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点的制备实验报告

量子点的制备实验报告
量子点的制备实验报告

量子点的制备实验报告

篇一: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申请表

申请级别:□国家□北京市■学校项目名称:碳量子点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负责人:所在学院: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填表时间: XX-10-26

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制表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注意事项

1. 2. 3.

填写申请级别时,将“□”替换为“■”,或手写打“√”;项目负责人应为本科生,鼓励跨年级、跨学科组成项目组;项目成员(含负责人)不超过5人,成员中至少有一名非四年级的学生,每名学生原则上不允许同时参加多个项目; 4.

申报国家级、北京市级项目应明确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每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原则上不能超过两项; 5.

经费预算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进行申请,最终以专家委员会批准的额度执行; 6.

项目周期统一为一年。

负责人情况

项目基本信息

-1-

-2-

-3-

篇二:量子点总结

1.前言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量子点(QDs)即半导体纳米晶体(NCs)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和发光性质以及量子点在生物标记,发光二极管,激光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量子点尺寸大约为1-10 纳米,它的尺寸和形状可以精确的通过反应时间、温度、配体来控制。当量子点尺寸小于它的波尔半径的时候,量子点的连续能级开始分离,它的值最终由它的尺寸决定。随着量子点的尺寸变小,它的能隙增加,导致发射峰位置蓝移。由于这种量子限域效应,我们称它为“量子点”。1998 年 , Alivisatos和 Nie 两个研究小组首次解决了量子点作为生物探针的生物相容性问题, 他们利用MPA 将量子点从氯仿转移到水溶液,标志

着量子点的生物应用的时代的到来。目前,量子点最引人瞩目的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在生物体系中做荧光探针。

与传统的有机染料相比,量子点具有无法比拟的发光性能,比如尺寸可调的荧光发射,窄且对称的发射光谱宽且连续的吸收光谱,极好的光稳定性。通过调节不同的尺寸,可以获得不同发射波长的量子点。窄且对称的荧光发射使量子点成为一种理想的多色标记的材料。由于宽且连续的吸收光谱,用一个激光源就可以同时激发一系列波长不同荧光量子点量子点良好的光稳定性使它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组织成像等。量子点集中以上诸多优点是十分难得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制备出宽吸收带,窄且对称的发射峰,高的量子产率稳定和良好生物兼容性的稳定量子点。

现在用作荧光探针的量子点主要有单核量子点(CdSe,CdTe,CdS)和核壳式量子点(CdSe/ZnS[39], CdSe/ZnSe[40])。量子点的制备方法主要分为在水相体系中合成和在有机相体系中合成。本文主要以制备量子点的结构及合成方法为主线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近十几年量子点在有机相中的制备方法的演变历程,重点包括前体的选择,操作条件和合成量子点结构。第二部分介绍了近十几年量子点在水相中制备方法的改进历程,重点包括保护剂的选择及水热法及微波辅助法合成方法。

2.在有机体系中制备在有机相中制备量子点主要采用有机金属法,有机金属法是在高沸点的有机溶剂中利用前躯体热解制备量子点的方法,即将有机金属前躯体溶液注射进250~300℃的配体溶液中,前躯体在高温条件下迅速热解并成核,晶核缓慢生长成为纳米晶粒。通过配体的吸附作用阻滞晶核生长,并稳定存在于溶剂中。配体所采用的前躯体主要为烷基金属(如二甲基隔)和烷基非金属(如二-三甲基硅烷基硒)化合物,主配体为三辛基氧化膦(TOPO),溶剂兼次配体为三辛基膦(TOP)。这种方法制备量子点,具有可制备量子点的种类多、改进纳米颗粒性能的方法多及所量子点的量子产率高等优点,其粒径分布可用多种手段控制,因而成为目前制备量子点的主要方法。

2.1 单核量子点的制备1993 年,Murray 等采用有机金属试剂作为反应前驱物,在高温有机溶剂中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合成了量子产率约为10%、单分散(± 5%)的CdSe 量子点。他们采用TOPO 作为有机配位溶剂,用Cd(CH3)2 和TOP-Se 作为反应前驱物,依次将其注入到剧烈搅拌的350℃TOPO 溶液中,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的CdSe 纳米颗粒晶核,然后迅速降温至240℃以阻止CdSe 纳米颗粒继续成核,随后升温到260~280℃并维持一段时间,根据其吸收光谱监测晶体的生长,当晶体生长到所需要的尺寸时,将反应液冷却至60℃。加入丁醇防止TOPO 凝固,随后加入过量的甲醇,

由于CdSe 纳米颗粒不溶于甲醇,通过离心便可得到CdSe 纳米颗粒。通过改变温度,可以将粒径控制在2.4~13nm 之间,且表面的TOPO 可以用吡啶、呋喃等代替。此后,Peng 等又通过进一步优化工艺条件 ,将两组体积不同,配比一定的Cd (CH3) 2、 Se、TOP 的混合溶液先后快速注入高温 TOPO 中的方法制得了棒状的 CdSe量子点,从而扩展了该合成方法对量子点纳米晶粒形状的控制。利用这种

方法合成的量子点受到杂质和晶格缺陷的影响,因此量子产率较低。由于Te 更容易被氧化,所以制备高质量的CdTe 要比制备CdSe,CdS 难得多。XX 年,Dmitri.V 等用DDA(十二胺)代替TOPO作反应溶剂合成高质量的CdTe 量子点,量子产率可达65%,且窄的发射光谱覆盖红色和绿色光区。为了更好的理解CdTe 量子点的成长机理,XX 年,Sanser[17]报导了同样用DDA(十二胺)和TOP 的混合溶液作前体,分别在145℃,165℃,和180℃下制备的CdTe 的尺寸依次为2.4nm,2.7nm,2.9nm。实验中发现,反应温度越高,量子点成长速度越快,量子产率越高,量子点发光寿命越长。因为有机隔,有机锌等试剂本身剧毒,在常温下不稳定,易燃易爆,所以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而且当把有机隔注入高温TOPO 时,会产生金属沉淀,还有就是有机隔的价格昂贵,这些缺点限制了有机金属法的应用和进展,需要找到有机隔的替代品。XX 年,Peng[18]

等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选用CdO 代替Cd(CH3)2 作为Cd 的前体,选用 HPA(己基膦酸)和 TDPA(十四烷基膦酸)作为强配体,在纯度为90 %的 TOPO 中一步合成出了高质量的 CdS、CdSe、CdTe 量子点。由于不采用有机镉作为原料,反应不需要在严格的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而且反应温度较低(250~300℃),反应温和,成核速度慢(几十秒),增强了实验的再现性,大大地简化了制备工艺,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随后,Qu[19]等继续用CdO 代替有机隔加入到TOPO-HAD(十六胺)中混合体系中制备CdSe,实验表明,量子产率和荧光强度等和反应初加入Cd 前体和Se 前体的摩尔质量比密切相关,当Se 前体过量Cd 前体5~10 倍时,所得量子点的量子产率在室温下可达85%,对应半峰宽仅23nm,并可稳定保存数月。接着,Qu 等[20]在上述实验研究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前体/溶剂/配体组合对制备量子点的影响,合成出粒径1.5~25nm 的CdSe 量子点。研究表明选用Cd(Ac)2 与脂肪酸这一前体/溶剂组合,因其反应速度快,适合合成粒径大的CdSe 量子点。后来,量子点的合成工艺又有了新的改进,一些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的试剂逐渐被采用,代替常用的TOPO,TOP 等有机试剂。例如油酸作配体,ODE(十八碳烯)代替TOPO 作高温反应溶剂。XX 年,Yu 等首次用油酸和ODE(十八碳烯)分别作配体和非配位溶剂,合成高质量的CdS 量子点。同样这种方法也应用到合成其它量子点上,

