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

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
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

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

【摘要】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头脑中与某一品牌相关联的属性集合和相关联想,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主观反映。作者在介绍有关国内外从消费行为学的角度进行品牌形象研究的基础上,就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品牌形象品牌消费者行为学

1 前言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头脑中与某个品牌相联系的属性集合和相关联想,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主观反映[1]。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品牌认知的结果。他们将接受到的关于品牌的产品、服务、传播方式等信息进行解码,抽取意义,然后组织成品牌的印象,即是品牌形象[2]。

与品牌形象概念相关的概念还有“品牌认同(brand identity)”和“品牌资产(brand equity)”。前者是指企业有意识地赋予品牌的特征,包括关于品牌的内涵、名称、标志以及相关的公关和广告。后者是指由于企业或者产品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使消费者愿意为该品牌付出的价格,从而使品牌具有的价值。买方市场的到来,使得消费者对于评价品牌的优劣具有绝对的发言权。因而品牌形象是通过品牌识别形成品牌资产的中介变量。营销学权威Fillip Kottler 指出:“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竞争者”[3,4]。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就是一个品牌的世界。对消费者而言,品牌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以区别商品,它还是一种象征,超出了文字本身的意义。对生产者来说,品牌也不仅仅是使自己的产品有别于其他商品,更是在技术和功能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消费者的知晓、喜爱甚至尊重,即是品牌形象。由此,研究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 品牌形象的理论研究

2.1 独特销售点说(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or Point)

里沃斯(R.Reeves)的这一主张主要用于广告策划中。理论的前提是:视消费者为理性思维者,认为消费者倾向于只记住品牌的一个东西——强有力的主张或概念[5,6]。在消费者心目中,一旦将这种特有的主张或许诺同特定的品牌相联系,USP理论就会给该产品以持久受益的地位。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长时记忆的组织是有一定结构的。层次网络模型(Hierarchical Network Model)认为,语义记忆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有关概念按照逻辑的上下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7]。不可否认,对于某个品牌,消费者可能会记住其中主要的信息,而不能记住品牌的所有信息。所以,根据层次网络模型,作者认为:消费者可能在潜意识中将品牌信息归入几个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形成判断品牌整体形象的几个关键因素,即品牌形象要素体系。当然,这个推论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2.2 多重属性模型(Multiattribute Model)

在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中,最常用来解释和预测个体消费者品牌偏好的两个理论是“多重属性模型”和“品牌意象说”。多重属性模型有许多变式,如“信念—评价模型(belief-evaluation model)”、“信念—权重模型(belief-importance model)”、“决定属性模型(the determinant-attributes model)”等。这些模型都是来源于Fishbein 和Ajzen提出的“期望—价值模型(expectancy-value model)”[8]。这些模型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只包括与效用或功能相关的属性(utilitarian or performance-related attributes),而不包括象征性的、或者说表现价值观念的属性(symbolic or value-expressive attributes)。虽然从理论构建的角度,多重属性模型并没有排除表现价值观念的属性,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却没有包括这些属性。例如Shocker和

Srinivasan提出的基于客观产品属性的模型[9]:

这里:(1)

uij = 个体i对品牌j的偏好(j=1, 2, .., b)

fip = 属性p对个体i的部分价值(partworth)或者说属性不同水平的效用(utilities for different levels)

Ojp = 品牌j在第p个属性上的测量值

Q = 产品的属性数

因为方程(1)是以客观测量的属性水平来预测品牌偏好。我们可以预期如果两个品牌有大约相同的属性水平,消费者对它们将会有同等的偏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Allison和Uhl 曾经用实验证实了这一现象的普遍性[10]。他们请两组经常喝啤酒的被试品尝啤酒的味道,一组被试知道啤酒的品牌,另一组不知道品牌。结果发现,不知品牌的被试不能辨别出自己喜爱的品牌。这一实验说明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不能完全地用多属性模型来解释。因此,在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情感当中必然还有功能之外的成分。

2.3 品牌意象说(Brand Image)

品牌意象说的倡导者是著名广告人奥格威(D.Ogilvy)[6]。这里的“意象”与“品牌形象”中的“形象”所对应的英文都是“image”,但他们所指的意义是不同的。奥格威所说的“image”是指象征性的、表现价值观念的联想。他认为:同类产品的许多品牌,就其物理属性的差别而言,消费者是难以区别的。营销者应该通过赋予品牌不同的联想来达到这一目的。因为正是这些联想给了品牌不同的个性。当然,这些联想要符合目标市场的要求。

品牌意象说回答了多重属性模型所忽略的东西,指明了功能之外的成分:象征性的、表现价值观的联想。然而,品牌形象既然是关于品牌的主观反应,怎么可能不包含被反应体的特征,而只有反应者的联想呢?因此,品牌意象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无视品牌作为具体产品及其功能之标志的本质。

2.4 Biel的品牌形象理论

Biel认为品牌形象有三个次一级的形象:(a)生产者形象,即企业形象;(b)使用者形象;(c)产品/服务本身的形象[1]。但是这三者的重要性会因产品类别和具体品牌而不同。比如,万宝路虽然是国际著名的品牌,但很少有人将它和公司联系起来。Biel还认为,当今许多品牌在功能上的差异很小,但品牌形象这一“软”的方面,即品牌在情感上、意义上的差异却很显著。所以,Biel把关于品牌的联想分为“软的”和“硬的”两方面。硬的联想包括使用者的人口统计特征、产品和企业的技术和服务;软的方面包括使用者的个性和生活风格、产品对应的个性和生活风格以及企业的风格和领导阶层。

Biel的理论以及后来的许多品牌研究都提到了“软的”和“硬的”,或是“意义”与“功能”的区分。作者认为,品牌是建立在产品、技术、企业等客观现象的基础上的,因此消费者对它的反映必然包括对客观的反映。同时,品牌长期的广告、营销必然会在消费者头脑中留下对其理念主张的反映。虽然Biel指出了品牌形象的可能成分、品牌形象的来源,但他的理论还是一种概念性的模型,没有指明品牌形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

