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全书教案

2019年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全书教案
2019年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全书教案

2019年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全书教案

单元内容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虽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多是模糊的,不完整的,他们曾经学过水的三态变化,但并不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基于以上的分析,首先本单元需要解决的就是水循环的认识。这个认识过程应该建立在观察和模拟实验的设计实施上。特别是在进行模拟实验中,应把水的三态变化有机地结合进去,让学生前后的知识系统化。随后是认识水循环的整体性和局部性,在这个基础上,在探究水循环与人类生活生产、常见天气现象的关系。最后引申到水源的保护上,具体是通过对水的污染和净化进行比较的方法,从而树立儿童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学生的观察、比较、交流、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了培养。特别是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要求他们不仅能完成任务,更要把模拟的事物一一对应的讲清楚,这对他们以后更深层次地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兴趣,了解科技的进步能不断提升人类对自然认识和改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乐于尝试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现象,探究其形成原因。

初步知道水循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初步知道水循环是形成各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原因。

初步了解导致水污染的原因,理解后果的严重性,初步知道净化水的简单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科学意识,

初步认识到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加强。

单元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以及与人类生产、常见天气现象的关系。

难点: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单元设计思路:

先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水循环现象和成因,然后围绕水循环了解它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水循环是形成各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原因,了解天气预报的过程。最后通过对水污染和净化的认识,树立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1、1、水的“旅行”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现象,探究其形成原因。

2、初步知道水循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的方法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水循环的现象和形成原因

难点:设计水循环的模拟实验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讨论水在自然界是如何“旅行”的(P1)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插图,了解地球表面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原因。

活动器材:介绍水循环的图片

活动二:观察水循环过程(P2)

活动目标: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设计模拟水循环实验

教师演示水循环的过程,能用实验现象来解释自然界水循环的现象。

活动器材:水循环装置:酒精灯、铁架台、烧瓶、漏斗等

活动三:讨论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P2)

活动目标: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水循环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活动器材:介绍水循环与人类关系的图片和资料。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讨论水在自然界是如何“旅行”的

活动二:观察水循环过程

活动三:讨论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一中水的循环实际不止这一个过程,描述完图片可以通过请学生结合身边的水循环现象引导出区域性小循环的概念,使之理解自然界水循环有总体性的大循环也有身边的小循环,它们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

水循环是全球性的现象。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回顾,使学生理解水循环是热量变化的结果,从而知道它的动力来自于太阳。

活动二建议教师先让学生设计水循环的模拟实验,提示学生从海洋开始,寻找相应的器材进行模拟构建,从而提高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在交流记录之后,再请学生上讲台指着模拟器材描述水循环过程,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活动三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经验引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的两方面作用,例如下雨会影响人们的出行,但长时间不下雨又会使空气质量下降等等。随后再扩大范围引申到生活和生产。最后教师可以介绍厄尔尼诺现象,从而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力量,以及养成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

1、2、水循环与天气现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水循环是形成各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原因。

2、初步了解云、雾、雨、雪、霜、露六种常见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3、初步了解人们预测预报天气的过程。

4、树立学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能力会越来越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水循环和天气现象的关系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讨论天气现象与水循环的关系。(P3)

活动目标:了解许多常见的天气现象是由水循环造成的。

活动器材:图片

活动二:观察天气现象的模拟实验装置(P4)

活动目标:用实验的方法来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常见天气现象。

活动器材:酒精灯、烧杯、冰块、湿沙

活动三:讨论人类如何预测天气

活动目标:了解天气预测的基本常识,初步确立科学的自然观。

活动器材:图片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讨论天气现象与水循环的关系

活动二:观察天气现象的模拟实验装置

活动三:讨论人类是如何预测天气的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一是认识各种常见天气现象,应当由学生的已知经验入手,请他们讲讲生活中有哪些常见天气现象。随后是观察图片,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可以在板书上以高空、低空和地面这样几个层面整理天气现象,这样也便于学生把天气现象和水循环结合起来。雨和雪、霜和露都是相同层面的现象,但它们的物质形态是不同的,活动一中只需学生找出这个不同即可,原因留待活动二解决。最后提出天上的雨为什么下不完这样的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能够把天气现象和自然界的水循环结合起来。

