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编制问题(实验10实验报告)

教学计划的编制问题(实验10实验报告)
教学计划的编制问题(实验10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题目:

教学计划的编制问题姓名:杨维

学号:20090810229

班级:物联网工程0901班

指导老师:李晓鸿

完成日期:2010年11月26日

一、问题描述:

若用有向网表示教学计划,其中顶点表示某门课程,有向边表示课程之间的先修关系(如果A课程是B课程的先修课程,那么A到B之间有一条有向边从A指向B)。试设计一个教学计划编制程序,获取一个不冲突的线性的课程教学流程。(课程线性排列,每门课上课时其先修课程已经被安排)。

基本要求

(1)输入参数:课程总数,每门课的课程号(固定占3位的字母数字串)和直接先修课的课程号。

(2)若根据输入条件问题无解,则报告适当的信息;否则将教学计划输出到用户指定的文件中。

二.需求分析:

1、本程序需要基于图的基本操作来实现

三.概要设计

抽象数据类型:

为实现上述功能需建立一个结点类,线性表类,图类。

算法的基本思想:

1、图的构建:

建立一个结点类,类的元素有字符型变量用来存储字母,整

形变量用来存储位置,该类型的指针,指向下一个元素。建

立一个线性表类,完成线性表的构建。建立一个图类,完成

图的信息的读取,(如有n个点,则建立n个线性表,将每个

结点与其指向的结点组成一个线性表,并记录线性表的长

度)。

2、Topsort算法:

先计算每个点的入度,保存在数组中。找到第一个入度为0

的点,将该点所连的各点的入度减一。再在这些点中找入度

为0 的点。如果找到,重复上述操作。如果找不到,则跳出

while循环,再搜索其他的点,看入度是否为0。再重复上述

操作,如果所有的入度为0的点都被寻找到,但个数少于输

入顶点的个数,说明该图存在环。

程序的流程:

(1)输入模块:读入图的信息(顶点和边,用线性表进行存储)。

(2)处理模块:topsort算法。

(3)输出模块:将结果输出。

四.详细设计:

算法的具体步骤:

class Node{//结点类

public:

string node;

int position; //位置

Node* next;

bool visit; //是否被访问

Node(){visit=false;next=NULL;position=0;node=' ';} };

class Line{ //线性表类

public:

int num;

Node* head;

Node* rear;

Node* fence;

Line(){num=0;head=fence=rear=new Node();}

void insert(int v,string ch){ //插入元素

Node* current=new Node();

current->node=ch;

current->position=v;

fence->next=current;

fence=current;

num++;

}

};

class Graph{ //图类

private:

int numVertex;

int numEdge;

Line* line;

public:

Graph(int v,int e){numVertex=v;numEdge=e;line =new Line[v];} void pushVertex(){ //读入点

string ch;

for(int i=0;i

cout<<"请输入顶点"<

cin>>ch;

line[i].head->node=ch;

line[i].head->position=i;

}

}

void pushEdge(){ //读入边

string ch1,ch2;

int pos1,pos2;

for(int i=0;i

{

cout<<"请输入边"<

cin>>ch1>>ch2;

for(int j=0;j

if(line[j].head->node==ch1)

pos1=j; //找到该字母对应的位置if(line[j].head->node==ch2){

pos2=line[j].head->position;

break;

}

}

line[pos1].insert(pos2,ch2);

}

}

void topsort(){ //拓扑排序

int i;

int *d=new int[numVertex];

for(i=0;i

d[i]=0; //数组初始化

for(i=0;i

Node* p=line[i].head;

while(p->next!=NULL){

d[p->next->position]++; //计算每个点的入度

p=p->next;

}

}

int top=-1,m=0,j,k;

for(i=0;i

if(d[i]==0){

d[i]=top; //找到第一个入度为0的点

top=i;

}

while(top!=-1){

j=top;

top=d[top];

cout<node<<" ";

m++;

Node* p=line[j].head;

while(p->next!=NULL){

k=p->next->position;

d[k]--; //当起点被删除,时后面的点的入度-1

if(d[k]==0){

d[k]=top;

top=k;

}

p=p->next;

}

}

}

cout<

if(m

cout<<"网络存在回路"<

delete []d;

}

};

int main(){

int n,m;

cout<<"请输入节点的个数和边的个数"<

cin>>n>>m;

Graph G(n,m);

G.pushVertex();

G.pushEdge();

G.topsort ();

system("pause");

return 0;

}

五.调试分析:

将建立的线性表输出来检验图的信息是否完全被读入,构建是否正确。

六.测试结果:

七.实验心得:

1、本实验是在图的遍历问题的基础上做的,图的构建大部分是采用图

的遍历问题中的代码(不过要将结点类中的char改为string型),自己另外写了topsort函数,就完成了整个程序。

2、topsort函数中一开始采用的方法是找到一个入度为0的点,完成

相应的操作后,重新进行搜索,后来改进代码,先搜索入度为0的点后面连接的点,这样减少了算法复杂度。

八、附件

教学计划的编制问题.cpp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Node{//结点类

public:

string node;

int position; //位置

Node* next;

bool visit; //是否被访问

Node(){visit=false;next=NULL;position=0;node=' ';} };

class Line{ //线性表类

public:

int num;

