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设计

指导书

孟庆武编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

年月

道外繁华区域1:2000地形测绘控制网技术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大地控制网设计、实施和数据处理能力。包括踏勘选点、图上设计、精度估算、技术设计、组织实施设计等,学会编写大地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二、课程设计学时

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40学时)

三、课程设计类型

传统设计型

四、课程设计要求与内容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交一份大地控制网技术设计书,包括测区地理范围、任务来源、作业依据、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高程控制网技术要求、布网方案与形式、人员组织安排、作业时间安排与经费预算等内容。

2、大地测量课程设计内容:

(1)技术设计的目的:

1)掌握测绘控制网布设的原则;

2)掌握控制网布设的方法;

3)掌握控制网技术设计的基本内容;

4)掌握1:2000地形控制网布设的技术指标。

(2)控制网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

1)测区概况:描述测区基本情况、测区范围、测区地理位置、测区主要街区、道路状况、测区地形状况;

2)测绘任务来源:主要介绍测绘任务的来源及任务名称;

3)作业依据与已有资料:主要介绍技术设计所依据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及已有控制点(包括平面和高程)和已有图纸资料。

4)实地踏勘与选点:描述实地踏勘情况和选点情况。

5)起算数据分析和选择:分析测区的已有国家三角点、导线点、GPS点和水准点情况,并选定平面控制起算点和高程网起算点,并标绘在设计图上。

6)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要求:在图上假设6个已知点四等导线点的基础上,按一、二级导线的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合理地布设一、二级导线。具体包括:等

级、平均边长、导线长度、导线全长相对中误差、测距中误差、距离测回数、测距限差、测角中误差、水平角观测测回数、方位角闭和差及点位误差。

7)高程控制网技术设计要求:应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具体要求: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路线闭和差,检测已测测端高差之差。

8)内业计算数字取位要求:包括不同等级的角度观测值、角度改正数、方位角、边长与坐标等的取位要求。

9)图上设计:根据大地控制网任务,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在地形图上拟定出控制点的位置和网的图形结构。

10)布网方案设计:主要应根据图上设计与绘制控制网设计图,在图上标明已知点和图根控制点的位置,点名和编号,布网形式、起始边的位置。各控制点的位置应满足技术要求,并保证各相邻点要能通视。

11)观测方案设计:描述观测仪器选取与检验、观测计划、观测方法、观测程序和观测数据检查。

12)测绘仪器配置:主要技术设计要求确定实测所需的测绘仪器的类型、精度等级、数量和描述仪器检校情况。

13)人员组织:拟定完成此项测绘工程所需的人员数量,其中测绘人员和技术指导人员构成,分组状况。

14)作业时间安排与经费预算:作业时间安排主要包括控制实施计划,地形测图实施计划安排;经费预算主要包括完成此任务所需的资料、仪器设备、人员工资、差旅费及其他有关费用等预算。

15)质量控制: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16)上交资料清单。

五、课程设计步骤

本课程设计共计1周。其中:

讲授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实地踏勘和选点, 8学时;

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进行大地控制网图上设计,8学时;

大地控制网精度估算与优化, 8学时;

编写大地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16学时。

六、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及成绩评定标准

报告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每一个人交一份《道外区繁华区域1:500地形测绘控制网技术设计书》,要求课程设计报告编排目录,并按照目录的顺序编写设计报告;同时每一个人交一份所布设导线网设计图和水准网设计图(在给定的哈尔滨1:5000比例尺设计图上标绘出来)。

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综合评价。

2.成绩评定方法:本课程设计成绩由考勤成绩、综合评定成绩和课程设计报告成绩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考勤成绩占30%,综合评定成绩占30%,课程设计报告成绩占40%。

实习心得与体会要求:实习心得与体会的编写必须自己独立编写,绝不允许存在完全相同或者相似的实习心得与体会,要求1000字以上。

七、参考资料

1、城市测量规范;