活动二是模拟天气现象形成的实验。由于有了第一节课的经验,所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面前的器材设计实验,在交流中对学生的设计加以完善。在实验过程中,要明确要求,将产生的现象与天气现象一一对应起来。在实验后的交流中,提出雨和雪、霜和露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首先思考它们分别出现在什么季节?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应介绍凝结现象。

活动三是观察人类预测天气的过程。由于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通过讨论让他们懂得只有从各个层面收集多样性的资料,才能为后来的预测提供更多的依据,从而提高天气预测的准确性。最后教师介绍些古代人们预测天气的方法,出示些有关天气的谚语,请学生与现在的天气预测进行对比,再预想未来的天气预测会怎么样?通过这个过程树立学生科学不断进步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也不断提高的意识。

1、3、水的污染与净化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人类污染水资源的行为。

2、知道受污染的水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

3、初步了解一些净化水的方法,知道自来水厂生产的过程。

4、树立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一些人类污染水资源行为,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难点:了解一些净化水的方法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讨论哪些行为会污染自然界的水(P5)

活动目标:了解水污染的几种常见途径和原因

活动器材:图片和相关资料

活动二:净化水的小实验(P6)

活动目标:初步了解一些净化水的方法

活动器材:墨汁水、塑料杯、活性炭、沙、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烧杯、橡皮管

活动三: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P6)

活动目标:结合相关影视资料,了解自来水生产加工的几个阶段,进一步理解净化水质的几种常用的方法。

活动器材:图片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讨论哪些行为会污染自然界的水

活动二:净化水的小实验

活动三: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一主要是观察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对水污染的情况,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体会水污染的最终影响对象是人类本身。教师除了教材图片外,还应该准备一些更为触目惊心的媒体资料,加深学生对水污染严重性的认识。

活动二是净化水的实验。教师把清水滴上黑墨水后请学生设计净化方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在交流中,要不断完善最后形成方案。如果方案多的话可以分组进行不同的实验,最后验证哪组的方法最具效果。实验中提示学生要具有耐心,认真观察。实验交流后请学生思考我们弄黑这杯水用了多少时间多少方法?净化它又用了多少时间多少方法?通过这些问题再次让学生体会要使受污染的水复原是需要人们付出大量时间和资源的。树立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三是拓展活动,观察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教师最好可以找到相关资料媒体,特别是黄浦江取水口的录像或图片,让学生能观察到自来水厂的工作效果。最后把课上净化水的方法和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实验和批量生产是采取不同方法的。

第二单元地震与火山

单元内容分析: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一、加法和减法 (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 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 ②被减数=差+减数 ③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积 ②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商 ②被除数=商×除数 ③除数=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分数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2)我们就来试读这些数:2300――23002――2300230――230023000 (3)一亿五千万写作: 二十六亿零三百万写作: 一百零五亿四千零二十万写作: 七千六百五十亿零五十八万写作: 三)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 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二、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4),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5),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后面还学习了“去尾法” 以及“进一法”,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三、平方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清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转换进率。 1 km2=1000000 m 2 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四、吨的认识 吨一般形容较重物体,清楚克、千克、吨单位之间的换算。 注意:做填空题经常遇到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1 kg=1000 g 1 吨(t)= 1000 千克(kg)= 1000000 g 五、从毫升到升 1 L(升)=1000 mL(毫升) 第三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圆与角》练习题

