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犯罪
老年犯罪人社区矫正论_吴宗宪

老年犯罪人社区矫正论*C o m m u n i t y C o r r e c t i o n T h e o r y f o r E l d e r l y O f f e n d e r s吴宗宪(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 犯罪与矫正研究所所长 北京 100875)□文 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老年社会,随着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犯罪的数量也将会增加,因此,需要探讨与老年人犯罪有关的问题。
本文探讨对老年犯罪人实行社区矫正的问题。
一、老年犯罪人与刑法修正案的新规定老年犯罪人是指已经进入老年期的犯罪人。
对于进入老年期的年龄标准,目前国际上有不同的情况。
一般而言,在人均寿命较短的发展中国家,通常把60岁作为进入老年期的起点年龄;在人均寿命较长的发达国家,通常把65岁作为进入老年期的起点年龄①。
在中国,把60周岁作为老年期的起点年龄。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1996年8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
”这一规定为确定老年人的年龄界限提供了法律依据。
同时,从具体含义而言,老年犯罪人是一个在不同含义上使用的术语。
大体而言,有3种情况:(1)犯罪学意义上的老年犯罪人。
这种意义上的老年犯罪人,是指进行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行为的老年人。
不管这类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否被发觉、行为人是否受到法律追究,他们都可以被称为“老年犯罪人”。
(2)刑法学意义上的老年犯罪人。
这种意义上的老年犯罪人,是指进行了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的老年人。
(3)刑事执行法学意义上的老年犯罪人。
这种意义上的老年犯罪人,是指在犯罪后被法院定罪判刑的老年人。
在上述3种老年犯罪人概念中,犯罪学意义上的老年犯罪人是最广义上的老年犯罪人,而刑事执行法学意义上的老年犯罪人是最狭义的老年犯罪人,刑法学意义上的老年犯罪人介于两者之间。
在社区矫正语境下的老年犯罪人,主要是指被法院定罪判刑的老年人,特别是指被判处属于社区矫正范围的非监禁刑或者被适用属于社区矫正的其他刑罚执行方法的老年人。
老年犯罪人——不容忽视的犯罪主体

2006.11湖南农机HUNAN A GRICUL TU RAL MAC HINER Y收稿日期68作者简介周子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老年犯罪人———不容忽视的犯罪主体周子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武汉430000)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犯罪的增加就是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突出表现。
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老年人犯罪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对老年人的概念和老年人犯罪现状的分析入手,研究了老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和对策。
关键词:老年犯罪;老年犯罪人;犯罪;刑事责任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320(2006)11-0100-03 一直以来,社会把老年人当作弱势人群看待,但是忽略了这一群体中的个别个体也存在着侵害社会的一面。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老年犯罪人这个特殊的群体越来越成为人们视线的焦点,老年犯罪问题已不容忽视。
1 老年人和老年人犯罪现状联合国关于老龄问题的统计数字,老龄人均以60岁为起点,因此,各国通常将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
老年犯罪则是指已满60岁的人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对于老年犯罪问题,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缺乏系统、完整的统计数据。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降低,一些大城市甚至出现人口的零增长或负增长,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条件的改善,增加了人口的平均寿命,我国老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增加。
根据建国后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1953年的4.41%增长到了2000年的6.96%。
而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33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1%,这表明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年型国家”。
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3亿左右,占总人口四分之一以上。
老龄人口的增加,老龄社会结构的形成,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老年人犯罪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黄昏下的罪恶——老年人性犯罪透视

性 是 长期被 压抑被 忽视被
。
老年人 的性问题更是敏感的话题
,
在世 人的眼里 就是 老不 正 经
。 ,
人 老了 便得 与性 无缘
.
,
否则
,
老 不要 脸
因此
老年 人谈性 色
,
变 晚辈们想着的是 怎样让他们的 父 辈吃好玩 好
如此这般就 算尽了孝 抚慰
。 ,
.
殊不知
老年少 也需要性的
、
在劳改农场里
丧 发
人 老了
,
本应该有 一 个幸福安详的晚 年
.
甲甲
,
而本
文披 露的 几 个案例中男性 老 人
由于 不洁身 自好而
身陷图圈 但是
。
,
本文所引出的故 书 不 仅仅 是某个 老年人
。
性犯罪的个人悲剧
案例一 媳
,
:
.