3 品牌形象的实证研究

3.1 兰德调查研究

这一调查是关于品牌形象力实证研究的有益尝试,所涉及的市场包括14个国家,横跨70个产品类别的2000多个国际和当地品牌。调查所使用的参数超越了以往只关注特定属性、个别领域的限制,而采用了操作化、简明的品牌力模型,从而使不同领域的产品可以相互比较。模型的指标之一是“品牌熟悉度”,用“心理份额”表征。指标之二是“积极的品牌关注”,用“尊重”表征。两个指标赋以相同的权重,将平均值作为品牌形象力的总体评价。调查得到了品牌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维度上的评价值,以及整体品牌力的具体排名。兰德调查表明了品

牌之间形象差异的客观存在性、品牌形象对品牌市场份额的预测力及其对于品牌管理的作用。

3.2 品牌力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DDB Needham公司的Jeri Moore主持的这项研究,采用调查的方法考察了欧共体5个国家(不列颠、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的13个产品类别中的93个品牌的品牌力[11]。他们所使用的维度为:“知名度(brand awareness)”、“品牌亲密度(brand affinity)”和“品牌认知(brand perceptions)”。其中对品牌认知进行了因素分析,抽取了3个因子:“品牌区别性(brand differentiation)”、“风险避免(risk aversion)”和“忠诚购买行为(loyal buying behavior)”。最后,品牌知名度、品牌亲密度和品牌认知三个指标的乘积作为总的品牌力的结果。Jeri Moore在研究中发现了文化因素在品牌塑造中的作用。

以上这两个品牌形象的调查,虽然也属于实证研究,但所采用的品牌形象结构依然是来自理论的归纳。另外,由于涉及多个产品类别,调查项目属于抽象层次,而没有包括具体的项目。

品牌形象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整体反映,其中必然包括对于某品牌的功能的反映。为了了解品牌形象中功能成分的特点,必须考察品牌形象的功能成分是如何形成的。Amna Kirmani和Valarie Zeithaml用“知觉到的质量(perceived quality)”来表示上面所说的功能成分,他们指出:在最具体的水平上,质量知觉的预测变量有内在属性(产品具体的、物理的特征)和外在属性(与产品相关,但不是物理的产品本身,如价格、广告和承诺)[12]。这些具体的线索经过消费者的加工,形成中等水平的知觉,比如风格、功能等,成为质量知觉的下位成分。从下到上,抽象水平愈来愈高,而可测量性愈来愈底。这种对于产品属性的抽象过程与营销研究中常用的means-end chains方法(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追溯其购买动机时采用)的理论假设相一致的[13]。作者认为这种说法符合人的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许多研究表明:质量知觉的具体属性很难在不同产品类别间取得一致性[14]。这与日常经验是相一致的:特定的、具体的内在属性由于产品满足人们需要的差异,彼此差异很大,消费者用以评价其质量属性的标准也就不同;相反,质量的抽象维度可以取得跨产品类别的一致性。比如,Garvin指出对于产品质量的知觉可以在8个维度上得到:功能(performance)、特色(feature)、可信性(reliability)、一致(conformance)、耐久(durability)、服务性(serviceability)、审美(aesthetics)和知觉到的质量(perceived quality)[14]。Brucks和Zeithaml扩展了前人的研究,发现了适用于一般耐用消费品的6个品牌形象的抽象维度:易于使用(ease to use)、功能性(functionality)、功能(performance)、耐久(durability)、服务性(serviceability)和声誉(prestige) 。1985年有人找到了7个服务性行业评价质量的5个维度:可信性(reliability)、反映性(responsiveness)、保证(assurance)、同情(empathy)和有形性(tangibles)[13]。总之,具体属性只能是针对个别产品类别的,若要取得跨产品类别的某种一致性,必须考察相对抽象的特征。

4 品牌形象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品牌研究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局限在某个产品领域的应用性研究,比如品牌定位、竞争者分析等;另一是对于品牌资产、品牌形象等问题的归纳与综述。而对品牌形象的内涵和结构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作者认为需要充实实证性研究,从而探讨品牌现象的一般规律,用以指导品牌塑造的实践。

4.1 品牌形象的系统结构不清楚

探索清楚品牌形象的系统结构是认识品牌形象并据以指导品牌管理的前提。按照Biel的定义,品牌意味着“功能+ 意义”。对于前者(功能及其下位成分),“质量知觉”研究得比较多。对于后者(意义及其下位成分),目前的研究还不足。

4.2 构成品牌形象系统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中的因素经过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功能,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这种整体功能的产生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表现为一种质变[15]。系统整体之所以产生新的功能,是因为系统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种协同作用。品牌形象作为一个系统,它的新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品牌可以对消费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令其产生消费者忠诚,为企业带来大量利润。因此,对于品牌形象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无疑就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原因首先是关于品牌形象的实证研究还很缺乏;其次是当前对于系统内部诸因素关系(主要是权重问题)的探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作者认为许多研究者把分析得来的因素解释量作为因素的权重在理论上是不合适的。而一种新的求权重的方法——协同分析法(conjoint analysis)比较可靠[16]。

4.3 不同产品类别的品牌形象的因素结构有其不同个性

我们知道,产品类别是决定品牌形象知觉的重要因素,所以有理由相信:不同产品类别的品牌形象的因素结构有其不同个性。对于品牌形象个性的揭示将有助于刻画行业和品牌的不同特点。同时,由于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不同产品类别的品牌形象必然有其共性的一面。而对于共性的揭示可以使我们获得某种统一的尺度来评价各个产品类别的品牌,并为品牌管理者作出更好的决策提供帮助。为了找到衡量品牌形象优劣的一致性标准,就有必要研究不同产品类别的品牌形象的共性规律。

4.4 跨产品类别的研究比较少

产品类别不同,所提供的功能有很大的差别,因而,涉及功能的研究内容应该是针对产品的。但对于较抽象的上位概念和品牌的意义成分应该具有跨产品类别的一致性,在研究中应该同时包含针对产品功能的内容和较为抽象的意义内容。

【参考文献】

[1] Biel A L. Converting image into equity, Brand Equity and Advertising, 1993

[2] Kapferer J N.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brand equity long term, Les Editions, 1994

[3] 菲利普·科特勒. 梅汝和等译. 市场营销管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 Fillip Kottler. Marketing Management.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1997. 77~78

