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机组控制方案说明

合集下载

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

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

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是指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高效的燃煤锅炉系统,实现对超临界机组的启停控制。

本文将从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等方面对这一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系统结构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主要由自动控制系统、燃煤锅炉系统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包括集散控制系统、信号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整个机组的运行状态;燃煤锅炉系统包括煤粉输送系统、燃烧系统、水循环系统等,用于提供燃料和热能支持;执行机构包括阀门、泵等,用于执行控制系统下达的指令。

二、工作原理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在工作时,首先通过信号采集系统获取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包括燃煤锅炉系统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以及发电机的转速、电压、功率等参数。

然后将这些参数通过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形成机组的运行状态数据,再通过集散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决策,最终下达相应的控制指令给执行机构,以实现对机组的启停控制。

三、控制方法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控制方法,包括模糊控制、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模糊控制能够处理系统参数模糊、不确定性等问题,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PID控制能够根据机组运行状态的实时变化进行调整,使得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模型预测控制则能够通过对机组运行状态的预测,提前对控制量进行调整,以实现对机组的精准控制。

四、应用场景660MW超临界机组APS自启停控制系统在现代发电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大型发电厂中更加常见。

利用这一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机组的人工干预,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节约人力成本,提升发电效率。

超超临界1000MW机组控制方案浅谈

超超临界1000MW机组控制方案浅谈
Vo . 4 № 1 13 Fe . O 0 b 2 1
湖 北 电 力
箜0 鲞 塑 2 0 箜月 年2 1
超 超 临界 10 0MW 机 组 控 制 方案 浅 谈 0
彭 昕
( 南 电力 设 计 院 , 北 武 汉 中 湖 4 0 7) 3 0 1
[ 摘
要 ] 文章 简要说 明 了超超 临界 百 万机 组 的发展 历 程 , 据超 超 临界 10 0Mw 机 组技 术特 根 0
Di c s i n n Co r lS h m e f r 1 0 W s u so s o nt o c e o 00 M Ulr u r c ii a e s r t a S pe - r tc lPr s u e Uni t
PEN G n Xi
[ e od ] ut u e—r i l 0 K yw rs l a s p rci c ;10 0 Mw rsu eu i;cn r l ewok t r u h u h h l r ta pes r nt o to t r h o g o tt ew oe n
p a ;c t o q pm e l nt on r le ui nt
1 国 内外 超 超 临 界 机 组 发展 概 况
超超 临界 技术是 国际上成 熟 、 先进 的发 电技术 , 在机 组 的可靠性 、 可用 率 、 机动 性 、 热 机组 寿命 等 方 面 已经可 以和亚 临 界 机 组媲 美 , 有 了较 多 的商 业 并 运行 经验 。 目前 , 国际 上 超 超 临 界机 组 的参 数 能 够
行 考验 及对 材料 、 制 系统 、 行 方式 的工业 性试 验 控 运 后 , 19 于 9 8年 投 运 了参数 更 高 的超 超 临界 机组 , 容

超临界机组启动工况控制模式

超临界机组启动工况控制模式

的观 点 , 可以划 分为 三个 阶段 , 对应 可精 简得 出三 种 控制 模式 , 图 1所 示 。 以下 分 阶段 给 出控 制 阶段 如 的起 点 、 点特 征 , 主 要控制 内容 。 终 及
汽 枉翻 机 } 聚播 套舄端 盘 车, } I l 孝 系统建奇 昔 A C_ S C T 嫒 G
Absr c : e e ta t n a d u t a t Th xr c i n s mma' f te c n r l mo e a n i o tnt i n f a e f r o e ai n o l o h o to d h s a mp ra sg i c nc o p r t y i o g d n e.AP f u is a d smu a o r i i g h i p r s mmai e h o to d r sa t—u uia c S o n t n i l t n tan n .T s pa e u i rz d t e c n l mo e f t r r o p c n iin o u r rtc lu is T e sa t—u o di o s i d d i t r e c nr lmo e . d t e f a o d t fs pec iia n t . o h tr p c n t n Wa d f e n o t e o to d s An e — i i h h t e fsa tn o n n e t a in, i o to o t n fe c o to d r ic s e ur so tri g p i ta d d s n to ma n c nr lc n e to a h c n lmo e we e d s u s d. i r Ke y wor ds:u r rtc lun t sa t—u c n r lmo e s pec iia i s; tr p; o to d