朱某
60
,
岁
,
多次奸 污 J L
3
后被其 子告 到 法院
,
判刑
年
在我 们这个社会 里 扭曲的东西
,
陈某和她鬼混 后
,
,
每次都慷
一 瞬间 他为自己 的罪恶念头感到羞耻 但仅
, 。 ,
,
。
慨解囊 2 0 元
从此
,
仅是几秒钟的事 强 烈的占有欲在他的脑中占了上风
他一 反 常态地对儿媳亲热 他的心 理
。
陈某漂妓 自此更 加胆 大妄为
,
有一 次
,
竟同时
。
但儿媳似乎根本就不懂 得
,
把两妓女叫到家中 …
纸包不住火
, ,
我国老年人犯罪刑罚宽宥制度的完善

我国老年人犯罪刑罚宽宥制度的完善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的犯罪率逐渐上升,问题日益引人瞩目。
尤其是因为世界上最大的老年人口,我国又面临着创建一个更完美和恰当的老年犯罪刑罚宽宥制度的巨大挑战。
一方面,老年人犯罪背后隐藏着许多社会和人性的问题,包括社会福利缺失、人际关系的疏离以及精神不健康等。
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的限制,他们被判刑和监禁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完善老年人犯罪刑罚宽宥制度对于维护老年人的尊严、社会公平和法制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应当加强社会福利服务,特别是老年保障。
政府应该积极开展老年人文化活动,使老年人建立更广泛和密切的社交关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减少犯罪的发生。
其次,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老年犯罪刑罚宽宥制度。
对于老年人所犯罪行,应先考虑其健康状况和精神状况,更重要的是考虑是否存在疏离、感慨或抑郁等问题,缓刑、社区矫正和强制医疗应首先作为考虑。
最后,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对老年人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教育,可以让年轻人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老年人的生活和价值,从而形成比较健康的社会环境。
不少案例表明,在上述的完善老年人犯罪刑罚宽宥制度的方向和政策指引下,老年人的犯罪率和发病率都有所改善。
例如,以下三个案例可以为完善我国老年人犯罪刑罚宽宥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一、朱阿婆案朱阿婆,是上海一位96岁的外籍老人,因为多次偷窃而被判刑入狱。
然而,由于其高龄、多病和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情况,当地法院最终决定采取监管式缓刑的方式,让她在指定地点居住,接受社区矫正,接受专业人员的监管和照顾。
二、小野良案2019年,广西一位92岁的老人小野良因为在公共空间长时间吵闹,被当地警方处理。
随后,经过多方协调和调解,小野良被送至施老院(祖孙同住院)居住,同时获得了政府的优惠保障和治疗服务。
三、钟阿公案广东一位79岁的老人钟阿公曾因为拿了邻居钱款而被发现并报警。
但后来,经过当地法院判决,钟阿公的案件被判罚缓刑。
工作心得:老年人犯罪分析

工作心得:老年人犯罪分析中华民族自古便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尊老敬老的美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也不断延长。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虽说老年性犯罪现象先于人口老龄化到来之前就客观存在,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犯罪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
老年人犯罪问题也有其特殊的犯罪现象、特点和犯罪原因,很值得注意。
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同属弱势群体,但令人遗憾的是,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大家都十分关注,而对于老年人犯罪的研究往往则被忽视,致使我们对于老年人犯罪的真实情况,很难予以了解。
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性犯罪现象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在一定范围内还呈现出上升趋势。
因此,对老年人犯罪问题的日益凸显,将成为我国新形势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老龄化背景老年人犯罪与未成年人犯罪相同,都是以年龄作为界定。
古人对年龄划分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九十耄耋之年、百岁则为颐之年。
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攀升,人均寿命也相应大幅提高。
如今,各国对老年人的起点年龄并不完全一样,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老年人的起点年龄界定为60周岁。
具体规定为:年龄在45-59岁则称为老年前期,也即中老年人;年龄在60-89岁为老年期;年龄在90岁以上为长寿期。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XX区人口约46万人,年龄60岁以上老年人约6.11万人,约占全区人口总数13.28%。
所以针对XX区201X年以来,年龄在60岁以上的犯罪人群进行了相关调查,对XX区老年人犯罪的特点、趋势、原因进行了梳理,并提出几点粗浅的分析及建议。
二、根据调查分析,XX区老年人犯罪存在以下特点:(一)从犯罪率上看,老年人犯罪率低,但整体呈上升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X-201X年10月XX区人民检察院办理60岁以上老年人犯罪案件共73人,占作案人数总数2.52%,约占全区老年人人数0.12%。
14例老年性犯罪的个案调查研究

