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学习技巧,怎么快速记马哲的那些原理

马哲学习技巧,怎么快速记马哲的那些原理
马哲学习技巧,怎么快速记马哲的那些原理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记忆口诀▲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关键词组▲世界观、方法论

答题要点 A.世界观是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

B.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2.哲学的基本问题

记忆口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组▲思维、存在

答题要点 A.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B.(1)思维与存在,谁为第一性、为世界本原

(2)思维、精神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和物质。

3.哲学的基本派别

记忆口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关键词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答题要点 A.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主张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

记忆口诀▲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思想理论来源

关键词组▲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思想理论来源

答题要点 A.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C.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记忆口诀▲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关键词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答题要点 A.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1)马哲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是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2)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要以马哲为指导。

B.马哲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

对立的世界观。

(2)马哲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哲学贯穿于社会历史领域,实现

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C.马哲的三个特点: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D.马中、中马、二飞、一毛二邓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记忆口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组▲世界观、人生观

答题要点 A.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B.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二、物质和意识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记忆口诀▲唯心唯物,物质意识谁先谁后

关键词组▲辩证唯物主义

答题要点 A.唯心主义二大分支

B.唯物主义三大分支

C.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记忆口诀▲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关键词组▲物质运动静止

答题要点 A.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B.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物质具有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3.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记忆口诀▲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时空绝对相对

关键词组▲时间、空间

答题要点 A.持续性、顺序性。

B.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C.绝对性与相对性

时空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不变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记忆口诀▲先物质后意识

关键词组▲意识

答题要点 A.意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即第二性的。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记忆口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关键词组▲意识本质

答题要点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记忆口诀▲物质决定意识是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

关键词组▲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题要点 A.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

B.正确认识与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4.意识与人工智能

记忆口诀▲电脑思维模拟与人意识间的本质区别

关键词组▲人工智能意识区别

答题要点人工智能是在信息论、控制论指导下,在人脑科学和电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用机器模拟人脑思维的信息处理和变换程,实现人类思维和智能的物化。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记忆口诀▲物质世界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关键词组▲统一性原理

答题要点 A.无限多样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无限多样

B.统一到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记忆口诀▲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关键词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答题要点 A.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

B.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1.世界的普遍联系

记忆口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关键词组▲联系

答题要点 A.联系的两层含义。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B.联系的观点与系统的观点;系统特点

2.世界的永恒发展

记忆口诀▲新旧并非时间先后

关键词组▲发展及其实质

答题要点 A.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规律及其特点

记忆口诀▲违背规律必受处罚

关键词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答题要点规律具有客观性和强制性

2.对立统一规律

记忆口诀▲矛盾每年必考

关键词组▲矛盾:同一与斗争;普遍与特殊

答题要点 A.矛盾及其根本属性

(1)矛盾、对立统一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C.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a.相互区别

b.相互依存

c.相互转化

D.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⑴实质与核心(三个知识点)

⑵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a.矛盾普遍性两个基本含义:

b.矛盾特殊性三种具体表现: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三点)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a.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

b.就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而言

3.质量互变规律

记忆口诀▲量变质变前提结果

关键词组▲质、量、度

答题要点 A.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质与量的结合就是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界限。

B.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

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4.否定之否定规律

记忆口诀▲扬弃克服保留

关键词组▲辩证否定前进性和曲折性

答题要点 A.辩证否定观:扬弃;克服保留

B.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揭示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的自我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现象与本质

记忆口诀▲现象本质感性理性.

关键词组▲现象和本质

答题要点 A.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B.现象有真相和假象的区别。真相是以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不同于错觉,错觉是认识上的错误,属于主观范畴,而假象则是客观存在的

C.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对立与统一的表现

D.根据现象和把握本质

2.形式与内容

记忆口诀▲形式主义与必要形式是两回事

关键词组▲内容和形式

答题要点 A.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3.原因与结果

记忆口诀▲先因后果

关键词组▲原因结果

答题要点 A.原因: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

B.因果联系的复杂性: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

C.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4.必然性与偶然性

记忆口诀▲必中偶;偶中必

关键词组▲必然性和偶然性

答题要点 A.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B.必然性和偶然性对立统一

C.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5.可能性与现实性

记忆口诀▲可能现实;理想现实

关键词组▲可能性和现实性

答题要点 A.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

B.从可能性到现实性要艰苦奋斗

四、实践和认识

(一)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

记忆口诀▲马义认识论:能动、革命、反映。

关键词组▲认识论

答题要点(1)把反映论原则贯彻到底

(2)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3)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

