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新生儿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新生儿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诊断复习题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 一、填空题 1.呼吸困难的病因主要是和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包括:①、②、③、④、⑤。 3.从发生机制及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分为:、、 、。 4.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者,见于、。 5.呼吸困难伴有大量浆液性泡沫样痰,见于和。 6.呼吸困难伴昏迷,可见于、、、、 、等。 7.呼吸困难伴血性泡沫样痰见于。 8.骤然发生的严重呼吸困难见于、、、等。 9.呼吸困难伴一侧胸痛见于、、、、 、等。 10.呼吸困难伴发热可见于、、、、 等。 11.呼吸困难伴咳嗽、咳脓痰者见于、、 、、等。 12.呼吸困难伴咳脓痰较多者可见于、等。 13.癔病患者由于或的影响可有呼吸困难,其特点是呼吸频率可达60~100次/分,常因通气过度可发生。严重时可有。 14.叹息样呼吸实际上是一种。 二、判断题

1.判断呼吸困难客观表现应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异常变化。() 2.呼吸困难者不一定有发绀表现。() 3.出现呼吸困难的主要疾病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4.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 5.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三凹征”(three depression sign)() 6.呼气性呼吸困难常伴有干啰音。() 7.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左心和(或)右心衰竭引起,两者发生机制相同。() 8.急性左心衰竭的呼吸困难又称“心源性哮喘”(Cardiac asthma)() 9.右心衰竭时呼吸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体循环淤血所致。() 10.出现深长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声,称为酸中毒大呼吸(Kussmael)呼吸。() 11.呼吸中枢受抑制,致呼吸缓慢、变浅,且常有呼吸节律异常,如Cheyne-Stokes或Biots呼吸。() 12.癔病患者出现的呼吸困难是由于精神或心理因素的影响所致。() 三、名词解释 1.呼吸困难 2.心源性哮喘 四、选择题 A型题: 1.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最多见的是:() A.呼吸系统疾病 B.心血管疾病 C.中毒 D.血液病 E.神经精神因素 2.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突发呼吸困难(吸气或呼气)或和哮鸣音,下列哪种情况最多见:() A.隔肌运动受限 B.神经肌肉疾病 C.胸廓疾病 D.肺疾病 E.气道阻塞 B型题: 问题(3-7) A.气道阻塞 B.心力衰竭 C.尿毒症 D.重度贫血 E.脑出血

护师13-儿-新生儿与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1.护理未成熟儿,下列哪项措施不妥 A.母乳喂养 B.注意保暖,防止烫伤 C.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 D.持续高浓度氧气吸入,维持有效呼吸 E.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生硬肿的部位最早出现于A.上 肢 B.面颊 C.躯体 D.臀部 E.下肢外侧 3.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A.保持安静,避免各种刺激 B.注意保暖,必要时吸氧 C.头肩部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 D.抱起喂乳,喂乳后拍背,以防溢乳 E.按医嘱应用止血剂等 4.使用蓝光箱时,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应为 A.10~15cm B.15~20cm C.30~50cm D.55~60cm E.60~70cm 5.患儿准备蓝光照身前,以下哪项做法是错误的 A.患儿全身裸露 B.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 C.可在皮肤上涂油膏 D.患儿入光疗箱前需进行皮肤清洁 E.佩戴眼罩、尿布以保护敏感器官 6.足月臀位产儿,产后即不安,前囟饱满,唇微发绀,双肺呼吸音清, R128次/分,血清钙2.5m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A.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B.化脓性脑膜炎

C.新生儿败血症 D.新生儿颅内出血 E.感染性肺炎 7.新生儿于妊娠270天出生,出生时体重为 3.0kg。应诊断为 A.早产儿 B.足月儿 C.低出生体重儿 D.小于胎龄儿 E.过期产儿 8.新生儿患败血症,其体温38.4℃,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A.冷盐 水灌肠 B.打开包被 C.给退热药 D.加被发汗 E.酒精擦浴 9.男婴,18天,母乳喂养,每天8~10次,体重3.3kg,家长询问小儿室内应保持的温度,护士告知应是 A.16~18℃ B.18~20℃ C.20~22℃ D.22~24℃ E.24~26℃ 10.新生儿光疗时,灯管与婴儿皮肤的最适的距离为 A.15~30cm B.33~50cm C.55~60cm D.65~80cm E.85~100cm 11.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大多数为 A.4~8天 B.2~3天 C.7~14天 D.14~28天 E.3~14天 12.新生儿硬肿症最早出现硬肿的部位是 A.腹部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分娩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是造成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主要护理问题 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与缺氧、环境温度低下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4.恐惧(家长)——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维持自主呼吸: (1)复苏: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是通畅气道:①保暖;②减少散热;③安臵体位;④清除呼吸道。 B是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②复苏器加压给氧;③喉镜下经喉气管插管。 C是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D是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 E是评价。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保暖:可将患儿臵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臵