包括ZnSe。XX 年,Li 等利用 Zn 的脂肪酸盐硬脂酸锌作为Zn 前体在ODE 中制得了高度单分散的 ZnS 和 ZnSe 量子点,量子产率高到50%,半峰宽只有14nm。但是试验中,仍然用到TOPO溶解Se 粉,没有真正实现替代有机溶剂。近年来,又出现了另外一种长烷基链烷烃-液体石蜡,橄榄油作溶剂的报道,与TOPO及ODE 等有机溶剂相比,液体石蜡和橄榄油价格更低廉。XX 年,Sapra 等利用橄榄油同时作为溶剂和配体 ,制得了高度单分散的 CdSe 纳米晶粒,合成量子点尺寸在2.3~6.0nm,所对应的光谱范围485~640 nm,但是量子产率偏低,只有10 %~15 %。XX 年,Dai等同样用橄榄油同时作为溶剂和配体合成高度分散的ZnSe 纳米晶体和纳米花,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不需除氧操作,所用试剂绿色环保,重现性好,他们不仅报导了一种新颖的ZnSe纳米花合成方法并且提出了纳米花合成的机理。XX 年,唐等采用液体石蜡作为 Se 的溶剂,油酸作为配体,溶解 CdO 形成 Cd 前体溶液。在剧烈搅拌的条件下,Se 可溶于高温液体石蜡( > 220℃)中形成 Se 前体溶液,将 Cd 前体溶液快速注入到 Se 前体溶液中反应 ,制得了 CdSe 量子点,量子产率可以达到60%。利用这种合成方法,邢等[26]合成了高质量的 CdTe 量子点,利用这种方法制得的 CdTe 量子点均为立方闪锌矿结构, 粒径范围为3~7 nm,最大发射波长在570~720 nm 范围内连续可调,荧光量子产率最高达到65%,

重要的是发现量子点在15~6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有利于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同年他们成功地将这种油溶性 CdSe 量子点通过溶胀的方法包入多孔聚苯乙烯微球中形成性能优异的水溶性荧光微球[27]。此外,XX 年,Liao等采用液体石蜡作溶剂,油酸作反应媒介在较低温度170℃时制得高度单分散的CdSe 量子点,但是量子产率较低。

2.2 核壳式量子点量子点荧光的产生,是由于吸收激发光以后,产生电荷载体的重组。如果制备的量子点有大量的缺陷,就会发生电荷载体的无辐射重组,严重影响量子产率;如果缺陷仅位于粒子的表面,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来改善这些缺陷。因此人们想到用长链烷烃作表面活化剂,提高量子产率,但是有机配体很难同时钝化量子点表面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对无机材料来说,不仅可消除表面阴阳离子,而且产生新的纳米晶体[29]。实验结果表明,量子点的荧光性质确实可以通过表面修饰,特别是在在半导体量子点核上外延生长另一种晶格匹配、宽带隙的壳材料对于半导体量子点的稳定性和可加工性有很大的改善作用。这样,当光作用到量子点时形成的电子和空穴就会被限域于核材料内部,从而减少了非辐射复合,提高半导体材料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能,同时抗光氧化能力、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得到显着提高。1995 年,Hines 等[38]以Zn (CH3 ) 2 (二甲基锌)和 (TMS) 2S(六甲基二硅硫烷)作为 Zn前体和 S 前体,用有机金属法

制备出了CdSe/ZnS 核壳结构的量子点。包覆层ZnS 消除了原子表面的悬挂键,减小了量子点发生团聚的可能,使其在室温下的量子产率有了显着的提高,可以达到50%。1996 年,Bawendi 等[39]又利用 ZnEt2 (二乙基锌)和(TMS) 2S 作为Zn 前体和 S 前体,在 CdSe 的表面包覆了 ZnS,有效的限制了载流子,可以将 CdSe 在室温下的量子产率提高到40~50%左右。尽管当时大家的研究集中在ZnS 包裹的CdSe 量子点上,由于CdSe 与ZnS 晶格失配度较大(≈12%),因此造成在量子点表面形成新的缺陷,使调高量子产率程度有限。但是壳材料CdS (≈3.9%),ZnSe (≈6.3%)与CdSe 核的晶格失配度相对较小,而且ZnSe 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范围在从蓝光到紫外光的短波范围,因此它在电子行业应用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不少科研人员的注意。在有机金属法合成技术改进后,XX 年,Reissue 等首先用CdO 作前体,用HAD-TOPO 作配体一锅法制备了CdSe 量子点,后以硬脂酸锌作Se 源,在CdSe 量子点表面包覆了一层ZnSe,合成了CdSe/ZnSe。量子产率提高至60~85%。XX 年 ,Mekis 等[41]以Cd (Ac) 2 为Cd 前体,首先在HAD-TOPO-TDPA 混合体系中合成出CdSe 量子点,然后在140℃下,利用在 CdSe 量子点溶液的上方通入 H2S 气体的方法,合成出 CdSe/CdS 核壳结构的量子点。表面包覆了 CdS和 ZnSe 层后的 CdSe量子点具有窄的半峰宽(fwhm≈27~35 nm) 量子产率高达50~

85%。由于壳核材料之间带宽差异较小,量子点稳定性不强,容易被氧化。XX年,alapin等合成壳核式量子点稳定性有所提高。但是用到有机锌作为包壳原料 ,因此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2.3 多元混晶量子点的制备在 XX-XX 年间,Bailey 等以 Se-TOP 和 Te-TOP 作为 Se、Te 前体,将一定比例的Se、Te 混合前体溶液在300℃下注入到 CdO 在高温下溶解在 TOPO-HDA 混合体系中形成的 Cd 前体溶液中的方法合成了CdSeTe 三元量子点,通过调节Se 与Te 的比例合成获得 CdSeTe 三元量子点的最大发射波长可以达到850nm,量子产率为 20~60 %,使得Ⅱ-Ⅵ族量子点的荧光发射波长不再局限于可见光的范围内,而达到了近红外区,这种量子点更有利于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三元量子点不再需要通过尺寸来调整发光光谱范围了,只需要调节前体浓度即可。这样使操作更容易控制,更加人性化。然而所得CdSeTe 量子点的分散性较差,半峰宽较大。XX 年,Jiang 等[44]在 TOPO 中合成的 CdSeTe 量子点的表面包覆了 CdS 层,克服了表面氧化,合成的核壳结构三元量子点的不仅实现了发射光谱在600~850nm 而且半峰宽都小于50nm ,量子产率则提高到30%以上。由于制备原料中用到剧毒二甲基镉作隔前体,操作复杂。XX 年,Thmas 等[45]用改进后的高温热解法,即采用CdO 和ZnO 代替有机有毒前体,在TOPO-ODE-Oleic oil

混合体系中合成高质量的CdTeSe/CdZnS 壳核式混晶量子点,发光光谱范围在700~800nm,量子产率提高到50%,丰富了近红外荧光量子点家族。多元量子点的另一个分支即掺入式量子点也在不断发展中,和普通发光材料,如有机荧光染料和无机磷粉等相比,量子点具有明显的优点:窄且对称的发射光谱,具有可调谐的宽的吸收光谱,零扩散,抗光漂白性等,掺入式量子点不

