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猪的起源
第一章家畜的起源与进化

斑马属
斑马
奇蹄目
马科
马属
马亚属
家马、蒙古野马、太盘马
驴亚属
家驴、亚洲野驴、非洲野驴
食肉目→犬科→犬属→狗 兔型目→兔科→穴兔属→兔
普 畜 绵 通 马 驴 猪 种 羊 牛 原 古 非 亚亚 牛 代 洲 洲洲 摩 野 野 、 弗 马 驴 欧伦 祖 洲羊 野、 先 猪中
亚 羱 羊
山 火 鹌 鸽 鸵 鸡 鸭 鹅 羊 鸡 鹑 子 鸟 野 生 角 猾 羊 红 色 原 鸡 绿 鸿 墨 野 岩 非 头 雁 西 鹌 鸽 洲 野 、 哥 鹑 - 和 鸭 野 澳 灰 野 雁 火 鸽 洲 鸡 鸵 - 鸟
1、按培育水平分类 ①原始品种:也称为地方品种,是驯化以后在长期
放牧或家养条件下,未经严格的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品
种。能够高度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但生产力一般较差,如 蒙古羊,中卫山羊。 ②培育品种:或叫育成品种,是在集约条件下通过 水平较高的育种措施培育而成,生产效益好,但要求较高 的饲养条件,如北京黑猪,中国美利奴羊。
清平猪 清平猪是原产于湖北省当阳市 的一地方优良猪种,一九八六年被 录入《中国猪品种志》,二000年 被农业部纳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 保护名录"。该猪种具有繁殖力强、 妊娠期短、适应性好、杂交效果显 著等特点。
新清平猪 新清平猪是以清平猪为母本,通 过现代化育种原理,引进外血公猪进 行杂交而培育的"清平猪瘦肉型母本 新品系",简称新清平猪,新清平猪 除全面继承了清平猪的繁殖力强、妊 娠期短、适应性好、杂交效果显著等 优良性状外,而且在瘦肉率指标上由 原来的清平猪瘦肉率44%,提高到 现在的56%。
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
-经过政府或品种协会等权威机构审定 -确定是否满足上述条件 eg:中国荷斯坦奶牛、三河牛、陕北白绒山羊等
荷包猪起源追溯及形成历史的研究

荷包猪起源追溯及形成历史的研究陈 钊(建昌县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辽宁 建昌 125300)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一种文明的形成研究动物的起源进化对提示生物多样性的本质、了解动物基因库资源状况,进而知道动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据《葫芦岛市畜牧业志》记载,荷包猪是东北民猪的小型猪种。
其中心产区在建昌县境内。
荷包猪是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育成的肉脂兼用型品种。
在《建昌县畜牧志》中详细描述了荷包猪核心产区的地理气候特征荷包猪的核心产区大部分为山区,属于燕山山脉,而山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道路不便,与外界沟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猪种的进化与古代农业的发展更有密切的关系,没有定居条件的游牧生活方式,就难形成猪的品种。
另外,荷包猪的核心产区在“红山文化”范围内,“红山文化”又以农耕文明为主,科学界一致认为现代家猪的祖先源自野猪,那么可以推断荷包猪的祖先应为核心产区山林中的辽西野猪。
这种野猪通过长期的人工饲养和选育逐渐形成了遗传性能稳定、体型体态特征明显的荷包猪猪种。
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兽骨与祭祀有着密切的关系,“红山文化”信奉萨满,用屠宰家畜来举行萨满的祭祀行为。
在“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猪龙”猪首龙身玉器的猪首形象与荷包猪猪头的形象极为相像,“玉猪龙”其总体造型与人类和猪的胚胎造型极为相像。
胚胎的产生是新生命萌发的象征。
史前人类用象形胚胎的图式“红山玉猪龙”来作为性生殖崇拜图腾。
这也有力证明了荷包猪猪种应该起源于距今5000余年的“红山文化”时期。
西汉杨雄《方言》卷八记载:“猪,北燕朝鲜之间谓之。
”文中所提及的北燕朝鲜之间从地理上看是现在辽宁省,这一史料记载从侧面说明了在汉代时期,辽宁省境内不仅有饲养猪的行为,并且养猪业在当时的辽宁地区已经说是十分发达了。
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随着生产的发展,猎获的野猪逐渐驯养成为家猪,出现了原始的养猪业。