2.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记忆口诀▲基本特点、形式

关键词组▲实践

答题要点 A.三个特点

B.三种基本形式

C.实践性是马哲最根本的特征,是马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记忆口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关键词组▲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答题要点 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B.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

(二)认识及其辩证发展过程

1.认识及其本质

记忆口诀▲主体客体本质

关键词组▲认识关系本质

答题要点 A.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

B.认识本质: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坚持在实践基础上揭示认识过程的本质。

2.认识的辩证运动

记忆口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关键词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答题要点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a.感性认识的形式;特点

b.理性认识的形式;特点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立统一

B.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意义、条件与途径

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记忆口诀▲不断反复无限发展

关键词组▲规律

答题要点人类的认识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和无限深入的过程。

(三)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1.真理及其客观性

记忆口诀▲真理谬误客观性

关键词组▲客观性

答题要点 A.真理与谬误二者性质相反,不可混淆;

B.真理的客观性----客观真理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客观的。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记忆口诀▲真理绝对与相对

关键词组▲绝对真理相对真理

答题要点 A.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B.坚持真理与发展真理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记忆口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关键词组▲实践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答题要点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4.真理发展的规律

记忆口诀▲真理谬误发展过程

关键词组▲真理

答题要点 A.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统一。

B.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同谬误进行斗争并不断战胜谬误的过程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记忆口诀▲历史观

关键词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答题要点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及其根源

记忆口诀▲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否定人民群众的作用

关键词组▲根本缺陷根源

答题要点 A.唯心史观及其根本缺陷: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否定人民群众的作用

B.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有其深刻的社会、阶级和认识论的根源。

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记忆口诀▲一整块钢

关键词组▲唯物史观的创立

答题要点 A.唯物史观的创立

(1)思想理沦来源。

(2)社会历史条件。

B.唯物史观创立使马哲成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一整块钢”

(二)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

1.社会是个有机体

记忆口诀▲社会是一个系统

关键词组▲社会生活

答题要点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包括物质性的社会生活和非物质性的社会生活两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记忆口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组▲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生产活动主体和客体

答题要点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B.在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C.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形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相互制约。

(2)制约了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3.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记忆口诀▲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关键词组▲物质体系发展过程

答题要点 A.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B.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记忆口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关键词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

答题要点 A.社会存在的含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并不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三)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1.社会的经济结构

记忆口诀▲经上政文

关键词组▲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

答题要点 A.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

B.经济基础特指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

C.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社会的政治结构

记忆口诀▲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国家国家职能

关键词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国家国家职能

答题要点 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B.国家的职能一般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C.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3.社会的文化结构

记忆口诀▲文化促进作用

关键词组▲社会意识文化精神生产

答题要点 A.社会意识的构成

B.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C.精神生产及其相对独立性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

记忆口诀▲基本矛盾

关键词组▲社会基本矛盾

答题要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关系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记忆口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关键词组▲生产力生产关系

答题要点 A.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记忆口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关键词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答题要点 A.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二)社会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记忆口诀▲基矛动力

关键词组▲社会基本矛盾

答题要点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交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B.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记忆口诀▲阶级斗争

关键词组▲阶级斗争

答题要点 A.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

B.基本形式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其中政治斗争具有决定意义。

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记忆口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关键词组▲科学技术

答题要点 A.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必要要素,是现代社会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要素。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4.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记忆口诀▲人民群众、决定作用

关键词组▲人民群众

答题要点人民群众推动历史

5.个人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记忆口诀▲无产阶级领袖与人民群众

关键词组▲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无产阶级政党

答题要点 A.无产阶级领袖的重要作用表现:

B.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社会形态及其演化

记忆口诀▲社会形态质变、量变

关键词组▲社会形态

答题要点社会形态的演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记忆口诀▲前进与曲折

关键词组▲前进性曲折性统一性多样性

答题要点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社会进步及其标准

记忆口诀▲社会全面进步

关键词组▲社会进步

答题要点A社会进步的根源:内部矛盾

B.复杂多样性

(二)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1.人性与人的本质

记忆口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关键词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答题要点 A.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B.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的价值

