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狼》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狼》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狼》练习

2020/蒲松龄

【基础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缀.行甚远( )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3)顾.野有麦场( )

(4)屠大窘.( )

(5)弛.担持刀( )

(6)一狼径.去( )

(7)意暇.甚( )

(8)屠暴.起( )

(9)乃悟前狼假寐.( )

(10)狼亦黠.矣( )

答案:(1)连接、紧跟(2)追随、追赶(3)看,视(4)处境困迫、为难(5)解除,卸下(6)径直(7)从容,悠闲(8)突然(9)睡觉(10)狡猾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狼洞其.中(柴草堆)

B.屠自后断其.股(狼)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场主积薪其.中(麦场)

【解析】选C。此句“其”指屠户。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2)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3)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方法指导】

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

①“留”,即专用名词,如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职称、器具、特殊称谓、特殊学术用语及专业术语等,照录不译。

②“补”,即翻译时补出省略成分。

③“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

④“换”,即把古词包括一些特殊的习惯用语(如“谪”“迁”等)换成现代词。

⑤“调”,即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__________,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__________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

答案:聊斋先生清《聊斋志异》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狼》一文节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

B.《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C.《狼》一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D.蒲松龄,清朝人,号青莲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

【解析】选B。A项,《聊斋志异》是短篇小说集;C项,叙事顺序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D项,蒲松龄号柳泉居士。

6.阅读《狼》全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恐前后受其敌.( )

②屠自后断其股.( )

答案:①攻击②大腿

(2)翻译下面句子。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骨头已经扔尽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选B。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A项“犬坐”指像狗似的蹲坐,中间不能断读;C项“其一”指另一只狼,不能断开;D 项主谓之间没有停顿。

【能力练】

7.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物各有短长

甘茂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间③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茂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④,可事主不施用

兵⑤;骐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⑦;干将⑧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

之君,万乘之主⑨,子亦不如茂矣。”

——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注】①甘茂: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间:间隔。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⑤不施用兵: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

⑥骐骥、:良马名。⑦小狸:小野猫。⑧干将:古代宝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⑨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甘茂使于.齐 (到)

B.不然.,汝不知也(这样)

C.物各有短.长(短处)

D.说.千乘之君(说话)

【解析】选D。说:说服。

(2)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工匠用它来劈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头(锋利)。

(3)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船夫对甘茂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茂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茂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茂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D.甘茂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游来游去。

【解析】选B。A项,船夫对甘茂出使齐国的能力更看不起。C项,甘茂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并没有提及互相转化。D项,船夫擅长用桨划船。附【译文】

甘茂出使齐国,要乘船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间隔很窄,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怎样说服齐王呢?”甘茂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短处和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主,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

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小野猫;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它劈削木头,还比不上斧头(锋利)。现在用桨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说服有千辆、万辆战车的小国、大国君主,你就不如我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说课稿