2、水准测量规范。

大地测量学基础(高起专) 地质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地测量学基础(高起专) 单选题 1. _______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有最佳的符合,同时要求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一致或最为接近。(A) 地心定位(B) 单点定位(C) 局部定位(D) 多点定位标准答案是::A 2. _______用于研究天体和人造卫星的定位与运动。(4分) (A) 参心坐标系(B) 空间直角坐标系C) 天球坐标系(D) 站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C 3. 地球坐标系分为大地坐标系和_______两种形式。(4分) (A) 天球坐标系(B) 空间直角坐标系(C) 地固坐标系(D) 站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B 4. 地球绕地轴旋转在日、月等天体的影响下,类似于旋转陀螺在重力场中的进行,地球的旋转轴在空间围绕黄极发生缓慢旋转,形成一个倒圆锥体,旋转周期为26000年,这种运动成为_______。(4分) (A) 极移(B) 章动(C) 岁差(D) 潮汐标准答案是::C 5. 以春分点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_______。(4分) (A) 恒星时(B) 世界时(C) 协调世界时(D) 历书时标准答案是::A 多选题 6. 下列属于参心坐标系的有:_______。(4分) (A) 1954年北京坐标系(B)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C) 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D) 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标准答案是::A,B,D 7. 下列关于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4分) (A) 大地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 (B) 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C) 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证。(D) 大地测量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标准答案是::A,B,C,D 8. 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经历了下列那几个阶段:_______。(4分) (A) 地球圆球阶段(B) 地球椭球阶段(C) 大地水准面阶段(D) 现代大地测量新阶段标准答案是::A,B,C,D 9. 地固坐标系分为_______。(4分) (A) 地心坐标系(B) 天球坐标系(C) 站心坐标系(D) 参心坐标系标准答案是::A,D 10.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由下列哪几个基本分支构成:_______。(4分) (A) 几何大地测量学(B) 物理大地测量学(C) 空间大地测量学(D) 重力大地测量学标准答案是::A,B,C 判断题 11. 根据椭球定位与定向原理知,在大地原点上的垂线与法线是不重合的。(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2. 纬度是指某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和地球赤道面所成的线面角。(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13. 建立大地基准只需要求定旋转椭球的参数及其定向。(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4. 1954北京坐标系与新1954北京坐标系采用的椭球参数相同,定位相近,但定向不同。标准答案是::正确 15. 椭球定位是指确定椭球旋转轴的方向。(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6. 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用全站仪或GPS技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4分) 标准答案是::错误 17. 利用GPS定位技术进行点位测定不受任何环境的限制。(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18. 行星运动中,与太阳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4分)标准答案是::正确 19. 黄赤交角指的是黄道与地球赤道的夹角。(4分)标准答案是::正确 20. 在大地测量学范畴内中,过地面任意两点的铅垂线彼此平行。(4分)标准答案是::错误 填空题 21. 大地测量学是关于测量和描绘地球形状及其___(1)___ 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1).标准答案 是:: 重力场 22. 北京54坐标系采用的是___(2)___ 椭球参数。(4分) (1).标准答案 是:: 克拉索夫斯基 23. 8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大地原点定在我国中部,具体选址是泾阳县永乐镇,简称为___(3)___ 。(4分) (1).标准答案 是:: 西安原点 24. 站心坐标系是以___(4)___ 为原点而建立的坐标系。(4分) (1).标准答案 是:: 测站 25. 进行不同空间直角坐标系统之间的坐标转换,需要求出坐标系统之间的___(5)___ 。 (1).标准答案 是:: 转换参数 单选题 1. 按地面各点的正常高沿垂线向下截取相应点,将许多这样的点连成的一个连续曲面称为 (A) 大地水准面(B) 水准面(C) 似大地水准面(D) 地球椭球面标准答案是::C 2. 以_______为参考面的高程系统为大地高程。(6分) (A) 水准面(B) 似大地水准面(C) 大地水准面(D) 地球椭球面标准答案是::D 3. 地面上任一点沿垂线的方向到大地水准面上的距离称为_______。(6分) (A) 正常高(B) 正高(C) 大地高(D) 力高标准答案是::B 4. 对地面点A,任取一个水准面,则A点至该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6分) (A) 绝对高程(B) 海拔(C) 高差(D) 相对高程标准答案是::D 5. 我们把完全静止的海水面所形成的重力等位面,专称它为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