14例老年性犯罪的个案调查研究内容摘要:近年来,老年性犯罪案件时有见诸网络报端、街头巷尾,老年性犯罪问题日益凸现,并呈现出逐步增多的趋势。
但是关于老年性犯罪问题的已有研究基于三种因素始终陷于困境。
深入的个案调查对于破解理论困境,指导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本课题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选择适合对象与有效方法,在对Z监狱在押的全部14例老年性犯罪对象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典型个案研究的方式对老年性犯罪的特征加以比较分析,从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被害人)视角对老年性犯罪现象进行解读,并为老年性犯罪服刑人员的监管改造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老年性犯罪典型个案比较分析多元解读引言:老年性犯罪问题研究的困境犯罪学研究表明,性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生理、心理和社会诸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存在具有某种必然性。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大①,老年性犯罪问题日益凸现。
如果再考虑到性犯罪的犯罪黑数因素(有学者指出,性犯罪是刑事案件中犯罪黑数最高的一类犯罪②),老年性犯罪现象更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老年性犯罪是老年犯罪的三大主要类型之一。
③在国外,对于老年性犯罪问题的研究开始得很早。
德国犯罪学家Gustav Aschaffenburg在①资料显示,到2015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7%。
2050年前后,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4.8亿左右,超过总人口的1/3。
②胡震寰:强奸犯罪类型研究及其在侦查中的应用,政法学刊,2003年第5期,第12-15页。
③吴宗宪、曹健:《老年犯罪》,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版,第224页。
老年犯罪的三大类型包括,老年暴力犯罪、老年性犯罪和老年财产犯罪。
他的《犯罪学》中,首先开展了关于老年期性犯罪问题的研究。
后来,Fran z·Exner、J·Bresler、Amelunxen、Bvuger-Prinz 等人也做了关于老年人性犯罪的大量专题研究。
农村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探讨

农村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探讨农村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探讨农村老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探讨“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人们常以“最美不夕阳红”来比喻晚年生活的美好。
我们的社会推崇尊老敬老,关心老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些年来,由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文化的显著发展,科技及医疗水平的巨大进步,加上计划生育国策的有效实施,使得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强。
到20世纪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3亿,约占总人口的10。
倡,近几年,一种不和谐的社会现象——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对老年人身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犯罪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犯罪屡有发生,且在一定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给“夕阳”蒙上了一层阴影。
农村老年人操劳一生,本该含饴弄孙,趣遣时日,但有些人却因犯罪而铁窗相伴。
这些农村老年人在人生的暮年堕落成社会的罪人,既严重危害了社会,同时也给家庭、子女及被害人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从人口比例来看,我国老年人犯罪率并不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化速度快,老年人犯罪的绝对数仍不容小觑,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这对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对福建省龙岩市的农村老年人犯罪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主要犯罪特点据统计,2022年至2022年10月,龙岩市两级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5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年犯罪嫌疑人194人,占批捕总人数5195的4。
2022年批准逮捕农村50周岁以上的犯罪嫌疑人66人,占全年批捕总人数的3.4;2022年批捕77人,占全年批捕总人数的4.11;2022年1月至10月共批捕51人,占批捕总人数的3.69。
年龄在50至60岁之间的犯罪嫌疑人占绝大多数,共142人,占总数的73,平均年龄为55.97岁,年龄最大的为80岁。
犯罪所涉及的罪名近30种,主要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及侵犯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等类型。