暖箱中或用暖水袋保暖,维持体温36.5-37℃。 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4.安慰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减轻家长恐惧心理。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一般指感染肺炎而言,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胎儿吸入羊水、胎粪及污染的阴道分泌物所致者,称宫内感染性肺炎,但更多的是出生后由细菌或病毒所致。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早期呼吸道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尤其是早产儿。 (一)护理常规按新生儿疾病一般常规护理。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吸入物 1、对痰多不易咳出者可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拍击背部:由上而下,由外周向肺门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易于进入大气道。 (2)遵医嘱行雾化吸入,以湿化呼吸道分泌物。 (3)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动作易轻柔,负压不可过高(﹤0.01mpa),吸痰时间不可过长(每次﹤15s),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胸部理疗胸部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 3、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适宜体位引流。

诊断学 呼吸困难教案

呼吸困难教案 一、目的与要求: 掌握呼吸困难常见的病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1.重点掌握肺源性呼吸困难的分型、各型特点,发生机制。 2.心源性呼吸困难的分类,各型特点,发生机制。 3.掌握“三凹征”、“心源性哮喘”、酸中毒大呼吸(Kussmal 呼吸)的定义。 4.掌握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和混合性呼吸困 难三型的常见疾病。 5.掌握左心衰竭引起呼吸困难的机制、进展及其特点。尤 其是与体位有关,掌握左心衰竭时,平卧位加重呼吸困 难的原因。 (二)教学的难点 肺源性呼吸困难与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呼吸困难的问诊要点 三、课时安排:1学时 四、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投影片、幻灯片、挂图、模型等教具;电脑多媒体有关教学改革的措施:大课讲解、课题提问、思考题等。根据典型病例,提问并解答,帮助学生边听课边思考。讲课结束

后,安排5-10分钟与学生讨论互动。 五、教学提纲及时间安排 (一)呼吸困难的含义(5分钟) (二)呼吸困难的病因(10分钟) 1.呼吸系统疾病 (1)气道堵塞 (2)肺部疾病 (3)胸壁、胸廓、胸腔疾病 (4)神经肌肉 (5)膈运动障碍 2.循环系统疾病:心衰、心包填塞、肺栓塞 3.中毒 4.神经精神性疾病 5.血液病 (三)呼吸困难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伴随症状(25分钟) 1.肺源性呼吸困难 (1)吸气性呼吸困难:气道堵塞-三凹征 (2)呼气性呼吸困难:支气管哮喘 (3)混合性呼吸困难 2.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心源性哮喘 3.中毒性呼吸困难:Kussmal呼吸

4.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5.血液性呼吸困难 (四)呼吸困难问诊要点(5分钟) 1.诱因 2.发生的快慢 3.与活动体位的关系 4.伴随症状 (五)提问、思考,师生互动(5分钟)

小儿常见病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有明显的流行史、局部症状较轻,全身症状较重,常有高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病程较长。该患儿发热1天,无上述症状,可除外。 2、急性传染病早期:上感常为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3. 上呼吸道感染为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为小儿最常见疾病,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较重。患儿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干咳、咽部不适。全身症状为发热、烦躁不安、头痛、乏力等。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浅表淋巴结可触及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4.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最常见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起病多数较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胸片有助于诊断。 5. 过敏性紫癜:为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多见四肢及紫癜,对称出现,以伸侧较多,初起为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数日后转为暗紫色,最终呈棕褐色而消退,常伴关节肿痛,腹痛、血便和蛋白尿。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6.水痘:本病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展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红色斑丘疹或斑疹,数小时后变成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为特征,该患儿无上诉症状,皮疹特点与之不符,可除外。 7. 过敏性皮炎:为接触某种过敏物质或无明显诱因引起患儿全身皮肤红肿,瘙痒,严重者可出现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腹痛、便血等,查体全身皮肤红肿,有时可见斑丘疹,肺部听诊可闻及喘鸣音。 8. 母乳性黄疸: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进入患儿肠内,使肠道内未结合胆红素生成增加有关,可分早发性及晚发性,早发性黄疸出现时间出生后3-4天,晚发性则出生后6-8天,血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无论早发性或晚发性一旦停母乳或改配方奶48-72小时,黄疸即可明显消退。 9. 婴儿肝炎综合征:常是病理性黄疸延长,超过二十八天,多种原因所致,血中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转氨酶异常,肝、脾可肿大,该患儿母乳喂养,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正常,目前可排除此病,需进一步确诊。 10.梗阻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出生后1—2周或是3—4周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大便变为白陶土色,尿色变深黄,肝大质地硬,直胆高,肝功异常,出现营养和发育降低。