Node* head;

Node* rear;

Node* fence;

Line(){num=0;head=fence=rear=new Node();}

void insert(int v,string ch){ //插入元素

Node* current=new Node();

current->node=ch;

current->position=v;

fence->next=current;

fence=current;

num++;

}

};

class Graph{ //图类

private:

int numVertex;

int numEdge;

Line* line;

public:

Graph(int v,int e){numVertex=v;numEdge=e;line =new Line[v];} void pushVertex(){ //读入点

string ch;

for(int i=0;i

cout<<"请输入顶点"<

cin>>ch;

line[i].head->node=ch;

line[i].head->position=i;

}

}

void pushEdge(){ //读入边

string ch1,ch2;

int pos1,pos2;

for(int i=0;i

{

cout<<"请输入边"<

cin>>ch1>>ch2;

for(int j=0;j

if(line[j].head->node==ch1)

pos1=j; //找到该字母对应的位置if(line[j].head->node==ch2){

pos2=line[j].head->position;

break;

}

}

line[pos1].insert(pos2,ch2);

}

}

void topsort(){ //拓扑排序

int i;

int *d=new int[numVertex];

for(i=0;i

d[i]=0; //数组初始化

for(i=0;i

Node* p=line[i].head;

while(p->next!=NULL){

d[p->next->position]++; //计算每个点的入度

}

}

int top=-1,m=0,j,k;

for(i=0;i

if(d[i]==0){

d[i]=top; //找到第一个入度为0的点

top=i;

}

while(top!=-1){

j=top;

top=d[top];

cout<node<<" ";

m++;

Node* p=line[j].head;

while(p->next!=NULL){

k=p->next->position;

d[k]--; //当起点被删除,时后面的点的入度-1

if(d[k]==0){

d[k]=top;

top=k;

}

}

}

}

cout<

if(m

cout<<"网络存在回路"<

delete []d;

}

};

int main(){

int n,m;

cout<<"请输入节点的个数和边的个数"<

cin>>n>>m;

Graph G(n,m);

G.pushVertex();

G.pushEdge();

G.topsort ();

system("pause");

return 0;

}

武汉理工大学电工学实验报告

[电子电工实习报告] 车辆1104班 吴昊宇 2019年7月11日

目录 1.0实验目的 (3) 1.1实验原理 (4) 1.1.1原理图及原理说明 (4) 1.1.2电路装配图 (7) 1.1.3连线图 (7) 1.2实验内容 (8) 1.2.1实训过程 (8) 1.2.2元件清单 (8) 1.2.3作品展示 (22) 1.2.4实验数据分析 (23) 1.3总结 (23)

1.0实验目的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现代化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到家用电器,大到军事设备,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种类繁多的设备中都用到了电工电子技术。很多的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的未处理系统都是以电子元件为基本单元,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工科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设计、制作、检查和维修知识。 本实验的目的如下: ●强化安全用电意识,掌握基本安全用电操作方式。 ●基本掌握公共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和焊接、拆卸过程,能掌握基本的电路维修维修方法。 ●基本掌握电路原理图、装配图的绘制,能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 ●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能够正确识别常用电子元件,并通过查阅相关手册了解其相关参数。 ●熟练的掌握万用表等仪表,并能够独立的检测电路的各种参数,且能检测出简单的电路问题。

1.1实验原理 1.1.1原理图及原理说明 图18 彩灯音乐盒电原理图 本电路以555芯片、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与瓷介电容、音乐芯片、喇叭为其核心元件,LED交替发光产生明暗变化,伴随着喇叭发出事先录制的音乐。 工作原理综述:电源开关K1闭合,发光二极管LED3亮,开始由于电容C1短路,所以555芯片的2和6脚为低电平0,又4脚恒为高电位1,由555芯片的输出特性知输出端3为高电平1,LED1亮,三极管VT2截止,LED2灭,7 C1通过电阻R1,R3充电,2和6脚电位升高,最终达到高电平1、3脚输出低电平0,LED1灭,三极管VT2导通,LED2亮,7为低阻态,通过电源负开始放电致使2和6脚电位降低至0,3脚又输出高电位1,LED1亮LED2灭,循环往复。而LED3绿灯和喇叭都一直接

数据结构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实验5报告

HUNAN UNIVERSITY 实验五最终报告 题目: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2014年5月15日