《狼》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狼》,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 法和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五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我所教学的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狼》。本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进一步思考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来的人类的生活轨迹。 《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全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环环相扣,紧张曲折。后一部分是作者的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实际,本人把教学目标定为1、a、知识与技能:a朗诵文言课文。b积累文言词汇c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d理解句意、文意。 b、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c、道德及情感价值观: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教学重点:a、积累文言词汇。 b、理解古今异义、现象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 3、教学难点: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说学情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无味,甚至反感和恐惧,故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再加上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诵读法、质疑探究法、问题导引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教学于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探究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在突破难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上可采用设置一组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由部分到整体,由分析到综合,由表层到实质,层层深入,迎刃而解。课后通过练习加以及时巩固。 五、说教学流程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姓名 ______________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 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 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 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 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 li do 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二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 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 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 d cm s o u 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 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 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li d n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I o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bi m ji u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论语十二则》 yu e y tn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 子何其芳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li d o ku o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 廓了。 li e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m e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说,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①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③有最小的负数,没有最大的正数;④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⑤a -一定在原点的左边。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5 32a a a =+ B .22a a -=- C .3 3 )(a a =- D .2 2 )(a a -- 3、b a 、两数在数轴上位置如图3所示,将b a b a --、、、用“<”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 A .a <a -<b <b - B .b -<a <a -<b C .a -<b <b -<a D .b -<a <b <a - 4、我市有305600人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精确到千位) ( ) A .4 30.5610?元 B .5 3.05610?元 C .5 3.0610?元 D .5 3.110?元 5、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单项式7 32 xy 的系数是3,次数是2 B .单项式m 的次数是1,没有系数 C .单项式z xy 2 -的系数是1-,次数是4 D .多项式322 ++xy x 是三次三项式 6、在解方程 13 3 221=+--x x 时,去分母正确的是( ) A .134)1(3=+--x x B .63413=+--x x C .13413=+--x x D .6)32(2)1(3=+--x x 7、某品牌手机的进价为1200元,按原价的八折出售可获利14%,则该手机的原售价为( ) A .1800元 B .1700元 C .1710元 D .1750元 8、中国古代问题:有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羊数的 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一只,我们羊数就一样了”。若设甲有x 只羊,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2(21-=+x x B .)1(23-=+x x C .)3(21-=+x x D .12 1 1++=-x x a b 图3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知识点总结 作者: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中年以后一边教书,一边应考,直到71岁才再中,4年后便死去,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的写作: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聊斋志异》简介: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聊斋志异》的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 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止:通“只”,只有。缀:连接,紧跟 甚:很,非常。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2018年高

(时间:40分钟满分:44分) 1.(xx·日照质检)请以“时代是一棵树”为起句,围绕“真抓实干”这个话题写一段话。要求语言准确、生动。(不超过100字)(4分) 时代是xx, 2.(xx·湖北八校联考)xx年1月,我省著名职业网球运动员李娜获得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和约1 400万人民币冠军奖金,湖北省领导__机场为李娜举行欢迎仪式并代表政府奖励李娜80万元。这一行为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热议,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你为双方各拟一条理由,要求语言准确简明,每条不超过25字。(4分)赞成:反对: 3.(xx·淮北调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日益发达,智能移动的电子产品渐渐充斥我们的生活。“低头族”“手机控”数不胜数。正是这些电子产品成为人类情感沟通的屏障,成为扼杀情感的杀手。 请就此现象写一段公益广告词。要求:语言表达鲜明、生动;不超过40字。 答:4.(xx·太原模拟)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120字。(6分) 材料一xx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__死难者国家拜祭日。 ——xx年2月26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日本__的侵略画上了句号,对此应该确定一个纪念日。中国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令人尊重的。 ——德国反__主义者联盟主席福尔克马尔·哈尼施材料三有媒体报道称,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对中方在二战结束69年后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感到疑惑。 ——xx年2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

最新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本文自动智能摘要 14.若,则. 那么2007,2008,2009,2010这四个数中_____可能是剪出的纸片数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21~24题,每题8分,共32分) 21.计算:(1)(-10)÷(2). 25.如图,已知线段AB和CD的公共部分BD=AB=CD,线段AB、CD的中点 E、F之间距离是10cm,求AB,CD的长.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答案:C, 解析:正数和负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 2.答案:D 解析:互为倒数两数乘积为1,所以本题实质上求的倒数. 3.答案:C 解析:由数轴可知:a<b<0,. 4.答案:C 解析:有效数字是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最后一位数字止,所以0.0450有3个有效数字. 5.答案:B 解析:这是一个四棱锥,四棱锥有5个边. 6.答案:B 解析:可以去a=-1,b=-;ab=,=. 7.答案:A 解析:去分母时,方程左右两边各项都要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能漏乘. 图1图2图3图4 由于主视图两旁两列有两层小方格,中间一列1层小立方体,因此俯视图区域内 每个方格内小正方体最多个数如图2所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答案:四,五 解析: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 12.答案:球、正方体. 14.答案:1 解析:由可得,所以=5-2×2=1. 15.答案:2 解析:原式=,因为不含xy项,所以=0. 16.答案:n-m 解析: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表示的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 17.答案:-2a

