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资源配置效率的参数测度与非参数测度及其比较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DEA简介-王小钰

参考文献
•1.魏权龄. 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盛昭翰.DEA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年 •3.江 兵,张承谦.企业技术进步的DEA分析与实证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J]2002.1
•4.韩 松, 魏权龄.资源配置的非参数DEA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2002.7
个最优解λ*,都有s*+=0,s*-=0
基本原理及模型
DEA有效性的定义:
我们能够用CCR模型判定是否同时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 (1)θ*=1,且s*+=0,s*-=0。则决策单元j0为DEA有效,决策单
元的经济活动同时为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
(2)θ*=1,但至少某个输入或者输出大于0,则决策单元j0为弱DEA 有效,决策单元的经济活动不是同时为技术效率最佳和规模最佳
基本原理及模型
如以第j0个决策单元的效率指数为目标,以所有决策单元
的效率指数为约束,就构造了如下的CCR(C2R)模型:
max h j o
u y
r 1 m r
s
rj o
v x
i 1
i ij o
1 s.t. r m
u y
r
s
rj
v x
i 1
1, j 1,2, n
i ij
DEA应用案例
DEA应用案例
1.对生产水平的相对有效性分析
--梁敏. 边馥萍.生产水平的相对有效性分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J]2003.9:91-94
DEA应用案例
DEA应用案例
利用含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ε的CCR模型,对北京地区建立如下模型:
DEA应用案例
同样建立其他三个直辖市的模型,求得的解如下:
36099635

第1 2期 ( 1 年 1 2 0 2月) 0
中国 科 技 论 坛
湖北 自然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资源 配置效率的非参数测度与分析
杨 传 喜 ,张 俊 飚
( 中农 业 大 学经 济 管 理 学院 ,湖 北 武 汉 华 407 ) 3 0 0
摘 要 :运 用 Mam us D A指 数方 法测 度 了 2 0 - 2 0 lq i— E t 0 0 0 7年 湖北省 8个地 市 、 7个行 业 、 4个隶属 部 门 的 自然科 学研 究与 开发机 构 科技 资 源配 置 中的技 术效 率 、 术进 步和 总 效 率 , 技 并根 据 M 指 数 值将 科 研 机 构 效率 分 为低 效型 、 徊 型 、 增 长 型和 高增 长 型 。测 算结 果表 明 。 地 区 自然科 学研 究与 开发 机 构 徘 低 分 的全要 素生 产 率 大 多呈增 长趋 势 , 术 效率提 升 起 到 主要 作 用 : 行 业 的 全要 素 生产 率 总 体呈 下 降趋 技 分 势 , 术进 步 的下 降是 大 多数 行 业 全要 素 生 产 率 下 降的主 要 原 因 ; 隶 属 单位 来看 , 要 素 生产 率 、 技 从 全 技
术进 步率都 有所 下 降 , 而技 术 效 率、 规模 效 率有 小幅 度提 高。
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与优化研究

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与优化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了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问题。
对于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越高,就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本文将探讨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方法和优化策略,以期为企业拓展经营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方法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方法应当从多维度进行评估。
首先是要了解企业活动的各个要素,包括人力、财务、物力等,可以通过成本产出比、人均效益等指标进行评估。
同时,资源的出入口也同样需要被考虑,涉及到企业的供应链和内部运作效率。
在评估资源配置效率时,不仅需要以投入产出比来衡量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获得的效益,而且还需要细致地考量每一项资源的利用情况。
此外,计算机数据的分析也成为了资源配置效率测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可以发现企业资源利用的瓶颈所在,从而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和优化。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数据标准来衡量资源的使用情况,并通过对数据进行模型分析找出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所在。
数据分析的成果能够有效的整合资源,使其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策略1.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
在管理人力资源方面,企业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不断反馈员工对企业的感受和意见,争取员工的参与和企业转型发展的共同目标。
通过组织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和积极性,从而增加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外,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应当合理规划部门、岗位和职责,避免会议时间的浪费,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2.物流管理策略物流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企业物流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的供应速度,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物流管理方面,企业应当加强对于运输配送物流环节的控制,严格规范物流成本、物流时间,提升物流速度,满足客户需求,最终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从而满足企业的长期目标。
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研究