仅保留了以上优点,而且具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解决了普通量子点自猝灭的问题。这种较宽的斯托克斯位移是由于在类似原子发射的状态下,和母体量子点的吸收带隙相比掺杂物的发射带隙较窄所致。当然,掺入式量子点的研究也不是新鲜话题了,自1994 年以来有不少报道。1994 年,Bhargava等首次报道了在有机体系中合成掺入Mn 的ZnS量子点,所制备量子点的尺寸从3.5~7.5nm 可调,量子产率为18 %。实验还发现,量子产率随量子点尺寸减小而增大。1996 年,Kelly 等[48]继续研究了掺入Mn 的ZnS 量子点,发现Mn 的掺入位置与量子点的光学性质有关。1998 年,Join 等用有机金属法合成掺入Er 的纳米硅材料。1999年,Fredericv 等在有机体系中合成掺入Mn 的CdSe。XX 年,Norris 等合成掺杂Mn 的ZnSe,常温下量子产率达22%,而且证实了Mn 存在于ZnSe 内部。之后又有一些此类研究,以上掺入式量子点都是通过传统方法合成的,基于掺入离子

和母体离子竞争反应所得,不易控制及优化量子点性质。通过观察以上合成的掺入式量子点的荧光发光光谱发现,混有一部分未掺入的离子发光。XX 年,Yang 等报道了一种新式合成方法制备了掺入Mn 的CdS/ZnS 核壳量子点,合成步骤如下:

(1)核结构CdS 的合成

(2)MnS 在CdS 表面生长

(3)ZnS 的生长。

这种方法使得Mn 的掺入位置和掺入浓度得到精确控制,并且实验表明发光性质和Mn 的掺入位置密切相关,当Mn 掺入在ZnS 壳中,量子产量最高,在常温下可达56%,是之前合成最好记录的2 倍。XX 年,Narayan 等采用上述方法合成掺入Mn 的ZnSe 量子点,发光光谱范围在565~610 nm,最终量子产率50%。更重要的是所合成量子点不含Cd 等有毒离子而且在300℃的高温下依然稳定。XX 年,他们[59]将所合成的掺入Mn 的ZnSe 量子点应用于生物领域。经过MPA 的表面离子交换,MPA 中的巯基和羧基使量子点具有水溶性和生物兼容性,在外界大气相通连续光照的情况下,亦可稳定存在25 天。和生物大分子结合后量子产率为达40%。这种无镉,稳定,高量子产率及小尺寸的水溶性量子点是目前比较理想的生物荧光探针。XX 年,Yang[60]又对掺入Mn

的CdS/ZnS 核壳量子点的机理进行研究。发现掺杂物Mn 的量子产率和量子点的尺寸,形状和核晶形无关,而和三个动态过程有关:(1)掺入物的吸附;(2)掺入物的替换; (3)核晶格的生长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温度,掺杂物的化学组成和核生长的前体来控制掺入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量子点有机制备的两个发展趋势:其一是合成方法上的改革,使用一些低成本,低污染的绿色环保型试剂代替高毒,昂贵的试剂。例如油酸,液体石蜡的使用代替TOPO,TOP 等。其二是合成量子点结构上的变化。从最初的单核结构量子点,到核壳式结构量子点,再到近来合成比较热门的混晶多元量子点。混晶多元量子点的具有更加优异的光学性能,通过改变组成比例不用改变量子点尺寸来实现发光光谱的调节获得覆盖近红外以及整个可见光区光谱,这是二元量子点无法实现的。在操作过程中,改变前体的组成比例往往比调节尺寸更容易控制而且精确度更高。

3 在水相体系中合成虽然有机相中制备的量子点具有尺寸分布范围窄,荧光量子产率高等优点,但是因为其是油溶性的,与生物环境不相容,不能直接用于生物体系,经过水溶性基团修饰转移到水相中,量子产率降低,甚至发生完全荧光猝灭现象。这是因为水是强极性溶剂,能够诱导量

子点相关的各种平衡,使量子点表面很难在水相体系中钝化;水相合成量子点操作简便、重复性高、成本低、表面电荷和表面性质可控,很容易引入各种官能团分子,因而近年来水溶性量子点的制备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3.1 水溶液中利用各种稳定剂直接合成量子点水溶性量子点有望成为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

生物荧光探针。目前,多利用水溶性巯基化合物、柠檬酸等作为稳定剂直接在水相中合成量子点。巯基化合物、柠檬酸等对量子点的稳定性及功能化起重要作用,不同稳定剂使量子点具有不同表面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的发光效率。选择带有适当官能团的稳定剂,对于控制量子点的表面电荷及其他表面特征极为重要,尤其当需要水溶性量子点作荧光标记时,稳定剂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3.1.1 巯基类稳定剂自从 1993 年Tijana Rajh 第一次报道在水溶液中直接合成巯基甘油包覆的 CdTe 纳米晶以来,人们在设计合成用巯基小分子作稳定剂的水溶性量子点的技术水平逐步完善,所得量子点的光学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描述如下:选用离子型前驱体,阳离子为 Zn2+、Cd2+或 Hg2+;阴离子为 Se2-或 Te2-;配体选用多官能团巯基小分子,如巯基乙醇、TGA(巯基乙酸)、巯基乙胺、GSH(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介质为水。通过

回流前驱体混合溶液使纳米晶逐渐成核并生长。巯基水相合成有诸多优点,以水为介质,以普通盐为反应前体,既绿色环保又成本低廉;实验操作过程简单,一般实验室都能制备,而且可以进行放大反应;无需进一步的表面亲水修饰即可应用于生物荧光探针研究;量子点表面的多官能团配体也有利于进一步的复合与组装。但该方法也有明显缺点,如发光效率较低;荧光半峰宽(60~100 nm)较宽;制备红色荧光纳米晶的消耗时间过长,形成量子点稳定性不够等。针对以上一些问题,人们在合成过程中进行优化,量子产率有所提高,稳定性有所加强。XX 年, Guo 等[66]人用改进的方法合成TGA 包裹的高质量CdTe 量子点。通过优化了配体与镉比例,改变了镉单体存在形式,当TGA/Cd2+的比例为1.2 时,将TGA 稳定的 CdTe 纳米晶量子效率提高到 50%。A. Eychmüller 等[67]通过计算证明单巯基镉形式的单体对纳米晶的发光最有利。利用类似方法,A. L. Rogach 等[97]人不仅使巯基甘油稳定的 CdTe纳米晶量子效率提高到 25%,而且合成TGA 包覆的CdTe 最高量子产率可达60%。XX 年,Li 等[68]人系统的研究了巯基丙酸(MPA)包覆的CdTe 量子点反应条件,实验中得到,Cd前体溶液的PH 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PH 值等于8.0 时,量子产率达到40~67%。XPS 和 XRD 的表征结果说明量子点表面形成的Cd-MPA 复合物,不仅减少了表面缺陷而且形成了空间障碍阻止量子点生长。