荷包猪在5000多年前就被人类饲养。
在距今300多年以前有明确的史料记载。
考古资料所见中国新石器时期家猪的分布

州西瓜坡 、甘肃 临夏 大何 庄 、甘 肃东 乡林 家
等地 。 ( ) 河北 中南部 集 中区 三 主要 分布在 河北 中南部 地 区 ,以河 北武 安 磁 山为代表 。河北 武安 磁 山发 现 的家 猪骨 是相 对较早 的猪 骨发 现地 之 一 。在 同一 遗址 中就 发掘 出 2 8个 个 体 猪 骨 。河 北 徐 水 南 庄
几个 地 区没 有与家 猪相关 的遗迹 发现 。
注 :本 图系根据 表 1 的数据 所绘
( )甘 青集 中 区 二 甘 肃 中东 部地 区和青 海 中部 地 区 。以甘 肃永靖 秦魏 家为代 表 ,因为此 遗址 出土猪 骨 数量可 观 , 6座 墓葬 就 出土 猪骨 3 0块 。其 4 4
分 布在 黄 河 中 下 游地 区 、长江 中下 游 地 区 、
辽 宁西 南 、内蒙古东 南部 地 区 和云 南 中部地
区等 。甘 肃 东 部 也 有 大 量 发 现 。此 外 青 海 、
西 藏等少数 民族 地 区也 有发 现 。在新 石 器 时 期 猪 的驯养 基 本 遍及 全 国 ,至 2 0 0 3年 考 古 资 料止 ,发 现有 猪骨 或 陶猪模 型 的新 石 器时 期 遗 址 达 10多 处 ,大 约 有 2 6 6个 省 、市 、 自治 区 ,占全 国 3 4强 。从 表 1 仅 有 少数 / 看
二 、家 猪 遗 骨集 中 区
根据考 古发掘 资 料 ,薄吾 成先 生将 新 石
它地点 如青海 柳湾 小 岛 、属庙 底沟 文 化期 的
青海 民合胡李 家 、甘 肃秦 安 大 地湾 、甘 肃 兰
器 时期 家猪 骨骸遗 址 分 为三 大 中心 。即 :① 甘肃秦安 大地 湾遗址 区 ;② 内蒙古 赤峰 兴 隆
中国古代家养动物的动物考古学研究

年以前心引。但是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依据测量的尺寸、和稳定同位素的分析结果 最早的狗可能于距今年左右出现在欧洲地区旧“。迄今为止笔者可以确切无疑地说距 今年左右的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出土的狗是中国最早的家畜。由于在中国更新 世晚期的多个遗址都发现有狼的化石“。“而南庄头遗址出土的一块犬科动物的左下 颌的齿列长度为 这个尺寸比狼 万方数据期袁靖中国古代家养动物的动物考 古学研究要小。依据笔者对现在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 本馆的现生的多个狼的下颌齿列进行测定发现其大致在 左右。这些现生标本都 明显大于南庄头的标本因此笔者认为南庄头遗址出土的这块标本是狗的Ⅲ。。在距 今大约年前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有条狗被分别埋葬在居住地和墓地里旧引 这是当时人对狗的一种有意识的处理显示出当时的人和狗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另外 贾湖遗址的狗的下颌齿列为 左右…小于南庄头遗址的狗。可见狗的齿列长度 随着年代的更新、在人的饲养过程中逐步变短。由于南庄头遗址出土的狗的齿列与 狼的相比已经明显缩短了所以笔者认为中国狗的家养历史不应该停留在南庄头遗址 这个时间段里还可能向前追溯。通过对现代狗的 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 示。如有些研究者认为距今年左右狗已经在中国长江南部被驯化了“。猪家猪的祖先 是野猪。根据国外动物考古学家迄今为止的认识世界上最早的家猪发现于土耳其的 安那托利亚东南部的 遗址其年代约距今年„引。在中国更新世晚期的多个遗址 都发现野猪的化石““…。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家猪出自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通 过存在齿列扭曲的现象、线匝釉质发育不全的标本占较高比例、年龄结构偏年轻、 个体数量占一定比例、随葬猪下颌等一系列判断结果证明距今大约年左右的贾湖遗 址存在家猪这个年代与土耳其的 遗址的年代大致相同。近年来世界上关于猪的 基因研究证实了这种动物极有可能是在各个地区分化的„。中国的资料也证明了这点 如贾湖遗址位于中国北方地区这个遗址出土的猪与同处于北方地区、年代为大约距 今年前的河北省武安县磁山遗址的家猪尺寸比较接近而与年代为大约距今年前地处 南方地区的浙江省萧山县跨湖桥遗址出土的家猪在尺寸上相差较大引这种位于南方 和北方地区的遗址出土的猪的尺寸差异正好与更新世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野猪化 石差异相对应Ⅲ由此可以认为即便在中国古代的家猪可能也是多中心起源的。