内膜残留。

徐原哲[20]等,用宫清方加减防治药流不全,血热加败酱草、鱼腥草、贯众;血瘀加三七、茜草,也是以淤血阻滞为主,以活血化瘀为法,清除宫腔内的残留。

张艳[21]用清宫汤,裘少益[22]用加味抵当汤,王莉[23]等用中药排膜汤治疗流产后宫内组织残留;上述学者均认为人工流产不全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淤血阻滞,故采用活血化瘀方药,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24-25]认为人工流产后宫内残留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血虚弱,故在治疗上以益气养血作为主,临床也取得了很大疗效。

2.3 中医药防治流产后继发感染流产后子宫受损,长期阴道流血,可继发宫腔粘连、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感染。

所以从根本上来看,防治阴道异常流血、促进宫内残留物的排出,也可减少感染的发生。

有些学者利用中西医特色疗法,单从中药防治流产后继发感染方面也作了一些临床研究。

如秦文敏[26]以补肾填精、活血祛瘀为法,使用相关中药,用宫腔镜辅助观察,取得显著疗效;王刘英[27]以清热化湿,活血化瘀止痛为法,自拟中药汤剂保留灌肠,也取得很好疗效;朱志琴[28]等,采用腹部中药封包治疗,缩短了胚胎排出时间,减少了阴道出血、腹痛症状,从而预防了继发感染。

3 总结与展望中药治疗流产后出现的阴道异常流血、腹痛、流产不全、继发感染等并发症,有明显疗效。

在对其治疗过程中不难看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一是整体观念,有些学者虽然以中医药治疗阴道异常流血为诊疗指标,但同时也减轻了腹痛症状,加速了胚胎的排出,从而预防了继发感染,促进了机体恢复。

二是辩证论治,在上诉防治过程中,多数学者都以基础方加减,根据每个病人病情,对症治疗,取得成效。

还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把上诉并发症可归为“产后恶露不绝”“腹痛”“癥瘕”等范畴,对其防治过程中体现了“异病同治”思想,这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即血虚、血瘀、血热,因此以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我认为流产后并发症大致相同的病机中,贯穿始终是血瘀,分析上诉学者的用药处方可以看出,几乎每人应用了当归、川芎、桃仁、益母草等活血化瘀中药,其他证型在此基础上加减化裁。

其中当归补血活血,起到化瘀生新的效果;川芎、桃仁、益母草有活血行血、祛瘀止痛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当归能促进子宫发育,双向调节子宫运动;川芎收缩子宫,改善血液循环;益母草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宫缩频率,有机械性压迫止血作用,促进宫腔内容物的排空,以此为基础防治取得满意效果。

虽然中医药可治疗流产后并发症之根本,疗效明显,但在其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在辩证分型方面,存在辩证不准确,导致用药不对症,从而影响最终的疗效,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二是判定疗效的指标有待进一步客观,比如应用妇科彩超、宫腔镜等西医技术,观察某一指标,提高其客观性;三是受试者平素体质不同,加上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严格规定中药的煎服时间、具体剂量等方面,都影响疗效的评定;四是基础研究较薄弱,还需从药物机理、组织化学等方面研究中药治疗机理。

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努力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1]李庆玲.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流产治疗探析.中医中药,182-183.[2]王红丽.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80例临床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1,1(18):3l-32.[3]朱小娟.益坤宁颗粒用于人工流产后600例临床观察.安徽医药,2013,17(4):680.[4]何巍,于汶方.补血益母颗粒用于药物流产临床观察.求医问药,2011,9(6):106.[5]李庆玲.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流产治疗探析.中医中药,182-183.[6]陈育颖,郑向阳,王铎,等.扶正化瘀法在药物流产中的疗效体会.中国保健营养,2010,670-671.[7]邓艳.宫血清治疗药物流产后的子宫出血.湖北中医杂志,2013,35(7) :36-37.[8]纪成玉.探析妇产科中流产导致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疗效,2015,2(5):49,52。

[9]付巍.生化丸配合缩宫素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45例.中国中医药.2010,10(19):35-36.[10]周玲.生化汤加减治疗药物流产后流血45例.中国民族民间医药,115。

[11]周建华.生化汤加失笑散治疗宫内残留的疗效观察.中国保健营养,2014:2337。

[12]于燕,张明珠,周景华,等.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后蜕膜中TH1/TH2调控的临床实验研究.光明中医,2013,28(5):923-924. [13]顾尚静.益母生化汤加减治疗人流术后出血47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4:45.[14]马晓红,马利.化瘀固冲方治疗流产后出血78例.陕西中医,2012,33(10):1338-1339.[15]徐婷花.三型辨证治疗流产后恶露不绝疗效观察.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6):719-720.[16]彭连娟,李娟.经超声监测中西医结合治疗药流不全临床分析.中外医疗,2015:183-184.[17]党晓英.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早期妊娠流产宫腔残留的效果观察.临床合理用药,2014,7( 4A):180.[18]周倩茹.难免流产清宫术后宫角残留12例临床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 42-43.[19]胡晓华,朱文芳,唐伟.加味脱花煎治疗流产不全31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11,43(2).[20]徐原哲,王东梅.宫清方加减防治药流不全18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7):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