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安全控制技术范文

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安全控制技术范文

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安全控制技术范文摘要: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是我国电力工业的主力机组之一,其稳定运行和安全控制对于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安全控制技术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安全控制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案例。

通过对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能够提高其运行效率,减少事故风险,促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安全控制;技术;应用案例一、引言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是指蒸汽参数超过临界点的大型火电机组。

其优点在于高效节能、环保减排、运行稳定等。

然而,由于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参数高、控制复杂,其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一直是电力工程领域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安全控制技术,为保障其稳定运行和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二、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安全控制原理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安全控制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三高一低”,即高温、高压、高速和低振动。

具体来说,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安全控制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温度控制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温度控制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温度控制主要包括主蒸汽温度、再热温度和过热温度等。

其中,主蒸汽温度是控制火电机组出力和效率的关键参数,再热温度是控制机组热力性能和电站耗热的关键参数,过热温度是控制机组蒸汽质量和减小机组热损失的关键参数。

2.2 压力控制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压力控制是确保其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压力控制主要包括主蒸汽压力、再热压力和过热压力等。

其中,主蒸汽压力是控制火电机组出力和效率的关键参数,再热压力是控制机组热力性能和电站耗热的关键参数,过热压力是控制机组蒸汽质量和减小机组热损失的关键参数。

2.3 速度控制超临界大型火电机组的速度控制是保证其运行平稳和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速度控制主要包括主汽机转速和再热器剪切速度等。

其中,主汽机转速是控制火电机组出力和效率的关键参数,再热器剪切速度是控制机组热力性能和电站耗热的关键参数。

1000mw等级超超临界机组运行导则

1000mw等级超超临界机组运行导则

1000mW等级超超临界机组运行导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1000mW等级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导则,以确保机组运行安全、高效稳定。

本导则适用于超超临界机组的设备运行和操作管理人员,旨在提供指导和规范机组的操作和管理。

2. 超超临界机组的特点和工作原理超超临界机组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发电机组,采用超超临界工质进行蒸汽循环,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低的排放。

其工作原理如下:1.超超临界机组以高温高压下的水作为工质,在超过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力下形成超超临界状态,蒸汽的浓度和温度均达到很高的水平。

2.超超临界机组在蒸汽循环中加入再热和再生装置,能够充分利用蒸汽的热能,提高发电效率。

3.超超临界机组采用先进的控制和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运行参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3. 机组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在机组正式运行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3.1 设备检查和调试•对机组的各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无故障。

•检查并清理燃烧系统,确保燃料供应正常,并调试燃烧过程。

3.2 系统测试和调整•进行机组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测试,包括水循环系统、蒸汽循环系统、控制系统等。

•对机组的安全保护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能够及时响应异常情况。

3.3 运行参数设定和调整•设定机组的运行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确保与设计要求相匹配。

•根据实际情况,对运行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机组的高效稳定运行。

4. 机组运行中的操作管理4.1 运行监测和参数调整•对机组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关注机组的热力参数,如压力变化、温度偏移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2 事故处理和应急措施•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如发生事故或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和机组的正常运行。

•完成事故记录和事故分析,及时消除故障和做好相应的故障排查工作。

4.3 机组检修和维护•定期对机组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保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

350mw超临界机组运行规程

350mw超临界机组运行规程

350MW超临界机组运行规程一、概述350MW超临界发电机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发电机组,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排放等特点。

为了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本运行规程。

二、启动前检查1、检查机组各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包括汽轮机、发电机、锅炉、水泵、风机等。

2、检查机组各仪表、控制装置是否正常工作。

3、检查机组各阀门是否处于正确位置。

4、检查机组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5、检查机组冷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三、启动过程1、启动汽轮机:- 打开汽轮机主蒸汽阀。