[5] 马谋超. 广告心理学. 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

[6] 马谋超. 广告心理学:理论与应用.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7] 王安圣,王甦. 认知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8] Schiffman L G, Kanuk L L. Consumer behavior.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1996

[9] Park C S, Srinivasan V. A survey-based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understanding brand equity and its extendibi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4,5:271~288

[10] 饱户弘,铃木裕久等. 经济心理学:销售与广告心理学. 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

[11]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1988, 6

[12] Crask M, Richard J, Stout R G. Marketing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Prentice-Hall Inc, 1995. 386~387

[13] Pope N. Consumption values, sponsorship awareness, brand and product use. Journal of Product & Brand Management, 1998, 72(2): 64~79

[14] Sirgy M J, Johar J S, et al. Self-congruity versus functional congruity: predictors of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91, 19(4): 363~375

[15] 李国纲,李宝山. 管理系统工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16] Green P, Sirnivasan V. Conjoint analysis in marketing: new developments with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10:79~86

消费者行为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篇:导论 1.消费者行为定义: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使用、 处置产品、服务、体验和想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 2.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什么? ①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内在因素:知觉,学习与记忆,动机与价值观,态度,个性与自我观念。 ②影响消费者消费的外在因素:文化,亚文化等 ③消费者的决策过程 ④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趋势和问题---如网络时代的消费心理学等,在介绍上述内容的同 时,注意讨论中国社会中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结合一些具体实例,介绍消费者行为研究的 主要方法。 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 ①看p33的图2-2;②p34名义型决策分为:忠诚型购买决策和习惯型购买决策。 1.特定需要与购买行为-1(考大题) 成就的需要(自我为中心,整个大社会群体公认的) 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个体、高度重视个人成就,他们重视显示成功的产品和服务,因为这些消 费项目反映了他们的目标的实现。能够显示成功的产品在这些消费者中大有市场。。具有高 度成就动机的职业女性更可能选择他们觉得利落整洁的服装,而可能对强调女人味特质的服 饰不感兴趣。 2.★重点P148感官阈限 消费者行为学中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方法 假设证实主义解释主义现实的本质客观、实在、唯一社会构建的、复合的目标预测理解产生的知识不受时间限制,不依赖背景受时间限制,依赖背景 对因果关系的看法存在真实的因果复合的,同时发生的具有形成条件的事情研究关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互相独立研究者是研究现象的一部分,与被研究者互动 ①绝对阈限:能被感觉通道识别的最低限度的刺激称为感觉通道的接收阈限。是指特定感觉 渠道所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吹狗哨的声音太高,人耳听不到;路边广告太小,乘车路 过者看不到) ②差别阈限:指感觉系统觉察两种刺激之间的差别或者变化的能力。能够觉察到的两种刺激 之间的最小差别称为最小可觉察差别 例如Example:包装更新的变迁必须微妙到让人看不出,以此留住现有客户 P206消费者态度对购买行为的影响:①对消费者判断和评价产品品牌的影响;②影响消费 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③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P232--234态度的测量考小计算 P244个性与消费者行为(看书):①运用个性预测购买者行为(预测不到10%);②品牌 个性;③与采用创新产品相关的个性特征:④个性与决策。 P245笔记:网络技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①在线自我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②虚拟身份与现 实自我的关系 P252--253笔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要掌握心理描述法用途):定义目标市场、创造市场 新视角、为产品定位、更好的传播产品特征、发展整体策略、推广社会或政治观点。 P255--258看V ALS生活方式分类系统 重点看P258的图10--4表10--12(8种类别)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题

一、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特征和营销策略 (一)网络消费者的行为特征 网络用户是网络营销的主要个体消费者,他们的购买行为决定了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要做好网络市场营销工作,就必须对网络消费者的群体特征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网络消费需求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特点: 1、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在近代,由于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的发展,使消费者的个性被淹没于大量低成本、单一化的产品洪流之中。随着21世纪的到来,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计算机网络交织的世界,消费品市场变得越来越丰富,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范围全球化、产品的设计多样化,消费者开始制定自己的消费准则,整个市场营销又回到了个性化的基础之上。没有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一样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细小的消费市场,个性化消费成为消费的主流。2、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 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消费使网络消费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对于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因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网络消费者,即便在同一需求层次上,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为网络消费者来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国别、民族、信仰和生活习惯,因而会产生明显的需求差异性。所以,从事网络营销的厂商,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从产品的构思、设计、制造,到产品的包装、运输、销售,认真思考这些差异性,并针对不同消费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 3、消费的主动性增强 在社会化分工日益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下,消费者对消费的风险感随着选择的增多而上升。在许多大额或高档的消费中,消费者往往会主动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获取与商品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比较。或许这种分析、比较不是很充分和合理,但消费者能从中得到心理的平衡以减轻风险感或减少购买后产生的后悔感,增加对产品的信任程度和心理上的满足感。消费主动性的增强来源于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增加和人类需求心理稳定和平衡的欲望。 4、消费者与厂家、商家的互动意识增强 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由生产者、商业机构和消费者组成,其中商业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者不能直接了解市场,消费者也不能直接向生产者表达自己的消费需求。而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能直接参与到生产和流通中来,与生产者直接进行沟通,减少了市场的不确定性。5、追求方便的消费过程 在网上购物,除了能够完成实际的购物需求以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还能得到许多信息,并得到在各种传统商店没有的乐趣。今天,人们对现实消费过程出现了两种追求的趋势:一部分工作压力较大、紧张程度高的消费者以方便性购买为目标,他们追求的是时间和劳动成本的尽量节省;而另一部分消费者,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由支配时间增多,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寻找生活的乐趣。今后,这两种相反的消费心理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并存。 6、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理性化 网络营销系统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为消费者挑选商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消费者会利用在网上得到的信息对商品进行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对企事业单位的采购人员来说,可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计算程序,迅速比较进货价格、运输费用、优惠、折扣、时间效率等综合指标,最终选择有利的进货渠道和途径。 7、价格仍是影响消费心理的重要因素 从消费的角度来说,价格不是决定消费者购买的惟一因素,但却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肯定要考虑的因素。网上购物之所以具有生命力,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网上销售的商品价格普遍

消费者行为学行作业(简版)

