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文献综述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研究综述.doc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研究综述引言 (3)一、酒文化的命名的研究 (3)二、酒周边的研究 (3)(一)关于酿酒历史与技术方面 (3)(二)在酒及酒器方面 (4)三、酒与传统文化 (4)四、酒与中国传统习俗的研究 (4)五、酒文化与当代酒产品的营销 (5)摘要:酒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还是在今日的酒产品营销中,酒文化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对于这种作用,各位学人也都进行了相关研究。
本文尝试从酒文化的命名、酒周边产品的研究以及酒与中国传统文化、民俗之间的关系等角度进行综述。
关键词:酒文化研究综述引言酒的生产和消费,酒文化的发展变化,对国家、社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所谓“滴水观沧海”,滴酒亦可见世界。
在我国的历史上,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代酒文化发展的历史上,酒文化是充当沟通各种社会生活方式的文化桥梁、将人类社会文化及情感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酒文化的命名的研究黄亦锡在其博士论文《酒、酒器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酒文化研究》一文中,对酒文化有这样的认识:对于酒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众说纷纭,其根源在于对文化定义的多种多样,大致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如萧家成在《中华民族酒文化及其涵义性质))中提出:“酒文化就是指围绕着酒这个中心所产生的一系列物质的、技艺的、精神的、习俗的、心理的、行为的现象的综合。
”而在万伟成、丁玉玲的《中华酒经》中还将酒文化分为物质型酒文化、精神型酒文化、行为型酒文化和制度型酒文化。
而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文化。
本文根据酒所具备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点,综合上述观点,将酒文化定义为以物质、精神为载体而世代传承的符号系统,分物质酒文化和精神酒文化两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学科。
二、酒周边的研究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学者对中国古代酒文化的研究不多。
随着中国酒工艺与酿酒技术的发展,1987年初,成立了中华酒文化研究会,同时举行首届中国酒文化研讨会,逐渐开始了从历史、考古、文学、民俗、医学、艺术等方面对中国酒文化进行研究,可以说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论文3篇

篇一:谈谈我国的酒文化论文摘要: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研究酒的起源、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探讨酒文化的影响和意义,同时展望一下酒文化产业的前景,从而激发大家对酒文化更深层次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历史;发展;意义。
酒在人类的日常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俗语说:“无酒不成席”【1】,无论是节日庆典、亲朋聚会,还是国家领导相见,似乎都离不开酒。
可以说,古今中外,酒已经渗透到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饮食、养生等各方面在内的社会生活中。
由此可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和酒类文化”[2] 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那么就出现了众说纷纭的造酒说。
1.杜康造酒说。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字仲宇,相传为鼯康家卫人,“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即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魏武帝曹操乐府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2. 上天造酒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3】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
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
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关于酒的文献综述

关于酒的文献综述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工学院班级:机制专业3班姓名:陈诚学号:************课程论文题目:中国酒文化文献综述课程名称:中国饮食文化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中国酒文化文献综述摘要: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酒酒文化文化载体一、中国酒的起源关于中国酒的起源,晋代文人江统的《酒诰》中有段的介绍:“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这段话说酒的起源是由于把剩饭倒在桑树林,粮食郁积,久蓄则变味成酒,而不是由于一些人发明的。
那么酒到底是怎样、何时酿出来的呢?有以下几种说法:一、仪狄酿酒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世本》相传“仪狄始作酒醪”。
公元前二世纪《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
汉代刘向的《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但《黄帝内经》已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神农本草》又肯定神农时代就有了酒,都早于仪狄的夏禹时代。
二、杜康酿酒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杜康也是夏朝时代的人。
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
”《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
“杜康造酒”经过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咏唱,在人们心目中杜康已经成了酒的发明者,也有了各种传说。
陕西白水县康家卫村,传说是杜康的出生地;河南汝阳县的杜康矾、杜康河,传说是杜康酿酒处;河南伊川县皇得地村的上皇古泉,传说是杜康汲水酿酒之泉。
中国酒文化论文

