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论文
微生物学小论文

微生物学小论文关键词:原核生物多样性形态结构应用类型能量代谢地球在宇宙中形成以后,开始是没有生命的。
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化学演化,就是说大气中的有机元素氢、碳、氮、氧、硫、磷等在自然界各种能源(如闪电、紫外线、宇宙线、火山喷发等等)的作用下,合成有机分子(如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氢、氨、磷酸等等)。
这些有机分子进一步合成,变成生物单体(如氨基酸、糖、腺甙和核甙酸等)。
这些生物单体进一步聚合作用变成生物聚合物。
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
这一段过程叫做化学演化。
蛋白质出现后,最简单的生命也随着诞生了。
这是发生在距今大约36亿多年前的一件大事。
从此,地球上就开始有生命了。
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最基本区别是:它能从环境中吸收自己生活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排放出自己生活过程中不需要的物质。
这种过程叫做新陈代谢,这是第一个区别。
第二个区别是能繁殖后代。
任何有生命的个体,不管他们的繁殖形式有如何的不同,他们都具有繁殖新个体的本领。
第三个区别是有遗传的能力。
能把上一代生命个体的特性传递给下一代,使下一代的新个体能够与上一代个体具有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特性。
这个大致相同的现象最有意义,最值得我们注意。
因为这说明它多少有一点与上一代不一样的特点,这种与上一代不一样的特点叫变异。
这种变异的特性如果能够适应环境而生存,它就会一代又一代地把这种变异的特性加强并成为新个体所固有的特征。
生物体不断地变异,不断地遗传,年长月久,周而复始,具有新特征的新个体也就不断地出现,使生物体不断地由简单变复杂,构成了生物体的系统演化。
地球上早期生命的形态与特性。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很简单,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它没有细胞核,我们叫它为原核生物。
它是靠细胞表面直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养料来维持生活的,这种生活方式我们叫做异养。
当时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缺乏氧气的,这种喜欢在缺乏氧气的环境中生活的叫做厌氧。
因此最早的原核生物是异养厌氧的。
它的形态最初是圆球形,后来变成椭圆形、弧形、江米条状的杆形进而变成螺旋状以及细长的丝状,等等。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417-01【摘要】医学微生物学作为基础医学的一门主干课程,它是一门形态学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技术在学科发展中占有很突出的位置。
为了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通过强化素质教育意识、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开展网络教育以及改革考试方法,结合临床实际重新认识现有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定位并探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经验,以培养适应医学发展的医学高级人才。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领域占有重要作用,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基础理论知识[1],同时具备良好的实验技能及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实验学科,其独树一帜的实验技术在学科发展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实验课更是重要环节,它对于加深对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获得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如何搞好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是教师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现有的一些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地位和内容配置,应该从现代素质的高度给以重新认识。
在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及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使用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所在。
一强化素质教育意识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
进一步强化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高尚道德人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1 提高实验课的质量应提高教师素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实验室的技术和仪器也在更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掌握新的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提高自身的知识。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系列示教视频制作应用论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系列示教视频制作应用的体会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实验教学;系列示教视频短片、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系学生必学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更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教学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理论教学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我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在实习阶段表现出来的不足,制作了一套供学生实验时学习和实习时参考的系列教学视频短片,收到良好的成效。
1 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一样,一般是先通过任课教师对以下内容的讲解,如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实验结果的观察、实验注意事项等,然后由带教老师进行示教,接下来由学生操作,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通过多次实验课程的综合,使学生学会微生物从分离、培养、观察、测定到菌种选育、分类鉴定的全过程。
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在目前教学形式下成在的不足和我们的改进方法大家都知道,由于微生物生长缓慢,一般需要24—48小时,实验慢长,教师的示教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示教实验的全过程,这就给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加了难度。
我们利用计算机和数字摄像、摄影的结合,制作了一系列示教视频短片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方法,提前预知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与学生实验所得结果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目的、内容、主要特色和解决的问题3.1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系列视频短片制作的目的系列教学视频短片的制作目的是为了通过图片和图象资料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临床微生物检验中三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的感性认识,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利于巩固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
微生物论文范文

微生物论文范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通过对微生物的分类、生态学和生理学特征的介绍,阐述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在医学上的应用以及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保护作用。
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微生物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引言微生物是指体积小、结构简单、无细胞核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微生物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既可以引起疾病,也可以用于医学上的治疗和保健。
因此,对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形态、生理学特征和遗传学特征。
根据形态,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病毒等。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壁由多糖和蛋白质构成,可以根据其形态、染色性质和代谢特征进行分类。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壁由纤维素和几丁质构成,可以根据其菌丝的形态、生长方式和产生的孢子进行分类。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其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只能在寄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微生物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其次,微生物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能量。
此外,微生物还参与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维持。
微生物的生理学特征微生物的生理学特征包括其代谢途径、生长条件和生长速率等。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包括厌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两种。
厌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代谢,产生乳酸、酒精等代谢产物。
有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代谢,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包括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微生物与人体健康论文