- 启动汽轮机循环泵。

- 启动汽轮机给水泵。

- 启动汽轮机油泵。

- 启动汽轮机转子。

2、启动发电机:- 打开发电机励磁开关。

- 启动发电机转子。

- 合闸发电机与电网。

3、启动锅炉:- 点火燃烧器。

- 启动锅炉循环泵。

- 启动锅炉给水泵。

- 启动锅炉风机。

四、运行过程1、汽轮机运行参数控制:- 蒸汽压力:保持汽轮机主蒸汽压力在规定的范围内。

- 蒸汽温度:保持汽轮机主蒸汽温度在规定的范围内。

- 给水流量:保持汽轮机给水流量在规定的范围内。

- 转速:保持汽轮机转速在规定的范围内。

2、发电机运行参数控制:- 电压:保持发电机端电压在规定的范围内。

- 电流:保持发电机电流在规定的范围内。

- 功率:保持发电机输出功率在规定的范围内。

- 频率:保持发电机输出频率与电网频率一致。

3、锅炉运行参数控制:- 蒸汽压力:保持锅炉蒸汽压力在规定的范围内。

- 蒸汽温度:保持锅炉蒸汽温度在规定的范围内。

- 给水流量:保持锅炉给水流量在规定的范围内。

- 燃烧器负荷:保持燃烧器负荷在规定的范围内。

五、停机过程1、停机前准备:- 降低锅炉负荷。

- 降低汽轮机负荷。

- 断开发电机与电网。

- 停止汽轮机转子。

- 停止发电机转子。

- 关闭汽轮机主蒸汽阀。

- 关闭汽轮机循环泵。

- 关闭汽轮机给水泵。

- 关闭汽轮机油泵。

2、停机过程:- 关闭锅炉燃烧器。

- 关闭锅炉循环泵。

- 关闭锅炉给水泵。

(完整版)上汽600MW超临界汽轮机DEH说明书

(完整版)上汽600MW超临界汽轮机DEH说明书

600MW超临界机组DEH系统说明书1汽轮机概述超临界600/660MW中间再热凝汽式汽轮机主要技术规范注意:上表中的数据为一般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项目的热平衡图为准。

由于锅炉采用直流炉,再热器布置在炉膛较高温区,不允许干烧,必须保证最低冷却流量。

这就要求在锅炉启动时,必须打开高低压旁路,蒸汽通过高旁进入再热器,再经过低旁进入凝汽器。

而引进型汽轮机中压缸在冷态启动时不参与控制,仅全开全关,所以在汽轮机冷态启动时,要求高低旁路关闭,再热调节阀全开,主蒸汽进入汽轮机高压缸做功,经高排逆止门进入再热器,经再热后送入中低压缸,再进入凝汽器。

由于汽轮机在启动阶段流量较小,在3000 r/min 时只有3-5%的流量,远远不能满足锅炉再热器最低的冷却流量。

因此,在汽轮机启动时,再热调节阀必须参加控制,以便开启高低压旁路,以满足锅炉的要求。

所以600MW 超临界汽轮机一般要求采用高中压联合启动(即bypass on)的启动方式。

2高中压联合启动高中压缸联合启动,即由高压调节汽阀及再热调节阀分别控制高压缸及中压缸的蒸汽流量,从而控制机组的转速。

高中压联合启动的要点在于高压缸及中低压缸的流量分配。

启动过程如下:2.1 盘车(启动前的要求)2.1.1主蒸汽和再热蒸汽要有56℃以上的过热度。

2.1.2 高压内缸下半第一级金属温度和中压缸第一级持环下半金属温度,大于204 ℃时,汽轮机采用热态启动模式,小于204℃时,汽轮机采用冷态启动模式,启动参数见图“主汽门前启动蒸汽参数”,及“热态起启动的建议”中规定。

冷再热蒸汽压力最高不得超过0.828MPa(a)。

高中压转子金属温度大于204℃,则汽机的启动采用热态启动方式,主蒸汽汽温和热再热汽温至少有56℃的过热度,并且分别比高压缸蒸汽室金属温度、中压缸进口持环金属温度高56℃以上,主蒸汽压力为对应主蒸汽进口温度下的压力。

第一级蒸汽温度与高压转子金属温度之差应控制在 56℃之内,热再热汽温与中压缸第一级持环金属温差也应控制在这同样的水平范围。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控制介绍

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控制介绍

目录目录一、国际上超临界机组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二、国内500MW及以上超临界直流炉机组投运情况三、超临界直流炉的控制特点四、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启动过程五、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的控制方案一、国际上超临界机组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我国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火力发电占总发电量的75%全国平均煤耗为394g/(kWh),较发达国家高60~80g,年均多耗煤6000万吨,不仅浪费能源,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烟尘,SOx,NOx,CO2的排放量大大增加火电机组随着蒸汽参数的提高,效率相应地提高¾亚临界机组(17MPa,538/538℃),净效率约为37~38%,煤耗330~340g¾超临界机组(24MPa,538/538℃),净效率约为40~41%,煤耗310~320g¾超超临界机组(30MPa,566/566℃),净效率约为44~45%,煤耗290~300g(外三第一台机组2008.3.26投产,运行煤耗270g)由于效率提高,污染物排量也相应减少,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一、国际上超临界机组的现状及发展方向1957年美国投运第一台超临界试验机组,截止1986年共166 台超临界机组投运,其中800MW以上的有107台,包括9台1300MW。

