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数总和法 -

合集下载

年数总和法残值

年数总和法残值

年数总和法残值一、什么是年数总和法残值?年数总和法残值是一种用于计算资产残值的方法。

它基于假设,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后仍然可以使用,但价值会随着年限的增加而递减。

通过将资产的年限与每年的残值率相乘,可以计算出资产每年的残值,然后将这些残值相加得到总残值。

二、年数总和法残值的计算公式年数总和法残值的计算公式如下:总残值 = 每年残值× 使用年限三、年数总和法残值的应用场景年数总和法残值广泛应用于资产评估、财务分析和会计报表编制等领域。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来讨论其应用。

3.1 资产评估在进行资产评估时,年数总和法残值可以用于确定资产的剩余价值。

通过计算资产的年限,并根据资产类型和使用状况选择适当的残值率,可以得出资产在每年的残值。

将这些残值相加,即可得到资产的总残值。

这对于决策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可以用来衡量资产的价值和回报。

3.2 财务分析在财务分析中,年数总和法残值可以帮助分析师评估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通过计算资产的总残值,可以了解公司在过去几年中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

这有助于分析师评估公司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3.3 会计报表编制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年数总和法残值被用于计算资产的折旧费用。

根据会计准则,资产的折旧费用需要按照其使用寿命进行分摊。

通过使用年数总和法残值,可以将资产的价值在其使用寿命内逐年减少,并将这部分减少的价值视为折旧费用列入会计报表。

四、年数总和法残值的优势与局限年数总和法残值作为一种计算资产残值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和局限性。

4.1 优势•简单易用:年数总和法残值的计算公式简单直观,不需要复杂的数学模型或大量数据。

•实用性强:年数总和法残值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和情境中应用,适用范围广泛。

•客观准确:通过选择适当的残值率和使用年限,可以得出相对准确的资产残值。

4.2 局限性•主观因素:选择适当的残值率和使用年限依赖于主观判断,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误差。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




折旧
年限
额尚计可算使如
用年限
下:
原值-净残值
变动折旧率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1
5
996,000
5/15
332,000 332,000
2
4
996,000
4/15
265,600 597,600
3
3
996,000
3/15
199,200 796,800
4
2
996,000
2/15
132,800 929,600
贷:累计折旧
根据固定资产的使 用部门和用途确定 折旧费的承担对象。
2018.12.31
2019.6.30 2019.12.31
2018年折旧额=(1000000-4000)*5/15/2=166000 2019年折旧额=166000+(1000000-4000)*4/15/2=298800
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 原值 原值
累计折旧
成本、费用类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在建工程 其他业务成本
微课堂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年数总和法
主讲人:张莲 财经系会计教研室
年数总和法
1、概念
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折旧率,
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2、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什么是年数总和呢?
例如,预计使用3年, 则年数总和=1+2+3=9 预计使用5年,则年数 总和=1+2+3+4+5=15

年数总和法折旧计算公式

年数总和法折旧计算公式

年数总和法折旧计算公式在资产管理中,折旧是一项重要的会计方法,用于计算资产价值逐渐减少的过程。

其中,年数总和法是一种常用的折旧计算公式,通过将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分解为各个年份,按照不同年份的折旧率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年数总和法折旧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将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划分为若干个年份,每年按照不同的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然后将各年的折旧额相加得到总折旧额。

具体而言,年数总和法折旧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折旧额 = (资产原值 - 残值)×(预计使用年数/年数总和)其中,资产原值是指资产的购买或制造成本,残值是指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的估计价值,预计使用年数是指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而年数总和是预计使用年数的总和。

年数总和法折旧计算公式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计算折旧额,更加准确地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

同时,该方法还考虑了资产在使用寿命不同阶段的折旧速度差异,使得折旧额在不同年份有所调整,更符合实际情况。

然而,年数总和法折旧计算公式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该方法假设资产的价值在使用寿命内均匀减少,但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不同的折旧模式。

其次,该方法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可能导致折旧额与实际价值变化不一致。

为了更好地理解年数总和法折旧计算公式的应用,以下通过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假设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机器,购买成本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残值为10,000元。

按照年数总和法折旧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每年的折旧额如下:第一年折旧额 = (100,000 - 10,000)×(1/15)= 6,000元第二年折旧额 = (100,000 - 10,000)×(2/15)= 12,000元第三年折旧额 = (100,000 - 10,000)×(3/15)= 18,000元第四年折旧额 = (100,000 - 10,000)×(4/15)= 24,000元第五年折旧额 = (100,000 - 10,000)×(5/15)= 30,000元将各年的折旧额相加,得到总折旧额为90,000元。