Zhao 等[69]人研究了前驱体中 Cd/Te 比例对 CdTe 纳米晶发光的影响,发现 Cd/Te 比例越高纳米晶的表面修饰越好。XX 年,Chen 等[70]人直接在水相中合成半胱氨稳定的CdTe 量子点,不同之处在于,用半胱胺作保护剂的量子点合成后无需加热即可发出较强荧光。同年,Jiang 等[71]用GSH 作稳定剂合成CdS 量子点,通过提高反应温度,使得反应时间大大缩短,量子产率提高至36 %。近来,Yang 等

[72]用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GSH : Cysteine =1:3)作保护剂合成高质量的CdTe 量子点,这是首次使用混合保护剂在水相中合成量子点,一方面,两者都含有氨基和羧基,水溶性好;其次两者之间亦能形成氢键,能够阻止量子点表面巯基的扩散;再者就是半胱氨酸链长较短,反应速度快,能够更好的钝化表面缺陷。最终使合成量子点的量子产率达70%以上,这是目前不经后处理的水相合成量子点的最高量子产率。除了优化量子点制备过程中反应条件外,研究者们还发展了很多制备量子点的新技术。其中包括水热法和辅助微波法等。水热法是无机合成和晶体制备相结合的方法。它是指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器(如高压反应釜)中,以水作为反应体系,通过将水加热到超临界温度或接近超临界温度,在反应体系内产生高压,从而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制备的一种方法[73]。水热法继承和发展了水相法的全部优点,克服了水相法的高温回流温度不能超过100℃的缺点。由于合成温

度的提高,使得量子点的制备周期明显缩短,因成核与生长过程的分开,量子点表面缺陷有了明显的改善,显着提高了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所以,目前水热法己经成为直接用做生物荧光探针的量子点的主要合成方法。水热法制备量子点是将水相合成量子点的原溶液,再放入密闭的聚四氟乙烯硝化罐中,加热量子点溶液到160℃或180℃,可有效地减少量子点表面缺陷,提高发光效率。水热法

篇三:磁性量子点的水相合成及性能研究

天津工业大学

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磁性量子点的水相合成及性能研究

专业/班级:应用化学1004

报告人:马春平(学号:1011530420)

实验成员:马春平龙雅楠白雅丽吴立芸马振悦田云剑

指导教师:许世超

日期:XX.09.16——XX.09.20

磁性量子点的水相合成及性能研究

量子点背景知识介绍

量子点材料是指在材料三个维度上的尺寸都要比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小,电子在三个方向上都不能自由运动,能量在三个方向上都是量子化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量子点就引起了物理学家、化学家、电子工程学家的广泛关注。但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光电研究方面。后来,人们开始对量子点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尝试,但是单独的量子点颗粒易受到杂质和晶格缺陷的影响,荧光量子产率很低,如果以其为核心,用另一种半导体材料包覆形成核壳结构后,如CdSe/ZnS,可将量子产率提高到约50%甚至更高,并在消光系数上有数倍的增加,因而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可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十分有利于信号的检测。Chan W C W等[1]证明,通过修饰量子点的表面结构,可使量子点不仅具有水溶性,而且可以与生物分子相结合,通过光致发光可以检测出量子点,开创了量子点应用于生物学领域的先河。从此,生物学家和材料学家开始致力于改造量子点的表面结构,使其更适合于生物分子的标记,但又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目前,已经有商品化的量子点和量子点偶联物(与Protein A、抗体、链霉亲和素等结合)出售。

一、实验方法

该实验采用的是水相合成方法。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高,成本低,表面电荷和表面性质可控制,容易引入功能基团,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

二、实验过程:

1. 实验分工

马春平:(原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b07743204.html, 小草范文网:量子点的制备实验报告)画图及报告拟写龙雅楠:分析数据报告及文献处理

吴立芸马振悦:查文献

2. 实验数据及记录:

量子点(1)紫外数据

2.5.txt

0.5.txt

0.txt

1.0.txt

1.5.txt

2.0.txt

四氧化三铁(1)紫外数据

1.txt

2.txt

文件1.txt文件2.txt

三、结果与讨论

1. CdTe的合成过程及结果讨论(紫外灯照片,UV,FS,IR分析)

合成过程紫外灯照片

分析:在紫外灯照射下,随着取料时间的增长,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标准实验结果应该是由浅绿逐渐变为红色,但是实际试验结果与之有明显差异。分析可知,在中间取料时间时,荧光达到亮红色,而之后荧光变淡,说明中间是荧光剂与量子点发生脱落,引起实验误差。主要原因应该是中间有空气进入,操作上的误差或者是实验药品不纯的缘故。

量子点的荧光图

分析:上图为CdS 量子点的荧光光谱。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光谱发生红移,荧光强度逐渐增加;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发射峰和半峰宽均无变化。

量子点的紫外光谱

分析:由图可知,随着波长的增大,吸光度逐渐降低,最后趋于平衡。开始时吸光度最强。随着反应时间的不同,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格式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 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的现象 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分析与讨论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现象记录

1. 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 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 产物粗分: 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化学实验报告样本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3807 化学实验报告样本Sample of chemical experiment report

化学实验报告样本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实验编号123备注 mkhc8h4o4/g始读数 终读数 结果 vnaoh/ml始读数

溴乙烷的制备

溴乙烷的制备 [目标] 掌握以结构上相对应的醇为原料制备一卤代烷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习低沸点蒸馏技术,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重点] 溴乙烷的制备原理,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和操作,分液漏斗的使用。 [难点] 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和操作,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低沸点有机物—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目的】掌握溴乙烷的制备原理,低沸点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分液漏斗的使用法。 本次实验原理是什么? 本实验以95%乙醇、浓硫酸、溴化钠为原料,通过原位生成的溴化氢和乙醇的卤代反应制备溴乙烷。 NaBr+H2SO4HBr+NaHSO 4 C2H5OH+HBr C2H5Br+H2O 主要副反应: 2C2H5H2SO4 C2H5OC2H5 + H2O C2H5H2SO4 2 =CH2 + H2O HBr + H2SO4SO2 + Br2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本实验方案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提高产率? 本实验采取两种措施提高了产率:第一,增加反应物乙醇的浓度;第二,将生成物—溴乙烷及时蒸出使平衡反应进行完全。 【实验装置】参见P.11图1-7(1)。

图1 溴乙烷制备装置图图2 蒸馏溴乙烷装置图 【实验步骤】 投料:95%乙醇(7 mL ,约0.11 mol ,密度0.7193 g/mL );水(6 mL );浓硫酸(13 mL ); NaBr (10 g ,约0.10 mol );沸石。 实验操作流程图: C H OH, H O, H SO 40 min 35~40o C 馏分 按实验装置图1搭好装置,检查系统的气密性。加料[1],加入沸石,接受器内外都放置冰水冷却,尾气通入水槽。小火加热[2]至沸腾,使蒸馏速度以1-2滴/s 为宜,直到反应液变清亮,无油滴滴出为止,约40 min [3]。静置,分液[4-5],2 mL 浓硫酸洗涤[6],再换用干燥的分液漏斗分液[7]。常压蒸馏,接收瓶浸在冰水浴中,收集35~40 C 的馏分,称重。