消费者行为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生活中无论个人自愿与否,都会被他人使用、利用或剥削,用以在市场中获取商业利益的人,属于(B )。 A.消费者 B.被消费者 C.个人消费者 D.集团消费者 2.个体在内外条件刺激下,对某些事物希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被称为(B )。 A.需求 B.需要 C.动机 D.驱力 3.最近几年,绿色食品越来越为消费者所青睐,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对于绿色食品的追求属于(B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尊重需要 4.关于负需要的表述正确的是(B )。 A.目标市场顾客对某种产品从来不感兴趣或漠不关心; B.消费者对某类商品或与该商品相联系某一部分感到厌恶,甚至乐于支出一定的货币进行回避; C.目标市场顾客对某些产品或服务的需要出现了下降趋势; D.某种物品或者服务的目前需要水平和时间等于预期的需要水平和时间的一种需要状况。 5.根据动机理论中的驱力理论,决定行为方向的是(C)。 A.驱力 B.欲望 C.习惯 D.诱因 6.根据动机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商品所具备的必备条件是(A )。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诱因因素 D.目标价值 7.香烟在满足吸烟者的同时损害了吸烟者的身体健康,根据动机冲突理论对于吸烟者来讲,香烟的需要属于(A )。 A.趋避型 B.双趋型 C.双避型 D.避趋型 8.消费者以追随自己喜爱、崇拜的偶像为主要目标的购买动机是(D )。 A.从众型购买动机 B.追求审美的购买动机 C.追求偏好的购买动机 D.模仿型购买动机 9.黏液质的消费者在购物时,表现为(C )。 A.通常主动与售货员进行接触,积极提出问题并进行咨询 B.容易感情冲动,经常凭个人的兴趣、偏好,以及对商品外观的好感选择商品 C.通过理智分析作出购买决定,同时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 D.不过分注重和强调自己的心理感受,对于购买和使用商品的满意程度不十分苛求 10.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被称为(B)。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共10分) 1.用现代经济学的观点,可以把人类的消费行为划分为(C)和(D )两大范畴。 A.物质消费 B.精神消费 C.生活消费 D.生产消费 E.文化消费 2.在消费者购物活动中,存在两个基本选择要素,一是(A ),二是(C )。 A.商品 B.便利 C.服务 D.地点 E.时间 3.在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中,下列哪些是常用的研究方法(CDE )。 A.头脑风暴法 B.时间序列法 C.观察法 D.模型法 E.访问法 4.消费行为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ABC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联系性原则 D.互利性原则 E.功利性原则 5.需要按照指向的对象可以分为(DE )。 A.自然需要 B.社会需要 C.生理需要 D.物质需要 E.精神需要 6.动机的特征是(ABDE )。 A.主导性 B.可转移性 C.层次性 D.内隐性 E.冲突性 7.动机的功能有(ACDE )。 A.激活功能

消费行为学复习题资料

一、选择题 1.按照一般的分类方法,消费品可以分为: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非寻求品 2.企业决定所使用的分销方式,一般的选择有:普遍性销售、选择性销售、独家经营 3.根据购买者对产品的态度而划分的群体,叫行为变量细分。 4.心理现象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5.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母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 6.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7.实验法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8.主题统觉测验属于消费者研究中的投射技术方法 9.人类和其他动物最为复杂、高度发展和重要的感觉是视觉 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是感觉的适应现象 11.知觉的特性主要有: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整体性 12.听到消息的开头即引起听到其他部分消息的需要,这种现象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 13.个体对自己的智慧、能力、道德水平等方面的判断和评价,属于自我知觉中的心理自我 14.我国古代“智子疑邻”的典故,就是典型的心理定势 15.按照需要哦的起源,可以把消费者的需要分为天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16.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7.消费动机的特征:原发性、内隐性、实践性、动态性 18.人们在吃饱穿暖、有栖身之所以后,还要吃得科学营养、穿得美观漂亮、住得舒适宽敞,这指的是人们的享受性消费动机 19.以社会允许的方式来表现社会所不接受的欲望或动机,既释放心理能量又不用担心受到责罚的心理防卫机制是升华作用 20.情绪情感的构成包括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行为 21.情绪和情感有两极性和扩散性两种特性。 22.根据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可以分为心境、热情、激情。 23.如果行为发生后,有害的或负面的事件随之而来,这种行为就不会再发生或降低发生的频率。这种强化方式是惩罚 24.储存信息的时间在一分钟左右的记忆是短时记忆 25.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顺摄抑制 26.将过去产生的对事物的反映重现出来的过程是回忆 27.模仿学习最常见的方式是外在模特方式 28.当态度的三种成分出现冲突的时候,起主要作用的是情感成分 29.消费者现有感觉,然后产生行动,最后再思考。这是消费者态度层次中的经验层次 30.态度的一致性主要和两个因素有关:态度的强度和价值性 31.心理学家H`C`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有三个阶段,即服从、同化、内化 32.当消费者的MAO 水平较低时,起主要作用的是边缘路径 33.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遗传、环境、成熟、学习 34.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受道德原则支配的是超我 35.掌管理性的、非感情用事的、较客观的行为是三种人格状态中的成人自我状态 36.投射测验包括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情境测验 37.哪一种顾客是完美主义者?C 型顾客3 8.对自己的角色、地位、权力等方面的认识属于社会自我 39.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主要是收入、受教育程度、权力、职业

消费者行为学 重点

一、绪论 1、消费者行为定义 是作为决策单位的消费者通过交换,为实现其一定目的而购买、使用、处置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行为。 2、消费者行为的特点 ● 满足需要的手段 ● 心理过程的产物 ● 是一个过程 (交换 购买前、中、后 ) ● 需求通过交换过程而实现 ● 包括许多不同的参与者 —— ● 个人消费者/组织消费者 3、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 市场细分 (手表 、移动通讯) ● 产品定位 (直排溜冰鞋 、星巴克) ● 营销组合策略 ( 产品定价、一次性尿布、分销渠道、促销策略、新产品开发) ● 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 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4、消费者行为研究范式 ● 信息处理研究范式 消费者是合理的购买决策者 ● 经验主义研究范式 消费者为了获得情绪、情感上的快乐进行购买 ● 行为主义研究范式 消费者可能在外界环境的强烈影响下进行购买 5、消费者行为学的产生 ● 50年代,导入市场营销观念 ● 1968年恩格尔、科拉特和布莱克维尔出版《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 ) ● 1970年学术研究团体——消费者研究学会 ● 1974年专业研究杂志——消费者研究杂志 6、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 微观经济学 效用理论 凡勃伦《有闲阶级论》 炫耀性消费 倡议者 影响者 决策者 购买者 使用者