圆与角的复习 1.图中圆上有6个点,任意两点画一条线段,最多能画出条线段。 2.如图所示,小圆半径为4厘米,环宽1厘米,大圆的半径厘米,直径。 3.大圆的半径和小圆的直径相等,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倍。 4.大圆半径是小圆半径的4倍,大圆直径是小圆直径的,大圆周长是小圆周长的。 5.过两点最多可以画条直线,过三点最多可以画条直线。6.把二副三角尺如图拼放一起;图中的∠α的度数为。 7.下面三角尺拼成的角是多少度? 8.如图的三角尺上,∠是直角.一块三角尺上有个角是锐角。 9.如图,两块三角尺拼成的角是。 10.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C.无数条 11.用一副三角尺拼不出()的角。 A.75度 B.135度 C.80度 12.下面各角中,()度的角能用一副三角尺拼画出来。 A.10 B.75 C.20 D.25 13.用一幅三角尺拼摆,不能画出的角是()。 A.15° B.75° C.85° D.105° 14.两把三角尺,如图相拼,其中∠1=() A.60° B.45° C.105° D.90° 15.如图是一副三角尺.把一块三角尺的直角与另一块三角尺的一个锐角拼在一起,拼成的角最大是多少度?() A.180° B.150° C.135° 16.用一副三角尺能拼出一个()的角。 A.100° B.160° C.110° D.105° 17.用一副三角尺不能拼出()的角。 A.20° B.135° C.150° D.15° 18.一块三角尺上有三个角,最大的那个角是什么角?()

C.锐角 19.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150°的角。() 20.写出一副三角尺所拼出的角的度数。 21.借助一副三角尺画出15°,105°,120°,135°的角。 22.用一副三角尺画一个75°的角。 23.用三角尺画出120°和15°的角。 24.过一点P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过M、N两点呢? 25.如图有四个点,经过其中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画出来。 26.下面有四个点,经过其中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画出来。 27.经过下面两点画直线,你能画几条? 28.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过其中每两个点画一条直线,可以画几条直线?在画出的图形中共有几条线段?几条射线?

最新沪教牛津版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沪教牛津版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全册Module1 Using my five senses Unit1 Touch and feel The First Period 课题: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学习表示感觉的单词Look and learn中的单词 2.学生用已学的句型描述物品的触觉; 3.能用What is it? It’s ….来确认事物的名称 教学重点词汇:hard, soft, thick, thin 句型:How does it feel? It’s soft.1. thin, thick的发音 教学难点 1.如何短时间背thick , thin, soft这三个单词。 2. 能用句型:How does it feel? It’s… . 来询问并描述物品的触觉; 教学栏目Look and learn Ask and answer, Listen and enjoy 学习方法指导:口语对话练习(师生---生生)、造句及游戏。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学活动二次备课 导入活动1.出示不同食物和饮料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用形容词以过些物品进行描述. 2、对着食物和饮料,做饥饿状,然后问学生,他们是否也感到饿,如果是, 想吃什么东西. T: Are you hungry? S1: yes, I’m hungry . T: What do you want? S1: I want a cake\ some bread.可用中文回答。 1、教师顺接上一个教学活动中最后一个学

呈现新课趣味操练扩展性活动生的话语引出hard,soft.请学生跟读hard,soft.然后请学生分别触摸一本厚的书和一本薄的书,引出单词thick , thin,最后请学生跟读Look and learn中的单词。 2.提问学生生活中具有这些触觉的物品还有哪些。把学生说到的物品写在相关的形容词旁边。 3.快速反应。(对子活动) 4.让学生看Ask and answer的图片,示范如何用所学的单词描述图片中的物品。 1、速读单词。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看谁读的快。 2、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物品,两人一组进行对话。 S1:Touch the toy bear. It’s soft. S2: Touch the book. It’s hard. 请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白纸上画上他们喜欢的物品并写上几个句子来描述这个物品。 S1 (draw an apple and write . It’s big. It’s hard. It’s sweet. It’s an apple. I like the apple.)然后请学生在全班交流他们所画的物品和所写的句子。 作业设计 1.背诵本节所学单词 2.完成拓展活动 板书设计 Unit1 Touch and feel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自然全书教案