1963年原苏联投运第一台超临界300MW机组,截止1985年共187台超临界机组投运,包括500MW,800MW,1200MW。

1967年日本从美国引进第一台超临界600MW机组,截止1984年共73台超临界机组投运,其中31台600MW, 9台700MW,5台1000MW,在新增机组中超临界占80%。

一、国际上超临界机组的现状及发展方向¾目前超临界机组的发展方向90年代,日本投运的超临界机组蒸汽温度逐步由538/566℃提高到538/593℃,566/593℃及600/600℃,蒸汽压力保持在24~25MPa,容量以1000MW为多,参数为31MPa,566/566℃的两台700MW燃气机组于1989年和1990年在川越电厂投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临界机组控制方案说明1.超临界机组模拟量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超临界机组相对于亚临界汽包炉机组,有两点最重要的差别:一是参数提高,由亚临界提高至超临界;二是由汽包炉变为直流炉。

正是由于这种差别,使得超临界机组对其控制系统在功能上带来许多特殊要求。

也正是由于超临界机组与亚临界汽包炉机组这两个控制对象在本质上的差异,导致各自相对应的控制系统在控制策略上的考虑也存在差别。

这种差别在模拟量控制系统中表现较为突出。

此处谨将其重点部分做一概述。

1.1 超临界锅炉的控制特点(1)超临界锅炉的给水控制、燃烧控制和汽温控制不象汽包锅炉那样相对独立,而是密切关联。

(2)当负荷要求改变时,应使给水量和燃烧率(包括燃料、送风、引风)同时协调变化,以适应负荷的需要,而又应使汽温基本上维持不变;当负荷要求不变时,应保持给水量和燃烧率相对稳定,以稳定负荷和汽温。

(3)湿态工况下的给水控制——分离器水位控制,疏水。

(4)干态工况下的给水控制-用中间点焓对燃水比进行修正,同时对过热汽温进行粗调。

(5)汽温控制采用类似汽包锅炉结构,但应为燃水比+喷水的控制原理,给水对汽温的影响大;给水流量和燃烧率保持不变,汽温就基本上保持不变。

1.2 超临界锅炉的控制重点超临界机组由于水变成过热蒸汽是一次完成的,锅炉的蒸发量不仅决定于燃料量,同时也决定于给水流量。

因此,超临界机组的负荷控制是与给水控制和燃料量控制密切相关的;而维持燃水比又是保证过热汽温的基本手段;。

因此保持燃/水比是超临界机组的控制重点。

本公司采用以下措施来保持燃/水比:(1)微过热蒸汽焓值修正对于超临界直流炉,给水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燃/水比,同时实现过热汽温的粗调,用微过热蒸汽焓(或中间点温度)对燃/水比进行修正,控制给水流量可以有效对过热汽温进行粗调。

(2) 中间点温度本工程采用过热器入口温度(即中间点温度)对微过热蒸汽焓定值进行修正。

当中间点温度过高,微过热蒸汽焓定值立即切到最低焓,快速修改燃/水比、增加给水量。

当中间点温度低与过热度,表明分离器处于湿态运行,此时焓值修整切为手动。

(3) 燃水指令的交叉限制回路本工程给水最小流量限制;燃/水交叉限制,主要目的是在各种工况下防止燃料与给水比的失调。

燃料指令由锅炉指令加变负荷超调量前馈,经给水指令增、减闭锁限制(中间点温度正常范围内);给水指令经燃料指令增、减闭锁限制(中间点温度正常范围内)。

(4) 喷/水比(过热器喷水与总给水流量比)在超临界机组如果喷/水比过大(或过小),即流过水冷壁的给水量过小(或过大),用喷/水比修正微过热蒸汽焓定值(即修正燃/水比),改变给水流量,使过热减温喷水处于良好的控制范围内。