第二阶段 经济大危机、二战时勒温的研究、动机研究 第三阶段 1960年消费者心理学分会、购买风险、参照群体 第四阶段 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情感过程7、消费者行为学科学基础 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 8、消费者行为的概念体系 二、消费者动机和卷入度 1、动机的概述 伍德沃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需要(need)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 需要——动机——行为 2、动机的类型 生物起源性的一次动机:饥饿、性、渴(生存) 心理起源性的二次动机:成就、归属、地位(社会) 有意动机营销中重视产品的实用性 无意动机营销中重视产品的象征性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重点(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扩展型决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的购买决策,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 2、有限型决策: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满意的选择。 3、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消费者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某个偏爱的品牌或产品,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4、冲动性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5、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在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6、问题认知:消费者意识到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存在差距,从而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7、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点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8、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9、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10、韦伯定律:个体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 和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 11、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2、经典性条件反射: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已有的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1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经由条件作业强化了的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物的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 14、刺激泛化:消费者对某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15、刺激辨别:消费者将某一刺激与另一类似刺激相区分的学习过程。 16、认知学习:是学习者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个体的行为并不是有行为结果的奖赏或强化所决定,而是由个体丢目标的期待所引导的。 17、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18、个性:指决定和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做出反应的内在心里特征。 19、品牌个性: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是指产品或品牌特性的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这些特性的感知。 20、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21、文化:是某个特定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所习得和共享、用以指导其消费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俗的总和。30、亚文化: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同拥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习惯。 二、简答题、 1、简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访问法、投射技术 决策导向研究法、体验导向研究法、行为影响研究法 2、消费者行为学在市场营销战略制定中的地位如何?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 (1)市场机会分析:从营销角度看,市场机会就是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要。要了解消费者哪些需要没有满足或没有完全满足,通常涉及对市场条件和市场趋势的分析。 (2)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制定大多数营销策略的基础,其实质是将整体市场分为若干子市场,每一子市场的消费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或行为特点,不同子市场的消费者在需求和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3)选择目标市场:深入了解消费者有助于识别哪些个体更多地介入产品的获取、使用等决策。 (4)产品与店铺定位:营销人员只有了解产品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了解其品牌或商店是如何被消费者所认识的,才能发展有效的营销策略。 (5)市场营销组合:新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分销渠道的选择、广告和促销策略的制定。 3、试述消费心理过程——问题认识、信息搜集、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行为

消费者行为学作业参考问题详解

消费者行为学作业一 名词解释 1.消费者对产品适用性和其他功能特性适合其使用目的的主观理解叫知觉质量或认知质量。 2.阶层意识是指某一社会阶层的人意识到自己属于一个具有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独特群体的程度,对社会阶层差别的敏感程度。 3.复述是指个体在内心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或刺激予以默诵或作进一步加工努力,复述是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 4.很多受广告吸引而进入商店的消费者会购买广告产品以外的商品,广告所产生的这种效应被称为溢出销售或外溢销售。 5.消费者满意是购买者在特定的购买情形中,对其所付出的是否得到足够回报的认知态度,它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水平与认知的实际水平的主观比较。 6.消费者情境是指消费或购买活动发生时个体所面临的短暂的环境因素,如购物时气候、购物场所的拥挤程度、消费者的心情等等。 7.频繁地与其他消费者接触或更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别人的购买决策,这样的消费者被称为意见领袖或舆论领袖。 8.涵化是指不同文化群体,因持久地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结果造成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变迁。 9.展露或刺激物的展露是指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 10.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中隐含着某种不确定性,消费者能够知觉到的这种不确定性或者不利且有害的结果就是知觉风险。 11.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12.消费者态度是指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或观念所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13.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人的头脑中,在必要的时候又可把它们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 14.谣言是由于人们出于恐惧、不安的心理而产生的一种群体传染,它传播的内容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甚至完全不符。 15.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个人、住户)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和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专业考试.预习复习计划资料

消费者行为题型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共5小题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共12小题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5分)共5小题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共5小题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共2题 “消费者行为”复习要点 第1章 1、消费者行为的定义 消费者(个体、群体和组织)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 调查(Survey) 焦点小组座谈(Focus Group) 人员访谈(Interviews) 投影法(Projecting Method) 消费者日记(Consumer Diaries) 实验法(Experiments) 观察法(Observations) 固定样本(Panels) 数据库营销(Database Marketing) 第2章 1、消费者购买决策类型 扩展型决策、有限型决策、名义型决策(习惯性决策) 2、影响问题识别的因素 时间、环境改变、产品消耗、产品获取、个体差异 3、低度介入与高度介入下决策过程 4、冲动性购买的定义 有时被称为非计划性购买,它通常是指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5、中国特色的消费行为

面子消费、关系消费、“根”消费、女性消费、独生代消费 第3章 1、需要过程 2、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3、动机的特征 动机的不可观察性和内隐性 动机的多重性 动机的实践性与学习性 动机的复杂性 4、人类精神的构成 ?意识—与直接感官有关的心理部分,即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中为我们所感知的 要素或成分 ?潜意识—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由这种本能所产生的欲望,是人的 意识无法知觉的心理部分 ?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能从潜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是人们能 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是前面二者的中介环节与过渡领域 5、麦克里兰的显示性需要理论 显示性需要理论侧重分析环境或社会学习对需要的影响,强调需要从文化中的习得性,因此也称习得性需要理论。 第4章 1、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一旦刺激物从感官所涉及的范围消失,感觉和知觉就都停止了 ?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但又不是简单汇总 ?感觉是天生的经验,而知觉则借助于过去的经验,还有思维、记忆等的参与, 因而比感觉更深入和完整 2、感觉阈限与韦伯定律 ?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极限阈限:这样一种感觉水平,在此水平上再增加刺激量对感觉不再产生影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特别鸣谢:李南兴、蔡赛男、赵晴瑶、高德李、我 一、名词解释: 1.态度: 态度是人们对于事物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接近或回避、支持或反对的心理或行为倾向。 2.个性: 个性的含义: 个性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它是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3.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有关自己一切方面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是指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的部分。 4. 动机: 人们为什么采取行动的原因。动机既为行动提供力量,又提供方向。它可能是积极的(促动消费者去做某事);也可能是消极(促销消费者避免做某事)。 5. 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一般是指与生理的需要和较低级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情感: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和意识紧密联系的一种内心体验。 6. 消费: 指人们为满足需要而消耗各种物质产品及非物质产品的行为和过程 7. 消费心理: 是指消费者心里发生的一切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消费行为,包括消费者观察商品、搜集商品信息、选择商品品牌、决策购买方式、使用商品形成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信息反馈等等心理行为。 8. 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一个家庭建立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家庭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消费者心理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有差别的。