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研究在经济领域中,资源配置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资源配置效率可以理解为,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以达到最大化的成果。
在资源配置中,效率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人们需要评估一种特定的资源配置方案,以确保有效性和适宜性。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研究。
一、什么是资源配置效率评价?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是评估特定资源配置方案影响的一种方法,它是确定企业或组织是否使用最优资源的有效方法。
优秀的资源配置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以达到特定的目标,如收入增长、资本回报率、资产收益率等。
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可用于确定不同资源配置方案之间的优劣,或确定给定资源配置方案的可行性。
确切地说,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是一种统计分析,它可以帮助提高企业或组织效率,增加其竞争力。
二、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一般来说,人们通过使用一组指标来评价资源配置效率,这些指标可以包括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1. 产出与投入比率产出与投入比率是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产出指的是企业或组织在标准期间内生产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投入指的是达到所需要的产出所投入的物力、人力和财力。
产出与投入比率是反映企业或组织效率的一个非常简单的度量方式。
2. 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是通过衡量企业或组织在标准期间内投入的资源的使用情况来评估其效率。
资源利用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物理资源利用率:这种指标是测量企业或组织物理资源(如原材料、设备、能源等)的使用效率。
(2)人力资源利用率:这种指标是测量企业或组织人力资源(如员工人数、时间等)的使用效率。
(3)财务资源利用率:这种指标是测量企业或组织财务资源(如资本、债务、成本等)的使用效率。
3. 收入与成本比率收入与成本比率是评价企业或组织财务运营效率的指标。
这种指标可以显示企业或组织在销售产出时的收入与其成本的关系。
4. 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是评估企业或组织投资效率的指标。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与效率分析

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与效率分析在现代社会中,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配置的原则及其效率分析等几个方面,探讨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与效率分析。
一、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配置指的是将有限的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和利用,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而资源配置则是将这些资源投入到不同的领域、行业或项目中,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资源配置的原则1. 效益最大化原则资源配置应该追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即通过合理配置资源,使得社会总收益最大化。
在实践中,需要通过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来评估资源配置的效益。
2. 公平公正原则资源配置应该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将资源按照规则和法律分配给各方,避免资源的滥用和浪费,保证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资源配置。
3. 适度均衡原则资源配置需要考虑到不同领域和行业之间的均衡,避免资源过度集中或者过度分散。
适度均衡的资源配置可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4. 可持续发展原则资源配置应该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结合,即在配置资源时要考虑到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对后代的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三、资源配置的效率分析资源配置的效率是衡量资源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两个方面。
1. 静态效率静态效率是指在某一时期内,资源配置是否达到了最优状态,即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并且不再存在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通过比较资源配置前后的变化,可以评估资源配置的静态效率。
2. 动态效率动态效率是指资源配置是否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即资源配置是否能够不断地向效率水平更高的方向发展。
动态效率的评估需要考虑到资源配置的长期影响和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
资源配置的效率分析可以通过各种经济学模型和方法进行,例如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分析等。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找出资源配置中的问题和短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改进资源配置的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评估

资源配置效率评估资源配置是指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活动或项目中,以达到最佳的利用效益。
资源配置效率评估是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行评估,以确定资源是否合理配置并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将围绕资源配置效率评估展开讨论,分析评估的目的、方法以及应用领域,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资源配置效率评估。