(5)高加解列超调前馈高加解列,给水温度偏低,通过超调前馈快速减少给水量(超调量与负荷成比例关系),以确保燃/水比调整使过热汽温在正常范围内。

注:高加解列超调量只受最小流量限制,不受其他条件影响。

1.3 超临界锅炉的给水控制超临界锅炉给水控制要完成了多重控制任务:控制燃/水比、实现过热汽温的粗调、满足负荷的响应。

1)给水指令组成给水指令由燃料指令经f(x)对应的总给水量减去过热器喷水量、通过燃/水比修正,加变负荷超调量前馈,经燃料指令增、减闭锁限制(中间点温度正常范围内),加高加解列前馈。

具体分析如下:(1)给水指令的前馈给水指令的前馈包括:静态前馈和动态前馈二部分组成。

①静态前馈这是给水指令的主导部分,由燃料指令折算出锅炉需要的给水总量,扣除减温水量后,作为直流炉的给水指令,通过这部分的静态前馈,基本保证了燃/水之比。

由于燃料、给水对过热汽温反应存在时差,因此给水指令要经惯性环节延迟。

②变负荷超调量动态前馈变负荷超过8MW时对燃料、给水指令超调前馈,主要是为了提高机组的负荷响应速度。

③高加解列超调前馈高加解列,给水温度偏低,通过超调前馈快速减少给水量(超调量与负荷成比例关系),以确保燃/水比调整使过热汽温在正常范围内。

(2)给水指令的反馈修正静态前馈部分基本上确定了燃料与给水流量之间的关系,在实际运行中,这一关系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修正,使过热器进口的焓维持在定值附近。

反馈修正的思路为:当过热器进口的焓大于设定值时,适当逐步加大给水指令;反之,则减少给水指令。

焓定值的确定可分为二种情况,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焓定值的确定;另一种是当过热器进口超温时的焓定值计算。

①正常情况下过热器进口焓定值的计算在正常情况下,过热器进口焓定值由二部分组成:一是基准的焓设定值;二是由实际运行情况确定的定值修改量。

a.基准的焓设定值基准的焓设定值是分离器出口压力的函数,f(x) 代表了不同负荷对过热器进口蒸汽保证一定的过热度的控制要求。

b. 焓设定值的修正焓控设定值修正是指根据过热器进口温度或减温水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修正焓控设定值。

当过热器进口温度大于定值3℃(初设),经过焓设定积分器将焓设定值适当减少,相应增加给水流量指令;反之相反。

用喷/水比(过热器喷水量/总给水量比值)对焓控定值进行修正,其因是直流锅炉的给水流量控制与减温水总量的控制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比如当过热喷水量增加,就说明前面的水冷壁的给水流量偏小,即可以通过减小焓控定值,增加给水流量而使过热喷水恢复到原来的值。

注:焓定值修正范围:中间点温度过热度在超过热、欠过热范围内,即焓控设定值必须保证在Hmax和Hmin之间。

②当过热器进口(分离器出口)超温时的焓定值计算给水控制系统还必须实现防止水冷壁管出口温度的越限,当过热器进口温度偏差大于3℃时,按上节方法减小焓设定值;当过热器进口温度大于限值(超过热)时,控制回路将焓设定值迅速切至最低限Hmin,从而快速增加给水流量,防止水冷壁出口温度进一步上升;当水冷壁出口温度超过其对应负荷下的温度保护定值,则发生MFT,这是直流锅炉为防止水冷壁管超温而设置的一个重要保护。

2)湿态运行方式(1)当过热器进口温度低于欠热度(分离器出口压力函数),即为湿态方式。

(2)湿态方式燃/水比切手动,用上述给水指令与给水流量的偏差的PI调节控制给水旁路调门或电动给水泵。

(3)锅炉处于非直流运行方式,焓控制器处于跟踪状态,给水控制保持32% BMCR流量指令,由于分离器处于湿态运行, 分离器中的水位由分离器至除氧器以及分离器至扩容器的组合控制阀进行调节,给水系统处于循环工作方式;在机组燃烧率大于32%BMCR后,锅炉逐步进入直流运行状态,焓控制器开始工作。

3)干态运行方式用给水指令与给水流量的偏差的PI调节控制用电泵或汽泵转速,即控制给水量。

干态方式用过热器入口焓对燃/水比进行修正。

4)RB给水指令RB时经燃料指令折算的给水指令缩短延迟时间,60秒后用过热器入口焓对燃/水比进行修正(在RB过程,喷/水比不参与),确保过热汽温在可控范围内。

1.4 改善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调节品质为了提高机组负荷响应的能力,主要方法为:①采用机组指令并行前馈到机、炉主控,即要充分利用机组的蓄热,也要提速燃烧指令;②加快锅炉侧的快速响应尤其是给水的快速响应,对给水和给煤应有合理的、经智能化处理的超调量,加快整个机组的动态响应速度。