中国酒文化论文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酿酒历史的国家,酒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注重酒的研究、酒的酿造技术以及对酒艺术的追求。
酒既是一种饮料,也代表了人们的情感、文化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历史、传统、仪式和演变等方面,介绍中国酒文化的丰富内涵。
历史悠久的酿酒传统中国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各地的考古遗址中,经常能够发现与酒有关的石器和陶器。
酒作为一种特殊饮料,在古代中国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祭祀、宴会、婚礼等场合。
中国的酿酒技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
自古以来,传统的中国酿酒技术传承至今,如“黄酒”、“米酒”、”葡萄酒“等。
这些传统的酿酒技术通过古人的智慧和努力,将谷物、水果等原料进行发酵,制成美味可口的酒。
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重视与亲朋好友共享美酒的时刻。
酒席是一种表达情感、增进人际关系的场所。
在中国,招待客人时往往会准备丰盛的酒菜,用酒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另外,在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和仪式中,酒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春节期间,家人会一起围坐在一起,相互敬酒,祈求新年的吉祥和幸福。
而在结婚仪式上,新郎和新娘也会敬酒以表达对亲友们的感激之情。
酒仪式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酒仪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古代的酒仪式通常非常庄重,具有明确的礼仪规范。
例如,古代宴会上,主人会首先敬酒给客人,然后客人也会相互敬酒,以示尊重和友谊。
在古代文献中,还有关于饮酒礼仪的详细规定,包括如何注酒、如何举杯等。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的发展,酒仪式也逐渐变得更加简化和灵活。
现代人更注重饮酒的心情和氛围,更加强调自由和随性。
在现代社交活动中,人们经常以酒会为背景,通过喝酒来增进友谊和沟通。
酒文化的当代意义中国酒文化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酒产业不断发展,酒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弘扬。
中国酒经中国酒文化与诗词文献综述

中国酒经中国酒文化与诗词文献综述第一篇:中国酒经中国酒文化与诗词文献综述中国酒文化与诗词【摘要】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
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芳香独特,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饮酒吟诵,借酒明志,留下佳作无数;酒也给了多少英雄豪杰不凡的壮举,赐予文化浓厚的生活气息,曹操煮酒论英雄,李白举杯邀明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历史与文化给了酒全新的诠释,酒文化源源流长,根深叶茂。
【关键词】中国酒文化;文学艺术;诗词引言生活的真谛在于人类对物质与精神的不断索求,有酒的地方就有酒文化,地域风光,人文景观,民情风俗,劳动追求皆为酒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源于生活又飘有酒香的精彩酒文化层出不穷。
1.中国诗酒文化的历史1.1中国诗酒文化的起源酒与诗结缘并不是偶然的,它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劳动和生活。
在大约集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反映前后约500年诗歌创作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篇章是咏酒或借酒抒情的。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表现了思妇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她想象丈夫为了不想家,也正在用酒宽慰自己。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醻逸逸”,描绘了古代举行射礼时,主客相互不断敬酒的景况。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反映了主人以酒殷勤待客的热情。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则又绘画出劳动闲暇时歌舞饮酒的生动场面。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

有关中国酒文化的论文酒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度过了悠悠的岁月,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涵盖酿酒业方方面面,是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世界酒文化之林独领风骚。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酒文化的论文篇1浅谈土家族的酒文化【摘要】土家族是一个悠久历史的民族,同时拥有着丰富的酒文化。
土家族独特的酒俗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土家族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朝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种种民俗活动之中。
丰富的酒文化对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从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酒的类别、酒与土家族人民生活、土家族酒文化的保护几方面来描述,进一步的了解土家族酒文化的深厚内涵。
【关键词】土家族;酒文化;白酒;包谷酒;砸酒;祝酒辞中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饮食文化特色的泱泱大国,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正是中国饮食特色的体现。
然而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要受到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地理自然条件、民族构成以及历史文化的综合影响,因此也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虽然酒只是饮食文化中的一方面,但酒文化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多种功能,能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服务,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时代价值。
少数民族的酒文化更是中国酒文化中的瑰宝,丰富多彩的酒文化点缀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更多的民族特性。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具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土家族人民自古好饮酒,有事必有酒,无酒不成席,世代传承着“家家会酿酒,敬老先敬酒,请客必有酒”的风俗。
土家族的酒文化,不仅是认识和了解土家族整体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更是土家族丰富的民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土家族民族文化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和观赏性。
一、土家族酒文化的历史土家族的酿酒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其显著的民族特征。
土家族先民――巴人,创造了成熟的酿酒技术也形成了豪饮的性格特征。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精选10篇)