第一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单元内容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虽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这些认识多是模糊的,不完整的,他们曾经学过水的三态变化,但并不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基于以上的分析,首先本单元需要解决的就是水循环的认识。这个认识过程应该建立在观察和模拟实验的设计实施上。特别是在进行模拟实验中,应把水的三态变化有机地结合进去,让学生前后的知识系统化。随后是认识水循环的整体性和局部性,在这个基础上,在探究水循环与人类生活生产、常见天气现象的关系。最后引申到水源的保护上,具体是通过对水的污染和净化进行比较的方法,从而树立儿童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学生的观察、比较、交流、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了培养。特别是模拟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要求他们不仅能完成任务,更要把模拟的事物一一对应的讲清楚,这对他们以后更深层次地利用实验进行探究有很大的好处。同时在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兴趣,了解科技的进步能不断提升人类对自然认识和改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乐于尝试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和与同伴交流合作的精神。 单元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现象,探究其形成原因。 初步知道水循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初步知道水循环是形成各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原因。 初步了解导致水污染的原因,理解后果的严重性,初步知道净化水的简单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科学意识, 初步认识到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加强。 单元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以及与人类生产、常见天气现象的关系。 难点: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单元设计思路:

先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水循环现象和成因,然后围绕水循环了解它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通过模拟实验知道水循环是形成各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原因,了解天气预报的过程。最后通过对水污染和净化的认识,树立保护水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1、1、水的“旅行”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现象,探究其形成原因。 2、初步知道水循环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的方法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水循环的现象和形成原因 难点:设计水循环的模拟实验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讨论水在自然界是如何“旅行”的(P1)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插图,了解地球表面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原因。 活动器材:介绍水循环的图片 活动二:观察水循环过程(P2) 活动目标: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设计模拟水循环实验 教师演示水循环的过程,能用实验现象来解释自然界水循环的现象。 活动器材:水循环装置:酒精灯、铁架台、烧瓶、漏斗等 活动三:讨论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P2) 活动目标: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水循环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活动器材:介绍水循环与人类关系的图片和资料。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讨论水在自然界是如何“旅行”的 活动二:观察水循环过程 活动三:讨论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一中水的循环实际不止这一个过程,描述完图片可以通过请学生结合身边的水循环现象引导出区域性小循环的概念,使之理解自然界水循环有总体性的大循环也有身边的小循环,它们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一、加法和减法 (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 +加数=和 ②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 =差 ②被减数 =差+减数 ③减数 =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 =积 ②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 =商 ②被除数 =商×除数 ③除数 =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分数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 (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第二章数与量 一、大数的认识 一)整数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数位?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 (十进制计数法 )。 10 个一万是十万, 10 个十万是一百万, 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弄清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如:百万和万之间的进率是(100),十亿和千万之间的进率是(100)。 题目举例:( 100)个千万是十亿。一亿是100 个(一百万)。 二)、数的读法和写法 :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知识点: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课本上只有“万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 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 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每级最多读两个 0。中间不管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课本上只有“万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 位上写 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 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 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4、读写法练习 (1)读数: 230 在万级上与在个级上有什么不同?(万级上表示多少个万,个级 上表示多少个一)

(沪教牛津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Module2Unit2(3)