一、需求分析 1.输入形式: 用户通过键盘输入课程总数、每门课的课程编号(固定占3位的字母数字串)和直 接先修的课程号等的参数。 不对非法输入做处理,假定输入的数据都合法。 2.输出形式: 如果拓扑排序成功,输出拓扑排序后的教学计划编制的顺序; 如果拓扑排序不成功,输出排序错误信息,结束程序。 3.程序功能:对于用户输入的一组课程编号,根据输入的先修顺序创建邻接矩阵进行存储,并输出拓扑排序后的课程编号的顺序。 4.测试数据 输入: 输入课程总数:3 输入每门课的课程编号:A01 是否有直接先修的课程(T/F):F 输入每门课的课程编号:A02 是否有直接先修的课程(T/F):T 先修课程编号:A01 是否有直接先修的课程(T/F):F 输入每门课的课程编号:A03 是否有直接先修的课程(T/F):T 先修课程编号:A02 是否有直接先修的课程(T/F):F 输出:教学计划编制完成,课程修读顺序为:A01,A02,A03 (输入有误)课程输入错误!教学计划编制失败,请重新输入。 二、概要设计 抽象数据类型 题设要求使用一个有向图表示教学计划,顶点表示某门课程,有向边表示课程之间的先修关系,数据的对象是图中的每一个顶点和有向边。由此为本问题确定一个图的数据关系。 拓扑排序可以用顶点入度为0的方法实现,所以为实现拓扑排序的顶点顺序的存放,创建一个队列来存放。 图的ADT 数据对象:V,R(分别代表某门课程的顶点组成的一个顶点集 V 和代表课程先修关系的有向弧边组成的一个弧集 R。) 数据关系:VR={| v,w∈V 且P(v,w)} 表示从v 到w 的一条弧,并称v 为弧头,w 为弧尾。 基本操作: int n(); //返回图中的顶点数 int first(int); //返回该点的第一条邻边 int next(int); //返回该店的下一条邻边 void setEdge(int,int,int); //为有向边设置权值 int getMark(int); //获得顶点的标志值 void setMark(int); //为顶点设置标志值 队列ADT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

怀化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系别物信系年级2009专业电信班级09电信1班姓名张三学号09104010***组别1实验日期2009-10-20 实验项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题目】长度和质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几种常用测长仪器的读数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会物理天平的调节使用方法,掌握测质量的方法。 3. 学会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数据的处理,会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估算和分析,能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应记录具体型号规格等,进实验室后按实填写) 直尺(50cm)、游标卡尺(0.02mm)、螺旋测微计(0~25mm,0.01mm),物理天平(TW-1B 型,分度值0.1g ,灵敏度1div/100mg),被测物体 【实验原理】(在理解基础上,简明扼要表述原理,主要公式、重要原理图等) 一、游标卡尺 主尺分度值:x=1mm,游标卡尺分度数:n (游标的n 个小格宽度与主尺的n-1小格长度相等),游标尺分度值: x n n 1 -(50分度卡尺为0.98mm,20分度的为:0.95mm ),主尺分度值与游标尺分度值的差值为:n x x n n x =-- 1,即为游标卡尺的分度值。如50分度卡尺的分度值为:1/50=0.02mm,20分度的为:1/20=0.05mm 。 读数原理:如图,整毫米数L 0由主尺读取,不足1格的小数部分l ?需根据游标尺与主尺对 齐的刻线数k 和卡尺的分度值x/n 读取:n x k x n n k kx l =--=?1 读数方法(分两步): (1)从游标零线位置读出主尺的读数.(2)根据游标尺上与主尺对齐的刻线k 读出不足一分格的小数,二者相加即为测量值.即: n x k l l l l +=?+=00,对于50分度卡尺:02.00?+=k l l ;对20分度:05.00?+=k l l 。实际读数时采取直读法读数。 二、螺旋测微器 原理:测微螺杆的螺距为,微分筒上的刻度通常为50分度。当微分筒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mm ,而微分筒每转一格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50=。可见该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mm ,即千分之一厘米,故亦称千分尺。 读数方法:先读主尺的毫米数(注意刻度是否露出),再看微分筒上与主尺读数准线对齐的刻线(估读一位),乖以, 最后二者相加。 三:物理天平 天平测质量依据的是杠杆平衡原理 分度值:指针产生1格偏转所需加的砝码质量,灵敏度是分度值的倒数,即n S m =?,它表示 天平两盘中负载相差一个单位质量时,指针偏转的分格数。如果天平不等臂,会产生系统误差,消除方法:复称法,先正常称1次,再将物放在右盘、左盘放砝码称1次(此时被测质量应为砝码质量减游码读数),则被测物体质量的修正值为:21m m m ?= 。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及主要操作步骤) 1. 米尺测XX 面积:分别测量长和宽各一次。 2. 游标卡尺测圆环体积:(1)记下游标卡尺的分度值和零点误差。(2)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

电工学实验报告A2

请在左侧装订成册 大连理工大学Array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学实验A(二)学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联系电话: 2015 年~ 2016 年第2 学期

实验项目列表 姓名:学号: 注意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的上课时间(3学时):第一节:(1.2节课)7:30 第二节:(3.4节课)10:05 第三节:(5.6节课)13:00 第四节:(7.8节课)15:30 第五节:(9.10节课)18:00

电工学实验须知 一. 选课要求 实验选课前需确认已在教务选课系统中选择该课程。电工学实验实行网上选课,请按选课时间上课,有特殊情况需事先请假,无故选课不上者按旷课处理,不给补做,缺实验者不给成绩。 二. 预习要求 1.课前认真阅读实验教程,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本节实验预备知识,回答相关 问题,按要求写好预习报告,注意实验内容有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 2.课前在实验报告中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实验数据表格(用铅笔、尺作图); 3.课前在实验报告中列出所用实验设备及用途、注意事项(设备型号课后填写); 4.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要求课前完成必要的电路设计和实验方案设计; 5.没有预习报告或预习报告不合格者不允许做实验。 三. 实验课上要求 1.每个实验均须独立完成,抄袭他人数据记0分,严禁带他人实验报告进入实验室; 2.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和观测; 3.所有实验记录均需指导教师确认(盖印),否则无效; 4.请遵守《电工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 四. 实验报告 1.请按要求提交预习报告; 2.所有绘图必须用坐标纸绘图,并自行粘贴在报告上; 3.实验完毕需各班统一提交实验报告,没有按要求提交报告者不给成绩;抄袭实验 报告记0分。

