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

(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如可以判断同意。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可以判断不同意,理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结合材料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2.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历史现实,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对人类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布尔什维克党人之所以取得胜利,其唯一的原因就在于:号召他们(人民群众)来参加推翻并粉碎旧制度的工作,然后再在旧制度的废墟上,同他们一道建立起新世界的骨架。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材料二农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材料三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习近平《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1)列举材料一中的“新世界”建立的标志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该趋势的主要原因。:

(3)说出材料三中的“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1)十月革命

(2)上升;实行新经济政策

(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结合本国国情;保障农民利益;注重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布尔什维克党人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新世界”建立的标志事件是十月革命。

(2)根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可知,此时期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是不断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列宁取消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依据材料三“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是“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依据材料三“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综上所述的内容,苏联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是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结合本国国情;保障农民利益;注重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材料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

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材料三“……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励,是极其巨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

——《毛泽东选集》(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场战争?依据材料一,分析这场“战争”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指的是哪次斗争?哪次斗争“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3)材料三中的“新纪元”主要指什么?除此之外,十月革命还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引发了俄国的革命。

(2)俄国二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3)“新纪元”主要指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意义: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列宁、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俄国的影响;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引发了俄国的革命。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1917年3月(俄历二月),大规模的人民革命运动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三百多年的统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政权;第二问1917年十月革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新纪元”主要指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德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了胶州湾沿岸,把山东半岛纳入自已的势力范围。战时,日本以向德国宣战为由,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战争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

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材料二:法国对此次会议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为了巩固它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继续釆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欧洲大陆上继续推行“均势政策”,在经济上、政治上支持德国,希望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不甘心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它留在凡尔赛体系之外,在欧洲扶植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英国展开了新的争夺。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材料三: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材料四:从表面上看,一战的结束给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带来的只有胜利。德意志第二帝国破产了,德国海军任由英国摆布。此外,大英帝国还取得了德国的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并在国际联盟的授权下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领土。然而获得这些领土的代价却是90万士兵的阵亡,200万士兵的伤残以及国内严重的经济衰退。战争的花费使英国债务到1918年时增加了10倍,英国成为美国的债务国。

——《图说世界史》现代卷·彩图版(德)克劳斯(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代表参加的是哪一会议?

(2)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次会议的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情况?

(4)材料三中的“一个公约”指的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回答一战对英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巴黎和会

(2)五四运动

(3)战胜国之间(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存在矛盾

(4)《九国公约》

(5)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削弱了英国的实力。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代表参加的是巴黎和会。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结束。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了会议,称为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因此材料一中国代表参加的是巴黎和会。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3)依据材料二“法国对此次会议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为了巩固它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继续釆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欧洲大陆上继续推行“均势政策”,在经济上、政治上支持德国,希望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不甘心在巴黎和

会上的失败,它留在凡尔赛体系之外,在欧洲扶植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英国展开了新的争夺”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战胜国之间在对待德国的问题上存在矛盾。

(4)依据材料三“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三中的“一个公约”指的是《九国公约》。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5)依据材料四“从表面上看,一战的结束给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带来的只有胜利。德意志第二帝国破产了,德国海军任由英国摆布。此外,大英帝国还取得了德国的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并在国际联盟的授权下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领土。然而获得这些领土的代价却是90万士兵的阵亡,200万士兵的伤残以及国内严重的经济衰退。战争的花费使英国债务到1918年时增加了10倍,英国成为美国的债务国”分析概括可知,一战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削弱了英国的实力。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是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最严重的全球战争,当战争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全世界有60%的国家参与其中;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全世界总人口数量的80%;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这五大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这四大洋,全都无一幸免地被战火覆盖:战争区城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千米,各参战国投入总兵力达1亿人,消耗军费总计大约的3万亿美元,相当于参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损失物资的总价值高达4万亿美元。

材料二:现代军事武器应用也成了战争的一大亮点,在作战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从喷气式战机到火箭,从雷达到导弹,这些武器都是此前人们难以设想的;在这战争后期人类首次将核武运用到作战中,全世界都目睹其与无伦比的破坏能力;除此以外,计算机这一史无前例的高科技工具也成为操纵战争的独特手段。