题目 1、水准仪的认识 2、水准线路(闭合)测量 3、水准仪的检验校正 4、经纬仪的认识 5、水平角,竖直角观测 6、经纬仪的检验校正 7、控制测量 8、地形图的测绘 实验一水准仪的认识 一、目的 1、认识S3 级水准仪各部分的构造; 2、练习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S3级水准仪各个部分、各个螺旋的名称、作用和操作方法;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 3、练习望远镜的使用和在望远镜中读标尺的方法; 4、练习计算两点高差的方法。 三、实验组织和实验用具 3~4人/组。 每组借用:S3 级水准仪1台,记录板1块,水准尺1根。 每人自备:实验报告,铅笔,小刀。 四、实验步骤和要求 1、各组把仪器安置在指定的地点,面向预先安置好水准尺。 2、首先熟悉一下水准仪的构造,各部分的名称、作用和操作方法。 3、练习用圆水准器安平仪器,用望远镜照准标尺,用微倾螺旋使汽泡符合,依次读取A、B两点水准尺的读数,并计算A、B两点间的高差hAB 。 4、每人轮流做一遍。第二人开始工作时,改变一下仪器高。 5、填写实验记录表,每人交1份。 五、注意事项

1、三脚架要安置稳妥,高度适当,架头接近水平,伸缩腿螺旋要旋紧。 2、用双手取出仪器,握住仪器坚实部分,要确认已装牢在三脚架上以后才可放手,仪器箱盒要随即关紧。 3、掌握正确操作方法,特别是用圆水准安平仪器和使用望远镜的方法。 4、要先认清水准尺的分划和注记,然后练习在望远镜内读数。 5、要爱护仪器,注意“测量仪器使用规则”。 6、要重视记录,注意“测量资料记录规则”。 实验二等外水准测量 一、目的 1、练习五等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与记录及计算方法; 2、进一步练习水准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选一平坦地段测量一水准支线; 2、作出详细记录,并计算出测点间的高差和测点高程,以及水准路线的闭合差。 三、实验组织和实验用具 3人一组:1人观测,1人扶尺,1人记录。 每组借用:S3级水准仪1台,水准尺1根,尺垫1 个,记录板1块。 每人自备:实验记录纸,铅笔,小刀。 四、实验步骤和要求 1、设立两水准点BM1、BM2,并假定的BM1高程。两水准点间的长度,以安置2~3个测站为宜。 2、从BM1出发测到BM2,再返测到BM1。 3、计算出高差和闭合差,用?h和?(后视读数)-?(前视读数)进行检核计算,最后求出BM2的高程。 4、容许闭合差按(毫米)计算,L为两水准点间单程路线之长(以公里计)。每人完成一个往返,不合格者重测,每人填写一份记录。 五、注意事项 1、注意水准测量进行的步骤,严防水准仪和水准尺同时移走。 2、要选择好测站和转点的位置,尽量避开行人和车辆的干扰,保持前后视距离相等,视线长不超过100米,最小读数不小于0.30米。 3、水准尺要立直,用黑面读数。已知水准点上立尺不用尺垫,转点要选择稳固可靠的点,用尺垫时要踩实。 4、置镜时必须保持架头基本水平,脚螺旋基本等高。后前视读数间不用调节园水准器。