年数总和法案例

年数总和法案例

一、引言年数总和法是一种常见的工程合同索赔计算方法,主要用于确定工程延期索赔的金额。

本文以一起工程合同索赔案例为背景,详细分析年数总和法在其中的应用,以期为工程合同索赔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某工程项目由甲方委托乙方进行施工,合同工期为24个月。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因乙方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甲方要求停工整改,整改期间乙方未进行任何施工。

甲方认为乙方延误了工期,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乙方则认为停工整改是由于甲方原因造成的,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双方就索赔金额无法达成一致,遂诉至法院。

三、年数总和法的应用1. 确定工程延期天数根据合同约定,乙方应于24个月内完成工程。

然而,由于施工质量问题,乙方实际完成工程时间为30个月。

因此,工程延期天数为30-24=6个月。

2. 确定索赔基数索赔基数是指计算索赔金额的基础。

根据合同约定,索赔基数为本合同工程总价款。

经核实,本合同工程总价款为1000万元。

3. 确定索赔系数索赔系数是指工程延期天数与合同工期之比。

在本案例中,索赔系数为6/24=0.25。

4. 计算索赔金额根据年数总和法,索赔金额计算公式为:索赔金额=索赔基数×(1-索赔系数)×年数总和。

在本案例中,年数总和为24年。

代入公式计算得:索赔金额=1000×(1-0.25)×24=1800万元。

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导致甲方要求停工整改,延误了工期。

根据合同约定,乙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同时,法院认为乙方延误工期导致甲方经济损失,应当赔偿。

据此,法院判决乙方赔偿甲方经济损失1800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例中,年数总和法在工程合同索赔中的应用体现了以下特点:1. 适用范围广泛:年数总和法适用于各类工程合同索赔,如工期延误、质量不合格等。

2. 计算简便: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简单,便于操作。

3. 公平合理:年数总和法根据工程延期天数与合同工期之比确定索赔系数,使得索赔金额更公平合理。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计算方法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计算方法

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计算方法《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计算方法,看这一篇就够啦!》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唠唠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这个事儿,这可是个很有用的小技能哦!咱们先来说说啥是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简单来讲,这就像是给一个资产算“衰老速度”,然后根据这个速度来算每年它“掉价”多少。

下面我就给你们讲讲具体咋操作,一共就三步,包教包会!第一步,咱们得算出“年数总和”。

这就好比是算一场比赛的总分数。

假设这个资产预计能用 5 年,那第一年的年数就是 5,第二年是 4,第三年是 3,第四年是 2,第五年是 1。

然后把这些年数加起来,5 + 4 +3 + 2 + 1 = 15,这个 15 就是年数总和啦!我跟你们说,我刚开始学这个的时候,总是算错这个年数总和,还被老师敲了好几次脑袋,说我脑子像浆糊似的,哈哈!第二步,算出每年的折旧率。

这就像是分蛋糕,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分。

第一年的折旧率就是 5÷15,第二年就是 4÷15,以此类推。

比如说,资产原值是 100 万,第一年折旧率是 5÷15,那第一年的折旧额就是 100 万×(5÷15)。

有一次我算这个折旧率,迷迷糊糊地把除法算成了乘法,结果闹了个大笑话,被同学笑话了好久,你们可别像我这么迷糊哟!第三步,算每年的折旧额。

这一步就像是拿着算好的比例去切蛋糕啦。

用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得到的数再乘以每年的折旧率,就是当年的折旧额。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哈。

比如说有个设备,原值 50 万,预计能用 5 年,预计净残值 5 万。

那第一年的折旧额就是(50 - 5)× 5÷15 = 15 万,第二年就是(50 - 5)× 4÷15 = 12 万,后面依次类推。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也没那么难?多练几次,保证你们熟练得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总结一下哈,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就三步:算年数总和,算折旧率,算折旧额。

年数总和法下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年数总和法下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年数总和法下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年数总和法是一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方法,也称为总和年限法、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逐年递减的分数称为折旧率。

一、介绍年数总和法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况的固定资产:1.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2.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使用年数总和法进行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有助于企业更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

二、会计案例与计算过程某企业购置了一台价值为100万元的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