一、评估目的资源配置效率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衡量和评估资源使用效率,以确定资源的合理性和优化方向。
评估目的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资源利用的效益:评估资源配置的效率可以衡量资源的利用程度,从而确定资源的效益水平。
这对于决策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或优化。
2. 识别资源配置不足:通过评估资源配置效率,可以发现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某些资源可能被过度分配,而其他资源可能被低估或未充分利用。
评估可以帮助发现这些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3. 提供决策支持:资源配置效率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决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进行合理决策。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用于制定资源配置策略,使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和管理。
二、评估方法为了进行资源配置效率评估,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指标来衡量资源使用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1. 效率前沿分析:这是一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用于评估资源配置效率。
它通过比较不同单位的输入和输出指标,计算资源利用情况,进而评估其效率。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资源的利用情况,并找出资源配置的改进方向。
2. 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通过衡量资源配置的成本和效益来评估资源利用情况的方法。
它通过比较资源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确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经济性。
这对于进行经济决策和资源配置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3. 统计分析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对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估。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揭示资源配置模式和效率问题,为资源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资源配置效率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核心,也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然而,如何测度资源配置效率并找出影响因素,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是资源利用的效率。
资源配置的效率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资源配置效率=(总产出-总成本)/总投入其中,总产出是指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提供的所有服务的总价值;总成本是指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成本,包括生产和销售成本;总投入是指用于生产和提供服务的所有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
资源利用的效率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资源利用效率=总产出/总投入其中,总产出和总投入的含义同上。
这两个指标的计算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揭示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瓶颈。
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资源配置效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里简要介绍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1.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政策可能会促进或抑制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进而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政府应该采取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政策,包括减少税收和行政成本、优化投资环境等。
2.科技因素科技进步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新的生产工艺能够减少原材料的损失和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新的节能技术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成本。
3.人力资源因素人力资源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合适的人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因此,企业和政府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招聘,提高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4.市场因素市场因素也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
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状况的改变会影响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配置效能的度量标准

资源配置效能的度量标准资源配置效能的度量标准引言:资源是指用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类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