9. 文化: 文化是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个社会群体特点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理智的和感情的特征的完整复合体。文化不仅包括艺术和文学,而且包括生活方式、基本人权、价值体系、传统和信仰。 10. 购后冲突:(百度的答案) 每个消费者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做出某个重要的购买决定后,还会特别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决定,关心该决定是否明智。这种因某个购买而引起的心理焦虑、怀疑和不安被称为购后不和谐或购买后冲突。 11. 展露的意思: 刺激物的展露是指将刺激物展现在消费者的感觉神经范围内,使其感官有机会被激活。刺激物的展露是引起消费者注意和激发购买行为的前提。企业营销人员应当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来增加消费者接触刺激物的可能 12. 感情: 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刺激下所产生的直接的心理上的感受和体验,如生气、高兴、愉快、惊喜、紧张、放松、舒适、感动等。在感情反应的状态下,消费者往往伴随有一定的身体体验,使其似乎已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 二、简答题 1.消费者市场的特点: (1)顾客多、范围广。 (2)需求差异性大。 (3)需求弹性大。 (4)购买量少,频率高。 (5)非理性购买较强。 2.几种典型的消费观: (1)实用型消费观 (2)节俭型消费观 (3)传统型消费观 (4)创新型消费观 (5)炫耀型消费观 (6)独特型消费观 3.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 (1)自我实现需要 (2)自尊需要(名望、地位、自尊) (3)社交需要(情感、友情、归属)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重点

1.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 2.消费者需要:指消费者对某一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欲望和要求,也称消费需求。特征:多样性、发展性、层次性、伸缩性、周期性、互补性和互替性。 3.动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唤醒(使消费者处于较高水平的唤醒或激活状态)、方向(动机决定行为方向)、维持和强化(动机的作用表现为一个过程) 3.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构成:自我认知(即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自我情感(即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意向(即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它常常表现于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 4.自我概念与消费行为的关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能只有很少部分受到产品的功能性价值影响,更多地是受消费者所觉察到的产品之象征意义的影响。简言之,消费者所购买的和所拥有的产品是他的自我概念的反映,他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或者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倾向于购买什么样的产品。 在这里起作用的有两个原则,即追求一致性原则和增强愿望原则。追求一致性原则意味者消费者根据他的实际自我概念而消费,他认为自己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根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角色来消费产品。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消费者有一种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想和深切愿望,他也可能会采取行动来接近这些理想从而加强他的自尊。 5.生活方式:指消费者个体在与其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并且有别于他人的活动、兴趣和态度的模式。 6.AIO方法:AIO方法属于心理描述法,它是通过消费者的活动(activity)、兴趣(interest)和意见(opinion)来描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可分为一般性问题的AIO清单和具体问题的AIO 清单。不管采用什么类型的AIO问题,在通过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后,都要进行心理描述分析。第一步,是确定哪一种生活方式产生了对某种特别产品的需求。第二步是在找出谁(具有某种生活方式的消费者)在使用这种产品后,根据20/80原则(帕累托原则),区分出谁是中度、中度和轻度的使用者。企业的主要营销目标就是那些重度的使用者。第三步是辨认出重度使用者后,考虑如何将自己的品牌与他们建立联系。这一步要分析重度使用者使用该产品的理由,即弄清他们所重视的产品或服务的利益。 7.感情:指消费者在一定的刺激下所产生的直接的心理上的感受和体验。 8.影响消费者情绪情感反应的主要因素:产品、服务、环境、心态、刺激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主观特征。 9.感觉的特性:(1)适宜刺激:每种感觉器官只能反映特定性质的刺激;(2)感受性: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3)适应:适应是指人们的感觉随着时间的延长,感觉的感受性即敏感性逐渐下降的现象。(4)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觉会使人们产生另一种感觉,或影响人们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在营销中的应用:使消费者获得对商品的第一印象;对消费者发出的刺激信号强度要适应人的感觉阈限;及时掌握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适应情况,刺激消费者产生新的消费需求,为新产品开拓市场;充分利用感觉对消费者情绪及自我意识的影响。 10.知觉的特性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及在影响中的应用:知觉的特性包括直接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可帮助消费者确定购买目标。所以营销中可以加大某些刺激条件,促使消费者对某种商品产生知觉选择;知觉的理解性和整体性可帮助消费者领会广告的诉求,所以可以利用这两种特性进行广告的创意。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A 50%-59% B 40%-50% C 30%-40% D低于30% C C C D D 1.主题统觉测验属于消费者研究中的()方法 A 实验法 B 投射技术 C 访谈法 D 观 察法 2.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A.波登B.赫杰特齐C.马斯洛D.温 得尔?斯密 3.对自己的角色、地位、权利等方面的认识属于()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现实自 我 4.消费者在购买某些高档商品是,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手,但另一方面又嫌商品的价格过高,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哪种冲突?() A.单趋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 D.趋避冲突 5.动机研究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完形填空B.选词填空C.联想技术D.构 造技术 B C B D B 1.主题统觉测验属于消费者研究中的()方法 A 实验法 B 投射技术 C 访谈法 D 观察法 2.我国古代“智子疑邻”的典故,就是典型的() A 第一印象 B 刻板印象 C 晕轮效应 D 心理定势 3.对自己的角色、地位、权利等方面的认识属于()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现实自我 4.消费者在购买某些高档商品是,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手,但另一方面又嫌商品的价格过高,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哪种冲突?()A.单趋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趋避冲突 5.动机研究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完形填空B.选词填空C.联想技术D.构造技术 B D B D B 1.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A.绝对阈限 B.注意点差异 C.差别阈限 D.相对阈限 2.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A.波登B.赫杰特齐C.马斯洛D.温得尔?斯密 3.对自己的角色、地位、权利等方面的认识属于()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现实自我 4.消费者在购买某些高档商品是,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手,但另一方面又嫌商品的价格过高,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哪种冲突?() A.单趋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趋避冲突 5.动机研究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完形填空B.选词填空C.联想技术D.构造技术 D C B D B 单选 1.动机研究……哪一项?(选词填空) 2.对自己的……属于(社会自我) 3.刚刚能够引起……是(相对阀限) 4.根据……(50%-59%)为温饱 5.根据……叫(行为变量)细分 6.根据……在(低于30%)为富裕 7.记忆信息……以内的是(短时记忆) 8.情绪……和(扩散性)两种特性 9.我国古代“智子疑邻”……(心理定势) 10.消费者在购买……冲突?(趋避冲突) 11.需求……(马斯洛)提出的 12.以社会允许……机制是(升华作用) 13.在各个营销组合……是(产品) 14.在下列……社会因素的是(相关群体) 15.主题统觉……中的(投射技术)方法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题,总计30分) 试述性格与购买行为的关系。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 的行为方式和心里特征,它是在购买行为中取核心作用 的个性心理特征,消费者之间不同的消费特点。也就形 成了千万别的消费行为,从购买行为方式角度看,可以分为 习惯性,慎重性,挑剔型,被动型。 解释非家庭住户。 是指一个人独自居住,或者同其他没有亲属关系的人共同 居住而构成的住户 文化具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2013年9月份考试消费者行为学第二次作业