绵羊 和山羊绵羊可能由已经灭绝的赤羊或盘羊驯化而成山羊则由野山羊驯化而成 “。绵 羊和山羊可能是在伊朗西南部扎格罗斯及周边地区最早驯化的时间为距今年前“。基 因研究显示山羊可能是单一起源的¨而绵羊则有几个起源地。在中国更新世晚期的 几个遗址里曾经发现过绵羊、盘羊、山羊及山羊亚科的化石”。。但是在进入全新世 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多个遗址里尽管发现了多种动物遗存却一直没有发现过羊的骨 骼。按照迄今为止的资料笔者认为中国最早的家养绵羊突然出现在距今年至年前的 甘肃和青海一带 ‟鲫‟。比如在属于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的甘肃省天水市师赵村 遗址的随葬羊的下颌一“在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青海省民和县核桃庄马家 窑文化墓葬里发现随葬完整的羊骨架¨…。因为多种原因研究人员在世纪年代发掘那 些墓葬时没有对羊骨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仅仅是做了文字记录。我们迄今为止也没有 找到那些羊骨因此仅能依据文字记录的考古现象推测它们属于家养动物。在距今年 以来的甘肃省天水市师赵村遗址齐家文化层Ⅲ、甘肃省永靖县大何庄“、秦魏家齐 家文化墓葬¨和甘肃省民乐县东灰山四坝文化遗址到都发现了绵羊的骨骼在秦魏家 遗址还发现一块绵羊的肩胛骨上面有灼痕与占有关…。尽管在报道中未能提及师
远古四明

第一部分远古四明2)远古四明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是宁绍平原远古文明的第一道曙光,她与后来这一地区的良诸文化共同构成于越先民史前文化的主要源头。
从远古到春秋战国,先民们在浙东土地上创造了辉煌的物质与精神文明。
陈列第一部分“远古四明”,上迄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至战国时期的古越文化,通过一组组珍贵文物和场景复原,形象展示了宁波先民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历史足迹,展现了中华文明远古的辉煌。
3)宁波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图在我们面前这张大幅地图上,标示了迄今为止宁波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我们看到姚江流域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也是河姆渡文化核心区域,这些遗址好像一颗颗珍珠,被蜿蜒的姚江串连,熠熠生辉。
姚江不愧被称为宁波的母亲河。
【知识链接】宁波简称“甬”,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宁绍平原东端,东有舟山群岛,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
全市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033平方公里。
境内主要山脉有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
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台山脉的支脉,是宁波最重要的一条山脉。
宁波有漫长的海岸线,港湾曲折,岛屿星罗棋布。
全市海域总面积为9758平方公里,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
内河纵横,水量丰沛,余姚江、奉化江在市区“三江口”汇合成甬江,经镇海招宝山流入东海。
宁波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宜人宜居。
4)河姆渡考古现场看着这幅图片请听我为您讲述一段历史。
那是1973年的夏天,当时的余姚县罗江人民公社在姚江边建造一个排涝站时,发现了一批骨器、石器和黑色陶器,群众和当地领导十分重视,立即报告了县文化主管部门,省里得知消息后派省博物馆的专家现场察看并将采集的标本带回杭州,考古人员仔细研看过标本后,一时感到茫然,因为以前没有人见过、更无人认识这些陶片;同时又兴奋不已,肯定这是一种新颖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但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发现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