在组织中,合理的资源配置是保障组织效能与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如何评估资源配置的效能却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资源配置效能的度量标准,并提供对该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资源配置效能的概念资源配置效能是指组织在特定环境下,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绩效的能力。
它和资源配置策略的选择、资源配比的均衡以及资源利用的效益密不可分。
有效的资源配置可以促进组织的创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组织目标。
二、资源配置效能的评估标准为了评估资源配置的效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是评估资源配置效能最直接的指标。
可以根据组织设定的目标和任务来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比如生产率、利润率、市场份额等。
通过对绩效指标的监控和分析,可以评估资源配置的效果。
2. 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率是衡量资源配置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组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的效率和效益。
例如,对人力资源来说,可以考虑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人员流动率、员工满意度等指标。
对物力资源来说,可以考虑设备利用率、库存周转率等指标。
3. 过程效能:过程效能指资源配置的运作过程中的效能。
它关注资源调度、协调和执行的流程和机制。
例如,团队间的协作、信息共享的效率以及沟通与决策的效能等。
通过评估过程效能,可以发现资源配置的盲点和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4. 灵活性和适应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是评估资源配置效能的重要维度。
随着环境和市场的变化,资源配置也需要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
因此,评估资源配置效能要考虑资源配置的调整和变动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5. 可持续性:资源配置效能评估还应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
优化的资源配置应该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确保资源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评估可持续性可以考虑资源的再生利用率、环境影响等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6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6期 文章编号:100026788(2000)0620118205产出资源配置效率的参数测度与非参数测度及其比较分析孙 巍1,杨庆芳2,杨树绘3(11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吉林长春130012;21吉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5;31安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 投入压缩和产出扩张是生产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两个基本途径Λ本文基于前沿生产函数理论研究了产出资源配置效率的C-D生产函数参数测度模型与非参数测度模型,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研究了产出效率分解,并通过实证测算分析验证了产出资源配置效率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比较了两种方法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Λ关键词: 资源配置效率;生产前沿面;产出效率中图分类号: F27013 αT he Param etric and N on2Param etric M easu rem en ts of the O u tpu t A llocati on Efficiencies and T heir Com parison SU N W ei1,YAN G Q ing2fang2,YAN G Shu2hu i3(1.Econom ics Po stdocto ral Stati on,J ilin U n iversity,Changchun130012;2.M anagem en t Schoo l,J ilin U n iversity of T echno logy,Changchun130025;3.A nda E state L i m ited Co.,Shenzhen518000)Abstract: Inpu t comp ressi on and ou tpu t ex ten si on are the tw o basic app roaches to i m2p rove the efficiency of p roducti on resou rce allocati on.T he paper estab lished the C2Dparam etric m easu rem en t models and the non2param etric models based on the fron tierp roducti on functi on s.T he decompo siti on of the ou tpu t efficiency w as conducted acco rd2ing to m icroeconom ics.T he theo ry and app roaches p rove to be co rrect and u sefu l.A ndthe differences of the param etric and non-param etric app roaches w ere compared.Keywords: resou rce allocati ou efficiency;p roclucti on fron tiers;ou tpu t efficiency 产出资源配置效率的非参数测度方法是在假定投入不变条件下对所观测样本构成的实际生产曲面向相对生产前沿面的最大扩展程度的测度,是现有样本产出向相对有效凸多面体包络面多维扩展程度的度量Λ而产出效率参数测度方法是在预先确定投入产出函数具体形式的前提下,对既定函数的生产曲面向样本总体决定的最大可能生产曲面的延伸程度的度量Λ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的差别在于生产前沿面形式的差别,具体来讲就是无具体函数形式的凸多面体前沿面和由具体函数形式决定的生产前沿曲面的差别Λ因此,两种基于不同测度理论与方法的效率测度结果是有差别的,但总体上来讲两种测算结果应该具有结论的一致性,即都表现为产出面的可扩展程度的度量Λ可扩展程度越大,现实产出效率越低,可扩展程度越小,现实产出效率越高ΛA igner和Chu于1968年提出了用线性规划或二次规划方法估计确定性前沿生产函数(T he A igner—Chu determ in istic fron tier functi on)的参数方法Λ确定性前沿生产函数把影响产出量的各种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不加区分地统统归入一个单侧的误差项中,作为对生产非有效性的反映,其模型可写作ln u=lu f(X)-Ε.