物理化学实验——溴乙烷的制备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实验II实验报告——有机化学实验学院:化工学院专业:化工班级:化工113 姓名刘彬彬实验日期2013/4/12 实验时间10:00-15:00 学号1108110213 指导教师刘明星同组人张禹 实验项目 名称 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目的 1.学习从醇制备溴代烷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巩固分液漏斗的使用及蒸馏操作。 实验原理主反应: NaBr+H2SO4 →HBr+ NaHSO4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副反应: 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CH3CH2OH →CH2=CH2+H2O 2HBr+H2SO4 →Br2+2H2O 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100mL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接受弯头、温度计、蒸馏头、分液漏斗、锥形瓶 试剂:乙醇 (95%) 4.8ɡ 6.2mol (0.10ml) 溴化钠 (无水) 8.2g(0.08mol) 浓硫酸 d=1.84 11ml ( 0.2ml) 饱和亚硫酸氢钠 实反应主装置:

验 步骤1.溴乙烷的生成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95%,乙醇及4mL水, 在不断振荡和冷却下,缓慢加入浓硫酸11mL,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在搅拌下加入研细的8.2g 溴化钠 再加入几粒沸石,小心摇动烧瓶使其均匀。冷凝管下端连接接引管。溴乙烷沸点很低,极易挥发。为了避免损失,在接收器中加入冷水及3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的末端刚浸没在水溶液中。开始小火加热,使反应液微微沸腾,使反应平稳进行,直到无溴乙烷流出为止,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液开始有大量气体出现,此时一定控制加热强度,不要造成暴沸然后固体逐渐减少,当固体全部消失时,反应液变得粘稠,然后变成透明液体,此时已接近反应终点。用盛有水的烧杯检查有无溴乙烷流出。 2.溴乙烷的精制 将接收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静止分层后,将下面的粗溴乙烷转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在冰水冷却下,小心加入1~2mL浓硫酸,边加边摇动锥形瓶进行冷却。用干燥的分液漏斗分出下层浓硫酸。将上层溴乙烷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50mL 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进行蒸馏。由于溴乙烷沸点很低,接收器要在冰水中冷却。接受36~40℃的馏分。产量约6g。 实验[1] 加入浓硫酸需小心飞溅,用冰水浴冷却,并不断振摇以使原料混匀;溴化钠需研细,分批加入以免结块。 [2] 反应初期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可采取间歇式加热方法,保持微沸,使其平稳进行。暂停加热时要防止尾气管处倒吸。

溴乙烷的制备及习题

实验12-2 溴乙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醇制备卤代烃的原理和试验方法。 2.加深对有机制备反应中可逆平衡移动方法的理解。 3.掌握低沸物蒸馏的基本操作。 二、反应原理 在实验中,饱和烃的卤代烷一般以醇类为原料,使其羟基被卤原子置换而制得。最常用的方法是以醇与氢卤酸作用。 主反应:NaBr+H2SO4HBr+ NaHSO4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CH3CH2OH CH2=CH2+H2O 2HBr+H2SO4Br2+2H2O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接液管、温度计、蒸馏头、分液漏斗、三角烧瓶 试剂:溴化钠(无水)、浓硫酸(d=1.84)、饱和亚硫酸氢钠、95%乙醇 四、实验步骤 1.溴乙烷的生成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95%乙醇及9mL水,在不断振荡和冷却下,缓慢加入浓硫酸19mL,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在搅拌下加入研细的15g 溴化钠,再加入几粒沸石,小心摇动烧瓶使其均匀。冷凝管下端连接接引管。溴乙烷沸点很低,极易挥发。为了避免损失,在接收器中加入冷水及5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的末端刚浸没在水溶液中。 开始小火加热,使反应液微微沸腾,使反应平稳进行,直到无溴乙烷流出为止(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液开始有大量气体出现,此时一定控制加热强度,不要造成暴沸然后固体逐渐减少,当固体全部消失时,反应液变得粘稠,然后变成透明液体(此时已接近反应终点)。用盛有水的烧杯检查有无溴乙烷流出。 2.溴乙烷的精制

将接收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静止分层后,将下面的粗溴乙烷转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在冰水冷却下,小心加入1~2mL浓硫酸,边加边摇动锥形瓶进行冷却。用干燥的分液漏斗分出下层浓硫酸。将上层溴乙烷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50mL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进行蒸馏。由于溴乙烷沸点很低,接收器要在冰水中冷却。接受37~40℃的馏分。产量约10g(产率约54%)。 纯溴乙烷为无色液体,沸点38.4℃,n D20=1.4239 注:如果在加热之前没有把反应混合物摇均,反应时极易出现暴沸使反应失败。开始反应时,要小火加热,以避免溴化氢逸出。加入浓硫酸精制时一定注意冷却,以避免溴乙烷损失.实验过程采用两次分液,第一次保留下层,第二次要上层产品。在反应过程中,既不要反应时间不够,也不要蒸馏时间太长,将水过分蒸出造成硫酸钠凝固在烧瓶中。 习题 1、溴乙烷沸点低(38.4℃),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溴乙烷的损失? 答:①反应中加入少量的水,防止反应进行时发生大量的泡沫,减少副产物 乙醚的生成和避免HBr 的挥发。②C 2H 5 Br在水中的溶解度小(1:100)常在接受 器预放冷水并将接液管的末端浸入水中。③分离时尽可能将水分离干净,否则 用浓H 2SO 4 洗涤时会产生热量,导致产物的挥发。④蒸馏的速度要慢,否则蒸气 来不及冷凝而损失。⑤选择高效冷凝,各接头不漏气。 2、溴乙烷的制备中浓H 2SO 4 洗涤的目的何在? 答:除去副产物、乙醚、乙烯和原料乙醇。 3、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什么? 答:为了保证容器均匀受热和控制恒温,一般采用水浴加热。 4、实验室在蒸馏烧瓶中加NaBr、适量水、95%的乙醇和浓硫酸,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Br+H 2SO 4 ═NaHSO 4 +HBr C 2 H 5 OH+HBr→C 2 H 5 Br+H 2 O 其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2HBr+H 2SO 4 (浓)═Br 2 +SO 2 ↑+2H 2 O 已知CH 3CH 2 Br的沸点是38.4℃,其密度比水大,常温下为不溶于水的油 状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加入适量的水,除了溶解NaBr外,其作用还有:防止浓硫酸浓度过大,发生脱水副反应; (2)为了保证容器均匀受热和控制恒温,加热方法最好采用水浴加热; (3)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和从水中分离方法的依据是溴乙烷不溶于水,比水密度大

化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83751 化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化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 实验目的: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1. 加料: 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

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 装配装置,反应: 装配好蒸馏装置。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 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 产物粗分: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doc

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 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溴乙烷的制取

一、溴乙烷的制取 溴乙烷的制取之一 [原理] 利用醇的羟基被卤原子取代的反应来制取卤代烃。如,醇与氢卤酸反应,可以制取对应的一卤代烃。 ROH+HX RX+H 2O 为使平衡向右移动,往往采用增加醇或氢卤酸浓度,也可以设法移去某种生成物。如,由乙醇制取溴乙烷,可采用47.5%的浓氢溴酸或用溴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溴化氢。 主反应:NaBr+H 2SO 4→NaHSO 4+HBr C 2H 5OH+HBr C 2H 5Br+H 2 O 副反应: 为及时蒸出低沸点的溴乙烷,可能采用蒸馏装置。本反应把用硫酸不宜过浓,否则容易把刚生成的溴化氢氧化生成溴,所以只能用较浓硫酸或在无水乙醇中加些水。可用过量乙醇使平衡向右移动。 [用品]圆底烧瓶、冷凝管、牛角管、烧杯、锥形瓶、酒精灯或本生灯、铁架台、导管、乙醇、浓硫酸、溴化钠、无水CaCl 2 、5%的NaOH 溶液。 [操作]实验装置如图1。在500mL 烧瓶内盛有30g 乙醇、25mL 水,再加入70mL 浓硫酸。加酸时应注意振荡烧瓶并冷却。然后往烧瓶中缓缓加入42g 溴化钠细粉,加时需注意搅拌,以防结块。用塞塞好瓶,再加热,会蒸出溴乙烷。为了防止挥发的溴乙烷损失,需要在接受器里加冰块和冷水,以保持低温,还需注意,接引管的末端一定要浸入锥形瓶的冷水内。在实验过程中由看到有油状馏出物的珠或乳白状细珠沉到瓶底,再到无油状物蒸出时,实验才算完毕,即可移开接受器,停止加热,以防倒吸。 在馏出的溴乙烷油状物转移到分液漏斗时,先用少量的5%NaOH 溶