数字符号揭示中国猪种对世界猪种的贡献

34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4年 第7期数字符号揭示中国猪种对世界猪种的贡献本刊编辑/黄若涵
目前用于遗传鉴定的DNA 分子标记包括来自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标记。核基因组的标记包括微卫星标记、SNP标记以及单体型分析等;线粒体标记主要来自控制区(又称D-loop 区)、细胞色素B基因(Cytb) 以及
mtATP6和mtATP8等基因组区段的序列变异。21 世纪初,Giuuffa等人(2000)通过线粒体DNA序列变异比较分析亚洲梅山猪群体和野猪群体与欧洲猪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发现亚洲野猪与欧洲
野猪是独立驯化,推测二者至少在距今50万年前才可能有交集。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利用来自古DNA、mtDNA及Y染色体的多种分子遗传信息也证实:中国地方猪种的起源与驯化有别于欧洲猪种,中国地方猪种为本地驯化,并是具有连续性的驯化,而欧洲猪种呈现非
编者按:中国猪种对世界猪种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农学史中记载的关于中国地方猪种对国外猪种培育的贡献,主要通过猪种间体型外貌及毛色等表型信息进行比较认证。随着分子遗传学及DNA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利用DNA 的遗传特性来还原事实真相提供了可能。其高变性、多样性、可重复性的特点被重点利用,为从遗传本质上证明中国家猪对世界猪种培育的贡献提供了分子依据。一组数据从分子遗传及进化数据分析让我们能看到量化的贡献。
本文根据李宁院士、方美英教授团队提供材料整理。原理一样。研究得出中国猪被时光留下的印记最多,中国是世界上家猪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现有的欧洲猪含有的遗传基因大部分是中国猪的,而中国猪的历史又比它悠久,便能判断这基因的流动是单向的。中国猪对现代养猪工业的贡献是持续的本刊:中国猪对近几十年世界的养猪业有哪些改进?李宁:研究发现,当代长白猪含有很多梅山猪的血统,它以前只有广东大花白等南方猪的血统,但现在看来它有梅山猪的血统,而在上世纪中国的梅山猪、枫泾猪等大量出口到法国等国家,特别是80年代初我们通过赠送和别的国家来引种输出了大量太湖猪,他们把太湖猪的血统掺入了猪的育种里,形成了当代长白猪的新的高产仔数品系。这是中国猪对近30多年来的贡献,贡献是持续的。 开发利用优质基因,重振养猪大国辉煌本刊:目前哪些先进的技术或手段能有助于地方猪的开发、利用? 李宁:我们做了很多中国地方品种遗传资源的分析,一方面是随着大家生
贾湖遗址家猪的主要判断

贾湖遗址家猪的主要判断
贾湖遗址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家猪饲养地之一,根据对该遗址出土的猪骨进行检测,学者们发现了许多线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家猪的齿列由笔直变为扭曲,而这种扭曲现象在野猪的颌骨上尚未被发现。
此外,对贾湖遗址的猪骨材料进行检测后发现,这些猪都是幼年个体,有80%的猪在2岁左右就被人类宰杀了。
自然环境中,猪的种群不大可能80%都是幼年个体,这表明这些猪是被人类干预的群体。
这些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和驯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研究进展

家养动物起源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进展
1.1野生祖先 野生祖先的来源是家养动物起源研究中最基
a1.,2009),因此该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
更多考古证据的发现。此外,大部分家养动物的野
one
of the major contributory factors of 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a
during the Neolithic period.which resulted in from hunting to farming.Research stand the historical
and
the expansion routes.The second part refers to the conditions that had influ.