治理老年人违法犯罪的思考

物。作 为人生 旅程 的最 后阶段 , 年人群体 的社 会地位 、 老 经 济地位 、 人际 关系和 心理 、 家庭等都在 发生 变化 。在社会 转
型过程中, 由于社会、 家庭对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关爱较
少 , 健康状 况没有得 到应 有的 关心和重视 使老年 人 精神 致 群 体 弱势 化和 边缘化 。 同时 , 社 会生活 环境 的 急剧 变 现代 化 也会 使部 分老 人产 生不 适 , 对于 自我调 适 能 力较差 的老 年 人而言 , 便可能 因此实施违 法或犯罪行 为。 治理 老 年人 违法犯 罪 问题 , 必须 针对 老年人 违法 犯罪 的原 因 , 才能制 定相 应 的对策 , 老年 人健 康 、 让 幸福 度 过其
我 国人 口目前 正 处在急 剧老 年化 时期 , 相应 的老 年人
问题 也 日益 凸显 出来 并影 响到社 会 的 方方面 面 , 这一 问题
由于 经济上 的贫 困 , 是被遗弃 , 是 因不堪 虐待而 离 或者 或者 家流 浪 , 者是 孤身 无人 接济 , 或 为生活 所迫 而 实施盗窃 、 诈
三、 支持和保护老年人的再婚权益 据 调查 , 老年人 性违法犯罪 的特点较 为突出。其中 , 丧 偶 未娶或终 身未娶 的男性 老人 占有相 当大的 比例 , 的受 有 经 济条 件所 限无力结婚 或再 娶 , 的虽然 具备相 应 的经 济 有 条件 , 因子 女反对不敢 或不能再婚 , 有的深受 旧思想 束 但 还 缚 不好 意思再 娶。在 不健康 的心理 支配下 , 分老年人 走 部 上 了嫖 娼强奸 的违 法犯 罪道路。一 些城 市里甚至 出现主 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犯罪的定义
• 德国著名犯罪学家施奈德、凯泽、阿尔布莱希特等人对老年人犯罪所 下的定义都是:老年人犯罪是指年满60周岁及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总和
• 我国 1996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 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
• 老年人犯罪,概括起来说,就是指60岁以上的人所实施的犯罪。 • 老年人犯罪概念,可以区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老年人犯 罪概念,即老年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狭义的老年人犯罪概念,即由 于身体、心理、社会生活等方面处于老年化的过程而引发的犯罪行为。 • 两个概念的定义,一个着眼于行为主体,一个着眼于行为特征。狭义 的老年人犯罪所包括的范围较小,它把老年人实施的并非由于老年化 过程而引发的犯罪行为排除在外。
(一)建立完善的老年人权益保障体系。 (1)结合我国的国情,建设完善的老年社会保 障体系,建立城乡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制度,从 根本上解决老龄社会日益突出的养老医疗问题 的制度安排。 (2)法律上维护和保障老年人的权利 不但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 护法》,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老 年人的社会利益。而且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 来规范老人子女的义务。 (3)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引导社会观念 社会舆论要大力宣传发扬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加强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观建设,让全社会形成 爱老、敬老之风尚,尊重老年人的社会地位, 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建立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物质生活保障体系。 目前,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社会养老制度建设,实 行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公平负担的原则。发展养老事业 要学习借鉴外国成功的经验,完善社区保障制度,解决老年 人的社区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济问题。形成完善的养老 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切实 得到保障。同时,子女应当继承和弘扬尊老的美德,尊重老 人的人格,加强与老人的交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减轻 他们的失落感,让他们幸福安度晚年
(三)从老年人犯罪的类型上看,男性多属猥 亵、强奸、诱骗、放火、盗窃、侵占、窝赃、 伪造、诈骗等,女性犯罪则以扰乱社会治安为 主,以盗窃犯罪居于首位。 (四)从老年人犯罪的手段上看,暴力型犯罪 较少。进入老年期后,由于不同程度的生理疾 病的存在,使老年人存在着运动障碍,这些决 定了老年人所实施的抢劫、杀人等暴力型犯罪 较少,他们往往采取教唆、诱骗、包庇等具有 智能性、隐蔽性和间接性的犯罪手段。 (五)从老年人犯罪的对象上看,多为弱势群 体。人进入老年以后,生理机能开始出现明显 的衰老变化。因此,一些老年人往往把犯罪对 象直接指向没有反抗能力或者反抗能力较弱的 儿童、妇女、残疾人等弱者。
•【今年五一刚刚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第一
次将犯罪的75岁的老人列入从宽处理的对象。 根据该修正案第一条:对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 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 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希望“夕 阳无限好,晚 霞炫满天”的 愿景早日成为 现实,希望更 多的老年人能 安享晚年而不 至于走上犯罪 道路。