儿科护理常规(全)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1、热情按待病儿及家长,主动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病房环境,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姓名和联系电话。为病儿安排床位、通知医生,配合治疗及抢救。 2、评估病儿生命体征及一般状况,并制定护理计划。 3、加强饮食管理,根据医嘱、病情及年龄选择适宜的饮食(配方奶、婴儿饭、普食、治疗饮食)、特殊饮食,核对正确后再执行。 4、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做好晨晚间护理,室内通风2次/天,20分钟/次。 5、保持病儿皮肤、衣服、床单位清洁、整齐。 6、病儿入院测量体温2次/天。发热病儿测量体温4次/天;特级护理、危重病儿测体温、脉搏、呼吸各1次/4小时,或根据病情随时测量生命体征。 7、每天记录大便次数,3天无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病重者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每周测体重1次,严重水肿病儿每天测体重。尿检查阳性者,每周2次尿常规检查。 9、病儿每周更衣2次,必要时随时更换。每周给病儿剪指甲一次,酌情理发。 10、针对疾病做好健康宣教,及时向家长和病儿介绍喂养及饮食知识、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11、做好心理护理,缓解家长和病儿紧张及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2、做好出院指导,如休息、饮食、活动、药物用法、疾病观察及护理等。 13、病儿出院后,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心率、心律、血压和意识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监测的次数根据病情而定,重症患儿须连续24小时监测。除此之外,还须观察皮肤色泽、末梢循环、肢体温度、尿量等变化。 (3)昏迷患儿还须观察瞳孔、肌张力、腱反射及病理反射,受压部位是否有压疮的发生。 (4)观察患儿体温及周围血白细胞的变化、咳嗽、咳痰的性质,发现感染征象及时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 (1)防止窒息:保持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后痰液堵塞呼吸道。平卧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松解患儿衣扣,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将舌轻轻向外牵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卧床时头肩抬高25度-30度。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 (2)协助排痰:鼓励清醒患儿用力咳痰,对咳痰无力的患儿每2小时翻身1次,并经常轻拍胸背部,边拍背边鼓励患儿咳嗽,使痰易于排出。 (3)吸痰:咳嗽无力、昏迷、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儿,及时给予吸痰。吸痰前应充分给氧。吸痰时应取仰仰卧位。 (4)湿化和雾化吸入。 (5)按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地塞米松等缓解支气管痉挛和气道粘膜水肿。 (6)必要时应用人工辅助通气或气管切开,维持有效通气。 3、合理用氧 应低流量持续吸氧以维持PaO2在65-85mmHg(8.67-11.33kpa)为宜。一般中度缺氧吸氧浓度为30%-40%;重度缺氧为50%-60%。在抢救急性呼衰时,如供给60%氧仍不能改善发绀,可用100%的纯氧,但应注意吸入的时间不宜超过4-6小时,以免氧中毒。急性肺水肿时,可给酒精湿化的氧气吸入。常选用鼻导管、面罩和头罩等方法吸氧。 4、保证营养供给

小儿常见病鉴别诊断(精)

鉴别诊断: 1.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有明显的流行史、局部症状较轻,全身症状较重,常有高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病程较长。该患儿发热1天,无上述症状,可除外。 2、急性传染病早期:上感常为各种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等综合分析,并观察病情演变加以鉴别。 3. 上呼吸道感染为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为小儿最常见疾病,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较重。患儿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干咳、咽部不适。全身症状为发热、烦躁不安、头痛、乏力等。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浅表淋巴结可触及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4.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最常见细菌和病毒感染,也可由病毒、细菌混合感染。起病多数较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胸片有助于诊断。 5. 过敏性紫癜:为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多见四肢及紫癜,对称出现,以伸侧较多,初起为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数日后转为暗紫色,最终呈棕褐色而消退,常伴关节肿痛,腹痛、血便和蛋白尿。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6.水痘:本病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初起于躯干部,继而扩展至面部及四肢,四肢末端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红色斑丘疹或斑疹,数小时后变成椭圆形水滴样小水泡,周围红晕为特征,该患儿无上诉症状,皮疹特点与之不符,可除外。 7. 过敏性皮炎:为接触某种过敏物质或无明显诱因引起患儿全身皮肤红肿,瘙痒,严重者可出现心慌、气短、呼吸困难、腹痛、便血等,查体全身皮肤红肿,有时可见斑丘疹,肺部听诊可闻及喘鸣音。