沪教牛津版四年级上册英语 Module 2 Me,my family and friends Unit 2 How do you feel 一、Aims and demands: 1. Be able to master the new sentences: (1) Clare likes the plant. (2) Clare doesn’t like the glass. (3) Does Clare like the plant? Yes, she does./ No, she doesn’t. 2.Be able to read and act the text. 二、Pre-task preparation 1. Quick response. (1) Whose bicycle is that? (结合P17,P18内容) (2) Has Kitty got a bicycle? (3) What has she got? (4) Kitty’s got a skateboard. Is Kitty happy? (5) Is Kitty afraid of the ladybird? (6) What is Sam angry with? T: Sam is angry with the ladybird. 2. Revision. A. Read and complete with angry ,happy, hungry, thirsty, full and tired. (1) This bottle is _______ of orange juice. (2) - Do you like pizzas? - No, I’m ________ of pizzas. (3) I’ve got a new robot. I’m _______. (4) We’re _______. We need some cakes. (5) I want some water. I’m ________. (6) Sam is ________with the ladybird. T: Sam is angry with the ladybird. Look. What is Sam angry with either? B. Look and talk.(P18下面图) 3. Sounds. ch / / The chocolate is on the chair. th / / A thin thief is thirsty. T: (指P19下图) This girl is Clare. What has she got? P1: She’s got a glass. P1: She’s got a plant. T: Clare has a glass and a plant. 三、While-task procedure 1. Sounds: cl- gl- pl- Clare has a glass and plant. (1)Read after. (2)Listen and complete. g l ove p l ate c l ever whi c h bo t h wi s h T: Clare has a glass and a plant.

沪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Areyouhappy》教案

沪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Areyouhappy》教案 1、使学生能听、说、读、写:happy,sad, tired,hungry,thirsty,full 等单词。 2、能用Im happy.来表达自己的感觉;能用Are you??询问别人的感觉,并选择 Yes, I am. 或者No, Im not....作出适当的回答。 教学重点: 1、掌握词汇:happy,sad, tired,hungry,thirsty,full 等单词。 2、能用Im happy.来表达自己的感觉;用Are you happy?询问别人的感觉。 教学难点: 祈使句 Have some ...后面接名词的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Step1:Warm up 1.Gteeting T: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Ss:Good morning,Miss Wang! T:How are you? Ss:Im fine,thank you! 2.Free talk

T:I can run.I can jump.I can write.What can you do? Ss:I can ... I can sing. T: Do you like English song? Ss: Yes. T: I like English song too.So lets listen together ,OK? You can listen and do the actions.(播放歌曲If you are happy)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动画If you are happy,让学生感知、学习happy这个单词,进而导入课题Are you happy?,同时初步感知本课的核心句型:Im happy.Are you happy?及其答语。】Step2:Learn the new words 1.T: Now ,Im very happy(作出高兴的样子)。 Are you happy?(Yes)OK.Today we talk about Module1 Unit3 Are you happy?(板书课题,借机学习happy,升降调读happy)引导学生作出回答Yes,I am. T:Now,look at my face.Am I happy? Yes or No? No,Im not happy.Im sad.(板书:sad)Spell the word. Ss:s-a-d-sad.(多种方式读单词) T:Now,Stand up!Do the actions follow me.(做run run run 的动作)Oh,Im very tired.Are you tired? Ss: Yes,I am. T:Im tired.(板书:tired) Spell the word. Ss:t-i-r-e-d-tired.(多种方式读单词)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 1、《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6、《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9、《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关东。 10、《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1、《百忧集行》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12、《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4、《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5、《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6、《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角》教案.doc

角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知道角是由一点和从这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能说出什么是角的 顶点、角的边。 2. 知道直线相交可得到角。 [能力目标]: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掌握角的定义。 [情感目标]: 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判断直线相交所得到的角。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多媒体出现巨大的激光器发送的2束激光线。 2. 结合已有的经验,说说什么是角?(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边 A B

3. 今天让我们进一步的认识角。 【说明:通过课件的演示,生动的引导出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 认识角: 1. 读一读:一点(O )和从这一点(O )出发的两条射线(OA 和OB )所组成的图形 叫做角。 2. 边说边动手画一画,加深印象。 3. 认识各部分名称。 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射线OA 、OB 称为角的边 4. 在你所画的角上标示出各部分名称。 5. 学习角的读法与记法: (1)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读“角”。 (2) 看书P68题1中的两个角,学一学“记作”、“读作”。 6. 在你所画的角下写下“记作”和“读作”。 7. 小结。 【说明:通情景的创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角,自己尝试画角。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 三、直线相交得到的角。 1. 黑板上演示书P68题2。 2. 数一数两条直线相交得到几个角? 3. 请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4. 小结:基本要标示出4个角,能标出更多角更好。 四、巩固练习: 1. 填空: a) 两条直线相交,可得到( )个角。 b) 如图三条直线相交,这里一共有( )个角。 O 边 顶点