大地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XXX大学土木工程系测绘工程教研室 2010年7月

第一部分:实验与实习须知 控制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一门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实验与实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与实习,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而掌握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并为深入学习测绘专业理论和有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明确实验的基本规定,了解仪器的借还手序及仪器的保护、保养等知识,做到爱护仪器,达到实习之目的,防患于未然。 实验与实习规定 1.在实验或实习之前,必须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预习本指导书,以明确目的、了解任务、熟悉实验步骤和过程、注意有关事项并准备好所需文具用品。 2.实验或实习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工具和借领和归还手续。 3.实验或学习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4.必须遵守“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和“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5.应该服从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地完成任务。每项实验或实习,都应取得合格的成果,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验报告或实习记录,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才可交还仪器工具,结束工作。 6.在实验或实习过程中,还应遵守纪律,爱护现场的花草、树木和农作物,爱护周围的各种公共设施,任意砍折、踩踏或损环者应予赔偿。 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 对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和延长仪器工具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在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仪器工具的借领 1.在指定的地点凭学生证办理借领手续,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仪器工具。 2.借领时应该当场清点检查。实物与清单是否相符,仪器工具及其附件是否齐全,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脚架是否完好等。如有缺损,可以补领或更换。 3.离开借领地点之前,必须锁好仪器箱并捆扎好各种工具;搬运仪器工具时,必须轻取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4.借出仪器工具之后,不得与其他小组擅自调换或转借。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应用大地测量课程设计 灯湖矿区控制网设计 目录 一、 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2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3 三、测区有关测绘资料.................................3 四、测区已有地形图.......................................4 五、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5 六、导线网的建立..........................................6 七、高程控制测量.......................................8 八、埋标与经费预算 (11) 九、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 (12) 十、控制网相关参数与平差结果.....................13 十一、水准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 (40) 十二、上交资料清单 (46) 应用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一、目的要求及任务范围 班级:测绘12—1 姓名:王亚亚 学号:07122825 2014-6-5

1、目的: 1.总结和检验大地测量学基础基本知识的学习情况。工程控制网分测图控制网、施工控 制网、变形监测控制网等。通过设计控制网的技术实践,深化已有知识,拓宽新的知识, 掌握控制网设计的方法。 2.将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中涉及到的大量的、零散的、独立的观点和资料,按照设计任 务通知书的要求,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完成技术设计任务,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技术设计说明书是对工程设计进行解释与说明的书面材料,是一种技术性文件。设计 者通过技术设计,编写技术设计书,是进行科技写作的锻炼,培养科技写作的实际能力。 2、目的要求: 1.设计的项目和内容应该齐全并符合大纲和规范的要求。设计分为几个步骤:学习领会 技术任务书、图上设计构网、做出精度估算、制定观测方案、绘制控制网图、编写技术 设计说明书。 2.设计的论点应该正确,明确表达设计者的主张、意见和看法。论据力求做到真实、充 分、新颖。公式推导正确,推理符合逻辑。 3.认真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在使用专业词语、布局、谋篇及至行款格式等方面,都要 加强训练。 3、任务要求: 1.阅读领会任务通知书 2.熟悉测区地理环境及原有测绘成果等情况;对原有控制测量成果进行分析和评定,确 定其利用程度。 3.根据任务书要求,选择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拟定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方案。 4.根据任务书要求和测区面积,确定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和布网层次,确定作业的技术依 据。 5.在地形图上进行首级平面控制网的选点设计,作出精度估算;平面控制网一般应设计 两个方案,以便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优化,选出最佳方案。 6.在地形图上进行高程控制网的选线设计,确定水准网或测距三角高程网布设方案,并 进行待定点高程精度估算;注意平面网点的高程联测方案。 7.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再作出加密控制网布设方案。 8.确定控制点标石规格。 9.制定观测纲要;编制建网进度计划表。 10.编制经费预算表。 11.编写技术设计说明书。 12.绘制所设计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图(A4图纸,着墨成图)。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7°13′,北纬34°12′。测区地面高程为+30~+244m。位于 XX省XX县境内,属于华东丘陵地带,南部及中部为山地。其上林木繁茂,不利通视, 其余为平原,密布村庄和厂矿,建筑群遍地,影响观测。灯湖位于测区东部,湖面开阔, 中有大堤。 2.交通情况 测区内有铁路支线通过,公路四通八达,村间大道可行汽车,交通方便。 3.气候情况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全)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全)

————————————————————————————————作者:————————————————————————————————日期: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适用班级:15测量1、2班 实习周数: 1周 工程测量教研室 2016年1月11日