记忆口诀▲贡献和满足

关键词组▲贡献满足人的价值

答题要点 A.人的价值是贡献和满足的统一

B.人的生活目的和意义

C.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

1.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

记忆口诀▲自由必然

关键词组▲自由必然

答题要点 A.自由:人支配物

必然:物支配人

B.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人的全面发展

记忆口诀▲人的发展社会发展

关键词组▲人的发展社会发展

答题要点 A.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人的发展程度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标志。

B.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3.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实践

记忆口诀▲共产主义理想实践

关键词组▲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方法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 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其一,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其二,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 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 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2、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3、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1、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 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马哲原理

1有些事,想多了头疼,想通了心疼。意识的能动性……影响生理 2生活要往前看,不要回头看过去。我们如果不知道探索前方,一味地回顾往事,只有悲伤,人也会无精打采、昏沉度日。因为,我们不知今日该如何做,从而会为明日烦恼。所以,人不要活在回忆中,要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要学会让自己从自己悲伤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喜爱的事情中,排解心中的不快。时间的一维性。意识影响心理。意识……实践……意识、 3有一次,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他老婆希拉里去一加油站,加油站一小工是希拉里的初恋。克林顿自我得意的跟老婆吹嘘说:“你要是不嫁给我,你老公可能还是一加油站小工。”希拉里看了眼初恋小工对克林顿答说:“我要是嫁给他,当总统的可能是他,哪里会轮得到你?”矛盾的特殊性。因果联系。现象和本质 3弱者从来不懂得宽容,宽容是强者的特质。矛盾的特殊性。因果联系。现象和本质4. 【人生处处是天堂】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成功便是天堂;你若痛苦,快乐便是天堂。人生天堂其实并不遥远,欲望满足了就是天堂,满足不了便是地狱;管好自己欲望,人生处处都是天堂。价值评价是主体性。主观唯心主义5初生的路,跟着父母走;学生的路,跟着老师走;社会的路,跟着名人走;这已成了人们成长的模式。其实,跟着是要学会独立,而不是随从,更不是模仿。让心灵中开出属于自己的花,结出与众不同的果,虽然可能要付出代价,经历风雨,但也会让你自豪,让别人羡慕。——运用相关哲理加以论述内因和外因的作用 6 人的眼睛有5.76亿像素但却终究看不懂人心感性认识的局限 7人生在世,无法预知未来。幸与不幸,总须坚持到最后才能知道。有时候,明明很幸运的人,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乐极生悲倒大霉;而有时明明很倒霉的人,只因平静地面对不幸,反而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所以,人生的好坏都取决于心态。你的心态好,坏事变好事;你的心态不好,好事也变成坏事。第一句:实践决定认识;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乐极生悲倒大霉——量变可以导致质变;平静地面对不幸——意识的能动性;你的心态好,坏事变好事——主观唯心主义 8 读经典,练翻译:“宗教是受压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是失魂社会的灵魂。宗教是人们的鸦片”(卡尔.马克思)--Religion is the sigh of the oppressed creature, the heart of a heartless world, and the soul of soulless condition. It is the opium of the people.(Karl Marx)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9 【易中天语典】:“人都是逼出来的”。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死于忧患,生于安乐。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燥,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逼急了,好汉可以上梁山。时世造英雄,穷者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活着就要去旅游外因的作用。物质决定意识。矛盾的转化 10 生活中有很多不经常联系的人却一直在默默的关心着你真的很感动现象和本质 11忍人所不能忍,方能成人之所不能成。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川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忍的最高境界是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能忍住痛苦,才能分享痛苦带来的成长;能容忍他人的短处,才有机会用到他的长处。不屑于什么,你必将与什么无缘。一,非理性因素。二,意识的能动性……指导实践 12 成长是一种经历,成熟是一种阅历。每个人都能会成长,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成熟。成熟的人,不为得而狂喜,不为失而痛悲,竭心尽力之后,坦然接受而已;成熟的人,不因功成名就而目中无人,也不因籍籍无名而卑躬屈膝,持一颗平淡的心,不卑不亢地生活。成熟的人,能够担当,懂得感恩,心静气和,淡定从容。一,实践决定认识。经历阅历……实践,成长成熟……认识。二,量变质变规律。成长……量变,成熟……质变 13习近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 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原理: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 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2)方法论: 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 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 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 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 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方法论: ①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我们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意志主义和唯心主义;又要反对 片面强调客观规律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 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宿命论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 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 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 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2)方法论: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②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真理观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还有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这就要求我们热爱真理,坚持真理一元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同时,我们还要正确对待谬误。 (2)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因此,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 (3)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因此,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超有哲理的名言名句,能洞察人心的话