最新教学计划编制问题讲课稿

目录 1 课题需求描述 (3) 1.1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3) 1.2 进制转换 (3) 2 总体功能与数据结构设计 (4) 2.1 总体功能结构 (4) 2.2 数据结构设计 (5) 3 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 (7) 3.1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7) 3.2 进制转换问题 (10) 4 调试与测试 (24) 4.1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调试结果 (24) 4.2 进制转换问题调试结果 (26) 5 设计总结 (28) 6 程序代码 (30)

1 课题需求描述 1.1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大学的每个专业都要制订教学计划。假设任何专业都有固定的学习年限,每学年含两学期,每学期的时间长度和学分上限均相等。每个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确定的,而且课程在开设时间的安排必须满足先修关系。每门课程有哪些先修课程是确定的,可以有任意多门,也可以没有。每门课恰好占一个学期。在这样的前提下设计一个教学计划编制程序。通过输入实际的课程及先后关系。结合每学期的学分及课程数,制定好学习计划。在输入相关数据后,程序会安排好每学期的课程。 1.2 进制转换 进制数制是人们利用符号进行计数的科学方法。数制有很多种,在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有: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十六进制数有两个基本特点:它由十六个字符0~9以及A,B,C,D,E,F组成(它们分别表示十进制0~15),十六进制数运算规律逢十六进一。 要求: (1)输入一个十进制数N,将它转换成R进制数输出,并可以进行你转换。 (2)输入数据包含多个测试实例,每个测试实例包含两个整数N(32位整数)和R(2<=R<=16)。 (3)为每个测试实例输出转换后的数,每个输出占一行。如果R大于10,则对应的数字规则参考16进制(比如,10用A表示, 等等)。

10-11-2实验报告(答案)

. 《C程序设计》 实验报告 学期: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教师姓名: 教研室:

实验1 熟悉C语言程序的运行环境,掌握数据描述 1.1 实验目的 1.了解在开发环境中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语言程序。 2.通过运行简单的C语言程序,初步了解C语言程序的结构特点。 3.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的概念,学会使用C语言的相关运算符构成表达式。 1.2 实验预习 1.熟悉Visual C++的启动和退出及Visual C++中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命令。 2.了解下列命令及函数:include、main、printf、scanf。 3.熟悉Visual C++环境下每个菜单项的功能及相关命令对应的操作。 4.各种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形式及取值范围;熟悉下列标识符的含义。 int、short (int)、long (int)、unsigned (int)、float、double、char、void 5.各类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规则。 6.常量与变量的区别和联系。 运行环境: 1.双击桌面Visual C++快捷方式进入Visual C++,或通过执行“开始——>程序——>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Microsoft Visual C++6.0”或执行文件"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COMMON\MSDev98\Bin\MSDEV.EXE"。 2.单击“文件”菜单的“新建”命令。 3.在打开的“新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标签。 4.选择C++ Source File,在目录输入栏选择文件保存位置,然后在文件输入栏中输入文件名,扩展名为.c (例如first.c) ,单击确定按钮。如图所示: 5.在源窗口中输入源程序,如图所示。

电工基础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电工学 实验报告 实训时间:2012/3/26 指导老师: ________ 班级:_1_ 姓名: _________ 学号:11

I 1 =14 I 2=15 图中有两个节点A 和D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KCL )节点个数n=2,支路个数b=3 广州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实验报告 成 绩 NO 1 日期2012 年 3 月 26 实验项目: 电阻串联、并联、双电源直流电路分析 目 的: 学习万用表使用,学习电阻、电压、电流和电位测量 内 容: (见详细介绍) 仪 器: 数字万用表、双输出稳压电源 材 料: 试验用电阻及导线 图1-38直流电路基本测量实验电路 科目 电子电工技术班级 1报告人:—同组学生 日 U 2 + R 1 510 Q I" + + 1 R3 E 1 d )6V U 3 510 Q U 4 F A R 2 1k Q E D U 5 I 2 I 1 - + R 4 510 Q U 1 + 12V - + E 2 + - R 5 330 Q 解:由图中可知,图中共有 3个支路,AFED,AD,AECD, 因为流经各支路的电流相等,所以

I 1+ I 2= I 3 对节点A有 对于网孔ADEFA,按顺时针循环一周,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列出 1 1R1+I 3R3 +I 4R4 E1 I I510 I3510 14510 6V 对于网孔ADCBA,按顺时针循环一周,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列出 I2R2+I3R3 + I5R5 = E2 I21000 +l3510 +l5330 =12V 联立方程得