液洗涤,再用水清洗2~3次,把分出溴乙烷放到密闭瓶中,加入无水氯化钙放置过夜,即可滤去氯化钙。将干燥的溴乙烷放入蒸馏装置中并用水浴加热,收集36~39℃(309~312K)的馏分(溴乙烷沸点38.4℃),即为较纯的干燥溴乙烷。其中可能杂有少量乙醚(沸点34.5℃),这种物质不易分馏出去。根据乙醚能溶于冷浓硫酸而溴乙烷不溶于冷硫酸的性质,可以除去乙醚。若加入约1/10体积的冷浓硫酸,振荡洗涤,再用冰水洗涤,以及用无水氯化钙对其进行干燥,然后再作蒸馏,可得更纯产品。 用图2②的简易装置可制粗品,需要的药量大致为2g NaBr,2mL乙醇、2mL3:1的硫酸,再用酒精灯加热即可。实验完毕应先撤导管,后撤灯,以防倒吸。 [备注] 制取溴乙烷,其装置必须严密,不得有漏气现象,防产品挥发受到损失。 在制取溴乙烷时,开始加热的火焰不能太强,应徐徐升温,能使反应平稳进行。 溴乙烷的制取之二 [原理]乙醇跟氢溴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乙烷和水。在实验室里,通常用溴化钠固体和硫酸代替氢溴酸,跟乙醇共热反应。 [用品]铁架台、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器、试管、溴化钠、浓硫酸、乙醇。 [操作] 1.装置如图所示。在烧瓶里放10g溴化钠粉末,然后加入15mL乙醇和15mL约90%硫酸的混合液,再加入少量碎瓷片,塞紧瓶塞。

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十溴乙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以溴化钠、浓硫酸和乙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 2.学习低沸点蒸馏的基本操作和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二、反应原理 主反应:NaBr+H2SO4HBr+ NaHSO4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CH3CH2OH CH2=CH2+H2O 2HBr+H2SO4Br2+2H2O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100mL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接受弯头、温度计、蒸馏头、分液漏斗、锥形瓶; 乙醇(95%)10mL(0.17mol)、溴化钠(无水)15g(0.15mol)、浓硫酸(d=1.84)19 mL、饱和亚硫酸氢钠 5mL 四、实验步骤 1.溴乙烷的生成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95%乙醇及9mL水,在不断振荡和冷却下,缓慢加入浓硫酸19mL,混合物冷却到室温,在搅拌下加入研细的15g 溴化钠,再加入几粒沸石,小心摇动烧瓶使其均匀。冷凝管下端连接接引管。溴乙烷沸点很低,极易挥发。为了避免损失,在接收器中加入冷水及5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的末端刚浸没在水溶液中。 开始小火加热,使反应液微微沸腾,使反应平稳进行,直到无溴乙烷流出为止(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液开始有大量气体出现,此时一定控制加热强度,不要造成暴沸然后固体逐渐减少,当固体全部消失时,反应液变得粘稠,然后变成透明液体(此时已接近反应终点)。用盛有水的烧杯检查有无溴乙烷流出。

2.溴乙烷的精制 将接收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静止分层后,将下面的粗溴乙烷转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在冰水冷却下,小心加入1~2mL浓硫酸,边加边摇动锥形瓶进行冷却。用干燥的分液漏斗分出下层浓硫酸。将上层溴乙烷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50mL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进行蒸馏。由于溴乙烷沸点很低,接收器要在冰水中冷却。接受37~40℃的馏分。产量约10g(产率约54%)。 纯溴乙烷为无色液体,沸点38.4℃,n D20=1.4239 注:如果在加热之前没有把反应混合物摇均,反应时极易出现暴沸使反应失败。开始反应时,要小火加热,以避免溴化氢逸出。加入浓硫酸精制时一定注意冷却,以避免溴乙烷损失.实验过程采用两次分液,第一次保留下层,第二次要上层产品。在反应过程中,既不要反应时间不够,也不要蒸馏时间太长,将水过分蒸出造成硫酸钠凝固在烧瓶中。 五、问题讨论 1、溴乙烷沸点低(38.4℃),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溴乙烷的损失? 答:①反应中加入少量的水,防止反应进行时发生大量的泡沫,减少副产物乙醚的生成和避免HBr 的挥发。②C2H5Br在水中的溶解度小(1:100)常在接受器预放冷水并将接液管的末端浸入水中。③分离时尽可能将水分离干净,否则用浓H2SO4洗涤时会产生热量,导致产物的挥发。④蒸馏的速度要慢,否则蒸气来不及冷凝而损失。⑤选择高效冷凝,各接头不漏气。 2、溴乙烷的制备中浓H2SO4洗涤的目的何在? 答:除去副产物、乙醚、乙烯和原料乙醇。

实验报告范本格式示例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编号:FS-DY-20117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

钾标定: -COOK -COOH +NaOH=== -COOK -COONa +H2O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练习题