使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过程:1.首先,确定尚可使用年数总和:尚可使用年数总和= 1 + 2 + 3 + 4 + 5 = 152.然后,逐年计算折旧率和折旧额:第1年:•尚可使用年数= 5•年折旧率= 5 / 15 = 33.33%(为简化计算,这里使用百分比形式,实际计算中应转换为小数0.3333)•年折旧额= (100万元- 10万元) × 33.33% = 30万元(实际计算中应使用精确的小数计算)第2年:•尚可使用年数= 4•年折旧率= 4 / 15 = 26.67%(或0.2667)•年折旧额= (100万元- 10万元) × 26.67% = 24万元第3年:•尚可使用年数= 3•年折旧率= 3 / 15 = 20%(或0.2)•年折旧额= (100万元- 10万元) × 20% = 18万元第4年:•尚可使用年数= 2•年折旧率= 2 / 15 = 13.33%(或0.1333)•年折旧额= (100万元- 10万元) × 13.33% = 12万元第5年:•尚可使用年数= 1•年折旧率= 1 / 15 = 6.67%(或0.0667)•年折旧额= (100万元- 10万元) × 6.67% = 6万元注意: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最后一年计算的折旧额可能会有轻微差异。

cma年数总和法

cma年数总和法

cma年数总和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一种加速计提折旧的方法。

加速计提体现在,年数总和法在计算折旧额时,用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折旧率),来计算每期的折旧额。

折旧率=尚可使用的年限/∑使用期的年数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寿命-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1)/2×100%或者: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额【例】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 000元。

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第1年的年折旧率=5/(5+4+3+2+1)15=0.33333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00 0000-4000)×0.33333=332 000(元) 第2年的年折旧率=4/(5+4+3+2+1)15=0.26667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00)×0.26667=265600(元)第3年的年折旧率=3/(5+4+3+2+1)15=0.2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00)×0.2=199200(元)第4年的年折旧率=2/(5+4+3+2+1)15=0.13333第4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00)×0.13333=132800(元) 第5年的年折旧率=1/(5+4+3+2+1)15=0.06667第5年应提的折旧额=(1000000-4000)×0.06667=66400(元)本例采用了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分母代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总和。

计提折旧年数总和法详解及例题

计提折旧年数总和法详解及例题

计提折旧年数总和法详解及例题年数总和法是指按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和某年尚可使用年数占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的比重〔即年折旧率〕计提折旧的方法。

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简称年数总和〕,是一个以预计使用年限为通项,初项和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其年折旧率和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该年尚可使用年数/各年尚可使用年数总和=〔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数〕/ [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年折旧额=应计提折旧总额×年折旧率[例]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 60000 元,预计净残值为 3000 元,预计使用年限为 5年。

该项固定资产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该项固定资产的年数总和为:年数总和=5+4+3+2+1=15 或=5×〔5+1〕÷2=15各年折旧率和折旧额计算详见图表某公司 2023 年 6 月 30 日自行建造的一固定资产,该固定资产建造本钱 7,400,000 元;预计使用寿命为 5 年,预计净残值 200,000 元。

求在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 2023年该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为多少元?答案为:〔7,400,000-200,000〕 x5/15÷2+[〔7,400,000-200,000〕x 4/15÷2]=2,160,000 元限为 10 年,预计残值收入为 3000 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 元,那么: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3000-1000〕 ]/10=4800 元/年固定资产月折旧额=(4800÷12)=400 元/月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反映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的损耗程度和便于计算折旧,企业每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一般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价乘以月折旧率计算确定的。

固定资产折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价之比。

其计算公式表述如下: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月折旧率依例 10,固定资产月折旧额的计算如下:固定资产年折旧率=[50000-〔3000-1000〕] ÷〔10×50000〕=9.6%固定资产月折旧率=9.6%÷12=0.8%固定资产月折旧额=50000 元×0.8%=400 元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项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采用年数总和法提固定资产折旧,各年的 折旧基数固定不变,即均为固定资产原价 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而折旧率是一 个逐年递减的变数,所以,各年的折旧额 呈递减趋势,即使早期多提折旧,而使用 后期少提折旧,但历年计提折旧额的累计 数应等于固定资产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 的余额。
• 例题:有一台设备,原值50000元,预计残值 2000元,预计可用5年,试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每 年折旧额。 • 年数总和=1+2+3+4+5=15 • 第一年=(50000-2000)×(5/15)=16000 • 第二年=(50000-2000)×(4/15)=12800 • 第三年=(50000-2000)×(3/15)=9600 • 第四年=(50000-2000)×(2/15)=6400 • 第五年=(50000-2000)×(1/15)=3200
年数总和法
• 概念 • 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 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 减去残值后的净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 的一种方法。 • 计算公式 • 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 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 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 •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