α收稿日期:1999201228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9500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6CJB005)其中f(X)为确定性生产前沿面,X=(x1,x2,…,x n)为n个投入要素,e-Ε反映生产的非有效性,u为实际产出量Ζ显然,实际产出u总是小于前沿产出f(X),二者之间存在一个非负偏差ΕΖA igner2Chu方法是在非负偏差条件下使偏差之和或平方和达到最小以求得函数的参数估计值Ζ确定性前沿生产函数可以认为是在Farrell前沿生产函数基础上的变形,Farrell前沿函数是分别对每个生产单元的产出的外包络,目标函数是求某一生产样本点有效产出和实际产出的偏差最小,所形成的生产前沿面是多个平面构成的凸多面体,Farrell函数是多个线性函数的集合;而A igner2Chu方法得到的是所有生产单元生产前沿面的外包络曲面,目标函数是求所有生产样本点有效产出和实际产出的偏差之和最小,A igner2Chu前沿生产函数依据所选择函数模型不同可以形成多种形式、多种态性的前沿函数Ζ其参数求解的数学规划问题意义明确,简单易算,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Ζ首先,这种方法是纯代数的没有关于估计值的统计性质描述,没有统计检验值可参考;其次,对于列于规划中的观测值数目有所限制,要由待估参数的个数限定,通常要舍弃一些样本值,造成估计结果的不稳定ΖC2D生产函数的一般对数形式为ln u=ln A+6N n=1Αn ln x n 现在考虑投入不发生变化时的产出资源配置效率情况Ζ如果等式左边为实际产出值,等式右边为产出前沿面,则可以转化为不等式:ln uΦln A+6N n=1Αn ln x n 由于C2D生产函数描述的生产前沿面不存在产出拥挤的等产量线后弯现象,即产出具有强可处置性,且现在研究的是C2D生产函数的单产出情形,我们区分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可变两种情况分别加以分析Ζ1 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出效率测度假定实际产出和有效产出之间的非负偏差为Ε,则有ln u=ln A+6N n=1Αn ln x n-Ε,ΕΕ0 设有K个生产样本点(x1k,…,x N k,y k),k=1,2,…,K,Α0=ln A,且规模收益不变(CR S),则有生产前沿面求解的规划问题m in6K k=1(Α0+6N n=1Αn ln x k n-ln u k)s.t.Α0+6N n=1Αn ln X k n-ln u kΕ,k=1,2,…,K求解此规划问题,则可得到C2D前沿生产函数的参数值ΑC0,ΑC n,n=1,…,N,所对应的规模收益不变C2D 前沿生产函数的对数形式为ln u C=ΑC0+6N n=1ΑC n ln x n,原始形式的C2D前沿生产函数为u C=A C7N n=1xΑC n n , A C=eΑC0Ζ 根据上述前沿生产函数可以得到某一生产观测点k的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出效率F k0(CR S)=u C k u k由于ln u C ku k=(ΑC0+6N n=1ΑC n ln x k n)-ln u k=ΕC k,则有F k0(CR S)=u C k u k=eΕC k,k=1,…,K.911第6期产出资源配置效率的参数测度与非参数测度及其比较分析F k0(CR S )是在产出价格不变情况下的最大可能产出扩张,即为与价格无关的产出综合效率Ζ与此相对应的非参数产出综合效率模型为F 0(x k ,u k Η,z C ,S )=m ax Ηs .t Ηu km Φ6Kk =1z k u km ,m =1,…,M6Kk =1z k x kn Φx kn , n =1,…,nz k Ε0, k =1,…,K2 规模收益可变的产出效率测度如果考虑规模收益可变(V R S ),则C 2D 前沿生产函数求解的规划问题变为m in6Kk =1(Α0+6Nn =1Αn ln x k n -ln u k )s .t .Α0+6Nn =1Αn ln X k n-ln u k Ε0,k =1,2,…,K , 6Nn =1Αn =1解此规划问题可以得到规模收益可变的C 2D 产出前沿生产函数u V=AV7Nn =1x ΑV nn , AV=e ΑV 0Ζ规模收益可变条件下得到的技术效率是与规模经济性无关的产出纯技术效率,即F k o (V R S )=u Vk u k =e ΕV k 其中,lnu v ku k=(Αv0+6Nn =1Αv n ln x k n )-ln u k =Εvk Ζ因此,基于C 2D 前沿生产函数的产出规模效率为S k o (x k ,u k )=u C k u V k =F ko (CR S ) F k o (V R S )=e(ΕC k-ΕV k)与此相对应的规模收益可变(V R S )的非参数产出效率模型为F 0(x k ,u k Η,z V ,S )=m ax Ηs .t Ηu km Φ6Kk =1z k u km , m =1,…,M6Kk =1z k x kn Φx kn , n =1,…,Nz k Ε0, k =1,…,K6Kk =1z k =1在不考虑产出拥挤现象的情况下,上述规模收益可变的效率即为产出纯技术效率Ζ则非参数产出规模效率为S o (x k ,u k )=F o (x k ,u k C ,s ) F o (x k ,u kV ,S ), k =1,…,K Ζ单产出情况下不存在产出组合效率问题,因此C 2D 产出综合资源配置效率是产出规模效率和产出纯技术效率的综合,可以表示为F k o (CR S )=S k o (x k ,u k ) F ko (V R S )3 产出资源配置效率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的应用研究1996年汽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的基础数据表见表1Ζ非参数测度和参数测度的效率函数测算结果分别见表2Ζ2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6月表1 1996年汽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基础数据表①α (单位:万元)企业长期资本短期资本成本费用利润总额江铃汽车2641371951271614225893重庆长安11427621279123616925970一汽金杯3003603229832759866724厦门汽车2770836537334674583一汽四环1068826288309027585松辽汽车3681536322181121750安徽合力1623348384411764798 我们首先分析产出资源配置效率测度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的特点Λ第一,采用C 2D 生产函数进行效率测度时由于函数本身无法描述产出拥挤造成的等产量线“后弯现象”,因而参数测度结果不包含产出可处置度指标;同时,由于只选择了一各产出指标,不存在产出拥挤现象,非参数测度的产出可处置度结果都等于1Λ第二,由于产出效率表示每个样本企业产出的可扩展程度,所以效率值越小,表示现实产出面越接近于前沿产出面,效率越高,效率值等于1时产出效率最高;反之则效率越低Λ第三,由表2的测算结果可以发现,非参数测度方法由于没有具体生产函数形式的限制,可以实现产出的最大可能扩张,所以每一种效率的相对最大产出效率值都等于1,而参数方法测算的产出扩张由于受到具体函数形式的限制,往往达不到相对最大产出值,因而其最高效率值可能大于1Λ第四,参数方法的某些测度结果值数量级大于非参数方法也是由于参数方法的具体函数形式的限制造成的Λ以上几个方面差别的累计造成了产出综合效率两种排序的微小差异Λ表2 