——以上材料均摘自:(英)乔治·威尔斯(美)卡尔额·海《全球史》(1)据材料一,指出“这场战争”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决定“这场战争”胜负关键因素是什么?并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1)属于全球战争、涉及国家多、范围广、损失惨重

(2)科技的先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破坏性强、伤亡大、损失惨重。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这场战争是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最严重的全球战争”“全世界有60%的国家参与其中”“战争区城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千米”“消耗军费总计大约的3万亿美元,相当于参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损失物资的总价值高达4万亿美

元。”

可知,“这场战争”的特点是属于全球战争、涉及国家多、范围广、损失惨重。

(2)根据材料二“现代军事武器应用也成了战争的一大亮点,在作战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首次将核武运用到作战中”“计算机这一史无前例的高科技工具也成为操纵战争的独特手段”可知,决定“这场战争”胜负关键因素是科技的先进,根据“从喷气式战机到火箭,从雷达到导弹”“在这战争后期人类首次将核武运用到作战中,全世界都目睹其与无伦比的破坏能力”可知,这场战争中现代军事武器、核武器等的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破坏性强、伤亡大、损失惨重。

6.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背景原因。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改编自《全球通史》材料二一位战地记者如此描述发生在法国的一场战役:“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世界历史》材料三 1914—1918年大战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一次战争消耗如此众多参战者的总资源,覆盖地球上如此广阔的土地。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国家被卷入战争。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屠杀。

——(美)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1)材料一中“斐迪南大公被刺”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的知识,请解释造成“殖民地的争夺”的原因。“相冲突的联盟体系”指的是什么?

(2)根据你所学知识,材料二的战役指的是指哪一场战役?这场战役的结果对战争的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反映了一战有什么特点?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实力和占领的殖民地不平衡;协约国和同盟国两个军事集团

(2)凡尔登战役;德军的进攻被遏制,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3)时间长,范围广,涉及国家多,伤亡人数多,消耗资源多,残酷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可知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结合课本所学,1914年6月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弗兰兹?斐迪南大公,史称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各国的实力和占领的殖民地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配殖民地;在相互争夺中形成了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

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2)根据材料二“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可知描述的战役非常惨烈,指的是凡尔登战役。结合课本所学,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激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历时约10个月,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凡尔登战役使德军的进攻被遏制,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3)根据材料三“1914——1918年大战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一次战争消耗如此众多参战者的总资源,覆盖地球上如此广阔的土地。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国家被卷入战争。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屠杀”可知,材料三中反映了一战时间长,范围广,涉及国家多,伤亡人数多,消耗资源多,残酷等。

7.

(素养专练)

上面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哪些相关知识点?如果再让你补充一幅图,你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哪方面的图片?

【答案】图1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原因;图2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补充有关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解析】

【详解】

根据图一“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一战爆发的原因,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所以向英国发起挑战。图二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共造成交战双方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8.下图人物是 .

【答案】列宁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列宁。列宁在1917年11月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点睛】

解答图片问题的关键是识图,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平时学习时,需要注意对图片的识别。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4 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14335039350

俄国 2.617403320

法国610605550

德国162901230

美国3830970

材料二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三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材料四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德国和“分割大陆和海洋”最多的国家分别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此

后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爆发了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4)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答案】(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萨拉热窝事件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凡尔登战役残酷性

【解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等经济发展了,但是政治地位没有提高,所占殖民地较少。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2)依据课本所学,欧洲巴尔干半岛地位位置优越,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3)依据材料三德国表达自己的态度要争夺殖民地,要通英国争夺殖民地。结合课本所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税,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爆发,因为交战双方是为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而发起的战争,可得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依据课本所学,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战役的残酷性,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10.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次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到:“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绞肉机”指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3)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请你设计一条以“呼唤和平”为主题的宣传语。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3)三国同盟(或同盟国)和三国协约(或协约国)

(4)如: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有关知识的识记。20世纪初的巴尔干半岛就象一个存满了炸药的火药桶。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2)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法德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被称作“凡尔登绞肉机”,说明战争的残酷性。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战有关知识的认识。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期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由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三国协约由俄国、英国和法国组成。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识记。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参战国家30多个,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因此,我们要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等。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