25.解:设BD=xcm,则AB=3xcm,CD=4xcm,AC=6xcm.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一个数的相反数是2,这个数是( ) A . 21 B .2 1 - C .2 D .-2 2.火星和地球的距离约为34 000 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4 000 000的结果是( ) A .0. 34×108 B .3. 4×106 C .34×106 D .3. 4×107 3.下列方程中与方程232+=-x x 的解相同的是( ) A.x x =-12 B.23=-x C.53+=x x D.23=+x 4.如图1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每个面上都标有一个汉字,与“爱”字对应的面上的字为( ) A.我 B.爱 C.专 D.页 5.下列各组运算中,其值最小的是( ) A. 2(32)--- B. (3)(2)-?- C. 22(3)(2)-÷- D. 2(3)(2)-÷- 6.利用一副三角板上已知度数的角,不能画出的角是( ) A. 15° B. 135° C. 165° D. 100° 7.在下午四点半钟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度是( ) A.30度 B.45度 C.60度 D.75度 8.图2是“东方”超市中”飘柔”洗发水的价格标签,一服务员不小心将墨水滴在标签上,使得原价看不清楚,请帮忙算一算.该洗发水的原价( ) A. 22元 B. 23元 C. 24元 D. 26元 9.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且6=-b a ,则1-b 的值为( ) A .2 B .2或3 C .4 D .2或4 10.将正偶数按图排成5列: 根据上面的排列规律,则2 008应在( ) A.第250行,第1列 B.第250行,第5列 C.第251行,第1列 D.第251行,第5列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平方等于 16 1 的数是____,立方等于-27的数是____. 12.比较大小: -0.5__________3 2 - ;|-0.008|_________-1. 1 列 2 列 3 列 4 列 5 列 1 行 2 4 6 8 2 行 16 14 12 10 3 行 18 20 22 2 4 … … … 28 26 图2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 原文及教案 课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教案 学习目标: 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 一、成语积累

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坏人当权。(豺狼当道)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 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 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 二、文学常识 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课文翻译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有剩下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忆读书(冰心)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风筝(鲁迅)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 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写字——写一个人 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 第三单元 9、春(朱自清)10、*济南的冬天(老舍) 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口语交际——说家乡写作——描写景物 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 第四单元 13、空城计(罗贯中)14、*美猴王(吴承恩) 15、心声(黄蓓佳)16、*勇气(狄斯尼) 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写作——写童年的故事 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第五单元 17、犟龟(米切尔?恩德)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 19、*基因畅想(漆孝诗) 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期行乘船 23、*伤仲永(王安石)24、木兰诗 25、*诗五首 回乡偶书(贺知章)夜雨寄北(李商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写作——改写《木兰诗》 第七单元 26、卖油翁(欧阳修)27、三峡(郦道元) 28、*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戴震难师(段玉裁) 29、*陌上桑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江南春(杜牧)登飞来峰(王安石) 望岳(杜甫)观沧海(曹操)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七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50分) I.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计15分) ( )1. This is _________ alarm clock. A. a B. an C. the D. / ( )2. We don’t like_________. A. broccoli B. broccolis C. a broccoli D. broccolies ( )3. _________. Is this your pen? A. Sorry B. Hello C. Excuse me D. Hi ( )4. Do you have two ________? A. tennis racket B. tennis rackets C. tennis’ racket D. tennis’ rackets ( )5. He _________ his homework at school. A. doesn’t do B. don’t does C. isn’t do D. does not ( )6. ________this your guitar? A. Am B. Is C. Are D. Do ( ) 7. Let’s _________ now. A. go to home B. to go home C. go home D. to go to ( ) 8. How much are these shoes? _________ twenty dollars. A. Are B. There C. They’re D. Their ( ) 9. My father usually________ a shower _________the morning. A. take; in B. takes; in C. take; on D. takes; at ( )10. ________you play the violin? A. Are B. Can C. Is D. When ( )11 ---This is my sister Ann. ---Is _____ a student? A. she B. he C. her D. his ( )12. I ________ two baseballs and my friend ________five baseballs. A. have; have B. have; has C. has; have D. has; has ( ) 13. ---Is that your book? ---Yes, ________. A. it is B. it isn’t C. it’s D. this is ( )14. Miss Wei often helps us ________ our English. A. at B. in C. of D. with ( )15. I want __________ the music club. A. join B. to join C. joins D. be join II.从A、B、C、D中选择最恰当的选项填进文章中去,你会读到一个有意思的故 事。(15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狼》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狼》课文 狼 作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 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 6 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b e n)倚其下,弛(chí)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d a n)眈相向。 少(sh a 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 瞑(míng),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shù) 刀毙(bì) 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 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 a 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 矣,而顷(q 1 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狼》这篇课文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聊斋”指蒲松龄的书房名,“志”指记录(述),