说明 《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数字化课程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内容,验证课堂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将所学知识变成技巧、变成能力。通过实习,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仪器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习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一)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 1.观测记录必须直接填写在规定的表格内,不得用其他纸张记录再行转抄。 2.凡记录表格上规定填写的项目应填写齐全。 3.所有记录与计算均用铅笔(2H或3H)记载。字体应端正清晰,字高应稍大于格子的一半。一旦记录中出现错误,便可在留出的空隙处对错误的数字进行更正。 4.观测者读数后,记录者应立即回报读数,经确认后再记录,以防听错、记错。 5.禁止擦拭、涂改与挖补。发现错误应在错误处用横线划去,将正确数字写在原数上方,不得使原字模糊不清。淘汰某整个部分时可用斜线划去,保持被淘汰的数字仍然清晰。所有记录的修改和观测成果的淘汰,均应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如测错、记错或超限等)。 6.禁止连环更改,若已修改了平均数,则不准再改计算得此平均数之任何一原始数。若已改正一个原始读数,则不准再改其平均数。假如两个读数均错误,则应重测重记。 7.读数和记录数据的位数应齐全。如在普通测量中,水准尺读数0325;度盘读数4°03′06″,其中的“0”均不能省略。 8.数据计算时,应根据所取的位数,按“4舍6入,5前单进双不进”的规则进行凑整。如1.3144,1.3136,1.3145,1.3135等数,若取三位小数,则均记为1.314。 9.每测站观测结束,应在现场完成计算和检核,确认合格后方可搬站。实验结束,应按规定每人或每组提交一份记录手簿或实验报告。 (二)建筑轴线放样要求 本次建筑轴线放样,根据给定的轴线数据,假定轴线中心点位置,以及中心点与任一轴线端点的起始方向,按照二级建筑方格网的布设技术要求进行。 表1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边长(m)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100~300 5 ≤1/30000 二级100~300 8 ≤1/20000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任务概论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任务书(测绘工程专业用) 南京工业大学 二○一三年二月

控制测量学实验任务书(测量专业用)实验一威特T3精密光学经纬仪认识及读数练习 一、目的:了解wiedT3仪器的基本结构及各螺旋的作用,初步学会读数方法。 二、要求: ①将T3仪器与书上P57图3-2相对照,了解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及其作用。 ②在读数显微镜中观察度盘及测微器成象情况,学会读数的方法。 参照书上P66图3-16(c)。 读数示例:(新式T3) 度盘读数:166°40′ 测微器读数:Ⅰ1′18.6″ Ⅱ1′19.2″ 166°41′18.9″

三、说明: 水平度盘每度间刻15个分格,每格格值为4',测微器一周相当于2',刻有600个小格,每一小格格值为0.2″。 四、注意事项: T3仪器系进口高精度的测角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须倍加爱护,除了在思想上重视外,在作业操作过程中要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仪器绝对安全。为此,在实验前,每个同学要认真阅读书上§3-2节。实习过程中要加强组织纪律性,转动仪器螺旋时要有“轻重感”。 五、分组:每班分两组(因有一台T3,需各组依次轮流实习) 六、时数:2学时。 实验二苏州第一光学仪器厂J2光 学经纬仪认识及读数练习 一、目的:了解J2经纬仪的基本结构及各螺旋的作用,掌握读数的方法。 二、要求: ①对照书上P72图3-22所示仪器略图,了解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及其作用。 ②在读数显微镜观察度盘及测微器成象情况,掌握读数方法。

读数示例:(老式)新式J2(A)见说明书(数学化)。 三、说明:水平度盘每度间刻3个分格,每格格值为20'。测微器全周相当于10',共分600小格,每一小格格值为1″。测微器左测注记为0'、1'、2'……9',测微器右侧注记为0″、10″、20″……50″(即 0、1、2……5)。 四、仪器、工具 苏光JGJ22仪器一架(脚架),伞一把,记录板一块,自带铅笔,记录纸。 五、时数:2学时。 六、分组:每4人一组。 实验三J2光学经纬仪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测定 一、目的:掌握J2型光学经纬仪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测定方法。 二、测定方法: 在照准部12个整置位置上进行差测定(见附表),每一位置的测