enced the domestication process.the traits variation and the underlying genetic mechanisms.Finally,several shortcoming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have been highlighted and the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future direc— tion of research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 Key words:origin,domestication,archaeology,molecular genetics
万方数据
320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Science
第17卷
运输工具等,从而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文 明的进步。然而,源自家养动物的许多传染病如麻 疹、肺结核和流感等对人类的健康也造成了极大危 害(Diamond,2002;Brufor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家猪的起源
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
直到今天,有野猪出没的山
区,在繁殖季节野猪常与家猪混群交配,并能产生正常后代,这是个明证。
但是中国家猪起源于何种野猪,争论不已。
有人
认为中国家猪来源于亚洲野猪,也有人主张中国家猪来源于欧洲野猪,也有人认为中国四川地方猪种来源于亚洲野猪等等。
世界上野猪可以分为两大类:亚洲野猪(即印度野猪)和欧洲野猪。
亚洲野猪从鼻尖到颊部有白色条纹,其泪骨短而低,呈正方形;欧洲野猪的泪骨呈长方形。
据此,中国四川猪种的泪骨呈狭长形或三角形,恰恰符合欧洲野猪类型。
日本人白井江认为中国家猪来源于亚洲野猪的惟一理由是“辽东之豕”多白头,但缺乏解剖学上的根据。
根据古代野猪论今,或从现代野猪论古,或从古今观点结合,都说明中国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其理是:
以古论今,在更新世洞穴中出土的野猪骨骸化石,大都分属于更新世初、中、晚期。
经鉴定有欧洲野猪和李氏野猪两种。
对这两种野猪化石分布状况,根据现有资料作不完全统计,发现欧洲野猪分布很广,共有15省市自治区(北京有周口店龙骨山——中期,有周口店山洞——晚期;山西有襄汾丁村——晚期,有襄汾敬村沟——晚期;内蒙古有萨拉乌苏河——晚期;吉林有榆树——晚期;浙江有建德桑园——晚期,有建德章村——中期;福建有永安寨岩山——中期;河南有安阳小南海——晚期,有许昌灵井——晚期;广东有肇庆——中期,有肇庆七星岩——初期,有灵山与鞍山葡地岩——晚期,
有英德大久岩——中期,有英德双岩——中期,有曲江狮子岩——中期;广西有巴马弄——晚期,有柳城巨猿洞——晚期,有平乐大山大岩——中期,有平乐大山盘古庙——中期,有荔浦岩口平——中期,有荔浦向日岩——中期,有荔浦盘山凉风岩——中期,有荔浦水岩洞东——中期,有都安仙洞——初期;陕西有洋县大巴沟村阎王坡——中期,有山阳九菜沟乌龟岩朝山洞——中期;贵州有桐县岩灰洞——中期,有织金县——中期;云南有元谋小那乌西北沟——初期,有元谋新法村——初期,有昆明花泾洞1号——中期,有西畤仙人洞——晚期,有昆明小石坝野猫洞——晚期;西藏有喜马拉雅南坡省——初期;四川有万县蓝井沟——中期;辽宁有营口金牛山——中期),几乎东、西、南、北、中都有。
李氏野猪则分
布于北京(周口店第13A地点,第20地点,第23地点,周
口店鸽子堂,均属中期)、河北(泥河湾,初期)、山东(某山洞,中期)、陕西(蓝田洪湖镇陈家窝、蓝田公王岭、蓝田县、厚镇涝池河,均属中期)等4个省市,范围狭小得多。
材料表明,两种野猪距今60万年到1万年间,已在我国广阔的原野上生息、繁衍。
进入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野猪骨骸材料,如陕西西安半坡、江西万年仙人洞、安阳殷圩、浙江嘉兴马家滨等遗址,经鉴定均属于欧洲野猪,而李氏野猪尚未发现,可能已经灭绝。
根据我国著名养猪学家及畜牧史学家张仲葛先生的研究指出:“大汶口文化是1959年在山东大汶口发现的,是距今约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产,出土的兽骨以猪为多,就其头骨来看,与李氏野猪有一定的差别,生产性能比野猪有一定的提高,但与现在的家猪相比,原始家猪的生产性能还是很低的。
”这就排除李氏野猪对中国家猪影响的可能性。
以今论古,我国已发现的野猪,就其分布、类型和驯化了的后裔,可归纳如下:华南野猪,台湾野猪,华北野猪,东北白胸野猪,矮野猪,乌苏里野猪,蒙古野猪,新疆野猪,均属于欧洲野猪的不同亚种。
根据以上材料,正是人类驯化野猪的时代——新石器时代,迄今未发现欧洲野猪以外的任何野猪化石;再以今论古,今天所有野猪均系欧洲野猪的不同亚种,古今观点结合起来研究,可以证明中国家猪起源于欧洲野猪。
——摘自《中国家畜起源论文集》(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