“异” 指奇异怪异的事。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 二、通假字止同“只”,只,只是,仅仅 三、古今异义词 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四、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洞:打洞(名词作动词)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胁迫。(名词作动词)狼不敢前前:向前(名词作动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从柴草堆中打洞(名词作动词) 2、止增笑耳。笑:笑料。(动词作名词。)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似的(名词作状语) 五、狼吞虎咽、声名狼藉、鬼哭狼嚎? 豺狼当道、杯盘狼藉、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狈不堪? 狼奔豕突、狼心狗肺、引狼入室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

第一单元 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新学期开始了,你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读初步读出语气。 1《在山的那边》 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本题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由此可以体会诗歌的形象性,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 探究“山”所蕴含的意思,要联想到爬山是怎样吃力,还要考虑到山是一座座山,无数座山。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本题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这种品味,有一定难度,但是品味得好,又很有兴味,能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欣赏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应视情况帮助学生探究。 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三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既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既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既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2《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研讨与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一、短语 Starter & Units 1-4: in English 用英语说 excuse me 请原谅 call sb. at 拨打(号码)找某人 lost and found 失物招领 a set of (keys) 一套,一串(钥匙) Thanks for sth. 为…而感谢 doing sth. bring sth. to sb.把…带来给某人 sth. here 把…带到这儿来 take sth. to sb.把…带去给某人 sth. there把…带到那儿去 need sth. 需要某物 to do sth. 需要做某事 a photo of my/ his/her family 一张家庭照片 Units 5-6: play soccer/ tennis/ baseball/ ping-pong/ basketball/ volleyball 打…球 watch TV 看电视 sth. on TV have breakfast/ lunch/ dinner 吃早餐/午餐/晚餐 have/like…for breakfast/ lunch/ dinner/dessert吃/喜欢吃…作为早餐/午餐/晚餐/甜点eat well 吃得好 lots of 大量;许多have a sports collection 收集体育用品 Units 7-8: 20 th (twentieth) 在八月二十/十二号 on August 12 th (twelfth) buy sth. for sb. 给某人买某物 afford to do sth 买得起某物 buy sth. from…从…买某物 sell sth. to…把某物卖给… on sale 廉价出售 have a look (at sth) 看看(某物) a long white T-shirt一件白色的长T恤衫 at a good price 价格合理 a pair of socks/shoes /pants/ shorts 一双短袜/鞋子;一条长裤/短裤 Units 9-10: go to a movie / go to movies 去看电影 be good with sb 和某人友好相处 help sb. with (doing) sth. help sb.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want (sb) to do sth 想要(某人)做某事on weekend(s) 在周末 learn about Chinese history 了解中国历史join the sports club 参加运动俱乐部show sb. sth. 把某物拿给某人看 show sth. to sb.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1 《论语》十则 ?原文和译文 1、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 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解词 : 时: 按时 ; 说: 同“悦”,愉快。 翻译 :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 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 :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解词 : 故: 旧的( 知识 ); 知: 理解、领悟。 翻译 :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 : “学而不思则闰 ;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 解词 : 罔: 迷惑而无所得 ; 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 会有疑惑。 赏析 :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解词 : 愠: 恼恨。 翻译 : 孔于说 :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公冶长》 ) 解词 : 耻: 以,, 为羞耻 翻译 : 子贡问道 : “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 : “他聪敏而又爱好学 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 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述而》 ) 解词 : 识: 记住; 厌: 满足; 诲: 教导。 翻译 :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 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 满足。“诲人不倦”,讲的 2 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 “对我 来说,有什么呀 ?”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翻译 : 孔子说 :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 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 处都有老师。 8、子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 翻译 : 孔子说 : “( 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 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 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题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②生物能进行(例:雨后见到蚯蚓),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⑤生物能生长和⑥生物有和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体都由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2.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3.实验探究的过程包括(调查时首先要):①提出问题、②、③、 ④、⑤、⑥、⑦收集和分析资料。 4.生物①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和三大类。 ②按照生活环境可分为和等。③按照用途可分为、、和等。 5.生物学是研究和的科学。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它包括:(如: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和(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也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有:、、、)。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和。在绿草地上生活的蝗虫体色往往是绿色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野兔依赖牧草生存,但它们的活动也改变着草场,野兔的爆炸性繁殖曾一度使澳洲的大草原沦为荒漠,说明生物在环境的同时,也着环境。 3.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②沙漠中的骆驼;③荒漠中的骆驼刺;④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能使土壤疏松肥沃。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举例: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