大地测量课程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应用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 姓名:pp 班级:测绘13级 学号: 指导教师: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2016-12-17

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目录 ———卫星遥感影像图控制网设计书 一、卫星遥感影像图控制网设计任务书—————————————3 二、测区概况简述——————————————————————3 三、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3 四、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5 五、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5 六、水准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10 七、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12 八、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17 九、装备、仪器、器材及经费预算———————————————17 十、上交资料清单——————————————————————18 附:matlab精度评定代码———————————————————19

一、任务书 对选定的一幅卫星遥感影像图,面积约100-200平方千米,标定一直控制点,设计测绘地形图(1:5000)工程所需控制点,按课程设计大纲进行控制网设计。 二、测区概况简述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中心位置为东经117°,北纬34°。测区地面高程为+30~+200m ,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小部分地区为丘陵湖泊,有一定的高低起伏。 2.交通情况 测区位于城镇地区,道路较多且四通八达,交通非常方便。 3.气候情况 测区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着、四季分明的特征,日照时数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宜于野外作业时间为3~11月份,年平均作业时间利用率为21天/月。 4.居民及居民点 测区内为城镇居民点,人口较多交通发达,建筑密集,测量作业所需人力、物力、财料及食宿均可就地解决。 三、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1.三角网和高程网成果及其精度 测区内及附近有国家D 级GPS 网点三个:D026,D027 ,D032,施测时间不详,作业所依据的规范为《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三点标石保存完好。坐标系统为1980年西安坐标系,三度分带,中央经线为东经117°,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2.已知点高斯平面坐标和水准高程如下表示: 点名 X/m Y/m H/m 备注 D026 3789007 39515904 182.514 1980年西安坐标系 高斯投影L0=117° 1985国家高程基准 D027 ******* 39523933 39.364 D032 3783507 39519836 143.858 3.卫星遥感影像图资料:

大地测量学基础

大地测量学基础 一、大地测量的基本概念 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 它是一门量测和描绘地球表面的科学。它也包括确定地球重力场和海底地形。也就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测绘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是一门地球信息学科。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 测绘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的学科。 大地测量学中测定地球的大小,是指测定地球椭球的大小;研究地球形状,是指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测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是指测定以地球椭球面为参考的地面点的位置。将地面点沿法线方向投影于地球椭球面上,用投影点在椭球面上的大地纬度和大地经度表示该点的水平位置,用地面点至投影点的法线距离表示该点的大地高程。这点的几何位置也可以用一个以地球质心为原点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来表示。 大地测量工作为大规模测制地形图提供地面的水平位置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用重力勘探地下矿藏提供重力控制点,同时也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导弹和各种航天器提供地面站的精确坐标和地球重力场资料。 内容和分支学科解决大地测量学所提出的任务,传统上有两种方法:几何法和物理法。随着20世纪50年代末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又产生了卫星法。所以现代大地测量学包括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3个主要部分。 几何法是用一个同地球外形最为接近的几何体(即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代表地球形状,用天文大地测量方法测定这个椭球的形状和大小,并以它的表面为基础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物理法是从物理学观点出发研究地球形状的理论。用一个同全球平均海水面位能相等的重力等位面(大地水准面)代表地球的实际形状,用地面重力测量数据研究大地水准面相对于地球椭球面的起伏。 卫星法是利用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轨道运动,从尽可能均匀分布在整个地球表面上的十几个至几十个跟踪站,观测至卫星瞬间位置的方向、距离或距离差。积累对不同高度和不同倾角的卫星的长期(数年)观测资料,可以综合解算地球的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以及地面跟踪站相对于地球质心的几何位置。 2、大地测量学的任务 ·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地壳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 ·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其重力场。 ·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等。 ·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的大地测量计算。 ·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