电工基础实验报告

电工基础实验报告 电工学 实验报告 实训时间:2012/3/26 指导老师: _______

班级:_1_ 姓名: ________ 学号:11

科目 电子电工技术班级 1 报告人:_同组学 生 __________ 日期2012 年 3 月_26 日 图1-38直流电路基本测量实验电路 广州大学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实验报告 NO 1

解:由图中可知,图中共有3个支路,AFED, AD,ABCD, 因为流经各支路的电流相等,所以 I i =I 4 I 2=15 图中有两个节点A 和D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 KCL )节点个数n=2,支路个数 b=3对节点A 有I 1+ I 2= I 3 对于网孔ADEFA,按顺时针循环一周,根据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列出 I i R i +13R 3+14R 4 E 1 I i 510 I 3510 14510 6V 对于网孔ADCBA,按顺时针循环一周,根据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可以列出 I 2R 2 +I 3R 3 + I 5R 5 = E 2 l 21000 +l 3510 +l 5330 =12V 联立方程得 F U 1 + - I 1 / —? \ I 2 < -- U 2 - + R 1 510 Q R 2 1k Q f 3 + + R3 E 1 C )6V U 3 510 Q 12V 厂 1, U 4 U 5 B E D + + R 4 510 Q R 5 330 Q + E 2

I 1=1.92mA 12 5.98mA 13 7.90mA 各电阻两端的电压 U 1=I 1R 1=1.92 10-3 510=0.9792V U 2=I 2R 2 5.98 10-3 1000 5.98V U 3=I 3R 3=7.9 10「3 510=4.029V U 4=I 4R 4 U 3=I 3R 3=7.9 10-3 510=4.029V U 5=I 5R 5=I 2R 5 5.98 10-3 330=1.973V 以A 点作为参考点则V A = 0 U AD =0 U 3 0 4.029V 4.029V U BF U BA U FA 5.980V 0.9792V 5.0008V U CE U CA U EA 1.9734V 4.029V 2.0556 [、f ZX — 、/十 ryj r [ V D = 0 以D 点作为参考点则 U AD U 3 4.029V U BF U BD U FD =5.980V 0.9792V 5.0008/ U CE U CD U ED 1.9734V 4.029V 2.0556V 厂 h510 打510 I 2IOOO 4510 2 I 1+| 2 =I 3 11 I 4 12 I 5 L I 1=1.92mA 12 5.98mA 13 7.90mA I 4510 6V I 5 330 =12V

手工编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手工编织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1.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具备编织和刺绣的基本技能,同时掌握仿作和独立设计的知识和技能。 2.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手工编织工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基本针法、设计制造常识,了解编织刺绣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前景。 3.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手工编制工的操作技能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棒针、钩针针法,掌握刺绣基础,掌握十字绣、苏绣、中国结的制造方法并形成完整的作品。 二、教学要求 1.理论知识要求 1.1手工编织基本概念和编织材料知识 1.2棒针编织基础知识 1.3钩针编织基础知识 1.4刺绣基础知识 1.5十字绣基础知识 1.6苏绣基础知识 1.7中国结相关基础知识

2.操作技能要求 2.1棒针技法 2.2钩针技法 2.3刺绣基本技法 2.4十字绣基本技法 2.5苏绣基本技法 2.6中国结基本技法 2.7拖鞋的编织方法 2.8女士帽子的编织方法 2.9手提包的编织方法 2.10绣球的编织方法 三、教材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手工编织》四、教学计划安排 总课时:120课时 理论知识授课:30课时 理论知识复习:2课时 操作技能授课:32课时 操作技能联系:52课时 机动课时:4课时 手工编织教学大纲一、课程任务说明

通过系统培训,使学员掌握手工编织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手工编织技术,能够看懂手工编织图示和编织出自己设计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加强基础针法的实际操作,让学员熟练掌握拖鞋、帽子、手提包、绣球等成品的编织方法。 二、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三、理论知识部分教学要求及内容 1、概述 1.1手工编织基本概念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_10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 ——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郊区乡一中 孔凡琴一、提出问题: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是) 二、作出假设: 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是)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目的: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不是淀粉。 2、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五、实验器材: 课本必备的材料用具小组设计需要的材料用具 盆栽天竺葵、黑纸片、别针、酒精(70%-80%),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防火湿布等。盆栽黑纸片、别针、酒精 (70%-80%),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防火培养皿、防火湿布等。另外,配备水浴锅、大红花叶等 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1、注意正确使用火柴:采用易燃的木材做成火柴梗,在其一端蘸以蜡油和含氯酸钾的药料(火柴头),制成火柴;在包装盒上涂以含赤磷的磷面。使用时,将火柴在磷面上擦划,即能引燃。使用时将火柴棒取出,火柴头紧贴包装盒上磷面,使火柴棒成45-60度角,从下往上(下往上也可)擦划即可点燃。点燃酒精灯后,把它放进有水的收集垃圾的烧杯中,使其熄灭。 2、正确使用酒精灯: (1)检查灯芯,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2)检查酒精量,灯里酒精应大于灯容积的1/4,少于2/3;(3)禁止事项: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不可用嘴去吹灭,不要碰倒酒精灯。 3、正确使用水浴锅: 工作时,按要求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按下调温按钮(调温到100℃),待红灯灭,绿灯亮表示恒温。水温高,注意安全。 七、实验步骤: 课本实验步骤小组实验步骤 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 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一、设计内容: 问题描述 大学的每个专业都要制订教学计划。假设任何专业都有固定的学习年限,每学年 含两学期,每学期的时间长度和学分上限均相等。每个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确定的, 而且课程在开设时间的安排必须满足先修关系。每门课程有哪些先修课程是确定的, 可以有任意多门,也可以没有。每门课恰好占一个学期。试在这样的前提下设计一个 教学计划编制程序。 1、基本要求 (1).输入参数包括:学期总数,一学期的学分上限,每门课的课程号(固定占3位的字母数字串)、学分和直接先修课的课程号。 (2)允许用户指定下列两种编排策略之一:一是使学生在各学期中的学习负担尽量均匀;二是使课程尽可能地集中在前几个学期中。 (3)若根据给定的条件问题无解,则报告适当的信息;否则,将教学计划输出到用户指定的文件中。计划的表格格式自行设计。 2、测试数据 学期总数:6; 学分上限:10; 该专业共开设课数:12 课程号:从C01到C12; 学分顺序:2,3,4,3,2,3,4,4,7,5,2,3。先修关系见教科书图7.26。 3、输出输入要求 输入参数包括:学期总数,一学期的学分上限,每门课的课程号(固定占3位的字母数字串)、学分和直接先修课的课程号。