1.4.1变负荷时,燃水指令的超调①当增负荷幅度8MW,同时实际负荷变化率大于0.3MW/min(这是二次确认,即按下《GO》;AGC投入无须操作员二次确认。

),启动增负荷超调指令。

②超调持续时间的判断逻辑当增负荷幅度差值<3MW、机组实际负荷指令与实发功率偏差小于2MW,上述任一条件成立,增负荷超调结束。

③超调量超调量与变负荷速率、实际负荷指令有关。

变负荷速率越快,超调的量也越大;负荷指令越高,超调的量也越大。

④当遇到加负荷后随即又减负荷的工况,则加负荷超调立刻结束,同时触发减负荷超调。

反之亦然。

注:减负荷超调类同。

1.4.2增加一次风量的前馈一次风压设定值是机组指令的正比函数,通过改变一次风压来提高锅炉变负荷速率;利用锅炉主控指令的前馈信号同时改变一次风量,充分利用磨煤机内的蓄粉来快速响应负荷需要。

2.本公司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策略协调控制系统设计原则是将汽机、锅炉作为整体考虑。

在综合控制策略基础上,通过预测提前量来提高机组负荷响应能力、抑制动态偏差;与各种非线性、方向闭锁等控制机理的有机结合,协调处理燃料与给水匹配,使过热蒸汽温基本稳定,协调控制机组功率与机前压力,协调处理负荷要求与实际能力的平衡。

在保证机组具备快速负荷响应能力的同时,维持机组主要运行参数的稳定。

图一超临界机组负荷控制中心2.1 机组指令处理回路机组指令处理回路是机组控制的前置部分,它接受操作员指令、AGC指令、一次调频指令和机组运行状态信号。

根据机组运行状态和调节任务,对负荷指令进行处理使之与运行状态和负荷能力相适应。

2.1.1 AGC指令AGC指令由省调远方给定,4~20mA对应300MW~600MW。

当机组发生RUNUP/RUNDOWN、RUNBACK、FCB,退出AGC控制。

2.1.2一次调频指令一次调频指令为频率对应功率关系,频率调节死区范围为±0.033HZ(3000±2r/min),频率调节范围确定为50±0.2 HZ,即49.8~50.2 HZ(对应于汽轮机转速控制范围为3000±12r/min),对应±40MW。

当负荷达到上限600MW或下限320MW对一次调频信号进行方向闭锁,当机组发生RUNUP/RUNDOWN、RUNBACK、FCB 时退出一次调频控制。

2.1.3机组指令的实际能力识别限幅功能机组指令的实际能力识别限幅是根据机组运行参数的偏差、辅机运行状况,识别机组的实时能力,使机组在其辅机或子控制回路局部故障或受限制情况下的机组实际负荷指令与机组稳态、动态调节能力相符合。

保持机组/电网,锅炉/汽机和机组各子控制回路间需要/可能的协调,及输入/输出的能量平衡。

机组指令的实际能力识别限幅功能,反映了协调控制系统一种重要设计思想——控制系统自适应能力:1)正常工况——“按需要控制”,实际负荷指令等于目标指令;2)异常工况——“按可能控制”,目标指令跟踪实际负荷指令。

机组指令的实时能力识别限幅功能主要有:1)方向性闭锁2)迫升/迫降(Run Up/Run Down)3)辅机故障快速减负荷(Runback)4)带厂用电运行(FCB)所有机组实时能力识别限幅功能,均设计有超驰优先级秩序,并具备明了的CRT显示。

2.1.3.1方向闭锁功能方向闭锁技术作为CCS的安全保护,具有下例功能:1)防止参数偏差继续扩大的可能;2)防止锅炉各子控制回路间及锅炉、汽机间的配合失调有继续扩大的可能。

2.1.3.1.1机组指令增闭锁1)DEH指令闭锁增;2)机控指令达上限;3)锅炉指令增闭锁;4)给水控制增闭锁;5)PT<PS;6)引风控制增闭锁;7)送风控制增闭锁;8)一次风控制增闭锁;9)RUNBAC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