1996年汽车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产出效率测度结果企业产出非参数效率产出C 2D 参数效率产出规模效率产出可处置度纯技术效率产出综合效率综合效率排序产出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产出综合效率综合效率排序江铃汽车2.0551.0003.2716.722712.80463.5004544.82207重庆长安2.0491.0001.0002.04934.400331.000004.400343一汽金杯1.5491.0003.8625.984610.52494.2441744.66996厦门汽车1.0511.0001.7051.79223.480911.736856.045844一汽四环1.0001.0001.0001.00011.4091111.409111松辽汽车2.5401.0001.0002.54056.706303.1369221.03715安徽合力1.1881.0001.7732.10641.798901.880773.383322 下面对汽车行业所选上市样本公司的产出效率进行具体分析Λ由于产出可处置度指标不必考虑,我们把产出综合效率分解为产出纯技术效率和产出规模效率Λ首先分析产出纯技术效率Λ此时的产出纯技术效率是指除了产出规模效率以外所有其他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差距所造成的产出效率损失的度量Λ产出纯技术效率非参数测度和参数测度的结果除了松辽汽车一家企业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Λ重庆长安和一汽四环两家企业产出纯技术效率都等于1,说明它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技术水平相对来讲都得到了充分发挥,产出纯技术效率最高;厦门汽车和安徽合力两家121第6期产出资源配置效率的参数测度与非参数测度及其比较分析α数据来源: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1997中国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6月Λ22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6月公司两种测度方法测算的产出纯技术效率都在1.7~1.9之间,在所选样本企业中处于中等水平,尚有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潜力;江铃汽车和一汽金杯两家企业的产出纯技术效率分别处在3.2~3.5和3.8~4.24的水平,产出可扩展程度很大,说明两家企业现有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水平亟待提高Λ下面分析汽车行业样本企业的产出规模效率Λ两种测度方法的测算结果数量级差距较大,这是由于非参数前沿面和参数前沿面的理论假定形式不同造成的Λ尽管两种测度方法的测算结果在数量级和排序上都有差异,但在产出规模效率的排序上还是基本呈现一致性Λ一汽四环、厦门汽车和安徽合力的规模效率值较小,即产出规模效率较高,具有较好的产出规模经济性,而江铃汽车、松辽汽车和一汽金杯的产出规模经济性相对较差,亦即在既定投入规模下的产出效益水平较低,从而导致整体产出效率的低下Λ参考文献:[1] A igner D J,Chu D S.O n esti m ating the indu stry p roducti on functi on[J].Am erican Econom ic R e2view,1968,58:826~839.[2] Fare R,Gro sskopf S.M easu ring Congesti on in P roducti on[J].Zeitsch rift fu r N ati onalokonom ie,1983,43:257~71.[3] Seifo rd L M,T h rall R M.R ecen t D evelopm en t in D EA:T he M athem atical P rogramm ing A pp roachto F ron tier A nalysis[R].in A Y L ew in and C A K.L ovell,eds,1990.[4] 张国初.前沿生产函数、要素使用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13(9):27~33.[5] 孙巍.生产资源有效配置的前沿生产函数理论研究[J].技术经济,1997,(1):48~50.[6] 孙巍等.吉林省食品加工业管理效率评价与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1997,16(1):85~87.[7] 孙巍.生产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测度理论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1998,37(3):26~28.[8] 万悦,孙巍,盖国凤.生产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1997,16(5):19~21.[9] 杨印生,李树根,孙巍.熵-D EA有效性与多目标决策[J].技术经济,1995,(4):40~42.(上接第18页)造系统框架Λ虽然这个系统框架仍有不足之处,在实现细节上仍面临许多困难,但仍希望能在D SS构模深入研究方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D SS构模研究更加全面、系统、规范Λ参考文献:[1] Go rry A,Smo rton M S.A fram ew o rk fo r M anagem en t Info rm ati on System[J].Sloan M anagem en tR eview.1971,3,(1):17~251[2] Belew R K.R ep resen tati on fo r D ecisi on Suppo rt System.I.B.M eth liie and R.H.Sp rague eds.Evo lu2ti onary D SS,N ew Yark:N o rth2Ho lland,1985.[3] 颜永琪.D SS成败的关键:条件与策略[J].计算机科学.1986,13(6):67~73.[4] 张朋柱.决策支持过程控制:问题模型求解递阶分层法[J].控制与决策.1993,8(4):255~260.[5] 高玉峰.智能化模型生成问题的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1996,10(4):201~207.[6] 汪旭.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模型构造系统[J].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1997,7(3):41~52.[7] 周宽久等.模型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设计[J].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1996,6(2):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