1.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3.愿你成为这样的女子:不炫耀,不争吵,做一个博学的女子;不空洞,不浮躁, 做一个丰盈的女子;即便生命枯竭,亦在优雅中变老。 4.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 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5.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6.“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7.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 才可以走想走的路。 8.走不进的世界就不要硬挤了,难为了别人,作贱了自己,何必呢? 9.世界上最好的句子大全:女人的错误是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同样男人的错 误就是娶到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结婚,并不是单方面的爱情能够维持的,是需要两个人深爱,并且能够相互体谅才能够维持的。 10.最美的你不是生如夏花,而是在时间的长河里,波澜不惊。 11.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12.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13.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14.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15.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16.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17.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18.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19.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马哲重要知识点

马哲重要知识点 一、问答题 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不同回答: 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物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这个人类社会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物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从它的理论体系构成要素来看,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的 ⑤从概念上来说有广义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

①时代和实践基础: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时代背景);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现实需要) 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个也会是多项选择题) ①马克思主义学说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三)为什么说马克思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根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 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为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一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二、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真理的客观性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三、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2、联系的客观性 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条件性、具体性)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5、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 (二)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趋势(发展的途径) 3、发展的状态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质量互变关系原理)

4、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 (三)矛盾观 1、矛盾的客观性 2、矛盾的普遍性 3、矛盾的特殊性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5、主次矛盾关系 6、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 7、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 (四)创新观 1、辩证的否定观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3、创新的作用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 一、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人生价值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人生价值观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原理内容: ①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规律对于我们的意义。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人不能改变规律,但人能够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 ①物质的作用: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的能动作用: A、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反映)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反作用)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

马哲原理总结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 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1)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例子:小孩空中走钢丝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具有相对性,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和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第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 第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 第三,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例子:自习室占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的。 第一,运动着的物质不能离开时间和空间。任何事物,无论其过程怎样短暂,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任何事物,无论其体积怎样微小,总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第二,时间和空间也不能离开运动着的物质。离开了具体事物的抽象空间和抽象时间都是不可思议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第三,时间和空间二者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既不存在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事物,也不存在着只有时间而没有空间的事物。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客观的。时间、空间在客观性上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否认时空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间,空间的具体特性受到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的制约,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否认时空的相对性是形而上学观点。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第一,时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发展的总过程是无始无终的,它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时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有始有终的,事物的存 在具有暂时性。 第二,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的存在范围无边无际;空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的存在范围是有边际的。 第三,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的,这就是说,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有限包含着无限。我们要善于通过有限把握无限。 (2)意识观 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

名言名句体现哲学道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马哲基本内容

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根据对第一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两个基本派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形态。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发展的两个基本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一.唯物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名言警句中的哲学道理

名言警句中的哲学道理 1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 2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 3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组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看问题 7不入虎穴,耶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8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0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 12白马非马: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主观任意的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13画龙点睛:做事物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一起质变 16近朱者赤,近朱者黑: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 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8画蛇添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它,决不能主观的。任意地歪曲它。 19掩耳盗铃:认为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是荒谬的。

20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终将一事无成。 21凿壁偷光;事情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2舍本求末;颠倒主次矛盾关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23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情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25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26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情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户转化为它的对立面。 27百闻不如一见:实践出真理。 28因势利导:遵循客观事情发展规律办事,利用规律取得成功。 29水滴石穿,积叶成书:事情的变化总是由一点一滴的量的变化开始,量变引起质变。 30田忌赛马:事情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量的变化,会引起质的变化。 3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32胸有成竹:认识了事情的规律,就会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3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事情开始比较弱小,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能战胜旧事情。 34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5: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情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6教学相长:矛盾双方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 37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局部联系有时能够影响整体理想的成败。 3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否则就弄不清事情的性质,得出错误的结论。 39东施效颦:只单纯的仿效形式,不研究学习实质的结论。