沪教牛津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沪教牛津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Module 3 Places and activities

牛津小学英语4A《Unit4 I like…》说课稿 一、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Unit4通过教学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It’s a…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运用这些对话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请教,从而促进英语学习。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能用Do you

like …?Yes,I do./No, I don’t.的句式了解对方对某物是否喜欢。基于此,结合本单元A. Read and say , B. Look. read and learn的内容较多,故选A中的1、2、3幅图和B中的部分单词安排在第一课时教授。】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4208809.html,anization 1. Greetings. 2. Sing songs and say rhymes:《Are you sleeping?》、 《A little book》、《Do you like swimming?》 组织教学: 师生交流,通过师生相互问好,演唱歌曲《Are you sleeping?》(为后面的老曲新唱作铺垫)、《A little book》(最后一句诗是I like 后加某物,跟新课有关)、《Do you like swimming?》(为了复习Do you like…?),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边唱边表演,这样就很快进入一种自觉的语言状态。在歌曲的安排上,做到与本节课的教学有联系。 3. Acting reports: three conditions (on Teachers’ Day; In the classroom; In the zoo) 复习引入: 首先,提供三个情景,让学生表演对话,既是带领学生复习,同时也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一种展示。Step2.Presentation and practise 1. show some pictures and review the sentences: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 2. use the things on the desk and practise ( T—Ss; boys—girls; S—S; in groups; in pairs) 其次,通过一些图片、实物的出示,结合句型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It’s--- 进行连锁操练。一方面复习旧知,另一方面也为新知识点的出现作铺垫。 Step3.New teaching 1. teach “a puppet” Hand out a puppet and ask “What’s this in English?”, then show the new word and learn to say “a puppet”.由实物引入要新授的单词直观而形象,而puppet又是学生们喜欢的玩具之一,实物对他们的吸引力会激发他们学习单词的兴趣。 2. teach “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1)T asks “Do you like this puppet?” and leads Ss to answer “Yes, I do./ No, I don’t.” 出示一个玩偶并告诉学生它的英语称呼,在学生掌握后问: Do you like this puppet? 引导学生回答Yes,I do.或No,I don’t.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practise the dialogue and ask Ss to present (3)use the things on the desk and make dialogues (fruits, toys, school things, animals…) 然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操练巩固。之后再引导学生利用自己面前的东西:玩具、水果、文具、服装、颜色、动物编说对话并表演。由于对话的题材范围很广,因此在这个环节中课前的教具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3. have a break and enjoy a rhyme《Fly, fly my kite》 为了使这首小诗的引入不显得突兀,课前我就安排学生回家听录音熟悉这首小诗,不要求他们会读或背,有一个印象即可。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一、加法和减法 (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 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 ②被减数=差+减数 ③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积 ②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商 ②被除数=商×除数 ③除数=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分数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第二章数与量 一、大数的认识 一)整数数位顺序表 数级…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千亿 位 百亿 位 十亿 位 亿 位 千万 位 百万 位 十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弄清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如:百万和万之间的进率是(100),十亿和千万之间的进率是(100)。 题目举例:(100)个千万是十亿。一亿是100个(一百万)。 二)、数的读法和写法: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知识点: 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课本上只有“万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每级最多读两个0。中间不管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课本上只有“万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4、读写法练习 (1)读数:230在万级上与在个级上有什么不同?(万级上表示多少个万,个级上表示多少个一)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角的量教案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角的量教案沪教版 教学目标: 1.建立角的概念,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符号表示法及读法; 2.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使用量角器正确地度量角的度数;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 学的乐趣与严谨,激发热爱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量角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学具: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认识角 1.复习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射线,请同学们确定一个点,以这个点为端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 学生操作后,选学生有代表性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 教师:有什么发现?这些图形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这些图形是角。 2.认识角 教师: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就是角的边。(多媒体展示) 教师:我们可以用“∠”来表示角。(板书:∠) 教师:如果给这个角编上序号1,就可以用“∠1”来表示这个角,读作“角一”。大家一起叫叫这个角的名字。 学生读“角一”。 教师:大家认识了“角一”,你又能叫出这个角的名字吗? 学生:它叫“角二”。 教师:“角一”和“角二”谁大? 教师:这些角哪些角大,哪些角小呢?我们除了可以观察和重叠比较外,还可以通过角的度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教学角的度量 1.认识量角器 师:那么怎样量角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量角的方法。(板书:角的度量) 师: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数学工具就是量角器,课件展示量角器。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角器,仔细看一看,能说一说你从量角器上看到些什么吗? 生1:量角器有很多刻度,像个半圆形。 生2:有内外两圈刻度。 师:有两圈刻度是为了我们量角的方便,知道这些刻度把这个半圆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吗? 生:180份。 师:对,我们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课件出示1°,让学生认识1°,同时显示外圈数字)。 课件出示量角器中心的位置,让学生观察。 师:刚才大家都说有两圈刻度,请同学们接着观察你们的量角器,内圈刻度是哪边开始的? 生:从右边开始的。(显示内圈刻度和数字) 师:现在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标准的量角器,同学们能找到有0°的刻度线吗?有几条? 生:2条。 师:这样的量角器就方便同学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测量角的度数。(分别闪烁)课件展示外刻度和内刻度进行区别。 师:现在请同学们找到90度的刻度线在哪里?(抽生上展示台演示) 2.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师:这条标有0°的刻度线叫做0°刻度线。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刻度线,量角时,要把这条刻度线重合在角的一条边上,并且让量角器的这个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这叫做“两重合”。 师边讲边演示,要求学生也像这样做一做。 师:当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后,我们可以看一看角的另一边是多少度,这个角就是多少度。 抽生试一试,;量出角的度数。