5.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 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 ,终点是此条食物链中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 。 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物质和 能量沿着 和 流动的。 7. 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能量在食物链中 ,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 。 8.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 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 的。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9.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 的表面。一切陆生生物 的立足点是 。 的活动可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10.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 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 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 称; 生态系统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 生态系统在保 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 之肺”之称; 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 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在栽培和管理中需要投入大量 的人力物力; 生态系统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多,容易产 生环境问题。每一个生态系统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 ,这种 表现在方方面面。 1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 与其 的总和。是一个统一的整 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园。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 1.细胞是生物体 和 的基本单位。 2.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① →② →③ 。 (1)一只手握住 ,另一只手托住 ;(2)下降镜筒时,眼睛 细菌、真菌-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植物-生产者 动物-消费者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狼三则》的另外两则原文及翻译

第一则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忽然出现了一匹狼.狼窥视着屠夫担子上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缩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在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狼才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地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有个人在树上吊死的样子,(屠夫)大吃一惊.(他)小心地(在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发了一笔小财.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这真是可笑啊! 第三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shàn)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shǐ)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户乌能作此谋也! 译文 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田间休息处,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两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

狼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能脱离课本较形象、准确的复述故事情节,朗读和背诵。 4.能独立概括文章的寓意。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情节的发展。 [教学难点] 理解它的寓意和意义。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出处) 1.图片“狼”(远、近观察) 2.蒲松龄,字留仙,清朝山东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正字正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蔽bì

弛chí眈dān瞑míng 隧suì尻kāo黠xiá 三.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四.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有关情节 五.回音壁(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练习) 六.师生互动探究课文的情节,理解文章的寓意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5“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6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7、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8、狼的表现呢? 9请用原文回答 ‘两狼的计谋: 前狼假寐的姿势: 前狼假寐的神态: 前狼假寐的目的: 后狼径去的目的

10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11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12、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13、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14“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七.回顾小结,课文背诵 八.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狼的资料,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狼,以“我眼中的狼”为题开展交流活动。 2.摘抄有关“狼”的成语并熟记下来。 板书: 遇狼狼:缀行--------狡 ↓ 惧狼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 御狼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 杀狼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

第一单元 人生,就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新学期开始了,您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追求美好的人生,就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就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与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您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读初步读出语气。 1《在山的那边》 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她真的就是在寻找大海不?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本题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由此可以体会诗歌的形象性,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 探究“山”所蕴含的意思,要联想到爬山就是怎样吃力,还要考虑到山就是一座座山,无数座山。 海,就是理想境界;山,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就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就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就是写山的颜色不?)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枯干”在这里就是什么意思?) 本题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这种品味,有一定难度,但就是品味得好,又很有兴味,能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欣赏诗歌与其她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应视情况帮助学生探究。 1、“痴想”原意就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就是,总就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铁青着脸”,就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瞧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就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就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三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既可以就是自然的,也可以就是生活的;既可以就是甜美的,也可以就是苦涩的;既可以就是宁静的,也可以就是狂暴的;既可以就是开朗的,也可以就是阴郁的…… 2《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文写的就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您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研讨与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