实验讨论 在10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研细的2-3g 溴化钠,然后加入20mL 浓硫酸(1:1)、10 mL95%乙醇,加入 乙醇时注意将沾在瓶口的溴化钠冲掉。再加入几粒沸石,小心摇动烧瓶使其均匀。将烧瓶用弯管与直形冷 凝管相连,冷凝管下端连接接液管。溴乙烷沸点很低,极易挥发。为了避免损失,在接收器中加入冷水及 5mL 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的末端刚浸没在水溶液中。 小心加热,使反应液微微沸腾,在反应的前段时间尽可能不蒸出或少蒸出馏分,30min 后加加大火力,进 行蒸馏,直到无溴乙烷流出为止。(随反应进行,反应混合液开始有大量气体出现,此时一定控制加热强 度,不要造成暴沸,然后固体逐渐减少,当固体全部消失时,反应液变得粘稠,然后变成透明液体。此时 已接近反应终点)。用盛有水的烧杯检查有无溴乙烷流出。将接收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静止分层后,将下面的粗溴乙烷转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在冰水冷却下,小心加入4mL 浓硫酸,边加边摇动锥形瓶进行 冷却。用干燥的分液漏斗分出下层浓硫酸。将上层溴乙烷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50mL 烧瓶中,加入几粒沸 石,进行蒸馏。由于溴乙烷沸点很低,接收器要在冰水中冷却。接受37~40℃的馏分。 制取溴乙烷实验练习题 1.与氢卤酸反应(取代反应) CH 3CH 2 OH + H Br Δ → CH 3CH 2Br + H 2O CH 3CH 2OH + H Cl Δ → CH 3CH 2Cl + H 2O 实验室常用NaBr 、浓H 2SO 4与CH 3CH 2OH 共热来制取溴乙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Br + H 2SO 4 NaHSO 4 + HBr ,C 2H 5OH +HBr ――→ C 2H 5Br+H 2O 。试回答: (1)第二步反应实际上是一个可逆反应,在实验中可采取 和 的措施,以提 高溴乙烷的产率。 (2)浓H 2SO 4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其用量(物质的量)应 于NaBr 的用量(填 “大”“小”或“等”)。 (3)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有机副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 和 。 解析:(1)乙醇的溴代反应是可逆的,要提高溴乙烷的产率,应设法使平衡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2)浓H 2SO 4在第一个反应里是反应物;在第二个反应里它可作吸水剂。因此它的用量应大于NaBr 的 用量(物质的量),以利于减少反应体系中的水,使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3)浓H 2SO 4具有脱水性,乙醇在浓H 2SO 4的作用下可以有两种脱水方式,分别生成乙醚和乙烯。 答案:(1)增加任一种反应物 移去生成物 (2)反应物和吸水剂 大 (3)2C 2H 5OH ????→?42SO 浓H C 2H 5—O —C 2H 5+H 2O CH 3CH 2OH ????→?42SO 浓H CH 2==CH 2↑+H 2O (说明)在加热条件下,乙醇跟氢卤酸反应时,乙醇分子里的C -O 键断裂,羟基 -OH 被卤素原子 取代,生成卤代烷和水。 2.实验室在蒸馏烧瓶中加NaBr 、适量水、95%的乙醇和浓硫酸,边反应边蒸馏,蒸出的溴乙烷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r+H 2SO 4 NaHSO 4+HBr C 2H 5OH+HBr ? ?→?C 2H 5Br+H 2O 其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2HBr+H 2SO 4(浓) Br 2+SO 2+2H 2O 已知CH 3CH 2Br 的沸点是℃,其密度比水大,常温下为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加入适量的水,除了溶解NaBr 外,其作用还有: (2)为了保证容器均匀受热和控制恒温,加热方法最好采用 (3)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操作设计,其主要目的是 (4)溴乙烷可用水下收集法获得和从水中分离方法的的依据是 (5)下列装置在实验中既能吸收HBr 气体,又能防止液体倒吸的是 (填写序号) 140℃ 170℃

全国高考有机制备实验

华美实验学校2016届化学二轮复习实验部分—【有机实验例题】 例题1.(2015江苏21)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间溴苯甲醛(实验装置见下图,相关物质的沸点见附 表)。其实验步骤为: 步骤1:将三颈瓶中的一定配比的无水AlCl3、1,2-二氯乙烷和苯甲醛充分混合后,升 温至60℃,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冷却。 步骤2: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有机相用 10%NaHCO3溶液洗涤。 步骤3:经洗涤的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MgSO4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步骤4:减压蒸馏有机相,收集相应馏分。 (1)实验装置中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_____ ___,锥形瓶中的溶液应为___ _____。 (2)步骤1所加入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是催化剂,其化学式为_____ ____。 (3)步骤2中用10%NaHCO3溶液洗涤有机相,是为了除去溶于有机相的___ ___(填化学式)。(4)步骤3中加入无水MgSO4固体的作用是____ _____。(5)步骤4中采用减压蒸馏技术,是为了防止__ ___。 附表相关物质的沸点( 例题2.(2006上海26B 已知: (1)制备粗品将12.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硫酸,摇匀 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_____ _____。 ②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制备精品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_(填入编号)洗涤。 A KMnO4溶液 B 稀H2SO4 C Na2CO3溶液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实验报告格式示例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以草酸中 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实验题目: 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实验目的: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实验原理: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 5.9×10- 2,Ka2= 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Ka1>10-8,Ka2>10-8,Ka1Ka2<10 5,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计量点pH值 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COOK-COOH+NaOH===-COOK-COONa+H2O此反应计量点pH值 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实验方法: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 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

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准确称取0.5g左右草酸试样,置于小烧杯中,加20mL蒸馏水溶解,然后定量地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20mL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于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做三次。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一、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实验编号123备注mKHC8H4O4 g始读数终读数结果 VNaOH mL始读数终读数结果NaOH mol·L-1 NaOH mol·L-1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 二、H2C2O4含量测定实验编号123备注NaOH mol·L-1 m样 g V 样 mL20.0020.0020.00VNaOH mL始读数终读数结果ωH2C2O4 H2C2O4 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实验结果与讨论: (1) (2) (3)……结论: 例二合成实验报告格式实验题目: 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 1. 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实验原理: 主要的副反应: 反应装置示意图: (注: 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 Experimental report template 编订:JinTai College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3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2、篇章2: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3、篇章3: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篇章1: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例一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格式 (以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为例) 实验题目:草酸中h2c2o4含量的测定 学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有关仪器的使用; 学习碱式滴定管的使用,练习滴定操作。

h2c2o4为有机弱酸,其ka1=5.9×10-2,ka2=6.4×10-5。常量组分分析时cka1>10-8,cka2>10-8,ka1/ka2<105, 可在水溶液中一次性滴定其两步离解的h+: h2c2o4+2naoh===na2c2o4+2h2o 计量点ph值8.4左右,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naoh标准溶液采用间接配制法获得,以邻苯二甲酸氢钾 标定: 此反应计量点ph值9.1左右,同样可用酚酞为指示剂。 一、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用台式天平称取naoh1g于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移入500ml试剂瓶中,再加200ml蒸馏水,摇匀。 准确称取0.4~0.5g邻苯二甲酸氢钾三份,分别置于 250ml锥形瓶中,加20~30ml蒸馏水溶解,再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半分钟不 褪色即为终点。 二、h2c2o4含量测定

溴乙烷的制备

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目的 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巩固分液漏斗的使用及蒸馏操作。 实验原理 主反应:NaBr + H2SO4 —→HBr + NaHSO4 CH3CH2OH + HBr CH3CH2Br + H2O 副反应: 实验试剂 乙醇(95%)() 溴化钠(无水)() 浓硫酸(d=)11mL () 饱和亚硫酸氢钠

实验步骤 1、在50mL圆底烧瓶中,放入4mL水,冷却和不断震摇下,慢慢地加入11mL浓硫酸。冷却室温后,再加入%乙醇,冷却并搅拌下加入研细的溴化钠及两粒沸石。将烧瓶用75 弯管与直行冷凝管相连,冷凝管下端连接接引管。溴乙烷的沸点很低,极易挥发,为了避免损失,在接收器中加冷水及3mL饱和亚硫酸氢钠,放在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引管的末端刚侵没在接收器的水溶液中。 2、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蒸馏瓶,瓶中液体开始发泡,油状物开始蒸出来。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至无油滴蒸出为止。 3、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出有机层后,倒入干燥的小锥形瓶,把锥形瓶侵于冰水中冷却,逐滴向瓶中加热浓硫酸,同时震荡,除去乙醚、乙醇及水等杂质,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且有明显的液层分出为止,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乙烷层上面倒入30mL蒸馏瓶中。 4、安装蒸馏装置,加入几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6至40℃的馏分,且收集产品时要用冰水冷却。 5、实验完成后需要测量所得产品的质量和体积,在电子天平上量取质量和用量筒量取体积后,给老师检查,最后把所得的产品倒入指定的回收装置内。 6、收拾干净实验桌,离开实验室。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称取NaBr 克