2013年9月份考试消费者行为学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 1. 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内容中,决策的核心和首要问题是( ). A. 购买动机决 策 B. 购买对象决策 C. 购买量决策 D. 购买方式决策 2. 美国心理学家阿波特根据人的价值观念倾向对性格作了六种分类,其中求知 欲旺盛,乐于钻研,长于观察、分析、推理,自制力强,对于情绪有较强的控制力 的人属于( ). A. 理论型 B. 经济型 C. 政治型 D. 宗教型 3. 抽查或邀请一定范围、一定人数的视听读者或者有关专家来评价广告内容的广告效果的测定方法是( ). A. 事后测定法 B. 广告评分法 C. 组织测试法 D. 实验室法 4. 我们经常说的"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是一种( ) 现象. A. 差别感受性 B. 绝对感受性 C. 感觉适应性 D. 潜意识感觉 5. 由消费者性别、年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能力、修养、文化等方面引起的购买动机模式是( ). A. 本能模式 B. 心理模式 C. 社会模式 D. 个体 模式 6. 对消费者行为有影响的参照群体中,对消费者有直接影响的非正式群体,一般包括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同事等,他们属于( ). A. 首要群体 B. 次要群体 C. 向往群体 D. 厌恶群体 7. 日常生活必需品和一些急需做出购买决策的产品,往往通过( )做出决定. A. 个人决策 B. 家庭决策 C. 社会协商式决策 D. 不确定 8. 广告主可以事先选择特定的消费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宣传,并且能给消费者唯我独有的亲切感和满意感的广告媒体是( ). A. 电视广告 B. 报纸广告 C. 直接函件广告 D. POP广告 9. 在消费流行的方式中,通常以权威人物、名人明星的消费行为为先导,而后由上而下在社会上流行开来的方式属于( ). A. 滴流 B. 横流 C. 逆流 D. 阶层 性流行 10. 在以下消费者感觉中,( )属于距离感受作用. A. 味觉 B. 痛觉 C. 位置觉 D. 视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按照消费者购买态度与要求,可分为:( ) A. 习惯型 B. 理智型 C. 经济型 D. 冲动型 E. 感情型 2. 在广告表现策略中,对比的基本形式有:() A. 功效对比 B. 品质对比 C. 革新对比 D. 价格对比 E. 厂商对比 3. 改变认知成分的方式有() A. 改变信念 B. 转变权重 C. 增加新信念 D. 改变理想点 4. 投资决策的原则有:() A. 安全性原则 B. 流动性原则 C. 盈利性原则 D. 保值性原则 E. 增值性原则 5. 一般性联想规律主要有四种,分别是:() A. 接近联想 B. 类似联想 C. 特殊联想 D. 对比联想 E. 因果联想 6. 外部信息搜集中市场特征有(). A. 广告 B. 集中 C. 销售人员 D. 感知风险 7. 下列选项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有:() A. 兴趣 B. 爱好 C. 需要 D. 动机 E. 信念 8. 通知广告的主要形式有:() A. 向消费者介绍一种产品 B. 向消费者说明

《消费者行为学》第8版复习题(1)