马哲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一、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1辨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唯物辨证法的内容: 三大规律和一系列范畴 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的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辨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3)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二、唯物辨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1 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反对的性质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吸引的性质 两层含义:1)互相依存 2)互相贯通,互相转化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区别:1)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不同 2)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3)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联系: 1)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和前提 2)矛盾的同一性是斗争性的条件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告诉我们: 在分析和处理任何矛盾的时候,必须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反对任何割裂两者关系的片面性,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2矛盾双方互相利用,各吸取自身的有利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变化,为质变准备了条件 ◇2斗争性推动着事物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共性) 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侧面各有不同的特点(个性) 矛盾在不同过程及阶段上的特殊性: 根本矛盾——贯穿始终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意识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综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综述 摘要: 关键字: 前言 写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历史、资料来源、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国内学者研究方法与国外学者研究方法。在国内学者研究中首先要坚持马克思固有的方法论,在此做一罗列。 一,辩证方法论,也成为唯物辩证法:1、实事求是的方法论;2、矛盾分析方法论(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3、群众路线方法; 4、系统方法。二,对象化方法论,实践活动是人的对象化活动,从对象化活动认识对象和人自身,是马克思基本的方法论。从实践方面理解现实的方法。1、从对象性关系看世界;2、对象化方法;3、主体和客体的对象化;4、价值评价。三、形态方法论,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一定的形态,与形态相联系着的是结构,由此决定事物的性质与功能。运动有各种形态,如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等;在社会运动中又有不同的社会心态,如原始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每一个形态中都有自己的内部结构,社会形态中就包括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等等,由此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功能。1、性能方法论;2、结构方法;3、性能—结构方法。四、历史方法论,首先是从发生学方法研究事物的起源;其次,通过对过程与功能的分析,在普遍的历史联系中研究事物的性质;再次,要分析各历史阶段之间的扬弃关系。五,科学抽象方法,包括范畴的理论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1、历史主义方法;2、历史评价;3、世界历史方法。①一、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其当代价值的研究。1、朴素实在论的马克思主义,其和人们的经验常识保持了最亲密的联系,具有十分坚固的“生活基础”,其后果是: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转向某种可以通过物质来理解各种哲学论点的唯物主义本体论或形而上学”(阿尔都塞)另一方面,有给人许多“知识的幻想”和“知识的承诺”,提供给人们一些“可以套在任何问题上的刻板的公式”或“在缺乏思想和实证知识的时候即时搪塞一下的词①参见孙显元: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言警句古文哲理解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 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 【解读】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P22教材原文】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解读】语出《孔子·雍也》。释义: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P23教材原文】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意味着要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养料,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解读】《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释义: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8.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P23教材原文】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可以与同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在交流切磋中共同完成任务。 【解读】语出《礼记·学记》。释义: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9. 乔哈里视窗 【P31教材原文】拓展空间——邀请同学、朋友、老师和家人,请他们谈谈对你的看法,并将他们的看法以及你的自我认识填写在下图相应位置。 【解读】所谓的乔哈里视窗(Johari Window)是一种关于沟通的技巧和理论,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这个理论最初是由乔瑟夫(Joseph)和哈里(Harry)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视窗理论将人际沟通的信息比作一个窗子,它被分为4个区域:开放区、隐秘区、盲目区、未知区,人的有效沟通就是这四个区域的有机融合。 开放区: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信息。例如你的家庭情况、姓名、部分经历和爱好等。多说、多问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如果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就要多说,同时要多提问,寻求相互的了解和信任,因为信任是沟通的基础,有了基础,就不难建设高楼大厦。 盲目区:是自己不知道、别人却可能知道的盲点。例如性格上的弱点或者坏的习惯,你的某些处事方式,别人对你的一些感受,等等。 如果一个人的盲区最大,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不拘小节、夸夸其谈的人。他有很多不足之处,别人看的见,他却看不见。造成盲区太大的原因就是他说的太多,问的太少,他不

马哲原理必背原理总结

马哲原理必背原理总结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 2个核心:联系、发展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 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 2个核心:社会、人 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 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 2个核心:物质、意识 ★物质(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 (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 ★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具体表现: 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 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量变质变规律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质和事物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要掌握适度原则。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a、区别:事物发展过程,经由量变到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由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法论大全

基本原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 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 二、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会受主 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不 同。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2、方法论要求: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 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 进。 三、意识反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 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 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 误的思想意识,既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 错误。 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 展起积极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第二课基本原理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 一整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2、方法论要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片面地看问 题。 二、因果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在每事 每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 客观性、条件性。 2、方法论要求: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正确把握 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 三、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整体 也离不开局部,全局高于局部。 2、方法论要求: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 得到最大发挥;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 四、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 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 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形而上学静止地 看冋题。 无论是自然 上帝创世说”。 四、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