中国酒文化的论文范文(精选10篇)中国传统酒文化论文篇一酒魂沟文化,浊酒暖人间中华民族酒文化历史悠久,传承至今。
在历史的长河中,酒文化源远流长。
浓缩着人间苦乐,在淳朴香甜的宣纸上,泼洒着浓厚趣谈的墨迹,散发着酒香。
酒香淳朴感染了历代文人墨客,以酒论世,谈古论今。
刻画了优美山川,和人间美好。
爱恨交错,叠恋起伏,而展现在世人面前。
香醇美酒在人间潇洒奔流,记忆着感人动听的故事。
还有那优美旋律的音符化作清风细雨飘洒在人间。
杜康造酒刘伶醉,天下美酒唯杜康。
杜康名唯天下以酒命名,有着几千年中国酒文化历史。
享有地位高超,备受曹操赞誉:“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成为千古绝唱。
刘伶嗜酒如命,常常大醉不醒。
自称:“天生刘玲,以酒为名”。
有西晋时期流传美诗为证:“天下美酒数杜康,酒量最大数刘玲。
饮尽三杯杜康酒,醉倒刘伶三年整”。
国画大师李苦禅的“醉虎眠龙琼浆液,饮到刘玲是酒仙”。
酒趣亦浓,有言为证;“男欢女乐览风情,唯有杜康换雨声。
嫦娥挤出胭脂泪,杜康传下翁头名”。
几千年来,杜康造酒醉倒多少英雄好汉,解除多少万家之优患。
留下无数酒文诗篇,闻名于天下。
酒览天下客,把酒问青天。
酒是朋友聚会之佳品,无酒不成席。
在人生的长河中,留恋忘返的酒局也道出了人间真情。
“兰陵美酒郁金香,大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泼洒出主人待客真情豪迈,表达淋漓尽致。
贪酒误事唯世人之褒贬。
杜甫洒下名句流传在此:“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酒与文人、商人、…男人、女人、社会乃至世界无不透出酒的香醇,酒香弥漫了整个人间。
酒醇的香气熏在男人的脑海里,润在女人的心目中。
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
山乐水乐,人更乐,事事有酒便快乐。
朋友,穿过时空隧道来品尝一下唐代美酒的香醇;闻到唐人酒润墨汁散发的墨香;赏到唐人潇洒墨迹伴随着优美的琴音旋律孕育着心田。
唐代文人酒意潇洒笔墨超脱,酒幸得意诗兴大发。
中国酒文化大全范文