第1章 1.消费者行为的定义是什么【P5】 2.什么是人口统计特征?给出属于人口统计特征的三个例子【P4】. 3文化与亚文化之间有什么区别 4市场细分的定义是什么【p4】 5.什么是角色理论它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行为的【P5】 6.“交易”在这一章里是什么含义P4 7.商人为什么有必要了解他们产品的频繁使用者P7 8.数据库营销的含义是什么举出使用这一技术的例子 P9-P10 9.流行文化是什么这个概念与营销和消费者行为有何关系P13 10.这一章中提到“人们常常购买他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是购买对他们有意义的东西”。请解释这句话并举例。 11.描述消费者与一个产品之间的两类关系。 12.“全球消费文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P11 13.C2C与C2B电子商务之间有什么区别P12 14.为什么信息经济学观点认为广告很重要 15.定义社会营销并举出这种方法的实例.P18 16.定义消费者成瘾并举出两个例子.P19 17请举出被消费者的例子.P20 18耗损’’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个问题P20 19定义“反消费’’并举出两个例子.P21 20.实证主义范式和解释主义范式在消费者研究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23-24 第2章 1.举例说明享乐型消费者的定义.p41 2.包装的大小对我们吃东西的多少有影响吗举例说明。有---膨化食品 3.触觉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反应P46 4辨别并描述知觉的三个阶段。P40 5 绝对限与差别限有什么区别49 6 潜意识知觉有作用吗为什么说有作用为什么说没有作用P39P51 7 “消费者实践一种‘心理经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P52 8 描述两个导致刺激适应的因素的例子。P51 9 定义“图示”并举例说明这个概念与营销的关系。54例 10列出三个广告中的符号学元素并举例说明这三个元素。p55-56 P56 12什么是定位战略营销者可以用来为产品定位的方法有哪些P97P98 第3章 1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有何区别P72 2举例说明营销中的“晕轮效应”。 3营销者如何运用重复来提高消费者了解更多品牌的可能性 4为什么在产品广告中用流行歌曲作背景音乐不一定是好主意 5经典条件与非经典条件有何不同P24 6不同类型的强化是如何促进学习的频繁营销战略是如何与条件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习理论之间有哪些主要区别P71 7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之间有哪些主要区别 P71P80 8请定义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 9什么是外部记忆力为什么它对营销者很重要 10举例事件记忆的例子。 11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七位 12列出三种记忆方式并说明它们是怎样一同工作的。 P84 13为什么说联想记忆如同蜘蛛网P86 14一个人愿意使用与图示有关的ATM机的可能性如何 P89 15为什么先锋品牌比后进品牌有记忆优势P89 16如何消费者熟悉一个产品这个产品的广告可能使用强化或退化回忆为什么P89 17学习新信息使我们更容易忘记已学习过的东西这是怎么回事再认与回忆 P92P89 18定义怀旧并且说明为什么这是一个广泛应用的策略。P91 19命名两类基本的记忆测量方法并说明它们之间有何不同。P84 P83 20列出测量广告记忆的三个问题。P93 第4章 1说明是动机这个概念与消费者行为有什么样的关系 P108 2描述三类动机冲突并结合现实中的营销活动举例说明每一种冲突。P109-110 3解释需求和需要之间的区别。P108需要 P110类型 4说明是认知失调P109 5说出马斯洛需要层次的每个层次的名称并针对每个

【精品】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 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和生产、分配、交换一起构成社会经济的整体,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消费者: 1、广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狭义消费者: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或家庭. 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 1、广泛性、分散性。 2、多样性、复杂性。 3、易变性、发展性。 4、非专家性、可诱导性。 消费者的意识: 1、含义:指人的神经系统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等变化的知觉和认识。简言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自觉反映。它的产生依赖于劳动和语言. 2、意识的层次:潜意识;潜意识也称无意识、边意识,半意识。 消费者心理现象构成: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心理现象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态度,兴趣,价格观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学科基础:消费者行为学就是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各种规律的科学和学问。 消费者行为学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标志有: 1889年社会学家凡伯伦出版《有闲阶级论》; 1901年心理学家斯科特首次提出心理学原理可运用在销售和广告中,并发表了12篇论文,1903年汇集成《广告论》; 1908年心理学家盖尔出版《广告心理学》 1905年梅森*海尔主持的速溶咖啡的研究是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对消费者购买研究的典型代表。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研究消费者行为学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了解消费者行为及其变化趋势,科学地制定营销战略(STP)和营销策略(4P),更好地满足消费需要; 2、可以帮助和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进行购买决策,保护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扩展型决策:当消费者对某类产品或对这类产品的具体品牌不熟悉,也未建立起相应的产品与品牌评价标准,更没有将选择范围限定在少数几个品牌上时,消费者所面临的决策。 2、意见领袖:较其他消费者更频繁或更多地为他人提供信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别人的购买决策的那些消费者。 3、品牌忠诚: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4、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或群体中占有的位置和被社会或群体所规定的行为模式。 5、动机冲突: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 六、简答题 1、展示一定的社会地位;多维性(社会阶层由多个因素决定);层级性(由低到高形成一个地位连续体);对行为的限定性;同质性;动态性。 2、购物点陈列、削价与促销、店内布置与气氛、商品脱销、销售人员。 3、购买动机、购买能力、情景因素、测度上的问题、态度测量与行动之间的延滞。 4、处于问题认知状态;时间、环境的改变;产品获取;产品消费;个体差异。 5、时间;识记材料对消费者的意义与作用;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学习的程度;学习时的情绪。 七、案例分析题 1、参考答案要点: (1)采用针对性强且灵活多样的广告心理策略:借助名人效应,采用多种方式吸引消费者注意;广告宣传采取多样重复的方法,刺激消费者联想,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广告文稿生动简洁吸引消费者注意等等。 (2)提出可行建议并予以说明既可得满分。 2、参考答案要点: (1)气质是个性消费心理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该调查能够反映消费者的部分个性心理特征。(2分) (2)气质四种类型及特点: 胆汁质—抑制能力较差。易于冲动,热情直爽,不够灵活。精力旺盛,动作迅猛,性情暴躁,脾气倔强,容易粗心大意。 多血质—情绪兴奋性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心境变化快但强度不大,稳定性差。活泼好动,富于生气,灵活性强。乐观亲切,善交往,浮躁轻率,兴趣广泛但不持久,缺乏耐力和毅力; 粘液质—情绪兴奋性低,外部表现少,沉着冷静,反应速度慢,深思熟虑,思维言语动作迟缓。交际适度,内心很少外露,坚毅执拗,淡漠,自制力强,不够灵活,易固执己见。 抑郁质—善于察觉细节,不轻易评论,细心谨慎,敏感多疑。内心体验深刻但外部表现不强烈,行动迟缓,不活泼。脆弱孤僻,对事物反应强,办事不果断、缺乏信心。 3、参考答题要点: (1)商品名称具有识别、服务、传播、促销的功能,美妙的名称不仅有助于消费者了解商品的特点,还能引发消费者联想,增强对商品的喜爱,打开商品销路。(4分) (2)商品命名的心理策略: 把握命名原则:名实相符、便于记忆、雅俗共赏、激发兴趣。(3分) 采用多种命名方法:效用命名、功能命名、产地命名、人名、外型、译音命名等。(3分) 一、单项选择: 1、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 C )提出的。A.波登 B.赫杰特齐 C.马斯洛 D.温得尔?斯密 2、食品的营养与卫生标准是否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要求、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消费着的此类担心均属于( B )风险的范畴。A 功能风险 B 物质风险 C 社会风险 D 心理风险 3、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