▪老年人犯罪的原因
(一)社会适应与犯罪。由于老年人在身心方面的衰退, 使他们无力对发生的各种问题重新加以顺利适应,因 而有可能因为适应不良而走向犯罪。老年人由于对社 会不适应,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主要有三个方面: 1.对离休、退休的不适应。 2.对生活方式的不适应。 3.对生活穷困的不适应。 (二)家庭关系与犯罪。随着老年期的到来,老年人在 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及人格发生变化,这也影响着他们 的犯罪行为。主要表现为: 1.父子(女)、母子(女)关系与犯罪。 2.夫妻关系与的特困老年群体。 (四)依靠发展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身体,生活,精神质量。 发展老年教育事业,针对老年的教育特点和规律,应开展丰 富多彩的老年教育和科学健身活动,使他们在学习,健身中 得到快乐和知识。可以积极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活 动,充实精神生活,让有益的活动填补他们离开劳动岗位后 产生的思想空虚,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违法犯法的现象。要加 强对老年人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加强普法 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对老年人的教育,努力使老年人学法,知 法,守法。
上述特点中的犯罪率、犯罪类型,均为老 年人犯罪的外表特点,而智能性、间接性、隐 蔽性则为老年人犯罪的内在本质特征。属于主 观意识方面。 除了以上几个可以明显归类的特点,还有一 些特点,一些老年人犯罪是低文化者较多,农 村老年人犯罪较多。还应该特别提及的是近些 年来,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支配 之下,屡屡发生一些曾为党辛勤工作数十载的 老党员、老干部不守晚节,以权谋私而身陷囹 圄的所谓“59岁犯罪”现象。他们利用自己多 年的人际关系网,为家人或他人谋求非法利益, 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注意 。
(五)把维护老年人的权益摆在司法工作的重 要位置。做好老年犯罪的教育改造和安置帮教 工作。针对老年人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改 造机关要采取宽容耐心的态度,动之以情、晓 之以理,逐步使老年人认识到自己的法律和道 德错误,争取早日重归社会。司法关爱(“恤 老”)。对于老年犯的处理,从犯罪心理学出 发,提出要采取比较宽容的措施,特别要重视 对老年犯刑满释放后的安置 。
(三)人格变化与犯罪。老年人由于生理状况、社会地 位的变化及文化因素的影响,使其人格产生了较大 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他们的犯罪有重要影响,老年 人的人格变化主要表现为: 1.敏感多疑。 2.情绪不稳。 3.以自我为中心。 (四)酒精中毒与犯罪。老年人未进入老年期之前, 已有饮用酒类之习惯,当进入老年期后,不仅其饮 酒习惯无法革除,而且由于遭遇逆境,为逃避现实 生活而变本加厉。长年累月不断饮用烈性酒类,很 易引起慢性酒精中毒,最后不免成为中毒精神病, 因而其所实施的行为,往往不能适应社会,甚至走 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另外,还有如由于恶习不改、法制教育的不全 面、道德教育的不全面等造成犯罪。
▪老年人犯罪的预防
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是减少老年人犯罪的根本,政府应加大社 会养老制度和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并大力扶持为老年人服务的 社会福利机构。“家庭是预防老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做儿女的 不能因工作生活忙而忽略了对长辈的生活照顾和情感上的沟通,让老 年人幸福安度晚年,才能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内容提要
• • • • 老年人犯罪的定义 老年人犯罪的特点 老年人犯罪的原因 老年人犯罪的预防
案例:
案例一:重庆市大足县三驱镇农妇陈某的10岁女儿吃过午饭后,到邻 居林明孝家玩。74岁的林明孝将其奸污,并给小女孩1元钱,叫她不 要向别人讲。第二天小女孩因下身肿痛,把事情告诉了妈妈,第9天, 她们才到派出所报了案。2月底,林明孝因涉嫌强奸罪被逮捕。 案例二:1910年出生,作为北京“史上”年纪最大的刑事被告人周志 评被控冒充国民党元老李烈钧,编造“解冻民族资产”的神话,诈骗 一名美籍华人74.9万元。 案例三:2003年2月14日,不堪忍受逆子的百般凌辱,沈老汉将酒醉 的亲生儿子一脚踢入菜窖并用木棒乱击其头部而死亡。案发后,沈老 汉的邻居们近200人自愿联名上书证实沈老汉的行为属于被逼无奈, 沈老汉的老同事们和社区居民们也证实其品行端正,要求法院从轻处 罚。8月21日,阜新市太平区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沈老汉有期 徒刑3年,缓刑5年。
▪老年人犯罪的特点
• 老年人犯罪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 老年人犯罪与未成年人犯罪相同,都是以年龄作为界定,犯罪概念的 标准均因年龄而表现其犯罪特点,故在犯罪学上都属于发展犯罪。 • (一)从犯罪率上看,老年人犯罪率低。一般说来,在整个社会的犯 罪中,老年人犯罪的比例是很低的,在整个老年人口中,犯罪的比率 也是很低的。如,美国的老年人犯罪只占1.2% • (二)从犯罪主体上看,老年人犯罪多为孤寡老人,文化层次偏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成家后大都与老人分居两处,致使老年人晚年 生活孤独寂寞,单调乏味,易滋生不健康的心理,从而滋生犯罪。而 且这些老年人多为文盲或半文盲,文化水平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