输出要求输出各门课程所对应的学分,以及每学期各门课程的安排。 4、实现提示 可设学期总数不超过12,课程总数不超过100。如果输入的先修课程号不在该专 业开设的课程序列中,则作为错误处理。应建立内部课程号与课程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概要设计 1、抽象数据类型图的定义如下: ADT Graph{ 数据对象V:V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称为顶点集. 数据关系R: R={VR} VR={(v,w)|v,w?V,(v,w)表示v和w之间存在直接先修关系} 基本操作P: LocateVex(ALGraph G,VertexType u):图的邻接表存储的基本操作 CreateGraph(ALGraph *G):构造生成树 Display(ALGraph G):输出图的邻接矩阵 FindInDegree(ALGraph G,int indegree):求顶点的入度 TopologicalSort(ALGraph G):有向图G采用邻接表存储结构。若G无回路,则输出G的顶点的一个拓扑序列并返回OK,否则返回ERROR。 }ADT Graph 2、栈的定义: ADT Stack{ 数据对象:D={ai|ai?ElemSet,i=1,2,…n,n>=0} 数据关系:R1={﹤ai-1 ai﹥|ai-1,ai?D,i=2,…,n}

10-11-2实验报告(答案)

《C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学期: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教师姓名: 教研室:

实验1 熟悉C语言程序的运行环境,掌握数据描述 实验目的 1.了解在开发环境中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语言程序。 2.通过运行简单的C语言程序,初步了解C语言程序的结构特点。 3.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的概念,学会使用C语言的相关运算符构成表达式。 实验预习 1.熟悉Visual C++的启动和退出及Visual C++中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命令。 2.了解下列命令及函数:include<>、main、printf、scanf。 3.熟悉Visual C++环境下每个菜单项的功能及相关命令对应的操作。 4.各种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形式及取值范围;熟悉下列标识符的含义。 int、short (int)、long (int)、unsigned (int)、float、double、char、void 5.各类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规则。 6.常量与变量的区别和联系。 运行环境: 1.双击桌面Visual C++快捷方式进入Visual C++,或通过执行“开始——>程序——>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 Microsoft Visual C++6.0”或执行文件"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COMMON\MSDev98\Bin\"。 2.单击“文件”菜单的“新建”命令。 3.在打开的“新建”对话框中选择“文件”标签。 4.选择C++ Source File,在目录输入栏选择文件保存位置,然后在文件输入栏中输入文件名,扩展名为.c (例如,单击确定按钮。如图所示:

教学计划编制问题课程设计Word版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软件算法分析与设计 题目:教学计划编制 专业班级:计算机1401 学生姓名:李丹丹 学号: 140210132 指导教师:陈丽 设计周数:一周 设计成绩: 2016年1月13日

目录 一、课题的主要功能 (1) 1.1程序的功能 (1) 1.2.输入输出的要求 (1) 1.3运行环境 (1) 1.4开发工具 (1) 二、概要设计 (2) 2.1程序的模块组成 (2) 2.2模块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 (2) 2.3模块的主要功能 (3) 2.4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结构 (3) 三.主要功能的实现 (3) 3.1采用C语言定义相关的数据类型。 (3) 3.2主要函数的流程图 (4) 3.3画出各函数的调用关系图 (11) 四、程序调试 (12) 4.1测试数据: (12) 4.2使用说明 (13) 五.心得体会 (14) 六、附录 (15) 6.1参考书目 (15) 6.2源程序清单(带注释) (16)