测量学实验实训指导书

《测量学》实验实训指导书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〇七年三月六日

测量实习须知 一、测量实习规定 (1)在测量实验之前,应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预习实验或实验指导书,明确目的与要求、熟悉实验步骤、注意有关事项,并准备好所需文具用品,以保证按时完成实验任务。 (2)实验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工具的借领和归还手续。 (3)实验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4)必须严格遵守本书列出的“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和“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5)服从教师的指导,每人都必须认真、仔细地操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要发扬互相协作精神。每项实验都应取得合格的成果并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验报告,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方可交还测量仪器和工具,结束实验。 (6)实验过程中,应遵守纪律,爱护现场的花草、树木和农作物,爱护周围的各种公共设施,任意砍折、踩踏或损坏者应予赔偿。 二、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 (一)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 1.在教师指定的地点办理借领手续,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仪器工具。 2.借领时应该当场清点检查。实物与清单是否相符,仪器工具及其附件是否齐全,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脚架是否完好等。如有缺损,可以补领或更换。 3.离开借领地点之前,必须锁好仪器箱并捆扎好各种工具;搬运仪器工具时,必须轻取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4.借出仪器工具之后,不得与其他小组擅自调换或转借。

5.实验结束,应及时收装仪器工具,送还借领处检查验收,消除借领手续。如有遗失或损坏,应写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二)测量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1.携带仪器时,应注意检查仪器箱盖是否关紧锁好,拉手、背带是否牢固。 2.打开仪器箱之后,要看清并记住仪器在箱中的安放位置,避免以后装箱困难。 3.提取仪器之前,应注意先松开制动螺旋,再用双手握住支架或基座轻轻取出仪器,放在三脚架上,保持一手握住仪器,一手去拧连接螺旋,最后旋紧连接螺旋使仪器与脚架连接牢固。 4.装好仪器之后,注意随即关闭仪器箱盖,防止灰尘和湿气进人箱内。仪器箱上严禁坐人。 5.人不离仪器,必须有人看护,切勿将仪器靠在墙边或树上,以防跌损。 6.在野外使用仪器时,应该撑伞,严防日晒雨淋。 7.若发现透镜表面有灰尘或其他污物,应先用软毛刷轻轻拂去,再用镜头纸擦拭,严禁用手帕、粗布或其他纸张擦拭,以免损坏镜头。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套好物镜盖。 8.各制动螺旋勿扭过紧,微动螺旋和脚螺旋不要旋到顶端。使用各种螺旋都应均匀用力,以免损伤螺纹。 9.转动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再平衡转动。使用微动螺旋时,应先旋紧制动螺旋。动作要准确、轻捷,用力要均匀。 10.使用仪器时,对仪器性能尚未了解的部件,未经指导教师许可,不得擅自操作。 11.仪器装箱时,要放松各制动螺旋,装人箱后先试关一次,在确认安放稳妥后,再拧紧各制动螺旋,以免仪器在箱内晃动。受损,最后关箱上锁。

山东农业大学大地测量学课程设计C++

一、通过四参数进行平面坐标转换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double x1,y1,x2,y2,x3,y3,x4,y4,z,k,x0,y0,x,y,X,Y,Z,c,a,b; cout<<"请输入原坐标系两点坐标:"<>x1>>y1; cout<<"B "; cin>>x2>>y2; cout<<"请输入转换后两点坐标:"<>x3>>y3; cout<<"B' ";cin>>x4>>y4; z=atan((y2-y1)/(x2-x1))-atan((y4-y3)/(x4-x3)); if(z/3.1415926*180>90) z=3.1415926-z; k=(sqrt((x2-x1)*(x2-x1)+(y2-y1)*(y2-y1)))/(sqrt((x4-x3)*(x4-x3)+(y4-y3)*(y4-y3))); x0=x3-k*cos(z)*x1+k*sin(z)*y1; y0=y3-k*sin(z)*x1-k*cos(z)*y1; a=int(z/3.1415926*180); b=int((z/3.1415926*180-a)*60); c=int(((z/3.1415926*180-a)*60-b)*60); cout<<"转换角:"<>x>>y; X=x0+k*cos(z)*x-k*sin(z)*y; Y=y0+k*cos(z)*y+k*sin(z)*x; cout<<"转换后坐标:"<<"X=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