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分析

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护理分析目的分析使用简易鼻塞式CPAP即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 相关护理措施。方法本次实验选取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8例有呼吸困难症状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临床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呼吸困难的新生儿患者中,42例治愈出院,4例患者中途放弃治疗,还有2例患者转院接受治疗。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呼吸困难的新生儿患者在接受简易鼻塞式CPAP治疗的同时,介绍接受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可以显著地改善各项临床症状。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简易鼻塞式;CPAP;新生儿呼吸困难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新生儿死亡。对于降低新生儿呼吸困难患者的死亡率,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简易鼻塞式CPAP(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即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是指采用简易的装置,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即以患者的自主呼吸为基础,在患者的整个呼吸过程中都保持气道内正压水平的一种模式。本次研究对采用简易鼻塞式CPAP对新生儿呼吸困难进行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在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48例有呼吸困难症状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22例,新生儿的日龄在1 h~14 d之间,平均日龄(5.0±4.2)d,平均体重(2050±120)g。 1.2 治疗方法 根据新生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一次性硅胶材料所制的双鼻塞吸氧管,截断双鼻塞圈的起点部位,将阶段处和一次性输液管连接,并使用胶布密封连接处,以免漏气。将水封瓶固定于延长管的另一端,氧气和双鼻塞吸氧管的氧气端连接,然后将双鼻塞塞入新生儿的鼻孔中,并将水封瓶和双鼻塞吸氧管的出气端相连接,且管口伸入水面之下,同时稳定的控制持续气道正压。以新生儿呼气的时候有持续的气泡产生为标准,即形成气泡式的CPAP,且压力控制在4~6 cm H2O。开始调试时氧流量为8~10 L/min。每隔2小时对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和血气进行一次分析,并且根据检测的结果对氧流量和压力进行适当的调整,直到新生儿血气改善,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消失为止。撤出CPAP呼吸机后使用头罩吸氧或者鼻导管吸氧。同时配合药物对症治疗,维持新生儿营养和热量的供给,保持体内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常规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概述】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多见于早产儿,也可见于母亲患糖尿病或剖宫产的婴儿窒息缺氧儿,病理以肺泡壁及细支气管壁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 【护理常规】 1、执行早产儿护理常规。 2、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侧卧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 泌物,头稍向后伸,充分打开气道。 3、供氧和辅助呼吸:根据缺氧程度选择不同的吸氧方式,如鼻导 管吸氧、面罩吸氧、头罩吸氧、轻者用鼻塞连续正压通气(CPAP)、严重者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保持患儿血氧饱和度85%—95% 之间。 4、尽早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 (1)剂量为100—200mg/kg。 (2)PS应置冰箱内避光保存,使用前放入37℃温水中约3分 钟进行复温,复温时轻轻转动小瓶,使药液呈均匀状态, 不要摇荡,避免形成泡沫,也可置于室温下2小时进行复 温。 (3)注入PS前确保气管插管位置,在气管隆突1—2厘米听诊

双肺对称通气。有痰液的患儿先给予清理呼吸道。 (4)用胃管或气管插管侧管内注入,注入速度不宜过快,一般 以5—20分钟为宜,如果过快(﹤5分钟)可能形成泡沫, 引起气管栓塞,导致急性肺功能不全; >20分钟则PS在 肺内分布不均. (5)给药后6小时内尽量避免气管内吸引,除非有明显的呼吸 道阻塞症状. (6)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与呼吸机是否同步,双肺通气是 否良好,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等,若出现患儿的主动呼吸频 率与呼吸机频率不一致时(即人机对抗),应遵医嘱给予 镇静。 5、保暖:环境温度保持在22—24℃,皮肤温度在36—36.5℃,相 对湿度在55%—65%。 6、预防感染:严格按照消毒隔离要求,严防院内感染。 7、病情观察:注意患儿体温、面色、呼吸、心率、肌张力及有无 肺出血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