一、课题的主要功能 1.1程序的功能 大学的每个专业都要制订教学计划。假设任何专业都有固定的学习年限,每学年含两学期,每学期的时间长度和学分上限均相等。每个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确定的,而且课程在开设时间的安排必须满足先修关系。每门课程有哪些先修课程是确定的,可以有任意多门,也可以没有。每门课恰好占一个学期。试在这样的前提下设计一个教学计划编制程序。 本程序针对本科的学期内容,通过输入实际的课程及先后关系。结合每学期的学分及课程数,制定好学习计划。在输入相关数据后,程序会安排好每学期的课程。 1.2.输入输出的要求 输入参数包括:学期总数,一学期的学分上限,每门课的课程号(固定占3位的字母数字串)、学分和直接先修课的课程号。 输出要求输出各门课程所对应的学分,以及每学期各门课程的安排。 1.3运行环境 1. WINDOWS 7系统 2. Vc++6.0编译环境 1.4开发工具 C语言

实验报告10-2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十:指针及其应用 班级:2015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学期:2015-2016学年上学期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指针的概念 2、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基本使用方法 3、掌握使用指针操作数组元素的方法 4、掌握使用指针操作字符串的方法 二、知识要点 1、变量的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的概念 2、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概念 3、简单变量的指针及指向简单变量的指针变量的定义、赋值及使用 4、数组的指针及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的定义、赋值及使用 5、字符串的指针及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的定义、赋值及使用 三、实验预习(要求做实验前完成) 1、写出一个C语句,使得指针变量u指向变量x:int *u=&; 2、写出一个C语句,输出“指针变量p指向的整型变量”的值: printf("%d",*p); 3、把“指针变量u所指向的变量”的值变为40,其语句是:*u=40; 4、定义三个变量,其中x1是整型变量;y1、y2是指向整数的指针变量:int x1=0,*y1=0,*y2=0; 5、若有语句:char t[20]= “abcdefgh”,*p;则使p指向字符串的第一个 字符的语句是:p=t; 四、实验内容(以下题目要求使用指针方法完成) 1、已知一个整数数组x[4],它的各元素值分别为3、11、8和22。使用指针表 示法编程序,求该数组各元素之积。 2、编写程序,输入10个整数至一数组,将其中最小的数与第一个数对调,把 最大的数与最后一个数对调。(要求输出对调前后的数组) 3、编写程序,复制一个字符串到字符数组x中,要求在复制时删除其中的数字 字符。输出x数组。(x数组中不能含有数字字符) 4、编写参数为指针变量的函数del,功能是删除字符串中的*号。要求在主函 数中定义数组a,b,输入字符串给数组a,调用del删除*号后存放在数组b 中,输出b数组。 5、编写参数为指针变量的函数,功能是将数组元素按输入顺序逆置存放,要求 在主函数中输入数组元素的值,在主函数中输出逆置后的数组。 6、编写参数为指针变量的函数fun,功能是交换两个数组中的对应元素。已知 数组a元素值分别为10,20,30,40,数组b元素值分别为1,2,3,4,要求在主函

《电工电子学》实验报告三相交流电路实验报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实验名称:三相交流电路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任永胜学号:1995738000111年级专业层次:年级:1903 层次:高起专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习中心:府谷奥鹏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2019年11月1日

二、实验原理 答: 1. 对称三相电路中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的关系,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连接分为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两种。一般认为电源提供的是对称三相电压。 (1)星形连接的负载如图1所示: 图1 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A、B、C表示电源端,N为电源的中性点(简称中点),N' 为负载的中性点。无论是三线制或四线制,流过每一相负载的相电流恒等于与之相连的端线中的线电流: (下标I表示线的变量,下标p表示相的变量) 在四线制情况下,中线电流等于三个线电流的相量之和,即 端线之间的电位差(即线电压)和每一相负载的相电压之间有下列关系: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中线电流等于零,而线、相电压满足: (2)三角形连接的负载如图2所示: 其特点是相电压等于线电压: 线电流和相电流之间的关系如下: 当三相电路对称时,线、相电压和线、相电流都对称,此时线、相电流满足: 2.不对称三相电路 在三相三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若负载不对称,电源中点和负载中点的电位不再相等,称为中点位移,此时负载端各相电压将不对称,电流和线电压也不对称。 在三相四线制星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中线的阻抗足够小,那么负载端各相电压基本对称,线电压也基本对称,从而可看出中线在负载不对称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负载不对称,因此电流是不对称的三相电流,这时的中线电流将不再为零。 在三角形连接的电路中,如果负载不对称,负载的线、相电压仍然对称,但线、相电流不再对称。 如果三相电路其中一相或两相开路也属于不对称情况。 3.三相负载接线原则

电子电工综合实验报告

电工电子综合试验——数字计时器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目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设计容简介 四,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三,设计电路总体原理框图五,各单元电路原理及逻辑设计 1. 脉冲发生电路 2. 计时电路和显示电路 3. 报时电路 4. 较分电路 六引脚图及真值表