小学英语沪教版五年级上册Unit 1 My future 教案

小学英语沪教版五年级上册 Module 1 Getting to know each other Unit 1 My future What is always in front of you ,yet you can never see it? Your future.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TASKS TASK1 I can read and talk about the jobs by listening and practising 我能通过听音、原声模仿、小组练读等方式正确听、说、认读、理解单词和词组TASK2 I can use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 want to be a ... I want to ...” to talk about my future. 我能通过多种方式(图片、实物、肢体语言等),根据“My future”话题,在实际生活情景中进行交际 words and phrase a doctor a taxi driver a pilot help people drive a taxi fly a plane a cook an English teacher cook food teach English TASK1 1.Pair work 对学 对学伙伴交换课本听对方读单词,圈出错误的地方,帮助对方改正不对的发音。(1’) 2.Group work 群学 .组长先读一遍单词;.组员分别给组长读一遍单词;.组长选出读的最好的一名组员进行全班领读(3’) words and phrase a doctor a taxi driver a pilot help people drive a taxi fly a plane a cook an English teacher cook food teach English quiz 测一测 (1’) teacher 1. I like children . I want to be a ____________. cook 2. I am a ____________. I can cook nice food. pilot 3. I want to be a _________. I want to fly a plane. taxi driver 4. I am a ___________. I can drive a taxi. d octor 5. I want to be a ________. I want to help people. TASK2 Self-study 自学 自己朗读P2课文,然后回答P3四个问题:(2’)1. What does Kitty want to be? She wants to be a doctor.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古诗及翻译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文背诵 1、第一单元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的时候心情不好,我赶着马车登上了乐游原。快要落山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已经接近黄昏了。(诗人对夕阳发出的感慨。“夕阳”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既有年华易逝,美人迟暮的伤感,又有国事日非的忧虑。语浅意深,道出了人生的哲理。) ; 《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锦城(成都)的管弦乐器每日热闹、错杂而又和谐地弹奏着,那悠扬动听的乐曲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白云间。这种曲子只应该在天上才有,人间能听到几回呢 2、第二单元 《暮江吟》 】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一道余晖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般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这首诗是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该诗侧面反映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秋夜里的银白色的烛光冷清照映画屏,宫女手拿轻罗小扇扑打着飞萤。皇宫的石阶上夜色像水一样冰凉,可是宫女还静坐着仰望天上的牵牛织女星。(这首诗描写的是皇宫高墙