微生物与人体健康论文微生物是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体。
微生物同人类、动物和植物彼此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球上的生物链。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微生物与人体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微生物与人体健康论文篇1摘要:微生物无处不在,遍布我们的生活。
小到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对人类却起着难以想象的巨大作用,有时危害人类,给我们带来灾难;但在某些方面,它又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和灾难。
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微生物,然后介绍了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生产的作用与危害。
关键词:微生物人类作用危害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与之相接触,它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总是在无止境地持续着,只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了解微生物与环境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益处,坚持与科学技术为基础,向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力争进步,微生物会在很多方面为人所利用!那么什么是微生物呢?我们对于微生物可以说是又熟悉又陌生。
现在一般把微生物定义为: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
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原核微生物、空间微生物、真菌微生物、酵母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
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
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
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
别看它那么小的个头,但是它可以给人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研究论文摘要:微生物实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中重要的实践环节。
本文通过对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总结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研究引言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深入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
通过整理和总结,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结果与讨论1.确立清晰的实验目的和要求在开始实验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向学生阐明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内容、提醒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实验室要保持干净整洁,实验设备要齐全可靠,并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
此外,实验室要加强对实验安全的教育和管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感。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教师应该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示以及个别辅导等方式,让学生熟悉操作规程和技术要领,并在实验中逐步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4.强化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微生物实验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自主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组织实验技巧和经验分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技巧和经验的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共同进步。
学生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实验中。
结论通过以上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实验的教学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明确实验目的、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强化问题解决能力和组织实验技巧和经验分享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实践能力。
生物学微生物论文

生物学微生物论文生物学微生物论文学生物专业的同学们,你们的毕业论文准备好了吗?毕业论文题目是什么呢?以下是关于生物学微生物论文,欢迎阅读!生物学微生物论文【1】生物医学中核酸适体应用分析摘要:核酸适体是一种经配体指数富集系统进化技术筛选而出的一种可以特异性结合的离子和分子,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主要针对核酸适体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酸适体;生物医学;应用1基于核酸适体的生物医学诊断1.1生物大分子检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研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具体跟踪检测高灵敏分析方法已经是目前基因组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原来的蛋白质检测一般是根据抗原/抗体免疫分析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一般分析出来的数据都会受到抗体性质的干扰。
而核酸适体能够与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在不同温度、不同盐浓度络合剂条件下能够进行特异性变性与复性研究,所以在蛋白质分析检测上的使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重视。
运用核酸适体能够通过GIC方法实施扩增的特点,增强酶联核酸适体诊断方法的检测精确度,把两种不一样的核酸适体组合到蛋白或蛋白复合体两个相近的结合位置上,两种核酸适体的游离末端通过互补碱基链接起来,最终根据GIC方式实施实时扩增。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较,该种新型检测方式非常明显地应用了核酸适体在发展各种可取代抗体的蛋白靶的功能,在测定体内蛋白质含量和研究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等方面拥有非常大的使用价值。
1.2肿瘤细胞鉴别分析从分子水平实现早期癌细胞的准确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设计和发展特异性分子探针成为癌细胞早期检测的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将前列腺专一性膜抗原(GFBE)的核酸适体连接到具有近红外光性能的量子点上,可以特异性地检测前列腺癌细胞,为核酸适体应用于活细胞及生物体内的分子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在癌症早期检测中,从病人血液或唾液等收集到的恶性肿瘤细胞含量通常较低,所以发展一种从低含量体液中聚集并检测肿瘤细胞的方案成为目前癌症早期诊断的核心,运用先进的双功能纳米粒子作用于白血病细胞的加速富集与检测的速度。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生物生物论文篇一1.1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优化《微生物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且散、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易混淆”等缺点,加之微生物本身肉眼看不见,在实际教学中抽象性概念及描述较多。
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容易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的错误方法,造成学生学过就忘、考完就忘的问题,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由于《微生物学》实践性较强,而且与人类健康休戚相关。
因此,需要在绪论内容讲述方面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虽然个体小,但是其作用却是一点也不小;从日常生活中衣物与食品的发霉现象,到生产中酿酒、制作腐乳等工艺,到微生物致病性和引起人类恐慌的传染性疾病的蔓延等具体事例,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重视,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述方法上,注意前后结合,融会贯通,比如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差异、病毒一步式生长曲线与细菌群体生长曲线的对比、微生物分解代谢与微生物的营养之间的关系等。
前后知识点系统联系,对比记忆,归纳总结。
以提纲式教学的方法向学生讲授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方面既巩固了知识,又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一张系统的知识脉络结构网,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知识。
1.2紧跟科学前沿,放眼学科动态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讲述过程中,除了系统介绍课本知识外,还应穿插当今科学研究前沿,以充满激情的科学态度向学生展示微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及当前的热门话题。
比如:介绍与微生物相关的诺贝尔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杂志上的科学文章;在讲授病毒这一章内容时,结合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感染与治疗讲述病毒的特点等。
以当今的科技成果和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微生物科研工作的崇拜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