七收获体会及建议 八设计参考资料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常见集成电路实现单元电路的设计过程。 2,了解各单元再次组合新单元的方法。 3,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可以实现00’00”—59’59”的可整点报时的数字计时器 二,设计容简介: 1,设计实现信号源的单元电路。( KHz F Hz F Hz F Hz F1 4 , 500 3 , 2 2 , 1 1≈ ≈ ≈ ≈ ) 2,设计实现00’00”—59’59”计时器单元电路。 3,设计实现快速校分单元电路。含防抖动电路(开关k1,频率F2,校分时秒计时器停止)。4,加入任意时刻复位单元电路(开关K2)。 5,设计实现整点报时单元电路(产生59’53”,59’55”,59’57”,三低音频率F3,59’59”一高音频率F4)。 三,设计电路总体原理框图 设计框图: 四,电路工作原理简述 电路由振荡器电路、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校时电路和报时电路组成。振荡器产生的脉冲信号经过十二级分频器作为秒脉冲,秒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器通过“时”、“分”、“秒”译码器显示时间,将分秒计时器分开,加入快速校分电路与防抖动电路,并控制秒计

时器停止工作。较分电路实现对“分”上数值的控制,而不受秒十位是否进位的影响,在60进制控制上加入任意时刻复位电路。报时电路通过1kHz或2kHz的信号和要报时的时间信号进行“与”的运算来实现的顶点报时的,通过两个不同频率的脉冲信号使得在不同的时间发出不同的声响。 五,各单元电路原理及逻辑设计 (1)脉冲发生电路 脉冲信号发生电路是危机时期提供技术脉冲,此次实验要求产生1HZ的脉冲信号。用NE555集成电路和CD4040构成。555定时器用来构成多谐振荡器,CD4040产生几种频率为后面电路使用。 实验电路如下(自激多谐振荡电路,周期矩形波发生电路) 震荡周期T=0.695(R1+2*R2)C,其中R1=1KΩ,R2=3KΩ,C=0.047uf,计算T=228.67*10-6 s ,f=4373.4Hz产生的脉冲频率为4KHz,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和CD4040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则从Q12输出端可以得到212分频信号F1,即1Hz的信号,Q11可以得到F2即2Hz的信号提供给D触发器CP和校分信号,Q3输出分频信号500Hz,Q2输出1KHz提供给报时电路 二,秒计时电路 应用CD4518及74LS00可以设计该电路,CD4518是异步清零,所以在进行分和秒十位计数的时候,需要进行清零,而在个位计数的时候不需要清零。所以Cr2=2QcQb,Cr4=4Qc4QB。当秒个位为1001时,秒十位要实现进位,此时需要EN2=1Qd,同理分的个位时钟EN3=2Qc,分十位时钟端EN4=3Qd。因此,六十进制计数器逻辑电路如下图所示

数据结构教学计划编制问题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学生姓名杨满平 学号1041302054 系、专业信息工程系、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黄同成 2011年12 月25 日

摘要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核心课程。数据结构的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学好“数据结构”这门课程,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其他课程,如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都是十分有益的,而且所有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都要用到各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因此,要想更好地运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仅掌握几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难以应付众多复杂的课题的,要想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性能,还必须学习和掌握好数据结构的有关知识。例如本次程序设计题目大学的每个专业都要制订教学计划。假设任何专业都有固定的学习年限,每学年含两学期,每学期的时间长度和学分上限均相等。每个专业开设的课程都是确定的,而且课程在开设时间的安排必须满足先修关系。每门课程有哪些先修课程是确定的,可以有任意多门,也可以没有。每门课恰好占一个学期。试在这样的前提下设计一个教学计划编制程序

Abstract Data structure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a very important core curriculum. The data structure knowledge for the following courses to provide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necessary to prepare, learn" data structure" of the course, for learning other computer science courses, such as operating system, compiler theory,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software engineer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 very useful, and all of the computer system softwar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oftware to use various types of data structure. Therefore, in order to better use the computer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only to grasp some computer programming language is hard to cope with the many complex issu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use computers, give full play to the computer's performance, also must learn and master some knowledge about data structure.For example, the program design of University of each professional should develop teaching plans. The assumption that any profession has a fixed length, each school year with two semesters, each semester and the length of time equal to the credit limit are. Each professional courses are determined, and the creation of curriculum time arrangements must meet prevocational relations. Each course which is a pre-determined curriculum, can have any number of doors, there will be No. Each class just for a semester. Test this premise in the design of a teaching plan programming

实验报告10

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综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 某商店经销经销一种货物,货物成箱购进,成箱卖出,购进和卖出时以重量为单位,各箱的重量不一样,因此,商店需要记录下目前库存的货物的总重量,现在要求用C++语言来模拟商店货物购进和卖出的情况。 2. 定义类time,数据成员有hour, minute和second 。以“时:分:秒”(24时制)的格式输出时间,还提供将时间增加一秒的成员函数next-time( ),要求能测试出如下的结果: ① 能够进入下一分钟。 ② 能够进入下一小时。 2、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硬件设备:计算机、因特网。 软件环境: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 C++语言编译环境:Visual C++软件,Office系列软件,如Word、PowerPoint等。 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1) #include static int weight=0; class goods { int in,out;

void buy() { cout<<"买入重量: "; cin>>in; weight+=in; } void sell() { cout<<"卖出重量: "; cin>>out; weight-=out; if(weight<0) { cout<<"库存不足,已全卖出:\n"; } } }; void main() { goods s; char ch; while(1) { cout<<"1.买入货物重量"<>ch; switch(ch) { case'1': s.buy(); break; case'2': s.sell();break; case'3': cout<<"剩余重量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