内宫女们孤独无聊的宫廷生活以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全诗描写传神,感情含蓄,耐人寻味。) 3、第三单元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千仞华山高耸上云天。陷入敌手的百姓流干了眼泪,盼望军官收复失地又过了一年。(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已沦落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诗人被罢斥回乡,在乡间向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人民,希望朝廷早日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盖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4、第四单元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在这个寂静无人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地上。静静的夜晚,使这山林更加空寂、安静。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里睡觉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色不时地在空旷的山涧中回荡。 、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才练的姑娘身穿着和荷叶一样的丝绸裙子,鲜艳的荷花正迎着姑娘的脸庞盛开着。采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角的度量》教案三篇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 案三篇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知角的计量单位——“度”,认识量角器,并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知道角的大小是由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摆”,“量”,“画”,加深对角的大小的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方式: 观察、比较、练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评价方式: 1.通过自评、集体评议及课堂展示评价等表现性评价手段,检测目标一、二的达成情况。 2.通过基本评价题目和课中学生的回答和做题情况,检测学生对“角的度量”的掌握情况,从而检测目标三的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 量角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景引新,以情激趣 1、学生进行画角活动,教师任意的选两个角进行比较,提出问题:角1和角2比,哪个大?大多少?有谁知道? 2、揭示课题: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但光用眼睛我们是看不出来大多少,这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 建立1度角的表象和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过渡语:我们在以前学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是需要有统一的长度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需要测量角的大小,同样也要有自己的计量单位和相应的测量工具。 2、建立1度角表象 课件演示:将一个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角,将1度角用蓝色显示并出来,让学生感知他有多大,再看看自己量角器上的1度角。 3、出示量角器:学生观察,看看量角器上都有些什么? 学生发言时教师抓关键词:中心点、0刻度线、内圈读数、外圈读数、90°刻度线。(课件演示) 三、尝试用量角器读角,为量角做铺垫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现在我任意地出示角,你能利用量角器读出这个角的度数

【优质】小学英语沪教版四年级下册Unit 1 Touch and feel优质公开课教案1

Unit 1 Touch and feel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Learners identify objects by touch. 2.Learners categorize objects by feeling to complete a table. 3.Learners play a game to guess what an object is by feeling and categorizing it. 4.Learners should conclude that we feel with our hands. 二、教学重点 1.Identifying objects by touch. 2.Asking questions about and describing the way things feel. 3.Identifying letters of the alphabet shapes. 4.Responding to simple instructions. 5.Saying the sound ‘e’ in its open syllable form. 三、教学过程 Revision 1.Put on the masks then play the game. 2.What can you do? Introduce. 3.Show the pictures. What’s this/that? Is this/that…? What do you see?

I see… Pre-task pr eparation 1.Touch the sweets one by one then teach?hard?. 2.What is soft? Please tell me. 3.Touch the desk then teach. 4.The same way to teach ?rough, smooth?. 5.Make a new rhyme. While-task procedure 1.Words: soft, hard, rough, smooth 2.Play the cassette again. Students repeat. 3.Invite individual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desk. Give them a thing to touch and feel. Students have to close their eyes when they play the game. Say: Touch it. How does it feel? to elicit: It's ... Ask: What is it? to elicit: It's at an ... Divide students into pairs. Ask them to choose three things for their partner to touch and feel. Students use the dialogue when they play the game. Ask students to write down their three things and how they feel on a sheet of paper as riddl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