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改良方法

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改良方法 摘要:针对实验室制备溴乙烷产率低的问题,进行实验改良方案,并与现行实验方案,以及其他改良过的方案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最佳方案。 关键词:溴乙烷制备改良方法 1 引言 溴乙烷的制备实验是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一项基础项目,实验室制备溴乙烷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结构对应的醇通过亲核取代反应转变为卤代物,常用的试剂有氢卤酸、三卤化磷和氯化亚砜。原理如下: 在实验中,溴乙烷的产率不高,主要原因为:(1)生成溴乙烷的反应为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时间内乙醇与氢溴酸反应不彻底;(2)反应产物溴乙烷的沸点低,易挥发;(3)反应温度难以控制,温度太低反应不易发生或过慢,温度太高则乙醇在浓硫酸的条件下易发生副反应,而且乙醇也会挥发,所以反应温度应控制在60-78℃。(4)与乙醇反应的溴化氢为气体,挥发有毒,并且容易与硫酸作用氧化成溴等有毒气体,污染产品和环境。 针对该实验的产率低的问题,本文将进行实验改良方案,并与现行实验方案,以及其他改良过的方案进行对比,得出最佳方案。 2 现行实验方案的叙述 现各高校教学实验所用的制备溴乙烷的实验方案基本都与由高

等教育出版社的《有机化学实验》所讲述内容一致,下面就以此书中的方案为例,进行对照。 2.1 实验的仪器(见图1) 2.2 实验内容 在100ml圆底烧瓶中,放入乙醇及水;在不断旋摇和冷水冷却下,慢慢加入浓硫酸;冷至室温后,加入研细的溴化钠及几粒沸石,装上蒸馏头、冷凝管和温度计作蒸馏装置;接受器内放入少量冷水并浸入冷水浴中,接引管未端则浸没在接受器的冷水中;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烧瓶,控制温度,直至无油状物馏出为止。再将此粗产品进行精制,除水、去杂、蒸馏得到纯净物。 2.3 加料量 该实验方案是将浓硫酸一次性加入,使反应釜内硫酸浓度过高,产生溴化氢氧化成溴,颜色偏黄(待后处理),而且产率只有56-62%。 3 其他改良方案 王建平教授在原实验方案上做了两大改进。一则是在加料次序不变的情况下,将所有原料量减半,进行半微量实验;二则在反应器方面做了改良(如图2):50ml三口圆底烧瓶作为主反应器,一口接恒压漏斗,一口接温度计,一口接带温度计的蒸馏头,蒸馏头接直行冷凝管、尾接管、接受瓶(冰镇)。 此改良方法试剂减半,节能环保;在反应过程中硫酸以滴加的方式加入,大大降低反应中硫酸的浓度,减低溴生成几率,38℃的馏

2-甲基-2-丁醇的制备预习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2-甲基-2-丁醇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格氏试剂的制备和应用。 2.初步掌握低沸点易燃液体的处理方法。 3.继续熟练掌握蒸馏、回流及液态有机物的洗涤、干燥、分离技术。 二.实验原理 2-甲基-2-丁醇是一种常见的叔醇,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类似樟脑气味。微溶于水, 与乙醇、乙醚、苯、氯仿、甘油互溶。易燃,易发生消除反应。实验室中常用Grignard试 剂合成。用作溶剂和有机原料,生产药物、香料、增塑剂、浮选剂等。 卤代烷在无水乙醚中与金属镁发生插入反应生成烷基卤化镁,生成的烷基卤化镁与酮发 生加成—水解反应,得到叔醇。 反应必须在无水和无氧条件下进行。因为Grignard 试剂遇水分解,遇氧会继续发生插入反 应。所以,本实验中用无水乙醚作溶剂,由于无水乙醚的挥发性大,可以借乙醚蒸汽赶走容 器中的空气,因此可以获得无水、无氧的条件。 Grignard 试剂生成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应控制溴乙烷的滴加速度,不宜太快,保持反 应液微沸即可。Grignard 试剂与酮的加成物酸性水解时也是放热反应,所以要在冷却条件 下进行。 三.实验准备 1.仪器 250 mL 三口烧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恒压滴液漏斗,分液漏斗,干燥管,50mL 圆底烧瓶,蒸馏头,温度计(200℃),温度计套管,支管接引管,锥形瓶,量筒,烧杯, 旋转蒸发仪,电动搅拌器。 2.试剂 溴乙烷 10 mL (0.13mol),金属镁 1.8g (0.074mol),无水丙酮 5 mL (0.068mol),无水 乙醚 23 mL,乙醚、碘、浓硫酸、无水碳酸钾、10%碳酸钠溶液。 3.物理常数 药品名称分子量用量(ml)熔点(℃)沸点(℃)溶解度 溴乙烷108.97 10 -119.3 38.4 微溶于水,与其他有机溶剂混溶无水乙醚74.12 23 -116.2 34.6 微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无水丙酮58.08 5 -94 56 与水混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四.实验仪器及操作说明

实验二__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二溴乙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从醇制备溴代烷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蒸馏装置和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主反应: NaBr + H2SO4 HBr + NaHSO4 C 2H52H5Br + H2O 副反应: H2SO4 2C2H5OH C2H5OC2H5 + H2O H2SO4 C2H5OH C2H4 + H2O 2HBr + H2SO4 Br2 + SO2 + 2H2O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 圆底烧瓶、蒸馏头、冷凝管、接收管 2、试剂: 乙醇(95%)5mL(7.45g,82.5mmol) 溴化钠(无水)4.5g(43.6mmol) 浓硫酸(d=1.84)7ml(125mmol) 饱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 四、实验步骤 在25mL圆底烧瓶中加入4.5g研细的溴化钠[1],然后放入3mL水,振荡使之溶解,再加入5mL95%乙醇,在冷却和不断摇荡下,慢慢地加入7mL浓硫酸,同时用冰水浴冷却烧瓶。将烧瓶用75 弯管与直形冷凝管相连,冷凝管下端连接引管。溴乙烷的沸点低,易挥发。为了避免挥发损失,在接收器中加冷水及1mL饱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2],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引管的末端刚浸没在接收器的水溶液中[3]。

慢慢加热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发泡。控制反应温度,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min后慢慢升高温度,到无油滴蒸出为止[4]。馏出物为乳白色油状物,沉于瓶底。 将接收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5]。将锥形瓶置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只待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没而且瓶底有分液层分出(约需2mL浓硫酸)。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10mL蒸馏瓶中。 装配蒸馏装置,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收集37~40?C的馏分。收集产物的接收器要用冰水浴冷却。 产量:约3.5g。 纯溴乙烷为无色液体,沸点38.4?C, 20 4 d 1.46 注释 [1] 溴化钠要先研细,在搅拌下加入,以防止结块而影响反应进行。亦可用含结晶水的溴化钠(NaBr·2H2O),其用量按物质的量进行换算,并相应地加少加入水的量。 [2] 加热不均匀或过烈时,会有少量的溴分解出来使蒸出的油层带棕黄色。加亚硫酸氢钠可除去此棕黄色。 [3] 在反应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防止接收器中的液体发生倒吸而进入冷凝管。一旦发生此现象,应暂时把接收器放低,使接引管的下端露出液面,然后稍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