中国酒文化大全范文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下面我们将探索中国酒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历史渊源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酿造酒。
在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中,如《诗经》、《楚辞》中都有大量描写酒的文字,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酒的热爱,还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与思想。
自古以来,酒作为重要的祭祀用品出现在各种宗教仪式中,还是交际应酬的重要方式。
二、酿酒工艺中国酿酒工艺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统酿酒的原料主要是粮食,如大麦、小麦、高梁、黍米等。
酿酒的过程大致分为蒸饭、曲曝、发酵、酒精生成和罐储五个步骤。
酒曲是关键的原料,它是由多种微生物菌种组成的发酵剂,起到催化发酵、提高酒精度和调节酒味的作用。
三、饮酒礼仪中国饮酒有着独特的礼仪,讲究一套完整的程序。
例如,在饮酒之前,人们要互相敬酒,并对主人表达感谢之意;在酒宴开始后,主人要为宾客倒酒,而宾客则要端杯,向主人行礼,以示尊重。
在饮酒时,还有一些规矩,如一定要喝完一杯酒,并将杯子放回原位,不能碰到其他人的酒杯等。
这些礼仪准则既表达了对酒的尊重,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四、地方特色中国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酒文化。
比如,江苏苏州的“白酒酿造技艺”曾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的“剑南春”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香味浓郁,回味悠长。
山东的“曲酒”以其香甜的口感而闻名。
这些地方性酒文化丰富了中国的饮酒习俗,各具特色。
五、文学与艺术六、酒文化节庆中国还有许多与酒相关的传统节庆和活动。
例如,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人们会举行宴会,互相赠送汤圆和小菜,并边赏月边品味酒,以庆祝佳节。
另外,一些地方还会举行盛大的酒神盛会,如广西的苗族“尧山宴”、云南和西藏的“新年酒神比赛”等。
总结:中国酒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工学院班级:机制专业3班
姓名:陈诚学号:201040614312
课程论文题目:中国酒文化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中国饮食文化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中国酒文化文献综述
摘要: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酒酒文化文化载体
一、中国酒的起源
关于中国酒的起源,晋代文人江统的《酒诰》中有段的介绍:“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
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这段话说酒的起源是由于把剩饭倒在桑树林,粮食郁积,久蓄则变味成酒,而不是由于某个人发明的。
那么酒到底是怎样、何时酿出来的呢?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仪狄酿酒
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世本》相传“仪狄始作酒醪”。
公元前二世纪《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
汉代刘向的《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但《黄帝内经》已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神农本草》又肯定神农时代就有了酒,都早于仪狄的夏禹时代。
二、杜康酿酒
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杜康也是夏朝时代的人。
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
”《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
“杜康造酒”
经过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咏唱,在人们心目中杜康已经成了酒的发明者,也有了各种传说。
陕西白水县康家卫村,传说是杜康的出生地;河南汝阳县的杜康矾、杜康河,传说是杜康酿酒处;河南伊川县皇得地村的上皇古泉,传说是杜康汲水酿酒之泉。
三、酿酒始于黄帝时期
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
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
但《黄帝内经》一书是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可信度尚待考证
二、中国酒的种类
中国酒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黄酒、白酒、葡萄酒、啤酒等。
下面说说其各自的酿造工艺及其特色:
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其中以中国绍兴黄酒为代表的麦曲稻米酒是黄酒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产品。
它是一种以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
不同于白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
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色。
山东即墨老酒是北方粟米黄酒的典型代表;福建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是红曲稻米黄酒的典型代表。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
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
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
按香型可分为酱香型、浓香型、兼香型、蒙牧型。
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
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
代表种类有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特曲、洋河大曲、西凤酒等。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
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
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
医学研究表明:葡萄的营养很高,而以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也蕴藏了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这些物质都是人体必须补充和吸收的营养品。
目前,已知的葡萄酒中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大约就有600种。
葡萄酒的营养价值由此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据专家介绍:树龄在25岁以上的葡萄树树根在地下土壤里扎根很深,相对摄取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多,以这种果实酿造出来的葡萄酒最具营养价值。
典型代表有:张裕、长城、王朝、威龙、香格里拉等。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
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
1904年,中国人自己建造了中国的第一家啤酒厂—哈尔滨东北三省啤酒厂。
啤酒是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典型代表有:青岛、燕京、德国黑啤等。
三、中国酒与中国文化
中国酒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它融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
酒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它却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敬神祭祖,历来就是中华民族普遍遵行的礼法习俗。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都要祭祀祖先,以表达对死者的思念和敬仰。
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祭祀活动中,酒作为美好的东西,首先要奉献给神灵和祖先享用。
《周礼》中对祭祀用酒有明确的规定。
战争决定一个部落或国家的生死存亡,勇士出征,要用酒来激励斗志;战士凯旋,要用酒来洗尘庆功。
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酒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礼”和“德”。
酒礼突出体现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一些礼仪、礼节延续至今。
如中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三巡”的习惯,无论待客还是朋友相聚,首先要通喝三杯;酒宴上晚辈或下级要主动敬长辈或上级酒,敬酒时,晚辈或下级在碰杯的时候,酒杯要低于对方,以示尊敬;又如酒桌新上的每一道菜都要首先转到主位等。
这些其实都体现了中国酒文化的礼仪要素,这是一种不成文但力量强大的礼仪。
这些礼仪要素的重复、强化最终会对人在生活中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酒桌上的长幼有序、尊老爱幼、以敬为礼、谦和礼让既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反过来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强化。
在文学艺术的王国中,酒有独特的功效,它对文学艺术家及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嗜酒豪饮,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白自称“酒仙”,欧阳修自号“醉翁”,辛弃疾“总把平生入醉乡”(辛弃疾《添字浣溪纱》),曹雪芹“举家食粥酒常赊”(敦诚《鹪鹩庵杂诗》)。
酒是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
文人借酒宣情、借酒言志、借酒浇愁,品评人生:曹操“对酒当歌”,孟浩然“把酒话桑麻”,范仲淹“把酒临风”,苏轼“把酒问青天”。
陶渊明有《饮酒二十首》,杜甫有《饮中八仙歌》,欧阳修有《醉翁亭记》,苏轼有《前后赤壁赋》。
“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萧统《陶渊明集序》);李杜诗文中,写到酒的,李白有170首(篇),占其诗文的百分之十六强,杜甫有300首(篇),占其诗文的百分之二十一强(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如果没有酒,中国文学史就会黯然失色。
酒后幻觉中人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生命得到升华的“超然”境界,成就了一批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大师的精典之作。
酒给文人以创作冲动和创作灵感,“李白斗酒诗百篇”、“张旭三杯草圣传”(杜甫《饮中八仙歌》)。
总之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
种文化象征。
酒文化以酒为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形成独特的文化形态。
酒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同时还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国酒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蕴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
中国的酒文化必能和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